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者人物构成不同,上议院也叫贵族院,主要由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的重要人物组成。下议院又称平民院或众议院,其议员由选民按小选区多数代表制直接选举产生;2、两者司法职能不同,下议院拥有立法、财政和监督权,是议会的权力中心。上议院拥有一定的立法权和司法权。
上议院既是立法机关,同时又担负司法机关的职能;下议院,又称为下院、平民院或庶民院是英国国会的下院。下议院是一个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机构,内面共有650名成员,称为国会议员。
下议院行使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立法的程序一般是提出议案、议会辩论、经三读通过、送交上议院通过,最后呈英王批准颁布。
和下议院相比,上议院的权力相对有限,它的职权主要有搁置否决权,有权审查下议院通过的法案。
在英国,上议院是民事、刑事案件的最高上诉审级,是最高审判机关,处于英国司法体制的最顶端,它所作的判决对下级法院具有约束力。
一战后的欧洲,可以说是两败俱伤、没有赢家,以法国为首的战胜国,并没有因此从中捞取太多好处,反而陷入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国力不断地衰弱。眼看德国通过强军不断壮大,法国人不仅无力遏制,而且极力地避免战争,这是为什么?
一是,一战的阴影挥之不去。尽管作为战胜国,但法国耗尽了国力、财力,尤其是死亡130万青壮年,让法国人领略了战争的残酷,以及付出的巨大代价。他们太渴望和平了,以至于放弃了对抗精神,与英国人一同对德国采取妥协、退让。
二是,以达拉第为首的法国内阁,在外交策略上,尽量将战事远离法国边境。但由于法、德两国间的深仇大恨,他们只有紧密地与英国团结在一起,紧跟英国人的脚步,以此抗衡德国的咄咄逼人,并极力避免战争,甚至是牺牲他国利益。
更关键的是,一战时期的“堑壕战”,是他们赢得战争胜利的法宝。于是,他们宁肯耗费巨额资金打造出惊世之作——马其诺防线,也不愿意用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上。在战略上采取全面守势,完全相信坚固的防线,能将德军阻挡在国门之外。
也正是马其诺防线,助长了法国人的消极态度。他们认为,这条防线就是国家安全的保证,可以抵御任何外来侵略。与其说法国人幼稚地将国家安危,寄托在一条防线上;倒不如说他们心理上害怕战争、不想战争、不敢抗争的真实写照。
针对英、法两国的态度,德国元首十分满意,在侵略扩张的道路上更加有恃无恐。从某种角度说,英、法两国的外交政策,完全跟着德国人的“指挥棒”走,不仅丧失了一个主权国家该有的尊严,而且处处被德国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当德国宣布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时,作为盟友的英、法两国顿时紧张起来,特别是法拉第,生怕真的打起来,法国将不得不卷入战争的漩涡。他急电张伯伦,建议两国首脑前往柏林,“调解”德、捷两国问题,也就有了后来的《慕尼黑协定》。
英、法两国极力炮制《慕尼黑协定》,不得人心。
1938年6月,在英、法两国“绥靖政策”的纵容下,德国又将目标盯在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并以武力要挟要求该地区归并德国。英国首相张伯伦为了塑造出一个“和平缔造者”的形象,没有与法国打招呼,独自前往柏林斡旋。
经过3小时的密谈,德国元首的态度十分强硬,不仅要求苏台德地区实现自治,而且应割让给德国,甚至扬言“准备迎接任何战争”,张伯伦无奈的说道:“这是和平解决的唯一方案”,最终双方约定,再次会晤前德国不采取军事行动。
也就是说,张伯伦到德国“调解”的唯一成果就是德军无须动武,割让苏台德地区的事情,由英国人做工作。回国后的张伯伦,一面召开内阁会议,鼓吹德国方案;一面伙同法国政府向捷克政府施压,捷克政府就这样被自己的盟友无情地出卖。
经过一周的工作,“和平使者”张伯伦再次来到柏林,邀功式地告诉德国元首,英、法、捷克已同意将苏台德地区割让德国。为了确保德国不会出尔反尔,再提出领土要求,他致电“墨老大”,希望意大利出面安排召开英、法、德、意四国会议。
在张伯伦的努力下,德国元首同意召开四国首脑会议,消息传到英国下院,会议大厅爆发出热烈欢呼,议员们长时间地向张伯伦鼓掌致意。但热闹的人群中只有丘吉尔等少数人无动于衷,在他看来,德国元首的话靠得住,“母猪都能上树”。
四国会议如期进行,宣布“原则上同意”将苏台德地区并入德国,令人唾弃的《慕尼黑协定》问世了。更让人气愤的是,几个小时后,张伯伦与德国元首又签署了一份《英德宣言》,宣布两国“彼此将永不开战”,张伯伦对此感激涕零。
“凯旋而归”的张伯伦在伦敦机场受到了热烈欢迎,他得意地挥舞着那张互不侵犯宣言,宣称:“从今以后,整整一代的和平有了保障……大家可以回家,安心睡觉了”。但他哪里知道,通过这一场,德国元首彻底摸清了英、法两国的底牌。
果不其然,《慕尼黑协定》仅仅维持了5个月的和平后,德军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并计划进攻波兰。感到被欺骗的张伯伦,彻底放弃绥靖政策,恼羞成怒地宣称,一旦德国进攻波兰,英国将宣战,而获悉底牌的德国元首,对此满不在乎。
未完待续,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
/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840年04月10日英国议会就对华战争问题举行辩论
1840年4月10日 (农历三月初九),英国议会就对华战争问题举行辩论1840年4月10日,英国议会下院通过对华用兵军费案和“英商在中国的损失,须达到满足的赔偿”的决议。
一个月后,议会上院一致通过了上述议案。19世纪正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在先后占领新加坡、缅甸一部分,侵入阿富汗、伊朗之后,为了变中国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939年9月,英政府接到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关于中国禁烟的报告后,就决定派遣海军“远征”中国。
伦敦大资本家成立了一个有从中国逃回的大鸦片贩子查顿等人参加的委员会,负责策动侵华战争。曼彻斯特、伦敦、利兹、利物浦、布列斯特等地商会纷纷上书外交大臣巴麦尊,要求对华施用武力来保护他们的贸易利益。
1840年1月16日,英女王维多利亚在议会演说,声称中国禁烟使英商利益蒙受损失,并影响英王“尊严”。2月20日,任命懿律和义律为对华交涉正副全权代表,对侵华步骤作了具体训示。3月19日,英政府在下院宣布“远征”中国的决定和意图。
1840年4月7日至9日,议会就对华战争问题举行了一场辩论。最后英国政府为了满足冒险掠夺求富的鸦片利益集团和急于打开中国市场的工业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的要求,决定发动对华战争。
这个就是大地方人和小地方人的区别,他们那几个弹丸之地,加一起能有一个加州大么。其实美国也吵架,不过就是互相损对方,不张扬。
党派吵架是英国人的习俗,现在英国的议会中间还有一条绿线,当年因为争执太严重,议会经常出现群殴事件,有人甚至带刀进会场,最后女王出面给划了条绿线,从此以后双方不得越过绿线,不然就是对女王不敬。当年英国下议院的议长是爱尔兰共和军的领袖,英国镇压爱尔兰独立,他被监禁并且剥夺政治权利,结果他带领监狱里的爱尔兰囚犯不穿衣服,不吃饭,冬天零下二十度就裹条毛毯,66天!这位绅士把自己活活饿死了,爱尔兰独立了。外国的议院是真正的人民代表,所以真正的政客对自己的政治理念是不惜一切争取的,别说是吵架,关键时刻可以牺牲一切的。我们认为中央的官员就是个职业,民主国家的官员不仅仅是如此而已。
美国由于国家太大,各州事物一般各州自己独自处理。议会的职能没有其他国家那么多,一般就是大事投票,小事合议,其他时候就是处理一些教育、医疗、商务·····议案,美国的议会其实是个谈事情的地方,当一件事情完善了之后逮到做决断的时候,才会提交议会。但是日韩这些国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日本内阁24臣,就代表着他国家的所以利益,其中有合作肯定,有冲突。这件事情无论是完善,还是不完善,司法、卫生、医疗、教育、农业这些官员全都坐在一个屋子,一有点事儿就争取大家意见,这个就乱套了。商务大臣说盖机场,你占了农务大臣的地,卫生大臣说临近居民区到别处盖······,那就有的吵了。美国这事儿就是市长、州长说了算,电视一公布,只要没有民间团体反对,直接就盖了,美国总统反对都不行,州长是地头蛇,他们跟总统平级的,美国属于一般事务轮不到议会吵,自己就解决了,就算错了也是州长、市长的错,直接下马就完了,议会不会管那些事儿的。
当和英国男友吵架之后,挽回关系的第一步就是要先冷静下来。情绪冲动时的言语常常会让问题更加复杂化。因此,可以选择暂时离开,给自己和对方一些时间冷静思考。这个时间段内,可以认真考虑被自己所说或做的事情,以及造成矛盾的根本原因。相信能够在稍作思考之后,更清晰地看到问题所在和解决方案。
在冷静下来后,可以主动和英国男友沟通,表明自己立场和想法。但是,沟通时不要赢了怪兽输了心,要尽量避免攻击性的言语,也不要犯下“吃醋”、“指责”等不必要的错误。你要做的是,给自己和男友买一些冰激凌,在说说家常话的同时,缓解沉闷的气氛,表达好的情绪,展示你的倾听和理解能力。
最后,最重要的挽回关系的步骤是整理好个人情感,并且积极寻求改善关系的方法。与英国男友的吵架可能遗留下些疑虑和伤害,所以要多一些关心、体贴、理解以及支持。另外,也可以在纪念日、生日、节日等特殊日子送一些礼物或者写封信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让对方感受到自己为实现改善关系而付出的努力。记住,积极的沟通,理性的思考和行动可以帮助你挽回与英国男友的关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