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 (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
记得第一次学他的诗,是《再别康桥》,之后,通过各种渠道,逐
渐的了解他,欣赏他,读他的诗是一种享受。
徐志摩12月28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一个富商家庭。硖石镇传说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游览到此而取的地名。此地风光秀丽,文化昌盛,经济发达。父亲徐申如,是商会会长;母亲钱氏。
1900年,4岁。入家塾读书。从师孙荫轩。徐志摩自幼聪明超侪,断定行程远大。
1901年,5岁。读家塾。复从师查桐珍。
1907年,11岁。入硖石开智学堂,从师张仲梧。
1909年,13岁。冬,毕业于硖石开智学堂。屡次从师,古文基石坚固,奠定基础。
1910年,14岁。春,入杭州府中学读书,成绩居榜首,任级长。任课教师有张献之、刘子庚、陈柏园、马保罗、钟郁云;同学有董任坚、郁达夫、姜立夫、郑午昌。
1912年,16岁。秋,革命事起,杭州府中学停办,休学在家,俟机复办。
1913年,17岁。7月,杭州府中学复办,改名为杭州第一中学,复入校读书。并在校刊《友声》第1期,发表第一篇文章《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
1914年,18岁。5月,在《友声》第2期上发表《镭锭与地球之历史》,对天文产生浓厚兴趣。
1915年,19岁。夏,毕业于杭州第一中学;暑后,考入上海沪江大学。10月29日,与张幼仪结婚。
1916年,20岁。春,肄业于上海沪江大学。秋,入天津北洋大学法科的预科学习。
1917年,21岁。秋,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他转入北京大学法科学习。
1918年,22岁。6月,从师梁启超;7月,离开北京大学;8月,从上海启行赴美留学;9月,入美国克拉克大学社会学系学习。
1919年,23岁。6月,毕业于克拉克大学,得一等荣誉奖;9月,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政治。
1920年,24岁。9月,通过论文《论中国的妇女地位》答辩,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后,赴英国,入伦敦剑桥大学研究院为研究生,跟赖斯基教授学政治,拟攻博士学位,与文学家威尔斯交往最密,开始对文学产生极大兴趣。冬,张幼仪到伦敦。
1921年,25岁。是年,在英国认识狄更生、林徽因。春,经狄更生介绍,入剑桥大学王家学院当特别生。
4月15日,发表论文《爱因斯坦相对论》(《改造》第3卷第8期);6月15日,发表论文《罗素游俄记书后》和《评韦尔斯之游俄记》(《改造》第3卷第10期)。秋,送张幼仪赴德求学,居柏林。即返伦敦。
1922年,26岁。1月31日,徐志摩最早译作《葛露水》。3月,在德国与张幼仪离婚。7月,在伦敦会见英国女作家曼殊斐儿,并与她交谈苏联文学和近几年中国文艺运动的趋向。交谈中她给徐志摩留下深刻的印象。10月15日,从英国返回中国。12月17日,发表诗《归国杂题(马赛)》(《努力周报》第33期);12月24日,发表诗《归国杂题(地中海)》(《努力周报》第34期)。
1923年,27岁。1月9日,年仅34岁英国女作家曼殊斐儿逝世,徐志摩作诗《哀曼殊斐儿》(《努力周报》第44期);1月28日,发表论文《就使打破了头,也还要保持我灵魂的自由》以及发表诗《北方的冬天是冬天》和《希望的埋葬》(《努力周报》第39期)。2月4日,发表诗《情死》(《努力周报》第40期)。3月10日,发表诗《听槐阁之讷乐剧》(《时事新报·学灯》5卷3册8号);3月12日,发表诗《康桥再会罢》(《时事新报·学灯》5卷3册11号)。4月28日,发表《泰山日出》(《南开半月刊》第1期)。5月,译作《涡提孩》(戈塞著),由中华书局出版;5月10日,发表《曼殊裴儿》及译作《一个理想的家庭》(《小说月报》14卷5期)。
1924年,28岁。是年,任北京大学教授。在北京与陆小曼相识。徐志摩居松坡图书馆。(逝世后将藏书全部捐赠松坡图书馆)。4月12日,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到上海,徐志摩代表北方学界前往欢迎,并担任翻译工作;泰戈尔登台演说由林徽因搀扶。4月23日,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到达北京,在去京途中,泰戈尔在南京和济南演讲,均由徐志摩负责翻译。5月8日,为庆祝泰戈尔64岁生日,演出泰戈尔的戏剧《契忒拉》,林徽因扮演公主契忒拉,徐志摩扮演爱神。6月,随泰戈尔赴日。12月1日,发表波特莱尔的译诗《死尸》(《语丝》第3期)。
1925年,29岁。1月17日,发表诗《雪花的快乐》(《现代评论》1卷6期)。3月10日,出国,经苏联抵德国,随后旅行意大利、法国等,遍谒名人坟墓。8月,回国。9月,第一部诗集《志摩的诗》由中华书局出版(1928年新月书店再版),此书确立徐志摩在中国新诗坛上的显赫位置。10月1日,任《晨报》副刊编辑。
1926年,30岁。是年,应光华大学聘请,担任翻译、英文小说派别等课教授,兼东吴大学法学院英文教授。4月1日,《晨报》副刊《诗镌》创刊,任主编。6月,第一部散文集《落叶》由北新书局出版。10月3日,与陆小曼结婚。年底到上海。
1927年,31岁。4月,译作集《英国曼殊斐儿小说集》由北新书局出版。春,与胡适、邵洵美、潘光旦、闻一多、余上沅等在上海筹办新月书店,出版新月派成员的著作,也出版过一些进步作家的作品。6月,译作《赣第德》(〔法〕凡尔泰)由北新书局出版。8月,译作《玛丽玛丽》(〔英〕占姆士司芬;与沈性仁合译)和第三部散文集《巴黎的鳞爪》均由新月书店出版。9月,第二部诗集《翡冷翠的一夜》由新月书店出版。10月10日,发表《柴霍甫的零简—给高尔基》(《小说月报》17卷10号)。冬,筹办《新月》月刊,拟任主编。
1928年,32岁。是年,仍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等校授课。月10日,徐志摩与闻一多、饶孟侃、叶公超等创办编辑《新月》月刊。在创刊号上,徐志摩发表《新月的态度》。后期主要由胡适、梁实秋、罗隆基、叶公超等参加主编。4月10日,发表与陆小曼合著的五幕剧《卞昆冈》(《新月》月刊1卷2期);5月10日,发表《卞昆冈》(续)(《新月》月刊1卷3期)。秋,出国,经印度至英国,年底返回。第二部散文集《自剖》由新月书店出版。
1929年,33岁。
上半年,在上海光华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英文系任教。辞去东吴大学、大夏大学教授之职,应中华书局之聘,兼任中华书局编辑之职。1月19日,梁启超在北平逝世,徐志摩积极参加梁启超的悼念活动。12月,徐志摩主编的“新文学丛书”开始出版。
1930年,34岁。上半年,仍在上海光华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授,并任中英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兼中华书局和大东书局的编辑。4月,小说集《轮盘》由中华书局出版。5月,在上海主持召开“笔会”的“中国分会”筹备会,有胡适、蔡元培等人参加。冬,光华大学闹风潮,徐志摩就离开了光华大学。
1931年,35岁。1月,《诗刊》创刊,任主编。2月,应胡适邀请,辞去南京中央大学之职,到北京大学英文系任教授,并兼任北京女子大学教授。3月,当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8月,第三部诗集《猛虎集》由新月书店出版。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去北京,途中遇雾,触济南附近的开山,机坠身亡,终年35岁。
徐志摩逝世后,11月27日,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徐志摩遗作《秋》(第四部散文集)。翌年7月,新月书店出版徐志摩遗作《云游》(第四部诗集)。徐志摩、陆小曼合著的《爱眉小札》(收有信札、日记等),于1936年3月,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为悼念“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诗人”,《新月》月刊第4卷第1期、第5期和《诗刊》第4卷出特大号定名为《志摩纪念号》专刊。计有陆小曼、胡适、周作人、郁达夫、梁实秋、杨振声、韩湘君、方令孺、储安平、何家槐、赵景深、张若谷、陈梦家、方玮德、梁镇、朱湘、程鼎鑫、虞岫云、陆费逵、舒新城等发表悼念文章、哀辞挽联,继后还出版了徐志摩文选、评传以及专著等,以不同方式纪念“新月派”人物徐志摩。
诗评]:抓住瞬间的永恒——《再别康桥》文本分析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人是崇高、赞美自然的。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不仅如此,而且康桥是诗人的理想。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然而,满目疮痍的中国,是非颠倒的年代,艰难的民生,使诗人的 康桥理想逐渐破灭。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八年诗人重返英伦归国途中。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忆,而离别在即,诗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荡起阵阵伤感的涟漪!描写康桥的自然美,表现作者对康桥的不舍眷恋及心底的惆怅,是这首诗的主题。
徐志摩以其独抒性灵的诗风靡一时。他的诗,轻灵飘逸,幽婉洒脱,集意境美、建筑美、音节美和绘画美于一身,同时对中外诗艺进行融合,追求一种“纯真的诗感”。这些在《再别康桥》可见一斑。
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挚含蓄,诗思精巧别致。诗人以康桥的自然风光为直接抒情对象,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通读整首诗,无一处不是在写景、又无一处不是包含着诗人那淡淡的离别愁绪。诗的第一节:“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行文看似洒脱,实则是无奈与惆怅:诗人知道,康桥的美景是永存的无法带走的,改变的是人的心境,失落的是曾经的梦想,而带走的只是那份似淡实浊的眷恋与忧愁。往下,诗人运用比喻,将金柳看成是荡漾自己心头的新娘,甚至他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油油的在水底招摇”。第四节中,是清泉倒映了天上的彩虹,还是天上的彩虹融入了清泉?那种“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意境开阔而悠远,正如诗人那淡淡的却又无处不在的愁情。那绚烂如虹的梦早已揉碎、沉淀在其间诗人轻轻地吟哦也许正是对往日康桥理想的一种悼念?情感在每一个意境中不断升华至高潮。如果说诗的前四节描写的是自然之景,而到了第五节则回忆人的活动。诗人仿佛看到往日的自己长蒿漫溯,在康桥寻梦的情景,那时的自己是怎样的意气风发啊,现实中的诗人禁不住也要放歌了——但他不能放歌,因为要离别,因为离别时是满心的不舍与惆怅。唯有沉默才是今晚的康桥,诗人的心境,如一张拉满弦的弓,箭未离弦,便被人活生生的抢了去,那淡淡的思绪曾有瞬间的高涨,但这高涨又在瞬间消失了,正如他悄悄地来,呼应了开头。诗作的情绪线索是:淡淡的哀伤——逐渐升华——高涨瞬间——回复淡淡的哀伤,在这样的线索中,整首诗情与景浑然一体。而诗人构思之精妙体现于取裁的巧妙。诗的开头:“轻轻地,我走了”诗的结尾:“悄悄地,我走了”两个一前一后的“我走了”,说明诗人截取的是“走”这一瞬间,而并非从来到走这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一瞬间已在诗人心中永远定格,诗人的一系列情感与他所描绘的康桥的一切意境都在瞬间中完成。瞬间便是永恒。也许,这也正是《再别康桥》这首诗在众多的离别抒情诗中脱颍而出,为世人所喜爱,经久不衰的原因。
从结构上来看这首诗。全诗共七节,每节四句。每节各描写一个景物一个意境,而节与节之间是相互联系,上承下启的。以第二、第三节为例。第二节中,前两句诗人描绘了河畔的金柳,后两句采用层进深化情感。第三节则承第二节所写的“波光”来写“水底的清荇”。可见句子之间、诗节之间的环环相扣。诗人非常重视诗行本身的美感作用。他的诗作很考究诗歌的外形整齐。这样的整齐偏重于诗的整体排列顺序的整齐规划,至于诗行长短并不做呆板限制。这首诗使用 式的诗形,而诗句有长有短,诗的整体错落有致而并不单调死板,使人在视觉上产生一种诗的参差错落的图案美及严谨稳定中内含变化的和谐感。
诗人说:“诗歌的美妙不在于它的文字意义,而在于它的不可捉摸的音节里。”可见,诗人追求的是音节的音律和节奏。在其诗歌里,音节与内容达到了自然完美的统一。“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两个“轻轻地”叠用,与其说是意境的渲染,不如说是诗人在有意增强节奏的轻盈。诗人将节奏视为诗内在的生命,他所谓的“内含的音节的均整”,更多的是追求诗行间“顿”的数目大致相等,而非字数的相等。顿,即按句中不同成分来区分音节。如诗的最后一节按意群可作这样的划分:“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诗的每一句之间的顿数是大致相等的,使得整首诗富有整体一致的节奏感。在音韵方面,这首诗偶句押韵,同一节二、四句押相同的韵,造成了一种叠荡起伏的音韵美。在诗人有节奏有韵律的吟唱中,诗中的意境、诗人的愁绪也在变化、扩散开来。
这首诗采用现代白话形式,继承了中国古典传统诗歌的含虚、典雅,又采用了音语中的语法调式,可谓中西合壁。而绘画的色彩美在诗中也用明显体现,诗中的云彩、金柳、青荇、清泉,天上虹,一组组物象的颜色鲜明,写出了康桥之美 。这样一幅色彩明艳的画卷,与诗人的心情并不矛盾,正是因为它的美,才令诗人如此难以割舍!
读《再别康桥》,如观楼如吟歌如赏画,而感受到的是诗人那淡淡的离别之恋之愁之哀。
清光绪二十三年徐志摩生于十二月十三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按族谱排列取名徐章垿。徐志摩和妻子张幼仪婚姻制度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劢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
扩展资料:
徐志摩时期的事件:
1、徐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父亲徐申如给另取的名字。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
2、1908年在家塾读书,进入硖石开智学堂,从师张树森,从而打下了古文根底,成绩总是全班第一。1915年夏,徐志摩毕业于浙江一中,接着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沪江大学前身,现为上海理工大学),同年十月,由家庭包办,与上海宝山县罗店巨富张润之之女张幼仪结婚。
3、1917年,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徐志摩也随着转入北大就读。拜梁启超为老师,还举行了隆重的拜师大礼。梁启超对徐志摩的一生影响是大的,他在徐志摩的心目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1918年,徐志摩离开北大,同年8月14日从上海启程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4、1919年“五四”革命运动的浪潮波及到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群中,徐志摩也为爱国心所驱使,参加了当地留学生的爱国活动,1921年狄更生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了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在剑桥两年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开始创作新诗。
5、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6年4月1日,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这时,闻一多已由美国回国并参加了《诗镌》的编撰工作。
6、1926年与陆小曼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创办《新月》杂志。
7、1928年3月,徐志摩一边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等校担任教授工作,一边又创办了《新月》月刊。11月6日,作《再别康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新月》一共出刊四卷四十三期。
8、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1931年1月20日,徐志摩与陈梦家、邵询美、方玮德等又办了一个《诗刊》季刊,徐志摩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出了四期 。
9、1931年11月19日早8:00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徐志摩逝世。
参考资料:
一、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二、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市, 现代诗人、散文家。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三、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轮廓
,别名徐章?笔名南湖、世哲、顾海、仙鹤,浙江嘉兴海宁市石霞镇人,著名诗人、作家。徐志摩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同年转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所,进入经济系。他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徐志摩在剑桥深受西方教育和欧美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诗人的影响,确立了他的浪漫主义诗歌风格。新月社成立于1923年。1924年,徐志摩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教授。1930年,他应邀再次出任北京大学教授,同时也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教授。1931年11月19日死于空难。
人的生命
学习过程
1908年,他在家自学,考入石霞开智学堂,师从张树森,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成绩一直是班里第一名。
1910年,徐志摩十四岁,离开家乡,来到杭州。经堂弟沈钧儒介绍,考入杭州附中,与他同班。他热爱文学,在校刊《友声》第一期发表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认为小说有益于社会,“应该大力提倡”。这是他一生中的第一部作品。同时,他也对科学感兴趣。以及发表文章《镭锭与地球之》等。
1915年夏,徐志摩毕业于浙江第一中学,后考入上海浸会学院和神学院。同年10月,经家人安排,与上海宝山县罗店首富张润的女儿结婚。
1916年秋,生性好动的徐志摩没有安心读完浸会学院的课程。他离开上海,到天津的北洋大学预科学习法律。
1917年,北洋大学法律系并入北京大学,徐志摩也转到北京大学学习。在北方读大学的两年里,他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思想也注入了新的因素。在学校,他不仅学习法律,还学习日语、法语和政治学,并涉猎中外文学,点燃了他对文学的兴趣。在此期间,他结交了许多朋友,结识了许多名人,经张君劢和张公权引荐,拜为师。他还拿着一份学徒的大礼。梁启超对徐志摩的一生影响很大,在徐志摩心目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徐亮虽然师徒关系密切,但思想上还是有分歧的。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徐志摩,不顾一切地用生命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他要争取婚姻爱情的自由。
他在北方读大学时,亲身经历了军阀混战的场面,目睹了无辜百姓被屠杀的惨状。他厌恶社会,决定出国留学,寻求改变中国现实的药方,进行他心目中的“理想革命”。
1918年,徐志摩离开北京大学。同年8月14日,离开上海赴美学习银行业务。留学第一年,他去了美国赫斯特的克拉克大学,然后去了历史系,选修了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课程。为了将来做中国的“汉密尔顿”。入学十个月,本科毕业,获得第一个荣誉奖。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于是被调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所,进了经济系。因此,徐志摩获得了广泛的哲学思想和政治学知识。
1919年的五四革命浪潮波及到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在爱国主义的驱使下,徐志摩参加了爱国行动
1920年,徐志摩已经在美国呆了两年,但他已经厌倦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的疯狂、贪婪和物欲。他被英国哲学家所吸引,最终在哥伦比亚摆脱了博士头衔的诱惑,买了一艘船横渡大西洋。没想到,罗素的个人生活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故,导致他没能实现与罗素一起学习的夙愿。结果他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呆了半年,觉得无聊。
1921年,由于狄金森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长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受到西方教育和欧美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诗人的影响。开始写新诗。
1921年至1922年,徐志摩还在英国生活了两年。他在剑桥接受了资产阶级贵族教育和“吸烟文化”。他喜欢和英国名人交往。他广泛涉猎各种世界名著,也接触了各种思想流派。在此期间,他的政治理念和社会理想得到了培育,他的自我意识理想主义诞生了。他本人剑桥的环境不仅促成并形成了他的社会观和人生观,而且引发了他的创作思想。他开始翻译文学作品。他翻译了英国作家曼斯菲尔德的几部短篇小说,德国福古的长篇小说《新青年》,中古法国的故事《新潮》,意大利丹农武雪的小说《涡堤孩》,伏尔泰的小说《吴嘉让与倪阿兰》。同时,他也写了很多诗,他的《精神革命的狂怒奔流下你迷人的河岸》最为经典。他的偶像不再是美国的汉密尔顿,而是英国的雪莱和拜伦。他“改头换面”进入诗人行列。
文学课程
1922年回国后,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诗歌。
1923年春,徐志摩在北京成立俱乐部,编剧本、演戏,逢年过节开年会、灯会,还背诗、画图。徐志摩出于对一本印度诗人《赣第德》的诗集的兴趣,提名并借用了“新月”一词作为其名称,因而得名新月社。同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创办《康桥再会吧》周刊,并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翻译的。
1925年以前,徐志摩除了写诗,还接触新月社成员,从事戏剧活动。10月,徐志摩以《新月》冠名。同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赴欧洲,游历苏联、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国。
1926年4月1日在北京编辑《现代诗评》的增刊《晨报副刊》。此时闻一多已从美国归来,参与《晨报》的编纂。除了闻一多主编的第三期、第四期和饶孟侃主编的第五期外,所有期都是徐志摩主编的。出版的《诗镌》和《诗镌》也是徐志摩写的。《诗刊弁言》的作家们在中国新格律诗的创作和诗歌艺术的探讨上下了功夫,所以《诗刊放假》的成立标志着——新月诗派的形成。同年移居上海,先后在华大学、大夏大学、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授。启动《诗镌》杂志。
1927年春,由于政局变化等原因,新月社部分成员聚集上海。这个时候,徐志摩也和陆小曼结婚,搬到了上海。徐志摩到处走亲访友,与闻一多、胡适、邵、梁实秋、余、张九等保持着联系。并在上海环龙路环龙山庄设立新月书店。胡适是董事长,余是经理,然后就接手了。同年,徐志摩还出国旅行,到过英国、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
1928年3月,徐志摩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等高校任教授,创办《晨报诗刊》月刊。同年11月6日作为《新月》出版,1928年12月10日第10期第1卷《新月》首刊,署名徐志摩。出版四卷四十三期。
1930年任中国文化基金会委员会委员,并当选为英国诗歌学会会员。同年冬天,我去了北京大学,在北京女子大学任教。
一九三一年一月二十日,徐志摩、陈、邵、等。举办另一个季刊《再别康桥》。徐志摩当选为国际笔会中国分会主任,出版了四期。
死于灾难或事故
1931年11月19日上午8时,徐志摩乘坐中华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专机从南京北上。那天晚上他要去参加林在北京协和礼堂为外国使节举办的中国建筑艺术讲座。飞机到达济南以南的党家庄时,突然大雾弥漫,难以辨别航线。为了找到准确的航线,飞行员不得不降低飞行高度,但飞机撞上了开山,随即坠入山谷,导致机身起火,机上人员全部遇难。至于他的死因,除了直接原因林之外,还与陆小曼迟迟不同意北上,以及大雾的影响,以及主机工程师王前天晚上忙于筹备女儿的婚事,在飞行途中精神不佳有关。为他们写挽联:谈吐是诗,行动是诗,一生都是诗,诗的意义渗透其中,于是有了自己幸福的天堂;你可以死在船上,死在汽车上,死在客厅里,死在飞机上,你就不用怕路了。
徐志摩去世后,新月派以梁实秋、胡适等人为主。1933年6月1日《新月》出版四卷七期,停刊。0755年至79000年期间,不仅出版了新月派成员的作品,还出版了郁达夫、巴金、胡也频等思想进步的作家的作品。不过,这是新月派活动的后期。虽然其成员不同,但就其整个政治倾向而言,它越来越反动。但新月派是从事诗歌创作的,这个讨论新诗的“链条”似乎一直没有中断过。
综上所述,从新月社的建立到新月派的形成及其主要活动,徐志摩在其中起了主导作用。他的确是新月派的代表,对新诗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影响作用。但他们过分追求形式和形式,走上了歧途,特别是徐志摩后期的思想和创作出现了危机。
徐志摩经典语录
1爱情的起点不一定是身体,但当爱情到达身体的时候就达到了顶峰。
2我不敢说,我有办法救你。救你意味着救我自己。力量在爱中;不要犹豫,爱,做吧!
3你早已成为我灵魂的一部分,你的影子在我的影子里,你的声音在我的声音里,你的心在我的心里;鱼离不开水,人离不开氧气;没有你的爱,我活不下去。
4我不仅想让爱的肉眼了解我的肉体,也想让你灵性的眼睛了解我的灵魂。
5爱情的起点不一定是身体,但当爱情到达身体时,它就达到了顶峰。
6当生命虚弱时,很难产生一封信。越亲密越难写信。
7好好利用他们所学来指导我们的国家。
8友谊是愉悦,是爱,是无所畏惧,是不再被孤独侵扰。
9爱情的起点不一定是身体,但当爱情到达身体的时候就达到了顶峰。
10这里凉风习习,阳光明媚,自由路风景不错。
11即使命运让你在赢得最后的胜利之前就遇到了不可避免的死亡,我的爱!那你就会死。因为死亡就是成功和胜利。一切都和我在一起,一切都和爱在一起。
12我没有别的办法,我有爱;没有别的天才,就是爱;没有别的能力,只是爱;没有别的动力,就是爱。
13我轻轻地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14我是一个很空虚的穷人,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我拥有的只有爱。
15爱情,得到了,我很幸运。不,我的生活,就这样。
16当生命衰弱时,产生一封信并不容易。越亲密越难写信。
17年轻的时候,我们因为爱或孤独,彼此共舞;(本文来自,略有引用
18你看,我不能没有你,不仅是我的身体,还有你的精神。我要你的身体完全爱我,我要你的精神完全融进我的。我要你的绝对总数。因为我给你的也是绝对的总,那是我作为情话能承受的。
19我轻轻地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挥手,向西方的云彩告别。河边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灯光下的明影在我心中荡漾。软泥上的绿色。
20我会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我唯一的灵魂伴侣来得到它。幸运的是,我在劫难逃。
徐志摩作品
《新月》、《诗刊》、《新月》、《新月》、《轮盘》、《卞昆冈》、《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爱眉小札》
徐志摩林
一九二一年秋,他认识了才女林。徐志摩和她关系亲密,单方面想谈婚论嫁。因此,徐志摩于1922年3月向张幼仪提出离婚,认为他们不应继续没有爱情和自由的婚姻生活。离婚,停止苦难,开始幸福,这是徐志摩纯粹的理想主义。他在追求理想的生活。为此,他为林写了许多诗,如《志摩日记》、《曼殊斐儿小说集》、《赣第德》等。表现了他的爱情和人生理想,构成了他这一时期诗歌的重要内容。
徐志摩特别怀念他在英国剑桥的生活。他因爱林而激动不已,写下了大量的诗篇。他此刻的诗意涌动,体现在他的长诗《玛丽玛丽》中。这是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他最早的一首诗。英国剑桥的生活当然令他着迷。后来,林想了想,和父亲提前回了家,没有和深情的徐志摩告别就走了。徐志摩写给林的著名诗篇《月夜听琴》反映了徐志摩对林最真挚的感情。然而这段所谓的恋情,从头到尾都是徐志摩导演和表演的。
之后他们合作过几次,比如一起组织月嫂社团活动,一起演戏,经常写信。1924年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和林一起担任翻译。后来,徐志摩陪泰戈尔赴日,林陪未婚夫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徐志摩再次见到林时,已经是四年后了。林已经嫁给了梁思成。1931年11月19日,准备去听林讲座的徐志摩在一次飞机失事中遇难。
多年以后,林曾经对自己的孩子说,“徐志摩一开始并不是真的爱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感想象出来的林,但实际上我不是那种人。”
徐志摩和陆小曼
1922年,留学归来的徐志摩回到北京,在那里他经常见到他的朋友王赓。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很大。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京通信场相识相恋。徐志摩在与陆小曼热恋的时候,写下了《青年杂咏》,一段强烈而火热的文字,透露着对爱人的缠绵深情。在他们结婚的最初几天,虽然徐的父亲和母亲仍然对陆小曼不满,但他们的生活浪漫而舒适。只是到了后期,由于陆小曼的病,徐神如的拒绝接受,鸦片的侵蚀等诸多原因,陆小曼变得越来越粗心,懒惰,贪玩。她在恋爱的时候失去了激情,似乎不再是一个有灵性的女人。徐志摩为了让妻子开心而纵容她。虽然经常对陆小曼进行口头外交警告,但效果并不大。后来,徐志摩的父亲徐神如出于对陆小曼的极度不满,在经济上与夫妻俩一刀两断。陆小曼住在豪华的三层住宅里,月租100银元。有许多佣人,包括司机、厨师、男仆和贴身女仆。这些巨额开支让徐志摩入不敷出。应胡适之邀,徐志摩在北京大学兼职任教。为了贴补家用,他经常往返于上海、南京、北京之间。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法学院、大夏大学讲学,放学后还得写诗赚稿费。沉迷于跳舞、打牌、买票等夜生活的陆小曼,每天天一亮就睡觉,睡到下午两点。
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停止了社交。她默默忍受着外界的批评和指责。正如她在《致志摩的挽联》中所说;“多少事成了噩梦,五年悲喜,永远奔忙,天道重讥之论,欲死未因母老;不要恨你说给谁听,但是你病了,你离你的灵魂很远。用不了多久这个世界,你编遗产的时候就回答你的心了。”她怀念志摩,致力于整理出版徐志摩的遗作。用了几十年,其中的苦、苦、甜、苦,难以言喻。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姻是突破封建桎梏的自由结合。虽然他们互相伤害,但他们彼此深爱着对方。
任公当众骂徐志摩:“徐志摩,你心浮气躁,所以在学问上毫无建树。你太多愁善感了,以至于离婚后又结婚你必须忏悔你过去的错误,重新成为一个新人。”仪式结束后,徐志摩和陆小曼定居上海。
梁启超的《婚姻见证》虽然有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对学生时代的徐志摩的关心和喜爱。但很明显,梁启超是自私的,对徐和鲁是不公平的。在梁启超的婚礼上,这对夫妇是不幸的,至少。赵清阁在文章中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为了赢得有力的支持,他们邀请了维新派名人梁启超老夫子为他们作证。本来想借助一面盾牌对抗封建势力。没想到,梁启超大师也是封建反封建的权威人物。他假惺惺地同情徐志摩在陆小曼身上的心结,并当众批评他们在《婚期》中的反封建行为,让这对新婚夫妇一时啼笑皆非,只好委屈地承受批评。
性格评估
徐志摩曾是中国文坛上一位活跃而有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没有主导思想,或者说是超一流的“无党派诗人”。他的思想、创作的面貌和发展趋势都表明他是一个资产阶级诗人。其思想的发展变化及其创作前后期的不同境遇,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特点有关。
摘要:徐的诗歌清新自然,节奏和谐,比喻新颖,想象丰富,意境优美,思想典雅,富于变化,追求艺术形式的有序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的散文也很独特,成就不亚于他的诗歌,其中《清风吹断春朝梦》《草上的露珠儿》《偶然》《爱眉小札》都是传世名作。
人们看待徐志摩及其作品,总是把他与新月派联系在一起,认定他是新月派的代表作家,称他为新月派的“领袖”。这是因为新月派的形成和消亡都与他息息相关。他参与了整个新月派的活动,他的作品体现了新月派的鲜明特色。从新月社成立到逐渐形成一个文学流派——新月派,大约用了十年的时间,徐志摩在其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在中国新诗史上有一定的影响,为新诗的发展做了各种实验和探索。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独特的风格和一定的艺术技巧。
作为那个时代的人,徐志摩做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能做的一切。他在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对民族命运进行了深入思考。他与张幼仪的婚姻是那个时代的不幸,他与林的淡淡情愫令人扼腕,他与陆小曼的婚姻是温情脉脉,却坎坷不平。
是的,金庸是徐志摩的舅表弟,是钱学森的表小舅子,还是琼瑶的三舅妈的二堂弟。徐志摩是金庸的姑表哥,是钱学森的表小舅子的表哥,还是琼瑶的三舅妈的二堂弟的姑表哥。
琼瑶则是金庸的堂姐的外甥女,是钱学森的表小舅子的堂姐的外甥女,还是徐志摩的舅表弟的堂姐的外甥女。
扩展资料:
金庸先生出生于浙江海宁名门望族査家,海宁博物馆地方史研究者吴德建曾参与修订了最新一版査氏家谱,这套家谱足足有6卷本。査家共出了22个进士,康熙年间创造了“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科举神话。
进入近现代,査家还出现过实业家査济民,教育家査良钊,九叶派代表诗人、翻译家诗人查良铮(穆旦)。其中,查济民曾于1992年担任首届国务院香港事务顾问,因此荣获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发的“大紫荆勋章”。
除了这些査姓名流外,令网友们惊叹的是,原来金庸族谱旁系姻亲关系中还出现了很多耳熟能详的名字,除了穆旦(原名查良铮)是金庸的堂哥之外,金庸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的堂姑妈,金庸是徐志摩表弟,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琼瑶的三舅袁行云。
钱学森的岳父、保定军校校长蒋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和金庸是同宗姑侄,所以蒋英是金庸的表姐,而蒋百里的副官居然是蒋介石的儿子蒋纬国。而我国著名的古建筑“纠偏大师”曹时中是金庸的妹夫,已过世的北京德云社演员张文良本名叫查良燮,是金庸的亲叔伯兄弟。
但金庸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徐志摩去世早,和他接触不多,小时候,金庸跟母亲回徐家,见过这位才华横溢的表哥。当时徐志摩已从英国留学回来,在剑桥大学写的《再别康桥》一诗已脍炙人口。而至于穆旦,由于金庸出于海宁査家,而穆旦出于天津査家。据说,两人终生未曾谋面。
参考资料:
徐志摩的性格是怎么样的
徐志摩出生富贵,家里世代经商,而父亲又是在25岁之时才有了这个儿子所以全家都相当器重。这个天之骄子是没有经过任何风雨和坎坷的,他的前程他的生活早在出生时便已经被安排好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这样的日子是所有人都羡慕的,但也是这样的生活才养成了徐志摩不可一世的性格特点。
徐志摩的性格是自私和自大的。原生家庭养成了他这样的性格,从小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将想要的一切手到擒来,他认为只要是他想要的,便一定是属于自己的。这也为后来徐志摩追求林徽因做了铺垫,这大概是他第一个求而不得的女子,他的郁闷和他的不解使他始终忘不了这个女子,即使后来有了陆小曼之后依旧是一块压在心头的石头。而也正由于徐志摩的这种唯我主义,才使得他的第一段婚姻变成了一个悲剧。徐志摩一向都是想做什么便去做的,只图自己的喜好,别人喜不喜那是不会理会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的原配张幼仪便成为了一个可怜的女人,她什么都没有做错,错就错在徐志摩的性格。
徐志摩的性格又是恃才傲物的。写诗的人都有几分清高,那几分清高放在眉清目秀从小生在在富裕人家又留过学的徐志摩身上就变成了十足的自大,一般的女人他是看不上眼的,他认为能与他匹配的如果不是林徽因这样相貌和才情都是极品的女人也该是姿色不同一般的陆小曼,总之决不能是张幼仪那样,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
如愿和陆小曼结婚之后,也是由于徐志摩的性格才为他种下了祸根。即使当时生活拮据,在心爱的女人面前也不能让自己丢了面子,他日夜不停的'赚取稿费来满足陆小曼消费时候的虚荣心。他从没告知陆小曼自己的处境,这不是爱,这一切只是为了他自己。性格决定命运,徐志摩的性格注定了他将以悲剧收场。
胡适对徐志摩的评价是什么
说起胡适和徐志摩这两个人,相信对中国近代历史稍有了解的的人都会知道这两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胡适是一位学识渊博,学贯中西的大师级人物,他一生涉猎广泛,著作颇丰,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还是白话文的大力倡导者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而徐志摩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了很多唯美极富诗意的诗作。
胡适对于徐志摩一生的评价十分简单,他说徐志摩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认为在这个信仰中有三个大字,分别是:爱、自由和美。他一生所追求的便是把这三个理想汇合在他的生命中,这就是被胡适所称为的“单纯信仰”。胡适还说,纵观徐志摩的一生的历史,只不过是他追求这三个理想的过程罢了。
胡适对于徐志摩评价虽然简单,但是却十分准确。徐志摩的一生就是在为三个字而活。徐志摩一生钟爱过两个女人,分别是林徽因和陆小曼,为此他不惜和自己的妻子张幼仪离婚,因为他认为两人之间并没有爱情可言,不如趁此早日结束这段婚姻。而在和林徽因以及陆小曼交往的时候,他写下了很多跟爱情有关的诗作,而这些诗作无不散发着徐志摩对于爱、自由和美的向往。
胡适对徐志摩的评价还是非常符合徐志摩留给世人的印象的,没有任何的溢美和贬损之词,这些都体现了胡适一贯的处事风格。
梁启超骂徐志摩的原因
徐志摩是有名的诗人,他天性浪漫,一生放荡不羁,但是你们能想象这个写出“我是天空的一片云,偶尔投映在你的波心”的温柔多情的男人居然会是抛弃原配和陆小曼热恋结婚的男子吗这个梁启超骂徐志摩的故事就发生在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礼当天。
梁启超是徐志摩的老师兼挚友,俩人感情极好,经常会在一块讨论作诗。而陆小曼呢,是富贵人家的千金**。从小过惯了奢侈的生活,就连跟徐志摩在一起后也毫不收敛,行为作风放荡不堪。所以梁启超极不喜欢这个陆小曼,觉得她会害了徐志摩。但是沉浸在热恋中的徐志摩哪听得进梁启超的话呢,在徐志摩婚礼当天,他急切希望梁启超来当证婚人。梁启超本是不愿意来的,在胡适等人拜托下才肯来到现场。可是在婚礼上,梁启超却没有对这对新人表达祝福,反而开口指责新郎新娘。梁启超认为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结合是一个天大的错误,注定是不被祝福的。而陆小曼这个女人终究会把徐志摩给害死!所以在婚礼现场梁启超骂徐志摩。事实证明,梁启超说的话后来都一一实现了。因为陆小曼的骄纵跋扈,所以徐志摩是不幸福的。因为陆小曼花钱大手大脚,所以徐志摩满足不了这个女人。
徐志摩的婚姻虽然不美满,但是终究是爱陆小曼的,这跟他对张幼仪的感情是不一样的,张幼仪即使在贤惠徐志摩也是嫌弃她的。梁启超骂徐志摩是因为他早预料到了会有以后的日子,徐志摩和陆小曼本就是不般配的。
很多人都是从《再别康桥》这首诗,知道了徐志摩这位民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跟很多位女子有过瓜葛,诗词大多都跟浪漫的爱情故事有关,当时就有不少人把他当作情圣。在徐志摩的一生中,一直都是在浪漫和风流当中度过的,当初为了参加林徽因在北平举行的演讲会时,搭乘中国航空由南京去北京的飞机,途经济南南部时受到大雾影响,降低飞行高度时撞到了山上,不幸去世。
徐志摩很早就因为包办婚姻结婚了,只不过在他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就前往美国读书,不久又转往英国伦敦。在徐志摩看来,这场包办婚姻只是为了完成最基本的婚姻义务而已。据说他第一次看到张幼仪的照片时,一脸嫌弃的表情。即便是在婚后,徐志摩也从来没有真正重视过自己的妻子张幼仪,很多时候对她都是不理不睬。
在徐志摩看来,自己喜欢的人应该是一个接受新式教育,有着理想和目标的新女性,不是那种有着封建思想,只知道相夫教子的女性,他需要的是和他有共同理念的人,所以在船上遇到林微因后,才会展开疯狂的追求,为此跟自己的妻子张幼仪直接离婚了。可惜的是,林微因最后还是没有选择徐志摩,反而跟梁思成结为夫妻。
徐志摩后来喜欢上了自己朋友王赓的陆小曼,在他们两人离婚后走到了一起结为夫妻。这件事情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就连徐志摩的父亲都因为这件事情断了他的所有费用,他只能靠着教书和做兼职来养活自己和妻子。但是即便如此,他依然跟林微因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经常去他们家做客。特别是在徐志摩去世后,林微因将一小块失事飞机的残骸放在自己的卧室里一直珍藏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