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

《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第1张

“意映卿卿如晤……”独见此句,便潸然泪下。如果说王安丰妻子的那句“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是夫妻之间的甜言蜜语,那么林觉民的这一句卿卿见信如晤便是撕心裂肺的生命哀歌。

1911年4月17日下午5点半,广州起义的枪声打响了,林觉民随黄兴攻入广州总督衙门。战斗中,林觉民腰部受伤被俘。我看不到他战场上英勇抗敌的身影,看不到他身陷囹圄时的宁死不屈,也看不到他面对张鸣岐和李准审问时的慷慨陈词。“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我能看到的是夜阑人静,在临江边的一幢小楼里一位身姿挺拔的有志青年坐在窗边的书桌前,想到即将来临的生死未卜的起义以及自己的弱妻稚子,思绪翻涌,不能自已,我能看到的是他的双手颤抖着不能握住眼前的笔,他双眼婆娑着却强忍泪水。他没有办法,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叫人肝肠寸断。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为谋求天下人之永福我愿慷慨赴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天下兴亡与小家悲欢之前,林觉民选择了以天下人为念,选择了舍生取义。“克复神州,重兴祖国。”是林觉民毕生之志向,也是他万死不辞的理由。可他告诉自己的妻子“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的去死。自从我认识了你,就希望天下所有有情人都能终成眷属,我不顾你是因为要帮助天下人爱他们所爱的人,我愿意牺牲我此生的幸福来谋求天下人永久的幸福!把天下人都当作自己所思念的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怎样的大爱啊,人人爱人,天下大同,如果能重建一个这样的中国,那么“吾辈虽死之日,尤生之年也。”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国之有难,则民之无幸。林觉民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决定以一己之身唤醒天下人的奋起反抗,并且坚定的相信“国事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天亮后,林觉民将这封信交给自己的朋友并对他说“我死,幸为转达。”他早就做好了必死的准备,唯一感到遗憾的就是怕妻子听到自己英勇就义的消息后泪流不止,因为我在写这封信之前还是世间的一个人,你读到这封信时,我已是引见的一只鬼了。我唯一感到难过的就是不能在为你擦去眼角的泪,只愿人死后会有灵魂,这样我就能日日夜夜伴你左右了。活着时我的生命是国家的,是民族的,是天下人的,那么死去后,我就能只属于你一个人了。这是多么荒唐的想法啊?可是我不是思想境界极高的圣人,我无法忘记你,我担心你瘦弱的身体无法承受失去我的痛苦。其实死亡从来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死后,那些活着的爱着我们的人会承受无尽的痛苦,甚至跌入深渊。所以林觉民说“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我而死。”可纵使我有千般万般不舍,终究独留你一人在这世上饱受思念之痛。

“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陈意映曾对林觉民这样说。其实,女生从来都不怕吃苦,只要跟着自己深爱的人,即使浪迹天涯,食不果腹都是幸福的。“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这大概是夫妻二人最美的回忆了吧,他们是封建包办婚姻,典型的先婚后爱,谁说封建婚姻不幸福?封建的从来都是婚姻,不是爱情,更不是两情相悦的他们。这个世间除了风花雪月的爱情,也有金戈铁马的爱情,虽无浪漫,却也有深情。他们也曾闻着梧桐叶的清香,也曾看那清冷的月光和月光下掩映的一株梅花。可“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生而今日之中国!”也许这就是在错误的时间遇到了正确的人吧,这样悲伤的情感,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此时我与林觉民是一样的想法,我多么希望人是有来世的,希望今生不能长久的眷侣来世都能白头到老;我多么希望人是有灵魂的,希望生前不能相伴的有情人,死后都能双宿双栖。

林觉民说,希望妻子肚子里的胎儿是个女孩,那么这个女孩一定和妻子一样聪明贤惠;如果是个男孩,那么希望他成为革命的后备军,为兴复中华而继续奋斗。请允许我私心的祈祷,陈意映怀着的是个女孩,希望她安安稳稳的度过一生。可我转念又想,如果是个男孩,他一定是第二个林觉民;如果是个女孩,她一定是第二个陈意映。虎父焉有犬子。

“意映卿卿如吾……”林觉民的声音一遍又一遍的出现在我的耳边,挥之不去。许多革命烈士的遗书都写得慷慨激昂,豪迈有余,委婉不足;而林觉民的《与妻书》内具豪放之骨,外饰温婉之表,看似儿女情长,实则情深意切,令人为之动容。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是陈意映,当我拿到这封家书,我会是怎样的反应?我敬佩他,因为他是救天下人于水火的大英雄;我理解他,因为他是我情投意合的意中人;可我也埋怨他,因为他是我腹中还未出世的孩子的父亲。世上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我终究不是她,她的悲痛,无人企及。

我们惟一能做的大概就是珍惜自己的生活,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林觉民何陈意映牺牲了他们的生命和爱情,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希望天下大同,人人爱人。我们在感动之余,千万不要辜负他们的期望才好啊。

林觉民的《与妻书》,被选入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曾让我在课堂上读完热泪盈眶。

‍‍作者林觉民: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侯人。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

此封绝笔书信写下之前,作者林觉民已知此去革命难有生还,民族大义与伉俪之情之间的取舍让他日夜煎熬,遂写下此封《与妻书》,字字啼血,感人肺腑。

我犹记得这一段,初读时作者真挚的情感便让我忍不住落泪:‍‍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是:你还记得吗?四五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曾经对你说:“与其让我先死,不如让你先死。”你刚听这话就很生气,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说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话可答。我的意思是说凭你的瘦弱身体,一定经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内心不忍,所以宁愿希望你先死,让我来承担悲痛吧。‍‍

接下来的一段,作者笔锋一转,说自己连这个承诺也无法完成了,终要比她(妻子)先离开人世间。后来他又说了自己去革命的原因,为的是让天下千百万如同他们一样恩爱的夫妻,不再受颠沛流离,生死离别之苦。

我们如今幸福安康的生活,正是当初无数这样的烈士牺牲小我,成全大我而来;他们不仅奉献了生命,还为了家国舍弃了幸福安康的生活,舍小家为大家,国士无双!

 《与妻书》通过书信来表达对妻子的爱和对祖国的爱,文章感人肺腑,让人热泪盈眶。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与妻书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与妻书原文: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我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幸甚,幸甚!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是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翻译:

 意映爱妻如见: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人世间一个人;你看这封信时,我已经成为阴间一鬼。我写这封信,泪珠和笔墨一起洒落下来,不忍写完而想搁笔,又担心你不能体察我的衷情,以为我忍心抛弃你而去死,以为我不了解你是多么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写下去。

 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我自从结识你以来,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夫妇;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恶犬,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江州司马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泪湿青衫,我不能学习那种思想境界高的圣人而忘掉感情啊。古语说:仁爱的人“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推及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及爱护别人的儿女”。我扩充我爱你的心情,帮助天下人爱他们所爱的人,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死而不顾你呀。你能体谅我这种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为自己思念的人,应该也乐意牺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了。你不要悲伤!

 你还记得吗?四五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曾经对你说:“与其让我先死,不如让你先死。”你刚听这话就很生气,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说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话可答。我的意思是说凭你的瘦弱身体,一定经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内心不忍,所以宁愿希望你先死,让我来承担悲痛吧。唉!谁知道我终究比你先死呢?我实在是不能忘记你啊!回忆后街我们的家,进入大门,穿过走廊,经过前厅和后厅,又转三四个弯,有一个小厅,小厅旁有一间房,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方。刚结婚三四个月,正赶上冬月十五日前后,窗外稀疏的梅枝筛下月影遮掩映衬;我和你并肩携手,低声私语,什么事不说?什么感情不倾诉呢?到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只剩下泪痕。又回忆起六七年前,我背着家里人出走又回到家时,你小声哭着告诉我:“希望今后要远走,一定把这事告诉我,我愿随着你远行。”我也已经答应你了。十几天前回家,就想顺便把这次远行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面对时,又开不了口,况且因你怀孕了,更怕你不能承受悲伤,所以只天天要酒求得一醉。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我确实是希望跟你共同生活到老,但拿今天的形势看来,天灾能够造成死亡,盗贼能够造成死亡,国家被列强瓜分那天起能够造成死亡,贪官污吏虐待平民百姓能够造成死亡,我们这代人身处今天的中国,国内每个地方,每时每刻,都可能造成死亡,到那个时候使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这样做么?还是你能这样做么?即使能够不死,而我们夫妻离散不能相会,白白地使两人望眼欲穿,化骨为石,试问,自古以来有几对夫妻离散而又重新团聚?生离是比死别更为痛苦的,该怎么办呢?今天我跟你有幸健在。全国人民中不当死而死、不愿分离而被迫分离的,多得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感情浓挚的人,能忍看这种惨状吗?这就是我断然干脆地为革命而死、舍你不顾的原因。我现在为革命死毫无遗恨,国家大事成与不成自有同志们在。依新现已五岁,转眼就要成人,你可要好好抚育他,使他像我一样也以天下国家为念。你腹中怀着的孩子,我猜是个女孩,女孩一定像你,(如果那样)我的内心感到非常宽慰。或许又是个男孩,那么也要教育他,以父亲的志向为志向,那么,我死了以后还有两个林觉民呢。幸运极了,幸运极了!我家以后的生活肯定非常贫困;贫困不要紧,清静些过日子罢了。

 我现在跟你再没有什么话说了。我在九泉之下远远地听到你的哭声,应当也用哭声相应和。我平时不相信有鬼,现在却又希望它真有。现在又有人说心电感应有道,我也希望这话是真的。那么我死了,我的灵魂还能依依不舍地伴着你,你不必因为失去伴侣而悲伤了。

 我平素不曾把我的志向告诉你,这是我的不对的地方;可是告诉你,又怕你天天为我担忧。我为国牺牲,死一百次也不推辞,可是让你担忧,的确不是我能忍受的。我爱你到了极点,所以替你打算的事情只怕不周全。你有幸嫁给了我,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有幸娶到你,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终究不忍心只顾全自己。唉!方巾短小情义深长,没有写完的心里话,还有成千上万,你可以凭此书领会没写完的话。我现在不能见到你了,你又不能忘掉我,大概你会在梦中见到我吧,写到这里太悲痛了!辛未年三月二十六日深夜四更,意洞亲笔。

 家中各位伯母、叔母都通晓文字,有不理解的地方,希望请她们指教。一定要完全理解我的意思,这是我最后的希望。

 注释:

 意映卿卿:意映,作者妻子的名字。卿卿,旧时夫妻间的爱称,多用于丈夫称呼妻子。

 竟书:写完信。

 衷:内心。

 至:极,最。

 彀(gòu):同“够”。

 司马青衫: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被贬为江州司马,其长诗《琵琶行》中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句。后用“司马青衫”比喻极度悲伤。

 太上:圣人。忘情:不为情感所动。

 “仁者”两句: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前“老”字作动词用,尊敬之义,前“幼”字也作动词用,爱护之义。

 无宁:不如。

 禁:忍受得住。

 望日:农历每月十五日。

 疏梅筛月影:月光透过稀疏的梅树照进房间里,像被筛子筛过一样,变成散碎的影子。

 依稀掩映:指月光梅影朦胧相映,看不清楚。

 吾与并肩携手:按文意,应为“吾与(汝)并肩携手”。

 低低切切:小声说私话的样子。

 有身:怀孕。

 寸管:毛笔的代称。

 第:但。

 抑:还是。

 骨化石:传说有一男子外出未归,其妻天天登山远望,最后变成一块石头,称之为望夫石。

 破镜能重圆:南朝陈徐德言夫妻,国亡时,破镜各执一半为信,后得重聚。后世即以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后又重新团圆。

 依新:林觉民长子。

 意洞:林觉民字。

 心电感应有道:近代的一些唯心主义者认为人死后心灵尚有知觉,能和生人交相感应。

 依依:依恋的样子。

 的的:的确。

 体: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偶我:以我为配偶。

 巾:指作者写这封信时所用的白布方巾。

 模拟:琢磨,猜测。

 辛未:应是“辛亥”,此处作“辛未”。四鼓:四更天。

 诸母:各位伯母、叔母。

 赏析:

 本文是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觉民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他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全文感情真切,笔调委婉动人,读后令人荡气回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自“意映卿卿如晤”一开头,整封信围绕着一个有血有肉的“情”字倾诉心曲。“卿卿”一呼,落笔动情。“吾至爱汝”,“吾爱汝至”,“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吾作此书,泪珠与笔墨齐下”,这些饱含感情的倾诉,使读者心魂为之摇荡。正由于作者对妻子爱得深挚,因此在挥毫作书之际,夫妻之间那令人无限眷恋而又无法重温的往事,一时奔涌笔底。

 第一件事是“四五年前某夕”与妻子的一席对话。作者对妻子说:“与使吾先死也,吾宁汝先吾而死。”读者乍听起来,这话真有些不近人情,谁都希望自已至爱的人健康长寿,也难怪他的妻子“初闻言而怒”。按时间推算,这番话应是林觉民婚后赴日本留学假期返故里时所说。他在日本比在国内更加接近反清革命中心,献身革命、为国捐躯的宏愿已经确立,只是担心一旦牺牲了,妻子忍受不了失去爱侣的悲痛。“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这份“道是无情却有情”的爱,是至爱。

 第二件事是婚后蜜月生活的情景:“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花月掩映,两情依依,良辰美景人同在,诗情画意,温馨甜蜜。美丽的青春,无边的幸福,无法让他忘怀,这浓情蜜意,是至爱。

 第三件事是“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这时新婚不久,作者写信给父亲说要远赴南洋,急得老父去厦门找他,但他却早已回家。这次外出,显然有特殊任务,但不便直接告诉妻子。所以意映要他“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希望远走天涯长相随,是至爱。

 第四件事是“前十余日回家”。这次作者从日本归来,身负革命重任,本拟将实情告诉妻子,又考虑到妻子有孕在身,恐不胜其悲,“故惟日日买酒呼醉”,试图减轻压抑心底的难言之苦,永诀之痛。诚如古人所叹:“举杯消愁愁更愁”,这醉中之苦仍是对妻子的至爱所致。

 除了这四个生活片断,作者对妻子的至爱,还表现在对死后的想象。一个平日不信有鬼的革命者,竟希望真有鬼,好与妻子以灵相依,以哭相和;黄泉尘世,互慰相思与寂寥。而信末因感“巾短情长”难以尽意的巨大痛苦,反以“一恸”作结,可谓以一当十,言有尽而情无限。

 尤为可贵的是,作为一个矢志拯救国家民族的革命者,作者在尽情倾诉夫妻之间至爱的同时,畅叙了儿女情必须服从革命事业的至理,将一已之爱扩展到普天下人之爱,表达了牺牲个人幸福,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崇高情怀,情理浑然交融,深情大义与英雄壮怀同辉,给这封信带来了政论的色彩和战斗的品格,堪为志士增色,为弱者壮胆,义无反顾地为祖国献身。

 这封信是作者在革命的紧要关头写的,生与死,妻与儿,国家、民族与人民,无不牵动着他的心魄,其万千思绪,如春潮荡漾于心海,散文的形式正适宜他尽情地表达这丰富、复杂的感情。追忆往事,不需依时间先后为序,一件往事似信笔拈出,每一笔都流注着作者炽热的血液,饱含着作者对革命、人生的崇高信念。这封信不是一般所谓的情理兼见,而是以情作为贯穿的主线,理贯于情,情中见理。

 在这封感人至深的信中,也可见作者挥洒自如地驾驭语言的功力。写景叙事处,精妙洗练,情景宛然在目。如对婚后生活的回忆,冬日月夜,一对爱侣临窗低语,携手庭中,在月光与疏梅交相掩映中互诉心怀。和平、宁静、温柔、幽谧的夜色,烘托着、渲染着人间醉人的幸福。这种境界,无须慷慨陈词。作者基本上采用了四言、七言句式,参差错落,娓娓动听,明净如洗的语言,极富诗的韵致。这段文字,既有一种逼真传神的形象美,又有一种清新醉人的情趣美。夫妻之间的柔情蜜意:“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只在虚实之间,既明朗又微妙,给人以不尽的遐想。信中为了表达对妻子的至爱至情,时时出现叠字,如“低低”、“切切”、“真真”、“的的”、“日日”、“依依”等,把作者对妻子无限爱恋,对人生无限眷恋的浓烈感情传达了出来。

 信中在抒发革命者以天下为已任和痛斥旧中国血腥统治等方面,大气磅礴,精光四射。大抵长短句式交替运用,句意或层层递进,或回旋曲折,铿锵之声如金石掷地,又于参差错落中显示出语句大致相仿的特点,增添了文章悲壮恢宏的气度与政论雄辩的色彩,使感情的进发与理性的思辨有机地统一起来。因此,作者虽于抒情处再三畅言壮志,并不给人以芜杂、累赘的感觉;相反,它给人以亲切的感染、有益的陶冶。由于作者具有比较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能够自如地融诗文辞赋的语言节奏于笔下,又能适当地从日常口语中提炼出富有表现力的叠字,铸炼出具有个性色彩的散文语言,完满地体现出这封信的立意:为天下人谋永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082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