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黛钗三人间的微妙关系

宝黛钗三人间的微妙关系,第1张

宝黛钗三人间的微妙关系

 宝黛钗三人间的微妙关系,宝玉、黛玉、宝钗这三个人是红楼梦中的主要角色,他们的关系好像被大家固化了,其实没这么简单,下面大家来看看宝黛钗三人间的微妙关系。

宝黛钗三人间的微妙关系1

 很多人默认了红楼中的三角恋,薛宝钗、林黛玉和贾宝玉三个人是三角恋。其实,他们三个人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比起争风吃醋的情敌,他们三个更像是可解谜的朋友。

 很多人看宝玉很是风流,但是知己无二。林黛玉是贾宝玉的知己,这个是确定无疑的。那么,薛宝钗是贾宝玉的知己么?很多人很难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是的,薛宝钗正是贾宝玉的知己。

 很多人会说,贾宝玉很不喜欢薛宝钗,觉得她谄媚,世故,还爱当说教者,总是挖苦她。这个也是事实。贾宝玉总是看不惯薛宝钗,这种倾向也是很明显。薛宝钗怡红院待久了,贾宝玉都会有一丝不耐烦。这个不耐烦从晴雯那里看出来的,如果不是宝玉有这么个意思,丫头们也不会接着宝玉的话头往下抱怨。

 贾宝玉某些方面是很痴心的人,他喜欢什么就把什么痴痴放在心上,不止放在心中,梦里夜里都会这样说。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要玉石联盟。把一旁的薛宝钗听得呆愣不得了。

 薛宝钗何等人也?世间智者。人们觉得她深藏不露,大约是因为她的性格。她的性格是事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其实这个谜应该从她身世来解,她有很好的父母教养,小时候也顽皮的一如宝黛。但是,她的青春期早已经父亲早逝,兄长闹事中过去了。薛宝钗贤淑大方的样子,是吃了冷香丸的结果。冷香丸是个比喻,是指世界上所有好的东西。世界上有很多很好的东西,比如诗书礼乐,教养礼仪,还有种种道理。

 这些东西就像薛宝钗吃的冷香丸一样,都是从天上地下收集而来,专门治疗薛宝钗体内的热毒的。这些东西的好法,被红楼梦夸得天上地下,其实只是为了消灭人天性里里蓬勃的天性。这个天性的热毒和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天性是一样的,所以他们三个人能经常在一起互相怼。

 因为懂得,就有诸多琢磨。

 很多人觉得薛宝钗因为吃了这冷香丸,便能把这体内的邪火压下去,变成世间的女君子了。然而,并没有。薛宝钗的机心常常涌现出来,她在挨打的宝玉面前情不自禁,在看穿自己的贾母生日宴上跟宝玉解释,在林黛玉无数次误会她之后,还是给林黛玉送燕窝。林黛玉,薛宝钗和贾宝玉不能失去对方这个朋友。

 和林黛玉,贾宝玉深陷前世的羁绊不同,薛宝钗更泰然一点。她所受的教养让她不能为自己的人生大事做主,然而她内心的情感却又推着她向着宝玉走去。所以,有时候她甚至自己处境都很尴尬,自己都不知道。有时候她会嫉妒宝黛的关系,说话无比犀利露骨,自己也不太察觉。所以,林黛玉素来觉得薛宝钗藏奸,其实薛宝钗是禀赋正邪之气。

 当薛宝钗像她天性中的自己时,她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知己,因为她超拔的态度,卓越的才华,深刻的见解,因为有了对世间事的觉解,反而更彻底。甚至远远超过宝玉黛玉两人。她的机锋根本不是寻常的机锋。宝玉和黛玉这神仙一流品格的人物,竟然被薛宝钗都能比下去。

 但是,禀赋世间教养深厚的宝钗对待功名利禄还有门当户对,执拗同样深刻。她绝对不是暗撒相思泪的人,更不是被别人授人话柄的人。她是行为处世都要求自己完美无瑕,所以,贾宝玉的叽叽咕咕伤春惜秋就很正常,林黛玉的葬花吟诗也很正常。唯有薛宝钗拿出团扇来扑蝴蝶显得极为奇怪,她这样的人,也会解放一下少女的天性,扑着蝴蝶玩儿。

 其实,薛宝钗本性和宝玉黛玉一样,她接受了别的东西而已。她是走入红楼的人,贾宝玉和林黛玉如果成年后走出红楼,难保不会变成薛宝钗这样的人。

 我们对世界和人存有误会。因为谁也无法深入谁的内心世界去看别人的所思所想,林妹妹可能在百转千回的想,能不能像是薛宝钗把上上下下都安排妥帖,能不能让一众姐妹的心思像是服气薛宝钗那样对她。但是,不能!林黛玉就是林黛玉,她就是会得理不饶人,就是会牙尖嘴利,甚至爱卖弄才华。薛宝钗能不能像是林黛玉一样任性自我,也不能!因为她一定会三思而后行,三思而后言。

 我们都受到天性的左右,我们也都受到命运的摆布,我们不能选择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也不能选择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最可悲的是,甚至都不能选择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人生在世,能选择的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性和眼界。当贾宝玉问林黛玉何时孟光接了梁鸿案时,三个人的`哑谜又开始打了起来,这个是三个人觉解的一个过程。他们先成为彼此心中真正的朋友,再成为真正的知己,最后成为彼此相知的人。

 黛玉身死,唯有薛宝钗能嫁宝玉。宝钗骂寻死觅活的宝玉,只有此方才能让宝玉振作,薛宝钗能不心痛,能有胜利的感觉么?

 我想并没有,她亦失了知己。如果我们非要把薛宝钗,林黛玉,贾宝玉定义成寻常男女的三角恋,是我们看轻了这三个人。宝玉和黛玉都是来自于天上,人间能和黛玉比肩的薛宝钗,其实是很珍贵难得的存在。他们三人的层次和境界,超过了红楼梦一众儿女的层次,哪怕天真有灵性的史湘云也完全无法与其中之一比肩。

 所以,当我们在去看黛玉仙逝,贾宝玉和薛宝钗结成夫妻的时候,更应该感到悲凉的是,这三人在人间的失散。

宝黛钗三人间的微妙关系2

 林黛玉:折足雁,寓意宝黛爱情的有始无终

 贾宝玉过生日一回,众人行酒令,史湘云提议玩个有意思的,“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

 贾宝玉说不出来,林黛玉就替他说了这么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

 虽是黛玉替宝玉说,但这里的“折足雁”确实暗示了黛玉的结局。我们知道,宝黛爱情虽然为贾府之人所共知,甚至还得到了贾母的默认与支持,但两人却未终成眷属,黛玉的结局是泪尽夭亡,而宝玉则娶了宝钗。

 对黛玉来说,她正是那只折足雁,折断了自己的爱情和姻缘,与宝玉这只呆雁分道扬镳,最终在贾府凄凉死去。

 不仅这里有折足雁,黛玉还有个从家里带来的丫鬟,名叫雪雁,雪谐音薛,亦谐音血,这似乎又暗示了,黛玉与宝玉的姻缘,最终被薛宝钗夺去,黛玉因此血泪流尽而亡的结局。

 总之,在宝黛钗三人关系中,黛玉这只折足雁预先折足退出,也预示了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

 薛宝钗:弃雁,寓意金玉良缘的始乱终弃

 根据前八十回里曹公埋下的伏笔,结合脂砚斋批语可知,贾宝玉最终与薛宝钗成其夫妇,实现了薛姨妈最初所说金玉良缘的佳话。

 金玉良缘在世人眼中是佳话,但对于宝钗宝玉两人来说,这样强扭在一起的婚姻,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是充满了不幸的,这种不幸,在过去,对于身为女子的薛宝钗来说,尤甚。

 元春省亲后,贾府元宵节贾政悲谶语一回,宝钗的诗谜“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就已暗示宝玉出家后她守寡的结局,这种暗示后文还多次出现,尤其是作为“雁”的意象。

 探春起诗社,众人做菊花诗一回,宝钗第一首菊花诗《忆菊》里有两句“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这两句看似写菊花,写秋尽冬来,北雁南飞的气候,却也暗示了宝玉出嫁后,宝钗清冷寡居的孤独生活。

 根据脂批我们可知,宝玉最终是抛妻弃婢,悬崖撒手,妻是薛宝钗,婢是麝月,也就是说,是他主动选择抛弃妻子婢女,出家为僧的,因此,宝钗就成了被遗弃之人,是弃妇,这一点在另一处,亦通过雁这一意象,有明确暗示。

 七十回里,黛玉重建桃花社,此时为清明前后,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于是大观园里宝黛钗等人放起了风筝。这一次,曹公再次通过各人不同的风筝,暗示了其各自命运,宝钗的是什么风筝呢?

 原文说“宝钗也高兴,也取了一个来,却是一连七个大雁的,都放起来。”这里再次用到雁这个意象,而且是七个大雁,细读就会品出深意,七个大雁寓意弃雁,宝钗嫁给宝玉后不久,宝玉即撒手而去,宝钗不正是一只被遗弃之雁吗?

 薛姨妈因为女儿终身有靠,王夫人以为儿子取到了理家才干不输王熙凤的管家儿媳,孰料宝玉的忽然出家,让宝钗成了第二个李纨。

 贾宝玉:呆雁,寓意其对男女之情的留恋

 按脂砚斋批语透露,贾宝玉在红楼梦真实结局的情榜上是“情不情”,他对身边女孩极好,却也最易在女子面前忘情发呆,尤其钗黛二人。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一回,宝玉看到了宝钗的一条酥臂,就发起呆来。原文有一段关于贾宝玉的心理描写,写出了宝玉对钗黛二人的真实情感,亦写出其对男女之情的留恋。

 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

 也是这个瞬间,恰好被黛玉看在眼里,于是聪明的黛玉,说了一个呆雁的笑话,暗暗地讽刺和嘲笑了一番贾宝玉的忘情和发呆。

 林黛玉笑道:“何曾不是在屋里的。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唤,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薛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一瞧。”林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一声飞了。”口里说着,将手里的帕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宝玉不防,正打在眼上,“嗳哟”了一声。

 细读红楼也能发现,原文多次写到贾宝玉的这种呆病,比如得知元春封妃的反应,白玉钏亲尝荷叶羹,慧紫鹃情辞试忙玉,龄官画蔷一回等,都看得出贾宝玉的呆,黛玉用“呆雁”形容宝玉,可谓贴切。

 在男女之事上,宝玉是大发其呆病的,无论是香菱情解石榴裙,还是平儿理妆怡红院,又或者是黛玉风雅飘逸之姿,宝钗端庄丰美之貌,都能引起宝玉的呆病。

 既然黛玉是折足雁,宝钗是弃雁,宝玉便是那只呆雁,也正是因宝玉的呆,他在家族被抄没后,才选择了悬崖撒手,最终让黛玉折足,让宝钗被弃,先是埋葬了爱情,接着又放弃了婚姻,害苦了两个薄命女子。

 黛玉为宝玉而“折足”,以牺牲生命的代价,宝钗为宝玉而“被弃”,以寡居弃妇的代价,皆因宝玉之呆,这种呆病既是对闺阁女子的做小伏低,体贴多情,却也因其有情极之毒,间接造成了众女子之薄命结局。

宝黛钗三人间的微妙关系3

 终身误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终身误。也是贾宝玉的终身误。既是误,必然是心愿难解的意思。一见宝玉误终身,起码从终身误三个字上,曹雪芹给了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三人同样的怜悯。

 关于宝黛钗三人结局,五十八回贾宝玉听到的梨香院三官假凤泣虚凰的故事是最明显的暗示,按照三官故事推断,林黛玉突然逝世,贾宝玉伤心欲绝,念念不忘,每每思念祭祀,直将林黛玉当成结发妻子一般。直到娶了薛宝钗,贾宝玉心中当薛宝钗为续弦妻子,虽不忘林黛玉,但既然娶了薛宝钗,依然对薛宝钗温柔和顺,两个人虽然不是山盟海誓,依旧齐眉举案,互相尊敬。

 《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举案齐眉自古便是夫妻互相尊敬的意思。夫妻尊敬谈不上多么爱慕,却绝非无情,有情有义,才会尊敬。只是那一出刻骨铭心的爱情,已经不复当初模样!

 贾宝玉曾在宝钗面前于梦中喊:“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看似对薛宝钗无情,可他不愿意承认因为红麝串见到薛宝钗的膀子又联想到金玉良姻同样呆住的情况。可见口不应心。

 宝黛爱情是《红楼梦》至美无可替代。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情义发乎少年时,二人之情只存于心中,二人明白。是以贾宝玉送林黛玉两块旧手帕,林黛玉一看就懂,别人却百思不得其解。可林黛玉终究无父母做主,宝黛爱情注定无疾而终,两人爱情付流水,此为林黛玉之误!

 薛宝钗本因为金玉良姻觉得不自在,处处躲着贾宝玉。可少年男女之情怕暗示。总有人在耳边暗示必然会有异样情愫,宝钗由开始敬而远之到后来情难自禁,同样属于少年之间的初恋。正因为知道宝黛爱情,薛宝钗之情更觉可怜。

 贾宝玉心中眼中都是林妹妹,却未必没有青眼宝姐姐。薛宝钗嫁给贾宝玉,以齐眉举案态度对待贾宝玉,贾宝玉同样梁鸿接了孟光案,互相敬重,但贾宝玉离家出走,依然留得薛宝钗一人,此为薛宝钗之终身误!

在《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子受宁荣二公委托,以世间“情欲声色”之事警之,故有看悲情司正、副、又副十二钗判语,听新制《红楼梦》十二支(因有引子、收尾,实十四支)之事。这些揭示着小说中人物主要命运的韵文作品一直受到读者和专业研究学者的重视,成为讨论《红楼梦》主题思想、八十回后内容、主要人物命运的主要工具,在小说研究中发挥着纲领性作用。但是,对这些曲作本身体式的特色却一直以来鲜为人所注意,笔者将就其本身体式特征、不同版本异文对比、拟作特色,来探讨其艺术特色。

1

体式特色研究

《红楼梦》十四支曲为曹雪芹为揭示作品主题、人物主要命运而作的自度曲,是“不比尘世中所填传奇之曲,必有生旦净末之别,又有南北九宫之限。此或咏叹一人,或感怀一事,偶成一曲,即可谱入管弦”之曲,也就是抛开了宫调旋律、倚声填词的限制,自制一套曲,使其为小说服务。但这些作品同样也有很浓的曲味,故有必要从体式特色入手探讨其特色。

在此一节中,笔者本欲在红研所整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年版《红楼梦》基础上重新整理这十四支曲作文本,意求标明曲文学正衬,给读者以进一步感受。但这十四支曲本属寄生于小说中为小说叙述服务的自度曲,本无格律可查,故放弃这一念头,但在具体分析时,对文词中明显为衬字之处以下标处理,以方便读者了解其句式特点。

1

句式特征

在这十四支曲中,句式灵活,有一字句、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九字句、十字句等,句式灵活多变,可以为多重感情抒发服务。

2

曲名寓声色于空、以曲名写意

在这套曲中,其套式如下:

引子—终身误—枉凝眉—恨无常—分骨肉—乐中悲—世难容—喜冤家—虚花悟—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收尾:飞鸟各投林

可以看出,此套曲有引子有尾声,在体制上完整模拟了南北曲套式特征。

从其曲名命名方式来看,更是寓有色空观念,如分骨头,骨肉为亲,此处却要分;乐中悲,乐中含悲;晚韶华,韶华本为喜,但又以晚为限定,乐而不长……由这些曲名来看,本身便寄托着很浓的色空观念与悲剧情结。同时,在曲词内容上,也与曲名相对应,以本意为词。

3

大量对称结构

关于曲体文学的对称句式,朱权《太和正音谱》中总结了九种,分别是:

合璧对(两句对者是)

连璧对(四句对者是)

鼎足对(三句对者是)

联珠对(句多相对者是)

隔句对(长短句对者是)

鸾凤和鸣对(首尾相对)

燕逐飞花对(三句对作一句者是)

叠句(重用两句者是)

叠字(重叠字者是也)

在《红楼梦》第五回《红楼梦套曲》中,同样也是大量运用了对称句式,而主要体现在合璧对、鼎足对、隔句对三者中,并间有叠句、叠字现象,以下,笔者将分类举例,以体现曹公情性、才性。

合璧对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消耗。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

终究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

中山狼,无情兽。

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擅风情,秉月貌。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冤冤相报岂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鼎足对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

气昂昂头带簪缨,气昂昂头带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位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隔句对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好一似,无暇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鸷积儿孙。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叠句

气昂昂头带簪缨,气昂昂头带簪缨;

威赫赫爵禄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

叠字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消耗。

气昂昂头带簪缨,气昂昂头带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位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称句式成为了《红楼梦》十四支曲的主要创作手法,其作用大体有二:一,增强了曲词的节奏美和音乐美,如“气昂昂头带簪缨,气昂昂头带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位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一句,开头皆用 ABB句式,整体又呈对称句式,中间又包含叠句,整体节奏的紧促便体现了出来;二,增强了曲词内容情感的表达,并增强了嘲讽意味,如“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一句,以算和其果相对应,增强了主题表达的情感,又如“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以“你道”和“却不知”相对,在嘲讽中表现了作者的倾向,整体上与脂砚斋“语句泼撒”的评价相应。

4

用韵自由

南北曲套数皆以一套一韵为标准,但是在《红楼梦》十二支曲中,却呈现出一曲一韵的特色,其所用韵部如下:

引子(东钟)

终身误(侵寻,杂庚青)

枉凝眉(家麻)

恨无常(萧豪)

分骨肉(先天)

乐中悲(江阳)

世难容(寒山、桓欢)

喜冤家(尤侯)

虚花悟(歌戈)

聪明累(庚青、侵寻)

留余庆(东钟)

晚韶华(庚青、侵寻)

好事终(庚青、侵寻、真文)

收尾:飞鸟各投林(庚青、侵寻、真文)

从上可以看出,这套曲在用韵上基本是一曲一韵模式,突破了南北曲套数的限制,能够突破声韵的限制,为表情服务。同时,规范的南北曲创作用韵大体在《中原音韵》十九部韵的基础上进行,但是在早期南戏中,却以南方语音为基准进行押韵,若以《中原音韵》为绳准之,常见的通押则有真文、庚青、侵寻通押,寒山、先天、监咸通押等等。曹雪芹所创这十四支曲,若以《中原音韵》韵部核对,也有通押现象,以曹家诗文曲之家学修养,曹公刻意突破,应是处于多求韵字以为表意服务的原因。

2

不同版本异文特色

在《红楼梦》诸多版本中,产生了很多异文,第五回中这十四支曲也不例外,但其改动幅度大多有规律可循,即是未改变原曲格律下的异文。

如终身误第一句“都道是金玉良姻”。“都道是”,为“平去去”,杨藏本作“多道是”,梦觉本和程本作“都道”,格律都未改变(“是”字不影响)。“金玉良姻”,为“平去平平”,舒序、梦觉、程本作“金玉良缘”,格律未有变化。

其他诸处也大体如此,即使如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所指改变的“箕裘颓堕皆从敬”一句,“皆从敬”为“平平去”,乙卯本异文为“皆荣王”,杨藏本为“皆荣玉”,所指从贾敬到宝玉明显变化,也未改变格律(“王”应是“玉”之误)。(周汝昌《石头记会真》此处有按语:“荣玉,指荣府之宝玉,脂砚斋最爱惜宝玉,处处为之回护,处处为之回护,遂掩去二字,易以他文”,失之主观。)

3

仿作

晚清时,对于《红楼梦》的接受,形成了“开卷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盛况,这一时期,《红楼梦》题材的戏曲大量产生,可见世俗风尚之盛。但对于《红楼梦》十四支曲的接受与仿作,却只有一首,为晚清民国四川眉山人刘子充所作,其全文如下:

《六十七岁自寿曲》

西江月无始生成怪物,有缘得做闲人。老年须发少年心,儿女英雄任性运。无事流观山海,有时浪荡风尘。平平等等过光阴,此土他方不论。

引子生愧英豪,红尘干闹,一弹指花甲年高。僧家冠,儒家履,道家袍,打拌蹊跷。老风子,怎免得红楼绿野的仙凡笑。

终身误昏不懂万法心包,一例价乱想嘈嘈。便认做,九流三教全通晓;不信那,忠孝神仙有脱逃。到如今,茫茫业海舟难靠。纵然是穹途返棹,归途正迢迢。

枉凝眉少和壮景过如泡,老与病信至如潮。不是佛无缘,蓬莱海岛曾遇遭;无奈佛无灵,莲花天国空投到。一霎时棒雨横飘,一霎时喝雷干爆。一霎时又四禅槁,一霎时又一门超。叹如来法门千万费推敲,枉劳你瞎撞胡挠,不知路道。

乐中悲记父师,震怒几回教。不能像蛀书虫,还知咀嚼。幸生来,自在观音保,从暗中慧眼偷瞧。使悟得,水月空花世不牢。高着眼觑破灵霄;稳着脚跳过阴曹,打灭尽口头禅神通鬼捣。不要那仙侣招邀,魔女招摇。只这随缘生放旷逍遥,何处不开交。

世难容东海断连鳌,西天续后貂。鱼凫津依旧烟波钓。誓不管天下事滔滔,世上人好好。归去来江汉拦腰抱,昆仑对面朝。好笑他,卧龙跃马三分窖,结驷高车万里桥。不崇朝,谁管你江湖满地渔翁老。总不过,朱颜白骨埋荒草;徒留些,残碑短碣委蓬蒿。

虚花悟收拾浑身卖俏,尽流连月夕与花朝。万德鸿名靠,倒那更采地阔天寥。听赞美,天上神明号,人间势利骄。大西洋,器械多机巧;我则见,刹那变幻浮云杳,虚空起灭焰阳消。造成了,自由地狱真无告。这的是,蜂屯蚁聚徒焦吵,蛮争触斗空瘰劳。乱纷纷,醉生梦死何时了?孤负我,月明深照可怜宵,唤不醒风流觉!

晚韶华野獍山枭,闹得来鬼哭神号。个锦乾坤被他活骚,再难逢日舜天尧。只要少青苗,多紫稻,就感激那天良强盗。何况生灵性命一肩挑,受金勒野马尽归槽。急忙忙大隐同招;静悄悄小儒不噪;昏惨惨痛惜哀嗷;明显显教知恶报。算古来善导口嚣嚣;问比较,今日里天台宗胜过他多少?

飞鸟各投林儒修的,俎豆全抛;道教的,鼎炉没效;天方教,海外妖娆;天主教;日前横暴。红教徒,已槁糟;黄教佛,难分皂。出家受戒枉牛毛,五天碎尽玻璃罩。云栖皇竹幸高标,老来借径作乡先导。亲友辈,愿切同胞;儿曹们,也望他则效。我只是克己不轻饶,认定了旧西方指日求归早。

可以看出,其在曲调套式方面,完全模拟了《红楼梦》第五回中的模式。在体制上,以西江月一词为引,在套式上,选用了引子—终身误—枉凝眉—乐中悲—世难容—虚花悟—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九曲为套,首尾俱全。与内容相对应,同样也是以曲名之涵义选用曲牌,为自己抒情所用。但是其整套曲通押“萧豪”韵,是与曹公曲作一曲一韵所不同的。在句式方面,基本模仿曹雪芹所作自度曲的特色,但是在格律方面却并没有完全遵守曹雪芹原作格律,是“得意而忘形”之笔,在精神上与曹公曲作相通。

以上,从曲体体制角度分析了第五回中《红楼梦》十四支曲,曹雪芹以此十四支自度曲寄生于小说之中,为小说叙事和主题服务,很有特色。其体例也为后人所继承,创作了同名同套自嘲曲。

参考文献:

曹雪芹著、无名氏续、高鹗程伟元整理,《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及甲戌、乙卯、庚辰、蒙府、舒序、卞藏、戚序、梦觉、梦稿、程甲、程乙诸版本。

朱权,《太和正音谱》,《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三)》,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年版。

周德清,《中原音韵》,《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一)》,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年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1、宝玉病重,和尚送来通灵宝玉,宝玉死而复生。宝玉二历幻境,看淡儿女情长。贾琏看望贾赦,将女儿托于王夫人。惜春出家修行,紫鹃陪伴。宝钗劝勉宝玉,与之辩论赤子之心。贾政回京行至毗陵,雪中见宝玉随僧道而去。香菱难产而死,袭人嫁蒋玉菡。贾雨村遇甄士隐,归结红楼梦。

2、红楼梦电视剧前29集基本忠实于曹雪芹原著前八十回,后7集夏金桂撩汉、司棋之死、海棠花开、贾宝玉丢玉、林黛玉焚稿、薛宝钗出闺、惜春出家、获罪抄家、雪地里披着大红猩猩毡斗篷出家等主体剧情仍采用程高本后四十回;

另外抛弃了宝玉中举、兰桂齐芳、家复中兴的小团圆结局,并根据脂批和红学探佚学研究成果对香菱之死、探春远嫁、贾母之死、巧姐获救等情节进行了修改,又重新创作出狱神庙探监、凤姐死于狱中、湘云流落风尘、贾府家亡人散等剧情。

扩展资料:

红楼梦角色介绍:

1、王熙凤

来自四大家族之王家,王夫人的内侄女,贾琏之妻,即宝玉表姐及堂嫂。年轻美丽中透出尊贵,苗条的身段,风骚的体格,不露的威风,貌似可喜,实则可畏。

2、晴雯

荣国府的丫鬟。长得风流灵巧,口齿伶俐,针线活犹好。反抗性最强,蔑视王夫人为笼络小丫头所施的小恩小惠,嘲讽向主子讨好邀宠的袭人,抄检大观园时当众把王善保家的痛骂一顿。反抗遭到了残酷报复,病重时被撵出贾府。宝玉偷偷地去探望,她深为感动,当夜悲惨地死去。

-红楼梦 (清代长篇人情小说)

-红楼梦

依照高鹗续的版本来说贾宝玉和贾兰科考有名,皇上念起祖上有功赦免其家罪名 使贾赦贾政官复原职宝钗和宝玉结合后怀有一子,名贾桂,寓意为‘兰桂齐芳|’独守空房,抚养儿子。宝玉出家做了和尚。黛玉是在宝玉宝钗的新婚夜焚诗稿,断痴情,呕血身亡。这在书中九十八回已经出现元春出场已是宫妃,又被贤德妃,后因中年发福痰疾去世,终年43岁。贾探春远嫁他乡。贾迎春因父亲贾赦欠了孙家5000两银子,而被父亲嫁到孙家,被中山狼孙绍祖蹂躏致死贾惜春,贾府破败后出家,在栊翠庵修行。秦可卿似乎与公公关系暧昧,重病缠绵,又因娘家的事情,后来病死巧姐,被舅舅王仁和哥哥贾环卖给藩王做婢女,被刘姥姥搭救,后来嫁了板儿史湘云,嫁给了卫若兰,但是卫若兰病逝,史湘云年轻守寡,王熙凤,贾府抄家,王熙凤有几项罪名,在家里地位一落千丈,被婆婆和小妾侮辱,平时要强,但是身体有病,后来积劳成疾而死。李纨是一个槁木死灰的年轻寡妇,守着儿子贾兰,希望贾兰出人头地,后来封了诰命。妙玉,贾府败落被人趁火打劫,用迷香奸污,劫持去,下落不明 香菱在金桂死后被扶正。薛宝琴许了梅翰林家,判词中有不在梅边在柳边尤二姐被凤姐逼得吞金自杀。尤三姐因柳湘莲毁约而手捧鸳鸯剑自杀刑岫烟许给了薛蟠的兄弟薛蚵夏金桂要害死香菱反毒死自己小红嫁给了贾芸晴雯因女儿痨病死袭人嫁给了蒋玉菡王熙凤死后平儿被扶正鸳鸯在老太太死后投缳自杀紫鹃守着黛玉灵,后来跟着出家的惜春去了栊翠庵 应了这曲好事终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彩花朵朵 | 2010-07-15 218 11 宝宝知道 作业帮 百度卫士 苹果助手 美拍 相关问题 新版红楼梦大结局怎么会这样93 新版红楼梦大结局是什么?45 红楼梦大结局介绍222 红楼梦最后的结局是什么281 红楼梦最后结局是啥 红楼梦大结局是什么呢帮忙回一下/谢谢4 红楼梦结局最真的是什么?160 更多相关问题>> 用APP一键提问“红楼梦的”的问题 其他回答 家做了和尚。黛玉是在宝玉宝钗的新婚夜焚诗稿,断痴情,呕血身亡。这在书中九十八回已经出现元春出场已是宫妃,又被贤德妃,后因中年发福痰疾去世,终年43岁。贾探春远嫁他乡。贾迎春因父亲贾赦欠了孙家5000两银子,而被父亲嫁到孙家,被中山狼孙绍祖蹂躏致死贾惜春,贾府破败后出家,在栊翠庵修行。秦可卿似乎与公公关系暧昧,重病缠绵,又因娘家的事情,后来病死巧姐,被舅舅王仁和哥哥贾环卖给藩王做婢女,被刘姥姥搭救,后来嫁了板儿史湘云,嫁给了卫若兰,但是卫若兰病逝,史湘云年轻守寡,王熙凤,贾府抄家,王熙凤有几项罪名,在家里地位一落千丈,被婆婆和小妾侮辱,平时要强,但是身体有病,后来积劳成疾而死。李纨是一个槁木死灰的年轻寡妇,守着儿子贾兰,希望贾兰出人头地,后来封了诰命 S小尊 | 2014-09-14 0 3 续的版本来说贾宝玉和贾兰科考有名,皇上念起祖上有功赦免其家罪名 使贾赦贾政官复原职宝钗和宝玉结合后怀有一子,名贾桂,寓意为‘兰桂齐芳|’独守空房,抚养儿子。宝玉出家做了和尚。黛玉是在宝玉宝钗的新婚夜焚诗稿,断痴情,呕血身亡。这在书中九十八回已经出现元春出场已是宫妃,又被贤德妃,后因中年发福痰疾去世,终年43岁。贾探春远嫁他乡。贾迎春因父亲贾赦欠了孙家5000两银子,而被父亲嫁到孙家,被中山狼孙绍祖蹂躏致死贾惜春,贾府破败后出家,在栊翠庵修行。 蚌埠交通医院 | 2014-09-22 0 5 四大家族走向没落,元春、黛玉、迎春死了,探春远嫁,宝玉、惜春看破红尘出家了,宝钗守寡终身,丫环们死的死,散的散,嫁人的嫁人。 princess静若 | 2010-07-16 20 3 大观园被抄,大悲剧,其中若干女子的命运,若干主流人物的命运,大悲剧中的小悲剧。 太无为哭 | 2010-07-14 7 4 曹雪芹在后四十回中到底写了什么结局,因版本的遗失,今天已经难以考证;不过当年拍摄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集众多红学权威之观点,不但演员阵容空前绝后,情节演绎的结果也应该比较符合曹老的原著: 一、黛玉确实夭亡了,但不是在宝玉娶妻的当天,而是因宝玉出海未归,担忧成疾,在梦到宝玉溺水而死的心灰意冷之下,旧病缠身而逝。著名的黛玉焚稿也已经有各大剧种来体现过了。无生最喜欢陈晓旭版的黛玉,形神兼备,楚楚动人。另外,越剧里的王文娟也很有黛玉的风骨 二、宝钗确实是在黛玉死后嫁给宝玉的,而不是因为什么“调包计”。首先从凤姐的角度来说,如果她真想给宝玉找一位夫人,她绝对不会挑选能干到可以分享她的权势的宝钗,反倒是不通世事的黛玉才是上佳之选;何况从前八十回来看,凤姐也是一直在想方设法地把宝黛二人相提并论的。黛玉死后,宝玉回来了,万念俱灰之时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任家人摆布地娶了宝钗(有可能是为了给家族留下一个后代),但是他那时应该就已经看破了红尘,对家族的兴衰不抱什么期望了 三、宝玉最后的结局应该是潦倒后出家为僧。荣宁二府被查抄后,不可能像续书所写的,后来获得了什么特赦;应该是像电视剧演的那样,整 个家族分崩离析,重要人物或者死去(包括鸳鸯等人的自尽)或者被卖。宝玉是被贾芸和小红(就是红玉)设法从狱中救出的唯一一人,续写中把贾芸写成了恶人,毫无根据。但是宝玉没有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而是独自离开了,途中曾经遇到过着安稳富足的平淡日子的蒋玉涵和袭人夫妻,他只在他们家住了一夜就又不辞而别了(剧中巧妙地交待是因为蒋玉涵把宝钗接来了的缘故,宝玉是有意与宝钗失之交臂)。宝玉后来也曾遇到过被迫卖身为娼的湘云,但是当时沦为乞丐的他并没有能力让湘云脱离苦海,只能像电视中所演的那样,他在岸上眼睁睁地看着湘云被花船上的恩客们拖走并划船远离,听她哭叫着“艾哥哥”(二哥哥),满心凄惨。一直陪伴在宝玉身边的,只有黛玉曾经戏谑地形容他们是渔翁渔婆时给他的玻璃绣球灯;后来被官差无赖打破,他仍然留着那些碎片,他对黛玉的深情与专情,可见一斑。最后,他的结局如果不是死去,就肯定和惜春一样,遁入空门,逃避俗世的烦恼,从此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四、凤姐最后的结局是贫病交加死于狱中。无生很喜欢凤姐,也喜欢邓婕版的凤姐,除了她,没人能演活那个角色。她在最后被草席拖出去的镜头完全吻合她个人的判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可是她实在是个厉害角色,放在今天,绝对是一流的女强人,超级白领。但是有件事她为自己留了后路,就是曾经善待过刘姥姥,因此老人感恩而从青楼的火坑中救出了凤姐的独女巧姐。像古人所说的那样,太精明的人,无法留下男孩子当后代的吧!曹老在这方面还是很有点迷信色彩的,呵呵! 一部红楼史,其实就是宝黛钗三人的情感纠葛史,也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把主要人物的结局弄懂了,也就能理解“满纸荒唐言”,从而痛洒“一把辛酸泪”了——都云读者痴,各解其中味吧

《红楼梦》结局是这样的:林黛玉死,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贾宝玉第一次出家,贾府败落的前夕贾宝玉的玉消失了。消失了的通灵宝玉回到一僧一道二仙手中,由二仙转交给甄宝玉,以甄宝玉做为贾宝玉的度化人送玉给他,以点醒贾宝玉,使他最终彻悟贾府败落,贾宝玉流落成乞丐,见到了甄宝玉送还玉给他甄宝玉还告诉他,这不是一块美玉,而是青埂峰下一块顽石,一切都是幻像。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7dnME2PUVv4PUjdrbFXW9A

 提取码:l3im  

 结合前八十回的各种线索和脂本批语,《红楼梦》的结局大致是如下情节:“射圃”、探春远嫁、“一捧雪”式祸端、黛玉之死、“证前缘”、宝玉完婚、元妃之死、有一回《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贾府被抄、狱神庙的故事、"花袭人有始有终”、宝玉“悬崖撒手”、甄玉送玉、刘姥姥救巧姐、妙玉惜春贾环薛蟠湘云等人的结局、李纨宝钗结局、末回“警幻情榜”。

  一 衰败了。

  最根本的问题是在皇家斗争中站错了队,然后自己家族里面很多事情被揭发出来了,这些事情还有可能从内部被揭发出去,探春的话里面有暗示。我赞成刘心武的一个观点,就是秦可卿的身世问题很可能是贾家被人抓住的一个重要把柄,要知道秦可卿可是警幻仙姑的妹子下凡,贾氏宁荣二公见了警幻,都只有毕恭毕敬的份。她的出生应该有多高贵,绝对不是一个秦老爷抱养的孤儿那么简单。

  二 所以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站错队后被人揭发了贾氏一族收养秦可卿的事情,元春是否正常死亡都不一定,但是元春死后贾家在宫廷里面的靠山就没有了,然后墙倒众人推,王熙凤和石代子的一些事情被陆续告发,最后贾家就不可逆转的走向衰败和没落了。

  三在皇家斗争中站错队伍这一点从之前甑家被查抄就可以看出来了,贾家和甑家关系很好,他们应该是斗争中的同一派系的,既然之前甑家被抄家,那说明那个派系已经出现问题了。

  在现实里面曹家和康熙爷的关系很好,和后来九龙夺嫡的太子爷关系也很好,最后是四爷当的皇帝,当然要被铲除党羽,因为是太子党羽可能曹家还算好的,至少最后曹雪芹还留下命了。如果是八爷和九爷党我估计我们今天就看不到红楼梦了。

生活就是一场游戏,有人欢喜有人悲。 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本身就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生活的大悲剧,生活在贾府的人都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只是悲剧的内涵各有不同。宝、黛、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则是《红楼梦》全书最大的悲剧。 我总在想如果红楼中没有薛宝钗这个人物,那么宝玉和黛玉还是个悲剧吗?曾看过一句话:“鸳鸯是双戏的好,多出一只就不能成对;爱情是两个人的好,多出一个就不再完美。”好多事情多出一份,就多出一个孤单,多出一片泪水。那么宝姐姐算是多出的那个吗? 在表面上也许同情林妹妹的人都痛恨宝姐姐的存在,是她来到贾府后,才有的金玉良缘之说,才让楚楚动人的林妹妹变得尖酸刻薄,说话如针扎的尖利,才让宝玉和黛玉不能成就木石之约。事实上,这与他们三人性格差异有很大关系,并不是薛宝钗一人造成的,在这个爱情悲剧中,她也是个悲情的人物。 薛宝钗可以说是封建社会淑女的典范,生于有百万之富,“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一直与势利又世故的母亲共同生活的她从小就对仕途官场了解颇深,对人对事都自有一套逢源做法,在贾府里大家都喜欢她。但是在我看来,一个人如果完美到极点,那么这个人真的很恐怖。是个人,怎么可能没有缺点?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诠释,就是城府极深,太会隐藏。她会迎合贾家的顶尖上的人物,贾母的一切喜好而博得贾母的欢心。如第二十三回讲到贾母出资为宝钗过生日时,“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她“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对王夫人则是关心备至,让这个婆婆日渐对准儿媳爱护有加。如“宝钗因见天气凉爽,夜复渐长,遂至母亲房中商议打点针线来。日至王夫人处省候两次,不免又承色陪坐闲语半时。” 如此一个贤良淑德才华横溢的大家闺秀可能是封建家长眼中的好女儿,古代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但是薛宝钗悲剧的遇见了有叛逆思想的宝玉。两个人在精神上就不能产生共鸣,一个追求名利仕途,一个视其为粪土,可想而知精神上的鸿沟怎么可能让宝钗与宝玉“心有灵犀一点通”? 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对宝玉的情感也许是爱情,也许更多的是爱宝玉的家族,爱宝玉在贾府里的地位,这些宝钗自己都不是很清楚吧。她关心宝玉更盼望他能读书有成,立身扬名,劝宝玉走“仁途经济”的道路。在宝玉挨打后,大家都去看望,当散了之后,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又说道 :"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 拿药,说不上是讨好,也是为了博得宝玉的欢喜,因为她必然知道宝玉喜欢黛玉在自己之上。也是做给贾府里的其他人看的,这里面真正的爱意又有多少呢?随后看看这句话怎么说的。在当时的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是不能说这么亲密的话的。“早听人一句话”明显是让宝玉听自己的话,然后后面居然又说“自己心疼”。换句话说是博得宝玉好感,令其明白自己心意。但她也明白这些话不能随便说出口,随即“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 ”。 而此时的林黛玉是什么表现呢?她等到人静的时候一个人悄悄来到宝玉床前,只是哭的“眼睛像桃儿一样”不必多说,宝玉挨打,心里最痛的当然是她。其次呢?一句话“你可都改了吧”这句话,先且不说黛玉心思缜密而不愿意当着诸多人说很亲近的话,也不说黛玉小性子想的事情比较多。只说这一句话,就能使宝玉明白自己的心,也不枉了。 总而言之,在这一事件中,宝钗心机尽露,急于博得宝玉对自己的信任和好感,甚至慌不择言,连大家闺秀风范都不要了。很明显是选秀不成,急于给自己和薛家找一个托付。而黛玉则不一样,首先她对自己和宝玉的感情很有自信,坚信自己一句话宝玉就能全部明白自己的意思。而且,对宝玉的疼惜不是溢于言表,一句“两眼肿的似桃儿一般”的描写已经足够了,她对宝玉的爱是纯粹的,不夹杂任何功利性质。试问天下多少柔弱素女子能为了爱

哭成如此! 这就是黛玉和宝钗的不同。宝钗赢了贾府,失了宝玉。最后,她的左右逢源,世故功利让她如愿嫁给了宝玉,然而宝玉的心始终不属于她,后竟至出家为僧。宝钗的性格悲剧至此到达顶点。 相对于宝钗的出身,黛玉可以说不值一提,算是小家碧玉的她在贾府只是寄人篱下,命运不由自主,唯依赖宝玉。她信守爱情,正所谓,爱至深,伤也深。最后,直至为爱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她至情至性,空有“茜纱窗下,公子多情”,却逃不过“黄土垄中,卿何薄命”。她将宝玉视为珍宝,爱宝玉爱到骨子里,但是敏感、细心的黛玉在对待和宝玉的感情问题上常常表现过分自卑,猜疑和忧虑,既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别人。这种猜疑结果,常常一方面伤害自己,另一方面又伤害自己的心上人。所以在后来的黛玉变得尖酸刻薄,不可理喻,失了本身的可爱。然而只是宝玉的一句“你放心”就能让她舒展笑颜,可见她之所以敏感的缘由就是对宝玉的心的不确定,这种纯粹无暇的爱,在整个贾府中也许只有黛玉一人。 思想的相通,灵魂上的契合,宝黛的爱情是看似完美的。但是结局却是黛玉之泪尽而逝,宝玉之出家,宝钗之守寡。正如书中写道:“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它说明在这个悲剧中,没有哪一方是赢家。固然有其性格中的悲剧因素。然,造成这一悲剧的,难道能说仅仅是性格的因素吗?归根结底,无论是叛逆的宝玉、黛玉,还是精明世故的宝钗,在封建社会里,他们都不能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无力替自己作主。只不过宝黛的毁灭是叛逆者的悲剧,宝钗的毁灭则是殉道者的悲剧。然而,他们都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贾府的统治者们作为封建社会的卫道士是不允许宝黛这样蔑视功名富贵,不谈“仕途经济”反对封建礼教的叛逆爱情存在的更别说发展了。他们可以采取一切残酷的手段来摧毁宝黛之间的爱情。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宝黛的爱情只能以悲剧告终,而恪守礼教,乖乖听话的宝钗只是这个悲剧之中产生的另一个悲剧。 所以,在封建社会,无论你是顺从还是叛逆,最终的结果都一样苦涩。在罪恶的封建社会,即使是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贵族公子也不能把握和左右自己的爱情婚姻,何况黛玉?何况宝钗?更何况其他平民?这说明,在封建社会里,悲剧是无所不在的,而悲剧的根源就是罪恶的封建制度。在其作用下真爱不可得,婚姻也不可得,最后只能四下离散,“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好似一场梦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7859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