包公赔情李晓雨歌词

包公赔情李晓雨歌词,第1张

中文名称:包公赔情

性 质:地方曲艺

改 编:清代古典名著《三侠五义》

类 别:二人转

演唱:李晓雨

唱词:

三口铜铡放光明

倒坐南衙黑包公

金殿以上领圣旨

陈州放粮把民清

人马拖拖往前走

眼前来到十里长亭

十里长亭扎公馆

文武百官来鉴行

这个包相爷

我一怒铡了小包勉

陈州放粮去不成

陈州放粮我不去

给我恩嫂来赔情

来时坐的八台轿

回来我骑的马能行

旁行正走来得快

相府不远面前迎

不用禀不用报

自己就把堂楼登

走上近前忙跪倒

口尊恩嫂你试听

嫂嫂好来三弟好

嫂嫂康泰三弟我安宁

王月英忙回话

叫声三弟要你试听

三弟好来嫂嫂好

三弟康泰嫂嫂安宁

你今天不到陈州把粮放

你今日回府为何情

你侄儿小包勉给你把行鉴

你回城来他怎没回城

怕她问来她偏问

怕她明来她偏要明

恩嫂尊你试听

你不叫小冤家在家里把书念

十里长亭鉴的什么行

小冤家说了贪赃卖法的话

我拿冤家即铡钉

你说此话我不信

难道说我的儿你的侄儿我疼你不疼

我说此话恩嫂若是不相信

馆椁就在二堂停

老张便在头前走

后跟着三重四德王月英

一前一后来的快

二堂不远面前迎

叫老张打开馆椁盖

我请恩嫂看分明

月英这里仔细看

一见我儿死尸灵

哎呀一声说不好

咕咚载倒地溜平

王月英我正在昏迷之处

忽听见耳旁有人声

不爱睁眼我就强睁眼

叫一声三弟掺我一把

包相爷不消停掺起嫂嫂王月英

叫一声三弟你在一旁站

听嫂嫂诉一诉当年的功

像人家娘怀儿十个月为满

哪像那婆母娘怀三弟三年三冬

三年这三冬三十七个月

有一个润月年才把你生

三弟你降生来没有人模样

黑头黑脑亚赛活妖精

公爹他说你呀活不久

婆母娘说你活也活不成

赐给你一领芦席三道枯草绕儿

把你扔进养鱼坑

人不该死总有救

斗大那荷花叶把你来捧

三弟你大哭三声惊动天和地

下回五鼠闹东京

秦腔《三对面》台词:

公主:(尖板)常随官与我讲一遍,吓的我胆战心又寒  

行来府门住车辇,长随官速快向内传  

内侍:(白)谁在这里  

王朝:做什么的  

内侍:公主驾到  

王:你且少站。禀相爷公主驾到  

包:小心着(起尖板)  

王朝传来,马汉禀(转塌板)  

他言说公主到府中  

我这里上前忙跪定(众"威")(上板)  

王朝马汉喊一声  

莫呼威相下退

相爷把话说明白  

见公主不比同僚辈  

惊动凤驾理有亏  

猛想起当年考文会  

包拯应试中高魁  

披红插花游宫内  

国母笑咱面貌黑  

头戴黑身穿黑  

浑身上下一锭墨  

黑人黑无比  

马蹄印长在顶门额  

三宫主母有恩惠  

她赐我红绫遮面额(带板)  

叫王朝与爷把红绫取  

三尺红绫遮面皮  

走上前去双膝跪  

愿公主赦臣无罪责(留)(原板)

艺术特色

“三对面”选段,是包公斩陈世美《铡美案》剧中的一折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讲述了陈世美被招为驸马后,差人杀害秦香莲母子。包文正秉公办案,将陈世美扣押府中,岚萍公主闻讯后来到相府,以势压人,要救陈世美,因此和包文正、秦香莲发了争吵。

秦腔三对面秦腔唱腔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黑腔”,黑嗓唱出:音高120分贝的声音,多用在人物感情激昂、剧情连绵起伏 发展起伏跌宕之处。

古代北宋年间,一个偏僻小山村里有一个十来岁的少年,父母早逝,更无远亲富邻,越加悲惨的是腿患残疾,真可谓孤苦伶仃,生活十分的困苦,平日靠乡邻施舍或乞讨活命。

这个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河,往来的村民和路人需要涉水而过,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十分的不方便。

每当夏天来临,河床涨水时更是无法通行。但年复一年的,任谁也没想改变它。只有这个孩子天天一拐一瘸的捡了石头,堆在河边。

人们看到了,就问这个孩子为什么要捡石头堆在河边。孩子回答说,要修一座石桥,为乡邻行走方便。众人不以为然,认为孩子在说疯话,都是一笑了之。

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捡来的石头堆成了小山。乡邻开始改变认识,大家为这个孩子的精神所感动,也投入到了捡石、采石、修桥的行动中。

乡邻请来了工匠,村长带领大家开始建造石桥。这个残疾孩子一如既往的全身心投入其中。

非常悲惨的是桥尚未建成,这孩子却在一次凿石头中崩瞎了双眼。

人们都纷纷痛惜、怨恨,怪老天不公,说哎呀,这么可伶的一个孩子,一心为大家,却招来这样的报应。

但这个孩子本人却毫无怨言,每天摸索着在修桥的现场上干着力所能及的活。

在村里人的齐心合力下桥终于修成了。

众人欢呼喜庆之余,都将伶惜、赞叹的目光投向那个孤苦伶仃的原本就一条腿残疾,现在又瞎了双眼的孩子身上。

孩子虽然什么也看不到,但脸上露出了平生以来最欢乐的笑容。

很快,一场大雨不期而至。在一阵电闪雷鸣之后,众人发现孩子已被雷电击中,倒地身亡了。

众人惊呆了,随后压抑不住的情感喷泻而出,叹息孩子命苦,指责苍天不公……

就在这个时候,恰巧民间称之为青天大老爷的包拯,包相爷公干至此。百姓纷纷拦住官轿为孩子鸣不平讨公道。

纷纷质疑:好人为何不得好报今后好人何以做得也食人间烟火的包相爷被村民情绪所带动,挥毫疾书,写下了“宁行恶勿行善”六个字后拂袖而去。

回到京城,包相公将公干之事连同路上见闻奏明皇上,却隐去了自己题字一事。因为尽管心中为那孩子行善事得恶报之事十二分的不解,但三思之后还是为题那样六个字觉得不妥。

没想到皇上退朝后非要拉他到后宫说些私房话。

原来前些天,皇上新添了一位龙子。小皇子十分招人喜爱,可就是整天啼哭。

于是皇上特意让包相公去看看。包相公见那孩子肌肤如雪,嫩白的小手上有一行字。近前一看,正是自己写的那六个字“宁行恶勿行善”。

包相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赶忙伸手向字擦去。包公伸手这一擦不要紧,小皇子手上的字迹瞬间变得踪迹全无!

说来有趣,皇子手上的那六个字在包拯眼里是字,在别人眼里却只不过是块胎记。

皇上见皇子手上的胎记被包相公抹去,唯恐抹去了福根,便不依不饶的斥责包拯。

包拯连忙跪下,口称“罪臣该死”,然后将自己在气头上题字一事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民间时下传说,你包拯一手管阳一手管阴,那你就去阴曹去查看查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皇上有些恼怒的说到。

包相来到了地府查看一番,真相尽显。原来那个孩子上世做恶多端,罪业甚大。要偿还那一世罪恶需三世恶报才能还清。

三世轮回,第一世以残疾之身孤苦伶仃;第二世以双眼瞎了却残生;第三世遭雷击暴尸荒野。

那孩子第一世转生穷困残疾,但痛改前非,只想为别人做好事。于是上天就让他一世还两世的业,而后又让他瞎了双眼。

可那孩子不怨天尤人,只是默默的为别人做好事。上天就把他第三世的业力也拿过来并一世偿还了,所以遭雷击毙命。

阎王爷问包相,三世恶业一世还清,你说是好还是不好呢?

用一世还了三世的业,只因为他专行善事,心里一心想到别人,毫不考虑自己,在某些方面已达到“不修道已在道中”的境界,积德甚多,故而死后立即转生为当今太子,享受天子福份。

原来是这样啊。

《文昌帝君阴骘文》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百福骈(pián)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

行善不见善,前世有缺欠。

做恶不见恶,前世有余德。

劝君莫作恶,业报唯自受,

劝君多行善,消业增福德

                    ~未济 ~

公主:(尖板)常随官与我讲一遍,吓的我胆战心又寒

行来府门住车辇,长随官速快向内传

内侍:(白)谁在这里

王朝:做什么的

内侍:公主驾到

王:你且少站禀相爷公主驾到

包:小心着(起尖板)

王朝传来,马汉禀(转塌板)

他言说公主到府中

我这里上前忙跪定(众"威")(上板)

王朝马汉喊一声

莫呼威相下退

相爷把话说明白

见公主不比同僚辈

惊动凤驾理有亏

猛想起当年考文会

包拯应试中高魁

披红插花游宫内

国母笑咱面貌黑

头戴黑身穿黑

浑身上下一锭墨

黑人黑无比

马蹄印长在顶门额

三宫主母有恩惠

她赐我红绫遮面额(带板)

叫王朝与爷把红绫取

三尺红绫遮面皮

走上前去双膝跪

愿公主赦臣无罪责(留)(原板)

公主:岚屏公主用目睁

我面前跪倒包爱卿

开封府内忙放赦

包爱卿莫跪将身平

包:扣一头谢恩情

谢过公主把臣容

问公主不在木墀宫

驾临臣府因甚情

公:驸马清早过你府

却怎么不见转回宫

包:为臣未见御驸马

有一个犯官受法刑

公:犯罪官儿是那个

包爱卿讲来为臣听

包:犯罪之人陈世美

秦相连本是原告名

公:她告驸马因何故

从头至尾说分明

包:欺公主瞒圣上

后婚男子招东床

生身父母不敬仰

要杀发妻害儿郎

公:(原)可恼驸马太不良

后婚男子招东床

我有心不救御驸马

国王家女儿守空房

我有心搭救御驸马

金枝玉叶落偏房

罢罢罢先救驸马命

然后和他论短长

既然有人把他告

喧来了原告问端详

包:带)公主问我要原告

这案官司有了明

忙把香莲一生叫

相爷把话说根苗

大堂口落下五彩轿

内坐公主女花娇

走上前去实言告

把你的冤屈诉一遭

秦:(二倒板)

包相爷与我讲一遍

秦香莲抬头仔细观

大堂口落下了金车辇(上板)

见一女子坐内边

梳妆打扮多妖艳

前呼后拥甚威严

昂然打坐不照面

她把我民妇下眼观

国王家女儿娇养惯

她怎知百姓受可怜

我有心上前把她见

倒退一步心自参

她富贵我贫贱

贫而有志秦香莲

大模大样一旁站

她问我一声我应一言(转欢音原板)

公:稳坐车辇往外看,

见一民妇站面前

头上缺少帕儿苫

身穿一领补丁衫

腰系罗裙少半片

她和乞儿是一般

家住那州并那县

张王李赵你说实言

秦:(苦音原板)

家住湖广均州地

陈家庄上有家园

我丈夫名叫陈世美

我是他的秦香莲

公:驸马并无妻和子

你为何疯言浪语把他攀

秦:我夫妻结发十余载

所生一女并一男

公:民妇讲话理不端

是非颠倒似疯癫

你本是百姓人家身贫贱

见公主不跪为那般

秦:今日仇人在当面

那有好话对她言

修夸你富贵穿绸缎

做出事叫人下眼观

国王家女儿你学下贱

你不该下嫁后婚男

(代)先娶我来我为大

后招你来你为偏

你乃一大,你乃一偏

下得车辇,跪在我面前

口称姐姐理当然

公:走(紧代板)

好一大胆秦香莲

敢和公主论正偏

常随官一声唤

你先打泼妇四十鞭

秦:仗势欺人成习惯

无故打人为那般

包相爷何不快救难

包:(欢音尖板)

上前忙把公人拦

莫要打来一旁站

(转拦头)问公主打她为那般

公:贱人和我争大小

(上板)因为此事动了刑

包:大小二字怎样讲

公主讲来为臣听

公:她言说先娶她来她为大

后招我来是小星

包:秦氏讲话理由正

你应该和她姐妹称

公:我本是金枝玉叶国王女

怎和她庶民百姓一般同

包:百姓也是娘生养

那点与人不相同

他虽身贫有血性

不过未曾生皇宫

公:(转双锤)

开言再问包爱卿

偏袒秦氏因甚情

包:秦氏讲话理由正

公主讲话理不通

公:你向秦氏因何故

包:陈世美杀妻害子罪非轻

公:你能问他个什么罪

包:定付铜铡不留情

公:当朝驸马你先敢

包:龙子龙孙以律行

公:我要传令把秦氏斩

包:为臣在此你不能

公:要斩要斩实要斩

包:不能不能实不能

公:欺君傲上包文拯

包:理直气壮为百姓

公:你敢和我见国太

包:哪怕和你见主公

公:我把原告让与你

包:请请请公主你先行

公主:哎呀,不好

(小带板)好一大胆包文拯

气的岚萍脸发红

长随催车莫要停

先与龙母说分明(下)

包:国王家女儿太任性

一味徇私不顾公

谩说搬来龙国太

宋王爷到来不容情

1、巧判鸡蛋

一天,包拯的嫂嫂煮了一个鸡蛋,故意让身边的一个丫头吃了,然后她对包拯说:“我丢了一个鸡蛋,你给我破破这个案吧!”包拯得知鸡蛋是在嫂子房子里丢的,心想了解嫂子底细的人莫过于身边的丫头们了。于是,他把丫头们召集起来,命人端来一碗清水,命人拿来一碗清水,

让丫头们每人喝一口水,再吐到盘子里,他对每个丫头吐出来的水都仔细进行检查。果然,他发现一个丫头吐出来的水里掺杂着鸡蛋的残渣。于是,他指着这个丫说:“馋Y头,还不服罪吗?”这个丫头见事已暴露,便立即跪下说:“奴才服罪!”

2、巧判小孩

有两个妇人为了一小孩而闹上了公堂,包拯判定两人一人拉小孩的一只手,谁拉赢了那个小孩就是谁的,在经过一番拉扯之后,其中一位含着泪松开了手,但是最终包拯却把小孩判给了那位妇人。

别人不明其理,问之,包拯说到:”谁会忍心让自己的小孩受到伤害啊!她放手是因为她心疼她的孩子 ! 你没看见她是含着泪的吗。”后来包拯就把孩子还给了这位母亲。

3、巧判石头案

在端州的城郊有一个小男孩。年龄不大10岁左右,叫张小友。这个孩子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他的父亲靠在街上卖炸糍粑来维持他们一家的生活。这个孩子也非常的懂事,每天下了学之后就会到街上帮助父亲卖炸糍粑。有一天,生意很好。过了中午就卖完了,小友准备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看见大树下面有一块石头,就坐下来休息了一会。谁知道,这孩子竟然给睡着了。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篮子里的钱被人偷了。小友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在那哭了起来。这个时候,马汉正路过这个地方。看见这个小男孩哭便询问小孩原因,小孩也说了自己的钱被人给偷了。

包拯也听见了,他也想帮助这个男孩。自己想了个办法,让他的手下王朝,马汉把这个石头抬到一间祠堂说是要审他。可是这石头又不会说话,这怎么审?一下子,包公要审石头的而消息就传开了。第二天,很多百姓都去了祠堂。想看看包拯是如何审石关泊的案子。之间包拯坐在公堂上面。

大声说到,你这石头,坐在你身上睡了个觉。就把孩子身上卖糍粑的钱给弄丢了。是不是你偷了,快快说实话。包拯和石头说话不是没用吗?还要给石头行刑,来个三十大板。看包拯办案的百姓有很多,包拯对着百姓说,是这个石头偷的钱,我看见他也很可怜,各位父老乡亲能不能发发慈悲。

每个人送他一枚铜钱,百姓们听了包拯的话纷纷行动起来。让手下的恶人把祠堂左右两边的小门给守住了,又拿来一个装水的木桶,让每人把铜钱放到木桶里边。包拯目不转睛的盯着百姓们往木桶里面投钱。当有个人把铜钱放到木桶里的时候,包拯发现了水上面漂着一层油。

包拯说,把这个偷钱的贼抓起来。带到公堂上,可是周围的人对包拯的这一做法是有点不理解。他怎么认为这个人是偷钱的人呢?包公问了这个男子的姓名和家庭住址,这个男子就是不承认自己偷钱的事实。包拯拿起那块铜钱说道,张小友家是卖炸糍粑的,手上难免会有油。

当这铜钱投入水中的时候,上面上会有油。我是专门用审石头的案子,把大家吸引过来。正好这个凶手也在这里面,之后这个凶手就乖乖说了自己偷了钱。把偷的钱都拿了出来。

4、包公巧判案

相传,有一次,他带着包兴微服私访,探听到一宗奇案:有一姓徐的老汉,夫妻二人均已年过半百,膝下只有一个十八岁的儿子。不久之前,老夫妇为儿子娶了亲。新娘子聪明贤慧,全家人都很满意。新婚之夜,新娘子听说新郎常跟同窗好友夜间在楼上读书,便出了一谐音对联考他:

“等灯登阁各攻书,”“等、灯、登”、“阁、各”音同,“登、各”又是“灯、阁”的偏旁,下联也必须如此。新娘子故意把房门关上,并开玩笑地说:“对不出来,不准进洞房。”偏偏新郎书生气太重,一时答不出来,竟赌气到学堂去了。

第二天,新娘发现新郎愁眉不展,一问才知是因为下联答不出而发愁呢!新娘说:“你昨夜不是已经对上来了吗?”新郎说:“我在学堂想了一夜,从未回来。” 新娘子一听,知道事情不妙,被人钻了空子,悔恨交加,一气之下便上吊死了。县衙把新郎捉去,屈打成招,以害死人命定罪,等秋后问 斩。

徐夫人闻讯,无限悲痛,投河自尽。包公为了查清其中奥妙,决定还从对联入手。他在院里来回踱步思考,腿酸了,便让包兴搬出太师椅来,倚坐在梧桐树旁,对月凝思。忽然间,他触景生情,想出了一条工整的下联。天亮之后,包公让人去大街挂榜,声言谁能对出这条对联,就带他进京做官。

众书生云集对联前,只见\下联写道:“移椅倚桐同赏月”。许多人无法应对,只好快快而退。这时,有一位年轻书生,高声嚷道:“我能对!”于是,便得意洋洋地念道:“等灯登阁各攻书。” 包公一听,正是新娘子出的那句对联,便命令左右将他拿下审问。

书生见自己露了马脚,只好从实招来。原来,那位新郎当夜被新娘子难住之后,赌气跑到了学堂,把此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这位书生。书生想好了对句,便乘夜潜往新房。新娘子暗中不辨真伪,以致酿成悲剧。幸得包公精心思考,终于破了这一奇案。

5、包公巧用妙计 拐子乖乖认罪

有一天,包公正在公堂审批公文,突然,拉拉扯扯进来两个告状的人,其中一人只有一只手臂,又是个拐子。包公问他们为什么争执。

其中一个人说:“禀大人,小人以贩锅为生。昨天夜晚三更,小的宿在客店里,锅被这个人偷走了五口。他第二次又来偷,被我发觉,因此,拉他前来投官,望大人明察,与我作主。”

这时,那个拐子申辩说:“大人,如果小的好脚好手,说我行盗,也还说得过去。我一只好腿一只手,况且锅又不是手饰之类,我如何偷得走小的实在冤枉。”

堂上包公心想:看那贩锅的人外貌憨厚,不会是诬告他人之辈;可这拐子说的倒也有几分道理。谁是谁非呢?想了一会儿,包公把惊堂木重重一拍,对贩锅的喝道:“他手脚残废,如何偷锅分明是你诬告好人!”贩锅人一听,叫苦不迭。

包公对拐子说:“此人诬告你,本官自当处置。念你蒙受冤屈,现将他的铁锅赏与你,你拿回去吧。”拐子一听,心里暗暗好笑:行盗无罪,反而受赏。人说你包公是清官,我看可是一个昏官!只见他一拐一拐,走到铁锅跟前,用那只好手提住锅口,低下头一顶锅底,锅就被他顶在头上,洋洋自得地走了。

刚走几步,猛听得惊堂木又-声响,拐子回头一看,包公怒目圆睁,大喝一声:“看你脑眉贼眼,不是善良之辈。可我不知你是怎样盗走锅的,故意将锅赏与你。哪知你得意忘形。看你动作,分明是个惯盗,左右,给我拿下!”这时,拐子才知大事不好,只好如实招供。

-包公断案

-包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4070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9
下一篇2023-11-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