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登基后大肆屠戮当朝老臣,为何独独没有动程咬金?

武则天登基后大肆屠戮当朝老臣,为何独独没有动程咬金?,第1张

说起武则天大家肯定不陌生,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统女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前无古人。在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的古代,一个女子却能坐上九五之尊的位置上,没点心机和手段可是不行的。武则天若论心狠手辣,也是历史中少有的几人之一,她登基称帝之后,便开始清洗朝廷中反对他的势力,大肆屠戮当朝老臣,可是独独没有动程咬金,这是为何呢?

武则天在登基为帝之后,做了一件极为令人诟病的事,那便是大肆屠戮开国功臣,为了自己皇位的稳定,开始清洗朝堂。武则天虽是女子,但是其手段却雷厉风行,甚至于心狠手段,比起男子都犹有过之。要知道在古代本来就是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思想深入人心,武则天以一介女流登基称帝是何等威武霸气。但是这背后的艰辛也可想而知,如果没有果敢狠辣的手段,恐怕等着武则天的将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但是武则天虽然大肆屠戮前朝老臣,但是有一位开国功臣她却一直没有动他,他便是卢国公程咬金。武则天虽然清洗朝堂看似肆无忌惮,但是其分寸却把握的很好。唐朝开国名将程咬金,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武则天不动他自然有她的道理。

其一,程咬金深谙为官之道,没有给武则天留下任何把柄。在古代什么都讲究大义,名不正则言顺,武则天也不能随意滥杀,程咬金看似大老粗一个,其实在朝为官和为人处世都做的滴水不漏,因此她找不到动程咬金的理由,自然没办法动他。

其二,顾忌程咬金的身份和地位。程咬金何许人也,从唐太宗李世民开始,就跟随其南征北战,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大唐的开国功臣,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其身份地位在当时朝堂无人能及。当时的程咬金已经是四朝元老,在百姓和满朝文武中地位极高,而且已经将近一百岁高龄。若是武则天敢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他,做出这等天怒人怨的事,恐怕她的皇位都可能不保。

其三,程咬金并没有站在武则天的对立面。程咬金看似大老粗一个,其实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在朝为官时他便是个万金油。自己虽然身居高位,却没有倚老卖老的指责武则天,也没有反对武则天的统治,顶多是在武则天铲除异己的时候,才出来帮忙求情,而且将近一百岁高龄的他,说不定过几天就驾鹤西归了,因此武则天没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动他。

伯当是《隋唐演义》中的一个人物,因此而被大家所熟知。然而,在隋唐时期确实有这么一个人,并不是小说胡乱编撰的。王伯当原名王勇,有“勇三郎”的绰号。他是起义军***李密最信任的部下。他射箭特别厉害,曾经一箭射死了隋唐的两条好汉。

而在《隋唐演义》中,他一直跟随李密,甚至与李密一同赴死。当时秦王李世民率军队攻打瓦岗寨时,早就听说瓦岗五虎将的威名,心中早有招揽之心,程咬金,罗成,秦琼等,你被李世民所收服。因为单雄信与李世民有不共戴天之仇,所以是不可能投靠李世民的。所以李世民也表达了自己的诚意,亲口招揽王伯当,但是不料被王伯当出口拒绝了,他就是死也不愿意投靠李世民,他觉得忠臣不侍二主,既然他已经认了李密为主公,就不会再选择其他人了,这才是忠义之人。

程咬金已经投靠了李世民,两人就不得不分道扬镳了。再加上王伯当,与李密的关系尤为亲厚,他与李密也属师徒关系,李密来瓦岗寨之前,就已经跟随其左右,所以不愿意投降于李世民。

而在真正的历史上,王伯当和李密都向唐朝投降了,但是在投靠唐朝之后,李密并没有受到重用,又害怕李渊趁机除掉自己,于是就背叛唐朝逃跑了,王伯当便一起同他反叛,最后被唐朝将领击杀。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隋唐演义》中,他都一直跟随着李密,可见他与李密的关系极为亲厚,但是李密却像一个扶不起的阿斗,白白的浪费了他的一片忠心。

程咬金在人们的心目中除了是一个武将,还是一个活泼开朗的神,要说武则天为什么没有杀程咬金,这个其实和程咬金的为人处事有很大的关系。就是说他会来事,不给自己找麻烦。

首先,程咬金深受人们的爱戴,如果武则天杀掉了他,肯定会激起民愤,这对她要治理唐朝而言,是极不利的。程咬金并不是大家所说的那么鲁莽,其实他是个很谨慎的人,他一生不管干什么都保持着和蔼可亲的态度,不轻易得罪人,对人民也是很好,很受百姓们的喜欢。在武则天继位之后,程咬金还经常安慰那些被武则天打压的功臣,因此,他的风评特别的好,如果武则天动他,那可真是寒了许多人的心。

其次,程咬金从始至终都没有损害过武则天的利益。在武则天一路成为君王的过程中,程咬金并不在朝廷当值,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他远离了庙堂之争,在武则天封为昭仪时,朝中很多人都反对,这些人其实已经被武则天默默地记在心里了,这里面并没有程咬金,程咬金也从来没有表示过自己的态度,没有成为武则天路上的绊脚石,所以对于这位四朝元老,武则天没有杀他的理由。

最后,武则天留下程咬金,还在于程咬金当时已经没有了实权。程咬金在李世民时期,就深厚李世民的喜爱,并且程咬金早在高宗时期,就已经告老还乡,这对武则天而言,没有任何威胁。武则天在位后,程咬金已经不再当官了,没有必要再杀他,并且留着这位四朝元老,唐朝功臣,还可以彰显武则天的仁厚美德,何乐而不为呢?并且相传他是一员福将,武则天杀的人也全是反对她的人,程咬金从来没有反对过她,更不会杀他了。

姓氏由多个字组成的复姓历史人物,多为少数民族,如:拓拔、尉迟、万俟等。当然,长孙这个姓氏也不例外。不过,在民族政策相对开放的隋唐时期,老百姓不会因为民族而产生隔阂,朝廷亦不会对少数民族抱有偏见。所以,长孙家族才有机会活跃于隋唐两朝的政坛。

长孙姓是中国多民族、多源流的复姓群体,长孙姓氏的来源有二个说法:一说、长孙姓出自北魏皇室拓跋珪的长子沙莫雄,拓跋珪建立北魏称帝后,沙莫雄就赐他的儿子嵩为长孙姓,故拓跋嵩为得姓始祖;二说、在北魏之前早有长孙顺,大多尊长孙顺为得姓始祖。

这里,既然说到了长孙这个姓氏,长孙无忌便是其中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了。

除了喜欢历史的朋友,许多现代人对于长孙无忌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凌烟阁第一功臣”的层面上,鲜有人知为何文不及杜如晦,武不如尉迟敬德的长孙无忌会凌驾于其他二十三功臣之上。想要了解长孙无忌为何成为大唐第一功臣,成为地位显赫的赵国公,还要从玄武门事变讲起。

当时,李氏兄弟之间的矛盾已无以复加,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为了制衡太子李建成及虎视眈眈的四弟李元吉,李世民打算先下手为强,篡位登基。当然,以李世民一人之力,肯定无法成事,于是,李世民便开始着手挑选助手。虽说,李世民这些年来招贤纳士,手下有数不清的人才,但是,发动宫变毕竟是生死攸关的大事,万万不可走漏风声。

所以,李世民在挑选帮手时格外用心,只选了几个最信任的亲信,长孙无忌就是其中之一。

长孙无忌与李世民乃是布衣之交,是最早进入天策府帮李世民打天下的大臣,所以,他成为玄武门兵变的主要策划人。

在那个充满血腥的早晨,李世民派人守在玄武门,将李建成和李元吉格杀在上朝的路上,并控制了禁宫,逼父亲将皇位传给自己,如愿意承地坐上龙椅。在帮助李渊统一江山时,长孙无忌并非李世民麾下功劳最大的,但是,却因为帮助李世民上位,而成了名副其实的开国元勋。

长孙无忌的强项是擅长察言观色,行事作风非常圆滑。此外,长孙无忌对李世民有一颗赤诚忠心,在多年征战中从未起二心。

因此,长孙无忌颇得李世民的赏识。

并且,长孙无忌的妹妹还被李世民册立为皇后。在《新唐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唐太宗曾评价长孙无忌“应对机敏,善避嫌,求于古人,未有其比”,由此可见,长孙无忌的长处在于识时务,懂得取舍,所以,他才能在政治场的风口浪尖上闲庭信步。

那么,李世民有多信任长孙无忌呢?长孙无忌可以不经通报,自由出入唐太宗的寝宫。由此可见,李世民对长孙无忌是毫不设防的,甚至,没考虑过大权在握的长孙无忌会对自己不利。

不过,长孙无忌却将这份信任看得十分透彻,他在心里已划下了界限,从未有丝毫僭越。长孙无忌明白,自己的地位相当危险。他已位极人臣,又有长孙皇后这层裙带关系,已触犯了外戚涉政的大忌。

甚至,为了不让李世民对自己心生忌惮,长孙无忌主动要求降职,让李世民将心放到肚子里。古往今来,多少功高震主的大臣因遭到皇帝猜忌而身首异处?长孙无忌深谙其理,所以,不论妹妹如何劝说,李世民如何挽留,他仍执意要求降职。

在之后的二十年中,长孙无忌一如既往地尽忠职守,担负起教育太子的重任。

不过,长孙无忌虽忠于李世民,但是,他也有着自己的私心。在皇储问题上,长孙无忌晚节不保,主动介入太子的选立过程中。

李世民有八个儿子,其中太子、魏王、晋王都是长孙皇后所生。然而,这三个皇子都缺乏当皇帝的潜质。太子李承乾安于享乐,沉浸在声色犬马中,毫无进取心;魏王李泰野心昭彰,心机歹毒;晋王李治性格懦弱,缺乏主见。

后来,魏王与太子争夺储君之位,太子李承乾落败后被贬为庶民。李世民想将李泰立为皇储,然而,长孙无忌却站出来发表了不同意见。因为,魏王野心太大,所以,若由他继承大统难免会对这些老臣不利,于是,长孙无忌便打算立没有主见的晋王为太子。

甚至,为了达成目的,长孙无忌说服了一众老臣帮腔,众人来到李世民面前说起魏王的坏话。长孙无忌的话颇有分量,李世民尊重了老臣们的想法。不过,李世民之所以会将李治立为东宫太子,还有另一个原因:此时的长孙无忌的权力太大,大部分老臣都站在他的身后,李世民担心,自己若立非皇后所生的皇子为太子,会让长孙无忌做出谋反之类的举动。

毕竟,人心隔肚皮,长孙无忌表现得再忠心,也难免会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

从客观角度来看,其实在李世民的儿子中不乏比李治更适合当皇帝的皇子,吴王李恪就是其中一位。李恪继承了父亲的全部优点,文武双全,在民间的支持率很高。相比于懦弱的李治,李恪更适合成为上位者。早年长孙无忌也对李恪赞誉道:“恪又有文武才,既名望素高”,可见,李恪的能力是受到大众认可的。

不过,从《旧唐书》中“长孙无忌既辅立高宗,深所忌嫉”的记载来看,此时的长孙无忌已不再是那个一心为公的忠臣,变成了一个袒护外甥的奸猾小人。为了替外甥肃清登基之路,长孙无忌无所不用其极。在扳倒李恪的过程中,长孙无忌将谋反的脏水泼给李恪,害死了这位德高望重的太子。如此一来,文武百官都看出了趋势,李治即位已成定局。

李恪临终前的一番话十分耐人寻味:“长孙无忌窃弄威权,陷害良善,祖宗有灵,必让其宗族覆灭。”的确,一个忠心耿耿的老臣竟在晚年走上了歪路,逼死了善良的皇子李恪。但是,李恪死前的这一番话,也确实预示着长孙无忌悲凉的结局。

可以说,长孙无忌的这些做法着实让人心寒。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李世民弥留之际,希望长孙无忌能尽心尽力地辅佐李治,将其任命为顾命大臣。长孙无忌如愿以偿,成功扶持自己的外甥上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长孙无忌并未在第一时间公布李世民的死讯,而是将李治接回皇宫主持大局,并为外甥做好登基的准备工作。

长孙无忌倾尽所有帮助李治坐稳龙椅,没想到竟热脸贴上了冷屁股。长孙无忌满以为自己的行为会得到外甥的赏识和尊重,但是,李治却有自己的想法。李治年纪轻轻,想要在政治场上大展宏图,可是,长孙无忌等老臣无疑是父亲约束自己的枷锁。

此时,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一众老臣一旦在朝堂上提出反对意见,李治便会认为这些老家伙在倚老卖老,心中对他们非但没有半点感激之情,反而想将这批旧臣除之后快。

这件事在王皇后被废时,双方的矛盾终于激化。

李治坚决要求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媚娘,可是,长孙无忌等老臣却在朝堂上极力阻拦。李治给了长孙无忌最后的机会,他带着武媚娘亲自前往国公府上拜访舅舅,希望长孙无忌能妥协。可是,长孙无忌依旧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不同意李治废立皇后。

此时,朝中的明眼人都看出李治已忍无可忍。

在李治询问老臣李绩废立皇后的意见时,这位依附于长孙无忌的老臣保持中立,以“皇帝家事不宜过问”为由拒绝表态。李绩的态度为老臣们起了表率作用,一时间,老臣们纷纷选择置身事外。于是,李治顺利地将武媚娘册立为皇后,公然与长孙无忌叫板。

得罪了皇帝,长孙无忌自然没有好果子吃。

根据《旧唐书》记载:“四年,中书令许敬宗遣人上封事,称监察御史李巢与无忌交通谋反,帝令敬宗与侍中辛茂将鞠之。”长孙无忌莫名其妙地被卷入一场谋反案中。李治是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皇帝,长孙无忌自然不可能造反,这桩谋反案肯定是有心人的栽赃。

李治虽想除掉长孙无忌,但是,他不能以这种敏感的罪名加害舅舅。所以,栽赃长孙无忌的罪魁祸首正是武则天,她指派许敬宗栽赃长孙无忌,随后,又在李治面前以汉文帝杀舅父的典故劝皇上早日除掉长孙无忌。

从李治并未详查便将长孙无忌发配黔州的做法来看,李治根本没打算给长孙无忌翻案的机会。他第一时间将长孙无忌赶出政治核心,再派许敬宗“追查”,明显是给了武媚娘等人为长孙无忌罗织罪名的时间。

长孙无忌莫名其妙地被流放,而当他想通此事的来龙去脉后,谋反罪名已坐实,根本没有为自己开脱的机会。长孙无忌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倾尽全力扶持的外甥,有朝一日竟会将自己逼上绝路。在绝望之中,长孙无忌自尽,死不瞑目。

至于长孙无忌是不是“畏罪自杀”,历史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上元元年,李治为舅舅平反,恢复了长孙无忌的荣誉和爵位,并允许他的子孙世袭赵国公,将其墓地陪葬到了昭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渠子乡永寿坊村。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她掌权之后处死了许多反对她的朝廷重臣,而程咬金却能独善其身,成为了唐朝时期的四朝元老。程咬金之所以没有受到武则天的制裁,首先是因为程咬金威望极高,他早年跟着唐太宗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深受百姓的爱戴。不仅如此程咬金在朝堂之上为人和善,武则天找不到杀害他的理由,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程咬金没有参与到朝堂上的斗争,他与武则天没有利益上的冲突。

程咬金威望极高,深受百姓爱戴,武则天担心杀了程咬金会引起百姓怨恨。

早在李世民打天下时,程咬金就是李世民身边一员猛将,他跟着李世民立下了赫赫战功,早已名声在外,是当之无愧的开国英雄,玄武门政变中,程咬金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之后程咬金也跟了数位皇帝,都深受重视。不仅如此在百姓心中程咬金也威望极高,是百姓心中的大英雄,武则天杀掉程咬金会引起百姓的不满,不利于武则天日后的统治。

程咬金在朝堂之上为人和善,武则天找不到杀害他的理由。

程咬金是唐朝时期的四朝功臣,武则天对他也是有所忌惮,毕竟一旦程咬金公开反对武则天,武则天的登帝之路就会更加艰难。所以武则天也动过打压程咬金的心思,但在武则天执政期间,程咬金安分守己,为官清廉和善,并没有明显的过错,所以武则天并没有杀害程咬金的理由。

程咬金没有参与到朝堂上的斗争,他与武则天没有利益上的冲突。

武则天称帝期间虽然杀害了许多重臣,但那都是对武则天有威胁的人。例如长孙无忌公然反对武则天干政,极力反对武则天,所以长孙无忌也成为了武则天重点打击的对象,程咬金则不同,他虽然在朝堂之上威望极高,但他却极少参与政治上的斗争,而且武则天称帝他也没有公开反对过。

不仅如此,武则天干政时期程咬金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公元656年也就是武则天成为李治皇后的第二年,程咬金外出率军讨伐西突厥,之后被贬为岐州刺史,所以武则天干政时期,程咬金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根本就没有参与朝堂上的斗争,武则天与程咬金没有利益上的冲突,自然不会杀害程咬金。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帝,武则天杀害了许多反对自己干政的大臣,但对于那些没有公然反对自己的大臣,武则天并没有下死手,程咬金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武则天势必会考虑到程咬金在百姓心中的威望,如果杀了程咬金,那么势必会激起百姓的怨恨。再加上为官清廉和善的程咬金并没有太大的过错,武则天并没有处死她的理由。所以说程咬金对于武则天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威胁,所以这也是程咬金能够独善其身的原因。

因为《隋唐演义》的影响,人们对程咬金的印象往往都是一员猛将,能打能冲,却没有什么智谋。真实的程咬金却智勇双全,尤其政治智慧高超,从他能在中原几个大佬那里都混过,还能全身而退,最后修成正果,可见其人心思缜密,洞察先机。后来,在李治与武则天联手进行的政治清洗中,也及时察觉了风向,最终得以颐养天年,无疾而终。

(程咬金使的最多的是马槊)

武则天能当上皇帝,实在是一个意外。李治的谥号是“高宗”,他本人虽看似柔弱,可是绝不糊涂,始终大权在握。直到今天,海外华人还经常以他在位时的年号“显庆”、“麟德”给孩子取名,因这段时间唐朝疆土达到最大,西部边界最远到达今天的伊朗中部。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5月26日,唐太宗驾崩于终南山的翠微宫,距离长安城有一日路程。李治在安排停当后,在卢国公程知节的护卫下,在28日回到长安即皇帝位。在国丧期间,事情繁忙,权力交接过程中最容易出现岔子,程知节因此带领禁军士兵宿卫皇宫,一连三月,不曾有丝毫懈怠。

(李治登基时,程咬金护送周全)

这个程知节,原名叫做程咬金,是山东东平县人,生的高大威猛。在20岁年纪就组织乡勇,击退群盗,保卫乡里。后来炀帝暴政,天下皆反,程咬金也就凭着勇武加入了附近的瓦岗军。当时,瓦岗军刚刚换过领导,李密取代翟让成为一把手。作为一个外来户(李密是陕西人,祖籍辽东),李密为了建立自己的基本队伍,从军队里挑了八千勇烈之士单独成军,分成四骠骑。程咬金为四骠骑之一,此时程咬金不过24岁。于此,可见程咬金的勇猛善战程度。

李密与翟让最终发生了火并事件,影响了队伍内部团结,又在宇文化及的撺掇下,在军心不稳时攻击王世充,结果在洛阳城外战败。不过此战虽败,程咬金火线救下裴严俭,在身体被马槊洞穿的情况下,还能反杀追兵安然回到营寨,给王世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李密兵败,程咬金被捉到王世充阵营,王世充当即重用程咬金。

程咬金看出王世充不能成事,因此火线归唐,被划入李世民帐下。李世民久闻程咬金大名,对他也十分尊重。李世民当年也不过17岁的小伙子,程咬金28岁。

后来,程咬金跟着李世民攻破各地诸侯,扫平各处反王,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又追随李世民参与玄武门之变,立下了特殊功勋,因此名列凌烟阁24功臣第19。

(还是剪径大盗时的程咬金)

李治即位后,以赵国公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长期把持朝政,一切按照既定方针走,凡是李世民说的话,做的事都是对的。在李世民时期,关陇集团抱团的现象就十分明显,朝臣分成了关陇集团和其他。因为李世民是马上天子,有足够的威望能压服他们。即便如此,李世民也收到了关陇集团的诸多掣肘。

到了李治时期,长孙无忌成为新一代的关陇集团的代表,严重侵犯了皇权,把李治这样一个22岁的皇帝当成未成年一样教育。在李治登基后的6年间,虽然国家还保持着贞观年间的发展趋势,号称“永徽之治”,但是与李治的关系并不大,他只是盖章签字。

这让李治感到如芒在背,如果权力就这样一点点被剥夺,李治也会担心隋炀帝被关陇集团抛弃的现象会不会再次上演。于是,李治开始着意培养起不同于关陇集团的官僚队伍来制衡关陇集团。李治找到了李绩和程知节,他们都是山东人氏,并不党附。

可是有了他们还不够,他们只能算是军事帮手,李治还需要一个政治帮手,帮助李治出谋划策,四两拨千斤,重收皇权,政由己出。李治最终发现了同为山东的武则天,把她从感业寺带到宫里。由于武则天天资聪慧,又有过宫廷政治斗争经验,因此李治夫妻二人搭档,珠联璧合。

(李治找了武则天做政治帮手)

借由废后事件,李治发起了政治反击,长孙无忌被夺职,后来坐事自杀而死。长孙无忌是关陇集团的头面人物,自然也是有几把刷子的。在与长孙无忌集团做斗争的时候,武则天大力拉拢关东集团的文臣武将。程咬金和李绩都是被拉拢的对象,同时她还十分重视科举,大兴文学,延揽天下才俊,充实官僚队伍。后来武则天还更进一步,设置了“北门学士”,充当她的智囊团。

正是有了这些人作为基础盘,李治和武则天才敢于打破关陇集团的政治垄断,因为武则天已经有了大量的后续梯队,不怕关陇集团政治 。同时,有了程咬金和李绩、薛仁贵、苏定方等人,也不怕他们军事 。如此一来,关陇集团除了仍然是一大势力集团外,已经不能对皇权形成太大威胁了。随着科举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武则天重用酷吏,屡兴大狱,关陇集团屡被打压,在武则天后期,称雄政坛100多年的关陇集团逐渐走上了衰亡的旅途。

(虽然武则天在前台,李治大权在握)

在这个过程中,程咬金等关东人士,一方面是被拉拢的对象用以制衡关陇集团,另一方面他们也有足够的政治智慧。就如李绩,当初李世民拉拢他上玄武门,李绩推脱半天就是不去。他们不淌这浑水。当后来,程咬金看到李治想收权,就在西征的过程中故意犯错,让李治有理由治他的罪,夺了他的兵权。此后,再顺势请求辞官,李治秒批。程咬金辞官后,在老家悠哉悠哉,又过了8年的太平日子,最后得以善终。

所以,李治和武则天没有理由杀害自己的政治同盟,也没有理由杀害一个有着政治觉悟、愿意配合他们作戏的聪明人。

武则天为了登基做皇帝,杀了无数人阻挡她道路的人,无论是开国功臣还是亲生儿女,只要是挡在皇位路上的人统统的都想办法除掉。作为历经四朝的程咬金却没有被武则天杀掉,首先就是程咬金没有挡着武则天称帝,程咬金对武则天的称皇没有任何的阻挠;还有就是程咬金毕竟是军中出身,同时关系网巨大,杀了程咬金不利于武则天掌管天下。

 

程咬金在历史的记载中都知道这是个很大大咧咧的性格,看上去就是个混不吝,老粗一样的人物。可是不能从表面上看程咬金,程咬金能够活着历经四位皇帝而不倒,是因为程咬金有着足够的政治智慧,处事十分的圆滑,知道自身的位置,能够看得清自己想要的东西,知道何时该争取,何时该放弃。就是这样的能力,程咬金在武则天称帝的道路上没有任何的阻拦,只是随波逐流的过着。

 

程咬金作为军中出身的将领,虽说比起开唐初期的有些将领来说并不是很出彩,但是也是最后被封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人物,功绩相当的高。程咬金在军中的地位很高,特别到李治和武则天时期,作为开国仅存的将领,在军中威望很深。并且程咬金的家族关系网很大,和山东士族之间有很深的关联。还有程咬金在民间的风评也很好。

 

对于程咬金这样知进退,不找事,还有很高威望的人,武则天就没有必要去杀,毕竟程咬金没有影响到自己的路,妄自杀害程咬金的后果对于武则天的皇位影响还很大。因此,程咬金成为武则天时期仅存的开国功臣,没有被武则天杀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4620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1
下一篇2023-1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