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中生跳黄河自尽,最后遗言:求你您下辈子别做我妈妈了

甘肃高中生跳黄河自尽,最后遗言:求你您下辈子别做我妈妈了,第1张

2019年3月,一支训练有素的打捞团队,正在宽阔的黄河流域上下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打捞,他们打捞的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是一个年仅20来岁的男孩尸体。

岸边围观的人非常多,其中有一个满脸憔悴,眼睛红肿的女士,那正是男孩的母亲唐咏枝,提及孩子的死因,唐咏枝可能此生都无法释怀。

就在2019年2月26日上午9点40分左右,唐咏枝的儿子魏天桦给母亲发去了一条意味深长的短信,当时忙于家务的唐咏枝粗略的看了一眼,又给儿子发去了一些鼓励赞美的话,她认为,这原本是再正常不过的对话,可刚刚放下手机不到一分钟,她就接到了一个用儿子手机打过来的噩耗。

对方告诉她,他的儿子就在刚才跳下了黄河,如今已经不见踪影。

听到这个消息的唐咏枝简直不敢相信,刚才还好好的,怎么会呢?想到这里,她赶忙又看了看儿子刚刚给她发来的短信,可重看这条短信的时候,她的肠子都已经悔青了,那根本就是条诀别的信息啊!

那么魏天桦为什么要跳河自尽?他生前给母亲发去的信息内容又到底是什么呢?

网络图

破碎的家庭

这是一个令无数网友都痛心的故事,事情还得从魏天桦的原生家庭说起。

魏天桦是家里的独生子,从小父母就对他十分宠爱,尤其是他的母亲唐咏枝,更是将所有心血都灌注到了他的身上。

唐咏枝是一个很勤劳并且强势的女人,她可以将家里里外外都打理得妥投当当,并且还会挤出更多的时间监督魏天桦的学习。

魏天桦并不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但在母亲长年累月,坚持不懈的监督鼓励下,他的学习成绩在班里还算不错。

除了监督自己的儿子以外,唐咏枝还在无时无刻地监督着自己的丈夫,丈夫什么时候发工资,跟什么人出去玩,进屋换拖鞋,袜子放在什么地方等等大大小小的事情她都要管。

原本家里有这么一个能管家的人也不算什么事儿,但偏偏魏天桦的父亲是一个有着大男子主义的人,长期被自己的妻子当儿子一般地管理,他终究也受不了。

所以,这个家里看似仅仅有条,但平日里也常常充斥着吵闹。

网络图

魏天桦从小到大都在父母的吵闹声中度过,但父母吵归吵,对魏天桦的爱却是始终如一的。

原本魏天桦也没有太把父母的矛盾当回事,觉得他们吵完就没事儿了,直到他升入高中后,渐渐懂事的魏天桦才知道,父母的关系早已经濒临崩溃。

夫妻两人的争吵声中时不时地伴随的“离婚”两字,但他们每次都为了不影响魏天桦的学习而选择继续隐忍,作为两人的孩子,魏天桦当然知道自己那根唯一将父母捆绑在一起的麻绳,所以他拼命学习,希望能考个好大学,让自己的父母高兴,也希望他们能因此不离婚。

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两个互相看不顺眼的人在一起生活,本就是一种折磨,这样的做法只会让两人的感情快速走到终点。

尽管一家人都在小心翼翼地维持,但魏天桦父母的这段婚姻终究还是保不住,就在他刚刚升入高三的那一年,父母终于还是决定离婚了。

网络图

听说父母要离婚,魏天桦表面上很平静,也表示理解父母的难处,但家庭的破碎还是让他内心遭受到了重创。

也正是因为魏天桦表面上没有什么波澜,所以父母对他的心理状态也没有过多的关注,导致他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以至于影响到了自己的学习。

高考过后,原本成绩优异的魏天桦却名落孙山,这让所有人都震惊不已。

刚刚经历过离婚的唐咏枝,心情都还没有调整过来,便得到了儿子落榜的消息,那一刻她觉得整个世界都塌了。

为了从这段失败婚姻的阴影中走出来,也为了孩子前途,她决定让魏天桦再复读一年,而这一年,她也将全身心地去弥补对孩子的亏欠。

网络图

罪恶的压岁钱

因为要照顾魏天桦的生活起居,所以复读的这一年他一直和母亲居住在一起,但父母虽然离婚了,争吵却一直没有断过,而他们争吵的焦点也从婚前的日常琐事,转变成了争夺魏天桦的抚养权。

所以,即使在复读的时候,魏天桦的生活依旧不清静。

为了让父母不再争执不休,最后还是魏天桦主动提出跟着母亲生活,才让这场争夺大战告一段落。

看着儿子最终选择了自己,唐咏枝心里非常的感动,对孩子爱也愈加的浓烈。

在旁人看来,唐咏枝对孩子爱是无可挑剔的,婚姻带给她的挫败感让她迫切地想要在孩子身上找补回来,而唯一能让她面上有光的,就是魏天桦能考个好大学。

网络图

以前,家里还有父亲一起分担母亲的情势,但自从父母离婚后,唐咏枝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魏天桦身上,他早上什么时候起床,吃什么早饭,每天穿什么衣服,晚上做作业做到几点,唐咏枝通通写进了计划表。

懂事的魏天桦知道母亲的辛酸,也懂母亲的不易,所以面对如此强势的母亲,他没有任何的反抗情绪。

为了不让母亲伤心,他甚至从不在她面前提及自己的父亲,但尽管母亲待自己好到没话说,魏天桦还是会时常想念自己的父亲。

2019年春节的时候,魏天桦问母亲,能不能去看望自己的父亲。

这话说出来的时候,唐咏枝的脸上明显的有一些不悦,但她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转而对孩子表示理解,同意他去探望父亲。

得到母亲允许的那一刻,魏天桦内心无比开心,可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开心却是母亲心里的一根刺。

网络图

很快魏天桦就见到了心心念念的父亲,父子俩许久未见,当天说了很多话,父亲一高兴也给他拿了个大红包,里面足足有1400元。

魏天桦的父亲很明白唐咏枝的为人,如果让她知道自己给孩子这么多钱,必定会大发雷霆,于是他和魏天桦约定好了,这是两个男人之间的秘密,不要告诉妈妈。

拿着手中的压岁钱,魏天桦心里特别高兴,回到家里他也遵守着和父亲的约定,没有把压岁钱的事情告诉唐咏枝,可也正是父子两的这个不经意间的举动,彻底惹毛的唐咏枝。

光刚过完春节不久,唐咏枝在给儿子房间打扫卫生的时候,发现了那个大红包,她想都不用想,那钱一定是孩子的父亲给的,于是她当即就给孩子父亲打去了电话,并在电话里将其指责了一通。

大概意思就是,她认为不应该给孩子这么多钱,过于奢侈也不安全。

两人因此大吵一架,唐咏枝不停地翻从前的旧账,让矛盾一发不可收拾,最后还放下狠话:我儿子将来再花你一分钱,我唐咏枝出门被车撞死!

网络图

这个时候的唐咏枝心里是极度憋屈的,作为一个女人,她任劳任怨地为这个家操持了那么多年,最终家没了,丈夫不是自己的,连儿子也不能完完整整的属于自己,种种负面情绪都让她无法理智的去看待事情。

没有人能理解这个时候的唐咏枝,她仿佛站在一个孤岛上,非常的孤独,可她也无法去理解别人,父亲给自己的孩子拿钱,这本就不是什么大事,可却成为点燃她情绪的导火索。

看着父母又在为自己的事情吵架,魏天桦非常的内疚,他也不明白,为什么明明自己已经如此的小心翼翼了,还是无法阻止父母的争吵。

作为一个孩子,他管不了父母的决定,但弱小的他也同样无法承受父母离异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不让母亲生气,他只能默默压抑自己的情绪,避免再次触怒自己的母亲。

所谓母子没有隔夜愁,一次剧烈的争吵后,母子俩还是很快和好如初,母亲也坦诚地承认了自己的问题,并且希望魏天桦以后不要再用她父亲的钱。

网络图

在唐咏枝的心里,她已经离婚了,跟前夫没有任何关系,孩子已经给了她,就属于她一个人,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和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这也算是一种自私的占有欲。

当时魏天桦也答应了,但毕竟血浓于水,让他永远不和自己的父亲联系,这于情于理都不合适,也不太可能,尤其是在复读期间,他需要来自于亲人的关爱。

每一次偷偷和父亲联系后,魏天桦都会充满罪恶感,觉得对不起自己的母亲,复读的压力加上对母亲的愧疚,魏天桦终究还是承受不住了。

雪崩之时

自上一次的“红包”事件之后,唐咏枝时时刻刻都在监督着魏天桦,他每天放学回家的时间,去了什么地方,跟谁打过电话,当天学习状态如何,她统统都要过问。

唐咏枝其实多年来都是这样的性格,操心和操控都成为了她的习惯,尤其是在自己离婚后,她对魏天桦的关注就更多了。

网络图

整日沉浸在悲伤中的唐咏枝似乎是忘了,她的儿子和他一样,经历了家庭的破碎,并且还经历了高考失利,心理压力一点不比她小。

当她发现孩子没有经过她的允许,偷偷和父亲联系时,唐咏枝顿时火冒三丈,不管不顾地对着魏天桦发起了火。

母子俩争执起来,爱翻旧账的唐咏枝又将之前的红包事件拿了出来,甚至还愤怒地对魏天桦说:“你不要忘了,你现在的一切都是我给你的,你吃的,穿的,住的,花的都是我的钱,没经过我的允许,就不许和你父亲联系,你必须都听我的”

这已经不是唐咏枝第一次说这样的话了,每次听到这些话,魏天桦的心里都又气又痛,母亲的控制欲度让他喘不上气。

当天吵完后,魏天桦便拿着手机和书包摔门而去。

走出家门后他本想去找自己的父亲,在父亲那里寻找一些安慰,可想到母亲刚才愤怒的样子,魏天桦又退缩了,最后只得一个人漫无目的的瞎走。

不知不觉,魏天桦走到了七里河黄河大桥上。

桥上来往的车辆声,桥下涌动的河水声,仿佛要将他瘦弱的身躯掩埋。

走到桥中央,面色苍白,神情呆滞的魏天桦拿起手机给母亲发了一条消息:我真的想好好上学,考个好大学,希望这个愿望下辈子可以实现吧!我爱你,下辈子别做我妈妈了,太累了!

想了好久,魏天桦才将这条消息发出去,看着消息发送成功后,魏天桦还是呆呆地站在原地,他仿佛是在期待着什么。

过了好一会儿,妈妈的消息终于回过来了。

唐咏枝以为孩子是在给她服软,认错,撒娇,并没有深刻地去理解孩子发这话的意思,于是随手回了条信息:你永远是妈妈的好儿子,你是妈妈的支柱,妈妈会尽最大的努力去支持你。

除此之外,她还不忘给魏天桦提出新的要求,希望她好好学习,争取考一个好成绩,给自己挣脸。

看到唐咏枝的回信后,魏天桦几乎没有丝丝的犹豫,将书包和手机放在脚下,然后毫不犹豫地从桥上跳了下去。

当时桥上人来人往,那么多的路人,都没能来得及反应,可见魏天桦寻死的心有多么的干脆决绝,他是一点生路都没有给自己留。

当时的河水非常的湍急,没有人敢跳下去营救,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被淹没在了滚滚黄河水之中,甚至连一点水花都没溅起来。

事实上这并不是魏天桦第一次给母亲发这样的消息了,他想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母亲,自己已经撑不下去了,但她的母亲却没有能理解到这一层意思。

网络图

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唐咏枝不但没能看出儿子轻生的想法,甚至还给他提出了新的要求,施加了新的压力,所以才导致了最后的悲剧。

这是个真是故事,也是一个悲剧,当时在网上也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很多网友都在指责这位母亲“心里有病”,指责是她害死了自己的孩子。

但也有一部分网友替这位母亲发声,她不是神,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她也有很多破碎不堪的经历,当她伤心难过的时候,情绪也无处发泄,这一点很少有人能看到。

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一定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应该一杆子打死,将所有的过错归结到一个人的身上。

其实我们每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都会有崩溃的时候,但我们不能总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寄托在别人身上,成长的过程就是要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如果每个人都坚强一点,很多悲剧就能避免了!

  黄河的诞生

  黄河的支流很多,各有自己的历史,这里不去说它。黄河干流的形成,过程也很复杂,不少人作过探索,见仁见智,各有千秋,新的探索还在进行。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即黄河一开始并不连贯,而是分段出现,各有自己的流向和归宿;由于地壳中发生的断裂升沉,还有地表上的流水冲刷、侵蚀等作用,后来才上下贯通成为一条大河。若要问黄河何时形成,应指这全河联结贯通的时间。精确的时间不易确定,但在几十万年前,当北京猿人在周口店活动时,从青海高原一泻数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的黄河,应也已出现,不过此时的黄河下游是绕山东丘陵之南入海,以后这黄河三角洲的位置还有过多次变迁,但中上游的河道则已基本上定型。

  经过中生代的燕山运动和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到了第四纪初期,青藏高原已经升起,中国大陆上今日所见到的山脉均已形成,而隆起区还在继续上升,沉降区还在继续下沉;地面上的流水,在这块地势起伏已定并还在升沉的大地上,从高处向低处流动,像自然界的愚公进一步将地表的面貌雕塑,黄河也开始初露端倪。

  在黄河上游,它从发源地流出处,由于积石山即阿尼玛卿山和巴颜喀喇山对峙南北,也由于今日若尔盖草原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此时处于下沉状态的地区,流水在此潴积,自河流而来的滔滔河水,遂亦以此古若尔盖湖为归宿。

  当时的青海高原上,今天的共和县一带也是一个蓄水的盆地。来自西倾山和阿尼玛卿山间的一条河流注入其中,它日后也成为黄河上游的一段。此时共和盆地与东边的河流还不相通,那一段黄河流入贺兰山旁因断层陷落而形成的古银川湖即今之宁夏平原。

  在鄂尔多斯东缘,一条河流经由一串较小的湖海流入古汾渭湖。古汾渭湖此时也是封闭在内陆的,东边的中条山还阻挡着它与大海相通;山脉东侧的流水经由不止一股河道,在山东丘陵南北入海。下图,近500万年来黄河中游水系演变图,蓝色表示河湖,绿色表示沼泽。据张抗,鄂尔多斯断块构造和资源,第九章 新生代构造演化,

  陕西科技出版社,1989西安第一版,图929

  这样我们已可看出今天黄河的雏形,只是此时尚被中国的山岭阻隔为四段,每段都有自己的源头。

  流水的冲刷在源头地区作用很强,原来浅浅的河底逐渐变深,源头的位置也向河流流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日积月累,这种溯源侵蚀作用终于将分水岭打开,两边的河流贯通汇合,海拔高处的河流改变原来的流向,汇入海拔较低的河道中。那些峻峭的峡谷就是河流用自己的力量去开辟通道的证据。在这个过程中,黄河流经的各个地段还在进行的升降运动,自然也少不了它的影响。在持续上升

  的情况下,河流也就持续下切,形成的峡谷也就很深,同时只有河流下切的速度超过了此地上升的速度才能把分水岭打通;而在那种还在沉降的地区,河流就有可能在此形成局部的平原并出现改道的情况,尽管并不处于下游。

  黄河的河道变迁

  春秋时代及其以前,黄河出积石山(今青海南部或甘肃临夏西北)“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砥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龙门以下一段南流至华阴向东,经三门过孟津与洛河汇流,其流道大体与今河相同。再下过大伾山北流,穿过漳河,经今河北周曲县以东向北,然后分为数支,分道入海。最北一支为主流,到今深县南折而向东,循漳河至青县西南,又东北经天津东南入于渤海。这条河最早为《禹贡》所载,故又称“禹河”。

  春秋至今,两千余年,黄河下游河道多次迁徙,重大者有以下数次。

  一、周宿胥口河徙

  《汉书·沟洫志》寻|王莽大司空橡王横语:“周谱云,定王五年河徙”,史称此为黄河第一次大改道。清胡渭《禹贡锥指》进一步指出,“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河徙,自宿胥口东行漯川,右经滑台城(滑县旧城),又东北经黎阳县(泼县东北兰里)南,又东北经凉城县,又东北为长寿津,河至此与深川别行而东北入海,水经谓之大河故渎。”按《水经·河水》所记,大河故渎大致经今河南滑县、俊县、濮阳、内黄、清丰、南乐,河北大名、馆陶,山东冠县、高唐、平原、德州等县市境,德州以下复入河北,经吴桥、东光、南皮、沧县而东入渤海。

  宿胥口河徙之后,禹河旧道,有时还行水,至战国中期才完全断流。

  二、新莽魏郡改道

  新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河决魏郡,泛清河以东数郡”。在此以前,王莽常恐“河决为元城家墓害,及决东去,元城不忧水,故遂不堤塞”,致使河道第二次大变。

  魏郡河决之初,水无定槽,泛滥于平原、千乘之间,后经王景治理始得以稳定。据《水经》记载,此河大致走今濮阳南,范县北,阳谷西,莘县东,在平东,禹城西,平原东,临邑北,商河南,滨州北,利津南而入渤海。该河道保持了800余年,至北宋景柏初始塞。

  三、北宋澶州横陇改道

  北宋景佑元年(1034年)七月,河决澶州横陇塌,于汉唐旧河之北另辟一新道,史称横陇河。横陇河的流经,《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65载,“河独从横陇出,至平原分金、赤、游三河,经橡、滨之北入海。”气姚汉元《中国水利史纲要》说,“河决时弥漫而下,东北至南乐(今县)、清平(今为镇)县境,自清平再东北至德州平原(今县)分金、赤、游三河,经橡(治庆次,今惠民县)、滨(治渤海,今滨县北)之北入海。”邹逸麟《宋代黄河下游横陇北流诸道考》定此河“经今清丰、南乐,进入大名府境,大约在今馆陶、冠县一带折而东北流,经今聊城、高唐、平原一带,经京东故道之北,下游分成数股,其中赤、金、游等分支,经橡(治今惠民县)J、滨(治今滨县)二州之北入海。”今清丰六塔集以东尚有遗迹,向北经莘县韩张集(故朝城)以西,下经聊城堂邑镇、陵县县城以右,高唐、平原、惠民以左。此河道形成之初,“水流就下,所以十余年间,河未为患”,但到庆历王四年,“横陇之水,又自下流海口先淤,凡一百四十余里”,“其后游、金、赤三河相次又淤,”下流既淤,必决上流,终于在庆历八年发生了商胡决口改道。

  四、庆历八年澶州商胡改道

  宋庆历八年(1048年)六月,“河决商胡埽(濮阳东北二十余里栾昌胡附近)”,改道北流,经大名(今县)、恩州(清河县西北)、冀州(冀县)、深州(深县)、瀛州(河间县)、永静军(东光)等地,至乾宁军(青县)合御河入于渤海,史称北流。后12年,即嘉桔五年(1060年),又决大名第六埽,下流“一百三十里至魏(大名)、恩、德、博之境曰四界首河,”再下合笃马河(今马颊河)由无棣入海,时称二股河,也称东流。东流与北流并存了近40年,且互为开闭,直至元符二年(1099年)六月末河决内黄口之后,东流遂绝。商胡改道,也是一次大改道,北流河道已移在西汉屯氏别河和张甲河以西,其下游与禹河主流已十分逼近。

  五、南宋建炎二年杜充决河改道

  建炎二年(1128年)冬,东京留守杜充,“决黄河自酒入淮,以阻金兵”,黄河下游河道,从此又一大变。杜充决河的地点,史无明文,《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定在滑县上流的李固渡(滑县西南沙店集南三里许)以西。决口以下,河水东流,经今滑县南,濮阳、东明之间,再东经、鄄城、巨野、嘉祥、金乡一带汇入泗水,经泗水南流,夺淮河注入黄海。此后数十年间,“或决或塞,迁徙无定”。迁徙的范围,主要在今豫北、鲁西南和豫东地区。此次决河改道,使黄河由合御河入海一变而为合泗入淮,长时期由淮河入海。

  六、南宋蒙古军决黄河寸金淀改道

  南宋端平元年(金天兴三年,1234年),蒙古军“决黄河寸金淀之水以灌宋军”,黄河河道又一次较大的变化。寸金淀在今延津县脖城东偏北三十里的滑县境内。决河之水南流,经封丘西、开封东入陈留县(今开封县陈留镇)境,以下“分而为三,杞居其中。”杞县“城之北面为水所坦,遂为大河之道,乃于故城北二里,河水北岸,筑新城置县,继又修故城,号南杞县"。“大河流于二城之间,其一流于新城之北郭帷河中,其一在故城之南东流”。新城北一支夺滩河由帷州、宁陵、归德至夏邑,以下分流经糠水至宿迁合酒和经作水故道至酒州入淮。中间一支为主流,由新旧杞县城之间南流入涡,经鹿邑、毫州、蒙城至怀远入淮。旧城南一支,经太康、陈州入颖,经颖州、颖上入淮,同时也分流入涡。后因归德、太康二地要求,“相次堙塞南北二汊,遂使三河之水合而为一”,全由涡河入淮。此河行水60余年,到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河决杞县蒲口,沿旧河东流合泗入淮为止。

  七、明洪武至嘉靖间河道变迁型

  明初黄河,经河南荥泽、原武、开封,“自商、虞而下,由丁家道口抵韩家道口、赵家圈、石将军庙、两河口,出小浮桥下二洪”,经宿迁南流入淮。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河决原武黑羊山,“东经开封城北五里,又东南由陈州、项城、太和、颜上,东至寿州正阳镇全入于淮。曹、单间贾鲁所治的旧河遂淤,主流徙经今西华、淮阳间入颖河,由颖河经颖上入淮。

  正统十三年(1448年),河先决新乡八柳树,“漫曹、濮,抵东昌,冲张秋,溃寿张沙湾,坏运道,东入海”。后又决荥泽孙家渡口,“漫流于原武,抵开封、祥符、扶沟、通许、洧川、尉氏、临颖、郾城、陈州、商水、西华、项城、太和”,沿颜水入淮。二河分流之初,北河势大,故沙湾屡塞不成;景泰四年(1453年)以后,南河水势渐盛,“原武、西华皆迁县治以避水气时为便利清运,纳河南御史张澜的建议,自八柳树以东挑挖一河以接旧道,"灌徐、吕"。

  景泰六年(1455年)七月,塞沙湾,黄河主流复回开封以北,沿归、徐一路旧道,经宿迁、淮阴入淮。弘治二年(1489年)以后,白昂、刘大夏采取“北岸筑堤,南岸分流”的方策,一再疏浚孙家渡旧河,分杀下流水势。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南岸故道尽塞”,“全河尽出徐、郊,夺入淮泗”,至隆庆六年(1572年),“南岸续筑旧堤,绝南射之路,”进一步使河道得以稳定。此后,黄河归为一槽,由开封、兰阳、归德、虞城,下徐、邳入淮,一直维持了280余年。

  八、清咸丰铜瓦厢改道

  清咸丰五年(1855年)六月十九日,兰阳铜瓦厢三堡下无工堤段溃决,工二十日全河夺溜。

  铜瓦厢决口后,溃水折向东北,至长垣分而为三,一由赵王河东注,一经东明之北,一经东明县之南,三河至张秋汇穿运河,人山东大清河。当时清廷忙于镇压太平军,无暇塞治,文宗谕示:“现值军务未平,饷糈不继,一时断难兴筑,……所有兰阳漫口,即可暂行缓堵”。黄河自此改道东北经今长垣、濮阳、范县、台前入山东,夺山东大清河由利津入海。

  九、民国27年郑州花园口决河南徙

  民国27年(193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为了阻止日本侵略军的进攻,派军队扒决黄河。6月5日,先将中牟县赵口河堤掘开,因过水甚小,又另掘郑州花园口堤。9日花园口河堤掘开过水。后三日,大河盛涨,“洪水滔滔而下,将所掘堤口冲宽至百余米”。大部河水由贾鲁河入颜河,由顾河入淮;少部分由涡河入淮。至民国36年(1947年)3月15日堵复花园口决口,大河复回故道。黄河下游河道变迁情况见下图。

20世纪50年代以前,黄河常发生泛滥以至改道的严重灾害。有历史记载的2千多年中,黄河下游发生决口泛滥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有文字记载的黄河下游河道,大体经河北,由今子牙河道至天津附近入海,称为“禹河故道”。公元前602年黄河第一次大改道起至公元1855年改走现行河道,其间1128年前,河走现行河道以北,由天津、利津等地入海;以后走现行河道以南,夺淮入海,灾害波及海河、淮河和长江下游约25万平方千米的地区。每次决口泛滥都造成惨重损失。1933年下游决口54处,受灾面积1l万多平方千米,受灾人口达360多万人。1938年国党政府扒开郑州以北花园口黄河大堤,淹死89万人,造成著名的黄泛区。

黄河历史上多次决口,带来了很多的生灵涂炭,但是也带来了肥沃的土地,历史上多次的治水,水利工程建设,现代的小浪底工程,而且目前不光是水灾,更多的是泥沙和严重的水土流失。我家历史上是黄河故道,数黄泛区,但也带来了冲击平原,种上庄稼。总之,如果人类能善加利用,保护环境,黄河就不是什么可怕的是,她依然是我门的母亲河

历史上,大臣治理黄河泛滥,竟引发红巾军起义的原因可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修治黄河本身只是一个不怎么重要的原因,深层次的原因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积累已旧,被有心人利用谣言挑拨起来的农民起义。

这是一场有预谋的农民起义,背后是对元朝长期残暴统治的积极抗争。1351年,元朝政府征发15万人修治黄河,并且派兵2万镇压管理。监督官员贪污腐败,民工巨大的体力劳作,还要受到非人待遇,挨冻受饿,民怨沸腾。以韩山童、刘福通为首的白莲教首领抓住时机,老早就散拨“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此时振臂一呼,发动起义,从者如流。

民族矛盾严重。为了维护蒙古人的利益,从元朝建国开始就实行的歧视性民族政策,元朝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汉人和南人随意被欺辱,只能沦为奴隶或者从事最底层的工作,蒙古人即使犯罪也不会受到多大的惩罚,汉人的命一头毛驴的钱就可抵消。蒙古人居然享有汉人女子的初夜权,汉人的尊严几乎为0。蒙古人和色目人对汉人持续存在的民族压迫,使汉人对元朝庭的怨恨日益加深。

阶级矛盾尖锐。元朝末期,社会已经变成了变态的封建社会形态。蒙古人强占土地、承包租种、苛捐杂税、横征暴敛。蒙古统治阶层是超级大地主,把土地租给农民收粮收税,自己吃吃喝喝玩玩,荒*无度,农民累死累活食不果腹,一遇天灾横尸遍野。

这场起义并不是突发性的,而是有预谋性、有预料性的,是当时社会背景矛盾的一种映射

黄河以一个大S形弯曲流经中国北部,全长约4800千米(根据我国的水文资料,应为5464千米---译注)。黄河流程的最后四分之一段流过地势较低的肥活平原,那里居住着无数中国人。

由于洪水灾害,黄河有时被称为“中国的忧患”。洪水常常夺去下游两岸许多人的生命,冲毁村庄。在4000多年中,中国人一直尝试通过筑堤和开凿水道引洪来保护这些居民区,但是,黄河继续频繁地发生洪水泛滥。

洪水泛滥时,1887年有200多万人死亡,1931年约300万人丧生,1938年50多万人被淹死。(据我国有关资料记载:1938年,国民党军队为了迟滞日军前进,在郑州以北的花园口炸开了黄河大堤。这一丧心病狂的行径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造成了89万人被淹死,1200万人无家可归。----译注)

与黄河有关的俗语如下:

1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2黄河清,圣人出。

3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4跳进黄河洗不清。

5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

6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7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8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

9九曲黄河十八湾。

10不到黄河心不甘。

11天下黄河富宁夏。

12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黄河决于口而心不惊慌。

拓展: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唐)王之涣《登鹳鹊楼》

释义: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赏析:白日依山尽,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黄河入海流”,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

这两句诗合起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2、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释义: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赏析: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

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汉)曹操《观沧海》

释义: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赏析:全诗句句写景,实则句句抒情,诗词人把自己远眺大海时涌上心头的那种豪情壮志寄寓在景物的描写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语)。

本诗词很好的体现了写景诗的这一特点,堪称写景诗的上品,也应是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写景和我们作文写景状物的典范,很值得大家细品、学习和借鉴。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释义: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赏析:诗人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来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诗人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

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5、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古》

释义: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赏析:这首诗的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前句写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后句即景生情: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轮明月。

这与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意思相近,但却脱口而出、自然浑成,意境也更加雄浑壮阔。前句写“望月”,后句写“怀远”,紧扣诗题,但却丝毫不露痕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5660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3
下一篇2023-1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