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和父母吵架的孩子有什么影响呢?

经常和父母吵架的孩子有什么影响呢?,第1张

经常和父母吵架的孩子可能会受到以下影响:

1 产生负面情绪:孩子可能会感到愤怒、沮丧、无助、失望等负面情绪,长时间积累这些情绪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2 影响自尊心:孩子可能会认为自己不被父母尊重和爱护,从而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导致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

3 增加焦虑和压力:孩子可能会感到焦虑和压力,因为他们经常处于紧张和冲突的环境中,这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业成绩。

4 影响家庭关系: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冲突可能会导致家庭关系紧张,这可能会影响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关系。

5 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孩子在经常吵架的环境中长大,可能会不知道如何与其他人和平相处,这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因此,父母应该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1、弄清楚事情的经过、起因

家长在介入孩子之间的矛盾前,应该先了解事情的起因以及经过,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孩子处理冲突,化解矛盾,更好地明确谁是谁非。

若是家长不顾青红皂白地偏袒某个孩子,很容易让另外的孩子感到寒心。

而这种光明正大的偏袒很容易引来另外孩子的不满,不仅无法解决孩子间的矛盾,还为下次争吵、动手埋下了铺垫。

因此,家长在遇到争执的孩子时,应该公平公正地听完两个孩子讲解事情的经过,然后再考虑是否需要介入孩子的冲突中,若是需要介入,就需要从客观的角度上帮助孩子们化解矛盾。

2、要清楚到底该不该介入

若是孩子之间的冲突只是平常的打打闹闹、推推嚷嚷,这时家长可以任由孩子解决,这样不仅能让孩子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若是一昧地介入孩子间的争执中,很容易让孩子养成遇事就找家长的心理,不利于孩子独立成长,更不利于孩子未来的人生发展。

家长在教导孩子时,要明确的告诉孩子不怕事,若是遇到其他孩子随意欺负自己时,也要大胆反抗,不能忍受对方欺负。

若是反抗不过,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让家长帮忙找对方家长处理事情。如此一来,不仅能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也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若是孩子时常打架斗殴,那就需要家长紧急介入处理,还需要联系对方的家长,共同处理打架斗殴的事情。

若是孩子受伤严重,要及时将受伤严重的孩子送往医院治疗,再根据孩子受伤程度谈各种医疗费等等。

若是孩子伤势比较轻,也要将孩子送往诊所或医院消毒和包扎,以免病菌感染。无论如何家长在发现孩子受伤时,都要注重孩子的受伤程度,并和对方家长认真处理孩子打架斗殴的情况。

3、不偏袒任何一方

家长在解决孩子间冲突时,要懂得不偏袒任何一方,让孩子从各自的角度上讲解出冲突的经过,然后家长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上处理问题。

若是自身孩子有错,那家长要及时引导孩子赔礼道歉;

若是对方孩子存在过错,那么家长要为孩子讨要公道,这样才能为孩子树立榜样,也可以震慑对方不再随意地欺负人。

若是双方都有错,双方家长都应该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这样才能让孩子意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这样他们才会成为遵纪守法的人。

4、引导孩子大事化了,小事化了

家长在介入孩子冲突,并化解二人的矛盾后,还应引导他们要大事化了、小事化了,要有一颗原谅他人的心。

若是一昧地将彼此之间的争执放在心上,很容易变得小鸡肚肠,也不利于两人之间的友谊,更不利于孩子三观的塑造。

人与人之间发生冲突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彼此都能够接受最后的处理结果,也愿意原谅对方,那么成为朋友的可能性会很大。

5、若是孩子时常陷入冲突中,要警惕校园暴力

家长若是发现孩子时常陷入冲突中,就要开始警惕孩子是否陷入校园暴力中,可以通过孩子的言行举止调查,也可以推心置腹地询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并告知孩子若是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向家长寻求帮助,家长永远是他们最有利的港湾。

总结

面对孩子出现冲突时,家长到底应不应该介入,这需要看孩子冲突的情况是大是小,有无介入的必要。

在介入冲突后,不应偏袒任何一方,应公平公正处理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两方的孩子明白事情的对错,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矛盾与冲突

在孩子面前的争吵给孩子的心理及成长带来了诸多的影响和问题。

1、在情绪上的的严重影响

个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产生了消极的情绪如恐惧,悲伤,无助感等。

夫妻激烈的争吵时,往往对不知所措的孩子不闻不问,完全忽略。搞不清状况的孩子以为父母在生自己的气,害怕父母不喜欢自己了,不要自己了,产生强烈的伤心和无助感;而看到自己最依赖、最亲密的人在相互伤害,这已完全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承受能力。

担心父母随时都会转身离去,自己最安全的家也将不复存在,而他们又无力挽留内心充满深深的恐惧。

2、成为孩子人际交往模式中的“榜样”

孩子最初的行为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呢?无疑是通过模仿,而孩子最早的人际交往对象就是我们父母或养育者。我们可以从个案中看到。两个孩子在人际交往中都出现了问题,尤其是弟弟的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之一就是对父母的模仿。

3、影响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长期生活在不和睦的家庭中,孩子的性格发展往往会出现扭曲,个案中的弟弟明显变得感情冷漠,性格内向,脾气暴躁 ,对外界事物丧失兴趣。而姐姐则明显对他人缺乏信任,爱挑剔,性格内向,压抑,容易退缩。这些性格的扭曲将会影响成人的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工作、学习、交流的适应能力,阻碍他们各个方面的良好发展。

4、对孩子的婚姻产生影响。

案例中的姐姐,从小目睹了父母的争执,甚至是父亲对母亲的暴力行为。在她看来母亲是弱势的,是受到伤害的,并且是无力保护自己的。导致她对婚姻产生恐惧,对男性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因此,很难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也无法顺利的走进婚姻。即便是走进婚姻,也有很大的几率选择一个对自己施暴的老公,而无法获得婚姻的幸福!

5、让孩子产生强烈的罪疚感

父母发生争执时更糟糕的事就是,把孩子强行拉入成人的世界,让他们承担本不该他们承担的责任。或是都去拉扯孩子站在自己的战营,这无疑是将孩子活生生的进行分割,因为孩子永远无法放弃自己的父亲或母亲的!个案中的姐姐在父母的推动下承担了维系家庭完整,父母和睦的沉重责任。这本不该她承担,也承担不起的责任让她在深深的罪疚感中度过了二十多年,这是何等的残忍!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小精灵,他们总是能把发生在身边的事物,尤其是父母的一切言行都记录下来。这些画面将深深的刻在他们的脑海里,并影响他们的一生。

所以,为了孩子良好的成长和人生的幸福,我们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1、尽量不要在孩子的面前争执,甚至是大打出手。偶有发生也要切记千万不要把孩子拉入进来,或让他们选边站,这是非常不理智的选择,是对孩子非常残忍的行为。

2、同时请记得及时安抚受惊吓的孩子,以免让他们处于担心害怕的情绪,并向他们表达抱歉,明确的告诉孩子父母之间的争执与他们无关,只是父母之间的事情,并且父母的这种做法也是不对的。

3、要让孩子知道,他们没有做错什么,他们永远都是父母最爱的人,父母之间的争执永远不会影响到对他们的爱,降低争执事件对孩子心理上的负面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5340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2
下一篇2023-1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