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古韵醴陵门

古城古韵醴陵门,第1张

醴陵门位于株洲市醴陵市渌江河畔南岸,是醴陵“一江两岸”中最重要的一个景点之一,与渌江河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是醴陵瓷城的一个新地标。醴陵门的正前方有一条宽阔的大马路。走近醴陵门,你会发现醴陵门就是一座用青砖砌成的一座古香古色的城楼。门洞就是一个记录醴陵发展史的 历史 墙,记载着醴陵千古发展的辉煌 历史 。看到醴陵古城这些发展史,作为醴陵人,我们感到无比自豪无比荣光。

醴陵门是醴陵市专门打造的一条文化街,有酒吧,知名餐饮和 娱乐 ,更有各种小吃等一字排开。白天的醴陵门略显冷清,游人稀少,三三两两在闲逛。到了傍晚,醴陵门就成为醴陵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所有的店铺灯光通明,早早的都开门准备营业了。很快醴陵门周围就人山人海,有晚饭后散步闲逛的,有专门来摆摊设点的,各式各样的小吃,零卖,应有尽有。此时,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有叫“来吃臭豆腐啊,不臭不要钱啊”,有叫“来来来,来吃海底捞啊,大酬宾啊”,有叫“香喷喷的奶茶,来一杯吧”……各种香味混杂在一起,倘若此时你恰好肚子饿了,这些美味小吃可以让你大块朵颐,心满意足。人们在醴陵门周围川流不息,流连忘返,这样的热闹场景要持续到十一点多。

夜深了,热闹的人群陆陆续续向四面八方散去,都回家歇息去了。小摊小贩门也收起摊具打道回府,只留下醴陵门独自美丽,此时的月亮好像在渌江河里淘洗过一样,晓得格外干净、柔和、恬静,仿佛生怕惊扰了静谧熟睡的醴陵门似的。

神奇泉塘 醴陵市王坊镇温泉村的垅中间有一口天然水塘,面积30多亩,塘里的水冬暖夏凉,当地人叫它泉塘。泉塘的水清,清得可见水底沙石,鱼虾游动,水草摇曳,看得清清楚楚。有趣的是,冬天气温越低水温越高,即使冰天雪地,泉塘的水温也在10摄氏度以上。因此泉塘深得当地群众钟爱。泉塘一年四季水满塘,奇怪的是四周无水源,并且塘水面比相隔400多米远的河水面还高6米。泉塘有史以来没有枯水之时,从没有干过底。泉塘的水灌溉着温泉、枫树两个村18个组900亩良田,即使遇上去年这样的大旱之年,这些良田也不会因缺水减少收成。泉塘是个天然宝库。它有取之不尽的天然肥料,塘里生长着一种青苔,肥效相当好。当地农民天晴时把青苔捞上来晒干放到田里。当地的吴老告诉我们,解放前,泉塘养活了不少的贫苦农民,这些贫苦农民把青苔捞上来,到富裕人家换米吃。一担青苔换一升米。泉塘有捞不尽的鱼虾,当地老百姓从不需放鱼苗,天天可吃上鲜嫩的鱼虾。里面的鲤鱼颜色金黄,味道鲜美。最大的鲤鱼有3到4公斤,鲫鱼虾子更多,勤劳的农民一个早上可网到虾子五六公斤。泉塘一直姓“公”,不管是谁都可随时来此捞虾网鱼。

泉塘是当地人的天然乐园,泉塘村的人老小都会游泳。夏天泉塘是孩子们的乐园,他们在这里游泳、嬉戏、摸鱼。连周边乡村的大人小孩都来到泉塘游泳。正值盛夏时节,每天到泉塘里游泳冲凉的不下200人。当地的农民也看好这个天然市场,都纷纷在塘边摆摊设点,搞起了“旅游经济”,所需游泳用品可谓应有尽有

醴陵,地处湖南东部,现隶属株洲市。

醴陵话,属于赣语系,是由于传说中朱元璋血洗湖南时,醴陵惨遭战争、灾疫摧残,十室九空,土著居民仅剩“十八户(姓)”,即“江西填湖广”的移民史实,江西移民人数最多,时间在先,又较为集中,赣语开始占主导地位,赣语通行。

醴陵境内发现瓷土,广东、福建沿海地区到醴陵投资陶瓷产业,陶瓷文化吸引福建和广东的资本和技术移民,因此受到闽语、粤语移民的影响。产业的发展吸引着产业工人的涌入,本省部分州县的移民纷至沓来。这样一个多省移民融汇一起,各地移民方言和本地原始方言,经千百年来生产中的语言交流,逐渐相互渗透、融合演变成以赣语为主,杂有粤语、闽南话、湘语和其他一些方言的痕迹,且保留有某些本土方言和古汉语,形成了独有特色,与周边毗邻市、县有较大差异的醴陵方言。可以说是四不像,但又融合了湘赣闽粤四地人民的智慧结晶。

醴陵方言三里不同音,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词汇。例如:爸爸就有爸爸,爹爹,爷及,嗲及,老公子,爷老子这么多种喊法。

但总体来说,醴陵话音调平缓,尾音多为降调,所以外地人评论醴陵人就算是吵架也像是聊闲话一样,没有那么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7329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