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鱼听了会暴躁的声音

让鱼听了会暴躁的声音,第1张

鱼有耳朵吗

有很长时间人们认为鱼什么都听不见,因鱼不长外耳,从外面看鱼好像没有耳朵但是鱼确实有耳朵,且多数鱼听力甚好

人类耳朵里有鼓膜,声音进入耳朵使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传到耳朵内的听觉部分,就能听见声音了

声音在水中传播要比在空气中容易得多鱼的体内有大量的水,声音直接穿过鱼的身体,到达耳朵,因为鱼没有鼓膜,事实上多数鱼的耳朵根本不与外界相通,而是被保护在头两侧的囊中,囊就在眼睛后面

许多种鱼能用另一种方式收集声音它们的耳朵与鳔相连,水中的声音使鳔壁振动,就像声音穿过空气使鼓膜振动一样然后这种振动通常沿着与鳔相连的一串小骨头传到耳朵里有些鱼不是靠小骨头传送振动,而是靠从鳔延伸出的管状器官

声音对鱼很重要许多鱼能彼此发出有力的叫声,几公里以外都能听见有些鱼通过磨牙发声,另一些鱼在身上磨擦鳍发声许多鱼用鳔发声辨声特殊的可敲击肌肉振动鳔发出声音

1、鱼会叫是为了躲避敌害、吸引异性、回声探测方位、发出联络信号等。

2、不同种类的鱼,其发声原理也不一样,如黄花鱼、白姑鱼,是通过自身收缩而引起鳔壁和鳔内气体的振动,从而发出声音;如纯、鳐、鲷等鱼,是用喉齿摩擦或咬碎贝壳发声;如黄颡鱼,是用背鳍或臀鳍的刺振动和利用胸鳍基部关节面的摩擦,而发出刺耳的声音。

根据您提供的描述,我尝试描绘出这个场景中的一些细节。以下是我的理解:

1 秋虫唱着:这可能指的是在秋季的夜晚,一些昆虫(如蟋蟀、蝉等)发出的鸣叫声。这些声音常常被人们视为秋季的标志性声音。

2 夜鸟拍打着翅膀:这可能指的是一只鸟在夜晚飞行或准备飞行的状态。拍打翅膀的声音可能会与寂静的夜晚形成对比,让人更加注意到这只鸟的存在。

3 鱼儿跃出水面:这描述的是鱼在水面跃起的情景,可能是在捕食,也可能是在跳跃中欢快地游玩。

4 泼剌声里:这可能是形容鱼跃出水面的声音,也或许是形容水在鱼跃出水后落回水面时产生的声音。

5 荧光一闪:这可能指的是鱼跃出水面时在水面产生的反光,或者是夜晚的灯光或月光在水面上反射出的光芒。

总的来说,这个场景可能描绘的是一个宁静的秋季夜晚,有虫儿的鸣唱、夜鸟的振翅声、鱼儿的跳跃和水的泼剌声,以及水面上闪烁的荧光。这样的场景可能让人感到舒适、宁静,同时也充满了自然界的生机和活力。

首先我们在前面已经确定了,只要在合适的距离,声音的强度够大,于是可以听到人类制造的声音的,鱼并不是没有耳朵,而是只有内耳没有耳蜗,也就是鱼只有听迷路部分。声音依靠的是波的振动,还可以被鱼的侧线所侦测到。而很多钓鱼人不知道的是,声音在水中的传播要比空气中传播速度快,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理论值为1500m/s,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所以理论上人在岸上说话,声音通过空气和水之间进行传播,在水中会传播得更快更远。

但这只是理论值,声音在水中传播是受到温度影响,水中不同水层的温度不同,声音在传播时会产生折射,同时在水下传播是不定向的,不同的水层、水底、水面、障碍物等都会产生折射,这样的后果是造成声音传播衰减快,距离短。大量的折射会形成我们常说的背景噪音,除了海豚等少数鱼种(海豚不是鱼,这里只是包含了海豚)外,很多鱼种是无法进行精准定位的。况且,不同鱼种的听力也不同,科学实验证明,拥有韦伯氏器官的鱼,听力比一般鱼强,对钓鱼人不利的是,鲤形目鱼种是拥有韦伯氏器官的,也就是常见的淡水鱼中包括鲫、鲤、草、青、鲢鳙、鳊、泥鳅等等都属于鲤形目。

还是回到这个钓鱼人最关心的问题吧,鱼听到了声音就一定会感到惊恐而逃离吗?答案是不绝对的,并不是说在岸边说话让鱼听到了就一定会引起鱼类逃窜,要区分环境。例如武汉地区的新河,很多钓点只有1米多深,同时有多条铁路、公路桥跨越,间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货车、汽车、高铁、货运货车呼啸而过,产生了极大的噪音,这个声音肯定是可以被鱼听到的,那么为什么还能钓到鱼呢?就是鱼习惯了,久而久之形成的条件反射,不认为这些声音具有危险性,那么你在岸边说话的声音自然也不会影响鱼。

同样例子还有码头等钓点,同样是人声嘈杂车来车往,这里的鱼同样也是习惯了这类噪音,就算钓鱼人大声喧哗也是没有关系的。而相反,类似于梁子湖、丹江口这些水域,人迹罕至的水域,鱼类本身就是在安静的环境下生活,忽然听到嘈杂的声音,警惕性就会变得很高。在这样的地方垂钓,就要慎重考虑说话和剧烈走动了。这就是不同环境下声音对鱼的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6000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