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内的方言种类极多。一个人走出几十里地,很可能就听不懂那里的人在说什么,只能“啊吼”一声,一摸两只脚(溧阳方言,意为摸不着头脑)。
圣经里记载,曾经全世界都说同一门语言,人们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想要建造通天的巴别塔。上帝知道后既愤怒又担忧,于是施展神力让人类说各种不同的语言。从此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理解,开始争吵不休,巴别塔的建造也自然无疾而终。这样看来,江苏被称为内斗大省,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方言太多了嘛。
仅拿常州来说,常州市区、金坛、溧阳的方言就有很大差别,甚至可以说是互相不通的。溧阳人一般不愿意说自己是常州人,这倒不是什么心高气傲,实乃语言文化不同所致。
溧阳话虽然也属于吴语系,但是听起来非常硬气,和苏州话这种“吴侬软语”相去甚远。有这样一句玩笑话:“苏州人吵架像说话,溧阳人说话像吵架。”我也听过有人说溧阳话像日语或者俄语的。普通话“干什么”在溧阳话中音译为“走第个”,私以为和东北话“瞅啥呢”很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让你觉得下一秒就要抡起袖子干一架。不过溧阳人是很少动手的, 可能是用溧阳话骂架就够解气了,根本犯不着打架。因此,小城里总是很太平的。
刚来溧阳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很快习得了一口流利的溧阳话。再加上父亲是金坛人,母亲是南京人,我也会说金坛话和南京话,没料想我语言掌握的巅峰时期就是这3岁的时候!随着幼儿园老师教育我们“要说普通话”,乖孩子如我竟然把所有方言都丢掉了!只能听懂却不会说,真是遗憾。有时和溧阳人交流,就会出现我讲普通话对方讲溧阳话的情景,看似鸡同鸭讲实则沟通无碍,倒也有趣。
高中的时候我试图学习溧阳话,但最终也只能讲讲词语和短句,长对话还是无能为力。再往后,我就去外地上大学了,溧阳话也听得少了。
我大概是个假溧阳人。
不过,我还是很喜欢溧阳话的。
常州金坛区有一个经营性公墓,被网友曝光有区分对待,这里有干部区域。
这个视频在网上引起了热议,常州金坛区殡葬服务中心也作出了回应,这里是当地人的一种称呼,并没有区别对待。
存在干部区域是应群众的要求,为了区分方便找到自己家人的墓地。干部区域的目的早就已经卖光了,这都是之前已经卖出去的,现在没有什么特殊。
这也是一个尴尬的问题,在公墓里也会出现干部区域这个问题就是当地公墓管理上的问题,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区别对待,殡葬服务中心的管理人员回应称,因为当年常州金坛区推行火化,很多县里的老干部积极的回应支持,并且都葬在了这里,所以这里就出现了干部区域,在当地人都清楚。
但是这件事情是之前发生的,现在不存在有干部区域的公墓了,这里已经全部都卖完了,并且在这一片公墓里,也有普通群众在这里安葬。
之所以会出现在公墓里有干部区域这个标牌,是应广大群众的要求,能够区分开,能够及时找到自己的亲人。
在这个墓地里不仅仅有干部区域,还有华侨区域。
这一片墓地始建于1984年,当时就已经有这两个区域了,所以不是现在出现的问题。
解释虽然大家都听明白了,但是未必能够接受,既然不是现在的问题,为什么要把这个尴尬的问题留到引起矛盾的时候呢?为什么不要进行统一的整改管理呢?
解释说明特意强调,干部区域购买不设定界限,群众也可以购买我觉得这个解释有点没必要,既然说这片区域已经售完了,上个世纪末已经全部售完了,那么为什么还要特意强调?
既然当地人都知道这一片是干部区域,那么很明显这里埋的就是身份显赫的人,普通群众能够在这里购买公募吗?
既然是上个世纪遗留问题,已经考虑到有可能会引发争议,为什么迟迟不进行整改?
作为经营性公墓,对园区里的建设规划合理这个是正常的,也可以被人理解,但是出现这样的区域对待,就让老百姓接受不了。
希望能够尽快进行整改,规避特殊对待,让人们的内心平衡。
听说金坛儒林的秦晓康医术如何,一贴药要多少钱
我昨天配了十三贴药一千多,秦晓康女儿说话像吃了炸药一样,说话态度很差
我去过了
10贴药配了600多的么
每个人去
不管看什么
都是400多
我也是月经不调去的
效果不怎么样
你找到他的亲近人就能找到他了……
我去看月经不调的,去了五六次也没用,那个女的医生脾气还不好,别人问药怎么吃,想问仔细一点,那个女医生就说 刚刚没听吗,就像发火一样 我在别的医院检查的单子,前一次去的时候带过去给她看了,她也看不出我有什么毛病 之后又去,单子没带过去,那个女医生就发火说 你为什么不带过来。我正想说我单子上的情况 她就这句话把我堵住 还TMD敲桌子,吵架一样的吵,脾气真的真的很差,那边的药还没效果,一般的吃两三次中药就差不多有反应了,我去了五六次,一点用都没,每次配的药材还不同,个人不建议去,一贴七八十块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