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注释
1、“又向”句:又向荒唐的人间敷演出这一石头的荒唐故事。荒唐,指荒唐的人世间。大荒,指代大荒山青埂峰石头的故事,又“大荒”亦即荒唐、无边际的意思。这里兼用二义。
2、 “失去”二句:石头本居于青埂峰下,脂评说它“坦腹而卧”的青埂峰下,有“松风明月”,“猿啼虎啸之声”,这就是作者所肯定的“幽灵真境界”。后人改此五字作“本来真面目",磨灭了这层意思。亲就,自己造成的。石头是自己乞求下凡的。有的本子“亲”作“新”,就看不出这个词的“嘲”的意味了。石头幻形入世后,就失去了它的本相,而变成了一位翩翩公子,以及他出生时衔来的那块鲜明莹洁的通灵玉。称之为“臭皮囊”,也正是借佛家语嘲其幻相。
3、好知:须知。运败金无彩:靖藏本批:“伏下文。又夹入宝钗,不是虚图对的工。”可知原稿后半部有宝钗(金)“运败”时“无彩”的情节,但难知其详。续书写宝钗的玲落是因为宝玉疯癫,后来则因丈夫出家而成为实际上的孀居,与原稿归因于贾府“运败”不同。
4、堪叹:可叹。时乖:与“运败”同义。玉不光:第二十五回癞僧曾说,通灵玉的被蒙蔽是“粉渍脂痕污宝光”。可见,“玉不光”不仅指宝玉后来“贫穷难耐凄凉”,很可能是嘲他在不幸的境遇下与宝钗成了亲,即所谓“尘缘未断”。在作者看来,重要的是精神上有默契,肉体只不过是臭皮囊而已,所以为之而发出末联的叹息。续书中写宝玉“疯癫”中不辨结婚对象而听人摆布,,并非原意。据脂评谓黛玉死后,宝玉有“对境悼颦儿”文字,又指出“后文成其夫妇时”宝玉与宝钗有“谈旧”事,可知原稿中宝玉并不痴呆,写法要现实得多。
5、红妆:美女。
“顽石”是贾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呀,它见证了神瑛侍者下凡的一切。神瑛侍者就是贾宝玉。
你说的那一段来历许多版本是没有的,解释很生硬,所设定的因缘很牵强,本来就是自相矛盾之语,你要按这段话理解,一辈子都看不透了,以下是摘自脂本上的原话:
————————————
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
脂本上压根就没说神瑛侍者是补天石幻化的,那段来历是画蛇添足之笔,是伪作!
如果你不相信,可以自己去看看脂本。还有一个证据是第二十五回,宝玉和凤姐被魇了,最后和尚道士出来解救。您自己再好好看看和尚对通灵宝玉说的话,通灵宝玉前身到底是什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