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古镇,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完美保留了江南水乡特色,呈现出一派繁华景象。在这里,我想和你们分享乌镇旅行随笔。
趁着早上出门的间歇,我浏览了一下建友《寻秋》的《汪年乌镇行》,既羡慕他说要离开的安逸生活,也感动了他写的乌镇。
“夕阳西下,阳光浸泡。桥,流水,人;古宅、深巷、长廊,展现的是一幅千年水墨画。轻点脚步,慢慢举起手,屏住呼吸走出去,生怕在千年未醒的古镇搅起一场梦。”
所以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的那次雨中乌镇之旅。
01在扎西过夜,享受江南枕水。
2014年11月21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落下帷幕。24日,我踏上了这座中国未来的达沃斯小镇,领略了水乡船韵。歇脚的小桥,崎岖的青石路,一排排依水而建的木屋,都充满了独特的水俗。
晚上,我和两个年轻的“孤独者”住在扎西风景区的青年旅舍。从陌生到熟悉,再到陪伴,好像又找回了初出茅庐时的冲动。我再一次意识到“最先衰老的永远不是外表,而是不顾一切的主动。”
自古以来,江南就充满了美丽的风景。乌镇所在的桐乡是马云的故乡。把一个企业做大,带动一个行业做强。他没有成为一个戴着皇冠的商人,而是成为了这个互联网时代最耀眼的明星。正如“寻秋”所说,小镇的互联网店铺、众创空间、移动支付以及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的设立,将乌镇推向了世界的前沿。
乌镇一直在我的想象中。有多少书、和人在告诉我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城镇。
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如此出人意料。很长一段时间,我想尽一切办法找机会去乌镇,但始终没有成行。我总是让这个城镇的美丽留在我的想象中。当我不再奢侈的时候,有一次意外的机会,走在乌镇古老的石板街上。
就像我对周庄的向往一样,在我的脑海里,我一直坚持,这个古镇的美应该在雨中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可惜周庄和乌镇没有及时雨。好在风和日丽,古代所蕴含的美好和深沉的韵味不会被破坏。
然后走一走乌镇千年沧桑!我想在乌镇寻找沉淀了几千年的和平思想。
乌镇的江边,水,房子,石板路,都有近2000年的历史,还有生活在乌镇的人们,每一个都仿佛是生动的历史再现。
曾经看到过一个关于乌镇的介绍:全镇依河而建,桥街相连,房屋依河而建,深宅大院,重脊高檐,廊坊,一个河港,骑楼,竹石篱笆,水榭,古色古香,水和镇,呈现出一种古朴,明净的静谧。
的确,在我看来,乌镇的精神在于水!乌镇的灵魂,在于千年深巷的青石路上。
先感受一下乌镇的水吧。维系乌镇生机的河流并不清晰,但它用精致的木雕、石雕忠实地托住了梁、柱、门窗的古民居,承载了这些民居中几代人的日常生活。洗衣服,淘米,洗菜,儿童剧,船上带来的谋生的东西,甚至家家户户倒的垃圾等等。都发生在这条河上,也正是因为这条河的千年,乌镇的人才真正活了下来。也许,这条河在一千年前还是清澈见底的,但因为历史一天天忠实地记录着乌镇人在上面的点点滴滴,比如张儿子的故乡,李染坊里的染匠私会,每天站在桥上盼望着外地孩子的王奶奶,等等。几代人的喜怒哀乐,已经让它不再清晰透明。
这样的一条河,无法让我有心情在上面悠闲地划桨,我怕那上下的划桨会唤醒多少沉寂了千年的人和事。
然后,离乌镇灵气所在的那条河还是有点远。走一走无数乌镇人祖先踩过的深巷小道,看看那些代代相传的老木屋。
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之一,老街,东栅的“林氏铺子”,秀珍观,昭明太子读书处,唐代古银杏,穿川湾,逢源双桥,蜿蜒幽静的青石板路,将带我们一一走进这些文人或百姓曾经居住和生活过的古宅。对了,这里还有中国著名作家茅盾的出生地,茅盾故居,青阅处的立志书院,也在这些幽深的小巷和小路上写下了很多,成为乌镇的又一个骄傲!
当我走在这些安静的小巷里,我的脚印落在前人的脚印上,当我靠在斑驳的石墙上,我仿佛听到了古人轻轻的呼吸声。如同在异乡独行,在各种人间场景中徘徊数次的感受,在乌镇深巷千年孤独的回响中,我又一次在心里希望有一天,我能和这样一个人分享历史的厚重,以及这种厚重带给我灵魂上更强烈的沉积。就像这古老的石墙和江南的水声一样,我也寄希望于那些成双成对的古人。
乌镇的灵魂,全寄托在青石板的深巷小径上。
离开乌镇的时候,看到两个女人蹲在河边的石阶上洗衣服。这些还住在乌镇老房子里的人,继续执着地为乌镇书写历史。
02路过绍兴,登上朝圣。
由于互联网大会第二会场设在义乌,李总理亲临现场。为了学习电商运营的真实故事,我跟随大人物的脚步来到义乌。在路过绍兴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路过一个圣人的故居,没有理由不去祭拜,于是临时下了火车,拼车去了绍兴。
“能久见湖水,满是古情”。王勾践的胆大妄为,使绍兴成为“报仇雪恨之镇,非藏污纳垢之地。”南宋在此建都。绍兴还是王羲之、陆游、蔡元培、秋瑾、鲁迅等名人的故乡。其中,水乡社戏、见水天幕、咸亨酒韵、曲水行云流水、花雕嫁女、南城拜余、茶馆听书、龙舟竞渡、水街集市、台门韵味被称为最具绍兴特色的十大风俗。
曲流水是指每年农历三月,在曲流旁边放一个玻璃杯,谁从前面流过,谁就把它取下来喝,可以去除霉运。
花雕是黄酒的代名词,因存放在雕花彩绘的酒坛中,故称“花雕”。花雕嫁女是绍兴地方特色的传统习俗之一。
早在宋代的绍兴,每当一个家庭生女孩,在满月的那一天,选择一些酒坛,并要求人们刻上字符和p
小心谨慎;
忠于国家,服务人民,
为灰烬之魂立碑。
然后来到了鲁迅的故乡。另一份礼物《丰碑》送给现代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文圣本土:
出生在傅贵镇,
眼睛里的短衣服;
放弃行医后,
握笔就像扔枪。
03再次到达义乌,参观“中国网店第一村”青岩刘。
小商品集中,物流发达,成就了这个电商密集区。据介绍,这个小村庄聚集了15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从事网络销售及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2800多家注册网店每天销售3000多项世界各地的各种商品。
当时李总理参观时抱着的小家伙童志达,就是专业的“小模特”!“我特意找了这家店,我还特意抱了抱童星。
乌镇是一个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的古镇,每年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行,这里完美保留了江南水乡的特色,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下面给大家分享乌镇游记散文。
上午趁着外出的间歇,浏览到了简友“迅秋”的《汪年乌镇行》,不仅羡慕他说走就走的惬意生活,更为他笔下的乌镇感动。
“夕阳西下,余晖浸染。小桥、流水、人家;古屋、深巷、长廊,眼前展现的是一幅千年流传的水墨丹青;轻移步,慢抬手,屏住呼吸往外走,生怕搅动了一场千年不醒的古镇清梦。”
于是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的那次雨中乌镇行。
01、夜宿西栅,尽享枕水江南。
2014年11月21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落下帷幕。本人于24日踏步来到这个中国未来的达沃斯小镇,领略到枕水而居的水乡船韵。一座座静卧的小桥,一条条凸凹的青石板路,一排排依水而建的木制民居,都充斥着独特的水域风情。
晚上和两个年轻的“独行侠”一同住进西栅景区内的青年旅社。由陌生到熟悉,再到结伴而行,似乎又找回了当年初出茅庐时的冲动。听再次体会到“最先衰老的从来不是容貌,而是那份不顾一切的闯劲。”
自古江南多灵秀。乌镇所在的桐乡是马云的故乡。把一个企业做大,带动一个行业做强。他不做红顶商人,而成为这个网络时代最为耀眼的明星。正如“迅秋”所言,满镇的互联网小店、众创空间、移动支付,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的确立,已把乌镇推到世界的前沿。
乌镇,一直在我的想像里。有多少本书、多少张、多少个人,都在告诉我,那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古意浓浓的小镇。
美丽的事物原来都是那么可遇不可求,很长时间里,我想尽一切办法找寻机会要去乌镇,可是却一直未能成行,始终让这个小镇的美丽停留在想像里。当我不再奢想的时候,却有了一个意外的机会,让我走在了乌镇古老的石板街道上。
和曾经对周庄的向往一样,在我的脑海里,我始终执着地认为,这种古老小镇的美丽应该在雨中才会显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只可惜,去周庄、去乌镇,都没有碰到适时的雨。但好在,晴好的天气里,一样不破坏古老中蕴含的美丽与深味。
那就走一走乌镇千年的沧桑吧!了我要在乌镇找寻冥冥千年沉淀下来的平静的念想吧!
乌镇倚河,那水、那房、那石板小路,至今都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还有那住在乌镇的人,每一个,似乎都是一段活生生的历史再现。
曾看到一段关于乌镇的介绍: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色古香,水镇一体,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
的确是这样的,在我看来,乌镇的灵在水!而乌镇的魂,则在那千年深巷的青石板路上。
先来感受一下乌镇的水。这条让乌镇赖以存续的河,河水并不清澈,但忠实地托举着那些有着工艺精湛的木雕和石雕的梁、柱、门、窗的古老民居,承载着这些民居中一代又一代人的日常生活。杵衣、淘米、洗菜、孩子们的玩耍、小船上运来送去的为生计所需的物品、甚至家家户户中倾倒出的垃圾等等,都发生在这条河上,也正因为这河千年来的包纳,乌镇的人们,实实在在地生活着。或许,这河在千年前是清澈见底的,但因为历史在它身上一天天忠实地记载着乌镇人的点点滴滴,如张家儿子的荣归故里、李家染坊中染娘与染工的私会、王家阿婆每日里站在桥上盼着远在他乡的孩子等等,多少代人的喜怒哀乐,让它再也无法清亮透澈了。
这样的一条河,是无法让我有悠闲地在其上摇橹荡浆的心情的,我怕那一上一下的船浆,会唤醒多少沉寂了千年的人和事。
那么,还是稍稍远离这乌镇灵气所在的小河,走一走乌镇人无数的先辈们踩踏其上的深巷小径,看一看那些代代相传的的古旧木屋。
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之一的西栅老街、东栅的“林家铺子”、修真观、昭明太子读书处、唐代古银杏、转船湾、逢源双桥,弯曲深幽沉静无言的青石板路,会带着我们一个个走进这些或是曾经的进士、或是曾经的举人们居住过和生活过的古老宅院里。对了,还有我国著名作家茅盾的出生地和少年读书处的茅盾故居及立志书院,也在这些深巷小径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成为乌镇的又一个骄傲!
当我走在这些安静的小巷中,我的脚印覆落在前人的脚印上时,当我倚靠在斑驳的石壁上时,似乎听到了古人轻轻的喘息。与数次独自一个人行走在异地他乡的土地、流连在各色人情景物之中的心情一样,在这乌镇千年深巷寂寞的回声中,我又一次在心里奢望着,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和那样一个人,一起分享历史的厚重,和这种厚重带来的心灵上愈加浓郁的沉积。如同这古老石墙内、江南水声中,同样希冀着对影成双的古人。
乌镇的魂,就全寄托在一条条青石板的深巷小径上。
离开乌镇时,看到两个女人蹲在河边的石阶上洗衣物,这些至今仍住在乌镇老房子里的人们,还在继续执着地为乌镇续写着历史。
02、过路绍兴,登临朝圣。
由于互联网大会第二会场设在义乌,李总理曾亲临实地考察。为了能够学到电商运营的真经,我又循着大佬们的脚步去到义乌。在途径绍兴时,我突然意识到,路过圣人故居哪有不拜的道理,我于是又临时下了动车,和人拼车到了绍兴。
“悠悠鉴湖水,浓浓古越情”。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让绍兴成为“报仇雪耻之乡,非藏污纳垢之地。”南宋曾建都于此。绍兴也是王羲之、陆游、蔡元培、秋瑾、鲁迅等名人的故里。其中,水乡社戏、鉴水乌篷、咸亨酒韵、曲水流觞、花雕嫁女、南镇祭禹、茶馆听书、龙舟竞渡、水街集市、台门遗韵,被
称作最具绍兴特色的十大风情。
曲水流觞就是每年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下来喝,可以除去不吉利。
花雕是黄酒的代名词,因其储存在经雕刻绘画过的酒坛中,故称“花雕”。花雕嫁女则是最具绍兴地方特色的传统风俗之一。
早在宋代的绍兴,每当一户人家生了女孩,满月那天就选酒数坛,请人刻字彩绘以兆吉祥,然后泥封窖藏。待女儿长大出阁时,取出窖藏陈酒款待贺客,谓之女儿红。
中午尝过江南小抄和米饭后,首先拜谒周恩来祖居。并为这位倍受万民敬仰的楷模书赠《丰碑》一首:
行在端生为贵,
慎于思察致微;
尽国忠为民瘁,
化为灰魂作碑。
接着来到鲁迅故里。又给这位近代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文圣人书赠《勇士》一首:
生于富贵乡,
眼中短衣帮;
弃医从文后,
执笔似投枪。
03、再抵义乌,探访“中国网店第一村”青岩刘。
小商品集中,物流发达,成就了这个电商密集区。据报道,这座小村聚集了来自各地15000余名从事网络销售及相关产业的工作人员,2800多家注册网店每天向世界各地卖出超过3000件各类商品。
当时,李总理来考察时抱过的小家伙童志达是个专业”小模特!”我专门找到这家店面,也特意抱了抱这位小童星。
乌镇十二节气习俗
一、贺岁拜年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旧称“过年”,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前一日名除夕,俗称“大年夜”,合家团聚吃“年夜饭”。新妇盛服向尊长献鞋履,名“辞岁”,尊长给钱与新妇及孩童,名“压岁钱”。当晚并有拜利事、接灶神等活动。初一晨起,开门放鞭炮,焚香拜天神,名“接天”,次拜祖宗,再拜高堂,长幼循拜,然后会亲朋 、贺新岁,统称“拜年”。近代已逐渐简化,不再跪拜。初一都不会客,出门走“ 喜神方”,初二起亲友互访,至元宵乃罢。
二、元宵走桥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俗称“正月半”,乌镇人有走桥的习俗,入夜三五结伴出游,途中至少要走十座桥,路线不可
重复,此俗源于旧时普遍流行的一种以妇女为主体的避灾禳解活动,称“走十桥”或“去百病”。当时妇女们梳妆后各带一只平时煎药的瓦罐结队而行,过桥时将瓦罐丢入河中,认为这样可保 在新的一年里无病无灾。至近代,丢药罐的举动消失了,演化为一种单纯的节日游乐和祈福活动。
三、清明踏青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唐代以后与寒食节合而为一。祭祖扫墓、踏青赏春,各地皆然。而乌镇更有许多与养蚕相关
的习俗,前一夕“清明夜”,做青团 、裹粽子 、设祭“禳白虎”,门前用石灰画弓矢,以祈蚕,煮螺蛳,以针挑食螺肉,名“挑青”。清明日起四乡蚕农齐赴普静寺烧香祈蚕,名“香市”,届时商贩云集,游人如蚁,旷地上售货摊、演艺场鳞次栉比,河港中踏白船 、打拳船竞技斗勇,前后持续半月有余,成为水乡蚕农的狂欢节。
四、立夏称人
立夏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日尝蚕豆、尝咸蛋、啖青梅、品樱桃,谓之“尝新”。农家以麦芽、“草头”和为
粉制“立夏饼”,亲友互赠。孩童三五邀约,提竹筒、摘蚕豆、化咸肉、拾野柴、集百家之米,在户外垒灶支锅烧“野火饭”,据说吃了不会疰夏。立夏称人以江南最盛,传说三国时刘备之子阿斗于立夏日被带往江东,孙夫人当面称过体重,精心抚养,以后每年立夏再称一次,写信向诸葛亮汇报,以示尽心,传入民间,相沿成俗。
五、端午吃粽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亦称“天中节”,家家裹粽子,亲友互相馈赠,相传此俗源于对屈原的纪念,古人以“重五”为“毒气横溢,鬼魅活跃”的“恶日”。于是挂钟馗图、贴天师符,门前悬艾蒿、菖蒲、桃枝、大蒜以避邪,食黄鱼、饮雄黄酒,乃至啖蛇虫以毒攻毒,孩童穿戴虎形服饰,妇女剖缯为囊贮雄黄佩之以示强健。正午用苍树、白芷、鳖甲、芸香“打蚊烟”,墙边屋角喷雄黄酒、撒生石灰水以驱虫豸,凡此种种都带有禳解的性质。
六、分龙彩雨
农历五月二十五为“分龙日”,亦称“分龙节”。传说司雨的龙王们于此日分赴各自管辖的区域降雨,故名分龙,是日各公益性消防组织---水龙会照例举行消防大演习,届时各坊水龙会整装集队,带上全副救火器具,会聚于镇中旷地河畔,有的事先在水龙、水桶中放进各色颜料,一声令下,锣鼓齐鸣,各水龙同时对空喷射,尽现五彩缤纷、飞瀑凌空的壮观,男女老少聚集围观,呐喊助兴,出水快而射程远者当为优胜获奖。
七、天贶晒虫
农历六月初六,时值盛夏烈日,乌镇有谚称“六月六,晒得鸭蛋熟”。实是曝虫晒霉的好时光,宋代曾定为“天贶节”,其原由却是真宗皇帝赵桓的一个精心编造的梦话,后人觉得乏味,便把传统的七月初七“曝书日”移了上来,读书人家晒书籍,寺庙僧尼晒经卷,普通百姓晒衣物,是日还有牵猫狗浴于河的习俗,据说可避虱蛀,镇人晒热水为孩童洗澡,妇女于是日洗发,而家家户户吃馄饨的习俗则可能是由混浴引申而来。
八、中元河灯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当日,道观作斋醮荐福,佛寺行“盂兰盆会”,释道两教共举法事,民间则家家户户祭祀祖先,故又称“鬼节”。南宋后已有中元夜入河灯的风俗流行,篾编纸糊的各式花形灯笼,灯中燃烛,下托木板,或用各色彩纸糊成船形,内装少许灯草油类点燃,入夜到水边或驾小船至河中摆放,烛火闪闪,随波逐流,蔚为奇观,佛徒为此乃“慈航普渡”,道徒称这是“照冥引路”,而老百姓们只当是一种娱乐。
九、中秋赏月
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节,时值三秋之半,月亮最圆最明,古人以圆月为亲人团聚的象征,故又名“团圆节”。是夕,家人团聚欢宴,亲友互赠节礼,其间则少不了月饼。月华初升,于庭院设案赏月,供品除月饼外尚有瓜果、芋艿、菱藕、毛豆等时令果蔬,大多是还在案头供斗香,以线香托纸板粘合而成,上插各式彩旗,并缀月宫故事,制作精彩,供后在户外焚化,有祈求丰收之意。
十、重九登高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九节,亦称“重阳节”或“登高节”、“菊花节”,重九节登高插茱萸的风俗由来久远。相传起源于“桓景避难”的故事。东汉时汝南人桓景遵照师嘱,于重九日全家佩戴茱萸登上高山,得免大难,后人仿效,遂成习俗。至唐代已演变成传统的游乐节目,其作用似在于健体防病,以御初寒 。乌镇近周无山可登,遂以登塔代之,是日有“重阳糕”应市,以赤豆和糯米制成,上插小旗,意以食糕代替登高,插旗代插茱萸。
十一、冬至祀祖
冬至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传统风俗中的大节,亦称“冬节”或“亚岁”,节前家家磨粉搓“冬节圆子”,备酒做菜,设祭祀祖,颇为隆重,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也有于冬至扫墓者,至冬至起八十一天,分为九个“九”,为寒冬之期,旧有“九九消寒图”,相传始于明朝,图中画梅一枝,凡八十一瓣,冬至起依口诀日染一瓣,全部点清则寒尽春来,开始耕作,意在敦促人们在消寒休闲中不忘耕作,还可得到一份冬季的气象资料。
十二、 腊月小更
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昔时有“支小更”的习俗,进入腊月,各街、各坊设专人于每日黄昏敲锣击梆,沿街巡走并时而高呼:“寒天腊月,火烛小心,前门关关,后门重重,柴间看看,灰堆坌坌,谨防贼盗,门户要紧。”抑扬顿挫,如歌似吟,至除夕乃罢了。时值寒冬,气候干燥,民间用火又多,镇内木造住房连绵,一旦失火,非同小可,尤须时刻警惕。其时,全镇支小更者不下十人,每至黄昏,锣声、梆声、呼声此起彼伏,对提醒人们注意安全不无裨益。
补充内容:
乌镇其实是早已开放的东栅景区;西栅则是经过修葺,去年年底对外开放的。
进入西栅得乘渡船。用“和谐”来形容西栅是最确切的。西栅由12座小岛组成,70多座小桥将这些小岛串连在一起,河流密度和石桥数量均为全国古镇之最。例如,通济桥和仁济桥两桥成直角相邻,不管站在哪一座桥边,都可以看到一个桥洞里的另一座桥,故有“桥里桥”之称。“桥里桥”是乌镇最美的古桥风景,堪称桥景一绝。
在西栅有许多“老底子”的东西——老街长达数公里、青石板路、屋子有一半挑在水上。有几样纯手工的东西可以一看:一是手工制酱作坊,镇上的红烧菜系味道不错,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自产自销的酱油的功劳。价格不便宜,一瓶普通酱油25元;二是生铁锅,系手工铸造。开价为99元的铁锅据说最受欢迎;三是蚕丝,益大丝号始创于光绪初年,你可以亲手在老底子的缫丝机上操作。
夜幕降临时,喝着小酒,看对岸楼台上唱戏,或者到水边放几盏莲花灯,都会令人心醉。摄影爱好者千万别忘了带上三脚架。
这里还保留着一些民俗活动。当时,女人们梳妆后各带一只平时煎药的瓦罐结队而行,过桥时将瓦罐丢入河中,认为这样可保佑在新的一年里无病无灾。到了近代,丢药罐的举动消失了,提灯走桥演化为节日游乐和祈福活动。
西栅的酒店和民宿也很特别,外壳是明清时期的,内有空调、直饮水、天然气、宽带网络、卫星电视等,游人在古与今之间穿梭,享受着另一种“和谐”。西栅的古街上还“藏”着高级商务会馆、SPA养生馆、酒吧等最现代化的娱乐休憩场所。
一株行走的草
一株行走的草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来到广阔的草原上,被细微的声音吸引。 那是自草原底层所发出的,牧草舒络筋骨的声音;也是被风吹袭时,草尖与游云相互拥舞的声音。那是人声交错的世界里听不到的微语,人的眼眸与耳识总是停伫在尘世的荣华上,遗忘了草原上有更深奥的交谈。 我逐渐明了,其实人世的生灭故事早已蕴涵在大自然的荣枯里,默默地对人们展示这一切,预告生生不息,也提挈流水落花。人必须穷尽一生之精神才能彻悟,但对这草原上的每一棵草而言,春萌秋萎,即具足一生。人没有理由夸示自己生命的长度,人不如一株草,无所求地萌发,无所怨悔地凋萎,吮吸一株草该吮吸的水分与阳光,占一株草该占的土地,尽它该尽的责任,而后化泥,成全明年春天将萌生的草芽。众草皆如此,才有草原。我不断追寻,哪里能让我更沉稳,哪里可以教我更流畅;在熙扰的世间,却不断失望。才知道我所企盼的,众山众水早已时时对我招引,只是我眼拙了。山的沉稳,成就了水的流畅,水的宽宏大量,哺育了平野人家、草原牛羊。如果田舍旁的稻花曾经纾解我的心,不仅是勤奋的庄稼人让它们如此,更是平野与流水让它们如此。如果,深山里的松涛曾经安慰我,那是山的胸襟让它如此。如果桃花的开落曾经换来我的咏叹,我必须感恩,是山、水、花、鸟共同完成的伦理,替我解去身上的捆绳。我不曾看到一座单独的山,山的族群合力镇住大地;也不曾看到一条孤单的河,水的千手千足皆要求会合。不曾有过不凋萎的桃花,它们恪守生灭的理则,让四季与土地完成故事。荣,是本分的;枯,也是本分。在我眼前的草原,无疑地也是天地伦常的一部分。吸引我的这一幅和谐,乃是天无心地苍茫着,山无心地盘坐着,草原无心地拂动着,牛羊无心地啮食着,而我无心地观照着。此时的我,既是山里的一块岩,也是天上游动的云;是草的半茎,也是牛羊身上的汗毛。人不能自外于山水,当我再次启程,我是一株行走的草,替仍旧耽溺在红尘里的我,招魂。
你是一只蜻蜓,点过我的湖心。
然后我的记忆便以涟漪作裙,连寂寞都细绣缀锦,至此,我青春绮丽。
秋风将冷寂大把大把地撒向大地,艳阳下便有了声声低吟。我侧耳倾听,可是风里所有关于你的消息都叫静谧,每一次的错过都叫忘记。
我不该怪你,没有把叶芝深情的诗读给我听,因为我们没有正面的相遇,只是你太累了时恰巧路过我的湖心;我不该怪你,以一枚梧桐树叶凝滞我的呼吸,因为你内心的锚过于沉重,你不期待再一次冒险的航行;我不该怪你,用一瞬间的相思换取我永世的铭记,因为你拥有一双飞翔的翅膀,注定要离我远行。
你是一只蜻蜓,点过我的湖心。
然后,羽翼颤动的声响,渐渐远离我惶恐不安的心情。可是你的离去却没有让我恢复平静,我因此陷入忧伤的旋涡。那波纹优美的线条汇成阻力,围困了我的心。
你把我从梦境深处唤醒,却只为告诉我,你要借着风筝远离六月的雨,而我却只能留在原地。我把我们的秘密全部尘封于树林寄给秋季。我躲在秋的衣襟里回想当时的心情----------
那是一个永远的蜻蜓梦,似乎还没有开始就已经清醒。
你是一只蜻蜓,点过我的湖心。
我错把结局当成了开始,我始终无法相信,与你的缘份就这样随荡开的波纹渐次散开。你冲破我的视线,消失在天边湛蓝的颜色里。
于是我知道。你不再是蜻蜓,而我不再有湖心。
名 家 美 文
1、一墨乌镇 彭学明
说乌镇是一墨乌镇,是因为乌镇的底色是墨色的。淡淡的墨色,让乌镇显得格外古朴。乌镇像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几千年如一日地站着、坐着或者蹲着,既老成持重,又沉稳肃穆,当然也很沧桑和简朴。一件粗布衣穿了3000年,一件灰色裤穿了3000年,一件褐色被也盖了3000年。3000年不浓妆艳抹,3000年不花枝招展,3000年一种本色,难啦!然而正是这3000年不变的颜色和本色,才完美了乌镇成就了乌镇,才让乌镇以一种润物无声的力量穿越了时空,扬名中外。
乌镇是老,但老得周正老得硬朗,老得神清气爽。就像酒,越老越香。斑斑驳驳的墙壁,只是它风霜岁月的一层老茧。墙顶的几把荒草,只是它仙风道骨的几缕胡须。而那些浅浅淡淡的青苔,则是它人生磨难出的一点点老年斑。石板铺就的街巷,平平仄仄地穿行在乌镇的每一个角落,或长,或短,或窄,或宽,或直,或弯。是乌镇斩不断的根,割不了的筋。没了这每一条街巷,乌镇就没了章法,乱了方寸,乌镇就成了一潭死水、一盘死棋,乌镇的人就走不出自家的屋檐,只能坐井观天。上了年纪的人,有许多上了年纪的记忆,花儿正开的人,也有许多难忘的回忆。不管是谁,只要走进乌镇的这些小街小巷,只要踏响每一块发亮的青石板,就会唤醒许多尘封的故事,就会生出许多深长的遐想,就会不由自主地披满一身古色古香。
不要说戴望舒的古巷和丁香,更不要说跟戴望舒诗句一样的姑娘。乌镇有的是江南柔情的雨丝,有的是雨丝下打伞荷笠的姑娘。因为乌镇本身就是一束江南的丁香。你运气正好,对面走来了一个江南的女子,背面也走来了一个江南的女子,两个女子都笑靥抿抿,两个女子都鲜若桃花,两个女子的秋波都与你在这里狭路相逢,你选择哪一个?哪一道秋波更能打湿你爱情的梦?哪一泓秋水更能漫进你温柔的梦乡?如果为难,那就别急,先跟着她们走走,往她们的家走,往乌镇的深处走,也许答案就有了。
进得家来,一声声吴越软语会给你让座。院子虽有大小,却是一个风格。临街的墙是木板,背街的墙是火砖。临街的一面都打开一扇窗口,或开一个店铺,或看过往的行人。院子里,青青的平砖一席铺地,有水阁,有绣楼,有回廊,有精雕细刻的门窗和木床。那门窗和木床真漂亮,花在上面开,鸟在上面叫,蝶在上面舞,鱼在上面游,还有蔬菜还有庄稼还有家禽,都在上面鲜活地飞翔和成长,也许他们一辈子就是为了一栋好房和一架好床,所以他们才费尽心思把智慧、荣耀和一生的梦想都刻在了上面,留给了后人。那些大户人家,更是以几进几出的宫殿气派,不张不扬,却大手大笔的,展示着自己的荣华与富贵。
无论荣华富贵还是淡泊清贫,乌镇都是含蓄而内敛的。就说徐家厅、朱家厅和张家厅,里面那么富丽堂皇那么气派宏大,外面却与贫民百姓一样普通,有如小家,亦如碧玉,与整个乌镇浑然一体。由此,不管怎么看,乌镇就都有几分平淡几分儒雅几分绅士。打铁的,染布的,唱戏的,经商的,穿官袍的,都在不经意间透着一种平和、一种文气。不知是家家都种着花养着鸟,还是个个都识点文断点字有点见识,时光和岁月就是遮不住乌镇人的淡淡书香。是什么呢?或许是家家门前挂着的那盏红色灯笼,或许是条条巷子飘出的那段印花染布,或许是满镇子飘着的那比歌声还柔软的声声吴语。
染完一段花布,织完一个竹筐,或者烧好一缸老酒,乌镇人就三三两两出来,或摇着蒲扇斜依在自家的门槛边,或端着茶杯来到街头的戏楼茶院,听风说雨,摆古论今。一个个故事,一则则新闻,还有一段段传奇、一桩桩姻缘,就这样把乌镇点染得更加文弱和温情。茅盾先生的《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秋收》和《残冬》等巨著也许就是这么来的,他笔下的那些人物,也许就是这些乡亲。是的,乌镇出了不少人物,但有一个茅盾就够了!一个茅盾,就足以让乌镇骄傲,足以把太多的人和城镇比下去了
其实,更精彩的是在水上。乌镇的水是浑浊的,远不及我故乡湘西的水清澈甘甜,但乌镇的水是为乌镇而生的。没有乌镇就没有这条蜿蜒迤逦的水巷,没有这一条蜿蜒迤逦的水巷就没有水,没有水,乌镇就没了水色没了灵气没了生命没了灵魂。之所以说乌镇的水是为乌镇而生的,因为乌镇的河是人工的,这运河就是因为乌镇而来这里安家落户的。如果不是为了与乌镇结一门金玉良缘,这运河就不会绕这么远的路,就不会流到这里与乌镇朝夕相处、唇齿相依。所以乌镇与水的关系,是血与水的关系,血浓于水,血也融于水。
这条飘飞的水巷,是乌镇的血脉,软软的脉管上,是乌镇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个细节。租一条蚱蜢舟,我们就驶进乌镇的水墨画里了。悠悠的水巷,像一支写意的工笔,轻描淡写地描摹着两岸,勾勒出两条笔直的风景线。黑瓦白墙的民居,仪态万方地闪立在两边,一半住在岸上,一半跳进水里,它们像一群淘气的孩子,把脚伸进水里,把手也伸进水里,戏弄一河鱼虾。虽然它们没有我湘西吊脚楼的气势和高大,但却小巧精致,异曲同工。水阁的窗口,往往会探出一盏女儿的脸,那不是茅盾笔下的淑女,就是我们江南的表妹,好看,好看,好美,好美。于是你觉得一河的风景都被这女儿的脸照亮了,一河的水阁都是这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了。本来也是这样,你看,在那岸边的每一座河埠旁,在河埠的每一条帮岸上,在帮岸的每一条廊棚里,在廊棚的每一个美人靠里,你都会看到一个个洗衣淘米的表妹,一个个挑花绣朵的表妹,一个个等待爱情的表妹。美人靠是什么?美人靠是水乡女儿的专用工具,在临河的每一个廊棚里。不管是男人女人,你都靠一靠吧。靠一靠,你就是美女了;靠一靠,你就有美人了。
坐在船上,看着风景,想着美人,再品一品乌镇男人用白水白面白米酿制的“三道白”酒,品品乌镇女人手擀的姑嫂饼,乌镇的滋味就全了,你就品不尽想不完,就乐不思蜀、游而忘归了。
那么,留下来,你就会是茅盾先生笔下的一个人物,是千年乌镇的一个情节和段落。
(选自《经典美文》2008年第11期)
3、郁孤台之魂 徐南铁
我与辛弃疾在郁孤台上相会。
八百年的时光衔枚而走,郁孤台几番修修废废,辛弃疾凭栏远眺的凝重身影却在台上徘徊。
你还在俯望江水吗?这江当然不是八百年前的江。八百年前,金兵入侵,生灵涂炭。你叹息那清清的江水中有多少行人泪。如今,废城墙建起了一座华丽的人行桥,桥上行人不断,桥下木船相连。
你还在倾听对岸山中的鹧鸪声吗?对岸的鹧鸪曾经为你的壮志抱屈,与你“天凉好个秋”的心曲唱和。今天,你的鹧鸪已飞入历史的深处。对岸陈列的是工厂、居民。鹧鸪的子孙们只在更远的山林中吟哦古调。
幼时就读过你的“郁孤台下清江水”。那时住在赣州,却不知这郁孤台就在赣州的西北角。乃至知道了城内叫田螺岭的高阜就是你“西北望长安”的高台,我急匆匆兴冲冲地骑着车奔向那里,想依着你的英魂去领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沉郁、苍凉以及辽邈的历史感。没想到红漆肃落的院门被一把铁锁紧扣。抬眼望去,郁孤台下一派败落不堪的风雨之貌,灰冷、凋敝,连板壁也不全。只有晾在台上的几件艳丽的衣服才见出一分亮色。但是,在蓝色天幕的衬托下,郁孤台的飞檐高高翘起,依然孤傲、挺拔、风骨凛然……
今天,我们终于在郁孤台上相会了!
今天的郁孤台披红点翠,焕然一新,好一副西装的雍容贵态。我想信,作为一个“横绝六合,扫空万里”的词人,你不会为一座郁孤台的兴衰慨叹。你的身影不是因台的兴衰而兴衰的。
二层的郁孤台高不过15米,但因建在高处,赣州尽收眼底。赣州不居交通要冲,除了当地的文人墨客偶尔雅集,郁孤台游人不多。这更好,我可以静心同钟爱的词人一起面对这无限关山无限江天,让无限思绪扑面而来。
我问辛弃疾,在郁孤台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它接受过那样多的咏唱,苏东坡、文天祥、戴复古、李梦阳……都是文坛巨子,为什么只有你的一首《菩萨蛮》成为千古绝唱?
辛弃疾不语。我久久凝望着他极目天外的侧影,那非常熟稔的神情渐次幻化为屈原、杜甫、白居易,陆游、龚自珍……我猛然明白了!我总是的答案是:贯穿着中华文化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在辛弃疾词中强烈地闪光。
“可怜无数山”的襟怀,“江晚正愁予”的情愫,不就是中华文化脉搏上激起的音符?
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在江风中猎猎作响。人去,这种精神不去;台颓,这种精神不颓。即使滔滔江水干了,这种精神也将奔流息地传衍……
辛弃疾依然徘徊在郁孤台上。我走下台来,久久地回望郁孤台。或许,历代人民屡屡修复它正是为了辛词中的一片丹红?
郁孤台郁结着民族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