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是一首现代诗作品,作者觉小墨,创作于2014年6月12日,发表于中国作家网。
基本介绍 作品名称 :蛇 外文名称 :Snake 创作年代 :2014年6月12日 文学体裁 :现代诗 作者 :觉小墨 作品原文,创作背景,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纪念诗人冯至逝世21周年 我的寂寞是条蛇 没有言语 欢声黯淡 夜色无声,花开叶落 它游走在清朗的河边 柔软的草丛 是细腻的抚摸 而路却总是曲折 我的寂寞是条蛇 温顺地伏著 可人们总是害怕 它是那么冷血 书里戏里总是说 蛇,是复仇的精灵 而在我看来 它不过是一弯寂寞 若它出现在 你的梦中 不必慌张 它无意打扰只是路过 我的寂寞是条蛇 人生已冷 冷的只剩思考 和无尽沉默 2014612 创作背景 1993年,9月29日至11 月11日,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冯至先生不幸逝世,在21年后的6月12日,作者根据冯至先生的作品《蛇》写下了同名作品,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 作者简介 觉小墨,原名张杰华,1991年生于安徽利辛,新锐诗人,小说家。代表作有诗歌《梦》《青石》《四月的风》《儿时的梦想》等,短篇小说《窗台上的花》等,长篇小说《留在夏天》《亦幻蓝国》等。2014年4月出版网诗合集《网诗如烟》。2014年8月份创作剧本《剧本的故事》。
1 描写蛇的诗句
描写蛇的诗句 1、载云旗之委蛇;抑志而弭节兮(先秦·屈原·《离骚》) 2、夕避长蛇(唐·李白·《蜀道难》) 3、报恩应不用蛇珠(宋·苏轼·《浣溪沙》) 4、灵蛇吞象(先秦·屈原·《天问》) 5、腾蛇乘雾(魏晋·曹操·《龟虽寿》) 6、却看龙蛇落笔忙(宋·辛弃疾·《鹧鸪天》) 7、一池蛇影噤群蛙(宋·辛弃疾·《鹧鸪天》) 8、虺蛇吉梦寤惊时(宋·无名氏·《鹧鸪天》) 9、落笔万龙蛇(宋·辛弃疾·《水调歌头》) 10、载云旗兮委蛇;长太镶将上(先秦·屈原·《九歌 东君》) 11、人多暴猛兮如虺蛇(魏晋·蔡琰·《胡笳十八拍》) 12、龙蛇起陆(宋·辛弃疾·《沁园春》) 13、画龙蛇些(先秦·屈原·《招魂》) 14、吉梦灵蛇朱夏宜(宋·晁补之·《鹧鸪天》) 15、倏忽龙蛇满案(宋·刘克庄·《贺新郎》) 16、吉梦重占蛇虺(宋·无名氏·《清平乐》) 17、龟与蛇儿自吐吞(元·无名氏·《南乡子》) 18、蛇蟠一径入幽深(宋·陆游·《秋思》) 19、似瓮中蛇(宋·刘克庄·《念奴娇》) 20、象床珍簟共委蛇(宋·葛胜仲·《临江仙》)。
2 有关蛇的诗句大全1、越岭南滨海,武都西隐戎。雄黄假名石,鷣鸟远难笼。讵有隳肠计,应无破脑功。巴山昼昏黑,妖雾毒濛濛。——《虫豸诗·巴蛇》其二
2、月色今宵最明,庭闲夜久天清。寂寞多年老宦,殷勤远别深情。溪临修竹烟色,风落高梧雨声。耿耿相看不寐,遥闻晓柝山城。——《答刘长卿蛇浦桥月下重送》
3、玉蛇踯躅流光卷。连珠合沓帘波远。花动见鱼行。红裳弦欲倾。 ——《菩萨蛮》
4、昔有田父耕地,值见创蛇在焉。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创蛇走。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抱朴子》云,“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是也。 ——《蛇衔草》
5、琐文结绶灵蛇降,蠖屈螭盘顾视闲。鳞蹙翠光抽璀璨,腹连金彩动弯环。已应蜕骨风雷后,岂效衔珠草莽间。知尔全身护昆阆,不矜挥尾在常山。——《灵蛇见少林寺》
6、秋风飒飒鸣条,风月相和寂寥。黄叶一离一别,青山暮暮朝朝。寒江渐出高岸,古木犹依断桥。明日行人已远,空馀泪滴回潮。——《蛇浦桥下重送严维》
8、汉帝斩蛇剑,晋时烧上天。自兹繁巨蟒,往往寿千年。白昼遮长道,青溪蒸毒烟。战龙苍海外,平地血浮船。——《虫豸诗·巴蛇》其三
9、毒似两头蛇,狠如双尾蝎。闪的我无情无绪无归着,几时几时捱得彻?——《乔捉蛇》
10、巴蛇千种毒,其最鼻褰蛇。掉舌翻红焰,盘身蹙白花。喷人竖毛发,饮浪沸泥沙。欲学叔敖瘗,其如多似麻。——《虫豸诗·巴蛇》其一
11、蛇子蛇孙鳞蜿蜿,新香几粒洪崖饭。绿波浸叶满浓光,细束龙髯铰刀剪。——《五粒小松歌》李贺
12、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欲剪箱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罗浮山父与葛篇》李贺
13、蟆子微於蚋,朝繁夜则无。毫端生羽翼,针喙噆肌肤。暗毒应难免,羸形日渐枯。将身远相就,不敢恨非辜。晦景权藏毒,明时敢噬人。不劳生诟怒,只足助酸辛。隼眦看无物,蛇躯庇有鳞。——《虫豸诗•蟆子》元稹
14、雷电不敢伐,鳞皴势万端。蠹依枯节死,蛇入朽根盘。影浸僧禅湿,声吹鹤梦寒。寻常风雨夜,应有鬼神看。——《古松》齐己
3 关于赞美蛇的诗词越岭南滨海,武都西隐戎。
雄黄假名石,鷣鸟远难笼。讵有隳肠计,应无破脑功。
巴山昼昏黑,妖雾毒濛濛。——《虫豸诗·巴蛇》其二 竹蛇飞蠹射金沙。
大刀长剑龙蛇插。 大篆龙蛇随笔札。
柳公手中黑蛇滑。 秋蛇春蚓久相杂。
龙蛇百战争天下。 春蚓秋蛇随意画。
半壁龙蛇蟠造化。 剑拔青鳞蛇尾活。
三尺铁蛇延二国。 腰间切玉青蛇活。
试看一一龙蛇活。 一声霹雳龙蛇活。
金蛇飞状霍闪过。 蟒蛇拖得浑身堕。
又有蛇珠常在握。 云间细路蹑飞蛇。
移时不动懒于蛇。 有足由来不是蛇。
阵势颇学常山蛇。 我家铜剑如赤蛇。
天公发怒化龙蛇。 载云旗之委蛇;抑志而弭节兮(先秦·屈原·《离骚》) 2、夕避长蛇(唐·李白·《蜀道难》) 3、报恩应不用蛇珠(宋·苏轼·《浣溪沙》) 4、灵蛇吞象(先秦·屈原·《天问》) 5、腾蛇乘雾(魏晋·曹操·《龟虽寿》) 6、却看龙蛇落笔忙(宋·辛弃疾·《鹧鸪天》) 7、一池蛇影噤群蛙(宋·辛弃疾·《鹧鸪天》) 8、虺蛇吉梦寤惊时(宋·无名氏·《鹧鸪天》) 9、落笔万龙蛇(宋·辛弃疾·《水调歌头》) 10、载云旗兮委蛇;长太镶将上(先秦·屈原·《九歌 东君》) 11、人多暴猛兮如虺蛇(魏晋·蔡琰·《胡笳十八拍》) 12、龙蛇起陆(宋·辛弃疾·《沁园春》) 希望有助于你。
4 冯至《蛇》这首诗表达的主旨“蛇”这个意象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了新意,一反常态,别有妙处诗人跳出了关于蛇的古老的思维定势,以浪漫的的笔触翻新蛇的形象这里,蛇不再是可怕的、令人厌恶的,而是通灵的、温情的爱的化身,爱的使者这首爱情诗围绕“蛇”这一冰冷的、使人悚惧的中心意象展开诗中借“蛇”这一象征意象的游走、乡思、归来,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我”对“姑娘”怀有热烈的单恋情思诗中的“蛇”实际上就是“爱”的同义语,是诗人“寂寞”情绪或心境的一种比喻或象征,确切地说,是一种青春期特有的“剪不断、理还乱”,难以言表的单恋单相思在“蛇”这一冰冷寂寞的对象物上,沉淀、蕴含、寄托了当时才二十出头的年轻的诗人深挚浓烈、难以排遣的思恋之情这条长蛇作为诗人寂寞心绪的外现,成了通人情、有灵性,让人信赖和传递爱情信息的“忠诚的伴侣”。
5 有关蛇的诗句,古诗(急啊)快~~~~~~~~~~竹蛇飞蠹射金沙。
大刀长剑龙蛇插。大篆龙蛇随笔札。
柳公手中黑蛇滑。秋蛇春蚓久相杂。
龙蛇百战争天下。春蚓秋蛇随意画。
半壁龙蛇蟠造化。剑拔青鳞蛇尾活。
三尺铁蛇延二国。腰间切玉青蛇活。
试看一一龙蛇活。一声霹雳龙蛇活。
金蛇飞状霍闪过。蟒蛇拖得浑身堕。
又有蛇珠常在握。云间细路蹑飞蛇。
移时不动懒于蛇。有足由来不是蛇。
阵势颇学常山蛇。我家铜剑如赤蛇。
天公发怒化龙蛇。天怪神农党龙蛇。
廷评日下握灵蛇。土地卑湿饶虫蛇。
只有清樽照画蛇。蛇筋束紧束破壳。
黑山营阵识龙蛇。忽惊石上堆龙蛇。
雷公蹑云捕黄蛇。半纡春蚓绾秋蛇。
被人专拟害灵蛇。笔头飞电跃龙蛇。
赤龙腾霄惊盘蛇。丹蛇玄虺潜蜲蛇。
电光时掣紫金蛇。飞云当面化龙蛇。
古狱愁蛇待恩泽。荦荦确确蜕骨蛇。
庙前古树蟠白蛇。力穷难拔蜀山蛇。
涧藤古栗盘银蛇。后因见道上斗蛇。
燕台基坏穴狐蛇。烟凝积水龙蛇蛰。
眼光作电走金蛇。血流垓下定龙蛇。
销愁已辨酒中蛇。人不胜禽兽虫蛇。
山川谁识龙蛇蛰。天怪神农党龙蛇。
廷评日下握灵蛇。销愁已辨酒中蛇。
已亡飞鸟失惊蛇。英材尽作龙蛇蛰。
蝮蛇鸩鸟之属也。所谓蛇龙曼延也。
青蛇上竹一种色。精光黯黯青蛇色。
刺虎鏦蛟擉蛇蝎。执取龟蛇颠倒诀。
三千里外巴蛇穴。握内蛇矛挥白雪。
倔强毒蛇争屈铁。地压龙蛇山色别。
蛇毒浓凝洞堂湿。谁见龙蛇百尺姿。
夙退有委蛇之食。蛇行空中如枉矢。
践蛇茹蛊不择死。汉祖区区白蛇死。
樛枝竞骛龙蛇势。尚有灵蛇下鄜畤。
手内青蛇凌白日。丈八蛇予出陇西。
退食谁与同委蛇。二雅褊迫无委蛇。
回视此水殊委蛇。每食无鱼叹委蛇。
家林蛇豕方群起。嗜好晚将蛇蚓比。
如虺如蛇不足拟。龙蛇腾盘兽屹立。
蛇盘瓦沟鼠穿壁。腾蛇蟉虬而绕榱。
其为蛇青黄赤黑。龙蛇迸落空壁飞。
洞黑冤蛇出树飞。欲将齿发斗蛇龟。
雷飞上天蛇入水。电光煜煜烧蛇尾。
都城已得长蛇尾。其状鱼身而蛇尾。
毒蛇在肠疮满背。杯中蛇去未应衰。
龟蛇逆往火龙来。从蛇作龟二千载。
从蛇作土一千载。辟蛇行者今何在。
思量点画龙蛇出。龙蛇开阵法。
畏蛇不下榻。毒蛇护其下。
阵变龙蛇活。后人至蛇所。
雨灭龙蛇火。吾闻蛇能螫。
武结笥中蛇。舞席泥金蛇。
我欲掣青蛇。西方未斩蛇。
西风蛰龙蛇。西望云似蛇。
习气馀惊蛇。腥至焦长蛇。
移杯失画蛇。应虞已毙蛇。
萦纡去似蛇。有似赴壑蛇。
山邮雀啅蛇。蛇势萦山合。
石罅蛇悬壳。图壁杂龙蛇。
虎豹诸龙蛇。古屋画龙蛇。
何曾斩蛟蛇。涧影生龙蛇。
碧水走龙蛇。别纸圣龙蛇。
地热见修蛇。洞穴防龙蛇。
负弩绕文蛇。赴谷走群蛇。
古松攀龙蛇。龙蛇不成蛰。
龙蛇隐大泽。烹蛇啖蛙蛤。
蒲鱼尾如蛇。青白二小蛇。
丘势辨巴蛇。山闭龙蛇蛰。
众水为长蛇。篆字若丹蛇。
郁屈如长蛇。瘴窟蛇休蛰。
作穴蛇分蛰。坐待走龙蛇。
灾成酒误蛇。真龙或作蛇。
熊虎杂龙蛇。古松攀龙蛇。
古屋画龙蛇。壶中龟遣蛇。
涧影生龙蛇。摛藻握灵蛇。
池影闪金蛇。褫身络蛟蛇。
熊虎杂龙蛇。移杯失画蛇。
应虞已毙蛇。萦纡去似蛇。
有似赴壑蛇。灾成酒误蛇。
真龙或作蛇。众水为长蛇。
篆字若丹蛇。作穴蛇分蛰。
坐待走龙蛇。雍容委蛇者。
草动蛇寻穴。巴蛇蟠窟穴。
肯蹈巴蛇穴。寒知龙蛇穴。
蛇蚓稍蟠结。蛇虺吞檐雀。
蛇年建午月。剑拂妖蛇裂。
龙蛇互跳跃。石罅青蛇湿。
惟蛇旧所识。青蛇坼生石。
蝮蛇生子时。虫蛇自相食。
譬断蛇不死。蛇行无胫至。
画龙蛇为旗。龙蛇争翕习。
老树蛇蜕皮。可叹悬蛇疾。
龙蛇满旌棨。云烟蟒蛇气。
今日伤蛇意。脚底龙蛇气。
虫蛇穿画壁。虫蛇吐云气。
满纸蛟蛇黑。小店蛇羹黑。
践荆棘蛇虺。忽怒画蛇虺。
一握青蛇尾。
冯至先生的文章表达方式非常感性,富有情感色彩。他通过细腻的文字描绘出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感受,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他所经历的人生起伏和思想追求。同时,冯至先生的文章也非常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他的文章也常常涉及到人性、道德、历史等方面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浅谈冯至诗歌艺术特色
2沟通与交融的宇宙意识这种“明心见性”的哲思在其诗中更表现为一种朴素的宇宙意识:即自然万物都处于一种普遍的联系与交融之中,在这种融合中实现了生命的永恒与不朽。人与人、人与自然、现在与未来都是息息相关的,处于一种经久不衰、和谐统一的状态之中。在其早期的诗篇中,这种普遍联系的意识就已显露。如《海歌》,短短八行寄寓无限哲思:在海水的那边,是些迷路的灵魂:鸟儿没有巢,船儿没有坞。在海水的这边是些空虚的躯壳:巢里没有鸟,坞里没有船。几组相对照的意象构成了一副奇特的海边画面:鸟———巢,船———坞,灵魂———路;自然界的怪异景象喻示着人类世界的不合理,自然万物无法适得其所,人也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海水的两边构成了隔绝的双方:那边所缺的,这边有;这边有的,那边无。如果将两边联结沟通起来,就是一个完美的世界。这正是冯至宇宙意识的显现:沟通与交融。在另一首《桥》中,诗人更通过“桥”这一具体意象表达了“沟通”的愿望:“‘你同她的隔离是海一样地宽广。’/‘纵使是海一样地宽广,/我也要日夜搬运着灰色的砖呢,/在海上建筑起一座桥梁’。”这种“沟通交融”的宇宙意识表明了诗人对孤独自我的超越。在经历了早期的浪漫抒情和抨击现实以后,诗人逐步走向更为澄明阔大的境界。《十四行集》集中体现了诗人的蜕变。在冯至看来,宇宙万物具有相互契合的内在同一性:异中有同,隔绝中有沟通。“哪条路,哪道水,没有关联/哪阵风,哪片云,没有呼应:/我们走过的城市、山川,/都化成了我们的生命。”(《我们站在高高的山巅》)在这里,诗人把宇宙万物看作一个完整的生命共同体,其中任何部分都息息相关、休戚与共。宇宙万物紧密联系,人化为物,物化为人,生命与生命相互转化、合而为一。同时,诗人逐渐领悟到个体的独立并非绝然的自足与排他,而是人与人、人与宇宙之间的统一与交融。只有将个体融于群体之中,将人类的有限生命置于无限的宇宙之中,才能获得永恒,这是生命的真谛。《原野的小路》一诗明确表达了这一观念:“路”是大地的血管,“原野的小路”象征着人类血脉相传的历史轨迹,代表着一种不朽的生命力。前人走出来的路,需要后人去继承和延续,“我们纪念着他们的步履,/不要荒芜了这几条小路”。在《别离》中诗人描绘了人与宇宙的交融:“一生里有几回春几回冬,/我们只感受时序的轮替,/感受不到人间规定的年龄”,时序更替是永恒的自然规律,在这样的规律面前,“人间规定的年龄”何其渺小。死亡中孕育着新生,别离是为了再见,如同自然季节的循环往复,人的生命也是个不断轮回的“圆”。
三、中西结合的艺术手法
冯至曾说,“我在晚唐诗、宋词、德国浪漫派诗人的影响下写抒情诗和叙事诗。”[4](P176)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古典诗词与西方诗歌对其创作影响深远,中西合璧、古今结合是冯至诗歌的一大特点。
1融古典意蕴与现代精神于一体的诗歌意象冯至第一本诗集《昨日之歌》中的大部分情调和意象都源自古典诗词。如“天河”、“一钩新月”、“柳荫”、 “采莲的小舟”等,都直接取自传统诗词。《孤云》中“我对望亭亭的孤云”,让人联想李白的诗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在郊原》中“续了又断的/是我的琴弦,/我放下又拾起/是你的眉盼”,“它是那红色的夕阳,/运命啊淡似青山”,“眉盼”、“夕阳”、“青山”等意象,是古典诗词里反复出现的,如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到了《十四行集》中,仍是冯至所偏爱的一个意象———“化作一脉的青山默默”。即使是深受西方诗歌影响的《十四行集》,其中的许多意象依然来自古典诗词,比如“青草”、“秋风”、“飞蛾”、“凋零”等,借以表达生命荣枯、人世代谢的感受。冯至诗中的许多意象出自古典诗词,但它们并不只是古典意象的现代白话翻新。相反,诗人赋予某些意象以独特的自我感受和现代精神。比如“孤云”体现的是“哀愁”与“离思”,而不仅是闲适空灵、自由飘逸”;“夕阳”与“青山”也染上主观的愁绪,它们不再只是表达一种时空的无限感,而抒写的是时代洪流中的“个人哀愁”;“别离”不再是长亭送别的凄楚,而是生命轮回的美好,这就具有了浓郁的现代意识。又如《北游》里的“荒原”意象就更明显地带有西方现代主义精神的烙印了。
2古典律诗与十四行诗相结合的诗歌形式这最为突出地体现在《十四行集》中。冯至曾写到:“我渐渐感觉到十四行与一般的抒情诗不同,它自成一格,具有其他诗体不能代替的特点。”[5](P96)冯至对西方十四行诗的借鉴并非单纯的模仿,而是融合了中国古典律诗的精髓,将十四行诗中国化。律诗与十四行在结构和用意上有相似之处,如律诗讲求构思布局的精巧,首颔颈尾四联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起承转合,婉转圆融。十四行诗也具有一种内在结构上的起承转合; 但与律诗相比,十四行更少限制,更为灵活自由,适于表现繁复芜杂的现代生活。冯至较好地实现了西方形式与中国语言融合。《十四行集》的形式是西方的,内核却是中国的:抒情方式是中国式的含蓄蕴藉、意味无穷,如“我们空空听过一夜风声,/空看了一天的草黄叶红,/向何处安排我们的思、想?”(《从一片泛滥无形的水里》);语言是现代口语,没有过于欧化的痕迹,如“有多少面容,有多少语声/在我们梦里是这般真切”(《有多少面容,有多少语声》)等,明白晓畅, 自然清新。
此外,《十四行集》里还大量援引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和境界,如“象秋日的树木,一棵棵”、“对着这茫茫如水的夜色”等,都具有传统诗歌的审美情趣。当然,西方诗歌对冯至的影响,并不仅仅是在形式上,对其诗歌内容和意象也影响颇深,如《蛇》中具有神秘色彩的“蛇”的意象正是来自德国浪漫派。《桥》也别具一格,它采用戏剧式的对白手法,这是西方诗歌常用而中国传统诗词少用的。冯至以诗人的灵性、哲人的智慧表达了对个体生存和人类普遍境遇的关切;更以一种超越的沉思,对生死、有限无限、宇宙人生等哲理问题进行了探求。在《赠之琳》一诗中,冯至对卞之琳如此评价:“这星座不显赫,却含蓄着独特的光辉。”这一评价用于其自身,亦恰如其分。
1书癖3处佳句赏析
蛇
冯至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
静静地没有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
千万啊,不要悚惧!
它是我忠实的侣伴,
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想那茂密的草原——
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影一般轻轻地
从你那儿轻轻走过;
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1926年
冯至曾在《自选琐记》中说过:“我在晚唐诗、宋词、德国浪漫派诗人的影响下写抒情诗和叙事诗。”这种影响在《蛇》里就明显地烙印着:那种绵绵细诉的哀婉腔调就来自晚唐诗和宋词,而选取如此奇绝,反丑为美的蛇的意象所透视的幽玄神秘色彩,却正是来自德国浪漫派。蛇,也从侧面反映出抒情主人公冷漠、平寂的外表下那一颗渴望生活美好、幸福的热烈的心。
反映出抒情主人公冷漠、平寂的外表下那一颗渴望生活美好、幸福的热烈的心。
注释:
你想过吗,蛇竟然有这般的怯生、沉静、矜持、执着?倒真让我想念了。
作者小传:
冯至(1905--1993)河北涿县人。曾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曾任西南联大、北大教授,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协副主席等。有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诗》等,论著《杜甫传》等。
2书癖读书笔记600字书癖读书笔记 人的癖好五花八门,读书是其中之一。
但凡人有了一种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特别的世界。不过,和别的癖好相比,读书的癖好能够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眼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我们也许可以据此把人分为有读书癖的人和没有读书癖的人,这两种人生活在很不相同的世界上。 根据我的经验,人之有无读书的癖好,在少年甚至童年时便已见端倪。
回想起来,使我发现书籍之可爱的不过是上小学时读到的一本普通的儿童读物,那里面讲述了一个淘气孩子的种种恶作剧,逗得我不停地捧腹大笑。从此以后,我对书不再是视若不见,而是刮目相看了,我眼中有了一个书的世界,看得懂看不懂的书都会使我眼馋心痒,我相信其中一定藏着一些有趣的事情,等待我去见识。
随着年龄增长,所感兴趣的书的种类当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书的兴趣则始终不衰。现在我觉得,一个人读什么书诚然不是一件次要的事情,但前提还是要有读书的爱好,而只要真正爱读书,就迟早会找到自己的书中知己的。
读书的癖好与所谓刻苦学习是两回事,它讲究的是趣味。所以,一个认真做功课和背教科书的学生,一个埋头从事专业研究的学者,都称不上是有读书癖好的人。
有读书癖好的人所读之书必不限于功课和专业,毋宁说更爱读课外和专业之外的书籍,也就是所谓闲书。当然,这并不妨碍他对自己的专业发生浓厚的兴趣,做出伟大的成就。
英国哲学家罗素便是一个在自己的专业上做出了伟大的成就的人,然而,正是他最热烈地提倡青年人多读“无用的书”。其实,读“有用的书”即教科书和专业书固然有其用途,可以获得立足于社会的职业技能,但是读“无用的书”也并非真的无用,那恰恰是一个人精神生长的领域。
从中学到大学到研究生,我从来不是一个很用功的学生,上课偷读课外书乃至逃课是常事。我相信许多人在回首往事时会和我有同感:一个人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己读书,相比之下,课堂上的收获显得微不足道。
我不想号召现在的学生也逃课,但我国的教育现状确实令人担忧。中小学本是培养对读书的爱好的关键时期,而现在的中小学教育却以升学率为惟一追求目标,为此不惜将超负荷的功课加于学生,剥夺其课外阅读的时间,不知扼杀了多少孩子现在和将来对读书的爱好。
那么,一个人怎样才算养成了读书的癖好呢?我觉得倒不在于读书破万卷,一头扎进书堆,成为一个书呆子。重要的是一种感觉,即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的基本需要,不读书就会感到欠缺和不安。
宋朝诗人黄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林语堂解释为:你三日不读书,别人就会觉得你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这当然也说得通,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往往是乏味的因而不让人喜欢的。不过,我认为这句话主要还是说自己的感觉:你三日不读书,你就会自惭形秽,羞于对人说话,觉得没脸见人。
如果你有这样的感觉,你就必定是个有读书癖的人了。 有一些爱读书的人,读到后来,有一天自己会拿起笔来写书,我也是其中之一。
所以,我现在成了一个作家,也就是以写作为生的人。我承认我从写作中也获得了许多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并不能代替读书的快乐。
有时候我还觉得,写作侵占了我的读书的时间,使我蒙受了损失。写作毕竟是一种劳动和支出,而读书纯粹是享受和收入。
我向自己发愿,今后要少写多读,人生几何,我不该亏待了自己。
3阅读忆读文,书癖,书的抒情读后感200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4鉴赏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在我们的一生中会遇到你最爱的人, 最爱你的人,还有个就是是共度一生的人 首先会遇到你最爱的人,然后体会到爱的感觉; 因为了解被爱的感觉,所以才能发现最爱你的人; 当你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32623335经历过爱人与被爱,学会了爱,才会知道什么是你需要的, 也才会找到最适合你,能够相处一辈子的人。
但很悲哀的,在现实生活中,这三个人通常不是同一个人; 你最爱的,往往没有选择你; 最爱你的,往往不是你最爱的; 而最长久的,偏偏不是你最爱也不是最爱你的, 只是在最适合的时间出现的那个人。 你,会是别人生命中的第几个人呢? 没有人是故意要变心的,他爱你的时候是真的爱你, 可是他不爱你的时候也是真的不爱你了, 他爱你的时候没有办法假装不爱你; 同样的,他不爱你的时候也没有办法假装爱你 。
当一个人不爱你要离开你, 你要问自己还爱不爱他, 如果你也不爱他了,千万别为了可怜的自尊而不肯离开; 如果你还爱他,你应该会希望他过得幸福快乐, 希望他跟真正爱的人在一起,绝不会阻止, 你要是阻止他得到真正的幸福,就表示你已经不爱他了, 而如果你不爱他,你又有什么资格指责他变心呢? 爱不是占有,真正爱一个人是无法说出原因的, 你只知道无论何时何地、心情好坏,你都希望这个人陪著你; 真正的感情是两人能在最艰苦中相守,也就是没有丝毫要求。 毕竟,感情必须付出,而不是只想获得; 分开是一种必然的考验, 如果你们感情不够稳固,只好认输, 真爱是不会变成怨恨的。
所以到底 是要选 择哪个要相信缘分,一切顺其自然。
5读书的癖好文/周国平①人的癖好五花八门,读书是其中之一答案:解析: 1文中指对读书的特别爱好。
2养成爱好读书的习惯,做到真正爱读书远比读什么书更重要。 3示例:采用了举例论证。
以罗素的例子说明“有读书癖的人更爱读‘无用’的闲书,而这并不妨碍他对专业的兴趣”的道理。 4由上文谈读书的癖好与刻苦学习的区别过渡到谈读书癖好养成的标准。
(意近即可) 5要点:从此句看来,作者并未完全否认课堂学习的的作用,此处更强调课外的读书对人成长的益处。能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就“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之间的关系或作用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6诗歌鉴赏(6分)旅夜怀远客许浑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1“空”字表明月色明朗,诗人却无心欣赏。
(1分)“竟晓”一词遥承“梦断”,暗示诗人辗转无眠,直到天明。(1分)此句寓情于景,皓月当空本是极美的景致,但诗人无心欣赏,含蓄地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伤感。
(1分) 2“情”包括:①客居异乡的孤独飘零之感。②对贫病交加的境遇的喟叹。
③对时光易逝的感慨。④对远方故人的思念。
[3分,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 分 析:解答此类题,可抓住关键词,从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角度来分析,关键词有:“空”字,是白白地,表明了诗人无心欣赏月色;“竟晓”竟然到了天亮,暗示了诗人辗转无眠的情形;由此可得出诗人的孤独伤感;从情与景的角度,诗人的情感已寓于夜色的景物描写中,故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分 析:由题干的“包”可知,“异乡多远情”中的“情”是多方面的,因此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这首诗大意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其它诗句分析。
由“异乡”“远情”可体会出诗人客居他乡,自然有飘零孤独之感;“病”“家贫”表现了诗人对家人贫病交加的境遇的喟叹之情;“春花自落”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叹;“故人天际行”表现了诗人对远方古人的思念之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冯至(1905-1993),河北涿县人,中学时期即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921-1926年在北京大学学德语期间参加浅草社,后来又和朋友们一起创办了沉钟社,受到鲁迅的支持和热情评价。1926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昨日之歌》,1927年赴哈尔滨第一中学任教,次年返回北京,1929年出版第二本诗集《北游及其它》。1930-1935年间留学德国。1941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期间写出《十四行集》,把他一生的创作推向一个高峰。
蛇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
静静地没有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
千万啊,不要悚惧!
它是我忠诚的伴侣,
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想那茂密的草原——
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影一般轻轻地
从你那儿轻轻走过;
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我认为《蛇》的意义是青春时代那种深深的苦闷、纯洁而羞涩的爱恋和奇异的想象力,不正是人的一生中最值得追怀的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