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着小脚的母亲教给了我一生受用的知识
一个只念过几年私塾的女人,在儿子6岁以前就教会他认3000个字,这个女子想必应有绝顶的聪明。杨振宁就是靠这样一个妈妈启蒙的。一个78岁的大科学家如此深情地回忆自己没有受过任何新式学堂教育的母亲,那情景让人感动。
“我母亲1896年出生在安徽合肥,她小的时候还裹过脚,到了民国的时候,才又把脚放开了,所以她的脚不是三寸金莲,但那是一双变形了的脚,我每一次看见她的脚,都觉得非常难过。她念过几年私塾。我认识的头3000个字是母亲教会的,那时候父亲在芝加哥大学留学,只有我跟母亲住在一起。我认识了许多与我母亲一样的旧式妇女,我很佩服,她们受到了中国传统礼教的影响,而对于这些礼教,有坚定的信念,这个信念今天讲起来,有人会认为是愚忠愚孝,可是假如你抛开这个价值观,这个所谓愚忠愚孝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那么,到了比她年轻一辈的男人或者女人,我想这个坚强的意志,渐渐地没有了,这是因为整个世界都在向另一个方向走。所以你如果要问我,说我母亲除了养育我,除了教我3000个字,还给我留下了什么呢?我想,她留下的,是使我了解到有坚强意志的信念,是一种无比的力量。”
12岁的“少年狂”:我将来要拿诺贝尔奖 杨振宁在7岁的时候来到清华园,在这里一共住了8年。当时的附小叫成志小学,里面有两个“大头”,一个是杨振宁杨大头,一个是俞平伯的儿子俞大头。
杨振宁小时候,至少不是一个最守规矩的孩子。据他自己说,清华的每一棵树他都爬过。
中学是在绒线胡同上的,就是现在的北京市第31中。那个学校当时只有不到300个学生。这时候,当北大数学教授的父亲杨武之已经知道儿子学数学的能力很强。他当时如果教儿子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儿子一定学得很快,会使他十分高兴。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在初一与初二之间的那个暑假,请雷海宗教授介绍一位历史系的学生教杨振宁学《孟子》。所以在中学时代杨振宁就可以背诵《孟子》全文。
杨武之喜欢围棋和京剧,但并不去培养儿子这些方面的兴趣,下棋可以让儿子17颗子,唱也只教他唱一些民国初年的歌曲如“上下数千年,一脉延”,“中国男儿,中国男儿……”等。
对于父亲书架上的许多英文和德文数学书籍,杨振宁常常翻看。因为外文基础不够,所以看不懂细节,每次去问,杨武之总是说:“慢慢来,不要着急。”
上课念书的时候,杨振宁喜欢东翻西看,一次看了艾迪顿写的《神秘的宇宙》,那里面讲的是20世纪到那个时候为止,所发现的一些新的物理学的一些现象与理论。他顿时被激发出了极大的兴趣,所以回家以后就跟父亲、母亲开玩笑,说将来要得诺贝尔奖金。
杨振宁在抗战胜利的1945年夏天离家赴美国求学。那天清早的细节至今历历在目:“父亲只身陪我自昆明西北角乘黄包车,到东南郊拓东路等候去巫家坝飞机场的公共汽车。离家的时候,四个弟妹都依依不舍,母亲却很镇定,没有流泪。”
“到了拓东路父亲讲了些勉励的话,两人都还镇定。话别后我坐进很拥挤的公共汽车,起先还能从车窗往外看见父亲向我招手,几分钟后他即被拥挤的人群挤到远处去了。车中同去美国的同学很多,谈起话来,我的注意力即转移到飞行路线与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去。等了一个多钟头,车始终没有发动。突然我旁边的一位美国人向我做手势,要我向窗外看,骤然间发现父亲原来还在那里等!他瘦削的身材,穿着长袍,额前头发已显斑白。看见他满面焦虑的样子,我忍了一早晨的热泪,一时崩发,不能自已。”
“1928年到1945年这17年时间,是父亲和我常在一起的年代,是我童年到成人的阶段。古人说父母对子女有‘养育’之恩,现在不讲这些了,但其哲理我认为是有永存的价值的。父亲介绍我接触了近代数学的精神,给了我不可磨灭的印象。”
40年以后杨振宁这样写道“我的物理学界同事们大多对数学采取功利主义的态度。也许因为受我父亲的影响,我较为欣赏数学。我欣赏数学家的价值观,我赞美数字的优美和力量;它有战术上的机巧与灵活,又有战略上的雄才远略。而且,奇迹的奇迹,它的一些美妙概念竟是支配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
无论如何,父亲与儿子的分别,是人生之中最顺理成章、最令人惆怅,最刻骨铭心的分别。
此一去,三叠阳关,唱到千千遍。23岁的杨振宁也许没有想到,他真的应验了12岁时的戏言,为中国人拿回了第一个诺贝尔奖。
与自己的学生——国民党战将杜聿明的女儿成夫妻 1944年,杨振宁在西南联大念完六年书后,教了一年中学,教学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班上一个女学生,叫做杜致礼。那一年,杜致礼17岁,后来她成了杨振宁的太太。
杨振宁出国的时候,并没有跟杜致礼谈恋爱。但是对于她的美丽与大家闺秀的风范还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两年之后,杨振宁与杜致礼在普林斯顿惟一的一家中国餐馆中不期而遇,两人竟然都有了“过电”的感觉。他们后来认为,这恐怕就是前生的姻缘吧。
这场姻缘不仅给了杨杜两人终生的幸福,还意外地让天各一方,似乎永世不得相见的岳父岳母有了晚年14个春秋的团聚。成为国共战争史上一首黄昏的恋歌。
1948年底,时任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的杜聿明以赴刑场的心情上战场,兵败被俘,两次以砖头猛击头部,自杀未遂。蒋介石得此消息,也不免心恸垂泪。但不料想,杜将军进了***的监狱,几年之间,便彻底“赤化”,于1957年被第一批特赦释放。蒋介石颜面尽失,雷霆震怒,不准许杜的夫人曹秀清和子女出入台湾。曹秀清带着婆母和5个儿女在台北生活十分窘迫。为了兑现当年蒋介石手谕的许诺,曹秀清曾找过宋美龄、张群等人反映自己的处境,然而均未结果。
1957年,曹秀清突然接到女儿杜致礼和女婿杨振宁的信。说:“您的‘老朋友’与我通信了,他非常关心您,惦念着你们母子的安全。”曹秀清幡然领悟到“老朋友”就是令她朝思暮想、魂牵梦绕的丈夫杜聿明。
曹秀清清楚,她只有取道美国才可能见到她的“老朋友”。于是她向台湾当局提出了要求去美国看望女儿的请求。但蒋介石却“关照”:“杜聿明的妻子儿女不得再离开台湾!”
1958年初的一天,宋美龄突然派车接曹秀清到士林官邱。见面时宋美龄握住她的手说:“杜夫人,恭喜你女婿获得了诺贝尔奖,你该去美国看看他呀!”曹秀清喜出望外。宋美龄接着说:“杜夫人,希望你从美国回来时,把杨振宁也带回台湾,让他协助蒋‘总统’反攻内地。”这时,蒋介石也走进屋内问:“孩子们怎样?你的身体可好?”
曹秀清沾了女婿的光,终于获准去美国探亲了,期限为半年,逾期不归,罚以巨款。为防不测,台湾不允许她带子女,还特意找了两个位置相当高的人作保。1959年,曹女士来到美国,再也没有返回台湾。
杜聿明获释后最大的愿望就是妻子能来内地与他团圆。然而曹秀清却一直心存疑虑,丈夫以败将之身,寄人篱下,能有什么好日子?她不相信按丈夫的性格,他会真心留在内地。因此她写信给丈夫,劝他不要强求自己。当她终于明白丈夫铁心扎根内地并非权宜之计时,她于1963年10月回到了北京,甘愿与丈夫一起过清贫的日子。临回国前,她听说内地物资比较匮乏,写信问丈夫需要什么?丈夫想知道能贮存食品的冰箱是什么样,于是杜夫人为其从美国带回了当年很奢侈的一件家用电器。血海硝烟中厮杀了大半生的杜聿明无论如何没有想到,他们家因政治原因导致的夫妻隔绝,竟因为物理的原因,因为一项诺贝尔奖而化解消融。
入了美国籍让父亲难过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夺得诺贝尔物理奖,杨武之博士抱着虚弱之躯,飞往日内瓦。杨武之是带着做父亲的使命感来的,觉得他应当劝杨振宁回国。一方面这可能是统战部或明或暗的建议,另一方面也是杨武之自己灵魂深处的愿望。他的心情真的十分矛盾,他非常想让儿子回去报效国家,但作为老一辈的留美博士,他又清楚地知道儿子留在美国在学术上的意义。矛盾交织中的老人给儿子儿媳写了两句话:“每饭勿忘亲爱永,有生应感国恩宏。”和父亲、母亲在日内瓦三次见面,对杨振宁影响极大。
1957年12月10日晚,怀揣1945年赴美留学时发的中国护照的杨振宁在瑞典的诺贝尔奖贺宴上即席演讲,他说:“我为自己的中国血统和背景而感到骄傲。”但是,到了1964年春,杨振宁还是加入了美国籍。他说,“从1945年到1964年,我在美国生活了19年,然而,决定申请入美国籍并不容易。对一个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成长的人,做这样的决定尤其不容易。一方面,传统的中国文化根本就没有长期离开中国移民他国的观念。迁居别国会被认为是彻底的背叛。另一方面,中国有过辉煌灿烂的文化。她近100多年来所蒙受的屈辱,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中都留下了极深的烙印。任何一个中国人都难以忘却。”
从单身漂洋过海的闯荡到功成名就后的奔波,杨振宁目睹了一幕幕美国社会的悲喜剧,目睹了外国移民抑或“二等公民”在这里的境遇。要知道,直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还有排华法。
当杨振宁本人已经成为一位有影响的科学家之时,仍在租房时受到歧视。最使杨振宁感到痛苦和困惑的是,他所钟爱的科研事业,每每因他不是美籍而多受掣肘(例如不能去美国国立实验室)。当“有不少因素使我裹足不前,而美国这个社会又给了我发挥潜力的机会,……我在这儿的根几乎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往深处扎了”的时候,杨振宁于1964年初最终作出了加入美籍的抉择。
杨武之在1973年故去之前一直在北京和上海当数学教授。他对于儿子的决定没有抱怨,但杨振宁知道,直到临终前,父亲对于他放弃故国的举动,在心底里的一角始终没有宽恕过他。
大科学家的美丽是思辨与理论的美丽 学贯中西、尤其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认识,使杨振宁对自然界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大自然的美丽和思想的魅力,是促使他登上物理学象牙之塔的动力所在。他特别欣赏200年以前威廉·布莱克的一句话: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握于手掌,永恒是刹那时光。
杨振宁用一个最浅显的例子向清华学子们道出了自然界中更高层次的美:“我想在座每一位,小时候看到了虹跟霓都会说这非常之美,等到你年纪稍大,会做实验了,你就发现虹是42度,就是它这个角是42度,而霓是50度,你继续观测以后,你就知道虹是红在外、紫在内,霓是反过来的,是红在内、紫在外,你已经体验到了实验之美。如果你再进一步,你就懂为什么存在虹和霓呢?是因为太阳光在水珠子里头可以有一个全反射,一次全反射就出来虹,两次全反射就出来霓,而且你经过全反射可以算出来,一个是42度,一个是50度,这个是唯象理论的美,我想任何一个学生,第一次算出来这个42度和50度的时候,不可能没有一个非常深的感受,觉得这真是妙不可言。可是这个还不够,为什么要有全反射、为什么要有折射?这些要到理论架构里头,到了麦克斯韦方程出现以后,你就可以了解到,为什么缘故要有全反射,而且可以知道为什么在水里头要有折射,把它的根源找出来,这就是更高层的美。”
杨振宁甚至认为,连最美的诗句也不能尽善尽美地表达物理学的美。他说,在牛顿去世的时候,一个大诗人蒲柏写了这样两句“自然与自然规律为黑暗隐蔽,上帝说让牛顿来,一切遂真光明”,这些用诗人的语言来描述物理学的美,当然是描写得很好,可是我觉得不够,当我们知道一个物理学的基本结构能够准确解释那么多的复杂的现象时,还有一些美的感受,是诗人所没有写出来的,是什么感受呢?是一个庄严感、是一个神圣感、是一个第一次看见宇宙的秘密的时候的畏惧感。正如歌特式建筑的建筑师,他们在设计歌特式建筑的时候,他们所要歌颂的是崇高美、灵魂美、宗教美,是最终极的美。
当杨振宁试图结束这次面对2000人的采访时,早已按捺不住激动情绪的学生们蜂拥而上,要冲上去让大师与之签名或合影。但没想到警察和保安比他们还快,不管三七二十一,扒开人群,像绑架一样,拽着大师快步离去,如同一团自旋的电子。
杨振宁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家的华人科学家,他曾经被世界著名杂志评为影响世界千年的物理学家,他取得的成绩是非常巨大的,而他和翁帆的感情生活也是很大的话题,两人如今已经结婚16年,和杨振宁相差54岁的她现在怎么样?
别人家的孩子,与杨振宁相遇
翁帆从小就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因为在家中排行最小,所以受到了很多的宠爱,在父亲的影响下,她对中国的文学和音乐都非常感兴趣,她的成绩也是非常优秀的,是名副其实的别人家的孩子。
1994年,她进入汕头大学读书,在这里,她开始慢慢长大,接受了很多不同的思想,参加了很多学校的活动,而她的成绩也是非常出色的。
在一年后汕头大学举办的物理学会议上,19岁的翁帆见到了杨振宁和他的夫人杜致礼,在这次大会上,她主要负责接待工作,两人对这个长相甜美,谈吐大方的女孩非常喜爱,在离开后,双方还继续保持着书信来往,两人为翁帆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大学毕业后,她进入当地一家公司做翻译工作,而在这里做了一个月后,她就辞职来到深圳,进入高尔夫公司工作,在深圳她遇到了第一任丈夫,在结婚后,她专心照顾家里事情,但最终,因为性格和观点不同,两人离婚了,这段感情仅仅维持了2年。
在离婚后,翁帆决定继续去学习,2002年,她继续深造,来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攻读硕士,而在一年后,杨振宁的妻子去世。
日久生情,巨大差距备受争议
妻子去世后,杨振宁的状态一直没有恢复,之后,他经常自己一个人做事情,妻子的去世对于他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在这个时候翁帆也因为受到第一段感情的影响,心中有很多的情绪得不到抒发。
在整理旧物的时候,杨振宁看到了和翁帆的合照,不久之后,翁帆就写信询问一些问题,之后杨振宁打电话邀请翁帆在大学见面,这次见面两人聊得非常愉快,翁帆的性格让杨振宁非常喜欢。
随着聊天次数的增加,两人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之后两人一起游玩,谈论相关的知识,后来杨振宁主动表白翁帆,两人正式开始了恋爱。
不久,两人就结婚了,而这段相差54岁的感情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是这些并不影响两人的感情。
在之后的采访中,杨振宁曾经坦言,自己是肯定会和翁帆结婚的,因为妻子的去世给他的打击太大了,他不想晚年过着孤单的生活,他需要一个人陪伴他,而和翁帆就是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自然,也会结婚了。
对于选择翁帆的原因,其实也是非常简单的,翁帆和杨振宁的前妻年轻时候的长相气质都是非常相像的,这也能让他找到熟悉的感觉,此外,翁帆对他是非常关心的,在他最难过的那段时间,翁帆一直在陪伴着他,久而久之,日久生情。
在两人关系确定后,因为很大的差距,翁帆担心父亲会不同意,当父亲得知这个消息后,起初是非常吃惊的,但是他还是尊重翁帆的选择,没有进行阻止。
一切都准备好后,2004年,两人办理了结婚证,开始了婚姻生活。
就这样,两人在巨大的争议中决定一起渡过后半生,这一过就是16年。
相互扶持,如今已走过16年
在一个节目的访谈中,杨澜曾经问过翁帆一个问题,“是什么时候,将对一个科学家和长辈的尊重变成爱情的?”翁帆回答道:“在不知不觉中,当一个女人很崇拜这个男人的时候,这个男人又很爱她,那么这个女人很容易会爱上。”
对于各界的争论,她表示道自己只是选择了一条人迹更少的路。
这条路,让她收获了爱情,也带来了很多的争议,但是,对于这个选择她是非常坚定的。
婚后,翁帆改变自己熬夜的习惯,每天早睡早起,保持规律的作息,和杨振宁保证一致的作息,如果不离开,两人每天都会在家里一起吃饭,在杨振宁出门天冷的时候,翁帆会主动给他拿衣服。
同样,杨振宁对于翁帆也是非常关心的,他晚上起来看书的时候,为了不发出动静,会独自一个人到卫生间去,在翁帆弹钢琴时,他会做一个非常合格的倾听者。两人一起相互扶持,如今两人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在这16年中,无论外界有多少质疑声音,两人都在一直过着幸福的生活。
为了能提升自己,之后翁帆进入清华大学深造,攻读建筑学博士学位,在其中,她看到了很多的历史建筑,很大提高了自己的眼界。
爱情最好的状态就是两个人相互扶持一起变好,相爱容易相守难,在加上外界的很多质疑声音,但是,两人却一起坚持了下来。
对于这段爱情,有人说翁帆是想要钱,虽然和杨振宁的财富没有办法相比,但是她出生在一个小康家庭,从小不愁吃穿,父亲还曾经是旅游社的社长。
有人说她图名,这一点确实不能否认,因为和杨振宁的爱情,很多人都知道了她,但伴随而来的还有很多质疑的声音,因为这段感情让她一次次站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这对一个女孩子来说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爱情本来就是两个人的事情,有的人喜欢相貌身材,有的人爱家庭财富,而也有的人爱学识,才华,爱自己所热爱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人无完人,金无赤金,但爱过就是真,在风风雨雨中,两人也一起度过了那么多年,这段感情虽然不被外界看好,但是两人却享受其中,一起观看潮起潮落的人间。
作为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在科学领域杨振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感情也受到了很多的争议,但是爱情从来都是自己体会,遇到对的人就能一起幸福快乐的生活下去。
有媒体报道称,杨振宁因跌倒导致脊椎骨破裂,只能住院治疗。 照片中杨振宁穿着睡衣躺在白色的床上,面容憔悴,苍老。 但他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平板电脑,双手也不时在操作,认真工作的样子令人钦佩。
杨振宁年事已高,跌倒对身体的影响不言而喻。 住院期间,妻子翁帆一直在身边,连翁帆的母亲也亲自来看望生病的女婿。 杨振宁的状态也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很多网友非常担心。 但现在杨振宁已经出院回家疗养了。 翁帆也在努力合理安排他的接待时间,让杨振宁得到最好的休息。
杨振宁出院后,媒体报道了他的遗产分割情况有媒体报道称,杨振宁的18亿遗产已经瓜分完毕,翁帆只拿到了别墅的居住权,震惊了众多网友。 关于杨振宁的遗产问题,早就有相关人士透露过据报道,杨振宁留给翁帆的只有一栋别墅的居住权,财产全部留给前妻的孩子,只是假的消息。
翁帆虽然也有过失败的婚姻,但和杨振宁结婚只有28岁,和杨振宁在一起18年,可以说是把最好的青春用在了这桩婚姻上。 所以有很多感慨。 “这样的结局对翁帆不公平吗? ”其实大家如果这的理解,那就有些偏颇了,因为翁帆与杨振宁在一起,并不是为了钱,两个人相伴这么多年,的确是有真感情在里面的。
翁帆和杨振宁的缘分比大家想象的要深得多,与杨振宁前妻杜致礼的关系也很熟。1995年,杨振宁和妻子杜致礼应汕头大学邀请参加活动。 迎接他们的是当年的新生翁帆。 那次接待非常成功,翁帆的素养和礼仪给杨振宁夫妇留下了好印象。 三个人没有见面,换了****。此后翁帆也经常打电话看望两位老人,在杨振宁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翁帆大学毕业后,也经历过失败的婚姻生活。 失意中她改变了学业,随后进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但在此期间与杨振宁夫妇的联系一直没有中断。2003年,杜致礼去世,享年76岁。 翁帆也经常打电话慰问杨振宁,两人的感情也更加高涨。 后来,杨振宁选择回国建设祖国,两人终于见面了。
两个人隔一段时间见面畅谈人生。 翁帆正在被杨振宁渊博的知识所折服。 杨振宁身体不好,翁帆自学按摩给她缓解疲劳。 吃饭的时候也总是少盐和油,照顾他的饮食健康。 久而久之,杨振宁也爱上了这个温柔善良的女孩。
两人终于再次步入婚姻殿堂,一开始连看都不看的两人,也在一起度过了18年。 杨振宁被曝光遗产只归翁帆别墅居住,很多人为翁帆惋惜,但很多人觉得两人的爱情突破了年龄的藩篱,跨越了爱情,成了彼此最亲密的人。 陪伴18年的风雨,早就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了。
从他们各种恩爱的就能看出来。无论杨振宁走到哪里,都能看到翁帆,他眼中的关注和爱藏不住。所以,即使被外界质疑和嘲讽,她还是为丈夫付出了很多,不仅承受了舆论的压力,而且这辈子都没有自己的孩子。
杨振宁博士,世界著名物理学家,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邓稼先对杨振宁的成就给予极其高的评价不止一次说,杨振宁的“规范场理论”可以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相媲美,比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宇称不守恒定律”有更深远的意义可以和牛顿相提并论这是毋庸置疑的,或许这是这对一个物理学家来讲是最高的评价。
我们不是太关注杨振宁博士的成就,因为他的理论和学术价值,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只是一个对牛弹琴的样子,我们看不懂,听不懂!我们能知道的就是他与妻子的爱情故事,这是我们津津乐道的,因为这才说明我们与波时间有一个联系,就是他的择偶标准,可能与我们是一样的。2004年12月24日,82岁的杨振宁教授与28岁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研究生翁帆在汕头市民政局涉外婚姻登记处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面对这场“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式的婚恋,杨振宁表示,青春并不只和年纪有关,也和精神有关。他虽然岁数上已经年老,但精神上还是保持年轻。这也是翁帆觉得他有吸引力的部分原因。
我无意评价对错,毕竟,子非鱼。我觉得喜欢谈论其婚仪,不是为了评判其婚姻,而是为了找一个与之有联系的节点而已,仅此而已!
他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60年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学术成就远高于霍金。他生于中国,学成于美国,晚年回归祖国,2017年恢复中国国籍,从美籍华人做回真真正正的中国人。但是他饱受争议,为国人(大部分网友)不齿,他的每一次公开露面都会在网络上引来谩骂,他已经96岁高龄,他也已经淡然,或者说无力反驳,他就是杨振宁。
先说说为什么大家如此反感杨振宁,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杨李之争
提起杨振宁,必然避不开和其共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李政道,以及所谓的“杨李之争”,在此事件里多数人弱作用宇称不守恒是两人共同的研究成果,其中李政道起到主导作用,杨振宁却坚持要署名在前(按照美国署名规则,L也应在Y之前),为了个人名利挑起争端,因此对杨振宁先生的个人品性和职业操守产生怀疑,进而声讨。
1962年两人正式结束合作关系,从最初的避而不谈、守口如瓶到后来的各执一词、针锋相对,从国外到国内,从业内到公众,李政道先生才是争端公开化、争议化的源头。
1970年,杨振宁先生偶然发现李政道1970年的一篇演讲稿,内容就是弱作用宇称不守恒的发现始末,文章中叙述重大理论发现时主语基本是“我”,这种刻意回避引发了杨振宁先生的不满。1983年,杨振宁先生在一篇论文的评注里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致使两人究竟谁是研究成果主导者的争论公开化。也就是说,杨振宁先生保持沉默了21年,即便在发现李政道先生有失偏颇的文章后依然沉寂13年,李先生只沉默了8年,只不过李政道的那篇文章很少被人看到罢了。
至于谁是主导者,各执一词,旁观者无法判断,事实的真相可能只有当事人说的清道的明。
拒绝回国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杨振宁功成名就,此时,祖国迫切需要人才,曾数次明确邀其回国,其父亲杨武之远赴瑞士三次,只为劝其回国支持祖国建设,政府在1957年派物理学家张文裕前往瑞典参加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目的也是争取杨振宁、李振道早日回国,但“因为种种原因,目前不能回到中国大陆”,“我们还年轻,争取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到一定的时候再回去”,1964年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政府表示失望,父子关系出现裂痕,杨武之至死也没能原谅儿子放弃中国国籍的行为,这也使得杨振宁备受指责!
2003年,杨振宁先生回国长期定居,此时已经81岁高龄,其本意是为祖国科学发展、人才培养发挥余热,其实际行动也是如此,但是却被斥为“回国养老”,2017年恢复中国国籍,依然引来谩骂。
事实上,无论是回国前还是回国后,杨振宁先生一直关心祖国的发展。
杨翁之恋
杨翁之恋是杨振宁先生的另一大罪状。杨振宁先生第一任妻子为杜聿明之女杜致礼,二人1950年成婚,携手走过半个多世纪,直至2003年杜致礼女士去世。
而时隔一年杨振宁先生和自己的学生翁帆结婚了,那年他垂垂老矣(82岁),她风华正茂(28岁)。如今,两人在世俗的围观里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但每一次的公开露面仍然是一片笑骂。
那么有多少人知道杨振宁先生所做出的科学贡献呢?先展示一下杨振宁先生的研究成果:
除诺贝尔奖之外,还获得过爱因斯坦科学奖(1957)、美国国家科学奖(1986)、富兰克林奖等(1993)、鲍尔奖(1994)、费萨尔国王国际奖(2001)等重量级奖项。
关于杨振宁先生在物理学界的地位,一个网友的观点虽然并不权威,但是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看出杨振宁先生在物理学界中的地位“在当世所有活着的物理学家中,杨振宁排名第一”、“在所有(包括历史上的)物理学家中,杨振宁应排名第五,最低至少前二十”、“在所有(包括历史上的)华人科学家中,杨振宁排名第一”,而霍金更像一个科普作家。
世界闻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戴森则直接推崇杨振宁先生是继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为20世纪物理学树立风格的一代大师。
1994年,美国富兰克林学会向杨先生颁授“鲍尔奖”,明确指出,杨先生的规范场所建立的理论模型,“已经排列在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的工作之列,并肯定会对未来几代人产生相类似的影响。
邓稼先夫人许鹿希曾说“邓稼先对于杨振宁先生在学术上的造诣十分推崇。他多次对我和朋友们说:‘如果不是诺贝尔奖规定每人只能在同一个领域获得一次的话,杨振宁应当再获得一次诺贝尔奖。你知道不,杨-Mills场,就是规范场,他在这方面造诣非常高。它比起宇称不守恒来,对物理学的贡献还要基本,意义还要深远。它不但影响当代,其前瞻性是以世纪来论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