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的 读后感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的 读后感,第1张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的读后感

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对太炎先生的纪念和回忆,倾注了其对太炎先生深深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在鲁迅的笔下,太炎先生是一个富有激情和勇气的知识分子。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学识和研究,同时也有着革命家的热血和勇气。鲁迅通过追述太炎先生的事迹,试图揭示出其伟大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品质。

首先,太炎先生的学识渊博让鲁迅印象深刻。他不仅深入研究了中国古代经典,而且对西方文化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在当时封闭守旧的社会环境下,太炎先生以其独特的眼光和敏锐的思维,打开了人们视野的窗口,使人们开始接触到外部世界的先进思想和文化。

其次,太炎先生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他不仅积极参与了推翻清朝的革命运动,还为建立新的共和国做出了努力。在革命运动失败后,他毫不气馁,坚持斗争,表现出了强烈的革命毅力和斗志。鲁迅在文章中特别强调了太炎先生的这种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表达了他对太炎先生的无限敬仰和怀念之情。

同时,鲁迅在文章中也表达出了对太炎先生在学术领域成就的赞扬。虽然他在革命运动中扮演了主要角色,但其学术成就也足以让人们铭记于心。这一点从鲁迅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我常常想,如果把太炎先生的著作汇编成一本集子,那将是一部极有价值的著作。”

最后,鲁迅在文章中还表达了对太炎先生人格魅力的赞美。他指出,太炎先生的人格魅力不仅体现在他的学识和勇气上,还体现在他的为人处世中。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但却并不因此而与他人产生矛盾和冲突。相反,他总是以温和、谦逊的态度待人,让人感受到他的真诚和善良。

这篇文章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鲁迅对太炎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也让我对太炎先生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品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这篇文章也让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学习太炎先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内涵,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转帖两文:

名人读书时的癖好

邵火焰

名人读书时,总有一些与常人不同的癖好。

这些癖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特殊环境,特殊原因下逐步养成的与众不同的习惯。

鲁迅先生读书时喜欢嚼辣椒。

鲁迅先生从小就热爱学习,喜欢读书。

14岁时,他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冬天来了,天气寒冷,往往冻得打冷颤,翻书页时手指冻得红彤彤的。

鲁迅先生从一本书上看到,辣椒可以驱寒。

恰好那学期,他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了他一枚金质奖章,鲁迅先生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买回了几串红辣椒,挂在了他家书桌的上方,每当读书感觉到寒冷时,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

他就用这种办法驱除严寒,坚持读书。

后来养成了习惯,连夏天读书时也要不时嚼上一颗。

鲁迅先生说,嚼上一颗,感觉精神更充沛。

张爱玲读书时喜欢穿着新衣。

张爱玲的性格很特殊,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她独标孤高。

这在她特殊的读书习惯上可以体现出来。

她读书之前,必换上一件新衣,她说,只有穿着自己喜欢的新衣读书,才能进入状态,找到感觉。

为此,每年购买新衣就成了她的一笔不小的开支。

有些记者知道她的这一癖好,在去采访她时也就投其所好,买上一两件流行的服装作为见面的礼物。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时,她在上海大红大紫,其后几十年,她在美国又深居简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但都没有改掉穿着新衣读书的习惯。

王亚南读书时喜欢固定在椅子上。

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翻译者王亚南,读书时喜欢把自己固定在椅子上。

这个习惯的养成要追溯到1928年他赴日本留学期间。

一天,他在一艘客轮上读书,客轮行至中途,突然海上刮风了,巨浪滔天,船摇晃得厉害,使人无法站稳。

这时,王亚南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说的,把他牢牢地绑在了柱子上。

这时,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

王亚南发现这种办法对抗除干扰很有效,后来,他要读书时,他就经常让家人把他绑在椅子上,直到读完了规定的内容后,才叫人解开。

钱钟书先生读书时喜欢泡脚。

1945年抗战结束后,35岁的钱钟书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

一天他正在泡脚时,一个作者送来一篇文章让他审阅,文章较长,钱钟书先生用了40多分钟的时间才看完。

夫人杨绛怕水冷了,不时往桶里添加热水,钱钟书一边双脚互搓,一边阅读文稿,竟觉得有一种少有的惬意。

后来,他每到要读一本重要的书时,就会将双脚泡在滚烫的热水中,优哉游哉地阅读。

到后来他开始长篇小说《围城》的创作时,也喜欢一边泡脚一边写作。

邓亚萍读书时喜欢站着。

被誉为“乒乓皇后”的邓亚萍,5岁时就跟随父亲练习打乒乓球。

上学后在坚持练习的同时,没放弃文化学习。

她尤其喜欢读书,看了很多世界名著。

小时候,她的身材就比同龄的孩子要矮些,一次,她问爸爸:“我怎样才能长高啊,爸爸?”他爸爸开玩笑说:“你每天少坐多站,就会长高的。”邓亚萍信以为真,打乒乓球站着,读书时也站着,后来渐渐形成了习惯。

1997年,带着四枚奥运金牌和18个世界冠军的荣誉,年仅24岁的邓亚萍从国家队退役。

退役后到清华大学外语系学习时,她就每天站着读书。

她说,虽然我早就知道站着读书不可能长高,但站着读书有个好处就是,不会睡着。

1998年2月,邓亚萍到英国剑桥大学读书时,仍然保持着这一癖好。

(载《晚报文萃·开心版》2012年第6期)

名人奇怪癖好:章太炎爱吃臭东西 辜鸿铭喜闻小脚

2013年04月26日 10:30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罗强

0人参与0条主评论 0条评论0条总评论

核心提示:章太炎嗜吃臭东西,以臭为美味。

一次,画家钱化佛带来一包紫黑色臭咸蛋,章大乐,竟然开口说:“你要写什么,只管讲。”……辜鸿铭喜欢妻子淑姑的小脚,时常让她脱掉鞋子,低下头,如闻花香。

本文:《羊城晚报》2013年4月24日第B5版,作者:罗强,原题:《大师们的种种嗜好》

冯友兰在《三松堂自序》中说潘光旦最大的嗜好就是好奇,并讲述了一件事情:潘光旦从没吃过老鼠肉,某天突发奇想,令家人一起,翻箱倒柜,掘地三尺,逮了几只老鼠,煮食之,以满足好奇之心。

在重庆,潘光旦兄弟是个银行家,听说哥哥吃老鼠肉,心中十分难过,赶紧汇了一点钱来,叫他买猪肉吃。

并去信叮嘱,日后生活紧张,可来电,绝对不可再这样,搞得全中国都骂自己不照顾兄长。

章太炎嗜吃臭东西,以臭为美味。

一次,画家钱化佛带来一包紫黑色臭咸蛋,章大乐,竟然开口说:“你要写什么,只管讲。”

隔两天,钱化佛又带来一罐极臭的苋菜梗,章更是乐不可支,说:“有纸只管拿来写。”钱要他写“五族共和”四字,他竟一气写了四十多张。

后钱又陆续带来臭花生、臭冬瓜等物,让章又写了一百多张,不管什么内容,章居然无不言听计从。

章太炎最别致的嗜好是替人医病,他不仅为亲属或友邻开过药方,还曾为革命家邹容和孙中山先生开过药方。

但因他缺少临床经验,故虽说起来头头是道,却根本治不了病,但他总洋洋自得。

朋友如到他家去,偶尔说起患牙痛或发胃病等,他立刻便要替人诊视,开好药方,并且逼着人家照方服药。

而他用起药来,动不动就是一两八钱,弄得谁也不敢吃他的药。

黄侃的为人处世,自有众多耿介畅快之事。

而他最可爱之处,却在于他的偏爱佳肴与美酒。

一次,黄侃在酒楼请人吃饭,主宾落座以后,忽然听见隔壁的房间有人在很大声地讲话。

黄侃探头一看,发现是自己的学生,心底就颇为不悦。

黄侃的师道尊严是出名的。

眼尖的弟子也发现了自己的老师,也晓得自己的喧哗孟浪惹恼了老师,就赶紧跑过去问好。

黄侃当然是板着脸,对他大加训斥,而且话题似乎有言之不尽的意思。

见此状况,弟子赶忙把跑堂叫来,当着先生的面讲:“我不是讲过我先生要在这里请客吗?为什么不上十年的花雕醇酒呢?今天请客的钱记在我的账上。”黄侃一听,训斥之声立即戛然而止。

辜鸿铭喜欢妻子淑姑的小脚,时常让她脱掉鞋子,低下头,如闻花香;而写作需要灵感时,他就会将淑姑叫进书房,让她把玉足放到事先准备好的凳子上,时捏时掐,自得其乐,一时文思泉涌,妙笔生辉。

辜曾对人津津乐道说:“前代缠足,实非虐政,我妻子的小脚,乃我的兴奋剂也。”康有为为此送过辜一张“知足常乐”的横幅,辜说:“康有为深知我心。”

金岳霖酷爱养鸡。

在云南时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岳霖在一个桌子上吃饭,他泰然处之,令人叫绝。

金岳霖还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家的孩子比赛斗鸡,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孩子,他再去买。

他的屋角还摆着许多蛐蛐,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昂贵的蛐蛐都是他的爱鸡的食粮。

林语堂爱烟,说尽烟的好处,在当今文学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他对烟的颂扬,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主编《论语》时就开始了,尤其是对他所佩服的清朝大学士、《四库全书》总编撰纪晓岚的那支特大的烟管,是不会忘记提及的。

在纪晓岚的烟斗里,装一二两烟、吃一二小时的痛快,也许对林语堂产生过极大的诱惑。

“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便是出自他的“专利”。

在《论语》社,他与同仁订了不劝人戒烟的公约,而实际上他不但不劝人家戒烟,而且还鼓励别人吸烟。

在戒烟上,他总是反其道而行之。

梁启超提倡趣味主义的人生观,有一句名言:“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麻将,只有打麻将可以忘记读书。”麻将对梁启超的诱惑力之大,可以想见。

梅贻琦也偏爱此游戏,由清华出版社出版的《梅贻琦文集》记载,他在1956年-1957年,麻将打了85次,大约每周会有一次。

这85次,梅校长赢25次、输46次、平盘14次,共输掉1650元。

当年一碗阳春面不过才1元钱而已。

胡适的爱好很有意思,除了也喜欢打麻将外,还爱好当月老,撮合过好多美满的名人婚姻,他有一本“鸳鸯谱”,上面签名的有赵元任夫妇、徐志摩夫妇、沈从文夫妇、千家驹夫妇……

大师在学术上造诣深厚,令人高山仰止,生活中的爱好,却令人忍俊不禁。

大师也是人,有着各自的真性情,反而是这些嗜好,让他们备受尊敬的同时,多了一份可爱。

1、朱德给老师让座

1959年,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开演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那位老人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将座位让给老人,待老人座定后,他自己才坐下。

2、程门立雪

宋代有一个叫杨时的人,去拜访一个叫程颐的大学问家。那天正下着大雪 ,而程颐刚好在睡觉,杨时怕打扰到老师休息,又不想放弃求学。于是就在门口的雪里站着,恭候老师。等程颐睡醒的时候,积雪深达一尺。

3、鲁迅尊敬老师

鲁迅对启蒙老师寿镜吾一向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

1902年至1909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状况。一次,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间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

鲁迅在日本还拜章太炎先生为师学文字学。章太炎先生逝世后,他连续撰文两篇纪念。

4、魏昭:尊师重道终成大器

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而郭林宗汗牛充栋,熟读各家典籍,乃是远近闻名的大儒。

之后,魏昭到京城洛阳任官,毅然决定拜远在南阳的郭林宗为师,并派奴婢侍奉老师。

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熬药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药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熬的药太烫,而魏昭就再熬一次,送上后郭林宗又说药太苦。

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重新熬的药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这天最后看到你的真心啦!”

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家学者。

5、李世民教子尊师传佳话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唐朝盛世。李世民懂得国家要兴望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十分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取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

而且,一再告诫子女必须要尊重老师。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怎样办呢?在封建社会里面,后宫森严,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能够坐轿后,其它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唐太宗明白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迎老师。

之后,唐太宗又叫礼部尚书王圭当他第四个儿子魏王的老师。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不尊敬。唐太宗十分生气,他当着王圭的面批评儿子说:“以后你每次见到王圭,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

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唐太宗教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5590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3
下一篇2023-1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