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广州人,歧视广州本地男

身为广州人,歧视广州本地男,第1张

曾经有颇长的一段时间,大概有25年+的样子吧……

我非常反感广州本地男,番禺更甚。

因为番禺大部分都是农村,农村免不了就是让女性深恶痛绝的重男轻女风气。

番禺本地男家里大多数都有好几个地盘,祖宗留下来的宅基地,而且因为重男轻女,这些地和房子基本只会由男的继承。

就算是只有一间跟父母一起同住的破旧房子,其他都是烂空地,也不能避免番禺男由石头缝里爆发出来自己不用奋斗就有房的优越感……

我知道这是地域歧视,每个地方都有好的坏的中等的,但是不能控制的,很长的时间里,番禺男在我心目中,就是这么一个形象:

好吃懒做、妈宝男、吃软饭吃得理所当然、坑姐坑妹、家暴男、出轨的渣男、穷也经常去叫鸡、花女人钱去叫鸡……这就是番禺本地男,长久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他们就是这么一个仿佛垃圾的化身。

后来,接触的人多了之后,发现正常的广州男番禺男还是不少,拥有美好婚姻疼老婆的也很多……

尽管还是会有习惯歧视,毕竟二十多年的思维模式。

特别是每次听到那些个三姑六婆要介绍周边番禺男的时候,都特别特别的反感,特别是听到那些个老实的形容。

过去二十多年来,在我眼里,番禺男没有老实这个说法,都是精明得很,各种算计,听到老实就想吐。

后来接触人多了之后,发现还真有某些钱多人傻的妈宝男……挺老实的,就是只听妈妈话。

果然是林子大了,啥鸟都有,但是改不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每次听到有人说农村纯朴都想笑,的确挺纯朴的,纯朴得观念里只剩下势利和重男轻女……

广州番禺的男人有优点也有缺点,具体如下:

1 优点。广州番禺的男人比较实在、办事沉着稳重、注重时间的概念,也很在乎和关心家庭。

2 缺点。广州番禺的男有小男人气,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

尽管番禺男在我心目中,长久以来存在一些负面形象,比如好吃懒做、妈宝男、吃软饭吃得理所当然、坑姐坑妹、家暴男、出轨的渣男等,但实际上,每个地方都有好、坏、中等的人,不能一概而论。

随着接触的人越来越多,发现正常的广州男番禺男还是不少,拥有美好婚姻疼老婆的也很多。当然,还是会有一些习惯性的歧视,毕竟这是二十多年的思维模式。

总之,在评价广州番禺的男人时,应该采取客观中立的态度,不能一概而论。

持刀伤人事件又发生,为啥每年同类事件都会发生,不得不感叹,信息刚传播没有几天,我家小孩学校门口就增加了安保人员,早起晚上护送小孩上下学的家长志愿者也多了很多爸爸。

9月21日早上,广东番禺区一家幼儿园门口发生了不愿看到的一幕,一名中年男子手拿短刀砍向了手无寸铁的小孩子们。很快警方就把这名男子控制住了,但是不幸的是还是有5名学生受伤,其中2名是重伤。警方在制服这名男子的时候,他挥刀自残,大量出血,抢救无效死了。不管这名男子是什么原因,但都不应该去伤害小孩子啊,即便是抑郁症患者,他的家人是不是应该看好他,精神病也好、抑郁症也好,都不能作为当街杀人砍人的借口,作出这种恶劣的故意伤人事件,就应该让他付出代价,即便该男子已经自残身亡,也要对受害者小孩的家人给以合理的解答。这伤害的是五个家庭,五个家庭的希望。

这几年,持刀伤人事件频频发生。也应该引起大家注意了,尤其是幼儿园和小学门口,这些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小孩,太需要成年的保护了。别说什么现在小孩太娇气,上下学都需要送,那还不是因为社会坏人太会挑地方,专挑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小孩下手,我们希望学校和家人都多加防范,学校多安排一些安保人员,在学校周围的路口进行保护,家长志愿者也最好男性人员多一些,在出现危害的时候能挺身而出,保护我们的孩子们。

如今社会压力大,一部分人内心戾气可能比较重,不能有效的排解,希望他们发现自身问题能及时就医,也请这类人群的家人照看好他们,不要让他们独自外出,以免悲剧的发生。

一、番禺区的名称由来

“番禺”之得名,历来说法不一。

主要有三:一是“二山”说。《后汉书·地理志》、唐《元和郡县志》及《初学记》等,均认为县治有番山、禺山,因以为名。

明朝黄佐《广东通志》载:“番禺县治东南一里曰番山,其山多木棉,其下为泮宫;自南联属而北一里曰禺山,其上多松柏。”又黄佐《番禺二山记》云:“二山相连如城,南汉时刘?凿平。”

番禺因二山而得名之说,相沿已久。番禺为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置的古县,番禺是南海郡的首县,并为郡治所在地。

二是“一山”说,即番山之隅说。郦道元《水经注》载:“今入城东南偏,有水坑陵,城倚其上,闻此县人名之为番山;县名番禺,谓番山之禺也。”

禺,即隅,指附近的地方。三是“蛮夷之地”说。

1953年在广州西村石头岗一号西汉前期墓中出土有烙印“蕃禺”二字的漆盒,1983年在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有铸上“蕃禺”二字的汉式铜鼎。考古学家麦英豪在《广州城始建年代考》中据出土文物认为,秦至汉初,番禺的“番”,写作“蕃”,与“藩”通。

即番蛮、蛮夷之意。《周礼·秋官》云:“九州之外谓之蕃国”。

禺,犹隅,指区域、边远之地。秦汉之前,番禺一带僻处一隅,中原 视之为边远的蛮夷之地,因以为名。

以上三说,未有定论。历代省志、府志、县志,多持“二山”说。

中国不少地方有因山川而命地名的惯例,多数人相承古说,认为番禺是因番山、禺山而得名。 。

二、番禺的名来由

番禺市在广东省南部,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全市总面积13138平方公里。北上与广州相连,南邻中山、珠海,东眺东莞,西毗顺德、南海。从番禺莲花山港或南沙港乘船到香港只需一个小时,交通十分便利。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南海郡,番禺为南海郡属下首县,并为南海郡治所在地。2000多年前,番禺就是重要的港市,《史记·货殖列传》曾称“番禺亦其一都会也”,列为全国九大都会之一。原来县境范围很广,从汉至清,先后直接或间接划出今珠江三角洲主要县市和香港、澳门地区。历史上番禺大都为地方一、二、三级政权所在地,境处广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清代至民国前期,番禺和南海分东西两半管治广州。1921年广州正式建市,番禺县署于1933年迁至新造,1945年复迁至市桥。1958年1月,划禺东、禺北为广州市郊区。同年12月,番禺与顺德合并为番顺县,半年后,恢复两县建置,并将中山县属大岗、万顷沙、南沙、黄阁等地划属番禺。199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市 仍设市桥镇。2000年5月21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同意广东省撤销番禺市和花都市设立广州市番禺区和花都区的批复。7月10日,番禺撤市设区挂牌仪式在行政办公大楼举行。从此,番禺成为广州市辖的一个行政区。

三、历史

广州地区(不完全是现在的广州)历史旧称番禺,那是秦朝(秦始皇三十三年)前后。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任嚣、赵佗率军南下,统一岭南。任嚣平定岭南后,出任南海郡尉并在南海郡番禺县内建城作为郡治,因处番山和禺山故起名为“番禺城”(史称“任嚣城”,范围现今的仓边路以西,越秀区仓边路以西的儿童公园(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广州市文化局、广东省财政厅一带)。

秦朝末,南海郡尉任嚣病危时召见龙川县令赵佗,谓番禺“负山险阻南海”,“可以立国”,并假托秦廷命令,委赵佗代理南海郡尉。汉高祖三年(前204年),赵佗自立为南越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越秀山即为当年越王所名。

《史记·货殖列传》云:“番禺亦其一都会也”,是当时全国九大都会之一。

四、广州市的历史起源

广州最早的城市有历史记载的是2200多年前的秦番禺城,史称“任嚣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秦统一岭南,设郡县,番禺为南海郡治,秦军主将任嚣为南海郡尉,人治番禺,修筑城垣。从目前已发现的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看,秦统一岭南后南海尉任嚣所筑的"番禺城"才是广州最早的城,也是目前已知的岭南最早出现的城市。前206年,赵佗建立南越国,建筑了“周十里”的赵佗城。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汉平南越国,分南越国土为南海等九郡,南海郡治在番禹。广州之名由此起。“番禺城”和“广州”:而近代广州在明清时期初具定型

具体的可以资料在下面这个网站,原载于2000新千年元旦的《广州日报》上。网站是 ://people/item/yjxqn/sjhg/0425。

五、广州市番禺市桥的来历

乾隆《番禺县志》载:市桥“旧议建县治,已立城门,后乃改为附郡。今两水犹称东城涌、西城涌”。据说从前东城涌桥(故址即今大北、东涌、大东、桥东四路交汇处)畔闸门石匾刻有“石桥市”三字,后有人将这三字颠倒读作“市桥石”,复因“石”字残缺,约定俗成读作“市桥”,作为地名,沿用至今。但清末其办理乡事机构,仍称“石桥公所”(故址在水边屋上街,1992年建马路时拆除)。

清代,市桥为沙湾都平康社属,是沙湾巡检司驻地。民国时为市桥乡,是第一区署驻地。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县治于此。1950年为区级镇。1958年12月至1964年5月,一度改称市桥镇人民公社(以下各人民公社均称“公社”)。80年代初,定为广州市卫星城。

镇的西南、北、东北三面为低丘。旧镇区被市桥水道、东涌(民国时辟作马路)、西涌、北涌(1984年改为下水道,上为环城路)四水环抱。80年代中期,先后扩展了新城、东城、北城3个居民点。

全镇总面积(含辖内水域。以下各镇同)594平方公里。镇内街区面积近4平方公里。有水田1830亩,旱(基)地906亩,鱼塘147亩。辖大南、海傍、桥东、西坊、新城、东城、北城等7个居民管理区,东郊、南郊、西郊、北郊、沙圩一、沙圩二等6个村民委员会,16个村民小组(1991年数。以下各镇同)。1992年1月,沙头镇并入市桥。

六、历史上广州以前好像叫番禺的,那是什么时期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任嚣、赵佗率军南下,统一岭南。

任嚣平定岭南后,出任南海郡尉并在南海郡番禺县内建城作为郡治,因处番山和禺山故起名为“番禺城”。

秦朝末,南海郡尉任嚣病危时召见龙川县令赵佗,谓番禺“负山险阻南海”,“可以立国”,并假托秦廷命令,委赵佗代理南海郡尉。

汉高祖三年(前204年),赵佗自立为南越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越秀山即为当年越王所名。《史记·货殖列传》云:“番禺亦其一都会也”,是当时全国九大都会之一。

对于“蕃禺”二字的解读,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最主流的说法是“番禺”一名的由来是因为广州城内有“番山”和“禺山”两座山的缘故,但因不知道“禺山”的具 置,这种说法备受争议。

另外几种说法认为“蕃”与“藩”、“番”在古代是互相通用的,指边远、偏僻的地方,“禺”字是区域的意思,“番禺”指远离中原王朝的岭南地区。

七、广东这个地方的历史由来是什么

广东,《吕氏春秋》中称“百越”,《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越与粤通,也简称粤,泛指岭南一带地方。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上占领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郡、南海”3个郡。南海郡辖境是东南濒南海,西到今广西贺州,北连南岭,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辖番禺、龙川、博罗、揭阳、四会5个县,郡治番禺。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属象郡,粤西有一部分属桂林郡,粤北部分地区属长沙郡。这是广东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

八、广州市的历史起源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穗城、穗垣、仙城、花城;旧称省城(简称省),或叫番禺(县)、南海(县)。

地处中国南方,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西江、北江、东江水道在此汇合,濒临南中国海,珠江入海口,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广州是始建于公元前214年,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广州最早建城时的名字叫任嚣城。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建有“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

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建南海郡,郡治“番禺”,即今天的广州)。公元226年,孙权为便于统治,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广州”由此得名。

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厅,特指广州这座城市。 广州秦汉时就是繁荣都会,汉唐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宋元时期,意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说广州已经比当时世界著名商贸城市威尼斯大三倍。

清朝闭关锁国时广州十三行是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垄断全国外贸,也是中国最早对外的通商口岸。 广州是中国近代和现代革命的策源地。

著名的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均发生在广州。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曾经三次建立了临时政权。

在这里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大批革命骨干力量。张太雷、叶挺、 等在这里领导了广州起义,并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权“广州公社”。

1992年曾邦哲于首届全国中西医学比较研讨会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了系统医学概念与模型。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彭湃、马思聪、邹小杨、谷希云、余德超、钟杰武等也曾来广州传播先进文化。

1982年国务院宣布广州古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羊城传说 广州又称“五羊城”、“穗城”。

广州的别名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周朝时广州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一天南海上空飘来五朵彩色祥云,上有骑着仙羊的五位仙人,仙羊口中衔着五色稻穗。

仙人把稻穗赐予百姓,并祝福此地永无饥荒。仙人离去后,五只仙羊因为依恋人间而留了下来,保佑当地风调雨顺。

百姓为感谢五位仙人,在他们留守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五仙观”,观中有五仙的塑像,伴以五羊石像。越秀公园内既有“五羊雕塑”,此传说已经被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吉祥物所应用。

文物古迹 广州的文物古迹众多。现有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共21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9处。

中山四路一带先后发现了秦汉造船遗址和南越国宫署遗址,其中南越国宫署遗址两次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目前,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南越国水闸遗址等三处南越国史迹正联合申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

://baikebaidu/view/5649#2。

九、广州历史久还是番禺历史久

原答案不知所谓。

番禺历史远久于广州。番禺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古老的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为南海郡治 。

因处番山和禺山故名(亦因古越语“大村”而来)。前204年成为南越国国都,今广州越秀山即为当年越王所名。

东汉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又将交州治所迁至番禺,遂为州、郡、县所在地。隋、唐、北宋时并入南海县。

番禺是历代全国的重要港口,担当通商口岸的角色。1949年后复设番禺县。

1975年1月,划归广州市管辖。1992年5月撤销番禺县,设立番禺市(县级),仍由广州市管辖。

2000年撤市改区,并入广州市。2005年南沙区从番禺区拆出,现番禺区为沙湾河以北及南部一部分,面积为77013平方公里。

一、番禺著名的历史英雄人物

邓世昌(1849104~1894917) 清末海军将领,民族英雄,广州番禺(今海珠区)人。

1894年9月17日中日黄海大战时,任"致远"舰管带。在舰伤弹尽危急时刻仍指挥若定,命舰冲向日舰"吉野"号,决心与敌同归于尽。

不幸途中遇日本鱼雷,与全舰宪兵一同牺牲。谥"壮节",追赐太子保衔。

冼星海(19055~19451020) 人民音乐家。广州番禺人。

一生创作了500多首歌曲,代表作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热血》等。著有《论中国的民族音乐形成》、《民歌与中国新兴音乐》等。

屈大均(1630~1696) 明清学者、诗人、抗清志士,原籍番禺。积极支持和配合郑成功集舟师围南京,郑军溃退后,继续鼓吹抗清。

1673年,吴三桂在云南反清,遂由粤入湘投军,与吴共商军国大计,后觉察吴三桂反清复明是假,自立为帝是真,便辞职归里,潜心著述。著作有《广东新语》、《皇明上四朝成仁条》、《翁山文外》、《翁山诗外》、《翁山诗略》等。

陈树人(1883-1948) 广东番禺人,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著名的政治活动家。陈早年师从居廉学画。

1905年加入同盟会,留学日本京都美术学院。后参加 改组工作,1947年定居广州,专心画艺。

作品有:诗集《战尘集》、画集《陈树人中国画选集》、《陈树人写生集》等。1988年11月26日建成开放"陈树人纪念馆"。

该馆位于东山区署前路10号,是在陈树人已毁旧居的地皮上兴建的,为镶嵌白色大理石圆拱形建筑,设两层展览厅,这里另设纪念陈树人之子, 员陈复烈士的"思复楼"。 颜浩长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首领。

广东番禺唐夏乡(今棠下)人。农民出身。

爱习武艺,绰号“定拳长”。1841年抗英斗争时,参加团练为义勇。

5月30日,三元里附近一百零三乡人民在牛栏岗围歼英军时,他率乡众参加战斗,杀死英少校军需毕霞,并冒雨追击,伺机搏杀,沉着而勇猛。事后,不图名利,仍务农度日。

1854年广东天地会红巾军起义,清 视其为会众,欲捕之,遂逃亡外地,约三年始归。享年八十余岁。

补充: 颜浩长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首领。又名永祥。

广东番禺人。身高力大,爱好武艺,绰号“定拳长”。

1841年5月30日,广州北部三元里人民在牛栏冈围歼英国侵略军时,率领义勇军多名,在牛栏冈附近杂葬岭杀死英军少校军需毕霞。乡里人交口赞誉:“有‘定拳长’杀番鬼,食光一口烟都唔(不)迟”。

生性耿直,不愿与官府交往。曾说:“生不到衙门、死不到地狱”。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取得辉煌胜利后,不图名利,不报功领赏。鸦片战争后仍务农度日。

1854年,三元里人民响应太平天国起义,遂与天地会红巾军起义队伍联合抗清,被清 呼为“红头贼”,并派兵捉拿。清兵包围前门时,遂猛力推倒门窗而走脱,三年后返归故里,终年时80余岁。

何贤(1908-1983) 何贤原名何相贤,番禺石楼镇岳溪乡应堂村人。父名,澄溪,胞兄何添。

何贤是澳门较早拥护新中国的知名人士之一。他对家乡公益和建设,捐助殊多。

早在1947年,就捐款扩建家乡的岳溪学校。自七十年代末起,先后助建大石大桥,洛溪大桥,番禺宾馆;为人民医院捐建澄溪楼、碧秋楼,添置医疗设备;捐资重修莲花塔,还为石楼镇和岳溪乡兴建多项公益福利设施。

何贤为改善县妇幼保健院的条件,亲自在市桥选址新建医院(建成时,何贤已不幸逝世,为缅怀他的业绩,又名为"何贤纪念医院")。 1983年12月6日,何贤香港与世长辞。

全澳门下半旗三天致哀,并赠以英勇金质勋章最高荣誉。何贤生前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常务委员、中国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暨南大学校董会副董事长,又任澳门大丰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澳门镜湖医院慈善会主席、澳门东亚大学校董会主席、澳门立法会副主席等职。

邓世昌 屈大均 陈树人 何贤。

70后、80后和90后的区别

1

  工作狂基本上都是70后的。

  80后,拒绝加班!

  90后:拒绝上班!

  2

  70后喜欢穿七匹狼或者猛龙牌子的衣服。

  80后喜欢G-Star之类的。

  90后:乞丐服,越花越好,越破越好一个洞时尚,两个洞潮流,三个洞个性…

  3

  70后唱k的时候只会 ─例如2002年的第一场雪,然后就拼命拉着你喝酒,不让你唱。

  Mic霸一般是80后。

  90后:我们不止会唱,还会跳!

  4

  70后的话题除了工作就是股票。

  80后的话题更多,有英超、魔兽……

  90后:QQ等级,QQ秀…

  5

  70后如果有笔记本,会喜欢到公众场合用。

  80后才不会背那么重的东西在身上。

  90后:只要苹果笔记本,而且不止一台…

  6

  70后喜欢喝红酒,一般是长城红酒。

  80后要么不喝酒,要么就喝啤酒。

  90后:韩国果汁,日本汽水…

  7

  70后无论任何时候,看到有站着的领导,都会马上给领导让座。

  80后崇尚上下级平等。

  90后: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8

  70后娶老婆的时候想娶处女。

  80后觉得无所谓,只要相互感情好就可以了。

  90后:结婚需要感情吗?需要结婚吗?

  9

  70后觉得每个日本人、美国人、台湾人都想攻打中国。

  80后喜欢日本的连续剧、台湾的综艺节目、美国的大片。

  90后:我要去日本因为我是日系MM…

  10

  70后希望中国用核弹把上面三个国家(地区)都灭了。

  80后希望和平。

  90后:和我无关!打仗衣服会降价吗?那就打呗~~

  11

  70后对服务员态度恶劣,或者言语上调戏女服务员。

  80后只在点菜和结帐时会跟服务员说话。

  90后:从不和waitress说话,只会背后讨论她的衣服很土…

  12

  70后有存款。

  80后负债。

  90后:我们有老爸!

  13

  70后会把房子买在番禺或者花都,然后每天早上花一个多小时乘车去上班。

  80后喜欢在公司附近租房子,每天骑车或走路去上班,就为了早上多睡一会。

  90后:我们住哪里都可以,只要BF喜欢…

  14

  70后结交有背景有地位的人。

  80后结交志趣相投的人。

  90后:我们结交满身文身的帅哥!

  15

  70后周末约客户去吃饭。

  80后周末约同学去踢球。

  90后:一个礼拜7天周末,想做什么做什么!

  16

  70后喝酒时喜欢跟别人干杯

  80后能喝多少喝多少,喝不下了,怎么也不肯再喝

  90后:我不是随便喝酒的人,我随便喝起酒来不是人~

  17

  70后的家进门要脱鞋。

  80后家进门不用脱鞋。

  90后:我们上床睡觉都不脱鞋!

  18

  70后五一、国庆去旅游,然后会在各个景点门口拍下很多V字手势的照片。

  80后五一、国庆在家睡觉,或者约朋友去唱k,去旅游,我们只会拍景色。

  90后:我们天天是五一,国庆…取消五一,么关系…

  19

  吃饭时,70后喜欢坐在老板旁边

  80后最好别坐在老板旁边,那才无拘无束

  90后:我是老板!

  20

  70后跟陌生人在一起的时候喜欢找话题说。

  80后不太搭理陌生人,故意找话题不累么?

  90后:你谁阿,穿这么土,死开~帅哥,交个朋友好嘛?~~…

我是80后的,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在十几年前,南海,番禺,顺德是独立的。

虽然也可以说是佛山或者广州管的,但也只是"代管",很多方面都是分开,他们基本上还是各自直管自己的辖区,尤其是"县级市"时代。

而且南海番禺顺德这些地方都是历史比较悠久的地方,而且自古就是富裕地区,文化深厚(有"南番顺"之称),所以南海人,顺德人,番禺人都对自己家乡都很认同,家乡情怀深重。

二零零零年后,南海、顺德、番禺都撤成市辖区(被迫降级了)并入佛山、广州,原来南番顺很多东西都带有"附属性",通俗点说就是"南海顺德是佛山的,番禺是广州的"。

所以这样做打击到南番顺人,尤其是撤为区后,南番顺都受到不公待遇,例如:南海的南庄给了禅城区(其实就是旧时的佛山市,那时佛山市就那么大);番禺割黄阁,南沙,横沥等镇成立南沙区;三地区发展被拖缓,等等。

这样做,南番顺就人就不服佛山广州了,自然不承认了。

广州,其实源于南海县和番禺县当时管辖的广州城,广州城范围大约是今日越秀区大部分。

佛山,其实源于南海县当时的佛山(堡,镇),佛山镇范围大约是今日禅城区祖庙街道。

广州,佛山本来都只不过南海县的一个区域,其中部分广州系番禺县。对于南海,(部分)广州佛山和大沥,九江,西樵,平洲,西关,金沙洲等等地方一样属于南海。对于番禺,(部分)广州和番禺县其他地方一样属于番禺。

但是,现在以南海县和番禺县的小地名,代替整个南海,番禺,顺德,还有其他地方。尤其是今日南海顺德番禺的人,当然不甘心。

番禺本来就是乡下地方

是广州没地用了才吞并番禺

广州人到现在都未能接受番禺

认为番禺只是乡下地方

根本不是广州一部分

与广州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不相配

可笑的是,广州人居然一边说番禺是乡下地方

一边挤进来了40万的番禺新移民(番禺人口只有100多万)

番禺人在广州人的心里只能算是二等公民

如果番禺还是一个县级市的话

我们番禺人根本不用看广州人的眼色

问题一:番禺是什么意思 地名

问题二: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城区的城区是什么意思 一般指市桥一带

问题三:广州与番禺是啥关系 广州市是一个地级市 番禺区是广州市的一个区

番禺区是由以前的番禺市(县级市)撤县设区而来的

番禺本地市民都习惯将自己与广州区分开

一方面是因为传统

另一方面是因为番禺区在广州市的南边,离中心城区比较远

问题四:番禺有什么习俗 番禺婚嫁习俗

婚嫁习俗一(建国前民田和半沙民地区)

清末民初时,民田和半沙民地区的婚嫁仪式,揣如下几个程序:

相亲 俗称“相睇”。一般先由男家通过媒人收“年生”(即庚帖),也有女家先出庚帖的,称“放年生”。男家将庚帖放在神们前香炉下,3日内家中如没有出现病人或砸烂盘碗之类的“不祥之兆”,又经占卜推算,没有“刑克相冲”,便择吉日相亲。相亲对待嫁的姑娘绝对保密,故相亲实质是男家单方面观察姑娘的容貌罢了。相亲前和后,任何一方不愿结为姻好的,由男方封回“利是”(红包)与庚帖一起退回女家。

聘礼 民初时,一般家庭需礼饼150公斤,礼金白银200元左右。沦陷以后,礼金改以稻谷为计算单位,初时需150公斤左右。建国前夕“涨”至千余斤。建国初期,聘礼多是“象征性”的礼金数十元和礼饼数十斤。80年代以后,分别增加至300元和150公斤。改革开放以后,农村聘礼多寡不一,城镇青年用金饰物或一双情侣手表作为定婚信物,颇为时尚。

行聘时由媒人领路,男家派人将聘礼(含聘金、礼饼、猪肉、鲮鱼、生果、美酒、糕点)送到女家。也有媒人带领男家女性尊辈到女家,互相交换4枚生果(称为“果换果”)之后再送聘礼。上述两种行聘方式,称为“文定”或“定柬”,就像做生意下定金一样,把婚事“定”下来。聘礼送来时,女方家长以探亲等各种借口,把 “嫁身”(待嫁姑娘的代称)支使外出,即把礼饼按亲疏次序订出分量分赠戚友。事后设法诱骗“嫁身”吃礼饼,算是“食过人家茶礼”,永远不能反悔了。

婚礼 婚期前3~7日,女方家长向“嫁身”正式宣布男方的姓名、职业、家世等情况,随即由姐妹强抱“嫁身”上床,名为“开斟”。如“嫁身”反抗,以力制服,名为“扌禁斟”。据迷信的说法,“扌禁斟”后至上花轿前,“嫁身”不能离床下地,否则对女方家庭不利,以此作为心理威胁,使“嫁身”不敢临婚私逃。随后,“嫁身”与姐妹们以歌谣体的语言(“喊细”)互诉心事,名为“开叹情”。“开叹情”中常会发泄对某些人和事(包括父母和男家)的不满情绪,甚至咒骂。被指责者可以同样的形式(“喊细”)解释或反击,但不得恃势动武,否则,有理也变成无理了。

婚期前夕,男家请巫师替新郎“脱学”,会友(案兄弟。俗称“大老会”)上字架(写有新郎名讳,伴以小对联的玻璃镜匾),以示成人。并由夫妻双全子女多的“好命人”入新房架床挂帐,是晚设席接待提前来的宾客、会友、近亲人等,名为“醮酌”。俗称“开埕头”。

迎亲日,称为“正日”,也叫“正席”。上午,女家姐妹搬嫁妆到男家(黄阁则在婚前数天搬嫁妆)。富家嫁女有包括田产、店房、婢女等“全副嫁妆”,贫家则仅有少许衣物而已。下午,媒人领花轿(较富裕者雇有“八音”鼓乐随行,沿途演奏)往女家迎娶,但常因女家姐妹借故刁难,延至傍晚甚至深夜始能成行。出门时,父兄张伞遮护,弟、侄持灯笼照明,新娘头戴花笠,穿新制的唐装衫裤(俗称“坐轿衫裤”),由大衿(雇来服侍新娘的人)背负上轿。送嫁人员绕花轿一周,名为“运轿”,在鞭炮声中抬往男家。抵男家时,燃放鞭炮,新郎穿长衫,戴插有扁柏叶的呢礼帽,踢过轿门后即站在大门边椅子上撒米。新娘由大衿背负,跨过门前点燃着的禾草(俗称“火覃火”),入门时被居高临下的新郎用纸折扇轻击头部3下之后,径入新房。稍后,新娘卸下花笠,改戴凤冠,穿大红衫,系红裙。富裕的还有绣花大褂,衬在大红衫外面,佩戴金银饰物,在大衿扶掖下出堂点燃香烛,叩拜祖先神位。向翁姑伯叔敬茶后,由妯娌小姑陪同,与新郎同桌食“暖堂饭”。

宴会的地方叫“酒堂”,即祠堂。入席前施放号炮3次,即 >>

问题五:什么是上番禺?什么是下番禺? 上番禺就是指现在的番禺区,下番禺是指现在的南沙区

问题六:跟番禺人说你是广州人吗?那跟骂人没啥区别!你才是广州人了,你全家都是广州人了! 你那是什么意思

问题七:番禺石基方言是什么意思 就是指广州番禺石基的地方方言。

相关资料

石基 位于广州番禺区的东涌镇的东北面,全村总面积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19亩,分为28个生产队,1个经济社,1间小学,总户数1241户,常住人口4425人,劳动力人口2705人,流动人口3500人。全村经济主要以工业为主,村内有内外资企业18家,主要生产电子、电器、制衣、家具等;农业在不断优化中调整,主要种植香蕉、果蔗、蔬菜等。2006年,工农业总产值38289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4732万元,占总产值的907%;农业产值3557万元,占总产值的93%。全村集体纯收入400万元,农村人平收入8581元,劳平收入14041元。

请采纳~

问题八:上番禺是现在广州的什么区 解放初期,广州的东面,南岗,罗岗,城等地都曾被称为上番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5802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