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的需要,专门的情感心理咨询的话,医院的医生一般是比较笼统的,什么问题都看的,好的有附二医的戴王磊,市三医黄国胜,还有康宁医院和温州第七人民医院里面也有一些比较好的医生。外面心理咨询机构的老师会分的比较细,情感方面的话,海之莲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就有一个老师挺好的,情感和青少年问题都比较擅长,黄秋杨老师
下载MP3
提示:请右键选择“目标另存为”下载音频。
被女友拉黑是最坏的结果吗?不是的。如果被拉黑就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做,这才是最坏的结果。在小鹿情感咨询师所接手的咨询案例中,统计研究发现,以下这些问题是很多男性咨询用户经常犯的错误,也是导致很多情侣分手的主要原因。
问题价值失衡,框架太低,跪舔太多
小鹿情感咨询师发现,很多男性咨询者事业有成,但是面对自己很喜欢的对象的时候,只是一味的去付出,发生了小矛盾,也是一味的只会道歉退让去取得原谅,导致没有了自己的框架。
在小鹿情感咨询师看来,男人如果没有了自己的框架,也就失去了尊严,这也是为什么女生会对这样的男性说:你太幼稚了。
问题不懂女生,不懂女性心理
很多男性咨询者在与女朋友产生了小矛盾,甚至争吵后,都不懂得去及时去正确的沟通。什么叫沟通,就是说出自己的观点,但是同时也要理解对方的观点,一般男性的沟通都是说自己的观点,而没有做到包容对方的观点。时间久了,女生就会感觉和你在一起没有共同话题,心里一些想法和需求都没法满足,这里说的需求不是礼物不是承诺,而且理解女人的内心需求。什么叫内心需求?就是女生说,我饿了,其实不是你让女生要记得吃饱点,记得吃饭,而是有空可以自己做一个爱心午餐。
问题缺乏信任
付出越多,你就越不想失去。小鹿情感咨询师发现,很多男性用户因好奇心驱使,控制不住去偷窥对方的隐私。这样导致女生就感觉自己被监视了。这不是爱,这是控制别人。当你越想去控制别人,那么别人肯定就想着不被控制。时间久了,女生有了压迫感,压力感,成为了你越不要我做什么,我就越想去做。
问题错误挽留方式导致拉黑
这些男性用户和女生出现矛盾后,也试图用各种方法留住对方,甚至会采取一些过激的手段。比如,小鹿情感咨询师所经历的案例中,就发现一些男性为了留住对方,不惜跪拜、割腕、购买赠送贵重礼物等。这样做只会让对方觉得更加厌烦,更快的离开你。
小鹿情感咨询师在面对这些错综复杂,情况各样的情感挽回案例时,都会针对双方情况做具体分析,而不是依瓢画葫芦的照搬以前的成功案例。但同时,也会从帮助过的众多案例中整理出一些原则性挽回思路,来指导具体情感挽回方案的实施。一般来说,小鹿情感咨询师所总结的这个六个大步骤都能成为挽回爱情的指导方针。
步骤一、心态调整,正视分手事实
小鹿情感咨询师首先会让学员调整心态,降低对目标的需求感,从心态失衡的困境中走出来。咨询师特备能理解此时此刻男性心里的负面情绪,
但是只有确保让男性平复好情绪,才能让他们正视到自身的问题。
步骤二、改变自己
当男性用户稳住了心态,也就给了自己一个迂回缓冲的时机,进而去重拾自己,找回或修炼男性吸引力。小鹿情感咨询师会要求我们的男性用户先把心思放在工作,并积极参加室外活动,并把这些积极的形象展示出来,为下一步恢复联系做准备。
步骤三、消除矛盾,破冰,制造机会添加 ****
通过一周或两周时间的“断联”,小鹿情感咨询师会要求男性用户要慎重和非正式的构思道歉信息,找好道歉的理由和支点。信息所传达的目的主要是降低对方的反感和戒备,表示出自己的放下,缓解彼此的尴尬。从而恢复基本的联系。
步骤四、进入试探阶段,感知对方的情绪
当男性从“拉黑”状态中解放后,一般会抑制不住想进一步行动的想法。但小鹿情感咨询师根据非常多的经验总结,这个时候,必须要“稳住”,不能过早释放出自己的需求。并建议男性更多是采取非正式的聊天形式来试探女方的心智。只有当彼此间的互动窗口已经很明显时,才提议男性可以提出邀约请求。
步骤五、布局见面
初次分手后的邀约非常重要,务必要策划好整个场景和流程,让女方习惯你这个“熟悉的陌生人”。并注意细节,表现出自己的体贴,并注意调解气氛,让整个场合都显得很轻松和自然发生。当经历了这个阶段后,只差一个合理的机会就能够挽回了,这时候就需要做好挽回准备了。
步骤六、挽回 行动
经历了第一次的成功邀约后,小鹿情感咨询就会建议加快约会的频率,加速拉伸彼此关系,并在语言上表现出暧昧和亲昵,慢慢增加一些肢体接触,要是女方没有任何的反感和不适,就可以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这样,挽回就基本成功。
小鹿情感咨询师已经累计帮助过数万用户成功挽回了爱情和婚姻,在小鹿情感APP和服务平台,入驻了超过3000位优质持牌心理或情感咨询师,有超过1200万的注册用户,其中有近百万用户获得了小鹿情感咨询师的咨询和援助指导。小鹿情感致力于帮助并解决用户在情感、心理、婚姻与家庭层面的问题,为广大遭遇情感困扰的用户提供帮助与支持,提升生活幸福感,让爱得偿所愿。
(秦小飞)
来“中国网”(CIIC_China)官方微信,回复“部位”,告诉你一个减肥小秘诀
常言道 "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可与人言者十之二三 ",生活中我们可能常常会经历一些困惑或痛苦,也可能会用各种方式来尝试帮助自己。
我们可能会尝试各种方法来转移注意力,比如去运动、去购物、去旅行,亦或是通过读书学习来解决问题……但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这种方式可能治标不治本,痛苦与困惑在短暂的离开之后仍会再次浮现……
在心理专家李军旗教授看来,人们走进咨询室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
而当你想好要去做心理咨询时,请先看一下下面这份心理咨询指南,相信我,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做心理咨询,你要知道:
01
找一个临床心理咨询师
在大多数心理学家研究的事情,其实和我们老百姓们的日常生活隔了千山万水。
心理学确实很高大上,他们折腾猴子,研究数字,他们的成果应用在无数的行业(当然也有无数的成果,还没有人知道能干啥用)。
再想想那些影视作品中的端庄优雅的心理咨询师,喝着咖啡,穿着名牌,在高档写字楼里办公,只要听听别人的故事,帮忙分析劝说,就能挣好大一笔钱,工作轻松,生活无忧。
其实这都是对这一职业的一个美好的想象,心理咨询师工作可不是就听听故事那么简单,他是要帮助倾诉者解决问题的,所有有心理问题的患者,不是说说就能好的,一个患者的服务期限可能会很长。
而你要找的,就是一个接受过系统训练的、专门从事临床心理治疗的心理咨询师。
02
主动挑选你的咨询师
在开始接受咨询之前,主动挑选你的咨询师。
心理咨询的本质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咨访关系:不是神拯救人,而是人与人之间深刻的对话和支持。
能够和咨询师谈论自己的人,不是有病的人,而是勇敢的人。
很多人第一次做咨询会紧张,因为不知道咨询里会发生什么,我也不能告诉你会发生什么,因为会发生什么,的确是需要去体验的,我们不会有一个既定的剧本,会发生的、谈论的、体验到的都是以你为主导和咨询师一起创造的。
是潜意识对潜意识的工作。
尽管咨询的本质殊途同归,但是不同流派的心理咨询师们,也确实用着相互之间听不懂的语言,用着非常不同的方法,来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
03
选择可以信任的心理咨询师
你要选择一个,让你觉得可以建立信任感的心理咨询师。
倘若你一开始,无论什么原因,就觉得你不可能信任这个咨询师,不要理会你理智里面所想的:“大家都说这是个好咨询师,我应该试试”诸如此类的念头。
因为在心理咨询中,来访者需要和咨询师一起建立一种关系,在这个关系里面足够安全地去呈现你所有的自己。
而咨询师会通过这个特别的关系,来让咨询发生作用。
一段好的咨询关系,能够让你:
在相对稳定和安全的时空下,安心地把自己的害怕、紧张、羞耻和不安表达出来;
体会到在咨询师的回应是温和、不带评判的;
感到在这段关系中,无论是正面或负面的表达,自己都是被接受和被理解的;
逐渐在这样的关系中重新进行自我表达。
推动来访者改变的不是技术而是关系。单从人的角度来说,治疗师的坦然——承认和接纳彼此的优缺点,将带动来访者的坦然和自我接纳。
04
心理咨询有严格的设置
你要了解心理咨询有严格的设置
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始终保持客观身份,要尊重来访者,不把个人的认识、判断强加给来访者,也不为来访者做决定。
在心理咨询期间,原则上禁止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室以外的任何私人交往,心理咨询师不能在心理咨询中寻求个人情感和实际利益(接受来访者的请客、吃饭、送礼等)的满足和实现。
而一般的咨询设置是,每周一次见面,固定的时间地点,每次50-60分钟。
每周一次的频率,既能够在咨询的环境下得到即时的支持,又能够保持现实生活的状态;而固定的时间地点,能够帮助形成 “Therapeutic container”。
05
共同商定咨询的长短&目标
这个咨询计划不是心理咨询师说了算的,需要与来访者共同制定。
一般来说,来访者接受心理咨询师的计划的话,那么这个计划就是正确的。
如果在执行后遇到了不同的问题,就需要再次协商对咨询计划进行调整!
咨询师会帮助来访者在前几次确定大体的咨询目标,而这个目标会跟随治疗的深入不断调整。
因为咨询的一个作用,是帮助你去了解你自己。
06
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问题”
不少来访者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开药方”,要求咨询师直接给建议、告诉自己怎么做,又或者对心理咨询有很高期待,恨不得一次咨询就把心理问题给搞定。
这并不是给咨询师找借口。
因为:事实上,心理咨询不会直接给建议。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是与来访者共同协作,一起来探讨和面对当下的困境,引导其看到自己的资源和优势,探索改变的方案,同时付诸于行动,有效地解决问题,促进个性成长,最终达到“助人自助”,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同时,心理咨询在来访者的心理层面工作,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与来访者的个性及生活经历有关,简单的心理问题似乎确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涉及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就会像一座冰山积封已久,因而,心理咨询必然是一个连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没有强烈的求助、改变的动机,没有恒久的决心与毅力,难以冰雪消融,所以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因此,若你确实心底有求助的诉求,这个关系的建立总会需要一段时间。
当然,咨询师也有责任,在咨询的过程中给来访者以治疗的信心。
07
可以主动提出结束咨询
不必担心被咨询师“绑架”,来访者咨询完全出于自愿,无论是询关系确立的时候,还是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或是在咨访关系的终止时,是否接受或继续心理咨询完全尊重来访者个人的选择,心理咨询师不会进行主观强制。
你可以主动提出结束咨询或者和TA讨论结束咨询的问题。
咨询师不是巫师,也没有能力操控你的思考和行为。。
但是请和你的咨询师坦诚的讨论你希望终止咨询的原因。
因为咨询的过程并不总是温暖怡人的,在适当的时候,咨询师会向你发出一定的挑战。
和你的咨询师去坦诚地谈论你希望终止咨询的原因,咨询师会有机会给你进一步的、更适合你的求助建议。
08
请不要放弃求助
你可以放弃这个心理咨询师,但请不要放弃求助噢
如果你想破除心理健康上的恶性循环,你是可以的,只是需要一些时间。要记住,改善心理健康是一个缓慢、递进的过程。改变思维和行为需要时间。改变头脑和身体需要时间。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快速的解决之道。你不能期待一晚就学会弹钢琴,你也不能一晚就发展出新的习惯和熟练的心理健康技巧。就像你无法很快治愈生理创伤一样,你也无法很快治愈心理创伤。缓慢的成长是常态。请尝试着耐心且坚持。我们会在这段改变旅程上帮助你。我们独特的工具可以解决根源上的问题,也包含了科学的习惯,帮助你更好更快的改变。如果你看完这本手册,想要寻找心理咨询师,那么如何评估一段好的心理咨询关系会成为这个咨询师是否合适你的重要标尺。而一个能提供专业、稳定、安全关系的咨询师,往往需要经过长期的专业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咨询师也会看到自己的成长议题,并且在反复不断地刻意觉察和练习下,把这种平和和安全感带到咨询室中给到来访者。请不要因此失去信心。就像恋爱一样,你可以放弃不合适你的EX,但请不要放弃爱情;你可以放弃不适合你的咨询师,但请不要放弃求助!
请相信,总有适合你的那一个。
09
注意安全
Last but not Least,注意安全
如果去和心理咨询师建立真正的咨询关系,只要是正规的心理咨询师都会先签订一个合约。
因为两人单独共处一室,安全问题,其实是双向的。无论是咨询师还是来访者,都要注意人身安全。
如果咨询室不是设置在医院、学校、公共写字楼等地方的话,留心安全。一般咨询师为了保护自己,在接待室会安排人留着,以防突发事件。
但是对于来访者,你若觉得例如咨询室“锁门”不安全,你大胆提出希望只关门不要锁门。好的咨询师能够理解。
若确实觉得人身不安全,当即离开。保护自己最重要。
实际上:心理问题人人有,普通人也需要心理咨询,帮助你探索自己的内心。
这位朋友您好;
看过您问题了,理解您内心的苦、内心的难。在这里或许我的回答也不能全部解决您问题,但是,还是请允许我对您的问题做个分析,以期您能从我的分析中受益。
您涉及到了感情。那么,就请您站在为您自己负责的角度来看待感情;
1 您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男朋友?
2 您想想如果以后和他生活一辈子,您能够接受吗?
3 您为什么现在痛苦,离开他不容易,不离开他又是那么的不自在?这根源是什么?您可以想想这些问题,如果,能想好,并能够走出来,这是我最高兴的。如果,还是走不出来,您可以随时咨询我。
有没有发现我这个题目就是错的,我应该是需要教你们“如何辨别什么样的挽回机构才是靠谱的?”
因为“挽回机构”本身是一个中性词,如果要问那肯定是 骗子机构 是不靠谱的, 专业机构 是靠谱的。但骗子机构是完全仿制专业机构的 表面模式 的,那你应该如何辨别呢?
很多人咨询过我挽回机构,我想应该也没多少人比我更了解这个行业。不诋毁谁,但希望骗子机构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给这个行业能去一点污是一点,也不让用心做专业的人总受老鼠屎牵连。(我们天秤对于不公平正义的事真忍不下去)
现在网上大部分人说 挽回机构都是骗人的 , 这个评断显然是建立在无知或者一知半解的基础上。
因为机缘巧合,我接触了国内做这个行业的第一批人。
第一次接触挽回机构的时候我年纪不大,初恋刚分手,因为一直在国外,心理咨询和情感咨询已经比较普遍了,但因为语言适应性的问题,我在国外找的老师交流沟通于我而言都比较费劲,我还是通过国内的网站找了国内的机构。
那时候应该是14年,我在国内找到的情感导师我觉得很水,至少比起国外的完全不成体系,都是些散装的游民。后来我自己通过恋爱和学习实践,也隐约接触到这个行业的一点东西。
转机要从我和我现在的女朋友当初分手说起。
因为她是一个我“搞不定”的女孩子,本来是她先追的我,后来我,也算是不懂珍惜吧,总之失去她了。那时候我心理状态也是极差的,加上家庭学校的双重压力,挽回也是越搞越糟。
这一次分手我开始疯狂找挽回机构,报了接近十家,欠了一屁股债,挽回没有多大进展,倒是对这个行业基本摸了个遍。
后来经济和感情的双重压力下想要自杀,遇到了一个,算贵人吧。那时候我觉得那人是傻,对我完全不了解,就倾心相助,也不图什么。其实那人只是活得比较通透,也把我看得透透的,且目光长远,不计较眼前的得失。
果然人情才是最难还的, “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帮我挽回,又帮我解决经济危机。我只能“乖乖听话”了。
他们做情感机构很早,有的自然被淘汰了。但他们还在规划开拓海外市场,尤其是像我一样的留学生,很需要这样的服务。
我的生活进入正轨后,老师给我介绍了我也在加拿大的一个师兄,叫亚当。是他们最早的一批学员之一,在多伦多大学学天体物理的,跟了老师们很长一段时间了,后来我们也都修了心理学。
现在我看网上很多人宁愿找个人也不找机构其实是很搞笑的,还以为找到个人就找到靠谱的了? 在大众的固有印象里,似乎觉得挽回机构的就是骗子,不是挽回机构的才愿意去沟通 。其实是更没有保障的,找私人其实更加碰运气,即使有点才华和能力,很多就是一群混饭吃的散民。
你们看很多人自己在网上说着挽回机构多不靠谱,结果个人还干着这一行,收着比专业机构更昂贵的价格,也不用纳税给国家,这种首先都不一定合法 。
即使是找个人咨询师,也希望你们找 个人工作室和营业执照的 ,其次是 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 。还有这是个私密性很强的行业,至少也要有 规范的合同和保密协议 ,保证双方合法权益。不是说有这些的就一定靠谱,但你们筛选 起码要有个最低门槛 。
自己辨别不了的,先让国家给你筛选掉一部分。
这些门槛基本上可以筛掉80%的骗子机构了,至少剩下的是 在国家合法范围下经营 的。但筛选有几个层面, 最基本是合规合法 ,然后才是专业水平问题,很多机构确实没有形成完善的职业标准和培训体系,所以只能算合法,不能算靠谱。
靠谱的你要看他们是否有体系和严格的保障和职业界限 。而专业水平的高低,对行业不了解的人,你要看他们是否针对性和个性化服务,对每个人的情况有没有一个系统的专业分配(因为每个咨询师擅长领域不同:比如男 性心理、女性心理、聊天话术、情商提升、快速狙击、魅力打造、婚姻关系、婆媳矛盾、潜意识分析、创伤修复 ……等等,比较厉害的老师当然是全领域,但这样的人中国目前找不出10个)
总结下,判定正规公司有一下几个方法供参考:
所属心理咨询人员有没有心理资格证书 公司是否有合格的营业执照和纳税证明 汇款转账是公司账户还是私人账户(与纳税渠道有关) 公司创始人是不是专门从事情感行业 是否运用同一套模板解决所有人的感情问题
还有一点需要补充,虽然你可以确定是正规的公司,但有的公司会利用消费者的 低价陷阱 ,诱导消费,然后再一步步引导消费者继续投资,花费得越多,咨询者的成本也就越大,ta就很难摆脱继续消费的心理,想着已经花了这么多,还不如多学点,要不然什么都没有学到,不是更加的亏本吗?
天上没有白掉的馅饼,在受到这类诱惑时,还是要谨慎。
也看你的主观感受和碰运气 ,很多人吹牛的能力我都叹为观止,虽然不是专业的咨询师,但一定很会蒙人。But对专业和行业基本都不了解的人,你们就自己看着办了。
一开始我也会多多少少有点躲闪,因为很多人一听挽回机构就排斥或者辱骂。现在有人问我我再也不避讳说我在挽回机构工作,愿意相信的人始终是相信的,暂时不愿意相信的也强求不来。
我想再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情感机构。
情感挽回机构是专门为情感服务的一个行业,他的内部公司成员主要由心理学专业的人组成。
情感机构服务的内容很广泛, 在个人方面 ,可以帮助学员了解两性心理学,学会和异性相处,懂得为异性提供情绪价值。
在跨度范围上 ,不仅仅是从事挽回服务,还专注于婚姻修复,以及如何脱单。
简而言之情感机构就是教会你如何去恋爱,修复感情,让你更深层次的进入亲密关系。
在西方市场上最常见的还是 婚姻家庭修复师 ,这是相对历史较长的领域,从事这一领域的大多是年龄偏大的学者,我们公司也有几位。
例如婚恋心理学博士 盖瑞·查普曼(Gary Chapman) ,成立公司专门为婚姻生活质量服务,最开始是调解婚姻关系,后来慢慢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内,也接受为恋爱关系服务和调解。
国内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情感机构,早期的有乐嘉、陆琪及其所属团队,还有涂磊的工作室等等,让人们开始了解情感婚恋公司。不过他们经营的情感咨询范围比较广,没有专门做挽回这一块。
有的也是先做恋爱婚姻大类,后来转型只做挽回的。
这个领域确实很小众,同时人才也很稀缺,没有市面上看起来那么多 。
培养人也是最花精力的地方, 把心理学专业作为门槛 是因为目前没有学校有挽回专业,心理学的人是接受过相对专业的理论知识教育的,但光学过心理学是远远不够的。
虽然在在这个滥竽充数的新兴市场里,谁都可以自称老师,但你们知道多少个心理咨询师里才能出一个情感咨询师吗?又有多少个情感咨询师里才能有一个专业的挽回导师?
挽回是高难度的情感案子,比感情修复和脱单追求都难,这是一级比一级要求高的 。要阅历、要兴趣、只要知识深造,也要天赋和努力。目前来说我,我确实还属于中游(混子不算在内),这个在专业的圈子里不敢多造次。
老师跟我说“ 任何新生事物刚刚出现,都必然会出现鱼龙混杂的状态,人们一开始肯定是抱着怀疑的态度的,这是人们一种习惯性的避开事物的倾向和绝对坚持,把自己限制在了能够想象的最低标准上 。”
包括每天我们的文章一写出来,即使我的文章水平很一般,都会有人抄袭,更别提我老师们的文章了。我每次很愤怒却又无能为力,老师们说现在网上所有关于挽回的名词和概念都是一开始他们那群人从国外翻译然后二次加工出来的,资本推动的抄袭之风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这类知识在国内的传播。
有些事轮不到我们去管, 自然运作的市场规律也会将他们淘汰 ,人们的辨别能力也会随着这个市场的成熟不断提升,包括曾经风靡一时的pua机构。 做好自己就可以了,保持专业和进步才不会被淘汰 。
当初淘宝出来的时候,一样遭到排斥,因为没有实体感受过东西的质量,很多人会觉得不靠谱,没想到几年后就成为了中国第一大电商。
其实 情感的产品也是如此。我们统计过,目前最能接受这一形式的往往也是高知人群,并且以北上广香港等城市的居多 。你开始的时候是感觉不到有什么作用,但是当你逐渐能够摆脱焦虑,不是那种动不动就和自己的伴侣发泄自己的脾气,学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让自己不传播负能量给别人。
在那个时候,你就真的感受到了情感课程作为产品的有效性。
我也知道,正是由于产品是呈现虚拟的一个状态,导致很多人会存有坏心思, 利用产品的不可见性和当下挽回人的焦虑心态,而骗取大量的钱财 。
导致挽回者人财两失,对挽回这个行业失望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在网上发布很多机构是骗子的原因。 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行业乱象特别严重。
因为乱收取费用的人不是专业的,会在交完钱后就发几个课程链接给你,其实都是网上找的视频链接,这就已经是咨询完毕。
还有咨询者觉得收费太贵,实际上, 国内的心理咨询师每小时的收费是300~1000左右,资深的心理咨询师2000~3000左右,有的甚至更高 。
(一般心理咨询师的价位表)
因为 挽回是一个徐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情况下,挽回感情或者修复感情是按月收取费用,根据咨询者的挽回难度来收取费用 。
有一部分人一直在纠结挽回复合追人的 成功率问题 ,如果我说了这么多,你还是无法判断什么是专业的挽回机构,那么记住一条, 只要保证百分百成功的,一定是骗子 。
专业的前提一定是客观和严谨 ,再专业甚至厉害到我觉得不是人的老师,都不能说自己是神,也没有神药可以药到病除。 挽回成功率确实很大一部分要看当事人自身的可塑性和环境,只能说可以在你当下拥有的条件里(或者说提升所有可能条件),让你挽回可能性最大化,同时修复心理问题和可能出现的情感问题。
就像是考研的教育机构一样,考试之前教育机构说包过,不包过就退款。
实际上一个班里过得人不超过二分之一,还有很多考研失败。
你想想每个只要上了包过关的班,就能上岸,那么大家就只花钱得了,还要那么多日夜的学习呢?
你报了挽回机构也是如此,机构教你如何和异性相处, 你只看了一点,就觉得自己会了 。实际上,你才领悟了一半都不到,还怎么谈论你都学会了呢,怎么去挽回呢?
由于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面对前任,你总是暴露自己的需求感,彻底失去机会,挽回也随之失败,到头来怪机构骗了你的钱。
对于这类情况,在确认他们正规的情况下,你需要信任你报名的机构,跟着对方的脚步走。
有的人被骗钱是纯粹被骗,但是有很多人是不甘心,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问题,去说自己被骗了,其实是自己的领悟能力有待提高,而且不相信专业机构的人,暗自操作,出错后将责任推卸给老师,最后去挽回不成功。
我也是一个自负而傲气的人,家境也还过得去,工作不是为了生存。但进这个圈子,遇到了很多的大佬,让我看到了可能存在的高度,才会进入这个行业。
不管外面的人如何,有人依旧对这个专业有着极高的追求,老师们不断对我们专业技能夜以继日地培训、层层考核,以及对每个学员的 心理成长分析、挽回成功率评估、顾客满意度调研 等等的实时反馈持续调整模式,24小时工作全年无休 。
这世界上还是有用心做事的人。
很热爱我的工作,也许这个领域本身,和这个行业达到一定高度的人都有一种魔力,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人能够停下提升自我的脚步,包括我们觉得很厉害的人却比我们每天学习的更多。上个月考核我还没及格来着,可能最近也是受气到一定程度,需要发泄下吧,跑来这里写这个文章。
说了很多有的没的,不过这本来就是我的知乎个人号,也不会有太多人看,就当写日记了。
最后,情感机构的意义何在?
很多人说, 情感是一个很私密的东西 ,怎么可以把感情这种事情让一个公司来辅导经营呢?
亲密关系和心理学息息相关,在解决感情的困惑时也是需要心理辅导。
很多人在恋爱中总会患得患失,缺乏安全感,都是和一个人的心理有关,与他的家庭有关。
导致很多人在恋爱中总是作天作地,回避到底,两人总是要互相伤害的遍体鳞伤。
心理咨询师会非常专业的找出你最核心的东西, 让你认识你自己,更好的进入亲密关系 。
由于国内并没有开展任何关于恋爱必修课,只有一些大学才开设,而且很难抢到。武汉大学从2012年开设《恋爱必修课》,是全校最难抢的公选课之一。
恋爱课程并不是简单地教你如何恋爱,而是希望 你对恋爱有怎样正确的认知 ,对于性取向问题该如何的判定等等。
可是这样的大学太少了,也是最近几年才兴起,有太多的人没有正视自己在感情中出现的问题,不管是婚姻还是恋爱,都很难处理好,有很多人会出现出轨现象。
根据调查有一半的人承认恋爱过婚姻中出过轨,尤其是中年出轨现象更加严重。
大部分理由是 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所以会寻求婚外的恋情来填补心中的空缺。
有接受过受婚外困扰的咨询者,他说在家里得不到老婆的安慰,老婆整天只知道围绕着儿子转。
比我们大上一辈的长辈们,很多家庭都是维持着婚姻关系,但是之间没有爱,让自己的孩子也很难去感受到真的感情是什么样的,孩子还会模仿自己的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在感情中备受折磨,无法真正进入亲密关系。
对于我国情感匮乏的教育资源来说,情感公司是应运而生 ,帮助大家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伴侣。懂得如何处理关系,真的才是人一生中最大的财富,与一生的幸福息息相关。接触了这个行业我有时候也会感叹,原来真的什么都能用钱买到,包括幸福的能力。这也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吧,我自己也是受益者。
希望大家在选择挽回机构的时候能够擦亮眼睛,避免被骗。还有,根据自己承受能力来,这种咨询确实挺贵的,毕竟人才时间成本高,而便宜的又大多不靠谱。
摘要: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唐玉抱着“被治愈”的期待推开咨询室的门。她不曾预料,与“被治愈”交织发生的,还有与咨询师不断发展的亲昵与暧昧关系。这不是寻常的爱恨情事,在心理咨询中,“爱情”带来的后果可能是毁灭性的。唐玉起初只是有轻度抑郁情绪,渐渐有了自杀的念头。她保留了信件和微信聊天记录作为证据,向多家机构投诉,咨询师最终被平台下架。
在心理咨询领域,这是为数不多能够获得证据支持的投诉。目前这个行业基本处于没有明确主管单位的野生状态,准入门槛低、过度市场化、缺少强制监管机制等问题,让大部分来访者在遇到咨询师违规操作时选择沉默,维权者则面临比寻求咨询帮助之前更为艰难的精神困境。
文丨魏荣欢
“ 很特别的来访者”
第二次做心理咨询时,女孩唐玉说得有些口渴,她拿起杯子,才发现边缘留着一枚口红印——这是咨询师喝过的杯子,但对方没有阻止,或给她一杯新的。这种亲昵,唐玉不知道女咨询师常凤茹是有心还是无意,因为对方明明知道,自己喜欢女生。
接下来的见面里,唐玉常常听到“你是一个很特别的来访者”之类的话,常凤茹甚至提议把见面增加到一周三次。咨询之外,唐玉偶尔会收到对方发来的心理学文章,伴随一两句问候和“亲亲”表情。那时,她还不清楚咨询师私下联系来访者,是违反工作伦理守则的。
在那间称不上环境优美的咨询室内,唐玉一点一点袒露着自己。大学毕业两年,她仍然不知道未来想要做什么,陷入焦虑,待在家里不愿见人。在一次崩溃大哭时,唐玉得到了一个拥抱,这个拥抱使她的情绪平复下来,也让她对个子不高、长相普通,甚至一开始没留下什么印象的咨询师加深了依恋,把常凤茹看作生命中最亲密的人。后来,常凤茹在咨询室里直接问她:“你为什么不承认你喜欢我?” 唐玉的脸红了。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唐玉抱着“被治愈”的期待推开咨询室的门。她不曾预料,与“被治愈”交织发生的,还有不断发展的亲昵与暧昧关系。
这不是寻常的爱恨情事,在心理咨询中,“爱情”带来的后果可能是毁灭性的。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2014年,资深心理咨询师王星波与来访者发生亲密关系,多年后女孩在网上发帖,形容那段日子“像是堕入地狱”,可起初,她以为那是真爱。
后来女孩实名投诉,王星波被“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中国心理学会成立的会员监管系统,简称“注册系统”)永久除名。这是国内第一起,也是迄今唯一一起被“注册系统”公示的违反伦理案。按照《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咨询师不可以跟来访者恋爱,除非是结束咨询关系后三年以上。
唐玉经过一年多的心理咨询,和咨询师常凤茹互相表白,相爱。但她的精神障碍更重了,常凤茹一时约定三年后见,一时又忍不住约见面,反复刺激下,唐玉有了自杀的念头。
她开始同时服用好几种精神药物。有一种情绪缓释剂,吃了不能静坐,每天不得不在楼下跑圈,几天下来腰腿酸痛。换另一种药代替,终于不用跑圈了,又出现极度饥饿——刚吃完一顿大盘鸡,又去点200元的海底捞,肠胃不适只有药效减退后才会感觉到。
唐玉每天要吃的十粒药。
2019年春天,唐玉向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注册系统”以及常凤茹入驻的心理咨询平台发起投诉,她保留了信件和微信聊天记录作为证据。常凤茹接受过CAPA的培训,该机构最终给出处罚——取消其会员资格,且五年内不接受申请。常凤茹入驻的心理咨询平台也将其下架,还发了内部通报。
这件事在心理咨询圈子炸了,因为这是为数不多能够获得证据支持的投诉。2017年政府部门取消心理咨询资格认证后,这个行业基本处于没有明确主管单位的野生状态,大多数类似的投诉都止于证据不足。
据产业研究报告数据,目前我国约有8000万需要服药治疗的心理疾病患者,可能需要咨询与帮助的心理障碍人群已经过亿。但是,这个行业正在以令人担忧的速度,失去它最重要的资源 —— 来访者的信任。
除了移情产生的亲密关系,隐私泄露也在加速破坏这种信任。来访者可能想不到,自己的故事会走得多远。
去年3月,某知名心理咨询平台发起过一场线上直播教学,10余名业界大咖参与督导(督导通常为资深咨询师,通过案例分析指导帮助咨询师,也起到监督作用),99元就可围观100场督导示范教学。“注册系统”当时发出了伦理提醒——网络平台参加者人数“上限一般以40人为宜”,但这对新手咨询师是个绝佳的学习机会,活动没有因此停止。
五个月后,教学视频被违规的咨询师发到了外网,几天内就有2万多人观看。虽然每个案例在上报时,都有来访者的知情同意书,但来访者是否知道使用场景?咨询师彭烛璇在知乎上发贴,认为来访者需要知道,在两个人、十几人的范围内被讨论,和在几万人的范围内被讨论,是截然不同的状态,“后者几乎可以等同于:我要把你的故事写一本书发表,你同意吗?”
面对来访者隐私泄露的质疑,相关文章下也有不少这样的留言,“哪个咨询师的成长不是靠不断伤害来访者长大的?你要是学医学临床,也得知道,大体老师是多重要。”
“万人督导”并没有就此止步,今年3月,2021年度的100场督导课即将开始,大咖从11位增加到15位。根据官方宣传,今年新增了保密协议签署,视频也会加密存储。质疑声还在:这样就能防止信息外泄吗?
还有的来访者至今都不知道自己的隐私被泄露了。在唐玉和常凤茹关系亲近的那段时间,两人会很自然地聊起其他来访者。因为同在一个地方咨询,互相打过照面,又有着相同的小众爱好,唐玉想要打听到对方的名字很容易。
而且,当她得知常凤茹的督导也知晓她们这段特殊关系,自己在督导那里被称为常凤茹的“情人”,唐玉忽然觉得自己像是赤身裸体地被一群人围观。
资料图,源自视觉中国。
被控制的、难以自证的
很多来访者跟唐玉一样,在走进咨询室前,对心理咨询伦理规范几乎一无所知,敲开那扇门,只是一心想被拯救。
与家人之间难以处理的关系,待业的迷茫,唐玉的这些感受和行为背后,埋着最隐秘的秘密和最羞耻的念头。分享给咨询师,在专业的分析和引导下到成长经历中寻找线索,这是个艰难的过程,有点像是解剖自己。
这时来访者往往会出现“移情”,预示着咨询师对来访者而言正作为一个依恋对象。在精神分析疗法中,“移情”通常是来访者的内心映射,心理咨询师史秀雄解释,咨询师要做的是帮来访者更好地了解自己,通过分析原因,探寻和修复过去的伤痛,从而治愈来访者。
但在咨访关系这类权力机制特殊的关系中,边界混乱和滥用权力,都会造成对来访者的伤害。北师大心理学院教授侯志瑾曾发表论文阐述:“如果发展了亲密关系,通常是咨询师没有很好把握专业的边界。咨询师也是普通的人,也会有种种需要,于是在咨询关系里进行满足,某种程度上可谓近水楼台了,但这是滥用了咨询关系。”
当唐玉查到《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里关于咨询室里不可以恋爱的规定时,她开始感到不安,多次问常凤茹:“你这样操作是正确的吗?” “你觉得我们现在究竟是什么关系?” 有几次唐玉生气说不要咨询了,常凤茹都会笃定地看着她,“我知道你一定会来,因为你受不了不见我。”
资料图,源自视觉中国。
她还写了一篇文章发给唐玉,第一句话就是——“如果第一眼就爱上你的来访(者),那对咨询师来说是什么?” 文章标题是「对来访情欲反移情的几点探讨」,常凤茹记录了自己的感情变化过程,认为“这是一份相爱的关系在治愈来访(者)”。而在唐玉看来,这是对“我爱你”的深层表白。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移情”是来访者的责任,甚至连来访者自己也这么认为。留美博士生王顾芹曾深陷于此,对自己的咨询师终日牵念。而咨询师对她的评价是——“你是偷懒的、狡猾的、不愿意承担责任的、想不劳而获的”。
这让王顾芹对自己十分失望,咨询过程中积极地检讨和反省,“每次都像一个勤奋刻苦的学生,汇报自我觉察的心得,渴望着肯定、好评甚至安抚。” 有几次她的讨好让咨询师很欣慰,对方回应说,“你其实还是会顺从的”。
这位咨询师在自己的公号里自称“上师”,且“接受来访者的供养”。他还公开发表过与来访者产生了亲密关系的文章,但评论区的留言不是声讨而是赞赏,赞赏他的坦荡。陷入这种不对等关系的来访者往往难自知,更难的是自证:如何证明自己具备正常的判断力?
“因为一开始大家就把你当精神病人看。” 王顾芹说。尤其当她把事情公开到网上,帖子优先吸引的就是来“练手”的咨询师,给她贴上各种诊断标签:偏执分裂、全能感、表演型人格……
作为深陷心理疾病的患者,把自己的经历说出来,意味着要遭受各种评判。2019年4月,唐玉把自己的故事发到社交平台,不少人质疑截图的真伪,说整件事情是假的,也有各种诊断标签贴上来。唐玉硬憋着不回应,“如果绷不住跟他们对骂,这些内容立刻就会被拎出来,然后说你看这个人果然有病。” 那个月,她一直在书房打地铺,“只有书房能给我安全感”。
为了了解和证明是否受到“剥削”,来访者们往往阅读大量心理学书籍。图为三位来访者的书架。
在求助于心理咨询的人群中,唐玉属于社会功能受损轻的,仍可保持清晰的条理与人交流。有很多来访者讲起话来思绪纷乱,更难说清自己的经历是真实的,把经历分享到网上,很容易遭遇“社会性死亡”。这也是大部分来访者在遇到咨询师的违规操作时,选择沉默的原因之一。
美国历史上,这样的误解也曾持续多年。弗洛伊德曾在《移情之爱的观察》中讲到,以前美国法院都会选择相信咨询师的申诉,认为不当性关系的指控起因于精神不稳定妇女的性幻想。1975年Barbara Noel指控她的治疗师性剥削,警察的最初反应也是“你肯定是在做梦”。
在很多受害者和学者的坚持下,心理健康领域才开始赞同禁止从业人员与来访者发生性接触,直到1981年,美国心理学会制定了第一部伦理规范,才明令禁止。被判定违反规范的从业人员或组织,可能会被暂停执业或吊销执照。
不过,来访者的控诉都是客观成立的吗?心理咨询师王雪岩说,在咨询中,来访者成长过程中的愤怒会投射在咨询师身上,很多愤怒是来自对“被完美养育”的期待,“而完美是根本不存在的,父母不是完美的养育者,咨询师也不是完美的帮助者,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 来访者感到委屈、愤怒,跟咨询师吵架,甚至说不来了,都是一个修复的过程,“当他能够直接表达这些而不隐藏起来,实际上也是他的信任能力、自我保护功能等在逐渐成熟的过程。”
王雪岩介绍,临床中并不鲜见的情况是:一个来访者恨了咨询师多年,感觉咨询师在伤害自己,多年后,他才能够理解,是自己对世界的恐惧让自己处处提防被伤害,才把咨询师的帮助判断为伤害,这一切的发生,是因为之前他没有积累起“被善待”的经验。
但真正的伤害一旦发生,想再修复、重建信任十分困难。和这些来访者一样,在学习早期,王雪岩也曾作为来访者经历过来自不成熟咨询师的伤害:“面对一个信任的人,内心无从判断是这个人在伤害我,还是我自己内部的创伤引发了伤害的再现。这样的混乱直接导致了对自己对他人无法信任。重建信任的过程,就像把没接好的但已经长在一起的骨头再掰开了重新接,痛苦而漫长。”
投诉无门
已经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一些专家和从业人员,正在寻求改善措施,希望能够守护住与来访者之间的信任。北大心理学教授钱铭怡曾在期刊上讲述,《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总则第一条,就要求咨询师要使来访者从其专业服务中获益,“此类性关系(咨访之间亲密关系)从最根本上影响了来访者,使其不但不能从咨询服务中获益,而且受到伤害。”
资料图,源自视觉中国。
但是,这部《伦理守则》仅对“注册系统”内几千名人员具备约束力,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唐玉发起投诉时,常凤茹正在申请成为“注册系统”的会员,她的投诉才获得受理。
但调查尚未开始,唐玉已经受不住了,因为此前她已经接受了三轮调查——由于缺少统一的投诉渠道,常凤茹从业的两个平台和CAPA都要投诉一遍,接受调查时,同一个细节要回忆三遍,每次都是一身伤。最后投诉成功,但其中一个平台在结果通报的开头,直接点明了唐玉的微博与知乎ID,“一瞬间不知道通报的是我还是咨询师”,唐玉说。
心理咨询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引入我国,很多咨询师没有相关受训背景,除了一级心理咨询师,报考并没有专业的限制。“国外咨询师在整个受训期间,只要与个案接触,就会有督导。即使在最后一年的实习期内,如果表现不符合标准,仍然得不到许可。而在我国完全看考试成绩。”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侯志瑾的论述显示。
而且,开设伦理课程的高校和培训机构也很少。心理学考研讲师孟莎莎说,“伦理道德”只是心理咨询书里的一个章节,目前还没有一本专门的书,更没有专门的课,“想考心理学专业硕士的人,因为考纲里面没有这部分,即使你教也不听。”
去年孟莎莎花了5400元报培训班,通过了考试,在心理讲师头衔外又增加了一个身份——婚姻家庭咨询师。“其实我一节课没看,一道题没练,就是通过网上搜题复制粘贴就拿到了证书,你说我会不会做婚姻家庭咨询?” 孟莎莎心里清楚,如果自己真的去做咨询,来访者是分辨不清的。
遇到滥用咨询关系的咨询师,多半会像王顾芹这样投诉无门。即便是“注册系统”中拥有会员资格的专业咨询师,最重的处罚也只是永久除名,无权吊销执业证书;对“非注册系统”的人员而言,是否遵守《伦理守则》目前只能看个人自觉。
在加拿大,自1960年起就有明确的官方渠道接收和审查投诉。居住在加拿大的华人心理学从业者许梦然介绍,此外还有一个纪律委员会做进一步庭审和惩罚,一旦被认定违规,轻则吊销执照,重则可能坐牢。被处罚的详细信息会显示在咨询师名字旁,一直跟随其从业生涯。
我国直到两三年前才出现第一起心理咨询隐私纠纷诉讼案,在此之前司法领域一直是空白,能保护来访者的只有《精神卫生法》中的两三条。2018年,北京一所高校学生赵明月在校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咨询,有一次情绪崩溃,提出增加一次会面的请求,结束时咨询师说:“你知道你这样给我们带来多大的麻烦吗?”
“我们?” 赵明月愣住了,追问之下她才知道,自己的案例每周都会在内部督导会公开分享,就连没有专业背景的前台也参与其中。去咨询的学生没几个,而她已经持续了两年,大家很容易知道是谁,“自己的秘密可能连前台都知道了!”
资料图,源自视觉中国。
赵明月一气之下把校咨询中心告上法庭,但那些让她愤怒的对话内容由于没有录音无法成为证据。2020年12月15日,她收到法院的终审判决,驳回起诉请求,认为咨询师属职务行为,没有侵犯隐私。赵明月的遭遇不是孤例,但诉诸法律的这是第一例,以败诉告终。
“这个是很无奈的一个事实。” 心理咨询师史秀雄说,遇到争议,法院也没办法找到一个权威机构来帮助做判定。他曾声援过不少网上公开维权的来访者,但渐渐没了心气,“它是整个监管层面的缺失和漏洞,靠声援一两个案件也没太大意义。”
公开在网上发布自己经历的来访者越来越多,作为咨询师,王雪岩并不赞同那些简单抨击咨询师的行为,“愤怒很容易唤起共鸣,读者很容易从他人的愤怒里感受自己是个受害者,但被伤害的感受并不等于被伤害的事实。”
在她看来,网络“维权”也可能是情绪宣泄,会积累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愤怒。“咨询师不是神仙,当他愤怒的时候,担心被网络‘追杀’的时候,还有多少心理空间去帮助来访者?而那些被大量‘咨询师是坏蛋’的信息淹没的准来访者,怎么还有勇气去寻找专业的帮助?”
自从公开了自己的经历,唐玉收到很多来访者的私信。她发觉这不是个案,于是找了八名来访者,又写了文章《八位受到二次伤害来访者情绪纪实》,希望呼吁立法与监管的到来。只是这次没有突破圈子,他们的声音没有传出去。
她时不时还会被药物的副作用折磨,但开始试着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比如给黑白色调的家里买一幅彩色的画。偶尔,她梦到常凤茹,会在醒来时默默点上一根烟。被平台下架后,常凤茹开了自己的工作室,依然在做咨询。唐玉已经不关心了,“处罚信息没有公开,新的来访者又怎么会知道那么多呢?”
(文中唐玉、常凤茹、赵明月、王顾芹、孟莎莎为化名)
有的人认为情感咨询师不就是陪聊的吗?那不是人人都可以吗?朋友也可以做自己的咨询师吗?有一些人打着情感咨询机构旗号,干着骗人的勾当。这些骗子抓着别人急于解决婚姻问题的迫切心理,太容易相信别人,很多人一时之间没有考虑这么多而上当受骗。这个行业有靠谱的也有不靠谱的,但是相对来说其实真正靠谱的是比较少的,选择时候需要谨慎,不要轻易的被一些高大上的朋友圈或者其他的内容欺骗。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
对于情感挽回机构靠不靠谱,专业的解释已经在之前的回答中提到过,涉及历史、现代人的心理和行业信息,在此就不再赘述了,不过对大家了解这个行业和树立对这个行业的信心还是很有帮助的。很多咨询者都是通过朋友或网友介绍而来,工作室最注重的就是口碑,不需要夸张但无效的宣传,更多的是通过工作室的成功率和推广度吸引到咨询者,虽然前期比较麻烦,但做到今天有如此成绩,可以说是十分靠谱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