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非常珍贵的东西叫幸福,人人都希望拥有她,实际上人人都拥有她,有的人却总认为自己不如他人幸福,那是因为没有去发现幸福,感受幸福。幸福是什么?自古至今人们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解释。在辞海中幸福是人们在得到幸福后的一种感受。我认为不然,它不仅是一种感受,而是一种经过。我问过一些人,问他们:“你幸福吗?”有些人回答:“不幸福,因为我的物质生活并不富裕,离幸福还有一段距离。”有些人却回答:“我很幸福,因为我衣食无忧,过着富足的日子。”遗憾的是他们把幸福都比作为是一种对精神物质生活的满足。
其实,幸福很简单,如果你不那么匆匆,如果你用爱的目光,如果你把握住珍贵的瞬间,幸福真的离我们很近……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而母爱则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最珍贵的幸福……
母爱是人类最纯洁、最无私、最珍贵的情感,每一个孩子无不享受着母亲给予的幸福和快乐。长长的人生之路,因为有了母亲的教育、引导、扶持,而变得那么自信和顺利,无论你走到哪里,她都伴你延伸、顺畅。那悠悠的牵挂,那谆谆的叮咛,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
我的妈妈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在我的眼中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回首过去,想起了我蹒跚走步时她关爱的眼神;想起了在每一个上学、放学时她风雨中的身影;想起了我每一次生病时,病床旁那憔悴面容的她;想起了熬夜备考时,她送来暖暖的热茶;想起了取得成绩时,她眼中激动的泪花;想起在每一次挫折后,她那关爱的话语;想起了每一次远行归来时,她那欣悦的笑容与鬓边的平添的白发。当我一天天长大,步入工作岗位,而妈妈的心却始终伴随着我,在生活中每一次跌倒时,好像都能听到母亲的声音:“孩子,摔痛了吗?”。有时,我会抱怨生活、工作的压力太大,但她总能耐心地开导我,让我平静。我想,如果整个世界都抛弃了我,至少还有妈妈不会放弃我。她无微不至的关爱,只是希望我能够“过得更好!”她一直站在我生命的最高点,为我默默地指引着人生的道路。
今天当我的事业、生活日见稳定,并开始有了自己的家庭。然而,每次回家妈妈的皱纹和白发却都在增长,面对日益苍老的她我除了偶尔回家看看她,陪她聊聊天,给她一些生活费外,我又做过些什么呢?
大爱无言,母爱如水,这种爱,温柔而深沉!回想过去妈妈为我所做的一切,而我真正为妈妈做的却微乎其微。现在能为妈妈做的事就是活得好好的,多陪陪她,让她少一份担心,少一份牵挂,让她也因为有我,感到幸福。
《母爱》
人一出生所能体验到的第一份情感,就是母爱,尽管那时我们没有记忆,但对母亲有着本能的依恋。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最美好的呼喊,就是“妈”。这是一个简单而又意味深长的字眼,充满了希望、爱、抚慰和人的心灵中所有亲昵、甜蜜和美好的感情。
在人生中,母亲乃是一切。
在悲伤时,她是安慰;
在沮丧时,她是希望;
在软弱时,她是力量;
世上唯一永恒不变的也只有母爱,有人说母爱如海,因为她有包容一切的胸怀;
有人说母爱如烛,因为她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那是最美丽的火焰……
还有人说,母爱是阳光,因为她温暖身心,给人力量…… 我觉得用世界上任何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母爱都不过份,但是我更喜欢把赴�茸龃河辏那是一种执着的,默默无声的,没有回报的付出 , 那是一种温情, 那是一种关怀。
也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亲情在这世间, 让生活变的多姿多彩,亲情是美丽的。
其实并不只有在母亲节这天才要“特别”去关心母亲,365天里,每一天都是母亲节,母亲的关心是不放假的。需要关心的除了母亲之外还有父亲及家里所有关心的您的人。父亲母亲都是家庭的支柱,幸福的源泉,也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支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很好好的去爱护这份与生俱来却又珍重可贵的幸福。
让我们多给母亲一点爱与关怀,那怕是酷暑中的一把扇子;寒冬中的一件毛衣……
《母爱》
饭后无事,信手拈来报纸,随意的消遣乱翻,忽然一则消息央入眼帘,母亲节!细细一眺,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那不就是明天吗?心一颤悠,不由得心潮起涌,思绪万千,一股股热流涌入心头,一波一涌的撞击着心窝,闷憋地我的心绪浪奔似的好难平静。
我也有一位白发苍苍年迈的老母亲呀!不知是心态作茧还是孝心无有,反正好长时间也没有看望远在天边近在咫尺的老母亲了。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可我的心潮还在起浮不宁,思绪翩跹。随手泡一杯浓茶,燃一支香烟,独自一个人静静的倦缩在灰暗的陋室一隅,慢慢地品味着浓茶,悠然地吸吮着香烟,浑浑噩噩地任烟雾随意地化作缕缕轻盈地细丝圈环,一环套着一环地缭绕弥漫散发充塞在室内狭小的空间,穿过窗棂缝隙化作轻云飘渺飞逝,沉浸的思绪也随之而荡漾升华飘逸起来,灵魂也任由之脱身躯壳迷茫仙荡而去,穿过深邃的漆黑的空旷无垦的寂静的夜空,灵魂和思绪又慢慢地陇聚缔结在一起,沉甸甸地游荡飘泊坠落着回归着,人也仿佛回到家乡院落里亲昵而熟悉的房间,伫立依偎在老母的身旁,年迈的老母白发苍苍的佝偻着赢弱而削瘦身子,满脸皱纹充溢着温馨,慈祥地端详凝视着自己的儿子,是那麽安逸地安然地幸福地由衷地发自内心地流着甜蜜的泪珠,亲切地喃喃自语的问这问那,说东道西,一遍又一遍地叙说着陈年絮语和往年索事。
儿子在母亲眼里永远是长不大的,儿子在母亲眼里永远是不懂事的,儿子在母亲眼里永远是不会自己照料自己的,儿子在母亲眼里永远是那麽傻傻的,儿子永远都是母亲的心尖尖肉,儿子永远都是母亲的宝贝疙瘩,儿子永远都是母亲的儿子。无论儿子的在外面世界里多么优秀能干,多么风光旖旎,多么的成熟魅力,但永远都是母亲最为操劳操心的,那怕你已七老八十儿孙满堂的。
母亲是儿子温馨依恋的温床,母亲是儿子暖融融的热被窝,母亲的热坑头是儿子最舒服的领地,母亲的慈祥慈爱永远是儿子的幸福源泉。
从懵懂开始记事起,每次乞盼母亲外出归来总会有最香甜最好吃的,即或是最困难的岁月,母亲宁可自己饿着肚皮,穿着难已御寒的单衣,也会让自己的宝贝吃饱吃好穿暖的,过年时总会有一身新衣的。儿子的朗笑和啼哭是母亲最惬意和揪心的。
在我家,从记事起,无论岁月多么艰难困苦,经济多么结拘,就是那四季都吃不上馍馍的日子,母亲都会在每年的蜡月二十七日,为我们兄弟姐妹蒸出好多好多诱人的白面馍馍,保证在大年三十中午为我们做出香喷喷的白米饭和红烧肉大烩菜,让我们兄弟姐妹畅开肚皮尽情的饱餐,至今想起还是那麽馋涎欲滴诱人的。为此母亲不知道遭受过多少村妇的耻笑和讥讽,数说母亲不会过日子胡乱浪费呢?因为别家的年馍馍最早也在蜡月二十九或者是大年三十才蒸呢。
母亲的情怀和慈爱我想也只有我能读懂得其中的奥秘,这种习惯一直在我家延续至今,虽然说现在每天都象过年一样的好,可我的母亲还是那麽执拗执著。小时候的我只会帮母亲拉风箱烧烧火,现在有了煤气灶,我也只有坐在母亲的热坑头,什么也不用做,温馨的依偎在母亲的身旁,神仙般的享受着母爱赐予我的惬意,慢慢地品尝着母爱把我带进儿时的贪婪的回忆,感受着母爱中最温馨的深情厚意。
《母爱》
开篇即不知从何说起,因为天下母亲都是那么的伟大,天下歌颂母亲的美文不胜枚举,天下母亲对孩子都是爱,天下孩子写母亲都是情。
但我又不得不说,尽管语无伦次。如果说写一个人必须介绍外貌,那么我不知道怎样写,因为我的母亲在他人眼中平常得很,在我心中却是最美丽的人。如果说写一个人必须写明相关的事例,那么我就更不知道怎么去捏造了,因为母亲的一举一动对于我来说都是充满爱的,我所热衷的并非一件事体现什么真情,而是生活中充满母亲的情。
所以,我的母亲最真切的一面只在我心中,我只能试探性地去描绘小小的一部分,用我未曾发达的笔触去写无论怎样高明的笔者都道不尽的母亲。
母亲的人生总未离开“责任”二字,她对生活中的一切都从未持有“放弃”的态度。对我,她要尽权利去负应该负的责任;对家人,她上上下下都会一一尽到责任;对工作,她是一定会做得尽善尽美;对生活,她总会努力让生活无遗无憾,让生活更加真实,更加充实。
母亲的人生总未离开“操劳”二字,她对生活中的一切都从未持有“休闲”的态度。母亲从小操劳,身劳心也劳。分担她父母的辛苦,扶助她兄弟姐妹的生活,直到走出来后身边多了一个更加操心的我,直到身边要操劳的事情越来越多,知道在操劳的人生路上负重可达每走一步都要踩出一个脚窝时,她也没有停下来,似乎这就是她的生活。
母亲的人生总未离开“付出”二字,她对生活中的一切都从未持有“索取”的态度。说她像奉献丝线的春蚕吗?不!母亲没有春蚕化蛹后的停滞。说她像奉献光和热的蜡炬吗?不!母亲没有蜡炬成灰后的终止。说她像酿得百花成蜜的蜜蜂吗?不!母亲为的是自己辛苦换来他人的甜。说她像默默无闻而劳的孺子牛吗?不!母亲所付出的一切绝对多于那还须青草的成果。我的母亲,那是一个从不索取的,不可用他物喻之的人生路上始即付出,终亦无休的人。
有多少事违了她的意,她只是自己尽力去做的更好。有多少人伤了她的心,她只是自己去带着哀愁抚平创伤。岁月凝重,风雨历历,母亲,让我无言以尽我的爱意。我无法说母亲是如何如何,我甚至不知道我写的是否明了,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写母亲的作文的规范。可是我终究只能用爱去读母亲,读母亲的爱,读在我心里。
《母爱》
当12根彩色的蜡烛在我眼前点燃时,我默默许下美好的愿望:当一位优秀的播音员。回忆11岁的365个日日夜夜,我发现似乎我这只雏鹰的羽毛丰满了;我这棵小树的年轮又添了一圈。
12岁的我,不愿意像风筝那样,按他人意图升降。喜欢表现自我,“自信,勇敢,表现”是我漫漫人生路上的几个永远的词语。正是这几个词使我成为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正是这几个词,时我在众人中表现突出,使我神采飞扬。
一说起回忆,脑子里想的只有童年,或许,我们这些还没有毕业的学生,也只有童年是美好的。初一、初二、初三,我们几乎过尽了灰色的生活,留下的回忆只有灰色,可是,灰色也是美好的,因为在其中,我们尝尽了酸甜苦辣,这也是一种快乐。
妈妈的爱,像一条长河,她清澈,看得见河底的块块卵石;她恬静,泛着微微的涟漪;她轻柔,缓缓地送我前行……
母爱的长河之所以哪那么恬静,是因为她们承受着狂涛恶浪的冲击,却自始至终让孩子们泛舟在微微的涟漪中。在母爱的长河里,我度过了十二个春秋。我知道在这清澈、恬静、轻柔的长河里,每一瓢、每一滴都是您所倾注的心血和祝愿,是您的汗水酿造了最甜美的爱。写到这里,我不禁吟起了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爱》
母爱被歌颂了千百万遍,千百万年,但是永远不能停息,因为它从未停止。
小学的时候,老师留过很多以母爱为话题的作文,对我而言,每次都是不疼不痒地写完了事,对于它真正的含义,我并没有深刻的感受,也就是说,对妈妈是怕和恨占了上风。因为,妈妈对我非常严厉。
妈妈对我的严厉,曾经被我无数次地记恨,虽然我没有胆量与她大喊大叫,但我却常常在妈妈不知道的情况下偷懒,做一些妈妈不允许做的事,因此,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平平,生活上一直马马乎乎,妈妈为此伤透了心。
自从我上初中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渐渐明白:妈妈的严厉,也是一种爱。这种爱,有时看起来非常残酷,不近人情,但是这种爱,给了我无穷的动力,在学习上取得了一次次令人羡慕的成绩。
就在上个星期天,晚饭刚过,我便嚷嚷着玩电脑,妈妈被我“死缠烂打”得没了办法,只好说:“把你的作业拿出来,让我检查一下,如果做得好,就可以玩电脑。”虽然不能立刻就去玩电脑,但我玩电脑的希望还在,因为我早把所有作业作完。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把所有作业一块堆在书桌上,“妈,我做完了作业,可以玩了吧?”我大声喊道。“作业做得认真吗?数学题都会做吗?”妈妈半信半疑地问。“小菜一碟,小事一桩……”我还没说完,却发现妈妈的脸色渐渐阴沉下来:“你看看你做的数学题,书写潦草,步骤不全,还做错了这么多题……”妈妈边说边打错号,越打错号越生气,最后一口气把我的数学作业撕了精光,“重做!”望着妈妈生气的脸,我没敢再说一个字,只在心里默默地想“亲爱的电脑,我和你吻别。”虽然我心中极为不乐意,但我知道:妈妈这么做,确实是为我好。因此,我认认真真地把数学作业重新做了一遍,妈妈把我不会做的题详细地讲了一遍。在第二天的数学课上,我们进行了数学测验,考试过程中我觉得特别的从容和镇定,正当周围的大多数同学抓耳挠腮的时候,我已经将做完的试卷认认真真的检查了一遍。第二天,就如我所预料的一样,在全班同学都投来的羡慕目光中,在他们的热烈掌声里,我如愿以偿地领回了我的那份满分试卷。那种感觉简直是“棒极了!”
妈妈对我的严厉,不只在我的的学习上,在我生活的任何方面,妈妈对我的要求都很高。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妈妈教会了我洗脸、刷牙、整理自己的房子……并且都要做得很好,稍一懈怠,就会被妈妈劈头盖脸地批评一顿,有时候还会受一些皮肉之苦。尽管当时并不理解,但我还是把一些同龄人不会做的事,努力做到尽善尽美。现在才知道,妈妈是想让我做任何事都要有个认真的态度,无论自己有什么理由,都不能马马乎乎。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感谢妈妈对我的严厉,您的这份爱会给我战胜任何困难的无穷力量,指引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拼搏向前,永不言弃……
《母爱》
有一个人,不管与她相距多远,她总会把你惦念;有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在她的眼中,你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有一个人,不管你犯多大的错,她也会原谅你。那个人就是母亲,那份爱就是母爱。
小时侯,不懂事的我总会弄出些事来。我常在地上打滚,妈妈洗干净的衣服很快又变得脏兮兮的,可是妈妈从来不生气,总是为我洗了一遍又一遍。当我玩儿累时,就躺在妈妈的怀里。妈妈抱着我,一边用手轻轻地拍着我,一边低声哼着一首一首歌儿,于是我就在妈妈的怀里,甜甜地睡着了。那时,我觉得妈妈的怀抱好温暖,徜徉在母爱的怀抱好幸福。
上学后,不能像幼时一样时常在家。每当我放学回来,总会有可口的饭菜等着我这个小馋猫。有一次,我考得很不好,放学了,我迟迟不敢回家。大概是母亲在家等急了,就到学校来找我。母亲拉着我的手回家了。
父亲看我考的可怜的分数,又拿起了那把扫帚。一下一下打在我身上,虽然是剧烈的疼痛,但是我又不敢喊出声来。这时,妈妈看见了,赶紧去拦父亲。情急之下,妈妈还挨了几下父亲的打。但是妈妈没有说什么,只是劝父亲不要再打了,因为孩子小。母亲不顾自己身上的疼痛,一边流泪,一边替我揉着身上红肿的地方。那一刻,只觉得母爱融化了我身上所有的伤痛。
现在,我已经长大成为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可是母亲依然一如既往地关心我。每次回家,她依然会做许多好吃的东西。每次回校,她总会嘱咐我“天冷了,要记得多穿衣服”“不要只知道省钱,一定得吃饱饭”“不要和同学吵架……” 殷殷的叮嘱让我禁不住潸然泪下。而且,每次都是等车走出村子好远了,我还看见母亲瘦小的身躯伫立在那里,遥望我离开的方向。
《母爱》
母爱是一把伞,为我遮风扫雨;母爱是一缕阳光,永远照耀着我;母爱是一件毛衣,温暖我的心;母爱是歌谣,带我进入甜蜜的梦乡;母爱是一杯热腾腾的牛奶,带给我温暖……
上二年级那年的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烧烤着大地。写完毛笔字的我急急忙忙地从老师家回去。 我坐在奶奶的自行车上,唱着歌儿。我看见自行车的轮子转来转去,就觉得很奇怪:如果轮子不转的话,可以向前走吗?为了得到答案,天真的我把脚伸进了轮子里,只听“砰”的一声,我和奶奶连同自行车一起摔在了地上,而我的脚就卡在了自行车轮子里。奶奶赶紧把我的脚从轮子里取出,把我送到了妈妈的冷饮店。 我脸色苍白,口里不停地呻吟着:“妈妈,妈妈……”妈妈把我抱在怀里,轻轻地拍打着我,鼓励我说:“蕾蕾,你是个坚强的孩子,你要与疼痛作斗争,你要战胜它,加油啊!医院快到了,你要挺住啊!”
妈妈把我抱到骨科室进行检查。医生说我的左脚里有自行车轮子上的零件,必须要把它取出来,不然的话,这只脚可能就会废掉。妈妈吓坏了,让医生赶紧把零件取出来。可是,当时最怕痛的我宁可脚废了,也不愿意忍受疼痛,便用劲力气不让他们碰我的脚。妈妈把我的脚紧紧抓住,让医生赶快取出。我两眼泪汪汪地看着妈妈,说:“妈妈,妈妈蕾蕾以后一定乖乖的,妈妈不要带我到这儿,我要回去。哇哇哇—”我大声得哭着,请求妈妈带我回去。妈妈看我这样,极力克制自己的眼泪,说:“蕾蕾,乖乖的,把零件取出来后,妈妈带你回家,带蕾蕾上公园玩,好吗?听话啊,把脚放好了。”“我不要,我不要,我现在就要回去嘛!哇哇哇—”就在这时,温暖的水滴到我的脸上,妈妈哭了,妈妈第一次哭了,是为我而哭。我渐渐安分了下来,可疼痛让我叫了起来,我好像咬到了什么软绵绵的东西,疼痛渐渐消失了。零件成功地取出,我松了松口,躺在妈妈的怀里睡着了……
醒来后,我看见了妈妈着急的眼神,又看见了一个深深的牙印。原来,妈妈怕我咬自己的嘴唇,便把自己洗净的手放在了我的嘴里。我不禁流下了眼泪。妈妈看见我又哭了,以为我的脚还疼,便急切地问:“怎么了?还疼吗?”我擦了擦眼泪,说:“妈妈,我没事儿的,你不用担心!”……
**名字比较有趣,据说是来自费里尼对他作品排过的一个序列。长片为1,短片为05。
费里尼是个非常有趣的人,他曾坦言自己在现实中并没有什么才华,所有对**的灵感都来源于他的梦。在他年纪稍大些时,某天来到片场一改往日模样,慌慌张张地对助手说:“怎么办?我昨天晚上没做梦了。”
我愿意相信,他说这话的时候,正是在拍摄 《八部半》 。
有人说,要进入**的天堂,你得先敲开天堂的门, 《八部半》 就是这道门。
这是对一般观影者不太友好的**。但相对于费里尼后期的**,这部的逻辑性和故事性已经算是比较明朗的了。
费里尼在 《八部半》 之前的作品 《大路》、《卡比利亚之夜》、《甜蜜的生活》 上映后获奖无数,让他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荣誉。然而,创作瓶颈也随之到来。或许真的是因为他年纪大了,不太做梦了吧?失去了灵感的源泉,让他陷入无限的焦虑。
但是,天才就是天才。
不做梦了,就拍以前做过的梦。焦虑,就拍焦虑本身。
《八部半》 就是在费里尼灵感枯竭的创作环境下拍出的**。
很多人看过本片的观众反馈完全看不明白,剧情跳跃得太快让人想睡。有的甚至断断续续地睡睡醒醒,支离破碎的坚持看完了,但还是没看懂。
其实只要我们理解了这部**的创作背景,看懂它也就不难。
①开画暴击,你能数出画面里有几个人吗…
炎热的天气,拥堵的城市。
巴士车挤满了乘客,轿车内的人也不时地擦汗。整个场景没有环境音,没有配乐,只有主角圭多的喘息声,密闭的车内他挣扎着要逃离。他终于夸张的爬上车顶,呼吸自由的空气。很快摄影机仰拍转场,圭多飞了起来。而正当他在自由飞翔时,他的腿却早已被地面上的人绑着,如同放风筝一般。绳子一拉,圭多掉了下来,梦醒。
理解这段并没有什么特别难。主角圭多的身份是一名导演,他在一个焦虑的梦中想挣脱,想自由飞翔,他竟然做到了。然而,他不想面对的现实还是对他下手了,经典坠落梦醒。
圭多刚刚完成一部**的拍摄,导致他身心俱疲。他在一处疗养院休假,但片约又来了,他脑子里实在想不出该怎么拍。
《八部半》 使用了放在现在也比较先锋的一些拍摄技法。梦境、幻觉与现实之间切换没有明确的提示,仅依靠蒙太奇让观众自己去品味。再加上**节奏较快,让观众还没想明白剧情就已经有新发展了。
这也是大部分初次观影者感觉自己在做梦,然后真的就睡过去了的原因吧?
②又是一幅绝美的构图
在应付完制片人和女演员后,圭多来接他的情人,火车下来的乘客是神父、母亲和孩子。他转身就要离开,不由自主地自语:没来也好。
他明明人都来了,没接到人却又说没来也好呢?他被鸽了不应该感到愤怒吗?请注意:下火车的乘客是神父,隐射信仰道德。母亲孩子隐射家庭责任。圭多是有妻子的,他本身就带着负罪感来接他的情人。
看到下车的乘客身份后,信仰与道德以及家庭责任促使他要离开。然而情人却在火车的另一边出现了。此时乘客、情人、圭多是在一个画面里的。
圭多下意识的回头望了望,这是典型犯罪感刺激下的肢体动作。人们在做一些不道德的事情时,总会观察周围环境,看看有没有其他目击者!
这就是伟大作品的细节。
③可怜的圭多
在充满负罪感的心情之下,圭多百无聊赖的陪着情人。
情人并没有为他带来新**的灵感,两人只能玩着无聊的角色扮演 游戏 消磨时间。
到了酒店大堂,剧组人员大部分都来了,这是本片非常精彩的片段之一。
他下到大厅,选角导演发现了他并与他谈选角的事,而他此时根本没有心思讨论工作。此时,片中出现了一个惊艳的转场,导演居然让镜头拟人化。
圭多无心工作想结束谈话,他用大衣盖住镜头离开,这本是个正常的转场。然而妙就妙在越想逃避越不让逃避,镜头上的大衣被掀开,圭多又被捕捉到了镜头里,仿佛告诉观众,我不想转场,我就要盯着圭多,就要看看他是有多么丧气。
圭多只得敷衍着面对编剧、道具、女龙套、男龙套们。作为导演,对这部新片他心里完全没底,所以他无法面对这些人。但又不能表露自己的焦虑,于是开始各种挖苦讽刺。
突然圭多脸色一变,变得无比虔诚如戏精附体一般。画面一转,原来是影片监制携女友登场了。圭多高举双手口诵祷文,夸张的在楼梯前跪了下来。
原来,全世界的导演都是要跪舔资本的…别的能马虎,这事儿戏得足。
④这经典的画面,被后世无数**致敬(@昆汀·塔伦蒂诺)
剧组PARTY,然而圭多不喜欢这样的聚会,各路大神口若悬河,他始终无法融入。据说费里尼本人对**外的东西也不怎么感兴趣。
PARTY上的魔术表演很自然的又切入了圭多的梦境。灵感枯竭的圭多,试图寻求心灵的平静,于是他又梦到了自己的童年。
调皮的圭多洗完澡后,被母亲用毛毯裹着躺在床上,这些都是安全感的心理投射。童年的经历是人格塑造的关键。
通过这一大段童年的梦境,似乎能找到成年圭多有逃避型人格的线索。
⑤导演,我怀疑你在开车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镜头,也许会让有些观众感觉在开车。
其实这又是圭多的梦。
梦中,圭多见到了他要拍摄**的女主角克劳迪娅。显然,现实里他非常喜欢甚至崇拜这位女明星,不然她的照片也不会摆放的如此有仪式感。梦里圭多给克劳迪娅看了他的剧本,遭到了女神的嘲笑。他倍感失落,瘫倒在床上。而克劳迪娅过来安慰他、亲吻他。
注意,这里虽然是梦境,但并没有不合理。由于现实中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拍,无法交差带来了巨大心理压力,因此梦中给自己心中的女神看看剧本是最安全的自我保护。
但作为导演他自己也知道,这样的剧本换来的肯定是嘲笑。然而,此时刚被嘲笑的圭多,又希望能得到女神的安慰,于是克劳迪娅吻了他。门铃响起,原来他是对着克劳迪娅的照片在做梦。
梦是没有逻辑的,只需要符合造梦者的心理需求,而心理需求是有逻辑可循的。这个梦和童年的那个梦有异曲同工之妙。
⑥大海
大海是费里尼**重要的标志。
由于拍摄的**与宗教有关,圭多去拜会了主教大人。途中,他似乎又开起了小差。
画面闪回到圭多的童年,这一段是典型的心理学研究范畴。
由拜访主教途中偶遇漏出大腿的村妇,然后遇到主教。
村妇大腿带出梦中童年海边的妓/女,大海代表自由,艳舞代表性启蒙,教士代表道德,审判仪式代表宗教信仰、母亲代表圣洁、安全。
这里只简单地把这些要素列出来,相信大家能够脑补出关系。
⑦妻妾成群
圭多的妻子也来了,他带着妻子去看了影片拍摄的重要场景并征询妻子和闺蜜的意见。然而她们也帮不了他。
圭多拍的是科幻**,制片人给他搭建了巨大的火箭发射架。钱已经花出去了,他依旧找不到灵感,压力更甚。
麻烦事一出接一出,妻子和闺蜜竟然与情人见面了。圭多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像个鸵鸟一样带起了墨镜选择视而不见。
本片高潮终于来了。
在梦中,圭多回到了童年时的房子里,屋里竟然有他这辈子所有产生过幻想的女人。妻子及闺蜜、情人、女神克劳迪娅、女演员、儿时的玩伴、海边的妓女、奶妈、夏威夷的艳遇黑妹等等,有些他甚至自己都不记得名字。
最妙的是这些女人保持着现实中的性格特征,有的温柔,有的善良,有的活泼,有的嫉妒,有的虚荣。她们性格迥异,相互勾心斗角,甚至还有冷宫中不被宠幸的怨妇。
圭多是这里的王,他具备无上权威。
伴随着瓦格纳的“女武神的骑行”,部分妻妾似乎要觉醒,被他用皮鞭迅速地镇压。尊严不可侵犯,秩序得到维护,他依然是至高无上的王,可以轻松驾驭他身边所有的女人。
而现实里,他连妻子和情人的三角关系也没法处理。
丧!挫!猥琐!
妻妾成群这一幕的场景设计、镜头调度堪称**史上的经典。
⑧梦早晚要醒
制片人探班、演员试镜。
梦早晚要醒,工作还要继续。而更让人沮丧的是,圭多明知道这部**拍不下去了,却不敢告诉监制大人。眼见钱越花越多,时间越来越急,场面难以收拾。
圭多来到试镜现场,监制人快没有耐心了,要他快点决定。演员的表演又惨不忍睹,旁边的妻子讥笑他坐在安全出口处是随时准备逃吧?各类人等各种莫名其妙的事都涌了上来,圭多即将崩溃,自知这**肯定要砸。
这段戏把试镜的片段与圭多的生活杂糅在一起,加深了对焦虑气氛的渲染。
85像极了不想上班的我
圭多被人强拖着来到新闻发布会现场。急促的音乐中,各路媒体似乎是在审问他。制片大人希望圭多说点什么,而他说不出什么。制片大人暗地说:给我好好拍,不然我废了你。他自觉已没脸见人。情急中他又产生了幻觉,与他纠缠的女人们找他来算账,剧组编剧同时过来告诉他接下来他自杀用的枪已经准备好了。
费里尼明晃晃的亮出了底牌:这部**就是在告诉你们,老子就是没灵感了!这部戏就是拍我自己不知道怎么拍的时候是怎么拍戏的,我又把它拍成了戏!
好家伙!层层嵌套精彩绝伦!
终于,圭多不堪其扰。
他掏出了枪,解决了这一切。
幻觉中醒来,现场已经冷冷清清。散了,不拍了,巨大的发射塔,拆了吧!制片人赔钱也没办法,每个人都要面对失败。生活还要继续,不能明知是死路还不放弃。几幕象征意味明显的画面过后,大家都与各自和解。魔术师、乐队登场,影片结束。
其实我是不喜欢这个结局的。影片如果能在圭多举枪自尽后就结束,意境会拔高很多。首先,这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让人对圭多是死了还是幻觉产生联想。其次,** 《八部半》 结尾,片中圭多拍摄的**结束,圭多生命的结局巧妙的融合到了一个点上。最后,悲剧比大团圆结局总是要来的更有力量。
不过,结尾魔术师出现的时候,我隐约中想起圭多之前在PARTY上睡着,也是这位。魔术师本身就隐喻有梦幻、不确定之意。
或许他真的自杀成功了,大团圆结局只是个假象?
能理解费里尼,他还是想让观众们能看到一个比较正向、温暖的结局。就像在 《卡比利亚之夜》 里,女主历经各路渣男洗礼后,仍然笑着流泪,并走向光明一样。
生活,总是有希望的。
毕竟, 《八部半》 算是费里尼的个人自传。
明目张胆的把自己写死了,难道以后真就不拍**了?历经这次创作危机后,费里尼的**从此风格大变,彻底放飞自我。
你说的是北野武的《座头市》!
中文片名:座头市
英文片名:Zatoichi
导演/编剧:北野武
主要演员:北野武 饰 座头市
浅野忠信 饰 服部源之助
橘大五郎 饰 艺妓
大家由佑子 饰 艺妓
岸部一徳 饰 银藏
原 著:子母泽宽
类 型:动作/剧情/犯罪
片 长:116分钟
发 行:松竹**制作所/北野馆
上映时间:2003年威尼斯**节首映
《座头市》:田园暴力交响诗
终于等来了这部**,一部唯一让俺像《杀死比尔》一样期待的**。
同《杀死比尔》一样,这是一个主线非常简单的故事。北野武究竟要给这样的老片新拍赋以什么样的风格呢?看完**后,俺感觉本片有着令人快意恩仇的暴力美学,更有乡土关怀的亲切感;北野武以他感性而直接的手法,为我们谱写了一曲主题为锄暴安良的田园暴力交响诗。
一
很显然,北野武不想割断大家对老版《座头市》系列的亲切感情。一个老的**系列,之所以能拍那么多续集,而且广受欢迎,至少是承受了一代人的记忆的。在本片开拍初期,曾有铁杆FANS联名上书剧组,对北野武的新版《座头市》能否对得起影迷的感情表示强烈怀疑。这种怀疑是有道理的,以北野武一贯的搞怪求新风格,这次还不定给古老的盲剑客带来什么新花样呢!
不过,在看完了这个新版的《座头市》之后,不知日本本土观众是如何想的,反正个人觉得那种经典老片的亲切感还是扑面而来。在所有26部老版的《座头市》中,俺也只看过廖廖几部,所以仅能以这几部的风格来和新版对比。可以说,新版在乡土亲切性上完全不比老版逊色。**的主人公——盲剑客座头市本来就是个很市井的同志,比起王大师镜头下那位囔囔着要看桃花的小资同行来,座头市简直粗俗不堪;相貌比不上俺们全世界有名的“电眼”自不必说了——人家即使演瞎子也照样电得你欲仙欲死;就算是同样爱喝点小酒,阿市也只能摸索着排出四文小钱,要一壶最家常的店产清酒,估计一辈子连“醉生梦死”这么暧昧的词都没听说过,更不用说喝到同名的酒了。
然而,这种看似粗俗的“市井味”,正是座头市成为民间英雄的根本,也是铁杆影迷能感受到的亲切性之最大来源。北野武版的新片最大程度地还原了这种亲切性:座头市仍然是那么“不长进”,按摩、赌博依然是他表里如一的两大职业;走街窜巷遇到的不是市井无赖、风尘女子,就是疯汉痴儿、半老村妇;即使是体现他最神勇一面的对手们,也一如既往的属于“城乡结合地带”的“小规模流氓犯罪团伙”,上不了大台面。习惯了老美腐烂大片、欧洲精致小片、香港野心黑片的观众,可能觉得这样的故事与场景太老套;但对老片的影迷来说,彼情彼景正是他们孜孜以求的心灵鸭汤。
外景选择、场景布置等显而易见怀旧的方面俺们就不用多说了,乡土亲切的神韵固然和视觉表现形式有关,但更能勾起“胜新”迷们温馨回忆的,还是座头市的行事作风和其他小人物的表现。原版《座头市》就很好笑,简直可以看作是动作喜剧片,而座头市本人其实也是个很有幽默感的老头。这一方面体现在肢体语言上——因为眼睛看不见,不管其他感官是多么灵敏,座头市总会闹很多笑话。记得老版有一集的开头,一个村妇在被人抢钱后突然“发作”,他竟然热心地去帮人家接生,那手忙脚乱、瞎头瞎脑的样子,是任何人都忍俊不禁的。北野武版的座头市同样搞笑,其实不用他多说话,只要他微低着脑袋,发出不好意思的笑容的时候,座头市的那股憨厚劲就出来了。同样是拿眼睛来自嘲,片中那个描眼的镜头以及片尾的抖包袱,都能让人笑到绝倒,北野武还真没落下他说相声的功夫啊。其他与老版类似的,还有赌徒以为学座头市听色子能赢,结果闭上眼睛乱猜;还有影片中除了出现日本传统的丑角表演外,还有以插诨打科为主要目的的配角,所有喜剧色彩的展现方式都是比较市井传统的,可以想象念旧的日本人看得满心欢喜的情景。
二
但是,北野武是绝对不会满足于复制经典的;其实,即使是对于老版的忠实观众来说,完全地重复雷同的细节也是无法忍受的,不管北野武如何精益求精,他和胜新太郎始终是不一样的。与其不伦不类地怀旧,不如适当地凸显时代锐意,从而创造怀旧与新奇的双重体验。
所谓时代锐意,观众感受最直观的,肯定是主人公座头市的造型了。其实北野武也没改动什么,只不过在头发上做了点手脚而已——江湖传闻那是金色的,可实际看起来是有点发白的那种浅金色,所以只能称为“脑白金”。初看起来,这一出格的发型似乎与影片的古装风格不符,但谁说武士浪人就要长发盘髻呢?实际上,胜新太郎在旧版中也经常顶着个短得不能再短的“寸头”,要说出格的话一样出格。所以,北野武基本上还是承袭了座头市在日本民间传说中的特殊性,并赋予他更锐利的形象而已。
如果说人物形象的与时俱进只是增添影片吸引力的一个噱头的话,影片在场景调度与气氛营造上的张弛有力,就带来老版所没有的视觉和心理冲击。俺一直希望看到一部比较快意的武士片:剑要快、人要狠,而镜头一定要稳、场景过度一定要顺滑,这样才能让人兴奋得脸部充血。老版《座头市》系列之所以在日本武士**史上是座丰碑,是因为创造了座头市独特的形象和他独特的剑术。但人都是不满足的,我总是希望座头市快剑掠起的杀气应当更惊心动魄一些。前段时间炒得火热的《少女杀手阿墨》,“百人斩”的场面倒是有了,但无形杀气不足,显得过于表面化;何况那小姑娘明显功底不足,一看她那轻飘飘的动作,就知道是场做秀而已。
新版《座头市》中的动作场面并不是很多,但一开始就让人领略了什么叫凌厉的杀气。在电光火石般的一击后,配以一个抖剑的慢镜头,座头市“史上最强”的杀气刺激得人热血沸腾,至少小生是这样的。以后的几场打斗场面都充分体现了日本武士刀法“凝气聚神、一招决生死”的特征,在精彩的场面调度和沉稳而精致的镜头下,影片的斗剑场面给观众带来的气势与凌厉并重的感觉,也许只有在读古龙小说或者看《浪客剑心》动漫时才会有。而古龙的笔意有很多借鉴了日本武士小说的风格,可以说新版《座头市》完美地再现了本来就属于古剑道的神采。这当中,CG技术的修饰是功不可没的,在老版中我们看到胜新太郎的剑已经是非常之迅捷了(顺便崇拜一下胜新太郎),但还是给人以人力所及的感觉,新版由CG渲染的特效,真正让人领会到“闪电剑”的威力。更让俺意外的是,北野武索性连飙血的镜头也用CG来处理,扬弃了传统的日式喷血法:少了份夸张,多了份暴力美感,个人以为更符合影片的暴力美学的说;反正每次看到日式喷血法,不管是日本人自己鼓捣的,还是昆汀借用的,我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三
据说制片公司当初找北野武拍本片的时候,北就说这部戏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意图来;他所说的“意图”当然不仅仅是用新形象新技术来包装一下“装旧酒的新瓶”,事实上,这个“酒”的醇香也是以他自己的风格酿造出来的,显示出与老版截然不同的北野武特色。
最明显的,北野武塑造的座头市性格就和胜新太郎的老版有很大不同。老版的座头市,基本上是个热情开朗、助人为乐的老好人,往往在逼不得已时才拔剑;而北野武版的座头市,和他以往的暴力角色一样,出手冷酷无情、绝不留活口。如果说胜新太郎的座头市基本上还算是风尘游“侠”的话,那么北野武的新版则更加率性而为、善恶仅凭一念之间。这种形象设定,无疑是和北野武本人的气质比较符合的。除了一本正经展现残酷暴力,他更是个搞笑能手,因此,影片中的不少镜头也带有强烈的“北式幽默”。例如有两次表现愚蠢的流氓剑客拔剑或挥剑时误伤同伴的镜头,很是恶搞;其他诸如从梁上掉下来的剑、那打中自己人的手枪、那突然冒出来的持矛傻小子等,总是在人不经意的时候被幽默撞了一下腰。
不过,个人觉得最能彰显北式特色的,还是本片的节奏控制和叙事风格。也许是因为不是**科班出身,北野武的导演风格追求自在的感觉,少了许多学院派琢磨的痕迹。过去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突发式的暴力”,但在本片中,个人感觉最深的,却是他那毫无征兆的剪辑手法。例如影片开始没多久,服部源之助夫妇和艺妓“姐妹”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中,还没等观众看清楚人物,下一个镜头就切到了服部充杀人而妻子在一旁观望的场面,接下来对那“姐妹”俩,也是用同样的剪辑手段插入另外的画面。这样突然、直接、简单的剪辑方式,可能一开始给人不太适应,因为“诱导式”或“联想式”剪辑更符合人的思维方式;过于突兀的剪辑往往令人无法产生联想或产生错误的联想。例如,片头这一段就很可能让人闹不清插入的片段到底是前一个画面的将来、还是过去了的事情;而且由于影片刚刚开始,插入的片段太短,观众一时难以将所有出现的画面建立起逻辑联系。然而,如果反过来看的话,这样直白而毫无暗示性动作的剪辑,恰恰勾起了观众的好奇心:观众知道那些插入的内容和人物有关,但却不知道在时间上是怎样的逻辑关联,以及这些内容在整体情节的演进中又起什么作用等等。这样一来,就比明白告诉观众那是关于人物的最近经历要有趣得多。同样的剪辑模式在影片中还有好几处,有的是“闪回”(如座头市回忆雨中杀人),有的算是“前瞻”(如服部在脑海中预演和座头市的决斗招式),有的是平行蒙太奇(服部决斗与妻子自杀),每次出现都毫无兆头,完全和流行的剪辑手法以及观众的思维定势不同。
仔细想想的话,这样直接、突兀的剪辑手法又有何突兀的呢?为什么一定要将镜头推进到一个眼部的特写、做足了暗示说角色正在思考之后才可以插进一个关于他思考内容的画面?其实,人的自然思维往往具有很大的跳跃性,更重要的是,思维的跳跃不一定需要有多大的动静。对于“突发式剪辑”的偏爱(他在以前的作品中就用过多次了),只是表明北野武喜欢依据自己的感性来拍戏,而且他的表现手法又是那么简约直接,这使得即使像《座头市》这样的老片新拍作品,也显示出自由创作的乐趣来。更何况,那些零星突兀的插入段落,仔细回味起来的话,又是与影片的整体叙事结构相统一的,只不过更加即兴、随意一些。
四
事实上,正得意于这样的自由之心,北野武才能融合乡土亲切感、时代锐意与个人风格于一体,使人既有重温旧梦的温馨,又有体验新奇的兴奋,同时,以感性为基础的直接而简约手法的采用,又使编导的创作意图更容易感染观众。
不妨以片中所谓融合程度最大的配乐与舞蹈为例。之前听很多人都在谈该片音乐与舞蹈风格的鬼马,很是古今结合、土洋合奏的说。俺对乐器的认识就和座头市对最后那块石头的认识一样,因此俺更关注音乐与画面的配合。如果大家看得仔细,听得仔细的话,会发现影片中很多劳动的场面都应和着音乐的节奏。第一处农人锄地的声音与节奏,充当了背景敲击乐之间的和声;第二处在影片中段,有几个农民在雨中戏耍,光脚板与泥巴踏合之间发出来的声音,分明是踢踏舞的旋律;而临近结尾时,村民们帮助盖房一段,各种劳动工具简直都成了乐器,每一下锤击都对应着敲击乐,而刨子、锯子的每一次推拉都正好成为背景音乐的伴奏。
这样和谐的对应,恐怕不是巧合,而是北野武有意为之。听旋律的话,这几处的曲调都是活泼欢快的,联系到当时这些场景的人物都是劳动中的农民,我们是不是可以推断北野武是在借机歌颂劳动人民呢?是的,劳动人民,这个词俺仿佛已经一千年没用过了,显得那么陌生;但一旦写出来,却又是那么亲切。我们已经知道,座头市是个市井英雄,说白了就是劳动人民的英雄,在老版系列中,他也是一直在为善良普通的老百姓而同各种恶势力做斗争。虽然这个新版的座头市没有老版的那么积极主动,但是让他碰上了,他还是会管到底的。
如此一来,俺就理解了影片的结尾要来那么一段农人庆祝的晚会,更特别的是为什么古代的农民跳起了现代的踢踏舞?需要理由吗?北野武所说的,农民劳作而歌、欢快而舞,是非常自由的形式,谁说他们就不能踢踏了呢?从这个意义上说,北野武为影片装饰时代的锐意也好,融入个人的强烈风格也好,不都是为了更表现座头市的锄暴安良吗?**结尾联欢跳舞场景时有一个细节:那“姐妹”俩变回了家庭惨案发生之前的样子接着又变回来,不过笑容一样轻松快乐。在老版《座头市》的每一集结尾大家都可以这么轻松一下,因为邪恶又少了一些,我们离幸福也更近了一步。“我虽努力睁大眼睛,可什么也看不见哦~~~”座头市最后仍不忘调侃一下,他的语气在俺听起来却包含幸福的味道。
正如同**里的座头市外冷心热,对劳动人民充满了感情一样,现实中的北野武也把他对乡土、对人民的感情融入进了这部**。这也许不是他风格最强烈的作品,但绝对是他所执导的最“日本”的**。
这篇《宋词名句: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是 无 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译文]天空中云腾雾罩,点点星光象海面上无数船帆在跳舞。
[出典]李清照《渔家傲》
注:
1、《渔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注释:
⑴星河:银河。
⑵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⑹谩:徒,空。
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⑻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⑼吹取:吹得。
⑽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
3、译文1:
天空中云腾雾罩,点点星光象海面上无数船帆在跳舞。好象梦见自己飞到了玉帝的住所,玉帝关切地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说前方有那漫漫的长路,可已黄昏日暮,我空有一肚子才学,可是没有用武之地。九万里长途,大鹏正迎风冲举,风呀,你不要停住,把我这小船吹到三山那儿吧。
译文2: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译文3:
夜色将晓,满天云雾波涛中透出一线曙光,天河流转,成千的帆船在银河中飞舞。好像梦魂已回到天帝住的宫殿。听到天帝说话,亲切地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回答说,自己虽说有才学,能写出惊人的诗句,可是现在日暮途穷,出路难寻。但我不甘寂寞,还要像大鹏鸟一样高飞远举。风儿,请你不要停止,把我那像蓬草一样的轻舟,吹到渤海中三个仙山去吧。
4、李清照生平可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和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李清照是一位可以代表婉约派的女作家,她的《声声慢》、《醉花阴》等是大家熟悉的名作。这些词多半写闺情幽怨,它的风格是含蓄、委婉的。但是在她的词作中也有一首风格特殊的《渔家傲》,这是一首豪放的词,她用《离骚》、《远游》的感情来写小令,不但是五代词中所没有的,就是北宋词中也很少见。一位婉约派的女词人,而能写出这样有气魄的作品,确实值得注意。
整首词都是描写梦境。开头两句写拂晓时候海上的景象。在李清照以前还没有人在词里描写过大海。“天接云涛”两句用“接”、“转”、“舞”三个动词,来写海天动宕的境界。“星河欲转”,点出时间已近拂晓。“千帆舞”写大风,这不是江河中的景象。可能因为李清照是山东人,对海的见闻比较多,所以写得出这样的境界。上片第三句“仿佛梦魂归帝所”,意思是说:我原来就是天帝那儿来的人,现在又回到了天帝处所。这和苏轼《水调歌头》中秋词:“我欲乘风归去”之“归”字意义相同。“归何处”句,着“殷勤”二字,写出天帝的好意,引起下片换头“我报路长嗟日暮”二句的感慨。《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就是李清照“路长日暮”句的出处。这句子的意思是说人世间不自由,尤其是封建时代的妇女,纵使学诗有惊人之句(“谩有”是“空有”的意思),也依然是“路长日暮”,找不到她理解的境界。末了几句说,看大鹏已经高翔于九万里风之上;大风呵,不住地吹吧,把我的帆船吹送到蓬莱三岛去吧(“九万里风”句用《庄子·逍遥游》,说大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旋风,九是虚数)!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女作家,何以能写出这样豪放的作品呢?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中,女子生活于种种束缚之下,即使象李清照那样有高度修养和才华的女作家也不能摆脱这种命运,这无疑会使她感到烦闷和窒息。她作了两首《临江仙》词,都用欧阳修的成语“庭院深深深几许”作为起句,这很可能是借它表达她的烦闷的心情。她要求解脱,要求有广阔的精神境界。这首词中就充分表示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但这种愿望在她生活的时代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她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在这境界中寻求出路。然而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子而能不安于社会给她安排的命运,大胆地提出冲破束缚、向往自由的要求,确实是很难得的。在历,在封建社会的妇女群中是很少见的。
这首风格豪放的词,意境阔大,想象丰富,确实是一首浪漫主义的好作品。出之于一位婉约派作家之手,那就更为突出了。其所以有此成就,无疑是决定于作者的实际生活遭遇和她那种渴求冲决这种生活的思想感情;这绝不是没有真实生活感情而故作豪语的人所能写得出的。(夏承焘)
6、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
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而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
词一开头就写:“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活绘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壮丽景色。这里,“星河”,即银河。意思是说,天空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胧朦。而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波涛汹涌,象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风帆摆动得象在银河中起舞一样。这是写天上的云彩,可谓千姿万态。虽然写的是作者在梦中所幻想的自然景象,但这一幻想无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历尽艰难险阻、流徙奔波之苦的潜意识所促使的。所以,在它里面既有壮丽的一面,又有艰险的一面。它展现出一个晨雾迷茫、云涛翻腾、滚滚银河、千帆竞渡的开阔境界。这境界象是个仙境,作者就是在这仙境中经历着的。所以,也渐渐地使她的梦魂好象回到天帝居住的宫殿去了。——“仿佛梦魂归帝所”。“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其实,这是人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而她之所以梦回“帝所”,是有其思想根源的。古代诗人往往设想自己是从天上宫阙来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时也就往往说“归帝所”去。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也就是写他想回到天帝宫殿去。那么,作者魂回帝宫去,情况怎样呢?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她听着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作者这么写,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已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社会。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中,多少事,凭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上句,“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这里着一“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徬徨忧虑的神态。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文章无用,有李贺《南园十三首》中的“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之意。两者象是对立,实则统一,是互为因果的。那么,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请看: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风名。“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蓬舟”,象蓬草那样飞旋轻快的小舟。“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个神山。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不是的。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这首词,思路开宕,想象丰富,意境辽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它把读者带到仙境中去,饱览丰富多姿的云涛;大鹏展翅万里的浩大境界,以及那轻舟乘风吹向三山的美景,使人为之神往。这种借神仙境界来表达自己胸怀的浪漫主义作品,在李词中是极为罕见的。
李清照本为婉约派的女作家,能写出如此豪放的词,除了乱世迫使她从闺阁中走出社会,面对现实这些客观原因之外,还有她的主观因素,就是她的思维活跃,性格开朗,敢想敢说;同时,她遍读群书,记性特强,不常见的字句、故实,都能一一记得,这就丰富了她的形象思维,使她对各种神话传说和典故,都能运用自如来书写自己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心愿,从而构成了这首具有浪漫情调而又气魄宏伟的豪放词。
7、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记梦”。从词的内容、情调及风格上看,可能是南渡以后的作品。前期,作者的生活美满,词中多为爱情的歌颂,离别相思与伤春悲秋的叹息虽时有流露,但情调仍是欢快的,风格是爽朗的。南渡以后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了。作者经历了靖康之乱,她举家南逃,备尝家破人亡与颠沛流离之苦。无疑,她的生活面扩大了,阅历加深了,作品的内容也较前期丰富了。很明显,贯穿这一时期词创作的主线是家国沦亡与个人不幸遭遇的哀叹。早期明快、爽朗的情调已经消失,而代之以浓厚的感伤情绪。但是,这首《渔家傲》却与作者一贯的词风有所不同。它借助干梦境的描述,创造出一个幻想中的神话世界,充分反映出作者的生活热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作者在梦中横渡天河,直入天宫,并大胆地向天帝倾诉自己的不幸,强烈要求摆脱“路长”与“日暮”的困苦境地,然后象鹏鸟一样,磅礴九天,或者驾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驶向理想中的仙境。这首词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词风豪迈奔放,很近似苏轼、辛弃疾。黄了翁在《家园词选》中说这首词“无一毫钗粉气,自是北宋风格。”可见,李清照的词风是多样的。
这首词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作者创造出虚无缥缈的梦境,把天上的银河与人间的河流联系起来,把闪烁的星群想象成为挂满篷帆的航船。作者正是乘坐这艘“飞船”驶入天上的神仙世界,受到“天帝”的接待。这的确是“穿天心,出地腑”的神来之笔。这样的词笔出自李清照,确实是“惊人”的。
这首词具有阔大而又豪迈的气度。词中阔大的形象、阔大的志愿、出自阔大的胸怀。一个漂零无依的女词人竟渴望借助万里鹏风把自己映入神仙般的奇异世界。这奇异的神仙世界是词人理想与精神寄托之所在。词中既有李白的放浪姿肆,又具有杜甫的沉郁顿挫,这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终于使这首《渔家傲》成为《漱玉集》中独具特色的词篇。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词一起笔便直赋梦境仙界,但见云影星光,奇变丽幻,令人目眩神摇。那是夜色将尽的黎明时分,云涛翻滚,晨雾迷蒙,天地之间一片苍茫景象。忽又云开雾散,星河灿烂,宛若千帆飞舞其中。“星河”,即天河。天河转位,季节和时间也随之更迭和推移。
起句苍茫劲健,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图卷。读之仿佛身浮天穹,扬帆天际,在银河之中寻觅理想之境。其中又准确地嵌入几个动词,绘景如活,动态俨然。“舞”字化静为动,变平凡为神奇,既出色地描绘了繁星在天空好像帆船一样闪烁流驶,也传达了词人意绪的昂奋飞动。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在迷离恍惚之间,词人梦魂飞越茫茫星空,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天帝的宫殿。她听到天帝关切地问自己:你要回到哪里去?
“帝所”,天帝所居的宫殿。一腔心事,人间竟无可诉说者。惟有魂飞九霄之外,诉诸想象中的天帝。用一“归”字,倍见亲切,无形中缩短了仙凡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就好像词人本是仙子降凡,只是由于不堪人世,才又重返天庭仙界。“归何处”这一发问,恰似一石投水,激起词人心底层层波澜:是啊,自茫茫人间,辗转天庭,一路辛苦茫然,我究竟要到哪里去呢?心路历程之渺茫曲折,由此可见。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下片紧承上文,以“我报”二字领起,通过回答天帝的询问,倾诉愤懑,抒发豪情。“路长日暮”,化用屈原《离骚》诗意:“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路长”,谓人生之路漫长修远;“日暮”,以夕阳西下喻人至暮年。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虽然努力上下求索,终少收效;而时不我待,人已临暮年,岂不令人悲叹!这里着一“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彷徨忧虑的神态。
清照诗词并工,才华卓著,“直欲压倒须眉”。自谓学诗“有惊人句”,对于自己的文章才华,不无自负自豪之意。但冠一“谩”字,又见否定。“谩有”,空有之意。清照后期坎坷不断,历经国破家亡之痛,曾经美好的理想已经成空,在现实中常感到无奈与无助,拥有出众的才华又能如何?此句真实地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迷茫沧桑之情,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词情并未就此消沉,“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又振起全局,使人精神为之一振。《庄子·逍遥游》中有:“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大鹏乘风展翅,扶摇直上,背负青天,志在万里。“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欲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
词人借此抒发情怀,她要像大鹏那样高飞远举,超越尘世,驾一叶扁舟,乘风破浪,直飞向海外仙山,这才是心灵的最后皈依。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即交代归宿。那样的地方,应该没有离乱,没有孤凄,没有痛苦。此句全是缥缈幻语,但警峭劲拔,语势迅疾飘忽,使人神游物外。
评解
清照历来被视为婉约词宗,此词却意境壮阔,风格豪迈,迷离恍惚,充满神奇浪漫的色彩,抒发了对于自由仙境的热烈渴求。起首两句写云天星空,千帆舞动,渲染出神话般的色彩和奇幻氛围。接下来以记梦游仙为线索,通过奇异的仙凡对话来抒情述志,从而集中笔墨,展现题旨。不仅如此,词人还善于化用前人的诗文,以增强词作的广度和深度,如“路长日暮”脱胎于《离骚》,重在正面取意,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惊人句”本自杜诗,但用“谩有”将诗意深入一层。“九万里风鹏正举”,则主要借取《庄子》形象,以喻腾飞之志。宋词通常以儿女风月为主,较少记梦游仙之作,此词确为罕见特绝之作。
8、李清照词中表现了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流露出对人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谚云;国家不幸诗家幸。任何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都是艺术家的思维活跃的时期。他们与每一位社会成员一样饱受着动荡之苦,他们又比任何一位社会成员都多几分忧患,多几分责任。培康之乱,社会的动荡,家庭的变故,使李清照由平静安宁走向漂泊动荡,由生活的一极走向主后的另一极,饱尝了人生的大喜大悲。他的心灵在反差强烈的刺激中变得敏感而富于悟性。她这时的词作偏重于以民族情绪和爱国情感为主题,往前期哀愁伤感的基调上更趋悲沧沉郁,情感的忧郁也更加深刻化。她的日作,进入了一个人品、词品极高的艺术境界,内容也主前期的“终日凝眸”变为“欲语泪先流”。
如她的一首豪放词《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魂梦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偕日暮,学诗没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体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人以浪漫主义的艺术为思,梦游的方式,驰骋丰富的想象,设想与天带问答倾诉隐衷,表露出同人不满人间的黑暗,懂憬天上的光明,追求美妙的幻想,寻求精神的归宿,充分体现了她对自主的渴望,对戈明的追求。这种愿望在她生活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她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在这境界中寻求出路。对于一个封建社会受到压抑、处于从属地位的妇女,这种设想本身就充满了豪气,表现了李清照旷远的胸襟。
从某种意义上讲,李清照的愁和泪,正是她作为社会的一个清醒者的可贵标志。深刻的思想痛苦远比浅薄的欢乐更有人生价值,更有思想意义。南宋统治集团在那“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醉生梦死之中花天酒地,而李清照则痛切国确家亡,始终为此而越思郁郁,不肯去追次取乐,她是那个一滩烂泥的社会中忧郁、思考的灵魂。这个灵魂始终在敏锐地感受、深深的思索、暗暗地流着她的哀国之泪。按照她的才华。教养和身份,她是完全可以一步踏入贵族小圈子,去借浮于桂堂之上,持它个人生一醉。问她没有这样做,而是持着严肃的人生态度,在这灯红酒绿、达官旨醉的生活氛围里,独自一个躲到一边去默默思味,去度过自己忧郁的内心生活。她心灵固然有些空虚,但这是探索者找不到人生道路时的一种迷茫,完全不同于那种纸醉金达的灵魂空白。
9、
天籁之音,曲曲幽怨
接转处,我在归途知路
云卷云舒,一纸辽阔
涛波汹涌,笔笔是情韵
连心脉脉的流淌
晓风吹来,亲爱
雾雨般丝弦
星子伸长柔指纤纤
河水清唱情荡漾
欲把虚掩的门打开
转过花影
千万私语捻作舟
帆浩荡,亲爱
舞不尽梦魂牵绕
10、夜,已经渐渐深了。
一个不经意的抬头,却让稀疏的点点星光映入眼帘。多么幽邃的光点!纷纷散散、错落有致地镶嵌于黑幕般的夜空之中,不能不让人心醉。
“一川淡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八百年前,辛弃疾亦在此望星抒怀。一方疏星,一轮淡月,配之以村妇勤劳的背影,不禁让他生出一阵欢悦闲适之情。遭逢贬谪的辛弃疾,居然在这星光错落的夜景里,找到了一份舒坦顺意,一份愉悦畅快。——那是因为,在星光里,蕴藏着无尽的理解、悠闲之意。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疲奔于途的杜甫于这星夜间,终于吐出了自己内心的文字。远处的星光犹如垂向于地,银光映着长江的流水向远处奔腾翻涌着。想造福于民众可一生偏无成就的他,只能呆立于船头,仰望点点星光,心中美女凉的心境亦由星光抒泄得淋漓尽致。——那是因为,闪烁的星光中,同样包含着一份凄冷与忧思。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婉约的李清照看到了星光,竟也写下了如此豪迈的诗句。此时正值国破家亡,而丈夫赵明诚又不幸病死,本应“戚戚惨惨”的李清照看到了这漫天星点。却产生了无限的豪放不羁的情感。——那是因为,壮丽的星河里,更有一种勇气,一种奋发向上的活力。
11、春暖花开是什么?
春暖花开是一种生活的意境,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干净,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朦胧。
春暖花开是一种乐观的态度,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情态,是“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的气势,是“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充沛。
春暖花开是一个感情的集合,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友情,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更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亲情。
春暖花开在尘世。尘世中,春一季季地来,花一季季地开,而她在享受着尘世的春暖花开。来源于wwwcaowucn[草屋文学]原文链接地址:http://wwwcaowucn/article/20090918/11656html
12、这首词题为《记梦》,谁都能看出是昼有所思、夜有所念的执著理想的艺术性的闪光。令李清照初悦后愧的前夫与大失所望、彼此成仇的后夫,加上跟着宋高宗的颠沛流离的迁徙逃亡,使李清照进一步看清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救助的漂泊无定与赴诉无门的孤苦无依,但她的精神是向着“自由”的,她要用文字织帆作桨,脱开这个龌龊肮脏的尘寰,让不羁的灵魂跃进无垠的天空与天帝对语,与天体星云为友。和严蕊相较,李清照终归属于贵妇人的阶层,她当然是宁肯嫦娥奔月那样脱离这个世界,也不可能萌生赴原野山乡化菊为蜂的念头。梁启超认为这首词风格豪放,迥异于李词惯有的清丽婉约,“绝似苏辛派”,却未能深究李清照灵魂深处的苦衷。
人的一切(姿容、衣妆、思想、心灵)都应当是美的。可对女性而言,天赋其美,秀萃一躯,在历史进程中总体上留下来的却是“花钿委地无人收”的败落场面。略现差异的是,凭美色(西施、王嫱、杨玉环)出场的女性演出的是凄美哀婉的悲剧,而才女们(李清照、柳如是、严蕊、秋瑾)演出的是坚韧壮烈的悲剧;前者似一盏盏红灯笼那样被一阵阵狂风吞噬、扑灭,后者像是原野上卷动的野火,要淋漓的泪水和着血水反复地去浇扑……
真美永久扣人心弦,所以“美能拯救世界”。美女、才女作为个体是可以灯火一样被强行扑灭,而她们所遗留下来的美的灰烬与美的气质,从这个世界上却轻易消逝不了。后人以西子湖为杭州西湖命名,给人们留下不尽的想像,“虞美人”既冠于花草,词牌、乐曲中也时见其名;王昭君故乡之水为香溪,塞北之墓为青冢,这水这土也别成气色;杨玉环在华清池洗浴过,“华清水滑”,地下温泉也显得别含成分;李清照的诗词独树高标,千年后吟诵,也是清新芳烈,香沁肺腑;李香君血染的那柄“桃花扇”倘若仍在,闹不清会是何等珍贵的文物与瑰宝;秋瑾一袭白衣的汉白玉塑像伫立于西子湖畔,值得骄傲的是所有的中华儿女。一切正如陆游所写的那样:“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本文作者(来源):李清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