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心理学实例解析:心理防御机制如何让人不焦虑

弗洛伊德心理学实例解析:心理防御机制如何让人不焦虑,第1张

每个人心里面都会有一道心理防御墙,这道墙非常非常的坚固。利是:能保护好自己的自尊心,不让自己的心理崩溃,弊是:让人无法理性的对待问题,无法做出最好的决定,更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激烈冲突。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种「观念」,这个观念有时后早已伴随了自己10多年甚至20几年,简单地说:人会认为这样应对是对的,自己觉得舒服的,自己能承受的。就算是在客观理性的利害分析后,事实告诉自己这样应对不正确时,甚至是弊大于利时,人们都不会对此动摇,还会为自己的行为,围绕「自己的观念」来进行辩护,弗洛伊德把其称为心理防御。

心理防御机制的三个最基本的性质:

第一,心理防御机制不是一种本事,而是一种心理症状。

第二,心理防御机制不是练出来的,而是人的天性。

第三,心理防御机制是潜意识捣鼓出来的现象,不由你控制的。

按照佛洛依德的理论,心理防御机制是人因为有些个跟社会规则冲突的想法,于是心里着慌,科学说法叫做内心有焦虑。那你的「自我」就玩了些小花样,为的是让你不焦虑。 这些小花样就叫心理防御机制。

人非草木,总不免有些本我欲望是社会不容的。这「社会」在你脑子里有个代理人,就是弗洛伊德说的超我。超我整天板著脸检查你的思想是否健康,压力很大。所以很多本我欲念就给逼得藏身潜意识不见天日。但是藏起来不等于消失了。它们憋著一肚子气总在潜意识里涌动鼓噪。虽然没能明目张胆的跳出来表演,但它能让您隐隐的觉得自个有点心事藏那儿呢要给人知道了咱就混不下去了。这就不免让您有点惶惶不安,学名叫做焦虑。

那咋办,您的自我就给采取了一些措施,就是我们说的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虽然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但至少形式上它能掩盖症状让你不焦虑啊。所以这个心理防御机制就有了存在的理由了。

心理防御机制如何让人不焦虑? 精神分析学派总结了几种具体的机制

1、 潜抑

这个大概是弗洛伊德心理学里最最基本的一个心理机制,就是把超我不能容忍的欲望给压进潜意识里,让当事人眼不见为净。

比如一个虔诚修士,觉得嘿咻是邪恶的。可是食色性也。他的基因决定了他也有 。这就让他很惶恐。怎么办呢?对不起天父的教导啊。他就努力修行。几年之后他觉得自己还真的就六根清净了无杂念了,整个不想男欢女爱了。这个其实就是他的自我在努力斡旋,悄悄的把他的 望给压到心底黑箱子里,就是潜意识里,让他自个觉得自己很净化了,已经古井无波了。

但是咱说过,欲望潜抑到潜意识里不等于消失了。它还会在那儿鼓涌呢。所以这修士不知啥时候开始就有了个爱好,布道时就喜欢举著一根手杖说话。弗洛伊德一看就说了,说瞧见没?他这潜意识欲望还在找口子冒泡呢。他手里抓根手杖啊,那不就是打飞机的象征吗?

潜抑不一定是说社会不容的欲念,比如 念,才会被潜抑。有时候就是自己觉得受不了的感情压力,比如单相思,比如丧亲,这都能让当事人很难受。为了不天天向隅垂泪,就得把这些难受的事情压到心底黑箱里。

比如儿子车祸死了当妈妈的很痛苦。这痛楚太难以承受,于是自我就起作用,把关于儿子去世的记忆压到了潜意识。但因为不是真的遗忘了而只是埋在潜意识里,所以每年到了二月她还是莫名抑郁。原因就是因为她儿子那年是二月出车祸的。

这种情况下,她的记忆已经被掩埋到潜意识,所以她会不明白为啥每年都闹抑郁而且就开春这么一阵。据弗洛伊德说 如果您能给她分析出这个潜意识记忆跟她的二月抑郁的关联,她一明白了这抑郁其实是因为那段潜抑了的惨痛记忆,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的伪装作用就消失了,她的抑郁也就消失了。

咱这是在说弗洛伊德的理论。 您要真在做心理治疗您当然知道这事没这么简单。您真给她把潜意识心结挖出来了,您还得给她扶上正路让她能自个应对这种心理创伤对吧?

2、隔离

这说的是情感反应的隔离。就是说,要是遇上啥很有感情冲击的事,为了逃避这种感情冲击,就表现得极为平静极为理性。

比如爱侣忽然死亡,活着的这位在跟人说这件事的时候,可能会表现得出奇的平静。其实她这不是说修行高超城府很深所以喜怒不行于色。其实她就是不能让感情冲破这个堤坝,不然她就会崩溃了。这个是比较极端的例子。

但日常生活里也有很多小花样是处于隔离机制的。比如不说上厕所而说上「五号」,上「大号」,或者比较白领的说上「洗手间」,都是为了隔离那个「肮脏」的联想。比如人死了不说人死了而是说人「去」了,这是为了避免直接面对哀痛情绪。这也是隔离机制在起作用。

近年有潮人学了一些英文,有时候人家说话就会插几个英文单词。您要留心一下,就会发现他用洋文的地方,多半是有些「敏感」的概念。比如该说钱的时候他不说钱,他说money。该说嘿咻的时候他就说ml。这要弗洛伊德听到了他一准说这就是隔离机制。因为这人爱清高,觉得直接说「钱」啊说「嘿咻」啊不够文雅。所以就换了个洋文来说。这么著就跟那种「低俗」的概念拉开了一些距离,就起到了隔离的作用。

3、转移

又叫置换。这个有点李代桃僵的意思。就像在单位给老板无端训斥了不敢跟老板反抗,于是回家就冲老婆发脾气。

前面说那位修士握着手杖说话那个咱是虚构。不过如果真有这事,这个用握手杖的方式间接渲泄性压力的方式,就是个置换型的心理防御机制了。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比如说一个人找的妻子,性格上跟他自己的母亲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个不是偶然,而是他的恋母情结决定了的。既然现实中不能娶自己的母亲,找一个性格类似的女子大概就是最好的替代品了。

又比如,一个暴饮暴食的人,其实是因为 望被潜抑,于是用吃东西来间接的渲泄性压力。因为,按弗洛伊德的说法,口唇欲的满足也是 的满足。

4、拒绝

又叫否认。这个是最没技术含量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就是矢口否认。当然这不是说那种有意的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无赖。他这个,就是因为陡然面临巨大感情冲击难以接受,于是他的「自我」就用这种方式来试图让他逃避受伤——当然是暂时的。

**里常常能看到这种否认行为。比如当着自己的面儿子忽然被汽车压死了。当妈妈的就可能坚持说孩子没死你没不许胡说!

日常生活也有一些比这含蓄的例子。比如这位个性很依赖,可是自己又觉得这岁数了这么依赖人不怎么有面子,于是就时不时的跟人说自己怎么的独立,还能找出谁谁来做例子说你看这些人多依赖。像我这么独立的人如今真不好找。

他这其实不是跟你撒谎或是对付。他自己是真的觉得那些人比自己差多了。他是真的觉得自己特独立的。

心理防御机制就是这么诡异,能让人自己忽悠自己。

5、退行

这个也是比较原始的心理防御机制,就是好好的一成年人忽然表现出幼童的行为来,有点类似「扮可怜」,既然自己是一个可怜的孩子,那就不需要面对那些责任和压力了,顺便还可以获得别人的关照,益处良多。

当然这也是无意识行为。当事人自己也没意识到自己有这种退化表现。他就是心态上忽然陷入这种幼稚状态。比如一个年轻工程师头一次负责一个爆破拆迁。要是有失误旁边的大楼就会被牵连倒塌。工程师基本觉得自己的设计应该没问题。可是到实施爆破的前夜他越想越没把握,心理忽然就崩溃了,于是就躲起来了。

家里人到处找他,结果发现他一个人蹲在浴池里抱着膝盖前后摇晃呢。这个就是模仿婴儿在摇篮的行为。潜意识里就是说「我是一无辜的小孩啊。你们不能让我背这么重的担子啊」。

一个大学生考试前要抱着布袋熊睡觉,可能也会是退行反应。好几年不尿床了的孩子,在家里添了个弟弟或是妹妹之后忽然又开始尿床了,也是这个原理。

您要是喜欢在论坛里转,您可能见过这种人,他没来由的对别人说些很无稽的恶意评论,或是直接开口骂娘。更极端的,直接贴一些肮脏恶心的。这些行为,在别人看,完全就是找抽,是很失人格的作为。但当事人乐此不疲。你越骂他无聊找抽他越来劲。这个其实跟成年尿床的心理类似。

他目的就是要招人注意。理想的情况下他应该用建设性的方法招人注意,比如发表有见解的跟贴。但是这位童鞋可能一时想不出建设性的方法,或者他的心里发育过程出了点岔子,让他不能用正常心态处理世事,而是采取退行到儿童状态的方式来获取关注,在论坛上的表现就是这种幼稚行为。您可能也注意到,对这种行为,您回帖骂它劝他都不能让他停止的。因为他目的就是招引注意。您骂它劝他就是注意他,这就等于给他正反馈,给他证明他的幼稚行为确实能招引注意,于是他就更来劲了。所以您如果想让他歇著,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本别理他。他招不到希翼的关注,就失去动力,自然就会歇著了。

6、合理化

类似生活中的文过饰非吧。文过饰非有的是刻意的,那是矫情。有的是无意识的,那是心理防御机制。

酸葡萄心理就是典型的合理化反应。基本特点就是因为发生的事让自己觉得没面子,于是就设法把这事说成是正当的,或者至少是无可避免的。

比如做菜放多了盐把菜做砸了,他就说好像这罐盐比以前那罐要咸。比如发现大家为一个孤儿捐款就自己一人没捐。于是某一日聊天他忽然注意到,好多捐款都是被经纪人贪污的。真正需要捐款的那些人根本拿不到钱。比如偷税的人被发现了,他就义愤填膺的诉说 拿着纳税人的钱不干好事。纳税给 完全是割肉喂狼。比如酒后驾驶被抓住了,他就列举听说的种种故事说警察都是流氓只会欺负老实人。比如有同学从两千年前的古籍里发现中医博大精深,现代西医根本不能望其项背,虽说两千年前中华先民人均寿命不到40岁。

7、投射

这个也属于比较低级的心理防御方式。因为自己心中有不容于社会的欲念,觉得自己会被人蔑视。于是自我就来个移花接木,把这种欲念投射到别人身上。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算是这种类型的。说恶心一点就是把自己的鼻涕甩到别人身上。

当然还是得记住他这不是有意识的做法。有意识的做法那是人品问题。作为心理防御机制的投射,完全是无意识的,他自己根本没发现自己有这个问题。他是真心觉得别人就是有这毛病。不知道您见过这种人不。他老跟人抱怨这个世界到处是小人。说到警察必然是装制服的土匪,说到医生必然是不拿红包不开药的流氓。其实这种人很可能就是让投射机制给「控」著了。问题是他自己都没意识到。

所以您要跟他解释说其实警察里面也有好人的,他会特别愤慨觉得您一定是警察的亲戚。有人说心中有佛的人看天下无人不是佛。这话反过来说也一样的。心中有鬼的人大概看天下也无人不是鬼。这个就是投射作用。

有个心理现象跟投射有些类似,就是好把自己的想法硬塞给别人。弗洛伊德没说过这个。这是某专家给补的一条,叫做求同现象。求同跟投射的区别在于,投射现象是因为内心的「坏」欲念怕见光,就把这「坏」欲念放到别人身上,自己仿佛就脱了干系。

求同呢,倒不是因为心底的「坏」欲念。他就是不管啥想法都要别人跟他想的一样。你要不同意他能跟你死缠烂打非得说服你听他的。这做派看似自我特别膨胀特相信自己洞察天下真理,要从心理动力学角度来看,其实是因为自信不足。

因为自信不足,他就特在乎别人同意他或不同意他。要是有人不同意他的观点他就心中惶恐焦虑,觉得自己是整个人都被否定了似的。所以他断然容不得别人跟他意见不一致,就老要跟人死磕,非得把自己的观点推销给别人。

8、反向生成

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吧。为了掩饰内心跟社会牴触的欲念,表现出来的就是另一个极端。

比如比如暗恋一女同学的小男生,可能偏偏对这女生特别傲气特别挑衅。比如您公司有个人对您问候特热情礼貌特周到,那说不定他心里对您特不待见的。可是他的超我知道您是好人啊,对您不待见是不对的。于是他的自我就暗中介入,指使着他特别的对您友好。

其实这其中的防御机制就是为了用这种过度的友好来遮掩他的敌意。敌意遮掩了他就用不着焦虑了。

又比如某人心底自卑,但是在家中他却总是喜欢跟家里人唱反调,显得他特别有独特见解。这看似跟他的自卑怯懦对不上号,但那其实也是因为反向生成机制。他因为自卑,对自己的地位和价值没有信心。在社会上他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怕被人否定嘲笑。但是在家里因为知道家人能纵容自己,不会驳斥自己,于是他的自尊心就过度反弹,家里人说什么他都要另说一套。形式上是在表现自己有独立见解。但是显然这种不问情由一味逆反的做法是不利于适应生活的。实际上是心理防御机制在起作用,也就是反向生成机制在起作用。

再比如,一个后妈对「前任」的孩子本来没亲情,但是她的超我知道要是对这孩子不好会遭人唾骂。于是就对孩子格外的关照保护,都到了无原则溺爱的程度。

又比如内心深处有同性恋欲望但是又很怕被人知道的男同志,可能就格外的风流好色,到处跟女孩勾搭。但他自己并没意识到这做派其实是因为同性恋欲望带来的焦虑。所以他这风流就老改不了。

有些**小说里有这样的人物,跟圣人似的狂热鼓吹禁欲扫黄,涉黄人士见到他就跟老鼠见了猫似的。结果有一天他意外死在家中,警察到场一看他手里捧著一本 头上套著塑胶袋子。法医扫一眼就说他是玩性游戏玩过火了窒息而亡。那他当初这么不遗余力的扫黄是不是装13?其实未必。他也可能就是因为反向生成机制,被自己潜意识的欲念推着要用这种正义凛然的举动来平抚内心的焦虑。

这种反向生成机制,不光是个人身上有。一个群体甚至一个国家也会有。这就不多说了。

9、补偿

这个虽然也是为了平伏焦虑而产生的防御反应,但结果有时候倒挺不错。因为这通常就是因为自个某些方面有点弱,为了让自己也能有点东西能拿出来给人看看,就在别的方面下工夫打造一个亮点。

比如体质弱点就在读书上面多用点功。这一用功成绩不错考上了重点大学,结果班花就不跟那个身高180满身腱子肉的体育委员好,转过来跟自己递纸条了。当然反过来的情况也有。比如这位读书比较困难考试成绩老是垫底。于是他就努力练篮球后来打进了NBA成了国家队球星。结果好几个港姐儿给自己送秋波,都不知道先接谁的好。

补偿也不一定是在不同领域。在同一种技能上面补偿也是有可能的。比如这位打小身体羸弱老被人嘲笑。他这块落下心病了于是后来就特别注意锻炼身体,都快成强迫症了。结果倒是出落得玉树临风拿了好几项体育奖牌。身体倍儿棒,吃饭倍儿香,后来还写了本健身指南听说卖得不错。

当然不是所有补偿都是这种积极的。也有比较原始的。比如 不能通过嘿咻满足的,就整天不停地说**故事,这么著弄一点间接满足。这个也是补偿机制的一种。

炫富常常是补偿机制的表现。童年时比较缺钱的人,一旦有钱了,尤其那种陡然暴富的(比如靠权势后台快速捞金的),就容易有炫富行为。这也不难理解。童年时有点匮乏,如今钱来得容易,不免要奋力补偿一下,好找回一份身份感,平抚多年做人下人带来的焦虑。

说到补偿某专家还有个理论叫超前补偿效应。比方有这么一位,他天生有某个长项比别人强好几个数量级,这个本来是好事。可是要是没处理好,可能反而会给造成别的技能发育不全。因为呢他反正有这个强项了,无需劳神也能混得不错。那何必还辛辛苦苦学别的。

咱说的这个天生强项,如果是个使用期限长的不容易耗竭的,比如智商特别高,那这个可能还不容易有副作用。要是属于使用期限有限制的,比如大肌肉块,比如脸蛋儿漂亮。这些,要是没处理好,可能就会耽误事。不知道您见没见过这种女孩,长得特漂亮。因为她长得漂亮,从小学到大学在班里都特得宠,娇滴滴说一声「谁给我作业抄一抄啊」立马有十几个作业本递过来。这好处是她不用好好念书也能蒙到毕业。坏处呢。将来稍微上点岁数了脸蛋牌打不响了,她麻烦就来了。当初没学啥真本事,如今再娇滴滴也没有帅哥围过来献慇勤了。现在怎么混呢?

10、认同

认同就是说他把自己的人格融进了对方。这个听着有点抽像,其实您肯定见过认同行为,因为,模仿行为就是认同心理的表现之一。

比如追星族弄一发型跟他心中的某个偶像一模一样,就是因为这能让他潜意识里觉得自己身上有偶像的「一部分」,于是对自己的自我意象就有提升作用。

认同机制延伸一下,就是对团体的认同。比如某人加入某种社团组织,然后以身在其中自豪。这也是认同作用,对他来说,组织就是理想化的自己。这也能提升自我意象。

认同机制在儿童心理发育过程中是一个必经的阶段。因为父母是每个儿童最早的模仿对象。即使到了反叛期,孩子可能会对父母失望甚至忤逆,但父母对他的重要意义其实毕其一生都是无可替代的。青春期孩子对父母逆反的原因正是因为父母对他太重要。孩童时期父母对他们来说是无所不能的神,能给自己提供一切,包括物质需要和安全保障。因此孩子会积极跟父母认同。

这是儿童时期人格形成的关键要素。他们的自我意象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稍通世事之后他们发现原来父母不是神,不是万能的,这一来他们失去了理想的认同对象,这会使他们沮丧,所以才会有青春期叛逆。

但是潜意识里,人还是会把父母当作不可替代的人生支柱,所以会通过潜意识的认同父母角色来扶持自己的人格完整性。或者说扶持自己的生存意义。这就是为什么每个人在生活中对社会道德规范会有不同的侧重取舍,对某些规范和信念会特别执著恪守,对另一些则相对忽略。如果给他们来个心理分析,回顾一下父母秉性和本人生长经历,就可能发现,其实就是他对父母秉性的认同,他才对社会规范有这样的取舍。

11、幽默

这个是比较高层次的心理防御机制。用幽默机智来打理负性情感反应,既能化解焦虑,又能比较好的保持人格的完整。

比如咱都知道苏格拉底童鞋有一回在广场讲课时,他的泼妇老婆一路叫骂而至。然后一桶脏水泼到他身上。这时候他可以隔离,比如不同声色正襟危坐继续讲课,装作什么都没发生。他也可以转移,比如边继续讲课边用教鞭狠狠敲黑板,直到把教鞭敲断或者把黑板敲碎。但是苏格拉底身为智慧的代表,自我何其强大睿智,因此他的自我没有采用这么没品的做法。

他采用的是幽默。淡淡一笑说打雷之后自然会下雨。这番羞辱就在笑声中大大淡化了——因此苏格拉底要打理的焦虑也就少了许多。

12、利他

就是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利他行为为啥算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各家都没有给出很言之成理的解说。

就利他主义本身来说,社会学,普通心理学,生物学(包括基因学说),哲学都有各自的解释。

咱这既然是在说弗洛伊德,可以这么解释:利他的人,属于超我特别发达的那种,而且他这个超我,发达得比较平衡,不是像贾政那样要扮演正义化身,也不是像苦行僧那样吃粪自残。他就是觉得小我不足道。他的超我已经内化成为他的本我的一部分,所以他就发自内心的想帮助别人。

您说天下不会有这种人。我觉得应该还是有的。世上会有范跑跑,但也会有汶川地震时护在学生身上试图保护学生的那位女教师。我自己虽然是小人,但对这种利他的贤人,实不敢斗胆轻慢。

13、升华

按弗洛伊德说,这个是心理防御机制的最高级形式。一般举例都是说啥文学艺术之类的。就是说 望嘛大家都有,你要是整天去嫖那是恶俗。你要是化 为浪漫然后去写诗啊画画啊那就叫升华。那么着你的 能有个优雅的渲泄方式,积郁能合理渲泄也就给自己解除了焦虑,然后大伙还感激你的艺术贡献。多好。当然您要走这条道得注意笔下的题材要广一点,不能光惦记着画人体。

另外咱应该提醒一下,能升华的不光是 。咱说过弗洛伊德眼里除了性没别的。但咱可以把视野放宽一点。其他的欲望也可以升华的。比如嗜血的你跟人打架就俗,你打猎就比较为社会接受,你去当兵打仗那就更有面子了。当然最高境界是当外科医生。满足了嗜血爱好还能收红包。不是,还能治病救人。这可以算是心理防御机制的黄金案例。又比如一男孩子好抹油打扮看着墙上的尿渍忧郁。这要在写字楼这么干人家说你闷骚。你要到中艺去练练说不定就成了艺术家。

您可能会问:既然升华啊幽默啊这些属于高级的防御机制,那咱是不是应该努力朝这个方向努力,让自己的防御机制变成高级的那种?

这事是这么著:您可以努力,让自己的心理素质更稳定,能用更健康的方式面对各种心理挫折或是挑战。但是这些是您通过有意识的努力达成的本事。但凡是有意识练就的本事,就不叫心理防御机制了。

心理防御机制是个特殊名词,专门指的是弗洛伊德所说的那种潜意识的心理过程,是在您的自我在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悄悄地推动您这么那么做事。

我们了解心理防御机制是咋回事,可以帮助自己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形成和变化,也可以帮助我们制订一个方案来矫正低级心理防御机制带来的不太有助于适应生活的那些行为模式。

但你照这方案修炼出来的成果,就不能叫心理防御机制,就算叫改进的心理防御机制都不合适。心理防御机制必然是无意识行为。(本文部分内容选自苦丁山的新浪部落格)

心理的实质是指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和内在机制,它是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详细介绍如下:

首先,心理是指人类的心理活动,包括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心理活动是指人类在感知、思考、情感、行为等方面的活动,它是人类与外界交互的重要方式。心理活动是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

其次,心理的实质是指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和内在机制。心理的实质是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探究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和内在机制,揭示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和机制。心理的实质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和内在机制。

认知是指人类对外界信息的感知、理解、记忆、思考等方面的活动。认知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类的思维、行为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认知的实质是人类大脑对外界信息的处理和反应机制,它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方面。

情感是指人类对外界事物的喜爱、厌恶、愉悦、悲伤等方面的体验。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类的情绪、行为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情感的实质是人类大脑对外界信息的情感反应机制,它包括情绪、情感体验、情感调节等方面。

意志是指人类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调节、决策等方面的活动。意志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类的行为、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意志的实质是人类大脑对自我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机制,它包括决策、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等方面。

最后,心理的分类包括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方面。实验心理学是指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和机制。发展心理学是指研究人类心理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社会心理学是指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活动的规律和机制。

多巴胺是大脑的奖赏机制。

脑内奖赏机制的作用是产生精神依赖及强迫性觅药行为,奖赏反应是人类和某些高等动物所固有的一种情感反应机制,这种机制的发生从进化角度看很原始,但潜力巨大。人类滥用的精神依赖药物和精神活性药物,正是通过这种潜力的刺激和不断的激发而产生作用的。

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与药物成瘾包括阿片,可卡因,安非他命和乙醇等造成的精神运动效应以及奖励机制的控制有关。可卡因和安非他命通过阻断多巴胺转运子(DAT)的活动,翻转多巴胺的运输增加多巴胺在突触间隙的释放。

扩展资料:

犒赏递质

有两种,一种是多巴胺,与鼓励和准备获得犒赏相关联,如动物交媾前的交配仪式、人类调情的愉快、用药前线索(如看**上的人注射***)引起的愉快渴望,表现为一阵激动感、迫切感或渴望感;

另一种是阿片类物质,与圆满犒赏相关联,包括镇静、休息和“极乐感”。如急性饮酒能刺激 β-内啡肽释放,引起圆满犒赏。

—奖赏机制

—多巴胺

情感分为正性情感(如高兴)和负性情感(如悲伤)两类。

1、情感高涨:此时病人的情感活动显著增强,总是表现得欢欣喜悦、轻松愉快、兴高采烈、洋洋自得。

 2、欣快:一般是指在器质性精神病如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老年性痴呆及麻痹性痴呆等疾病时出现的快乐心情。虽然病人经常哈哈的,也有似乎十分满意和幸福愉快的体验但其面部给人以呆傻、愚蠢的感觉。同时病人自己也说不清高兴的原因,而且表现的内容也比较单调刻板,因而难以引起正常人的共鸣。

 3、情感低落:这是负性情感增强的表现。它和情感高涨恰恰相反,病人情绪低沉,整日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唉声叹气,重则忧郁沮丧,悲观绝望,感到自己一无是处,以致生趣索然,大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甚至出现自杀观念和自杀企图。这种情感低落经常伴有思维缓慢,言语及动作减少,意志要求的减退,反应迟钝。但整个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仍有密切联系。

 4、焦虑:这是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和其他不良后果的心境。病人在缺乏明显客观因素或充分根据的情况下,对其本身健康或其他问题感到忧虑不安,紧张恐惧,顾虑重重,坐立不安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惶惶不可终日,即使多方劝解也不能消除其焦虑。

 5、情感脆弱:病人的情感容易引起波动,反应也迅速,有时也较强烈,常因无关重要的事件而感到得伤心流泪或兴奋激动,无法克制。

 6、情感暴发:这是一种在精神因素作用下突然发作的、爆发性的情感障碍。病人表现哭笑无常、叫喊吵骂、打人毁物等。有时捶胸顿足,手舞足蹈、狂笑不已,有时则又满地打滚,整个现象杂乱无章,这类发作持续较短,情感色彩异常浓厚,并且常伴有撒娇、做作、幼稚以及演剧式的更替动作。病人对周围情况的感知并无障碍,意识也颇清晰,但严重时也可出现轻度障碍。一般来说病人的暗示性较高癔病性格特征也颇为明显。

 7、易激惹:这是一种剧烈但持续较短的情感障碍。病人一遇到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况,既使极为轻微,也很容易产生一些剧烈的情感反应。病人极易生气、激动、愤怒大发雷霆,与人争吵不已。

 8、情感迟钝:指病人对平时能引起鲜明情感反应的刺激却表现较平淡,并缺乏与之相应的内心体验。

 9、情感淡漠:病人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情感反应,即使一般能引起的极大悲伤或高度愉快的事件,如生离死别、久别重逢等也泰然处之,无动于衷。面部表情冷淡呆板。内心体验极为贫乏或竟缺如,与周围环境失去情感上的联系。

 10、情感倒错:这是指认识过程和情感活动之间丧失其协调一致性而言。些时病人的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不协调,当他听到某个能引起一般人感到悲痛的事件时却表现得非常高兴愉快。

 11、表情倒错:这是指情感体验与协调不配合或相反的表现。

 12、恐怖症:这是一类不以病人的意志愿望为转移的恐怖情绪。病人对平时无关重要的物品、环境或活动,产生一种紧张恐怖的心情,甚至感到这种恐怖感是不正常的,但无法摆脱。

 13、病理性激情:这是一类突然发作、非常强烈但又较短暂的情感障碍。一般地说,病人既不能意识到由此产生的冲动行为的后果,也不能对其发作加以控制。这种行为往往表现为残酷的暴行,以致严重地伤害别人。事后可能出现遗忘。

 14、强制性哭笑:病人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突然出现不能控制或带有强的哭或笑。表情呈现为一种奇特的、愚蠢的、与其情感内容完全不相符合的面部表情。病人既缺乏任何的内心体验,也说不出为什么这样哭和笑。

 15、矛盾情感:同一病人对同一件事情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互相矛盾的情感体验。

 16、病理性心境恶劣:是无任何外界原因而突然出现的低沉、紧张、不满情绪的发作。一般持续1-2天。病人易激动,无故恐惧,提出各种要求,诉说各种不满。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 经验 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产生情绪也是有一定的构成要素的。以下是由我整理情绪的主要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情绪的基本概念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情绪常和心情、性格、脾气、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也受到荷尔蒙和神经递质影响。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都会引发人们行动的动机。尽管一些情绪引发的行为看上去没有经过思考,但实际上意识是产生情绪重要的一环。人的情绪又天生也有后天控制的成分。

 情绪可以被分类为与生俱来的“基本情绪”和后天学习到的“复杂情绪”。基本情绪和原始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复杂情绪必须经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能学习到,因此每个人所拥有的复杂情绪数量和对情绪的定义都不一样。

 而我们常说的情商就是指情绪商数,而并非情感商数。

 关于“情绪”的确切含义,心理学家还有哲学家已经 辩论 了100多年。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有20种以上的定义,尽管它们各不相同,但都承认情绪是由以下三种成份组成的:1情绪涉及身体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情绪的表达形式。2情绪涉及有意识的体验。3情绪包含了认知的成分,涉及对外界事物的评价。由于情绪与情感表现表达极易混淆,比如爱情的满足感总是伴随着快乐,所以在情绪定义中情绪与情感的关系是辩论争议的重要方面。

 情绪被描述为针对内部或外部的重要事件所产生的突发反应,一个主体对同一种事件总是有同样的反应。情绪持续时间很短,产生的情绪包含语言、生理、行为和神经机制互相协调的一组反应。人类的情绪也来自生物性能,特别是在演化中被强化。因为情绪可以为一些远古人类常常面临的问题提供简单解决 方法 (如产生恐惧并决定逃离)。

 许多学派给情绪下的定义反映了这些特点和这类关系。例如,功能主义把情绪定义为:情绪是个体与环境意义事件之间关系的心理现象。(Campos,1983)。

 阿诺德的定义为:“情绪是对趋向知觉为有益的、离开知觉为有害的东西的一种体验倾向。这种体验倾向为一种相应的接近或退避的生理变化模式所伴随。”(Arnold,1960)。

 拉扎勒斯提出与阿诺德雷斯的定义:“情绪是来自正在进行着的环境中好的或不好的信息的生理心理反应的组织,它依赖于短时的或持续的评价。”(Lazarus,1984)。这些定义都标示出情绪对人的需要和态度的关系,阿诺德和拉扎勒斯还指出了情绪依此而具有的特点,诸如体验、生理模式、评价等。

 容易和情绪混淆的概念有:

 感觉(feelings)个人对情绪的主观认识,更私人化,因人而异。

 心情(moods)主体所处在的感情状态,比“情绪”延续时间长,感情波动不如“情绪”强烈。

 情感(affect)一个笼统概念,有时包括情绪、感觉和心情,有时可以专指“情绪”。

情绪的产生过程

 从古希腊至今,历代思想家都试图在理论上解释情绪的产生。 当代情绪理论多注重经验主义研究方法,很多独立的理论并不互相排斥,大多数研究人员乐于采纳多种视角,融合各种理论。引起争议的问题主要是认知判断对产生情绪有多重要,特别是和身体反应等其他方面比较。

  情绪的构成要素

 情绪既是主观感受,又是客观生理反应,具有目的性,也是一种社会表达。情绪是多元的、复杂的综合事件。情绪构成理论认为,在情绪发生的时候,有五个基本元素必须在短时间内协调、同步地进行。

 认知评估:注意到外界发生的事件(或人物),认知系统自动评估这件事的感情色彩,因而触发接下来的情绪反应(例如:看到心爱的宠物死亡,主人的认知系统把这件事评估为对自身有重要意义的负面事件)。

 身体反应:情绪的生理构成,身体自动反应,使主体适应这一突发状况(例如:意识到死亡无法挽回,宠物的主人神经系统觉醒度降低,全身乏力,心跳频率变慢)。

 感受:人们体验到的主观感情(例如:在宠物死亡后,主人的身体和心理产生一系列反应,主观意识察觉到这些变化,把这些反应统称为“悲伤”)。

 表达:面部和声音变化表现出这个人的情绪,这是为了向周围的人传达情绪主体对一件事的看法和他的行动意向(例如:看到宠物死亡,主人紧皱眉头,嘴角向下,哭泣)。对情绪的表达既有人类共通的成分,也有各地独有的成分。

 行动的倾向:情绪会产生动机(例如:悲伤的时候希望找人倾诉,愤怒的时候会做一些平时不会做的事。

情绪的一般表现

 积极情绪表现为:和别人握手时,要表现出热情,诚恳,可信和自信。谈话时,要轻松自如,不吞吞吐吐,慌慌张张,没有相互敌视和防范的心理和行为。消极情绪表现为:初次见面时被动握手。接触时距离保持过远。不太注意倾听对方的谈话,在对方说话时心不在焉地干一些别的事。会话时,相互猜疑,防范多于理解和谅解。

 表达层次

 1、生理表达

 2、外部表达: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

 3、心里表达

情绪的调节方法

 1、用表情调节情绪,有研究发现,愤怒和快乐的脸部肌肉使个体产生相应的体验,愤怒的表情可以带来愤怒的情绪体验,所以当我们烦恼时,用微笑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可能是个很好的选择。

 2、人际调节,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他的社会属性,当情绪不好时,可以向周围的人求助,与朋友聊天、娱乐可以使你暂时忘记烦恼,而与曾今有过共同愉快经历的人则能引起你当时愉快的感觉。

 3、环境调节,美丽的风景使人心情愉悦,而坑脏的环境会使人烦躁。当情绪不好时可以选择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在完美的大自然中,心情自然而然会得到放松。还可以去那些曾经开心过的地方,记忆会促使你想起愉快事情。

 4、认知调节,人之所以有情绪,是因为我们对事情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每件事情不同的人观点不同,则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我们的认知,来改变我们的情绪。比如说在为了每件事儿烦躁时,可以对事情进行重新评价,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改变我们刻板的看问题方式。

 5、回避引起情绪的问题,如果有些引起情绪的问题我们既不能改变自己的观点又不能解决,就可以选择逃避问题,先暂时避开问题,不去想它,待情绪稳定时,再去解决问题,而且有时候问题的解决方案会在从事其他事情时不经意的想出来。

产生情绪容易衰老

 敌意

 专家发现:"敌视情绪"引发的焦虑、悲观每上升1%,患心脏病的危险就增长6个百分点。因为"敌视情绪"长期郁积会破坏男性身体的免疫系统,更能对心脏系统产生压力,严重的还会导致心脏受损。

 制"敌"有方:修炼心性,心态平和地与人合作,要知道懂得成全别人才能成就自己。

 季节性

 被医学家称为"季节性情绪失调"是指因天气变化而产生的情绪疾病。尤其是冬天,阳光照射时间短,万物萧瑟的景色,这时,对环境和气候格外敏感的男人就会出现情绪低落,极度疲倦,嗜睡和贪吃及对所有事情都失去兴趣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引起机体正常功能衰退。

 应对方法:锻炼及按摩,拒绝单一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享受阳光和参与户外活动。并提高室内自然光线及充分享受冬季的乐趣,比如炉火、书本和音乐。

 愤怒

 吃的量多了,与能量代谢有关的B族维生素就会消耗得多,而维生素B1缺乏会使人脾气暴躁、健忘。B3缺乏与焦虑有关,B6的不足则导致思维能力下降。另外,肉类吃多了,体内的肾上腺素水平就会升高,也更容易使人发怒。

 制怒剂:玫瑰花泡茶或山楂单泡饮用,适量饮用啤酒。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和情感以需要为中介,主体是主观评价或者内心体验,以表情和一定的生理变化,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反应。

情绪和情感统称感情,一般理解为情绪反应自然性需要,是感情反映的过程,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受情景的影响较大,具有情景性、易变性和冲动性;情感反应社会性需要,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不一定有外部表现,受情景的影响较小,具有稳定性、持久性、高级性。情绪表现情感,情感制约情绪。在精神病学中两者往往作为同义词使用,在心理学中多使用情绪概念。

由于情绪和情感的多变和丰富,以及外在表现形式,故在精神科也常观察情绪和情感的体验,作为一些疾病的依据。

常见情感障碍的分类

1按程度变化分为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惧,易激惹;

2按性质改变分为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情感矛盾;

3脑器质性损害有情感脆弱(情感不稳),欣快,强制哭笑。

在精神分裂症中多出现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情感矛盾,而作为初入此道的常常不甚了了。

精神病学中将情感倒错解释为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明显不相协调,甚至截然相反;情感矛盾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人或事物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反应。

心理学将情感迟钝解释为一般情况下对能引起鲜明情绪反应的事情反应平淡,缺乏相应的情绪反应,同时还包括人类特征性的高级的,精细的情感(责任感,羞耻感等)的损害;情感淡漠指对一些能引起正常人情感波动的事情以及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的事情,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

但我们在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以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却难完整的看见情感障碍性质变化完全相同的表述。

精神科实际应用中将情感倒错作为不适当情感并入精神分裂的瓦解症状群,把不协调情感,矛盾情感作为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观察,用情感平淡和情感迟钝取代了情感淡漠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正如许又新《精神病理学》提到,因为情感淡漠在心理学的解释太多,目前教科书和量表用情感平淡和情感迟钝代替。

SANS中情感平淡或情感迟钝的评定方面包括:1,面部表情很少变化;2,自发动作减少;3,姿势表情贫乏;4,眼神接触差;5,无情感反应;6,语调缺乏波动。从0—5级或1—6级评定,分别为正常或增加,可疑,轻度(肯定存在),中度,显著,严重。情感反应总评无反应,不适切,强度全面减低。

许又新《精神病理学》转录的情感迟钝量表EBS,从情感体验,外观行为,观念内容等16项按0,1,2分,三级评分,综合统计得出,精神分裂症多大于15分,躁狂症多大于4分。

无论采用哪样评定,单独对情感平淡或情感迟钝评定都是不恰当的,情感和意志往往交织在一起,无法截然分开。由于患者在病房的限制生活(孤立),以及抗精神病药物(DA缺乏,5—HT抑制)及其他药物的影响因素,对于住院病人情感平淡和情感迟钝不作主要依据(许又新)

简言之,情感迟钝在男性,发病年龄早和发病前功能较差的患者更常见到,而情感淡漠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情感平淡多见于情感普通,情感减少的精神分裂症中程阶段。

    《心灵的面具》是美国资深精神病学家——布莱克曼所著的一本专门研究人类心理防御机制的书籍。通过揭开“心灵的面具”,具体研究了101种心理防御,看心理如何掩藏其自身通透人的心灵,向我们呈现不一样的世界。

    防御机制是,将不愉快的情感的某个(些)组成部分——想法、感受,或两者——移除到有意识的觉察之外的一种心理操作。简单来说,防御机制是指从意识层面消除不愉快情感成分的一种心理操作。不愉快的情感包括焦虑、抑郁和愤怒。对未来没发生的事有过多不愉快情绪就会焦虑,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有过多不愉快情绪会造成抑郁,而愤怒则是由不愉快的感受加上想要毁灭某人或某事物的想法构成。上面的每种情感反应,可能来源于童年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到现在为止所拥有的感知和记忆,而且可能是以现实为基础,或是以想象为基础,也或者是两者兼有。  

   一个非常强烈的情感可能会摧毁一个人的思维、组织能力、注意力等心理功能,造成“创伤性”的伤害。这时, 一个人使用哪些自我防御机制,呈现了这个人人格的强度、稳定性和成熟度,也就是心理健康的程度。有一些人,由于成长的道路过于坎坷,在成年后还在使用早年低级而落后的护心术,无法学会更高级和先进的护心术,就会出现一些心理疾病。成年人的基本防御方式通常是压抑和隔离,情感反应包括感受和想法,压抑是大脑自动地将情感的想法部分从意识层面关闭(不去想),隔离是大脑将感受从意识层面关闭,但不必然关闭想法。

    防御是一种心理活动,它通常是用以防止各种各样的念头、强烈欲望、情绪甚至是其他的防御进入到意识中;有时,某些防御方式,比如认同,也可以被用于心理结构的发展。当人们的自我力量不足时,防御就会被正常情感反应触发,也会被信号性情感反应和创伤性情感反应所触发。防御的使用可以是有意识的或是无意识的;而且可能对环境适应或者高度不适。它们经常被用于紧急情况下,但是也可能是慢性持续的,就像在一些神经症症状(焦虑和抑郁)中。当它们形成集合,防御机制群将能够解释很多精神困扰的原因,按照多重功能法则:防御是心理冲突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与此同时防御本身也是折衷形成。

    同时,从防御的角度也能多多少少看懂人格。如果说分析别人的防御是一种职业,那么分析自己的防御就是一种修行了。把你自己的潜意识防御上升到意识层面之后,你就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可以攀登多高的山峰,自己的耐力可以走多远的夜路,自己的胆量可以面对什么样的敌人,以及自己的气魄能够担当多大的失败和成功。当然,你还会知道,永远不去做你的人格顶不住的任何事情。

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一种心理学理论,旨在探究人类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该理论主要强调了以下几个观点:

潜意识对行为的影响: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行为和情感都受到潜意识的影响。潜意识是我们意识范围之外的一部分,包括一些被压抑的欲望、冲动和情感。

童年经验对人格的塑造: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格的形成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尤其是与父母和其他关键人物的关系。这些经验可以塑造人类的性格、行为和情感反应。

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类会使用各种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免受焦虑和内心冲突的困扰。这些防御机制包括否认、压抑和投射等。

现在对精神分析理论的认识在很多方面都出现了发展和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理论的演变:精神分析理论从创始时期到现在,经历了多次重要的演变和修正。例如,拉康和其他一些心理学家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了批判和扩展,提出了新的观点和概念。

研究方法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学家们使用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变化和进步。例如,神经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精神分析理论提供了新的支持和验证。

实践的改变:精神分析理论的实践也发生了变化,如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已被认知行为疗法和其他新的心理治疗方法所替代。

总之,尽管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观点依然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但在理论、方法和实践等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和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7700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