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氓》中女子的思想变化?

如何理解《氓》中女子的思想变化?,第1张

全文:

《国风·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创作背景:

    《卫风·氓》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春秋时期生产力落后,妇女在家庭中经济上不独立,人格上形成对男子的附属关系,男子一旦变心,便可无所顾及地将她抛弃,妇女的恋爱和婚姻常常受到礼教的束缚、父母的干涉和习俗的责难,进一步形成了对妇女的精神桎梏。《卫风·氓》这首诗以一个女子之口率真地述说了其情变经历和深切体验,反映了一个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

思想变化:

    女子先言“子无良媒”,是出于对“礼”的一种遵从,古礼认为女子嫁人,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后又言“秋以为期”,说明女子冲破了“礼”的束缚,勇敢地与“氓”私订终身。进而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姑娘“不见复关”时“泣涕涟涟”,“既见复关”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故事继续发展,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显示了女子年龄的由盛到衰,也暗示了时光的推移。“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补叙多年为妇的苦楚,她起早睡晚,辛勤劳作,一旦日子好过一些,丈夫便变得暴戾残酷夫妻关系渐渐不和,终至破裂。女子不得已又坐着车子,渡过淇水,回到娘家。她反覆考虑,自己并无一点差错,而是那个男子“二三其德”。在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结果得到了一条教训: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

    继而写她回到娘家以后受到兄弟们的冷笑。女子内心深受精神压力同时又十分矛盾。为了摆脱这些痛苦,她下决心与那男子割断感情上的联系:“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从此后不再希望他回心转意,算了,算了。这女子一贯钟情的性格与她对男子不可能在感情上一刀两断,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

《氓》的爱情观启示是正确的婚姻观可以尽量帮助女性免遭婚姻的侵害,特别是在当下飞速发展的社会,婚姻如同儿戏,希望广大女性能够引以为戒,都能够收获美满的爱情与婚姻。

诗中女子在婚前就已经被爱情蒙蔽了双眼,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爱人的真实面目。随意,现在女性在结婚前,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爱情蒙蔽了双眼,要看清自己爱的人值不值得嫁。

诗中女子的爱人看似憨厚,其实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巧言令色之人,用花言巧语两女生哄骗的晕头转向。因此,现在女性在结婚前,一定不要被花言巧语所蒙骗,对自己喜欢的人,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了什么,有实际行动的爱才真的爱。

诗文翻译

一名女子有一个他自以为憨厚老实的爱人,她十分喜欢这个爱人,一直渴望嫁给她的爱人。女子的爱人在婚前也是各种花言巧语,最后终于将女子娶到了家。

婚后,女子兢兢业业,勤俭持家,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女子也渐渐人老珠黄,而女子的爱人也移情别恋,另寻新欢,而女子到这个时候才看清自己深爱之人的真面目,发出了后悔感叹。

色衰爱弛。

出自:先秦《氓》,作者不详

原文: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译文:她已经年老色衰,没有当年的青春模样了,她的丈夫对她的爱也冷淡了。

在爱情和婚姻中,其实男女双方是有差异的,所以两个人的分离也是性别悲剧。。男女的心理结构不一样,男子的感情爆发性很强,持续性比较短,而女子往往是慢热型,情感被激发之后具有绵长性。

扩展资料:

从诗歌的内容看,从女子的角度,首先追忆了她与丈夫相恋时的悸动、求婚时的忐忑不安,又写到了两人恋爱时的约会点滴,然后进入离异后百般怨念的内心独白,回忆嫁为人妇后相濡以沫的经历,以及离异后的痛苦;

还追忆了幼时的两小无猜,最后写到了自己的解脱。从叙述方式来看,全诗采用了倒叙、补叙、顺叙的方式,跨越了多个时间段,完整记录了这段失败的婚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7802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