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第1张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有可能同时存在,那么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呢?

双向情感障碍是指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交替出现的疾病。躁狂发作时出现情感高涨,兴奋话多,精力充沛爱凑热闹,喜欢自我表现,和谁都谈得来,富有感染力,兴高采烈,有的时候,情绪会不稳定,易发脾气,说话速度快,联想特别快,口若悬河病人喜欢夸大。抑郁发作时情绪低落,什么事情都不想干,不愿意说话,不愿意活动,也不愿意出门,思维联想比较缓慢,记东西也变得很慢。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糨糊一样”。临床上可见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

有些人的心境平时看起来没有什么事情,但其实是很不稳定的,一旦发生了什么事情,心境就会崩塌,出现一些狂躁且抑郁的情况,让周围人感觉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这可能是有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具体了解下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相关知识吧。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表现

情感障碍有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那么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表现是什么呢?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表现形式就是抑郁和狂躁交替出现,有时候也是以其中一个为主要表现。狂躁症的症状表现就是话语比平时多,容易妄想自我膨胀,比较兴奋,活动量增大还不容易疲劳,行为说话非常的冲动,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抑郁症的表现和狂躁症比较相反,心情低落,情绪悲观,提不起精神,不想活动,思维变的缓慢,整个人都处于一种低迷的状态。而双相情感障碍就会有这两种极端情绪交替出现,精神反差很大。

值得注意的是,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未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有报道37%的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被误诊为单相抑郁,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从而诱发躁狂、快速循环发作,使发作频率增加。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严重吗

有些人得了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那么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严重吗?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严重。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属于严重的精神疾病,属于情感性精神病的一类,主要就是抑郁相和躁狂相交替出现的一种状况。如果处于抑郁相。会导致病人以情绪低落为主,并且会出现回避别人,少语少动的情况,严重的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如果处于躁狂相,患者会狂妄自大,夸大妄想为主,话多。爱管闲事,严重的会有冲动伤人的行为,因此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

其中针对双相障碍的抑郁容易出现转躁这种现象,在治疗上一般选择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联合治疗,特别是对于双相情感障碍快速循环型的也要谨慎使用抗抑郁的药,可能会容易转为躁狂状态。对兴奋以及消极比较明显的,可以使用电休克治疗,能够很好地改善这种兴奋状态或者抑郁状态,症状改善以后可以使用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往往有利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什么病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也是疾病的一种,具体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什么病呢?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是精神科的一种常见病,名字叫双相情感障碍,那么顾名思义,精神科也有一种疾病,叫作单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躁狂停歇后,患者可能会逐渐螺旋式地陷入抑郁状态,也可能毫无征兆地突然跌入重度抑郁之中——某些患者会从正在形成中的轻度抑郁的基础上步入重度抑郁,而另一些患者则可能会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感觉良好时突然出现严重的抑郁症状。

如果说重度抑郁是一不小心摔进了深坑,那么躁郁就可能是撑杆跳外加托马斯旋转之后直直砸入坑中——这时,患者可能会变得极度压抑或极度沮丧、体重减轻、食欲减少、感到疲劳却难以入睡、觉得自己罪孽深重、在沉思中构想自杀的计划等等。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可以治愈吗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需要治疗,可是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可以治愈吗?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病情较轻的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后一般是可以治愈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类的药物,比如帕罗西汀、喹硫平、帕罗西汀等,配合采取经颅磁刺激治疗、电休克治疗以及心理治疗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可以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有助于疾病的恢复,注意患者要定期去医院进行复查,了解疾病控制的情况。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还可以通过饮食的办法来进行调理,患者出现双相情感精神障碍之后,饮食方面可以吃的清淡一些,千万不能是一些刺激性的食物,也不能吃一些油炸类的食物,清淡的饮食有利于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恢复。

美国心理学家及精神病学教授Kay Redfield Jamison是世界顶尖的双向情感障碍权威之一。

她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围绕着这一种疾病进行研究、讲座、撰写著作。这种恰好也贯穿她整个成年生活的疾病。

在她的回忆录《一颗不安的心》里,Jamison详细描述了患上双向情感障碍的体会和意义,她写到自己曾数日不眠不休,或感到长时间的狂喜。并且在笔记本上涂满飞驰的想法和不切实际的主意。

在这种狂躁的状态下,她经历了急速膨胀的自尊感,也因为一时冲动做了很多当时很爽但后果令人痛苦的事情。

比如奢侈血拼/参与*乱的行为/刷爆信用卡和银行账户,但是这种行为都伴随着情感崩溃,反复无常的抑郁把她送进企图自杀的漩涡里。

在她28岁那年,Jamison试图通过服用大量锂来自杀,结果最后导致昏迷不醒。幸好她从昏迷中清醒过来,决心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寻求帮助。

在她的研究与写作中,Jamison医生开拓了我们对于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症和一系列心理疾病的认知。

它们现在都被视作情绪失调,而且在那些活得充实却仍然患有精神疾病的成功人士之中,她可能是我们能认识的最好的代言人。

就像平时常常提到的焦虑症一样,情绪失调被世人误解了,它们被稀释弱化成那种可以通过做一天水疗就能治愈的沮丧情绪,或者被描述成神经质的抑郁。

仅仅只是因为这些人明明昨天还那么难过,今天就有了积极情绪了。作为一个心理学研究人员,我们的任务是去真正理解情绪失调的本质。

它们是怎样表征的,以及什么会导致这种失调。这个领域的探索一旦开始并不容易,这些失调可以把人从骇人的快乐颠覆推向莫测的绝望深渊。

但在这二者之间,正如Jamison医生所说的:“因你的情感变化多端,丰富多彩,天马行空的生活成为可能。”

我们一直探讨一些与你预想的有些偏差的概念和术语,但这一次“情绪”这个术语不是其中之一,在心理学语境里,“情绪”的定义和你想象的差不多。

它们是比情感更主观、更难定义的情感状态,尽管心理学家们已经定义了十种基本情感(愉悦、惊讶、伤心、愤怒、失信、蔑视、羞耻、恐惧、愧疚、兴趣或兴奋)。

“情绪”却往往落入两个广泛且变化无常的分类,你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

“情感”和“情绪”两者最重要的差别在于:“情绪”是长期的情感状态,而非零散的、昙花一现的感受。

而情绪失调倾向于是长期的困扰,具体表现为:感情极端、难以调解情绪,困扰包括抑郁症,表现为长期失望、精神懈怠、和最广为人知的双向情感障碍。

所以它的表现为在抑郁与狂躁之间波动。抑郁症被誉为心理疾病界的感冒,并不是说它并不严重,而是说它太过常见且普遍。

并且抑郁还是人们寻求心理健康帮助的首要原因,我们都曾因为失去某些东西而情绪低落,一次失恋或失业,挚爱的逝世……

事实上在这些情况下,你也确实应该感觉很糟,这种状态实际上对身心都是有好处的,

它起码可以让你缓一缓,慢慢消化你所经历的一些事情带给你的伤害,但总的来说,这些伤心应该都是暂时的,只有当伤心和悲痛超出了我们一般能够接受的社会常理时,

或者你陷入了太深的痛苦以至于严重失调时,你才进入了抑郁症的范畴。

DSM-5(即“精神疾病诊断与数据手册 第五版”是美国业界最权威的诊断依据),我们实用的心理疾病指南正式确认:

当病人已经经历了至少五个抑郁症状,且病情超过两周时,即被确诊为患有抑郁症。

这些症状不仅包括情绪抑郁,还包括明显的体重或食欲减少或增强,睡得太多或太少,对一切活动都缺乏兴趣,总是感到无用、疲劳或者精神懈怠、难以集中精力或做出决断、反复出现想要死亡或自杀的念头。

所以尽管每个人都经历过伤心,但抑郁症是一个心理学和生理疾病,它干扰着你的睡眠、食欲、能量和神经递质,这些都影响到你身体自身的运作。

再加上由于心理疾病也是一种真正的疾病,这些症状会导致患者或者其周围的人长期痛苦,他们最高级有什么地方出了差错。

正如普遍的焦虑症患者会不自愿离开家一样,一个确诊的抑郁症患者常常感觉灭顶的绝望,以至于无法正常生活。

和双向情感障碍不同的是,抑郁症患者一般只经历低谷,你可能听说过“躁郁症”,那是“双向情感障碍”一种过时的说法。

它包括了大量传统的阴暗抑郁、也包括不少相反的极端狂躁,在较为严重的病例中,患者的情绪会在两级间不停波动。

在一天、一周或一个月之内时而正常、时而抑郁、时而狂躁,真正的狂躁状态不等同于精力充沛或精神振奋,而是一段激烈的、无休无止的、而又往往乐观多动的时期。

此时你对自己和对自己的能力、想法的认知往往是歪曲的,甚至歪曲得非常非常厉害。

有些患者很少经历狂躁症状,但一旦发作,后果可能是严重的。Jamison自己的经历就证明了,有一次她的狂躁症发作时,她买光了整个药店库存的蛇伤急救包。因为她确信马上会有一场只有她知情的响尾蛇进攻在家里发生。

还有一次她一口气买下了企鹅出版社的20本书,因为她说:“如果企鹅们能建造起一个殖民地也挺好的的。”

也就是说,狂躁常常使人作出错误的判断,甚至可能更糟的是,完全发作的狂躁症患者通常会被送进精神病院,因为他们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危险是不可估量的。

当狂躁的高潮终于结束时,阴暗的抑郁期往往紧随其后,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伴随着自杀或者自杀倾向。

Jamison的经历也能证实这一点,正如心理学中很多事物一样,情绪失调的诱因往往是生理、基因、心理和环境因素的结合。

比如我们都知道,情绪失调可以在家族内遗传,基因很重要,如果你的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双向情感障碍,你也比一般人更有可能患上这种病。

研究显示:如果同卵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上双向情感障碍,另一个就有十分之七的几率也患病,无论他们是分开抚养还是一起长大。

尽管一个压抑的事件不能使人患上双向情感障碍,但它可以导致一个有病史的人狂热或者抑郁症发作,或者让一个没有病史的人开始出现严重抑郁症状。

也就是说一个失去挚爱的人可能从伤心转为抑郁,或逐步表现为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的症状,但该事件不会让人在一开始就立即患上双向情感障碍。

在抑郁症的案例中,大部分患者有幸在几周、数月甚至多年之后从抑郁中恢复,回归到正常健康生活的基本底线。

全球范围内被确诊为严重抑郁的患者中,女性普遍多于男性,不过很多心理学家都认为这仅仅是因为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寻求心理治疗。

也有可能是因为男性表达抑郁的方式更多是愤怒和激进 而不是悲伤和绝望。足以说明抑郁不仅仅是悲伤,目的和缺失的感觉可以表现为许多不同的形态。

由上图也可以看出,抑郁状态下的大脑运动缓慢,而狂躁状态下的大脑活动飙升,所以人才难以平静、专注和入睡。我们大脑中的化学神经递质随之改变,比如去甲肾上腺素,一种通常能提升兴致和专注度的物质,在抑郁的大脑里严重缺乏,而在狂躁的大脑中又多的离谱。

事实上,减少狂热的药物一部分也是通过降低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来生效的。还有另外一种物质与抑郁相关,那就是低血清胺,而慢跑或者霹雳舞随便什么运动都能提高血清胺含量,所以为什么体育锻炼常备建议用来治疗抑郁症。

大多数针对抑郁症的药物似乎都靠提供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胺水平工作。还有另外一个看问题的角度,即社会认知角度,研究的是我们的思考和行为如何影响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通常通过内置视角或思维模式去看待负面的事物,这影响了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你向自己解释事物时是消极还是积极的,真的能影响你是否能从抑郁症中恢复,还是一蹶不振。

在抑郁症状里的人会把一些倒霉的偶然事例归结为自己的错误,自己再无法把事情做对,这种负面的思考方式,有缘由的无助感,自我谴责和过度解读自我循环,甚至扼杀了大脑中所有快乐的可能,最终负面思考就会引发一个有头无尾的死循环。

好消息是这个循环可以通过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治疗来破除,或转移注意力,做有趣的事情,甚至可能是换一个新环境,但是同样的,社会认知也只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一块,正面的思考陈然重要,但要凭借一己之力和基因、神经学对抗,还是太单薄了。所以情绪失调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很少有单一的轻易就可以根除的疗法,相反它往往可能伴随你的一生,正如Jamison医生向我们展示的那样,你也能活得很好。

最后总结一下:

1情绪失调是什么,以及不是什么。

2抑郁症和双向情感障碍的症状分别是什么样的。

3导致情绪失调的生理、基因、环境和社会认知方面的诱因。

双向情感障碍它和抑郁症一起走进了我们的认知中,双向情感障碍感觉和抑郁症很像,但又感觉不像,它到底是种什么病

双向情感障碍是什么病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双相障碍,是指患者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情感障碍(心境障碍)。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相障碍患病率1%~3%,发病年龄高峰期15~19岁,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常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中国既往的研究(1993年)显示发病率在0083%,不到01%,发病率比国外低。

双向情感障碍的表现症状

1、情绪高亢:这主要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躁狂症发作时的特征,患者通常情况下比常人兴奋,容易在与他人进行交流过程中语速不自觉加快、语调起伏变化较大,从他人视角观察往往发现患者眼睛炯炯有神、面部表情丰富。

2、肢体活动增多: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躁狂症发作时往往较之正常人表现出明显的肢体活动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极有可能出现不合乎情理的伤害他人或者自己的行为。如果患者为学生,则往往在上课期间左右移动、活动频繁以及眼神四处飘忽。

3、幻听臆想: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躁狂症较为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幻听以及臆想的现象,患者可能表现出过度兴奋沉迷或者异常害怕惊恐的表情。这时候周边的人应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同时不要轻易接近触碰患者。

4、焦虑失落:当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抑郁症发作时,患者可能表现出现异常的焦虑或者情绪低落。患者可能出现明显话语减少、不愿参与社会性活动以及眼神、面部表情呆滞。

5、体重增加: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体重增加往往与抑郁症的发作密切相关。患者由于大脑内五羟色胺分泌增多,刺激相应神经产生冲动以及某些特定细胞因子的分泌,可能造成组织脂肪生成增多、降解转化减少。此外在治疗过程中,某些药物的使用也会导致患者体重增加。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躁狂症与抑郁症的发作往往呈现出不规律性,患者情绪波动起伏较大,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因此,在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日常交往过程中,应小心谨慎观察患者情绪变化,避免做出刺激患者病情加重的行为。

双向情感障碍可以治愈吗

双相情感障碍能否治好笼统的回答是能,是可以治好的。

但是双相情感障碍也是一种比较复杂、比较严重的疾病,最终的治疗效果取决于很多因素,本身病情的特点、病情的复杂程度,不同人病情复杂程度也不一样,还有身体方面其它疾病的情况,家庭、社会的支持,经济状况,家人对他的关心、照顾情况怎么样等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和最后的治疗效果有关系。作为家人最需要做的是配合医嘱进行系统治疗,由医生定期复诊、根据病情变化进行方案的必要调整,这样是保证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最好的、最正确的做法。因为双相情感障碍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会达不到治愈、治好的程度,有部分患者可能最后出现精神残疾的结局,在精神残疾里面双相情感障碍也是常见的疾病之一,所以要配合医嘱治疗,对病人进行更多的理解、关怀和适当帮助是保证疗效正确的做法。

双向情感障碍是心理病还是精神病

双相情感障碍属于精神病,属于一类常见的精神障碍;它的表现有躁狂、轻躁狂发作,比如情感高涨、精力旺盛、活动增多、言语增多、思维加快,又有抑郁发作,比如情感低落、快感缺失、精力下降、兴趣减少、活动减少等表现的一种心境障碍;躁狂和抑郁可以交替、循环、混合方式出现,呈反复出现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部分有残留症状的患者可转为慢性。

问题一:什么叫双向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也称躁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疾病。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是一种发作性、反复性的终生疾病。“双相情感障碍”的特征是剧烈的心境摇摆,患者有33%的时间是处于抑郁状态,11%的时间是处于躁狂状态。处于心境低沉“空虚”的特殊时期(会有无望或悲观的感觉),往往伴有多种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的症状。

有60%的患者20岁以前就已出现双相障碍症状,但很多时候“双相情感障碍”容易被延误诊断,心境不一致的患者经常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由于轻躁狂发作易被忽视,致使单相抑郁成为最常见的误诊原因。实际上,行为冲动、思维奔逸常常预示着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

问题二: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如何治疗 双相障情感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并且配合心理疏导和干预。

问题三:双向情感障碍是什么意思? 双相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研究发现,躁狂发作前往往有轻微和短暂的抑郁发作,所以多数学者认为躁狂发作就是双相障碍,只有抑郁发作的才是单相障碍。DSM-IV中将双相障碍分为两个亚型,双相I型指有躁狂或混合发作及重性抑郁发作,双相II型指有轻躁狂及重性抑郁发作,无躁狂发作。值得注意的是,双相抑郁未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有报道37%的双相抑郁患者被误诊为单相抑郁,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从而诱发躁狂、快速循环发作,使发作频率增加。

又称

双相情感障碍

英文名称

bipolardisorder,BP

英文别称

Bipolaraffectivedisorder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

常见症状

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混合发作

病因 听语音

双相障碍病因未明,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其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双相障碍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环性气质。应激性生活事件是重要的社会心理因素。然而,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双相障碍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临床表现 听语音

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按照发作特点可以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

1抑郁发作

双相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发作的临床症状及生物学异常相似而难以区分,双相抑郁因表现不典型往往被忽视。正确诊断双相抑郁障碍是合理治疗的前提。两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转归存在明显差异,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1)人口学特征 ①性别 单相抑郁女性患病率几乎是男性的2倍,但在双相障碍患者中性别差异不明显;②年龄 双相障碍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单相抑郁症为40岁,前者明显早于后者,尤其是25岁以前起病的首发抑郁是双相抑郁的重要预测因素;③家族史 家系调查和双生子研究已经证实双相障碍的家族聚集性,与单相抑郁相比,双相障碍(尤其是双相I型)患者的家系传递与遗传因素的关系更密切。

(2)抑郁发作的特征 ①病程特点 与单相抑郁相比,双相抑郁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反复发作较频繁;②症状特征 双相抑郁区别于单相抑郁的症状特征包括情绪的不稳定性、易激惹、精神运动性激越、思维竞赛/拥挤、睡眠增加、肥胖/体重增加、注意力不集中、更多的自杀观念和共病焦虑及物质滥用(烟草、酒精、毒品等)。

2躁狂发作

(1)心境高涨 自我感觉良好,整天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笑逐颜开,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引起阵阵的欢笑。有的患者尽管心境高涨,但情绪不稳,变幻莫测,时而欢乐愉悦,时而激动暴怒。部分患者则以愤怒、易激惹、敌意为特征,甚至可出现破坏及攻击行为,但常常很快转怒为喜或马上赔礼道歉。

(2)思维奔逸 反应敏捷,思潮汹涌,有很多的计划和目标,感到自己舌头在和思想赛跑,言语跟不上思维的速度,言语增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即使口干舌燥,声音嘶哑,仍要讲个不停,信口开河,内容不切实际,经常转换主题;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不可一世。

(3)活动增多 精力旺盛,不知疲倦,兴趣广泛,动作迅速,忙忙碌碌,爱管闲事,但往往虎头蛇尾,一事无成,随心所欲,不计后果,常挥霍无度,慷慨大方,为了吸引眼球过度修饰自己,哗众取宠,专横跋扈,好为人师,喜欢对别人颐指气使,举止轻浮,常出入娱乐场所,招蜂引蝶。

(4)躯体症状 面色红润,双眼炯炯有神,心率加快,瞳孔扩大。睡眠需要减少,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节律紊乱;食欲亢进,暴饮暴食,或因过于忙碌而进食不规则,>>

问题四: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同性生理障碍,双性皆为对两性都有情感,当一双性取向的人同时面对一男一女事却都产生了情感,因为对性取向没有明确的欲求,面对男女双性时便难以下决定,本人所知这就是属于双向情感障碍中的一种“双性性情感智障心态”,医学来说应列入病态“应取向缺陷”。

问题五:什么是双向情感障碍症?有什么危害?和双重性格有什么区别? 另一个名字是狂躁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病的一种,病发时有狂躁和抑郁两种情感轮流替换.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先兆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为情感障碍性精神病。早期先兆为双向性性格变异,多呈循环特点,情感变化经常不明原因地“两极分化”……如发展为进行性的、典型性的情感两极分化,则宣告本病的序幕已经徐徐拉开…… 一、概述 本病是以躁狂或忧郁的反复发作和交替发作为特征的精神病,主要特征为情感障碍,故又称情感性精神病。发作可呈双向性,亦可呈单向性,躁狂症的特征是兴奋的、激动的、乐观的、情感高张,抑郁型恰恰是另一极端、其特点是忧郁的、悲观的、沉静的、情感低落的。 因二者可交替发病,故该病又称循环性精神病,全程中,有的以躁狂型为主,有的以忧郁型为著,一个阶段化悲为喜,一个阶段又转喜为忧。本病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为三大特征,并呈躁狂、抑郁交替发病。 二、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先兆的临床意义 (一)躁狂型先兆 病情性格多呈循环特点,即兴奋性病前性格与抑制性病前性格相交替。 1.早期先兆 本病以失眠、头痛、烦躁、易兴奋激动、话多,以及无原因的、持续性的、高涨的兴奋激动为先兆。 阻截治则 以平肝解郁、养心涤痰为原则,方宜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龙胆草、山栀、黄芩、柴胡、生地、车前子、木通、泽泻、茯苓、法半夏、枳实、竹茹、胆南星、生姜、菖蒲。 2.典型征兆 以无原因的、持续的兴奋躁动、活跃乐观为典型征兆。即“情感高张、思维奔逸、意志增强”为三主征,无幻觉、妄想,本能亢进(食欲、 )。 3.处理 以平肝泻心、豁痰开窍为原则,凡邪壅上焦的以瓜蒂散或莱菔子涌吐痰涎。服法:瓜蒂(炒黄)、赤小豆各等分,研细为末和匀,每服0.6~3克,不吐者,以翎毛探喉,但只能用于实证。湖北省沙市精神病院,用莱菔子30~50克,为末温水调服,比瓜蒂散平稳。邪阻下焦皆可酌情选用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控涎丹、龙胆泻心汤、防风通圣散、涤痰汤、温胆汤、礞石滚痰丸、白金丸、朱砂白金丸。发作后、休止期又须以养心阴、益心气、舒肝解郁为辅。 (二)抑郁型先兆 1.早期先兆 无重大原因的进行性忧抑、悲伤、孤癖、消极迟顿,为该病早期先兆症状。 阻截治则 宜舒郁豁痰、化瘀开窍,方予逍遥散: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薄荷、生姜、甘草或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川芎、香附、枳壳、陈皮、甘草,酌加化瘀开窍涤痰之品,如桃仁、丹皮、菖蒲、郁金、竹沥、牙皂(一次量,半克)。女性患者伴有经闭者,可用桃仁承气汤,大黄牡丹皮汤化瘀通经开郁。属阳虚者,可酌用壮阳 法,方用起抑饮羊藿、仙茅、仙灵脾、甘草。 2.典型征兆 从忧郁、悲伤,发展至悲观失望,消极低落,自罪妄想,甚至自杀或木僵,即所谓“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减退”三主症。 3.处理 以涤痰疏郁、化瘀开窍、壮阳兴奋的原则,方宜涤痰汤加味:茯苓、法半夏、橘红、枳实、竹茹、胆南星、菖蒲、郁金、远志、牙皂、细辛、苏合香丸、三圣散:瓜蒂、防风、藜芦、控涎丹:甘遂、大戟、白芥子。阳气虚的用壮阳 法,予起抑饮化裁:附子、干姜、细辛、牙皂、菖蒲、郁金、仙茅、仙灵脾、鹿角霜、壮阳汤:巴戟天、*羊藿、陈皮、黄芪、附子、肉桂、干姜、党参、熟地、仙茅、龟板、砂仁、甘草。有瘀象的酌加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参、桃仁、三棱、莪术等。 第五节 神经官能症先兆 神经官能症为大脑非器质性疾患,主要病理为兴奋与抑制失调。由于患者的自知力较强,愿意积极就医,因此客观上对本病的早期诊治有利。体质预报,所谓神经质,具有超早期先兆意义,本病主要特点为躯体症状大于精神症状,故先兆信号首先来自躯体方面的不适…… 神>>

问题六:什么是双极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狂抑郁症,是一种涉及一次或多次严重的躁狂和抑郁发作的疾玻这种疾病使人的情绪摇摆于极度高涨和悲伤失望之间,在这两种状态之间会存在情绪正常的时间。在美国,有两百万以上的人受到双相情感障碍的困扰。

抑郁狂躁症(又称为双相情感障碍或躁郁症)是一种心境波动剧烈的精神疾病,患者会交替出现抑郁和躁狂两种极端情绪状态。以下是抑郁狂躁症的一些主要表现:

1 躁狂期表现:

- 欣快和兴奋:在躁狂期,患者可能感到异常的兴奋、幸福或似乎情绪过度高涨,超出正常范围。

- 夸大自信和自尊:他们可能对自己的能力和成就过度自信,有时会表现出自负和傲慢的行为。

- 多动和冲动行为:躁狂期患者可能表现出神经过敏、坐立不安、言语频繁、思维杂乱,行为冲动和冲动购物等。

- 睡眠减少:患者可能经历睡眠不足、无需睡眠或者只需很少的睡眠就能保持精力充沛。

- 注意力不集中:在躁狂期,患者可能难以集中注意力,思维跳跃,注意力易受分散。

2 抑郁期表现:

- 忧郁和沮丧:在抑郁期,患者可能经历情绪低落、悲伤、无助、绝望以及丧失兴趣和乐趣的感觉。

- 精力下降和疲劳:抑郁期患者感到疲倦、无力,常常感到身体和精神极度疲惫。

- 睡眠问题:抑郁期患者可能经历失眠或过度睡眠,或者睡眠质量下降。

- 食欲改变:抑郁期患者可能食欲减退或增加,导致体重减轻或增加。

- 自杀思维:患者可能出现对死亡和自杀的消极思维,并表现出自杀倾向。

抑郁狂躁症的症状和表现可能因个体而异,且程度和频率也会有所不同。如果您或您认识的人有类似的症状,请尽早咨询专业医生或心理健康专家进行评估和诊断。他们能够提供适当的帮助、治疗和支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7986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