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浅浅最早的诗

贾浅浅最早的诗,第1张

贾浅浅最早的诗《青铜》是贾浅浅诗歌代表作之一,曾入选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跨年诗选(2019—2020)》,该诗中描写到饕餮、周朝、祭祀、雁肉、编钟、木犀草、《湛露》等传统事物,可能是作者在面对一件古物,比如游览博物馆时,面对一件足以让人震撼和顶礼膜拜的上古器皿时展开的丰富联想,体现了诗人在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感知和体认中,心灵也愈加开阔深邃。 02 《翔佛村的楸树》 《翔佛村的楸树》是贾浅浅写得最好的诗之一,曾入选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的《2020年中国诗歌精选》。全诗通过与楸树的遇见,听老婆婆讲乡村故事和自己对乡村气息的感受,写出了对乡村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理解到敬畏的一段情感经历,具有对历史、对文化一定深度的思考,仿佛进行着一场现代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对话。 03 《朱鹮》 《朱鹮》是贾浅浅诗歌的得意之作,此诗有美国意象派诗歌的感觉,带给人强烈的摄像般的画面冲击力。

《朱鹮》用民族舞蹈的独特舞姿,提炼演化了朱鹮的涉、栖、翔”等动作元素,与芭蕾舞艺术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它成为一部将西方芭蕾艺术和中国民族风格完美结合的舞剧精品。

动态、动速、动律、动力是构成一个动作的基本成分, 这些成分的组合, 便是使动作具有造型美、情感美、流动美的内在因素。

中式审美的艺术特征中式审美中,一个最不同于西方审美的点,就是在作品中对于“意境”的塑造,“意境就是特定的艺术形象 (符号) 和它所表现的艺术情趣、艺术氛围以及它们可能触发的丰富的艺术联想与幻象的总和”意境的产生需要拥有载体。

灵活的运用线性舞台调度,复合的直线调度来凸显朱鹮生活时的群居状态,比如在第二幕第二场的群舞中,井然有序的队列变换,不仅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更是凸显出朱鹮在群居状态下的整洁与灵活的一面;曲线调度的多次运用则是在强调朱鹮柔美、灵动的形象,比如在第二幕第一场中,运用曲线调度来模拟朱鹮们在空中恣意盘旋的模样,体现出朱鹮展翅高飞时的独特的魅力。

群舞的精心刻画,再加上同调的音乐与灯光,成功的营造出朱鹮生活环境的实境,同时也营造了朱鹮本身这一集美丽与一身的虚境,虚实结合,使得朱鹮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并且在朱鹮消逝的舞段中,实境与实境之间的巨大反差所营造出来的直击人心的强烈情感,让观众对该剧主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日本国鸟是什么鸟

 日本的国鸟是什么鸟,每个国家都会有体现民族精神和特色的一些象征,有的时候会采用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植物或者动物来作为一个国家的标志,比如说国鸟。以下分享日本的国鸟是什么鸟?

日本的国鸟是什么鸟1

 日本国鸟是绿雉。

 绿雉属于大型鸡类。上体羽多呈紫铜、蓝绿等色;下背、腰部呈白色。体长约80cm。雌雄差异较大,雄性具有大的肉冠和更加华丽的羽毛。

 飞羽黑褐具绿缘,尾羽蓝绿色。是一种栖息在低地的鸟类,走禽。体结实,喙短,呈圆锥形,适于啄食植物种子;翼短圆,不善飞;脚强健,具锐爪,善于行走和掘地寻食。

 鸟类分类学者曾经把绿雉列为雉鸡的亚种,2014年国际鸟盟正式定其为独立物种。仅分布于日本,1947年被定为日本的国鸟。

  扩展资料

 雉鸡善于奔跑,特别是在灌丛中奔走极快,飞行速度快但飞行距离不大,常成抛物线式的飞行,落地前滑翔。

 遇见人类后一般在地上疾速奔跑,很快进入附近丛林或灌丛,有时奔跑一阵还停下来看看再走。在迫不得已时才起飞,边飞边发出叫声和鼓动声。落地后又急速在灌丛和草丛中奔跑窜行和藏匿,轻易不再起飞,有时人走至眼前才又突然飞起。秋季常集成小群进到农田、林缘和村庄附近活动和觅食。

 所吃食物随地区和季节而不同:春季则啄食刚发芽的嫩草茎和草叶,也常到耕地扒食种下的谷籽与禾苗。夏季主要以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以及部分植物的嫩芽、浆果和草子为食。秋季主要以植物的果实、种子、植物叶、芽、草籽和部分昆虫为食,冬季主要以植物的嫩芽、嫩枝、草茎、果实、种子和谷物为食。

 绿雉产地仅限于日本,有不少关于它的动人故事在日本民间流传,日本制定国鸟是在1947年,当时日本国内保护鸟类的思想并不普及,到处都有捕捉野鸟的情况。

 当时日本的文部省为了推广保护鸟类,决定要选国鸟。在1947年3月22日,日本鸟学会举行第81回例会,共有22名鸟类学家参加。就在那次会议讨论,经过投票选出了绿雉(其他提出来的种类包括鸽子、云雀、树莺、铜长尾雉等)。

日本的国鸟是什么鸟2

 国鸟的评选迄今为止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世界上最先评定国鸟的国家是美国,1782年6月20日,美国在发表《独立宣言》6年之后,通过会议表决,将已经濒临灭绝的白头鹰选定为了美国的国鸟。

 白头鹰又名为白头海雕,这是是北美洲所特有的物种。成年的海雕体长可达1米左右,双翼展开有2米多长。白头鹰性情凶猛,嘴、爪十分锐利,在展开双翅,搏击长空,凌空翱翔时,总是那样英姿威武,有一种搏击长空的自由精神。

 美国对于白头鹰十分的钟情,无论是美国的国徽,还是美国军队的军装中都有白头鹰的影子。当白头鹰融入到美国的文化甚至是民族信仰中,很自然的这种鸟在美国就成为了人人保卫的对象,于是在1960年,第十二届国家鸟类保护会议上,便呼吁世界各国都选出自己本国的国鸟,目前世界上已经有了120多个国家确定了国鸟,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日本的国鸟是什么鸟。

 日本的国鸟是“”,也是一种比较大型的鸟类,全长约80厘米,飞羽黑褐具绿缘,尾羽蓝绿色,而且双翼十分的短圆,所以并不善于飞行。相反双脚却十分的强健,善于通过行走和掘地寻食,所以一度被定义为“鸡”类动物,被归列为雉鸡的亚种。

 绿雉日本的特产,一般只在日本最常见。所以在1947年的时候,被选入为日本的国鸟。日本之所以选绿雉作为自己的国鸟是因为,雄性的绿雉羽毛色彩美丽,而且个性勇敢。而雌鸟有强烈的母爱,所以日本觉得绿雉象征着日本人所追求的精神特质,而被选入成为了国鸟。

 接下来就是咱中国的国鸟了,其实我国评选国鸟的时间比较的晚,而且中国地大物博,有着许许多多的知名的鸟类,对于国鸟也就相对陌生一些了。在最开始是以本土特产鸟类红腹锦鸡作为中国鸟类学会的会徽,很多人以为红腹锦鸡会成为中国的国鸟。一直到在2003年,国家林业局展开了全国范围内的公投活动,最后在10种鸟类中,丹顶鹤脱颖惹出,以6492%选票成为了中国的国鸟。

 众所周知,丹顶鹤在中国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很多中国所独有的神话传说中,都能见到“丹顶鹤”的影子,而且丹顶鹤在中国已经成为了一种艺术形象,自古便有“梅妻鹤子”来比喻天性逸放不羁,酷爱自然的人。

 在很多经典的画作中,丹顶鹤也是其中的常客,国人素来便有《松鹤图》贺寿的习俗。可以说丹顶鹤早已融入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是当之无愧的国鸟。

日本的国鸟是什么鸟3

  日本“国鸟”

 朱鹮的学名为,Nipponia nippon,而Nippon是日语里「日本」一词的发音,是日本人对自己国家的称呼。日本人对朱鹮非常的偏爱,民众都非常喜爱这种象征吉祥的鸟类。以国家为名,更加体现出朱鹮成为日本人心中国家的象征。对日本皇室来说,朱鹮几乎就是皇室的象征。

 日本的天皇加冕一定要用朱鹮的第一根翅羽作为饰品,日本三位天皇的墓地也都用朱鹮来命名。朱鹮身上的朱红色是日本的国色。古代《日本书记》中记载,朱鹮是代表日本的鸟类。

  东方红宝石

 朱鹮是一种东方特有的鸟类,它曾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古人对于朱鹮在生物分类学上的分类并不清晰,导致朱鹮也被称为朱鸟、红鹤等,而这些名字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朱鹮的红色。早在春秋著作《禽经》中就有过这么一段对于朱鹮颜色的描述,“赤玉雕成彪炳毛,红绡剪出玲珑翅”。

 也正是这一抹动人心魄的朱红,让人们把朱鹮与火烈鸟弄混淆。朱鹮的面部、喙的尖端、下喙基部以及足部裸露部分都会呈现红色,在非繁殖季节的羽色通体白色,翅下和尾下也会有较为明显的红色,其它部位的羽毛也会沾有粉红。也正是因为这美丽的红色,让朱鹮被称为“东方红宝石”。

  爱情鸟

 在动物的世界,它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往往都是出于动物的本能去选择。为了生存和繁衍,孕育更多的后代,它们往往都是“一夫多妻”制的。但是朱鹮却并不是这样。

 在朱鹮的世界里,与人类一样,也是“一夫一妻”制,如果在“婚姻”中,有第三只鸟来插足它们的爱情,它们就会通过各种方式、甚至假交配的方式提醒第三者,它们已经婚配,请识趣地离开。

 并且他们的忠贞不渝,甚至超乎人类。在朱鹮的夫妻关系里,假如配偶不幸死亡,另一方将在余下的生命里,不再找寻伴侣,忠贞不渝地坚守着爱情,独自面对未来的岁月,绝不会再与别的鸟婚配。在平均长达20年左右的生命里,它们只会有一个伴侣。

 每到了繁殖期,朱鹮的就会分泌一种灰色的物质,它们用颈部将黑色物质分泌部位在身上反复贴蹭,从而达到上色的效果。而这染色后的灰黑色羽毛又被称之为“婚羽”。当它们孕育出爱情的结晶之后,也会由“夫妻双方”共同进行孵化,共同照顾孩子。也正是因为它们的恩爱,让它们获得了“爱情鸟”的美称。

 在日本灭绝却在中国重生,从7只变成5000只

 由于人类活动以及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朱鹮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1963年,朱鹮首先在俄罗斯踪迹全无;

 1975年,朝鲜半岛最后一只朱鹮消失;

 1981年,日本为了不让朱鹮灭绝,思量再三,最终决定把最后5只野生朱鹮捕获,进行人工饲养,可是并没有成功。因为种群老化以及朱鹮忠贞的爱情观,这些朱鹮始终未繁育后代。到了1985年,日本左渡岛保护中心的5只野生朱鹮就剩下3只,为此,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特意从中国借来朱鹮,希望通过“跨国联姻”的方式来延续种群。

 然而事与愿违,2003年10月10日清晨,最后一只日本朱鹮狠狠撞向围栏,导致其脑颅、眼睛、口腔等部位大量出血,让这名为小金的最后一只日本朱鹮在痛苦挣扎中死去。至此,已知的日本朱鹮全部死亡。

 同样是1981年,中国的鸟类学家也有17年没有见到了野生朱鹮的踪迹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鸟类学家们组成考察队在跨越了9个省区,历经5万多公里的寻访之路后,终于在这一年的5月份,在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发现了7只朱鹮,而这7只朱鹮就成了繁殖朱鹮种群的希望。

 发现的这7只朱鹮,有4只是成年朱鹮,3只是幼鸟,幼鸟的出现意味着这是个年轻的、可繁殖的最群。这时候鸟类学家陷入两难,是就地保护还是捕捉回去饲养?就地保护意味着整个团队都需要在这深山老林里驻扎,还要肩负起保护的各项工作;而捕捉养殖的方式,日本已有前车之鉴,一不小心,就会导致这种珍禽彻底的消失。

  最终,科学家们选择了就地保护。

 说干就干,为了保护朱鹮,科学家们从身体上和精神上,都全心的投入了进去。当时农村乡下还流行放大荧幕**,他们制作出来有朱鹮相关知识的视频,插播在所有朱鹮栖息地省份播出**的开头,既普及朱鹮的珍贵,也说明发现后及时报告会有相应的奖励。

 为了不让蛇类和猫科动物天敌捕猎朱鹮,保护者在朱鹮栖息的树干上用光滑的塑料皮包裹。同时他们还会去经常去当地的学校集镇等地进行科普,宣传朱鹮保护的相关知识。

 工作人员就地驻扎,在保护朱鹮的同时,也在全天候的关注着朱鹮的一举一动,学习了解朱鹮在自然状态下是如何哺育后代的,它们什么时间吃饭,什么时间发情,什么时间捕食,都被一一记录。朱鹮每次下蛋通常为2-6枚,孵化后,父母会将虚弱的'个体淘汰。即使它们被父母抛弃,保护者们也没有抛弃它们,而是捡回来进行人工养殖,

 自然繁殖与人工增殖双管齐下的方式,让中国的朱鹮族群数量有了稳步的提升。经过了40年的抢救性保护和繁育,我国朱鹮种群数量从7只发展到5000余只而这些,几乎都是陕西省洋县发现那7只朱鹮的后代。而一直寻找朱鹮并且成功保护和让朱鹮繁衍的科学家,名叫刘萌增。

 如果问中国赠送给日本最贵重的礼物是什么,答案并不是大熊猫,而是朱鹮。1998年,中国送了日本一对朱鹮,分别叫友友跟洋洋。友是指友谊,洋是因为朱鹮是陕西汉中洋县发现的。这对朱鹮很快就在异国他乡产卵,并成功孵化了一只雄性朱鹮,这个过程在日本全国直播,引来的热议在当时远超大熊猫。

 经过近40年的友好合作,目前日本的朱鹮数量,也达到了500多只,朱鹮外交不仅有利于继续提高日本朱鹮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也将进一步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朱鹮的遗言

 日本作家小林照幸先生用《朱鹮的遗言》一书,向人们展现人类对自然所犯的罪,以及想要偿还罪行的人类如何苦战、挣扎的痛苦过程。

 书中的佐藤春雄先生为朱鹮贡献了大半生,也正因为有他的努力,日本国民才开始关注这种濒临灭绝的神鸟,保护朱鹮的措施才逐步提上议程。可惜日本的弯路走的太多,导致朱鹮在日本灭绝。

 幸好中国的专家们提出了野外保护与人工饲养共同推进,中国政府的领导者果断决定对栖息地严密保护,中国也有一批热爱朱鹮的科学家,为了它们在地球延续下去奉献青春年华,让神鸟朱鹮又回到了日本。

 《朱鹮的遗言》故事里不乏对保护朱鹮的必要性提出质疑的人,而没有及时的保护,没有足够的重视,以及对保护对象的不够了解,也正是促成日本朱鹮灭绝的重要原因。正如书中主角佐藤春雄的回答:“朱鹮不仅仅是一种鸟。它是一个生命,生命是无可替代的,和我们人类的生命一样。”

 我们应该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重拾对生命的敬畏,每一个物种都是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保护动物、保护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保护人类的未来。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读后感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它是1990年出生于非洲纳米比亚的法国小女孩蒂皮(Tippi) 所写的。她从小跟拍摄野生动物的父母在丛林里长大,与非洲野生动物和当地土著人生活在一起。小蒂皮非常爱她的野生动物朋友们;和土著人就像一家人。

书中的语言不华丽优美,但充分地体现出孩子的天真纯洁,清楚地表达了小作者的想法,反映出小蒂皮的爱心。小蒂皮在介绍自己的名字由来时来不忘说:“我呢,爱鸟爱得不得了。我说爱得不得了,一点儿也不夸张,因为它们就像我的兄弟姐妹一样。这也没有什么出奇的,因为我就在它们当中出生,长大。非洲的野生动物是我最早的朋友,我对它们了解得可清楚了……”

野生动物并非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好朋友。有时,野生动物会伤害人类,但它们伤害人类的事件远远比人伤害它们的次数少得多。动物伤害人类不是有意的,它们有时是把人当成了猎物。动物不是凶恶的,而是好斗的。有时它们发脾气或样子凶狠地向你示威甚至伤害你,那也是它们因为怕你而采取的保护自己的手段。

蒂皮说:“我真不明白,人类为什么要杀死野生动物,真是荒唐极了。如果把野生动物都杀光了以后就没有野生动物了,那还怎么去拍照片呢!拍照片,不会吓着它们,可是猎枪就不同了。妈妈说布须人(非洲土著)是人类最接近动物的部落,他们尊重大自然的恩赐,不随便把东西扔掉,也不会乱开杀戒,比如,不到不得已,他们是绝不会宰杀动物的。”有很多人类伤害动物的事例。例如:在美国某城市的一个旅游海域,有一个冲浪的人被一种不袭击人的鲨鱼咬到,幸运的是这个人没有丧生。于是,这片海域被安装了拦鲨网。从此,有很多鲨鱼和海豚因缠住了拦鲨网而死去。而科学家经过证实,发现鲨鱼只是把冲浪板看成了一条鱼或是一只海龟而误伤了这个人;曾经有过一段时间,人们因为麻雀吃庄稼而大量捕杀了很多麻雀。后来发现害虫才是罪魁祸首;猎人为了更容易地捕杀森林中的猎物,不惜烧毁森林,杀死被烈焰逼得惊慌失措的动物。新的生命掩盖不住土地的沙化,不久以后,原本的森林变成了一片沙漠;偷猎者猎杀国家保护动大熊猫、东北虎、藏羚羊和猎豹,只是为了用它们的皮毛换些钱……像这样的例子随便说也能说出很多很多。就在前几天,偷猎者又把罪恶之手伸向了青藏高原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人们在那里发现了100多只藏羚羊的尸体。这几个偷猎者已被抓获。

然而,也不是所有人都像偷猎者一样:现在有动物保护协会,而且已有被他们挽救的动物,比如朱鹮、大熊猫、东北虎、藏羚羊、鹿等;在城市不起眼儿的地方,也有有爱心的人,他们救助城市的流浪动物,还有两位老奶奶各自收养了100多只残疾的流浪猫狗,它们是曾经被人爱过后又被人残害、抛弃的被害者。蒂皮说:“我们人类当中有些人很凶恶,凶的一点道理也没有,仅仅是从中取乐。这些人都出自坏蛋堆里。我不知道这种情况在动物当中有没有。如果一头动物从坏蛋堆里来,它是不会和人相亲的,也就没希望做朋友了。想到这些真是怪怪的。我看呀,动物都是来自好人这边的,而不会来自坏蛋堆。”

动物来自好人这一边,但它们永远都是受害者,本不应该这样的。动物是通人性的,它们也有感情。地球不只是人类自己的,她也是动物们的。人没有权利夺走它们的自由、它们的家园、它们的生命。人类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就应该遵从自然,尊重每一个生命。每一个生灵都是神奇完美的,就像特意创造出来的。保护动物就等于保护我们自己。我们就不能和睦的生活在一起吗?没有罪恶的世界将是多么美好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269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