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里双方经常因各种小事吵架怎么办?

婚姻里双方经常因各种小事吵架怎么办?,第1张

夫妻双方经常因各种小事吵架怎么办

01争吵是亲近的契机

01到底是在吵什么

为什么我们很少和陌生人争执,却总跟自己爱的人吵架呢

这其中暗藏一个特别积极的心理意义——相爱的两人吵架,其实是在给彼此的心,寻求融合、亲近的出口。

先来看夫妻吵架的两个场景片段:

片段1:

周六了,她想出去吃点,对他说:“晚上我们出去吃饭吧

“好啊,你想去哪儿”他应道。

妻子顿时兴奋起来了,“嗯我还没想好。”

“那我们去吃火锅”他提了个建议

“不,”妻子想了想,“今天想吃点什么不一样的。

他回,“好吧,那你想想我们早点定,早出发,不然高峰期排很久队。

02情境导入

“为什么总是我想,你不可以一起想吗”她觉得他太没耐心了,一点也不懂得关心人。

丈夫听到这,顿时不耐烦了,一句话也不想说

看着他这个态度,她也生气了,两人吵了起来。

片段2:

妻子提议,“我想让孩子学编程。”

“孩子才8岁,你给他报这个干嘛”他有些质疑

她顿时不开心了,指责“你哪里关心孩子了!孩子一直都是我在带,报这种兴趣班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不要给孩子那么多压力,”丈夫很反对妻子的提议,他认为,“孩子这个年纪多睡觉、多运动,参加些户外活动就好,这样学习效率更高。

“你就会惯着孩子”,她立刻说,“上次去吃饭,说了不要让他喝饮料,你非要给他买。

丈夫听着起火了,“我惯着孩子就你教得好也没见你把孩子教到年级第一啊。”两人吵了起来。

03试图通过争吵进行沟通

这是生活中很常见的2个片段,当你深人复盘事情发展的全过程,就会发现夫妻的吵架是逐步升级的。

对话的刚开始,一方的内心需求其实很简单——希望对方听听自己的心声,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给些支持

比如,片段1的妻子说“想吃点什么不一样的”,其实是想在做决定前,跟爱人一起分享、探讨些餐点、兴趣细节,再一起做决定。

这种协力、商量、再达成一致的过程本身,是她的期待。

丈夫当时的沉默,则是在表达“我不想跟你吵架,我想两人和平地相处、开开心心地去吃晚饭。

片段2的妻子说“孩子一直都是我在带”,其实是想表达,给孩子报兴趣班的决定,是她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节奏后,用心分析、考虑的结果,不是随意发言。

丈夫当时的反对,其实是在表达“我对这个家、对孩子也是用心,付出的。

之后,两个人的沟通演变为争吵,甚至越吵越厉害,是因为彼此都希望用“吵”来让对方听到自己话。

04争吵背后隐藏的期待

每一次争吵,究其核心,都存在着未得到满足的渴望。

想要正确吵架重点在于,两个人要在争吵中,发展出共同解决冲突的能力

这样每一次争吵中的“渴望”都得到满足,变成亲密感的基础。

02正确吵架的三个步骤

正确吵架,有以下三个步骤:

步骤一:分辨情绪

之前看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大意是:永远不要在饿的时候逛超市,可能你会买不需要的东西;永远不要在孤独的时候开启一段感情,可能你会遇见错的人。

争吵也是如此,永远不要在情绪不明的状态下表达,可能你会让说出的话,到头来,都封住了自己的本意

比如,之前的举例中,有这样两句话,

“为什么总是我想,你不可以一起想吗”

“你哪里关心孩子了!孩子一直都是我在带。”

05沟通的假设与想象

一直、总是,这类极限化、绝对化的词,表达的是一种主观感受,而不是事实

当吵架中出现这样的词,其实是一方在宣泄情绪。

如果你是说的那方,那要即时识别出来,自己这么大的情绪下,有怎样的渴望或期待。(具体详见下文步骤三)

如果你是听的那方,那这时候你要做的,不是跟ta辩论事实真相,而是承认、接纳ta的感受,安抚ta的情绪。

只有把恶劣的情绪先缓和下来了,彼此才有沟通的基础

步骤二:理清事实补齐信息

事实有三个基本要素:主体、时间、空间

如果语焉不详,那我们听到的很可能不是事实。需要补齐信息

比如:之前的案例,妈妈想给孩子报编程时,说了这么一句话,“这种兴趣班报上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听完,爸爸马上反对"不要给孩子那么多压力”

这两句话,都是在陈述各自大脑中的假设与想象,需要双方各自补齐事实信息

06沟通并不是单方面表达

妈妈可以说“我发现孩子对机器人特别感兴趣,前两次看邻居小孩XX在玩机器人编程,一直专注地站在旁边,不肯走。他现在学校课程不算紧张,我想给孩子报个兴趣班

爸爸的语言可以变成“我希望孩子在小学阶段,过得轻松、自由些,不要有太多压力,保证休息、多运动,再去报个兴趣班

这时候,你会发现,彼此的对话,变得更加共创、更加有建设性了。

步骤三:感受期待

什么是感受期待就是找出对方内心真正想要得到的东西。

不同的角色、身份,有不同的期待与隐性契约,这也是我们在生活的不同面。

比如:之前我的朋友和学妹,问了我同样的一个问题-

要不要学心理学

学妹的期待:问我职业规划,期待我作为心理行业的工作人员,给她一些职业发展建议。

07共同感受彼此的期待

朋友的期待:想学习相关知识来经营的家庭,让生活变得更幸福,希望从我这里得到肯定的答复与支持。

显而易见,同一句话,不同的人对你说,有不同的期待。

尤其是当对方用“争吵”的方式表达时,内含的是更加强烈的渴望。

在这个时候,我们要了解情绪、结合事实,来判断、回应。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爱就是我们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主动的关心,哪里缺少主动的关心,哪里就没有爱。

与亲密的人连接,是人类情感的基本需要。早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存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婚姻并不只是搭伙过日子,还想感受到尊重、理解和安全感,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如果长期得不到另一方的情感回馈,就会争吵不断

频繁争吵中的大部分人,会觉得是因为对方的错才导致争吵的。而这种思维也正是两个人关系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

08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

吵架者的基本心态是“这件事一定是我对,TA一定错了”。问题是当两个人都这样想时,吵架就层出不穷了。

事实上,家庭纠纷、夫妻争执等经常都没有固定的答案,纯粹是角度问题,而不是是非问题。

“会吵架”的人在争执的过程中,努力地去体会对方的真正意思,给予对方情感的满足,或比较两人之间的差距在哪里,找到能够达成一致的点儿

“不会吵架”的人,在争执的过程中会批判对方,极力地要驳倒对方,甚至进行人身攻击,只是要证明自己的“无误”,结果反而两败俱伤。

因此,当两个人发生了争吵,我们一定要告诉自己:这个事情,可能也有我自身的原因,TA可能是对的。

当我们跳出“我对你错”的思维模式,在言语中不批判、攻击对方时,矛盾才不会升级,真正的解决之道才能浮现出来。

如果长期得不到另一方的情感回馈,就会争吵不断。

毫无幸福可言。

再好的感情,也会消耗殆尽。

哪几种“正确”的吵架方法,再糟糕的感情也能挽回?

感情中再甜蜜的情侣也无法避免吵架,而大多数恋人便是在吵架中一点一点的没了细心,消遣了两个人的爱情,最终落了个离婚的惨象。但话又说回来,人是在矛盾中求生的,并没有矛盾也就没有生活了,情侣间打打闹闹是十分普遍的事,可为什么吵着吵着就散了呢。

一、吵架不是为了论输赢,是为了给对方表达自己内心情绪的机会

大部分人在把吵架真真正正当做了一次辩论会,非需在争吵里分离出来个输赢,仿佛他想要吵架了她便是大赢家。其实不是,在争吵中你觉得你赢的那一刻,你已经输了。为什么有争吵,是因为长时间库存积压的情绪爆发出的,此刻,我们更要做一个聆听者,给女生充裕的时间使他讲出他内心库存积压许久的情绪。吵架的效果并不在于把问题恶变,二十为了能解决问题和清除争议。假如两个人在争吵中可以做到一个聆听者,那他们会深入探讨,找到两个人的分歧所属,从而解决芥蒂。

二、家丑不可外扬,吵架也要分场合

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叫“家丑不可外扬”,成年人都爱面子,但有的人吵架喜爱搞得邻里街坊都懂,乃至叫亲戚朋友来判个对与错。吵架是两个人事情,为何非要弄得让这世界都懂才如愿以偿。尊重是互相的,你尊重我,我就会尊敬你。你让我当众失去了自尊,我又怎会使你中的来台。再加之,他人对你的评定只能“火上加油”,加剧问题的严重性,根本无法使解决问题,因此,奉劝各位吵架也要分场合。

三、谩骂不能解决问题,注意说话的方式

上大家提到,争吵里的两个人是失去理智的。不少人在争吵中压抑不住自己的情绪,便会破口大骂。破口大骂只能惹恼对方,从而使自己的情绪无法控制,加剧问题的严重性。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恶语六月寒”,成人必须做情绪真正的主人,而不是被情绪上下,谩骂是很不理智吵架方法,也时常非常容易将基础问题复杂。往往会在争吵中谩骂的一方,事儿之后这是最后悔。平静下来好好想想怎样处理难题,这种争吵才就会显得更有意义。

情侣之间吵架分为两种,一种是第一次吵架,一种是无数次吵架。但是没有一对情侣夫妻,不经历吵架这一个过程。

两个人刚刚在一起的时候,关系特别密切,遇到问题也总是很容易就化解了,因此不会带来争吵,即便是很生气,也会因为亲密大于这些事情,从而忽略掉忍一忍就过去了。

但是两个人的长期相处之后,任何小事情都会慢慢积攒,积累成为一个大的矛盾,即便是两个人彼此喜欢,但是经过积累这样的矛盾也会汇聚在一起爆发出来。

情侣之间的第一次吵架,往往是很小的一件事,微乎其微,也许那个吵架的源头以前出现过,但是没有争吵。第一次吵架却是这样出去了,很多人都防不胜防,甚至都没想到会这样的吵架。

第一次吵架的时候,两个人都会很生气,会觉得以前自己发现对方是这样的人。现在和她吵了一架,结果发现他也有另外的方面。第一次吵架,与其说是吵架,倒不如说是成长,因为经过第一次吵架,两个人会更熟悉。

情侣高帮在一起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伪装自己,不太容易把自己不好的一面暴露给自己喜欢的人。而经历过第一次吵架之后,逐渐的会开始真正的熟悉关系,密切在生活中不断的进行一个磨合,随即便是更好的发展和生活。

在之后的生活当中两个人的交集越来越多,那么矛盾问题也会愈演愈烈,从此吵架成为生活中的平常事儿。唯一不同的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引起的争吵。

两个人争吵的频次越来越多,但是问题却越来越小,不是两个人不相爱了。如果是两个人的争吵,频率越来越多,那么就是在一些小事情的处理方向上有了问题。男生会想不明白,女朋友为什么生气?女朋友又总是觉得男朋友不为自己着想,不给自己考虑。

在两个人争吵次数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不妨坐下来,仔细考虑一下,两个人在处理小问题的方式上,是不是发生了小问题?比如说女孩子生气的时候,男生有没有第一时间去找对方?或者是在处理和异性关系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恋人。

往往引起争吵的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但是在这些小事情背后,却藏着不小的问题。遇到小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发现两个人争吵的真实原因。

情侣之间争吵越来越频繁,不是走向分手了,也不是两个不是对方想要的,谁都舍不得谁才是真的。

文/卢悦

1误解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只说十分之一的话

孩子和成人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孩子比较缺乏“内在加工”的过程,他们似乎是“透明”的,你可以很轻易地了解他们的想法。因为那时我们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边界。

所谓“边界”是指我们拥有自己的独立的想法和感受,但这些内在的部分不必和其他人分享。这意味着一个人的形成。

换句话说,我们都开始拥有经验,可以独立地判断其他人的言语的意义,我们拥有一种标准来衡量其他人的话对自己意味着什么。这就是所谓的“眼力价”儿或者“察言观色”的能力,也就是日后的“读心术”。

现在这类书籍是畅销书,说明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这种观察对方言外之意的能力。但有意思的是,我们似乎都是对如何获取对方的想法感兴趣,而对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想法没有那么大的兴趣。

在感情好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蜜里调油得一厢情愿地认为对方和自己是完全一致的,我的想法不用说,对方就知道,甚至会希望两个人可以一直默契下去。

但事实上,人没有特异功能,我们可能在一个时间段里非常默契,有一种不说自明的能力,但日后的生活会向你证明:这种能力,首先在了解对方方面是很有限的,因为在爱情状态中的男女和在婚姻状态中的男女是非常不一样的,这不存在欺骗的问题,就好像你在工作场合和在家庭中看到的老板是不一样的是一个意思。

因为在情感状态中的男女是一种享受者,某程度上把很多美好的事物都放到一起,而将那些碍眼的其他部分放在视野之外,所以这种了解,只是一半的了解,而且彼此的身份是不同的,婚姻中会有很多具体的事物需要我们共同合作解决。

我们相当于从泰坦尼克号的罗斯和杰克乘客变成了船长,角色的转变,要求我们要随之对关系的相处方式有调整。

婚前,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婚后:你的不是我的,我的不是你的

语言的局限在于我们很多时候,说话是有多个层面的。

比如下面的对话:

“亲爱的,你帮我打扫房间了吗?”“没有,我忘了,明天我会做的。”“你已经说了多少个明天了?你根本不上心,你心里到底有没有这个家?“你动不动就上纲上线,一个小事你至于吗?一回家你就跟我唧唧歪歪,烦死了。”“我说的不是这件事,而是说你根本不在乎我。”“好好好,我现在就问好吗?你这个人太夸张了,你说我一天这么累,你一回家就跟我为了一件小事吵半天,家还有什么意思?”“好啊,你终于说出来了,你已经厌倦我了,你不爱我了……”“我不是这个意思……好了好了,对不起了……”

争吵的不可避免的要素

一场争吵的必不可少的第一要素:我们认为对方的蓝图和我们一致。

在我们恋爱的“融合期”,我们是没有“假想敌”的,因为那个时刻,我们没有蓝图,有的只有你侬我侬的爱,享受在爱里面,这就是我们所有的想象。

但当我们的情感稳定以后,进入到“过日子”的第二阶段的时候,我们还会生活在一种假象中,那就是我们还以为对方了解我的需要,以及我们对婚姻中的角色期待是一样的。

比如在这个例子中。也许妻子看来,一个合格的丈夫=在乎自己的感受+主动承担家务劳动+珍惜干净整洁的环境;而在丈夫看来,一个合格的妻子=提供温暖的安慰+随意包容的家庭氛围+充满欢乐的家庭气氛。

但事实上,他们首先在家务这个环节上,有不同的预期,而这看上去是非常小的事情,但却和爱相关联,所以婚姻之中无小事,或者可以说,小事都是大事的导火索。

因为这些蓝图有些在意识层面,有些根本就在潜意识层面,所以我们会有很多天经地义,甚至觉得全天下人都会认同的“公理”,但恰恰是这种所谓的“公理”,遇到我们的伴侣的时候,好像面对的是另一个外星人。

一场争吵的必不可少的第二个要素是:我们的蓝图都和我们内心的爱有关。

当我们的蓝图不一致的,遭遇到创伤的不只是这些习惯不能被尊重,而是我们的爱有了缺损。因为我们都有一些独特的获取爱的方式,我们的蓝图就是通往我们内心的路线图,关于如何获取爱的说明书。

所以如果我们不去了解彼此内心的婚姻的图景,也不去探索一条属于我们共同的蓝图,那么很可能在爱在打地基的时候,就出了致命的错误。

一场争吵的必不可少的第三个要素是:我们以为我们已经讨论过,或者我们不需要讨论,或者我们认为自己没有所谓的蓝图。

当我们彼此都是伴侣的时候,我们对彼此的期待是一致的。

比如女朋友对男朋友的要求不会那么严格,因为他们的距离还没有那么近,或者男朋友可以满足女朋友很多超出他承受范围的要求,因为他还在追求的状态。

学会做合伙人

但是他们没有谈过,在婚姻中他们彼此能够承担什么,彼此的福利是什么,权利义务是什么。未来我们期待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工作和家庭生活分配的比例是什么?

结婚以后的有没有五年计划?有的丈夫在结婚的头几年遇到事业的成长期,需要将时间更多放在工作上,妻子能接受吗?如果接受,家庭生活如何平衡?

有的丈夫想要做创业型的人,那么意味着家庭的经济有可能面对动荡的风险;有的丈夫打算平平稳稳做事情,侧重家庭生活,而妻子可能却希望能过上更优越的生活……有的妻子想要转型,需要丈夫更多侧重家庭生活,而丈夫也在面对事业的爬坡阶段……

家里的财务如何处理,谁掌管?家务事谁来做?谁做哪部分家务事,是做饭还是到外面吃?甚至做什么饭,由谁做饭……

关于家庭生活,有的妻子喜欢旅游,而丈夫则是宅男;有的妻子付喜欢物质满足,而侧重于精神上的消费;有的丈夫喜欢和哥们一起外出踢球娱乐,而妻子则希望更多时候和丈夫在一起……

当我们面对父母的时候,谁做黑脸谁做白脸,当父母和自己的一方产生冲突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面对,如何合作?甚至当我们一起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该如何互相帮衬补台?

关于爱的方式中,有的妻子感觉爱的渠道是从言语方面,而丈夫表达爱的渠道只有行动;有的妻子希望丈夫在自己关键时刻在场,而丈夫则屡屡缺席误以为妻子毫不在意;

有的丈夫希望收到妻子的礼物,而妻子却未必了解一个大男人居然喜欢惊喜……这些都是爱的语言,有兴趣的可以看《爱的五种语言》这本书。我认为爱的语言有千万种。

我们经常后悔自己在吵架,争论时临场发挥不好,可后悔没有用,下次发挥还会不好,其实这是非常正常。

吵架时,对手、旁人、环境等这些要素都会分散你的注意力,搅乱你的情绪,导致临场时很难像自己单独时那样,冷静不受影响的思考。

我相信很多人也发现自己和小孩或者小狗小猫吵架时没有过发挥不好,很轻松,有一种局势尽在掌握的快感。因为小孩和小动物的思维还没发育好,你们之间的思维能力相当于三维和二维的区别。他们的思维完全在你的控制之下。

所以有人想到通过看更多历史哲学,文化的书,形成更高的思维能力,再一次碾压对手,其实这么做没用。比如现在让孔子,苏格拉底和你吵,你觉得他俩能超过你吗?读书多的吵不过读书少的,更吵不过同样读书多的,死了这条心吧。

我认为普通人提高吵赢几率的有效的方式是以静制动。以一种恒定的语气和节奏,让对手无无计可施,最终理智崩溃。吵架时不要针对任何事情本身,那样没用,而是要直接打击对方思维。

比如对方balabala说完后,你沉稳的回应:你为什么会这么想?你觉得这个结论没问题吗?我觉得你的思维逻辑并不合理,我们思考的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东西;我觉得你的生活内容限制了你的思路,我建议你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重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不适合再深入讨论。你只要循环的抛出这些话,只要对方是个普通人,一定会被你气得逐渐丧失理智,丧失逻辑,变得前言不搭后语,你轻松获胜。

因为我们对别人如何评价我们做的事,不是太在意,但是对别人对我们思维能力、思维方式的评价很敏感。很容易动摇信心,近而变得暴躁,影响思考,然后更暴躁,更影响思考,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你只要持续攻击对方的思维方式,就会像咯吱对方腋下一样,动作不重,也不用太多花样,就能获得很好的效果。足以让对方的整个思维系统和语言输出系统崩溃。你会体验到一种高维度智商碾压低维度智商的快感。

你试试吧,但别说是和我学的,我想做个好人。

四种常见暴力沟通你是否遇到过

1、道德评判,以自我为中心

道德评判是指我们拿自己的尺子来评判人,一旦别人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就是不对的。

2、进行比较

“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的生活,丹·格林伯格曾说:就去与他人做比较。经常有这类家长对自家小孩说: 你看看某某家的小孩,多么优秀。动机可能是好的,但这种比较的评判方式,无疑暴击了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3、回避责任

“不得不”“公司规定”“领导说的”,这样的开头,都是回避责任的表现。“这不是我的本意,是领导让我这样做的”。这样的说法会淡化你的责任感,久而久之你会失去信任。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要学会一人做事一人当,多考虑对方的感受。

4、强人所难

强迫他人按照我们的期待生活,那是在试图去驯化对方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藏着威胁,这意味着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这是强者常用的手段。

一条说话公式解决90%的沟通问题

万能公式

我观察到+我感觉+是因为+我请求=非暴力沟通卢森堡博士指出,非暴力沟通能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它涵盖了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要素。

通过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会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要素一:观察

它要求我们对经历的事情,客观地进行描述,不能加上自己的主观臆断,不能把观察和评判混为一谈。比如:“员工迟到”是观察;而“他真是一个懒散的人”就是评论。很多人说话都习惯带有个人评判,这种不客观的沟通方式,非常不利于关系的经营。

要素二: 感受

说出一些行为,代替你内心产生的感受。比如情侣吵架,常会说,我觉得你不爱我了。这其实不是感受,而是你的想法。表达感受可以这样说:“你的行为,让我很不安。”表达感受需要练习,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词汇库。这样有助于我们表露情感,让他人明白我们的内心感受从而更了解我们的需求。

要素三:需要

指责、批评、评论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要素四: 请求

越清晰的请求,越能得到有效的执行,与人沟通,70%是情绪,30%是内容,说出请求时我们还要注意语气,免得被别人误以为是命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7178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