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历史上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真像古天乐寻秦记里的那样吗?
给些网址来看看,要历史真实的那一种。
解析:
公元前3世纪后期秦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中划时代的大事。吕不韦作为秦国上层执政核心中的重要人物,在这一历史演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以忽视的。吕不韦的生涯富于戏剧性,曾经极尽显贵,最终又归于悲剧结局。历代史家每多特意渲染其奇诡经历,或以政治道德油彩重加涂抹,使其文化形象大失其真。
以财富影响政治进程
吕不韦出身阳翟富商,然而他与一般的商人不同,能够凭借非同寻常的政治敏感,发现质于赵国的秦贵族子楚“奇货可居”。于是决心进行政治投机,出谋出资支持这位“秦诸庶孽孙”取得王位继承权。子楚即位,是为秦庄襄王,吕不韦任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洛阳10万户,其政治投资获得回报。3年后,秦庄襄王去世,太子嬴政立为王,这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从秦庄襄王元年(前249)起,到秦王政十年(前237)免职,吕不韦在秦国专权12年。而这一历史阶段,正是秦国军威大振,统一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期。应当说,秦实现统一,在吕不韦专权时大势已定。后来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秦王朝建立,吕不韦是当之无愧的奠基者之一。论其功业,吕不韦可以与商鞅并居前列。
吕不韦以个人财富影响了政治进程,他以富商身份参政,并取得非凡成功,就仕进程序来说,也独辟新径。吕不韦的出身,自然也是他身后招致毁谤的原因之一。而这种由商从政的道路,虽然履行者罕迹,但对于政治文化风貌的影响,也许是有特殊意义的。
桃色污点
吕不韦的情感经历污染宫闱,又有秽事,都见于司马迁的记载,所根据的,应当是秦国史《秦记》,大约是可靠的。不过我们通过《战国策·秦策》宣太后及性事毫不避忌,可知这是秦人风俗特征,也反映了秦人纪史的传统。秦重女权,秦国政治史上屡次发生太后把握朝政的情形。这种政治异常往往又与道德异常相伴随,即太后专权时每有后宫秽行的传闻。这种现象的发生,或许不应当由吕不韦等个人承担主要责任。
实际上掌握着秦国军政大权的吕不韦据说与太后关系暧昧,于是在传统史家笔下其政治形象蒙上了深重的阴影。我们今天回顾这一现象,则应当持较为冷静的历史主义的态度,更看重他的政治实践和文化倾向的历史效应。
吕不韦事迹中最为世俗之人所瞩目的,是关于秦始皇血统的传说。秦始皇身世之谜中赵姬有孕,后归子楚的说法始见于司马迁《史记》,然而明代已有学者指出此说乃“战国好事者为之”。自然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即如王世贞《读书后》所推想,吕不韦客借此丑化秦皇,“而六国之亡人侈张其事,欲使天下之人谓秦先六国亡也”。后世文人炒作这一传闻,以艳市俗,则是出于另外的目的。而秦始皇私生之说即使属实,这种男女私秘,知情者也只有吕不韦、赵姬和子楚,而他们都是绝无可能宣露于外的。以严肃的眼光看历史,秦始皇就是秦始皇,嬴政也罢,赵政也罢,吕政也罢,都不应当影响我们对于他的历史作用的评价。
《吕览》的文化品级
吕不韦时代,是秦国吸引东方士人西行参与秦政,从而使秦的文化实力空前扩充的时代;也是秦文化汲取东方文化的成熟内涵,取得历史性跃进的时代。这一文化进步的突出标志,是《吕氏春秋》的问世。吕不韦组织其宾客各自著述所见所思,“集论”以为《吕氏春秋》,以为天地万物古今之事,都充备其中。据说书成之后,曾经公布于咸阳市门,请列国诸侯游士宾客修正,号称有能增减一字者,给予千金奖励。可见这部书当时在秦国已经占据了某种文化权威的地位。《吕氏春秋》的重要文化价值,突出表现在撰著者有意在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即将形成的时代,为推进这一历史进步进行着一种文化准备。在政治文化的总体构想方面,吕氏为秦的最高统治者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并且体现了相当开明的政治意识。
《吕氏春秋》是战国百家争鸣时代最后的文化成就,同时作为文化史即将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可以看作一座文化发展的里程碑。尽管吕不韦在秦王朝建立时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然而《吕氏春秋》的文化倾向对秦政依然有一定的影响。或许可以说,《吕氏春秋》一书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吕不韦较其政治实践更为突出的历史贡献。
赵姬,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出身于富商的家庭,秦庄襄王赢异人的王后,善歌舞,性*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太后。
前面我们提到过《秦始皇生母赵姬后宫生活大揭秘:赵姬与嫪毐的*乱史》里面就讲述了关于赵姬与嫪毐的*乱生活史,那么赵姬到底是何许人也?且看小编带你去了解下历史上真实的赵姬:
历史上真实的赵姬:赵姬原是巨商吕不韦的爱妾,她是一位姿容艳丽且能歌善舞的女子,被吕不韦视为至宝,生活在邯郸,身世和籍贯无考。一天她对吕不韦说自己怀上了吕不韦的儿子。政治思维敏锐的吕不韦便定了一个离奇的计划,他让赵姬装扮起自己,并请异人来府上饮酒。在席间异人经不起赵姬的勾引,便诚恳的请求吕不韦把赵姬送给自己,吕不韦假装生气,遂沉思一会,诚挚的对异人说:“我已经为你倾家荡产了,难道还会在乎一个女人吗?”第二日便送赵姬于异人。
时值秦赵长平大战,异人回不了咸阳,一年之后,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年)一月,她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政,秦国国君姓嬴,便叫嬴政,又因生在赵国,而赵秦二国有着共同的祖先蜚廉(蜚廉一子恶来为秦之先人,一子季胜为赵之先人),所以也称赵政,他就是后来的秦始皇。
赢异人是秦昭王襄王的孙子,秦太子安国君的次子,母夏姬,夏姬失宠早逝,秦国把异人当作人质送于赵国,安国君的正妻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吕不韦用计说服华阳夫人,收异人为儿子,改名子楚,后来,安国君继位为秦孝文王,立华阳夫人为后,立子楚为太子,孝文王在位一年而死,子楚继位为秦庄襄王,立赵姬为王后,嬴政为太子,庄襄王在三年而死,嬴政继位为秦王,封赵姬为太后,吕不韦在秦庄襄王即位时已出任宰相,嬴政即位后仍任宰相。
嬴政即位时年仅十三岁,大权操纵在吕不韦和太后手中,由于赵姬原是吕不韦的爱妾,这时虽贵为太后,仍与吕不韦情丝难断,经常幽会,吕不韦怕随着秦王的年纪长大,奸情暴露,对自己不利,力图摆脱赵太后的纠缠,后来,秦人嫪毐因犯强奸罪入狱,吕不韦趁机对他假施宫刑,充当太监服侍太后,以满足太后的*欲,缪毐爱宠于太后,并使寡居的太后怀孕,二人害怕奸情暴露,便假称占了一卦,宜徙宫以避时躲灾。
她征得了嬴政的同意以后,就带着假太监缪毐,移住远离皇宫的雍城。先后生了两个儿子,秦太后知道这样下去不会隐瞒太久,便与缪毐商谋:一旦被嬴政知道,就取嬴政而代之,并以他们的儿子作为嗣君。
公元前238年(秦始皇九年),秦王开始亲政,嫪毐乘机发动叛乱,为秦王出兵镇压,嫪毐被处死,他的两个私生子也被杀,太后被幽禁,次年,又免去吕不韦的相位。
秦王下令,有敢为太后事诤谏者杀无赦,先后有二十七人因此被杀,陈尸于宫墙阙下,齐人茅焦,居然不怕死,又冒死为太后事请谏,说天上有二十八宿,现在才死了二十七人,愿凑足二十八人之数,他力陈秦王为了得天下人心,不可冒不慈不孝的罪名,秦王为他所感动,拜茅集为仲父,尊为上卿,迎太后归咸阳。但他担心生母与吕不韦鸳梦重温,又让自己丢脸,便令吕不韦“就国河南”即离开咸阳去洛阳的封地。
吕不韦被逐回洛阳,却仍然有着巨大的政治活动能量,门前的宾客络绎不绝,高谈阔论。这又引起嬴政的猜忌,便下诏斥责吕不韦道:“你对泰国有什么功德,竟然号称仲父,食十万户?!你还是带家属回到蜀地去吧!”
秦王政二十年(前235年),吕不韦知道秦王政经不会放过自己的,吕不韦绝望的饮毒酒自尽于蜀地。公元前228年(秦始皇十九年)帝太后死于咸阳宫。
在古代重农抑商的经济体制下,商人本就地位低微,可是秦朝的吕不韦是个例外,他以商人的身份从政,通过各种手段,辅佐子楚即位,以商人的思维,赚取了最大化的收益。
吕不韦发迹之后,不仅成为头号权臣,甚至一定程度上操纵着秦国的国政,历朝历代,但凡是权臣或名将,大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吕不韦同样也逃不出这个怪圈。
史料记载“秦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酖而死。”
公元前237年,嬴政解除了吕不韦相国的职务,将其赶出咸阳,到河南去就封。固然吕不韦已经不是相国,但其势力仍然不小,很多诸侯宾客仍接连不断地去拜见吕不韦,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嬴政给吕不韦写了封信。
信中满是威胁,并命令他和家属迁到蜀地,吕不韦意识到大难将至,便服毒自杀了。那么为何因为嬴政的一封信,吕不韦就要饮鸩酒自尽呢?
一、跟赵姬关系不明不白
当初,吕不韦花费巨资辅佐子楚,为了能让子楚上位,到处东奔西跑、打点关系,一度搭上了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这条线,子楚名声大起。在此之前,吕不韦已经娶了一位邯郸美女为妻,这就是赵姬。
一次,子楚和吕不韦喝酒,子楚看到了美艳的赵姬,非常喜欢,就请求吕不韦将赵姬送给他。毕竟赵姬是吕不韦的妻子,所谓朋友之妻不可欺,再怎么说子楚的要求也有些过分,吕不韦多少有些生气,但为了不破坏整体计划,吕不韦还是同意了,赵姬就这么送给了子楚。
虽说吕不韦将赵姬送给了子楚,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赵姬在这其中所起的作用,如果没有赵姬,那就没有秦始皇,如果没有赵姬的保护,嬴政可能早就死在了赵国。
在子楚即位秦王之后,吕不韦也终于获得了他梦寐以求的收益,成为了秦国丞相。此时的吕不韦已经不是那个不入流的商人了,而是一国的丞相,位高权重,可吕不韦和赵姬的关系却没有断绝。
史料记载“秦王年少,太后时时窃私通吕不韦。”
秦庄襄王去世后,嬴政即位,此时的赵姬已经成了太后,在人们的印象中,太后应该是威严和端庄的,但赵姬却是个不太检点的太后。赵姬原本就是吕不韦的夫人,即便此时身份不同,但仍是藕断丝连,两人时常还会私通在一起。
秦始皇慢慢长大后,也得知此事,太后和权臣吕不韦私通,这叫什么事?而且吕不韦还号称“仲父”,成了嬴政的“绯闻爸爸”,这叫嬴政心理如何才能接受?
仲父虽说名义上是父亲的大弟,但毕竟有个“父”字,怎么都是好说不好听。为何在嬴政的统治下,秦朝实行暴政,一定程度上和其早年的遭遇有关,有个不靠谱的母亲,到处私通,连自己父亲的身份也是糊里糊涂,所以,嬴政将这一切归咎到吕不韦身上,待其掌控政权,必定要杀吕不韦泄恨。
二、串通嫪毐,祸乱后宫
秦始皇小的时候,吕不韦和太后的丑事还能敷衍过去,但秦始皇长大了,这事就瞒不过去了。私通太后,这事换在任何朝代都是杀头大罪,所以吕不韦害怕丑事泄露,便想抽身而走。
可是太后赵姬这也不能不管,于是吕不韦想找个替代品,代替自己去讨好太后。随后吕不韦就开始到处踅摸,经过长时间观察,他发现门客嫪毐有独特的能力。
史料记载“吕不韦恐觉祸及己,乃私求大阴人嫪毐以为舍人,时纵倡乐,使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令太后闻之,以啗太后。”
在吕不韦的介绍下,嫪毐引起了太后的注意,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嫪毐的本事,太后垂涎三尺,便让嫪毐入宫。嫪毐是外人,怎么才能入宫?吕不韦又接着出了个馊主意,让嫪毐假装成为宦官,再拔掉几根胡子,不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服侍太后了。
如果嫪毐只作为太后的男宠,也就算了,可惜历朝的男宠大多有上位的野心,他们不仅名声差,更是坏事做绝。在太后的宠信下,嫪毐也成了不可一世的大人物,家奴数千人之多,门客也是数不胜数。
混得风生水起的嫪毐也逐渐开始得意忘形,不仅让太后给他生了俩儿子,甚至还想立他们的儿子为王,最重要的事,嫪毐还自称假父。秦始皇无缘无故又多出来个爹,此时秦始皇已经长大,怎么可能容忍嫪毐这种货色的存在。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太后和嫪毐的事也被秦始皇知道了,在查实私通和生子的丑事后,秦始皇杀掉嫪毐三族,杀太后两子,可这样还是不能让秦始皇出气。
那个始作俑者吕不韦还活得好好的,这让秦始皇如何咽得下这口气,随即吕不韦也成了秦始皇的眼中钉、肉中刺。吕不韦虽说对秦国有大功,但其做的事也实在不太地道,所以他的结果自然好不了。
三、功高盖主,必死无疑
自古功高盖者大多死得很难看,当然了,郭子仪那种类型的也有,只不过太少了。吕不韦虽说能力出众,一手辅佐子楚坐上王位,但其成为丞相之后,表现得就差强人意了。
如果没有吕不韦,那就没有秦庄襄王,换言之,也就没有秦始皇的霸业,吕不韦对秦朝的贡献毋庸置疑。吕不韦在位极人臣后,家僮足有万人,在河南还有十万户食邑,但吕不韦还不知收敛,为了名留青史,吕不韦还命人编纂了一本书,名为《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中编写的,是一种融合诸子百家的统治思想,在吕不韦看来,他只是为了光耀门楣,而在秦始皇看来,这是就是篡权谋逆的先兆。
不论如何,吕不韦功劳太大,势力也是大得可怕,历朝历代,哪个皇帝能允许如此权臣存在?吕不韦的死,跟他的居功自傲、不知收敛有很大关系,有这么大的功劳,还干了那么多糗事,秦庄襄王头上的绿色都要盖不住了,所以吕不韦的死也在情理之中。
关于秦始皇的政治作为,我们的都非常了解。他统一六国,是历史上第一个称帝的人。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修筑长城,为中华民族做了非常多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当然,他的生平也有很多争议,比如暴政、焚书坑儒。所以秦始皇在历史上一直是神秘的存在,有太多值得后人研究的东西了。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一下秦始皇的个人生活问题。秦始皇在自己母亲的晚年,将他母亲囚禁在深宫,与母亲反目成仇。而且都传说他不立皇后,就是因为母亲给他造成了巨大的阴影。这是为什么呢?
秦始皇的出身就很有传奇色彩。他的母亲,原来是商人吕不韦府中的一个姬妾,后来被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看中,吕不韦将她献给了异人,转年就生了嬴政。嬴政幼年在赵国随着母亲备受冷落,安全无着。公元前251年,八岁的嬴政随母亲赵姬回到咸阳,才算脱离苦海。
13岁的时候,嬴政继位秦王,因为尚未成年,所以朝政由吕不韦和太后把持。而朝中大臣都知道,此时的太后赵姬,是吕不韦从前的姬妾,所以嬴政的出身一直有人怀疑,他到底是吕不韦的孩子,还是异人的孩子。赵姬是一个非常*乱的人,年轻轻的没了丈夫,与吕不韦自然旧情复燃,吕不韦经常出入宫廷,和太后偷情。
可是赵姬过于热情,吕不韦也害怕有暴露的一天,于是从民间搜罗很多美男送给赵姬,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嫪毐。赵太后对嫪毐简直太满意了,让他假扮宦官入宫伺候,跟他恩爱非常。不久以后还珠胎暗结,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赵姬被眼前的男人迷瞎了眼,居然连亲生儿子都忘记了,一心想让嫪毐登上皇位。并且打算立自己的私生子为太子,或者干脆让私生子代替嬴政。嫪毐被封为长信侯,慢慢的在当朝有了一定的人脉和积累。势力越来越大。其实如果嫪毐能认清自己的身份,低调行事,也许也能有个善终。
可是嫪毐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作威作福,极力拉拢朝廷官员,并且在醉酒之后还称自己是秦始皇的“假父”。这消息传到嬴政的耳朵里,才查出来嫪毐是个假太监,并且母亲已经与他生了两个儿子,还想取自己的帝位!
这种事情,简直让皇家颜面扫地!嬴政暴怒之下,将嫪毐五马分尸,并且将自己的母亲囚禁起来,杀死了自己那两个所谓的弟弟。并且趁此机会,将朝廷里人脉深厚的吕不韦连根拔起。秦始皇本来想直接杀了吕不韦,但吕不韦在朝中威望隆重,群臣劝阻,所以改成将吕不韦全家流放到蜀地,在路上,吕不韦饮鸩自尽。
其实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盛怒之下的嬴政依然十分的理智。当时朝堂上,存在吕不韦、嫪毐两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文武百官大多是他们两个的同党,年轻的嬴政在朝廷里也是举步维艰。而嫪毐这件事给了嬴政名正言顺的机会,本来嫪毐跟赵姬就在策划要对秦始皇逼宫,属于犯上作乱的性质,秦始皇有充足的理由动手。所以,秦始皇经过精心策划,先扑杀了嫪毐集团,然后将担任相国的吕不韦牵连进来,也顺势除掉,一举两得。
吕不韦在这件事上其实是挺冤枉的。他已经高居相国之位,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他费尽心思把嫪毐进献给太后,本意是出于谨慎,想斩断和太后之间的私情,避免以后给自己带来麻烦。没想到嫪毐却是个野心家,最终还是牵连到了自己。
赵姬作为太后,干出如此不要脸的事情,自然让秦始皇脸上无光。事发后,秦始皇将赵姬囚禁起来,并且公开表示断绝母子关系,永不相见,有敢于劝谏的大臣也死于秦始皇的怒火之下。秦始皇的这个反应也算正常,从之前赵姬和嫪毐的谋划来看,作为母亲的赵姬,眼中根本就没有秦始皇这个儿子,秦始皇自然和她反目成仇,并且以其为耻。
秦王嬴政年幼,秦国大权掌握在丞相吕不韦和太后之手。吕不韦因见小秦王年纪渐长,唯恐自己继续与其母赵太后私通会惹祸上身,但又不得不满足赵太后,于是在听闻嫪毐有异能后,便将嫪毐收入府中。赵姬听闻其能力后大喜,与吕不韦合谋让嫪毐假受腐刑,剪眉除须后,顺利以宦官身份入侍太后。
后来赵姬为便于掩人耳目,携嫪毐搬迁至秦国陪都雍城居住,二人生下两个儿子。随着太后对嫪毐的日渐宠信和重视,吕不韦的权势开始受到制衡,而嫪毐愈见嚣张,被封为长信侯。
但嫪毐后与大臣作乐,酒后失言,说出自己乃秦王假父。秦王嬴政听到消息,愤怒异常,当下密令调查虚实。后来得到密报,说嫪毐本不是阉人,确与太后私通且生子的丑事。
嫪毐败露后**太后和秦王的御玺,调动县卒和宫卫士卒宫骑,攻击秦王所居蕲年宫。秦王命相国昌平君和昌文君发动咸阳士卒攻嫪毐,战于咸阳。嫪毐大败,被夷三族。赵姬与嫪毐的两个年幼的儿子也被套进麻袋,活活摔死。赵姬得以免死,被逐出咸阳。
秦王想杀掉相国吕不韦,但因他侍奉先王有很大功劳,还有很多宾客辩士为他说情,所以秦王不忍心处罚吕不韦,免去了吕不韦的相邦职务。又过了一年多,各诸侯国的宾客使者络绎不绝,前来问候吕不韦。秦王恐怕他发动叛乱,就写信给吕不韦说:“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对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与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吕不韦一想到自己已经逐渐被逼迫,害怕日后被杀,就喝下酖酒而死。
第二十三节 专政的吕不韦(一)
秦国在灭了东周王朝并清剿了它的残余实力之后,实际上就已经铲除了来自天子的威胁。但是他们再一次面临着国丧——秦庄襄王嬴异人薨。两宫王太后于是升格成为太王太后,而太子嬴政的母亲赵氏被尊奉为王太后。赵太后野心勃勃,因为嬴政继位为王的时候年仅十三岁,根本不能亲政。所以换句话说秦国是“少主当政”!所以她想要独霸朝纲,以保证自己的绝对权威。
在她自己的寝宫里先秘密召见了丞相吕不韦,她觉得必须要先结成一个牢固的、可靠的政治联盟。吕不韦于是也就欣然应召入宫,进行这场不光彩的商谈。
“臣吕不韦拜见太后。”吕不韦行了礼,然后对赵太后试探着说:“而今大王刚刚继位,而国丧未满。臣以为国家不可无主事之人,恳请太后出面理政。”赵太后知道这是试水,所以也假意推辞:“哀家是秦国太后不假,但是国有定制所谓‘后宫女眷不可干政’。所以,哀家不会对国家政务有任何置喙。你是丞相,军国大事就凭你做主吧。哀家与两宫太王太后颐养天年便可……”
吕不韦稍微沉思片刻,就知道这是在等他拿出一个能够压服群臣的方案。于是他立刻奏道:“太后所言是先王遗命,臣所言则是江山天下!孰轻孰重太后您的心里也得有个准头才是。大王才十三岁,根本不能亲政。臣虽为丞相、百僚之首,却无权行王道之事。因此臣请太后出面垂帘……”说到这里,他又低声说:“其实臣也知道太后渴望王权在手,这一点在庄襄王在世时就已经若隐若现地表现出来了。只不过那时您地位不高,又有两宫太王太后压着,自然不便行动。臣有一计,愿意上陈。”
于是吕不韦提出来了利用秦庄襄王遗诏让自己出面做权臣,由赵太后在背后做靠山的方案:“……如此一来,朝廷及后宫便都在太后与臣之手。大王年幼,无力扶植亲信夺权,不必多虑。”就这样,赵太后与吕不韦结成了政治联盟,牢牢把持着秦国的国家大权!而且从此开始,吕不韦也和赵太后私通,走得很密切。
秦王嬴政对此很明白。他知道自己这位亲生母亲野心不小。但是,他也明白吕不韦是个杰出的政治家,绝对不能和他硬碰硬来夺权……他知道如今的山东六国已经十分孱弱,似乎稍一用劲就可以轻松摧垮。所以,他考虑后续事宜的时间很充足(毕竟上朝理政都是摆设,他是没必要发言的。吕不韦完全把他当做了橡皮图章用)。
权力欲望强烈的秦王嬴政决定利用自己年幼的优势,暗地扶植亲信集团。因为他很明白王权旁落会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所以,他决定先做的头一件事就是分化利用这个矛盾点——赵太后与吕不韦分赃不均的问题。
他挑了个合适的时候来到赵太后的寝宫,开口就说:“儿臣年幼,不能亲政。母后贵为大秦太后,又是儿臣最亲之人。然而吕不韦在朝专权,国事不由儿主,此乱国之道!因此儿臣思虑再三,恳请母后动用权威,传下懿旨敕令吕不韦交权与您。您代行王权,似更为合适。”赵太后很满意,她觉得儿子做得不错,并且吕不韦也确实是在分享王权。所以就答应了。
回到自己宫里的嬴政又传下王旨召见吕不韦,道:“你是孤王的股肱之臣。孤很信任你,先王也信任你。如今你以先王遗命摄政,孤心安。但是,你可要当心啊……”吕不韦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自然明白秦王嬴政的用心。他立刻开口试图化解危机:“大王不必忧虑。臣定能贯彻先王之行,以利国家。所谓‘树大招风’的道理臣是明白的,臣不会让自己走入不可说的纷争之中。”秦王嬴政感到了棘手。毕竟吕不韦这一番话既转移了话题,又拿出了自己专政冠冕堂皇的理由。而且,他也表态要“利国利民”,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怎么办?
然而嬴政却幽幽地提出来了一个问题:“吕丞相是先王钦定的辅政大臣,可是孤王的母亲也是实打实的王太后。一旦她有心干政可怎么办哪?”吕不韦心里感到一丝诧异: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能够看到这一层实属不易。所以他对这位小国王的戒心增加了,但表面上依然淡然从容:“臣已经想到了办法。大王勿忧。臣府上有一门客,名唤嫪毐。此人心机深沉,有过人之胆识。一旦到非常之时,可用此人入朝为官,以分化瓦解太后的势力。”
“嫪毐?”秦王嬴政感到了吕不韦的可怖!因为他没想到这个老家伙居然在此时就已经想好了以后的应对之策。父亲灭了周,给自己留下了不少名臣良将。可惜自己不能亲政,否则完全可以凭借军方解决问题……
“是。正是嫪毐。届时还请大王能够允准啊,臣不胜感激之至。”吕不韦狂傲地说,“到那时,臣会辅佐大王一统天下,以定乾坤!”嬴政装出一副信任的样子走到吕不韦面前,握着他的手说:“那么孤王就全靠丞相了。您可是父王留下的人才啊!”
一结束召见,嬴政立刻决定召见宫中的大宦官赵高。赵高虽然是宦官,但是颇有手腕,是秦王嬴政和赵太后都颇为信任的人。赵高来到嬴政的寝宫——章台宫见礼:“老奴赵高拜见大王……”
“赵高,孤王知道你是一个忠诚的人。所以这次召你来是想让你传个话给太后:吕不韦有动作了。刚才的召对孤王知道你看在眼里的,宫里大小宦官不都是你在管辖么?”赵高啥也没说,低头退下了……
“老东西!好胆子!”赵太后听了赵高的汇报,气得大骂吕不韦:“庄襄王刚薨多久,他居然就想着分权自立!哀家好歹也是大秦太后,怎能容许他如此放肆妄为?!”赵高则不言语,等到赵太后骂够了,才低声说道:“老奴倒是觉得此人可用……既然吕不韦想要利用嫪毐来分化您,那您何不利用嫪毐深得吕不韦的信任来反制他呢?”
赵太后立刻冷静了下来。她看到了这一举动可以带来利益。于是她说:“对吕不韦府上要加强监视,绝对不可大意。还有,政儿那边要好好伺候,别让这孩子多想了。加冠之后哀家还是要‘归政’的。”
“是……老奴领旨……”
秦王嬴政知道,一旦赵高把刚才的召对报到赵太后那去,就会直接激化这两人的矛盾。所以,他开始留意朝堂,刻意地在朝中按照吕不韦的意思安插“吕党”。于是吕不韦的权势越来越大了。接下来该怎么走棋呢?
评价吕不韦如下。吕不韦是卫国的人,战国的时候是商人,而且他也是思想家,吕不韦早年的时候经商,襄王去世之后又让太子继位,也来指导秦军出既为秦始皇的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后来吕布受到了牵连,全家流放,他也在途中喝药自尽来。改革的时候,他是代表历史学家的,把吕不韦定为秦汉的政治家,吕不韦是历史上的思想家,他不再是商人,以前的人也把立德这种当做非常重要的,但是吕不韦一个都没有做到,但是在立功的方面,他已经做到了,他是一个普通的商人,用自己的钱来立君王的,秦国的时候用了很多时间接过他们的前辈,扩大规模来开江。在统一大业之后,他的功劳是非常多的,而且他为秦国也做了很多的准备,奠定了我国的思想的地位,而且他也变法为核心,把法家的法治融入到一起,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理论体系,再有君主的帮助下,他也在研究法术。吕不韦,他的能力是非常强大,而且手段也特别多,他经常会因为女人和钱成功,但是也是因为钱和女人死的。吕布被他是一个商人,他是非常成功的,但是作为政治家,他也有一点不成熟,但是他不明白,他只是一个配角,他经常以为自己也姓赢,但是他还是没有王权的。在后期的时候,人们对吕不韦都是不好的,还有人在骂他,有人还是把它和叛军说在一起。吕不韦说不上是好人,也说不上是坏人,因为他是成功的人,还是秦国的宰相,在生的时候还写了一本巨著,他的一生是非常精彩的,而且人们对他的评价也是有好有坏的,还是很久的人了,吕不韦是一个真实的人,他的一生比书还精彩。
秦王政从平息的血风腥雨中正式走上了秦国的政治历史舞台,他从容地揩去王剑上的血污,然后用鹰隼般的眼神,扫视着秦王宫庭里那些匍匐在王阶之下的群臣,他在搜寻着潜在的下一个有可能成为第二的人其实,不用刻意去探寻,在他的心中,有一个人,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着自己的人,一直清晰地在他的脑海里游走,他不用看,也不用想,就知道那个人是谁;此刻,那个人也在密切地注意着他的剑锋所在。那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与秦王政有恩,也与他有怨,使他爱,也使他恨的相邦吕不韦。
对于如何处置吕不韦,秦王政似乎很是有点踌躇。
这是因为,吕不韦是彻底改变了他们一家人命运的贵人。虽然吕不韦是用商人的眼光来辅助他的父亲成为秦国国君的,而且也是怀着同样的心思救他母子二人性命的。但是,如果没有吕不韦处心积虑的经营,四处奔走,被抛弃在赵国的秦异人就不会变成秦庄襄王,他就只能永远是一个衣食无依的邯郸小子,决不会当上秦王;其次,秦王政是在吕不韦的眼皮子底下长大的,他从小就对吕不韦无比尊敬又无比畏惧,被立为秦王之后,他更是把吕不韦当做仲父来侍奉的。我们可以想象,秦王政从小就天天接受吕不韦耳提面命式的教导,如今,吕不韦既是他的仲父,又是他的政治启蒙老师,还是辅佐他执政的股肱之臣,正是因为有了吕不韦,由他这个不足13岁的小孩子主政的秦国才能继续保持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军力强大,对六国形成不敢西顾、唯求自保的威慑局面;另外,在平定的叛乱中,吕不韦以顾命大臣的身份,亲自领军平叛,而且战绩斐然,立下了匡扶天下的大功劳可是,正是这个让秦王政既畏且敬的吕不韦,却又给秦王政制造了难以启齿的政治隐痛与永难平复的心灵之痛。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政治上的逐渐成熟,秦王政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吕不韦的辅政权力远远地超过了他作为一国之君的权力,而且,吕不韦以他雄厚的政治基础和无人能及的政治资源,正在把他推向政治的边缘地位;不仅如此,吕不韦组织门客编纂的吕氏春秋,正在通过文化渗透,悄悄地把秦国这个正在崛起的超级大国引向另外一条历史的航道。其次,吕不韦与太后的私情及其关于自己出身的议论,对秦王政造成了一种政治上的极不安全感,个人身世的困惑感和个性情感上的羞耻感,使秦王政对吕不韦产生了一种深入骨髓的怨恨之情;此外,正是吕不韦将送入太后宫内,使其*乱宫闱并生下了在名分上与秦王政同为兄弟的私生子,虽然的叛乱与吕不韦的推荐入宫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也难辞其咎,不予惩处,不仅难消秦王政之恨,也难息秦王宗室贵族之怨。
在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反复的利害权衡之后,秦王政还是决定要除掉吕不韦。但是,以什么理由、什么方式除掉这个让他爱恨交加,而且党羽布满朝廷,声望如日中天的仲父呢?秦王政身边当然不会缺少玩弄政治把戏的高手,秦王政本人也决不缺少猫捉老鼠游戏的政治智慧。经过一番精心设计,秦王政决定利用事件做文章,他把供词中关于吕不韦入秦之后长期与太后私通,举荐假宦官入宫的情节作为处罚吕不韦的理由,突然下令免除吕不韦的相邦职务,等待下一步的处分。
吕不韦本人是如何对待此事的,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却记载了吕不韦的门人及其大量的宾客士人为他求情的事情。秦王政本来是想将吕不韦处死,了结恩怨纠葛,但是迫于社会舆论压力,同时也考虑到吕不韦毕竟是有大功于秦,大恩于他们父子的,于是就暂时宽宥了吕不韦,将他逐回河南的封地,远离政治中枢,闭门思过。
可是,吕不韦在回到河南封地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并没有过着秦王政所希望的闭门思过式的生活。虽然吕不韦不曾主动地交结诸侯,但各国的诸侯对于吕不韦在秦国的政治影响,及其超绝他人的政治才华还是非常敬慕的,于是就纷纷派出使者聘问吕不韦,以至于出现了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的情形。
很自然的,吕不韦与各诸侯国之间的密切往来,引起了秦王政的高度重视和深重猜忌。但是,曾为秦国相邦、心机缜密的吕不韦却忽略了秦王政的存在,没有考虑到他虽然已经被罢免了相位,但他仍然是秦国的文信侯,享用的仍然是秦国的脂米,他与其他六国使者的频繁交往,只会给秦王政带来交接诸侯、损秦利敌的猜疑和新的政治压力。而他依然故我,怡然自得,不把秦王政放在眼里的举动,是绝对会刺激秦王政那暴戾多疑的神经的。
果然,在秦王政十二年,忍耐已经到了极限的秦王政,终于斩断了他与吕不韦的最后一缕恩情,派人送给吕不韦一封措辞极为严厉,带有强烈的憎恶色彩的信件。秦王政在信件中斥责吕不韦说: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秦国封你为文信侯,让你享用十万户的租税?你到底和秦国有什么亲情?竟然称自己是‘仲父’!从接信之日起,你们一家人都给我迁到蜀地去!这封信从文辞上看,似乎只是对吕不韦发泄他的不满,其实,文意的内涵很丰富,因为说吕不韦无功受禄,就等于否定和抹杀了吕不韦对于秦国的贡献,说吕不韦无亲而尊,就是向吕不韦宣告他们之间已经恩断义绝了,不要再以为自己对秦有功,和秦有亲,现在迁徙你,已经是仁至义尽了,你自己斟酌吧!吕不韦当然明白这些话里的真正意思,以他对秦王政个性的了解,他知道这次秦王的确是下了让他死的决心,他如果苟且地在蜀地活下去,秦王政一定会在心底里鄙视他,会变本加利地羞辱他,而且,他如果真的那样做了,就会毁了一世的英名,同时也会使那些视他为神的追随者蒙受耻辱,于是,他选择了饮鸩而死,用死捍卫了他最后的人格尊严和生命的辉煌。
吕不韦死后,他的门客偷偷地把他埋葬在洛阳的北芒山,并且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据说参加葬礼的有数千人之多。平心而论,吕不韦的门客与吕不韦有君臣之义,他们埋葬和哭祭故主无可厚非,而举行如此庞大的祭葬,固然有以此向吕不韦表达他们敬爱与痛惜的君臣之义,可也有向秦王政表达他们无言的愤懑与抗争的成分。然而,仍然生活在春秋战国以来思想自由风气中的士人们未免太天真了,为了实现秦国先祖统一天下梦想的秦王政,决不会因此而罢休。秦王政又一次翻动无情的铁腕,以为吕不韦举行葬礼是对秦王的大不敬为借口,将吕不韦集团在朝野的残余势力扫除一空。据史记记载,秦王政对于参与会葬的人的处罚是很严厉的,如吕不韦的门客,凡是参与哭葬的韩、赵、魏籍的士人,一律驱逐出境;秦人中俸禄在六百石以上的,剥夺其爵位,并且迁徙到房陵。俸禄在五百石以下,没有参加哭葬的人,虽然并不剥夺爵位,但也一律迁徙。而且还把和吕不韦作为反面教材,警告那些心怀不满的秦国权贵,如果再敢与秦王争权,就把他们全家登记造册,没为官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