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你过分美丽,去了新的世界——纪念张国荣逝世 18周年

怪你过分美丽,去了新的世界——纪念张国荣逝世 18周年,第1张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又来到4月1日,西方的愚人节,而在很多人心里,它却是一个悲伤的日子,因为稍年长点的人都应该记得18年前的4月1日,巨星张国荣从香港文华酒店纵身一跃,结束了他年仅46岁的生命。巨星的陨落,令全香港彻夜未眠,香江水仿佛也在呜咽哭泣。

正值盛年的张国荣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为何会选择如此极端的方式轻生,人们疑惑不解。哥哥他的遗书上写到:我一生没有做过坏事,为什么会这样?这一年我好难过。谢谢唐先生,谢谢家人朋友们。

而就在他跳下去的那一瞬间,他的好朋友兼经纪人陈淑芬正好如约来到酒店楼下,亲眼目睹了令她永世难忘的这一幕。同时,她也领悟了张国荣叫她过来的原因,哥哥不想自己最可怕的样子被媒体和世人曝光,而是暗示陈淑芬第一时间处理善后。

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不忘给世人留下他生前最美好的模样,不禁令人唏嘘感慨。回首他的这一生,也许可以让我们释怀他提前结束短暂的人生。

张国荣有两个妈妈,即他的亲生母亲和继母。两个女人共同拥有一个男人,自然会矛盾重重,经常会相互妒忌,相互吵架。 据他回忆,小时候继母曾向他泼尿。

刚13岁的时候,便被送去了英国读书。张国荣的童年可以说是灰暗而孤独的。缺乏父母家人的关爱,小小年纪被迫在异国他乡学会独自面对生活。也正是这段不幸福的岁月,造就了那个内心独立坚强但同时也十分敏感的张国荣。

1977年,张国荣回国参加电视歌唱比赛,一举斩获亚军,这位未来之星的演艺之路,也从此拉开序幕。

在和电视台签约后,因为和家人合不来,张国荣很快就搬出了家自己一个人租房生活。

而当他努力走出原生家庭的桎梏时,迎接他的却是更残酷的现实。

初入演艺圈的张国荣星途异常不顺。从英国留学回来的他造型前卫 时尚 ,第一张专辑便是全英文填词,因为不符合香港乐坛的主流路线,所以在歌唱事业上,张国荣频频遭遇观众的嘘声,频频在舞台上被观众倒喝彩,这对一个刚出道的新人来说,无疑是可怕的打击。

这还不是最残酷的事,因为不贴合市场,他的第一张专辑在音像店被贱卖到一块钱一张。整个团队的付出,似乎化为了一场空,这就是演艺圈的残酷。

都知道在这一行,没有一帆风顺,都是一步一步打拼过来,但是,谁能想象日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张国荣出道伊始,境遇竟是如此黯淡。没有反响的专辑,使得唱片公司拒绝与他续约。

彼时,由于演绎的作品不温不火,他只能在二三线歌手之列游荡徘徊。尽管事业与经济都陷入低谷,张国荣也没有放弃,只想着我再努力一点,再坚持一下,就是这样的心态,让他等待了5年,终于遇到了自己的伯乐恩师黎小田和经纪人陈淑芬。

1983年,黎小田和陈淑芬为张国荣量身打造了一张属于他的专辑《风继续吹》。这张专辑一经发行,便在香港大获成功,不仅得到了广大歌迷的支持和乐坛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也让张国荣成功跻身香港乐坛一线歌手。

然而,他并没有满足。1984年5月14日,张国荣同名专辑 《Monica》 发售。这张专辑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直接引爆了香港乐坛。专辑当中的主打歌《Monica》,更是红透了香港的大街小巷,这张专辑的成功,确立了张国荣香港乐坛的巨星地位,张国荣成为了和谭咏麟旗鼓相当的歌手。当时的乐坛还没有四大天王,全是张国荣和谭咏麟的天下,两人的竞争十分激烈,双方的歌迷更是你争我斗。

终于在1987年张国荣的《无心睡眠》击败谭咏麟的《别说再见》,获得了当年的十大劲歌金曲最高奖。谭咏麟随即宣布不再接受任何音乐奖项,大批的歌迷把矛头指向如日中天的张国荣,当场就有歌迷大骂,都怪该死的张国荣!

没了音乐上的对手,如日中天的张国荣本可以独霸乐坛,可谁都没有想到第二年的1989年,张国荣便在自己33岁的生日会上揭开了大屏幕上的幕布,出现了七个字,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张国荣退出歌坛”,这七个字是他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

他决定在巅峰时期退出歌坛。在告别歌坛演唱会的舞台上,张国荣说自己要在最多掌声的舞台上告别,要去外面闯一闯。他再一次唱到成名曲《风继续吹》时,泪流满面。

随后几年的采访中,他说,当年最红的时候离开歌坛,很多人以为我走下坡路。其实,我是怕死。这样的回答着实令人不寒而栗。一位叱咤歌坛的大明星,拥有着最闪耀的光环背后,却潜藏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张国荣在自己的自传里写道,我觉得自己可能患上了忧郁症,至于病源可能是对自己不满对别人不满对世界更加不满。原来早在这个时候抑郁的种子已经悄悄的重在了张国荣的心中。

退出乐坛的张国荣把自己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方面。1990年,张国荣与王家卫导演合作,拍摄**《阿飞正传》。在影片中,张国荣将阿飞骨子里的那份孤傲叛逆,却又渴望归属感的心理落差表现得淋漓尽致。**里的灰色环境、压抑气氛与他忧郁的气质不谋而合,仿佛这部片子就是为他量身打造,述说着他的人生一般。凭借此片张国荣拿到金像奖影帝,从偶像明星到实力演员,他转换得如此精彩。

紧接着,1993年由陈凯歌导演,张国荣、张丰毅、巩俐主演的《霸王别姬》更是震惊华语影坛。而《霸王别姬》与张国荣之间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多的相似。

当问到陈蝶衣是否有自己的影子时,张国荣很肯定地说:有!张国荣就是陈蝶衣,谁都替代不了。他把自己的心情,与程蝶衣身段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将自己的灵魂变成了陈蝶衣,不疯魔不成活,是对程蝶衣也是对张国荣最好的诠释。

《霸王别姬》凭借高水准的表演获得了1993年戛纳**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奖,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张国荣也因程蝶衣获得第四届中国**表演艺术学会特别贡献奖。

而在事业一路开挂之时,感情上老天也眷顾着这个从小到大缺乏温暖的孤独者。张张国荣曾经在采访的时候,被问及最爱的人是谁?

他的回答是唐唐。熟悉张国荣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唐唐就是唐鹤德——陪伴了哥哥整整20年的男人。

1982年张国荣和唐鹤德在香港一家酒店的聚会上邂逅,两人一见如故,相聊甚欢。彼时,张国荣26岁,唐先生24岁。

然而两个人的境遇则截然不同,此时张国荣进入 娱乐 圈已有些时日,却处在事业经济的最低谷,唐先生初涉金融业在银行正踌躇满志,展示自己的天赋能力。

两人有着共同话题,三观契合,使他们惺惺相惜,越走越近。相识初期,张国荣处于事业的低谷,唐唐为了帮助他,拿出好几个月的薪水支助哥哥,使哥哥度过了最艰难潦倒的时期。后来,唐先生还为了张国荣辞去银行的工作,专职打理他的行程与财务事宜,默默在他身边做他身后那个最坚强的后盾。

张国荣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时,观众席上总会看到唐先生。张国荣不管到哪里,唐先生都会陪伴左右。

曾经有一次两人在街头散步,唐先生回头看到狗仔在拍,哥哥也发现了而他毫不犹豫的牵起了唐先生的手,两个人冲镜头微微一笑,继续向前走去。

在被问到为什么喜欢唐先生时,张国荣给出的理由简单而充实——因为他对我好,所以我喜欢,我也会对他好。

在90年代的香港 社会 思想保守,同性恋情注定备受非议,在歌迷影迷祝福的同时,各种流言蜚语也纷至沓来,张国荣还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公开了恋情,而且毫不掩饰他的爱意。

1996年张国荣重回乐坛,随后举办张国荣跨越97演唱会。在演唱会上,他对唐先生深情告白。张国荣说,在我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除了妈妈就是唐先生。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到了2003年的愚人节,由于长期备受抑郁症煎熬的哥哥,终于选择了离开,那一天,他从酒店窗口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在哥哥的葬礼上,唐唐哭得昏天暗地,无法站立。他在朋友的搀扶下,送走了深爱的哥哥。

张国荣离开后,各种宴会酒席唐先生都会代表哥哥出席并且送上哥哥的祝福。每年4月唐先生都会将没有公开的老照片发布在网上来,怀念他们一起的日子,直到今天,唐先生依然如此。

回顾张国荣的一生,从灰暗的童年走出来,勤恳努力地打拼事业,到歌坛影坛的荣耀辉煌,再到为人处事的尽心尽力,一路无怨无悔。张卫健,张柏芝,古天乐,古巨基,刘德华等等香港 娱乐 圈80%的人他都帮助过,德艺双馨的品格受到众人的肯定。

但是这样的结局,太让人难过,也许是他从小身处的家庭环境造成了他长期的精神压抑,也许是他在最巅峰的时候想定格住永恒的美丽,但无论如何,他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同样活得精彩和美丽。《阿飞正传》里,张国荣有一段经典的台词——

「我听人家说,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可以一直飞啊飞,飞得累了便在风中睡觉,这种鸟这辈子只可以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他死的时候。」

有人说张国荣的离世很自然的让人想起了这段台词,但哥哥却并非那只落地的鸟,所以风继续吹,他也还在飞,一直都在飞,且越飞越高。

谨以此文纪念张国荣逝世 18周年。

他是患了严重的抑郁症,受病情影响而死,恳请不清楚的朋友不要自作主张乱答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它不能说明你心胸狭窄,也不能说明你品质低劣或意志薄弱。在抑郁症患者的名单中,有很多历史名人:亚伯拉罕林肯(美国第1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美国第32任总统)、文生梵高(荷兰后期印象派画家)、文斯顿邱吉尔(英国首相)、玛丽莲梦露(美国影星)。还有我们所熟知的张国荣(香港明星)、崔永元(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张国荣自杀真相揭露:

2003年的4月1日18时41分,绝望的张国荣从中环文华东方酒店16楼的窗口纵身一跃,无奈地结束了自己46岁的绽放生命。关于张国荣自杀当天的情况,不同媒体的不同报道有着不同的说法。在2003年的4月1日,张国荣有没有见到唐先生和英俊少年约会?张国荣最后的异常表现是什么?张国荣临终遗嘱又写了什么?这一切只有张国荣生前挚友陈淑芬女士知晓,作为陈太的好友,记者在哥哥(张国荣昵称)去世后很长时间不敢向她提及有关哥哥的任何话题。因为哥哥就是陈太心中挥之不去的伤痛,哪怕轻微地碰触都会让陈太伤心欲绝。直到哥哥离开我们之后的第5个月,记者才和陈太正式坐在一起,从其它话题渐渐过度到哥哥去世那天不忍回首的伤感往事。

张国荣最后的声音 他说要看清楚香港

记者:陈太我想问您一个肯定会让您感到非常伤感的问题--关于哥哥离世那天的很多情况,每个报纸有不同的写法,但不同的报道都不相同,我很想知道2003年4月1日那天到底发生了生么样的事情。

陈太:那天哥哥约了朋友出来吃饭,我就打电话给他,但是是唐鹤德先生接的电话。我说:“Leslie(张国荣英文名)在哪里?”他说:“他说出去走走。晚上七点钟我约了他一起打羽毛球。”那我就问唐先生哥哥在哪里了,他说他在中环一代跟朋友喝茶,我说:“那好,我给他打个电话,一会我再联络你。”

记者:你拨通哥哥的电话了吗?

陈太:因为我的写字楼在湾仔,离中环比较近了。我就给他打电话,他没有接听我的电话。我听到的是留言信箱,于是我就留了言,让哥哥有空打给我。我没有想到,他很快他就打给我了,因为我以为他在跟别人谈事会占用一段时间。

记者:哥哥在电话里说了些什么呢?

陈太:接听到他的电话后,我就问他在哪里。他说他还在中环,我说在中环干什么,他说在喝茶。我说跟谁喝茶,他说只有他自己。我还埋怨他自己喝茶也不叫我,我提出要去找他,但是他又说他要走了。我问他要去哪里,他说去Shopping。于是我就说要和他一起去shopping,他也同意了。我知道他七点钟又要和唐先生去打球,低头看看表也没有很多时间了,就要放下电话去找他。

记者:这时候您没有觉得哥哥有什么不对劲吗?

陈太:就在我要放电话的时候,他说想趁这个机会看清楚一下香港。我问他要看清楚香港干什么,这时我听出来他好象有些不对劲了。然后我说你到底走了没有啊,你没走的话我就过来找你。哥哥说那好,那你过来吧。我直接坐计程车去了中环的文华酒店,但是在前厅我没有看到他。然后我去了我们常在一起聊天的一个咖啡厅,我一进去人家就问我几位啊,我说我找Leslie。然后服务生说好像觉得他不在这里。我说我们约好了,他一定在这里,我就在那里兜了一个圈没有找到他。

张国荣并没有情敌 媒体根本就是胡写

记者:有报道说哥哥自杀当天看到唐先生和别的男人在一起很生气,看来是没有这样的情况呀?

陈太:没错。那些媒体根本就是在胡写,那天唐先生根本没有看到哥哥,哥哥在酒店等候的是我。没有看到他之后,我就再打他的电话,这次他接了电话。我说我到了你在哪里啊,他说他刚刚出去了,让我在那里先喝杯茶等一会,他很快就回来。然后后来我就一直等他,等了半个小时,还没有见到他。事后我想,这个时候他自己一个人可能在想很多东西,思想肯定在进行激烈的冲突。

记者:您后来怎么又来到酒店门前看到那伤心一幕的呢?

陈太:等了40分钟后,我接到了他的电话,“你五分钟之后在酒店门口等我,在正门,然后我就会来了。”因为我看了看时间已经快六点半了,然后他七点钟又要去打球,肯定时间不宽裕了。我知道哥哥是开车出去的,所以我就很着急地埋单出门。因为我知道酒店门前这个地方是不可以停车的,可是我很快就出去了,一直在门口等也没有看到他。

记者:是不是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陈太:等了5分钟之后吧,突然有一个很大的声音传来。我一听,就觉得好像有一些东西掉下来似的,那是一个很大的声音。然后我朝声音那个方向一看,看到有一个东西掉下来摔在地面上,酒店门口有一些护栏被坠落物砸断了。当时因为我看到一个人,人的旁边有一辆巴士,我就以为是交通意外。我就立刻转身叫那儿的人(酒店服务生)出来,我说撞伤人了,你快点去找救护车。

记者:你那时还不知道跌落在地面的是哥哥,对吗?

陈太:是的。我当时想,哥哥那时正在生病(忧郁症),我怕他看到那个场面会受到刺激,于是就快点跑了过去,想把他的车劫停,不让他看到这里的情况。但是一跑过去之后,我就想还是不要了,要是他还没有到呢?要是他正在堵车呢?要是他还没有到最好,后来我就想跑到街口去把他的车劫下,那他就不会经过这个地方。

不敢相信那是哥哥 他是不是张国荣

记者:你又是怎么发现情况不妙的呢?

陈太:因为我一给他打电话,电话又回到刚才那段录音留言,于是开始觉得有点问题。因为他刚刚还开着电话,为什么现在没开?而且他应该是在开车呀!哥哥没有开电话让我觉得有一些奇怪,我就又跑回去去看了一看。我没有敢走近去看,我去到那边还在让服务生找救护车……

记者:那么说媒体报道的情况完全是错误的了?

陈太:对,说哥哥当时是看到唐先生了,而且还说有一个小男生跟着完全是胡说八道。哥哥根本就是约了我,没有约别人,唐先生也根本没在现场,那时唐先生正在打球。

记者:您能不能介绍一下哥哥和唐先生的感情吗?

陈太:他们两个已经是二十多年的朋友,感情一直都很好,完全没有所谓的争风吃醋。只是唐先生的助理我觉得很可怜的,比如唐先生只是请了一个人来帮他忙,现在这个人好象变成了半个公众人物,很多人非要说他是哥哥的“情敌”。你说这样有多可笑?你要是辞掉他,让他再去别的地方找工作,我觉得都是很困难了,无端端他请一个助手,就变成是他的情人了,我觉得这个说法真是无聊的不得了,而且很多人(记者)都知道根本没有这回事,可他们为了所谓的“爆炸性新闻”才非要这么写。

记者:您是到了医院之后确定跌落下来的伤者是哥哥的吗?

陈太:是,到了医院才知道。因为我一直不敢去相信,也不想去相信,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所以我一直都很不安,所以跟着救护车去了医院。到医院后,我问一位到场的警员,刚刚进来的那个人现在在哪里,姓什么,叫什么名字。我说我不知道他的名字,我只是怀疑他是我的一个朋友。然后那警察就看着我,问:“他是不是张国荣啊”因为那位警察认得我,所以他才会这样说。我当时就……(泣不成声)

记者:您确认伤者是哥哥后,又做了什么事情呢?

陈太: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找我的保安,让他们保护哥哥的遗体不要让媒体给拍到,因为他是最生气这个的了。很多人找我,叫我写一本书啊、邀请我访问啊,我都没有,因为没有什么好写的了,就希望他们不要乱写。(哭)

他的遗书在律师楼 病痛让他写下遗书

记者:很多媒体都报道了哥哥遗书的不同版本,您能澄清一下吗?

陈太:他跳楼前没有写什么遗书。他的遗书很早之前就已经写好了,并且交给了一个律师。

记者:哥哥为什么提前就要写好遗书呢?

陈太:写遗书是因为他这1年被病(忧郁症)折腾得非常得厉害。

记者:当时哥哥的病情是怎么样的呢?

陈太:他是忧郁症。他这个病呢就是很多事情都没有办法控制他自己的情绪,就好像他自己的手啊、脚啊有时候都没有办法控制,所以他很困难,他连看医生都不敢去看。他去找人家拿药都会被人家(媒体记者)写他去看一个精神病医生,那你知道他自尊心很强嘛,他怎么可以让人家这样写,而且传媒一写就乱写的,不会写的很清楚,那个时候任何这些东西对他来讲都是一个刺激。

记者:他之前写好遗书的内容是什么呢?

陈太:这个遗书好像是因为他怕有事情发生,现在人写遗书也不是一个很不正常的事了。他是写了一些文字主要是交待他身后的事情,然后还有要谢谢一些人。

记者:您能肯定哥哥在现场没有写东西吗?

陈太:他在现场只是写了一张纸,谢谢某一些人,就是说他是有病。但是那决不是遗书。

记者:哥哥和唐先生以前是如何面对绯闻的呢?

陈太:以前有什么绯闻、有什么事的话,他们俩个都不去澄清、不会去回应,但是他们会用行动澄清一切。但是现在已经没有这个机会了,如果唐先生不去说话,不去澄清的话,这样对唐先生来讲是非常不公平的,特别对离开我们的哥哥他来讲也是不公平的。唐先生要求我做这个事,所以我就跟传媒做了一个访问,但是我只是跟《明报周刊》的记者讲了一些情况,因为我可以信赖他们可以把这个事实写出来。

病情发作痛不欲生 最惨时真让人心疼

记者:哥哥病情最严重的时候是什么状态?

陈太:哥哥自己从来也都没想过要看精神科医生,他最惨的时候真的很让人心疼。他发作起来时所有的筋痛得好像要把他的肉都撕开了一样,痛得很厉害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病情,把他折腾得非常的惨,简直让他痛不欲生。而且他还有很多工作去做,他每一件工作都不敢去答应,他很想去做,但是没有办法去答应人家去做。因为一答应了,要是他病发没有办法完成工作怎么办?所以大家都不知道,他去世前的一年是很痛苦的一年。

记者:您现在的状态怎么样?

陈太:其实我真的很想念哥哥的(哭)。一个人的时候,一想到他就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哭)。

记者:陈太您也不要太伤心了,我觉得这样可能对哥哥来说也未尝不是好归宿,因为他太追求完美了。

陈太:我相信他自己也是这样想的,他不想变成一个……因为他真的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好,医生都说不出来。他越来越不能控制自己的情况,最害怕在公众场所要是出现什么问题,被人家一写显得他怎么样,他真的是不愿意让这些事情发生在他身上,所以这个选择(哭)……我知道,其实他是非常舍不得的,他不愿意,他只是希望自己快点好,医生说他可以喝一点点红酒,没有问题,但是他一点也不喝,因为他想快点好,每一件事情一点点他都很敏感,想快点好,可是好像越来越差(哭)。

1956年,香港的某个裁缝家庭里诞生了一个浓眉大眼、惹人喜欢的小男孩。

谁也没想到,这个男孩以后会在香港娱乐圈掀起一场大浪。

张国荣,原名张发宗,是家里十个孩子中最小的,因而得乳名“十仔”。

巨大年龄的差距让小张国荣得到了哥哥姐姐的悉心照顾,他的吃穿住行基本不用愁。

张国荣的父亲叫张活海,裁缝起家,后做到香港洋服总店的老板,就连希区柯克这样的大导演都是这家店的顾客。

张活海是地道的“香港裁缝之王”,张家也成了香港的大家族。

但张活海生性带些风流,加上工作忙很少回家,他就在外面找些漂亮女人消遣。

因而,张国荣有了两个母亲:一个生母一个继母。一家人经常吵架,家里的氛围很差。

久而久之,张国荣适应了独处,变得很安静,不爱哭也不爱闹。但在向别人描述自己的童年时,他用了“畸形”二字来形容,足见这段生活对他的伤害之深。

后来回忆父母时,张国荣说:

“我爸爸妈妈没有试过跟我住在一起。这在小孩子心中是觉得很失落的,曾经为了嫉妒的问题,我的那个后母试过用尿淋我。”

一边是哥哥姐姐们无微不至的照顾,一边是父母数不清的争吵虐待,小张国荣的心理变得很矛盾。这些都在他心里埋下了抑郁的种子。

13岁时,张国荣独自去英国留学,成绩优异。高中毕业后,爱好设计服装的张国荣选择了纺织专业。

大一下学期,得知父亲突感风寒,张国荣被迫中断学业,返回香港。所幸父亲身体无大碍,张国荣就想回去读书。

但张活海不许,因为他担心自己死的时候张国荣不在身边送终。

在家期间,张国荣不想去公司帮忙,就出去打杂工。卖鞋、卖衣服、发广告这些活,张国荣都干过。过程中张国荣才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艰辛,也萌生了换条路发展的心思。

1977年,张国荣与朋友一起组建了一个名为“ONYX”的民谣乐队,自任主唱歌手。

ONYX参加过几个公开比赛,取得不错的成绩,但一直没溅起什么水花。

同年,(亚洲卫视的前身)丽的电视台在港举办亚洲歌唱大赛。朋友参加,张国荣顺道跟着报了名。

可没想,朋友在初试阶段就被刷,张国荣却一路杀到决赛,最后摘得亚军。

在颁奖典礼上,“丽的”总经理黄锡照亲自为获奖选手颁奖。他走到张国荣跟前,用英文说了一句:“I will make you a star”。

张国荣后来在节目中感谢黄经理:“我饮水思源,好多谢黄锡照”

但娱乐圈对于陌生面孔往往是挑剔的,甚至是残酷的。

当时的观众大多只认可许冠杰那类的传统男性形象和中规中矩的表演,张国荣的特立独行形象和自由洒脱的表演风格遭到大众诟病。

张国荣说:“我一出来唱歌,下面一阵嘘声。帽子下去,又一阵嘘声。观众还把帽子丢回来”

出道七年,张国荣始终过得不顺利。最初签约亚视,张国荣一个月只能拿到1000块工资。抛去房租和孝敬母亲的钱,只能剩下300块。

无奈,张国荣只能穿些季末清仓的衣服。每次去店里买衣服,张国荣还会遭受店员的轻视和嘲笑。

不论是唱歌还是演戏,张国荣都已十分努力。观众表面接受,实则还是在背地里嘲讽张国荣。那段时间,张国荣一直起起伏伏,大多处在低谷。

直到1983年,靠一首翻唱日本的歌曲《风继续吹》,张国荣才一举成名,奠定了自己在香港歌坛的地位。

一时间,张国荣身家大涨,迎来事业辉煌,热度直逼谭咏麟。

可攻击和谩骂也随之而来。张国荣被炒作和谭咏麟关系不合,是“表面兄弟”。有一次在演唱会上,张国荣遭到台下一群人的大声辱骂。言辞犀利。

台上的张国荣声音有些发抖,脸上表情没变可内心早已风起云涌。失落委屈之下,张国荣硬是坚持完成演唱会。

张国荣实在无法忍受无中生有的谩骂,更何况是媒体和观众的联合高强度攻击。

1989年,张国荣宣布退出歌坛,这正是他事业巅峰期的时候。当时的红馆,承受了太多的心酸与泪水。

在演艺事业上,张国荣同样尽心尽责。《为你钟情》、《倩女幽魂》系列、《阿飞正传》等等,张国荣演绎出一个又一个经典角色。

可人们还是没放过他,甚至连同行们都明目“欺负”张国荣。

光金马奖,张国荣就有13次入围名额,可一次都没拿到。97年金像奖颁奖台上,吴镇宇等人用专题小品羞辱张国荣,媒体镜头还不断给到张国荣脸上,用心险诈可见一斑。

台下的张国荣只好露出尴尬笑容,笑容之下只剩苦痛和沉默。

到后来,张国荣复出歌坛。一次舞台表演上,张国荣披长发身穿表演服,唱歌时不小心露出些非肌肉部位。

媒体抓住机会,大肆对张国荣进行人身攻击,说他“作秀、生活不检点”。

张国荣难以忍受,留下伤心的泪水。不知多少夜晚,张国荣会辗转反侧、低声抽泣。有时,抑郁会占据张国荣的理智。

张国荣面对镜头,像是哀求似的大喊:“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求求你们放过我吧!”

可换来的却是媒体更严重的污蔑,他们将张国荣形容成“粗鲁无比、极其没素质的人”。

拍摄《异度空间》时,张国荣将精神分裂的主角演绎得十分生动真实,让人身临其境。如今看来,这似乎是张国荣真实生活的反映。

此外,张国荣的感情生活也可能是导致他抑郁的原因。20岁求婚毛舜筠无果、与倪诗蓓因戏生情、和梅艳芳亦情亦友,张国荣始终没有得到真爱。

直到与唐鹤德相爱,张国荣才真正享受到爱情的滋味。2001年10月,张国荣和唐鹤德一起出行时,发现有记者跟踪,张国荣毅然牵起了唐鹤德的手。

此时唐鹤德回头看了下记者,留下了这张珍贵的“世纪牵手照”。

可两个男生的爱情似乎是违背伦理的。人们大肆调侃两人的“爱情”,用词几近恶毒。唐鹤德因此有所动摇,与张国荣分分合合。可最终,两人还是战胜了别人的闲言碎语,感情稳定下来。

可能在张国荣心里,真正的爱情反而拖累了爱人。他深知自己早已病入膏肓,于是想寻求解脱,挽救爱人。

2003年4月1日,张国荣带着对世间的厌烦、音乐和**的才华与他的深爱,纵身从24层高楼一跃而下,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

回顾“哥哥”的一生,他只是生不逢时。有才有德的张国荣,却面临着不幸的家庭、同事的挤兑、无数人的谩骂和爱情的遗憾。

张国荣,是永远的“哥哥”。风还继续吹着,世间却再无张国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7626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