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吵架怎么回事?

小孩吵架怎么回事?,第1张

小朋友吵架的点和大人想的不一样。我们都以为,小孩吵不外乎就是在争宠、吸引大人的注意力。

小孩最在乎自己有没有被公平对待

最能引发学龄手足斗争的事,就是“被迫分享自己的东西”,如玩具、小汽车等。“为了让爸妈注意自己”这个原因反而垫底。

小孩真正最在乎的是“自己有没有被平等对待”,而他们的对比对象就是手足。因此有没有“拿到一模一样大小的蛋糕”、“一样多的乐高积木”、“有没有分到爸妈另一只腿上的宝座”……绝不是大人眼中芝麻绿豆小事而已。

在老二出生以前,老大根本没想过要计较这些事,但对于老大来说,“家里多了一个宝宝就好像先生对太太说,我要娶小老婆,从今以后,你们要一起拥有我一样”

年纪愈小的小孩,还不能控制自己的冲动或尚未发展同理心时,就愈容易用放大镜去看他人与自己个性上的差异,而这会造成愈吵愈烈的局面。

如果小孩已吵到不可开交、大声尖叫的地步时,爸妈可千万不要以为“让他们自己解决。九岁以下的小孩冲突管理的技巧还不成熟,没有大人正向的引导,很容易陷入没有建设性、鬼打墙的争吵模式:是我的。才不是,是我的。不,那是我的。才不是,那是我的……

如果大人不管,小孩也可能会觉得,反正没有解决或不和好也没关系。因此,孩子年幼时,爸妈还是要积极当调停者,让孩子都有机会发言把事发经过说一遍,协助他们一起想解决的办法,甚至协商轮流退让。

当孩子成功解决争执时,也不忘鼓励他们:“你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愈来愈好了!”这过程当然比直接叫孩子去罚站耗时,却是值得的投资,因为你在训练孩子学会为自己发声、自己处理冲突。

父母不必每次孩子吵架都要进来协调,可以选择心情比较平静、不赶时间时再介入会比较好。但若小孩打起来、有肢体上冲突时,父母无论如何都要介入。

如果你家孩子年纪相近、均小于10岁,而你正考虑让他们睡同一个房间,不妨先参考看看:

1建立感应度较高的情绪发现

从小和兄弟姐妹在同一空间密切相处,比较擅于分辨他人情绪,提升情绪的敏感度,有助于未来的人际互动关系,比较能准确拿捏人我之间的份际。

2共享空间,让孩子从小练习协商技巧,应对人我的冲突

手足是孩子在世上最初的朋友,刚开始时,手足冲突会因为误触地雷而不时升温,但可以让孩子练习从小为自己的“底线”争取权益,锻炼应变能力和环境适应力。

3容易焦虑的孩子,跟手足共享一个房间,有助于减轻焦虑感。

4手足间互动多,长大后关系较亲密。

总之小孩子吵架也不可大意。

1、孩子之间很正常的分歧,无关痛痒,家长可以做一个旁观者,相信孩子们可以自己解决问题,不如站在旁边看看热闹,说不定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一定的教育方法。

  2、双方实力相当,开始要打架了,这个时候家长可以看情况而定,如果刚开始就解决了问题,那么可以不去追究,如果说非得要分个输赢的时候,就要去劝阻了。

  3、一方实力明显要强于另一方的时候,家长也要注意了,不要让孩子受到伤害,可以作为和事老来调节矛盾,毕竟伤到谁都不好。如果真的是自己的孩子伤到了别人要及时给孩子以及家长道歉。

  4、整个事件,明显是自己的孩子出现了错误,导致孩子们之间出现了不愉快,这个时候就得要家长出面了,可以适当的去给孩子指导一下,或许会出现转机,让整件事情朝好的一面发展。

  5、如果自己的孩子没有错误,是另一个孩子有了问题,可以适当的和孩子家长进行沟通,暗示其应该出面解决问题了,即使没有出面也不要表现出不开心,毕竟每个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同。

  听清原因,不要轻易评判。父母发现孩子间争吵,往往不问青红皂白,开始就说“不要吵了”,“谁吵我就打谁”,或是用恫吓的方法吓唬孩子说:“你们都是坏孩子,再呼和浩特我就把你们送公安局去!”这样做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

  因为孩子争吵必定会有原因,或是谁拿谁的玩具,或是谁打了谁,或是谁不跟谁玩了等等。即使很小一个原因,孩子也会争吵起来,所以父母一定要问清原因,不能轻易评判。孩子间的争吵,反映着双方关系不协调。

  暂时有了障碍,只要父母采取调和的手法,说说双方的优点,鼓励他们有勇气承认错误,让他们互相说声“对不起”,孩子就和好了,父母不要非评个谁是谁非不可。

1、弄清楚事情的经过、起因

家长在介入孩子之间的矛盾前,应该先了解事情的起因以及经过,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孩子处理冲突,化解矛盾,更好地明确谁是谁非。

若是家长不顾青红皂白地偏袒某个孩子,很容易让另外的孩子感到寒心。

而这种光明正大的偏袒很容易引来另外孩子的不满,不仅无法解决孩子间的矛盾,还为下次争吵、动手埋下了铺垫。

因此,家长在遇到争执的孩子时,应该公平公正地听完两个孩子讲解事情的经过,然后再考虑是否需要介入孩子的冲突中,若是需要介入,就需要从客观的角度上帮助孩子们化解矛盾。

2、要清楚到底该不该介入

若是孩子之间的冲突只是平常的打打闹闹、推推嚷嚷,这时家长可以任由孩子解决,这样不仅能让孩子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若是一昧地介入孩子间的争执中,很容易让孩子养成遇事就找家长的心理,不利于孩子独立成长,更不利于孩子未来的人生发展。

家长在教导孩子时,要明确的告诉孩子不怕事,若是遇到其他孩子随意欺负自己时,也要大胆反抗,不能忍受对方欺负。

若是反抗不过,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让家长帮忙找对方家长处理事情。如此一来,不仅能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也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若是孩子时常打架斗殴,那就需要家长紧急介入处理,还需要联系对方的家长,共同处理打架斗殴的事情。

若是孩子受伤严重,要及时将受伤严重的孩子送往医院治疗,再根据孩子受伤程度谈各种医疗费等等。

若是孩子伤势比较轻,也要将孩子送往诊所或医院消毒和包扎,以免病菌感染。无论如何家长在发现孩子受伤时,都要注重孩子的受伤程度,并和对方家长认真处理孩子打架斗殴的情况。

3、不偏袒任何一方

家长在解决孩子间冲突时,要懂得不偏袒任何一方,让孩子从各自的角度上讲解出冲突的经过,然后家长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上处理问题。

若是自身孩子有错,那家长要及时引导孩子赔礼道歉;

若是对方孩子存在过错,那么家长要为孩子讨要公道,这样才能为孩子树立榜样,也可以震慑对方不再随意地欺负人。

若是双方都有错,双方家长都应该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这样才能让孩子意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这样他们才会成为遵纪守法的人。

4、引导孩子大事化了,小事化了

家长在介入孩子冲突,并化解二人的矛盾后,还应引导他们要大事化了、小事化了,要有一颗原谅他人的心。

若是一昧地将彼此之间的争执放在心上,很容易变得小鸡肚肠,也不利于两人之间的友谊,更不利于孩子三观的塑造。

人与人之间发生冲突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彼此都能够接受最后的处理结果,也愿意原谅对方,那么成为朋友的可能性会很大。

5、若是孩子时常陷入冲突中,要警惕校园暴力

家长若是发现孩子时常陷入冲突中,就要开始警惕孩子是否陷入校园暴力中,可以通过孩子的言行举止调查,也可以推心置腹地询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并告知孩子若是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向家长寻求帮助,家长永远是他们最有利的港湾。

总结

面对孩子出现冲突时,家长到底应不应该介入,这需要看孩子冲突的情况是大是小,有无介入的必要。

在介入冲突后,不应偏袒任何一方,应公平公正处理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两方的孩子明白事情的对错,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矛盾与冲突

夫妻之间,频繁地争吵会给孩子脆弱幼小的内心留下抹不去的阴影。最明显的影响有以下几点,作为父母的不妨多看看!

1、性格暴躁易怒、孤僻

夫妻之间经常吵架,说实话受到伤害的无非就是孩子了,长时间这样是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原本乖巧懂事的小宝宝,如果经常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在自己面前吵架,性格也会变得比较容易激动、易怒,甚至变得脾气暴躁,孤僻。

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会常常想到别人的家庭都那么和和美美的,慢慢形成在同学面前不善言语,孤僻等。还有很多的言行举止在模仿咱们大人,因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倘若当着孩子面吵架的这种恶性行为,那么,在争吵时的神情举止,孩子也都会看在眼里,更会记在心里,这样一来,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也会变得非常暴躁。

2、缺乏安全感、患得患失

相信有很多不理智的父母,脑袋一热就不顾谁在身边就开始大吵大叫,孩子看到肯定是吓得大哭,害怕,甚至还会想到你们会不会分开,那以后就可能缺少妈妈或者宝宝的陪伴等等。

家长在孩子面前吵架,最好这种具有很伤人的吵架的画面不要在孩子面前做,因为这会让孩子的心理感觉到非常恐惧和无助,看见父母一次一次争吵让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其实这时候的孩子内心是非常脆弱和柔软的。看过一篇相关统计,百分之八十的恐惧婚姻的成年人,在幼年都有父母感情不和或经常吵架的经历,对婚姻失望,甚至恐惧,这是在他们幼年的心理就形成的一种不安全因素,对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影响的。

3、学以己用、不孝顺

导致宝宝不孝顺一点都不假,常常看到父母的争吵或者行为举止,通常都是会传染给孩子的,看不惯父母每次的争吵,当自己也有情绪或者是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小家伙也是有脾气的,甚至对父母发脾气,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不孝顺,不懂得感恩,其实,并不是孩子的问题,根源在于父母,真不该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啊。

建议:其实父母的爱是会遗传的,如果一个家庭里面和和睦睦从不吵架,孩子是会感受到父母的爱,也是会效仿的,让孩子未来对婚姻充满期待,更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内心有爱、温暖自信的人。其实,给小宝宝很好的教育而不是花钱多就是好,也不是学多少知识,而是爸爸疼妈妈,妈妈爱爸爸,并将这种爱传递给孩子,对孩子的一生方方面面都会起到积极的帮助

1转移孩子注意力

将其中一位迅速带离现场,或者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吸引其注意力,让他远离争吵;

2、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

在孩子遇到问题时,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想办法,这是最好的;

3、保留孩子的尊严

如果确实需要对孩子进行明确的批评教育,也不要对孩子的个性和人格作出侮辱式的评判,避免给他人心目中留下坏孩子的错误印象;

4、父母不要太认真

孩子之间发生吵架,家长一定要以理服人,不要轻下定论,家长在孩子之间一定要正确引导孩子,原谅彼此,友谊第一。况且孩子吵架,吵完一会又在一起玩喽;

5、尽量做到不偏不倚

家长在介入孩子吵架时,尽量做到公平对待,将心比心。如果家里面2个孩子发生冲突,家长们请注意:杜绝“大让小的传统模式”,孩子们非常敏感,他们会察觉到父母的情绪和偏爱,尤其是父母会偏向谁,不被偏爱的孩子可能会怨恨父母一辈子。

孩子之间吵架是常有的事,父母应当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但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的话,父母就得介入其中帮助孩子们化解矛盾

1、争论升级

孩子们开始激烈地骂入、大喊大叫或者动武(打人、踢、出拳头)。这时家长就要把孩子隔离开,不能再让他们待在一起;

2、敌对情绪升级

开始破坏对方的东西或者和其他人的友情;

3、情绪变得越来越低落

两个孩子(或者其中一个)感到大家不再像以前一样爱自己,自我认可程度受到负面影响。

等到宝宝平静下来,可以找个时间讨论一下当时的事情,相信在心平气和的气氛下,孩子会诚心地知道自己的错,而且逐渐地改变自己的行为。

总而言之,家长不要过于在意孩子之间的争吵,也不要给孩子灌输一些孤立思想等等。孩子之间没有大人想的那么复杂,很快就会和好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5373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2
下一篇2023-1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