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如何处理乌克兰危机,实际是为了什么 法,德,波兰是怎么做怎么想的?

欧盟如何处理乌克兰危机,实际是为了什么 法,德,波兰是怎么做怎么想的?,第1张

一年前,聚集在乌克兰首都基辅欧洲广场上的示威者在欢呼胜利的同时,却也仿佛打开了可怕的潘多拉魔盒,战火纷飞、国破家亡、经济崩溃成为乌克兰人挥之不去的梦魇。一年之后,硝烟仍未散去,和平触不可及。而作为乌克兰危机的“当事人”,欧盟仍难摆脱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

欧洲价值观不敌俄罗斯硬实力

回顾过去的一年,乌克兰危机的演变可谓跌宕起伏,波谲云诡。从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到乌东地区硝烟四起,从马航班机离奇失事到美欧对俄发动制裁,从全面战事一触即发到法德斡旋停火协议,乌克兰问题的背后是冷战后美俄两大战略对手的新一轮激烈博弈,而欧盟则在夹缝中艰难地寻求自身的存在感和价值观。

欧盟从一开始就排除了武力解决危机的选项,但又难以接受其所信奉的基本原则和价值理念遭到“破坏”,因此从现实主义出发选择了对俄“接触加制裁”的双轨政策,同时在政治和经济上力挺波罗申科领导的乌克兰新政府。一年间,欧盟及德国、法国等成员国一方面对俄展开密集的“外交攻势”,另一方面随着乌克兰局势恶化而逐步加大对俄制裁力度。然而,无论是苦口婆心的规劝,还是“咄咄逼人”的施压,似乎都未能起到力挽狂澜的功效。一位主管俄罗斯事务的欧盟官员在去年年底的一次研讨会上坦言,制裁措施的确从经济角度给俄罗斯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从政治上来说尚未发挥作用。知名智库卡内基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尤金·卢默日前表示,制裁无法改变克林姆林宫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

实际上,欧盟成员国在应对乌克兰危机问题上并非铁板一块。以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为主的部分东欧国家要求对俄采取强硬立场,匈牙利、保加利亚等传统亲俄国家以及与俄罗斯贸易关系紧密的南欧成员国则主张寻求对话。希腊新政府上台后不久即派经济部长访俄,而塞浦路斯则在不久前宣布向俄租借军事基地,以德国为首的核心国家则坚持两手策略。因此,经过欧盟峰会一致通过的两轮制裁措施,也都是妥协的结果,在具体内容上留有很大余地。换言之,欧盟并不想把俄罗斯逼到墙角,何况制裁与反制裁也对欧盟自身造成伤害。

此间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从2014年9月到2015年2月两次明斯克停火协议签署之间,乌克兰民间武装成功扩大了势力范围并且打通了连接两个自治共和国的战略通道,欧盟对此无能为力,而对已是既成事实的克里米亚问题更是绝口不提。卡内基和平基金会欧洲研究所所长杨·特绍日前撰文指出,在乌克兰问题上,欧洲的价值观败给了俄罗斯的硬实力。

德法组合渐成欧盟安全事务核心

尽管欧盟的任何重大决策都需要理事会的一致同意,但在涉及到安全问题的关键时刻还是要依靠核心大国。这一点在乌克兰危机中得到进一步体现并且强化。

据欧洲媒体统计,德国总理默克尔在2014年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超过40次,其中包括在G20布里斯班峰会期间长达6个小时的单独会谈。法国总统奥朗德也多次与普京会面,并曾有意绕道前往莫斯科举行首脑会晤。2014年9月,由德、法、俄、乌组成的“诺曼底机制”首次签署明斯克协议,尽管停火只持续了两天时间,但无疑为后来的谈判奠定了基础。而在乌克兰危机一周年前夕,全面内战一触即发的危急时刻,默克尔和奥朗德组成的“和平组合”经过连续多日的穿梭外交和斡旋,终于促成各方达成停火,避免了局势失控。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事关欧洲集体安全的危机当中,唯独少了英国的身影。作为欧盟“三驾马车”之一,英国始终在欧洲外交和安全方面占据重要地位,而在“诺曼底四方”会谈中,并没有留给英国一席之地。英国皇家联合军种国防研究所研究主任查莫斯表示,尽管英国仍然是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重要角色,但其在欧洲安全事务中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消退,尤其是在乌克兰问题上,与德国形成了鲜明对比。剑桥大学国际关系史学教授希姆斯指出,卡梅伦出人意料地“缺席”关于解决乌克兰危机的谈判,可以视为英国实力下降的又一标志。英国首相卡梅伦24日宣布,英国将在下个月向乌克兰派遣一个75人的军事顾问团,以帮助乌军提高战术情报、后勤保障以及医疗救护等各方面的能力。英国还将开展一项陆军培训计划,协助乌克兰加强军队建设。尽管卡梅伦强调英国军人不会前往冲突地区,英国暂时也不会向乌克兰提供杀伤性武器,但在基辅“变天”一周年之际,英国军队首次进入乌克兰,似乎更具象征意义。

欧洲地缘政治版图进一步固化

尽管乌克兰危机远未结束,但随着新版明斯克停火协议的签署和冲突双方相继撤军,乌克兰东部局势得以暂时缓和,关于后乌克兰危机时代的欧洲地缘政治格局问题正在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

早在乌克兰危机爆发之时,就有人发出新冷战的警告,一些学者认为欧洲地缘政治版图将要重新划分,而卡内基和平基金会欧洲研究所所长特绍则并不认同。特绍认为,所谓欧洲地缘政治的旧秩序是指冷战后欧盟和北约东扩,而俄罗斯则表明不能接受它的邻国“倒向”西方,从而形成了西方与俄罗斯之间相互默认的“势力范围”。当“变天”后的乌克兰准备加入欧盟时,俄罗斯果断出手,而欧盟和北约则不能以武力回应。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布鲁塞尔分部高级研究员布鲁诺·莱迪表示,北约威尔士峰会决定实施包括组建“矛尖部队”在内的快速反应计划并加强在东欧国家的军事存在,这些举措都是针对来自俄罗斯的威胁,但所有的军事部署均严格限定在北约盟国范围内,乌克兰则被排除在外。正如特绍所言,乌克兰并不在以北约第5条“集体防御”为基石的欧洲安全架构之内,因此欧盟和北约没有义务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支援。

特绍指出,更重要的是,欧盟国家已经习惯于依靠美国来提供安全保护伞,大多数欧洲国家还没有从观念上和行动上为自己承担安全责任作好准备。而美国则已经把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并且为中东乱局和恐怖主义烦心不已,不愿再为欧洲投入过多精力。随着乌克兰危机进入新的阶段,美俄博弈仍将继续,但双方都避免触及对手底线,从这个意义上说,欧洲地缘政治版图将得以进一步固化。

参考资料:

环球网

如果有问题请追问,希望楼主参考!

根据俄罗斯的最新战报,俄罗斯军队已经对乌军的指挥所以及弹药库等多个军事目标进行了不断的打击,俄防长也下令要将乌军的远程武器给优先摧毁。俄方在听取了当地的局势以其打击任务的情况之后,决定采取高精度武器打击对方的远程武器。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乌方使用这些远程武器来对平民以及麦田等民用设施造成伤害和袭击。

在7月18日,双方在进行和谈的时候,乌克兰的外长库列巴表示,双方之间的谈判和前线的战斗局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俄方表示,如果想要恢复双方之间的谈判,俄方所提出的条件和之前有所不同。乌克兰的外长对此也表达了自己的说法,称只有当俄罗斯战败之后,才有资格和乌克兰进行谈判。从乌克兰的外长库列巴的表态中,可以看到这并不是乌克兰的立场,而是乌克兰在执行美国的意图。 

对于这件事,俄罗斯的外交部发言人也表示,库列巴的说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并不是俄罗斯拒绝的乌克兰谈判,而是乌克兰直接拒绝了这场谈判。想要再次坐到谈判桌上谈话,竟然还要俄罗斯战败才行,不得不说,乌克兰实在是太狂妄了,野心也是非常大。

在事情发生的当天,俄罗斯的总理助理表示,乌克兰如果想要和俄罗斯直接恢复谈判,俄罗斯方面对此的条件也会有所改变。但是包括美国和乌克兰在内的西方国家,对此好像并没有任何兴趣。乌克兰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野心,和西方国家的支持脱不了干系。并且,在18日的时候,欧盟国家还表示,只要俄乌冲突依旧持续,欧盟还会一直给乌克拉提供武器,可能乌克兰就是因为欧盟的支持,才会如此狂妄。

长时间的民族对立,加上外部势力(西方国家)以经济和政治手段干涉,导致国家分裂和动荡。

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黑海、亚速海北岸,东部、北部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接壤,西连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南同罗马尼亚、摩尔多瓦毗邻,是欧盟与独联体各国地缘政治的交叉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乌克兰东西长1316千米,南北长893千米,总面积603700平方千米,是欧洲国土面积第二大的国家。

乌克兰的文化:

乌克兰的官方语言为乌克兰语。多数居民熟练掌握俄语,英语在年轻人中广泛使用。自独立以来,乌克兰政府十分重视乌克兰语的推广和普及,以立法方式在学校教育、媒体出版和政府公文等领域,赋予了乌克兰语明显的优势地位。由于历史原因,俄语在乌克兰尤其是东部地区仍有广泛的使用人群。

乌克兰语地位的强化伴随着对俄语的打压,2014年,议会通过法案取消俄语的官方语言地位,招致乌境内俄语居民的强烈反对。语言问题仍是易引发民族矛盾的一个敏感问题,但绝大多数居民对外国人在交流中的语言使用较为宽容。

西方之所以成为乌克兰冲突的参与方,是因为西方国家表达过对于乌克兰的口头支持,并且给予过乌克兰经济层面的援助,除此以外,也给过乌克兰很多的军事支持。

乌克兰冲突之所以能够持续这么长的时间,就是因为乌克兰得到了西方国家的许多帮助,如果不是因为西方国家的帮助,那么乌克兰根本不可能坚持这么长的时间。

一、西方国家成为乌克兰冲突的参与方,是因为给予过乌克兰口头支持。

在乌克兰冲突刚爆发的阶段,西方国家就表达过对于俄罗斯的谴责,认为俄罗斯属于侵略行为。正是由于在西方国家的大力宣传下,才使得俄罗斯在国际舆论层面上处于不利位置,在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口头支持后,乌克兰也成为了国际社会眼中的受害者。

二、西方国家成为乌克兰冲突的参与者,是因为西方国家给予过乌克兰经济支持。

由于乌克兰是一个非常贫穷落后的国家,这使得乌克兰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自己和俄罗斯进行对抗。如果没有西方国家在经济层面给予的资金支持,那么乌克兰早就因为资金短缺而出现崩溃的局面,正是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大力援助,所以才使得乌克兰能够坚持到如今这个地步。

三、西方国家成为了乌克兰冲突的参与者,是因为西方国家给予了乌克兰军事援助。

虽然乌克兰本身有着不错的军事实力,但是由于乌克兰此次对抗的是俄罗斯这个国家,这使得乌克兰在军事层面根本不占据任何优势。如果想要拥有对抗俄罗斯的实力,那么来自西方国家的军事援助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因为只有在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军事武器之后,乌克兰才有足够的能力对抗俄罗斯。

这是一个持续了30多年的问题,苏联曾得到北约不东扩的保证,但是东扩一直在持续,北约的新成员国已经与俄罗斯接壤。在俄罗斯向乌克兰宣战前,俄罗斯已经给过乌克兰机会不要加入北约,北约方面还不断漠视俄罗斯对自身安全的合理关切,可以说俄罗斯对乌克兰宣战正是被这些国家所逼迫的。

俄罗斯

俄罗斯,又称俄罗斯联邦、简称俄联邦、俄国。是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联邦半总统制共和国。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地跨亚欧大陆两大洲,国土面积17098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一个由194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俄罗斯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77%。

乌克兰

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东接俄罗斯、南濒黑海,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

乌克兰东西部分裂

乌克兰东西部分裂是俄乌关系错综复杂的深层次原因。乌克兰东西部在历史、民族、宗教、文化和价值观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沙俄和奥匈帝国崩溃,及至十月革命前,西乌克兰被划归波兰。1922年签署联盟条约加入苏联的乌克兰实际上使现乌东的顿巴斯地区重新成为一体,建成了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入苏联。西乌克兰则在二战后加入苏联。1954年苏联***赫鲁晓夫为纪念俄乌合并300周年,将克里米亚州从俄罗斯划归乌克兰。

乌克兰东西两大族群的语言、文化和宗教传统迥异。从融合的时间看,东乌克兰与俄融合时间长达300年,西乌克兰不足200年,其中有些地方才70多年。因此,乌克兰东西形成了二元文化结构。

此外,乌克兰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巨大。乌克兰工业中心在东部,工业能源来源于俄罗斯,经济较发达。西部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与欧洲经济更为紧密,也希望尽快融入欧洲。因此,乌国内“去俄化”融入西方与合并到俄罗斯的两种声音一直并存。

二战时德国国防军的军纪还是非常良好的,比一战德军要好,尤其是在战争后期,二战后期德军的士气和纪律要明显好于一战后期。主要是因为一战德军的士气逐渐受到 社会 主义思想的侵袭,人们认为他们是在为皇帝充当炮灰。而二战的德国国防军则受到纳粹党宣传的爱国主义思想宣传,士兵对希特勒充满崇拜,即便在1944年那种困境中仍旧保持着必胜的信念。

曾经担任德军第84军军长的埃菲尔特曾经谈论过这方面的问题,他认为:“德军步兵从1914-1918年时一样优秀,炮兵比那时更强,武器更为先进,战术也大有长进。但在一战的最后两年,倾向和平的 社会 主义思想在部队中传播,影响了士气。在这次战争中,纳粹主义则反之,它能提升士气。”曾任德军总参军训部主任的勒里希特也提出了与上述相同的观点,他也认为二战德军的军纪要明显好于一战德军。

能够证明德军军纪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即使在1945年德军正式投降后,绝大部分的德军也都没有就此解散,而是仍旧作为一个集体而存在,士兵仍旧继续听从军官的指挥,官兵之间仍旧互相帮助,一起面对即将的战俘生活。在路上苏军士兵特别喜欢抢德军装甲兵的黑色制服,为了保护那些装甲兵免于衣服被抢,德军官兵总是将那些装甲兵塞在队列的最里面以避免被苏军士兵所发现。即使德国已经战败,德军已经缴械投降,但是军人的集体意识和互助思想仍旧深深的根治在官兵的心里,由此可见德军的军纪情况。

正如**《兄弟连》中的一个片段,那些被俘虏的德军士兵仍旧迈着整齐的步伐以行军队列行进,在他们眼中看不到俘虏一般有的颓丧,他们仍旧充满纪律性,仿佛仍旧是一支军队,只是没有了武器而已。

采访了许多参与过伟大的卫国战争的女性老兵,都收录在了《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 》这本书里。我们直接来看当时这些红军战士的自述:

德国人是不把女兵留作战俘的……抓住立即枪毙。或者把她们拉到集合起来的德国士兵面前,展示说:瞧瞧,这些都不是女人,而是怪物。我们始终都要为自己准备两颗子弹,必须两颗,是为了防止第一颗是哑弹。

我们有一个护士被俘了……一天之后我们夺回了被敌人占领的村子,随处可见散落着死马、摩托车、装甲运兵车。在那里,我们找到了她: 敌人剜掉了她的眼睛,割去了她的乳房 ……把她的身子残暴地竖插在 木橛子 上……寒冬腊月的天气,她身子雪白雪白的,头发也是灰白的。这姑娘才十九岁。

在她的背囊里,我们发现了她的亲人来信和一个绿色的橡胶小鸟,那是她儿时的玩具……

另一位女战士对德国人的焦土政策是这样描述的:

我们夺回了一个村庄……寻找取水的地方。走进一所院子,我们看到了一个水井吊杆,木雕边围的水井……院子里躺着被射杀的主人……而他身旁蹲着他的狗。看到我们,狗儿开始呜呜地低吟。它没有立刻到我们跟前来,只是对着我们低声吠叫。然后狗儿带着我们进了茅草屋……我们跟着它走进去。在门槛旁躺着女主人和三个孩子……

狗儿就蹲在他们旁边哭泣。真正在哭泣,像人一样……

我们开进老家的村子,村里只竖着几根柱子,别的一无所剩!在乌克兰我们解放的一些地方,也是什么都不剩了,只留下一片西瓜地,人们只靠吃这点西瓜过活,别的什么都没了。我们进村时,他们就拿来西瓜给我们……代替欢迎的鲜花。

一位名叫 瓦莲京娜•巴甫洛夫娜•柯热米娅金娜 的游击队员说:

我还记得,看到一个犹太男孩……一个德国人把他拴在自行车上,他就像狗一样跟在德国人车后面紧跑。“快跑!快跑!”德国人一边骑车一边大笑着。是个年轻的德国人……等他玩累了,就从自行车上下来,比画着叫男孩跪在地上,四肢着地,就像狗一样跳着走……他在一旁大叫:“狗崽子!狗崽子!”又扔出一根木棒,喝令孩子:捡回来!犹太男孩站起身,跑过去把棍子拿在手里跑回来。德国人大怒,气势汹汹地打他骂他,比画着要男孩四肢着地,像狗一样跳着跑过去,用牙齿衔起木棒。最后,男孩是用牙齿咬着木棒回来的……

那个德国青年这样耍弄了犹太男孩两个多小时后,又把他拴到自行车后面,转身回去。男孩就像狗一样跑着……朝犹太人隔离区那边……

听到这个故事,您还会问为什么我们要去作战,为什么要学会射击吗?……

战争时只有十岁的萨沙•卡夫鲁斯说:

我记得一个场景,德国人追赶母鸡。抓住后,把它举起来,旋转着甩动,直到在手里甩没了鸡脑袋。他们哈哈大笑。我好像觉得,我们的鸡在叫喊……像人一样……人一样的嗓音……还有那些猫,那些狗,敌人开枪射击它们的时候……这之前,我没有看见过死亡。既没见过人的死亡,也没有见过其他动物的死亡。只有一次在森林里看到过死去的小鸟,这就是全部。我再也没有看到过死亡……

我们村子是在1943年被烧毁的……这一天我们正在挖土豆。邻居瓦西里,他曾经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会许多德语,他说:“我去找德国人,向他们求求情,别烧咱们的村子。那里——住的都是些孩子啊。”他去了,结果被敌人烧死了。 学校也被烧毁了,所有的课本都烧了 。我们的菜园也被烧了,还有果园。

这场大战由最初单纯的国家间交战,演变为一场全人类的生存斗争。被侵略的人民如果不能赢得战争,将面临灭顶之灾。这场战争,确实成为了一场伟大的卫国战争。——《伟大的卫国战争》第二季第一集

二战中的德国国防军士兵整体水平还是值得称赞的,无论是驻扎在法国还是苏联的德军都比较遵守德军著名的“十条军规”,而屠杀犹太人、强奸妇女等劣迹,大多则是纳粹的党卫军干的。二战末期,德国国防军甚至站在正义的立场上与美军联手对党卫军开火。实际上,在提倡“人性先行”的欧洲,即使是出于敌对状态下,人性的光辉也难以掩盖,我们这篇文章要讲的故事便是典型。

1940年8月25日,英国借助强大的空军与德国展开对轰,对德国首都展开首次轰炸。此后,作为盟友的美国也加入到轰炸的行列中来。1943年12月20日,在完成一次对德国工业目标的轰炸后,美军飞机在返航的途中,与德军一个空军飞行编队遭遇。要命的是,美军飞机大部队已经脱离战场,只剩下一架B-17F轰炸机陷入与德军的纠缠。在一轮交火后,由于处于绝对劣势,美军飞机的机组人员伤亡惨重,有1人当场死亡,6人受伤。而飞行员查理·布朗也一度被打蒙,飞机差点失去控制栽向地面。

好不容易重新将飞行姿态调整为正常状态,布朗发现有一架德军战机紧随其后,似乎已经锁定了目标。而美军的机组人员则将机载机枪瞄准德军飞机,双方都想占据先机一举击落对方。然而就在这时,德军飞行员突然重复着一个手势,并放弃了攻击,将伤痕累累的美军飞机放离战场。这并非是德军飞行员的操作失误,而是其有意为之。驾驶德军战机的飞行员名叫弗朗茨·施蒂格勒,在战争中先后击落攻击22架敌军飞机,是德军的王牌飞行员。1943年这场战斗发生时,施蒂格勒只有23岁。当时他距离获得一枚代表德国士兵巨大荣誉的纳粹铁十字勋章只有一步之遥,只要再击落几架战机便可以了。当然,面对落单的美军飞机,施蒂格勒自然不想放弃这次机会。然而,当他锁定美军飞机时,发现敌机已经被打得很惨,不但机翼被严重损坏,机舱也被打出大洞,里面的机组人员也是受伤严重。就在这一瞬间,施蒂格勒突然动了恻隐之心,他做了一番犹豫,最终放弃了这次唾手可得的机会。

二战时期的德国军纪的确应该被肯定,如果和当时的日本军纪相比来,德国的军纪简直是要严明地多了。但也并不是都非常遵守军纪的,所谓的害群之马在哪里都有。

大家都知道, 二战期间日本军队就曾经强迫妇女来充当日本军的慰安妇 ,如此丧尽天良、泯灭人性的事,对于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军队来说,也做过类似的事。 德国在整个欧洲地区一共建了大约有500多处慰安所 ,据统计,至少有3万名欧洲妇女被迫去做慰安妇,而且她们大多都是德军在大街上绑架来的平民妇女。

这些慰安所多是在德军占领地的酒店, 目的就是为了供途经此地的军人玩耍,而在集中营里,德军也有建有慰安所。 德军以此作为鼓舞士兵士气的手段,是允许士兵到慰安所解决个人问题的,但是, 同时又严令禁止和占领区的妇女发生关系 ,这样能够免德军在与当地人发生关系时染上病。

1、一种观点认为:二战中的德军整体军纪水平还是值得称赞的,都还是比较遵守德军的“十条军规”的。 那么,为什么德军的军纪会如此严明呢?

首先,这和普鲁士军人的传统有关。普鲁士军人视荣誉为生命,一切听从指挥,而且是严格贯彻到底

其次,和希特勒上台后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有关。 比如,童子军的野外训练和爱国教育。比较有名的是攻打法国时,德军对当地居民秋毫无犯,这也导致很多的法国军队投降,致使法国的伪军数量一度高于德军的三倍,并且还服从德军。

再者,希特勒对德军下了死命令:不允许玷污占领区的妇女。 因为,希特勒认为日耳曼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如果和别的民族发生关系,会玷污日耳曼民族的血统。虽然说这个说法很偏执,但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那么这么看德军的军纪的确是不错,主要原因就是传统造成(普鲁士军魂)但是由于战争的推进,丑陋的人性也暴露出来。尤其是在苏德战场上,由于意识形态的冲突和民族的劣根性, 无论是苏军还是德军都没有留底线,德国对苏联实施“焦土政策”(比喻)所以双方自然也不会手下留情。 而都是往死里整。不过这都是战争后期,人性已经崩溃,但是德军刚开始而且在西欧还是算可以。首先,德国人会把盟军和苏军区别对待,而盟军也是,至少对你还算留情,而苏军则不是,所以为什么后期会出现,德军只会向盟军投降,并不会向苏军投降的事情发生。 德军的军纪和日本兵比的话,可以这么说,德军就是天使。 日本人做的混帐事我不想重复,简直就是禽兽不如。

也有另外一种观点: 德军在二战时期的军纪,不仅不能够被称为典范, 而且还称得上是非常糟糕。强奸妇女、杀害平民、打砸烧抢、虐待战俘都是国防军跟党卫军曾经一起干过的“好事”。

当然除了虐待战俘(关集中营)以外,干这些事情对德军来说还是得分场合的,如果是在西欧(如法国)地区,那德军至少还知道逛景区要排个队,买个香水要给人家法国老板付钱; 但要是在东欧,尤其是苏联地区,那么上述的种种残暴血腥的行为,德军一样都没落下。

虽然普鲁士的军队的军纪在近代长期成为欧洲各国军队的典范,在十九世纪后期成立的,作为普鲁士衣钵的继承者并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二也依旧继承了普鲁士时期的优良军纪,但是希特勒上台后的德三就不一样了;虽然希特勒号称他的德三“继承了神罗和普鲁士(德二)的意志和精神”, 但实际上神罗和普鲁士的那一套在军队里早都被剔除掉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充满着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教条的纳粹主义。

而纳粹主义的核心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人种观念。在希特勒的观念里,最优秀的人种是纯正血统的日耳曼人及其分支(金发碧眼的北欧人种) ,其次则分别是意大利人、印度雅利安人、蒙古人(日本)、因纽特人、澳大利亚人(当地土著)、印第安人和非洲人,排在最后的则是斯拉夫人与犹太人。在希特勒看来, 这些在他心目中落后的民族(斯拉夫,犹太)根本就称不上是“人类”,是可以被随意屠戮的对象; 而以希特勒的纳粹主义为所谓的“指导思想”的德国国防军的军纪又怎么会高!真的是不知道这群信奉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军队的军纪能有多高?!当然了,在 历史 上也有反例, 由于隆美尔、曼施坦因、古德里安等德军高级军官和将领极其反对希特勒的纳粹主义和残暴的行为, 所以一般在这些军官将领带领下的军队也是很少会做出这些极其残暴的行为(领导都不信我肯定也不信)。

在德国侵苏联之初,作为“反苏阵地”的乌克兰和波罗的海三国非常欢迎德军的“入侵”, 认为德军是前来“解放”他们的,很多居民不仅为德军提供各种帮助,甚至其中还有不少人叛变,成为了德军侵略苏联领土的帮凶。 但是随着战事的发展和德国在占领区实施的高压政策,德军也随之开始在这些地区无恶不作,烧杀掠夺一样都没落下; 逼的当地老百姓又不得不转变立场,继续支持苏联。 德军的行为逼的一向反苏的地区都开始支持苏联的卫国战争了,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德军军纪高?

而且,德三也曾设立过不少专门为军队所服务的慰安所, 其设立初衷就是为了防止德军士兵在战后由于行为不检点而染上性病。 这些慰安所在前期只招揽德国女性,之后招揽范围扩大到了所有的占领区。并且早在1939年德军闪击波兰的时候,德军内部就已经出现了非常多的不检点行为,在攻占巴黎时,这种不检点行为又进一步扩大, 成千上万的德军沉迷在巴黎红灯区的灯红酒绿之中。如果不是因为建立了专供军队使用的慰安所, 那么很难想象这种情况会不会进一步在德军当中继续蔓延。如果三德子的军队军纪真有那么高,那么为何还会有慰安所这种防止德军士兵行为不检点的设施存在呢?(虽然德军说这是为了鼓励士兵,涨士气,但是都用上这种方法涨士气了,可见其军纪)如果德军军纪真有那么高的话,为何在战争后期还大批大批的要向英美盟军投降呢?德三国防军不是号称“继承了普鲁士的精神”了吗?

二战德军军纪并不比日军好,只是日军直接侵略了我们,我们记录下了更多的日军暴行。德军远在万里之外的欧洲,我们对于德军的暴行不熟悉而已。 戈林早就下了命令:“将一切不敢正眼看你的人统统枪毙。” 德军一样在占领区进行一波又一波的扫荡。 德军规定,苏联平民哪怕靴子里有一把刀子,一把剃刀,也要被杀掉。

德国的帝国专员辖区,警卫师,野战训练师,警察营,执法警察总局,还有伪军性质的东方营都是对平民进行扫荡的武装组织。 苏联平民在苏德战争,死亡人数达到了惊人的1800万人。

1942年希姆莱颁布法令禁止德军与外国女性发生关系 ,并将这种行为定性为对日耳曼种族的犯罪,将受到军法审判。希姆莱同时也毫不掩饰的表示我不反对,不会造成怀孕或 情感 纠葛的关系。 也就是说强奸以后,打死就行了,只要不怀孕就行。 为此,德军的这种暴行实际上非常残酷。而且,在德军部队也有慰安妇,就是所谓的战地妓院,全部女性,都是在当地抓捕的平民女性。

按德军规定,战地妓院,每名妓女平均要接待50-100名军官士官和士兵。德军全线溃退并最终失败。昔日为德军服务过的那些可怜的女人受到了凌辱, 她们被当地民众也视为「纳粹」,更多的被打为「叛徒」,包括她们和德国人生下的孩子,终生都没有安宁过。

德军在屠杀战俘方面同样惊心动魄,德军屠杀的苏联战俘,超过百万人。对法国,英国战俘一样进行残酷的屠杀。德国党卫军的弗里茨·克诺兰就是因为在1940年屠杀英国俘虏,而在1949年被处决。

因为党卫军部队暴行尤其突出,为此在,1946年,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宣判德国党卫军为犯罪组织, 其100多万成员无权像普通德国国防军士兵那样在战后享受退伍军人待遇。

二战,这场战争带来了数千万人死亡,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德国的武装力量分为德国国防军和德国党卫军。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区别为,国防军可以保持一定的军人道德,为执行军令而战。

而党卫军是纳粹党人组成的,效忠于纳粹党的军队。党卫军是纳粹极端意志的表现,他们为了贯彻希特勒的大德意志主义,推行法西斯主义,对外实施侵略和扩张,并疯狂的推行种族灭绝政策,大量屠杀犹太人。给周边国家带来了深重灾难。党卫军在二战中臭名昭著,战后,党卫军在纽伦堡军事法庭的审判中被列为非法组织,被判定为犯下了严重的反人类罪。党卫军的头目海德里希被刺杀,希姆莱自杀。

而德国名将古德里安,经审判,未屠杀过平民,罪行较轻,仅关了三年,便被释放。

据说德军军纪很好。那就看看苏联人怎么说的吧,看完之后您自己下结论吧:

另一位女战士对德国人的焦土政策是这样描述的:

一位名叫瓦莲京娜•巴甫洛夫娜•柯热米娅金娜的游击队员说:

阿列克谢耶维奇还采访了一些当时还是孩子的老人。请参考她的《我还是想你,妈妈》。

战争时只有四岁的萨沙•苏耶金回忆说:

战争时只有五岁的瓦尼亚•季托夫说:

战争时只有十岁的萨沙•卡夫鲁斯说:

战争时只有七岁的列娜•克拉夫琴科说:

战争时只有七岁的盖妮娅•扎沃涅伊尔说:

您有结论了吗?是不是要赞赏这种严格得有些夸张的军纪或是败坏得一塌糊涂的军纪?

这么说吧,德军在东线战场对平民犯下的罪行,你但凡了解百分、千分之一,你都会对苏联军队攻入柏林后的行为感到困惑:太文明了,红军战士们,你们是不是已经忘记了仇恨?忘记了纳粹在你们家乡犯下的罪行?

有着优秀理论设计的德式种族主义,能够让绝大多数德国士兵发自内心的相信:雅利安的血统是神圣的,斯拉夫人和其他东方人是天生的奴隶,他们的文化和语言不值得保留,他们的种族唯一存活的意义,就是服务德国人。这就是所谓“反抗的人要死,服从的人也要为德国人劳动,直到死亡”。

用这种思想武装大脑的士兵,能有什么军纪?连坐、直接枪决、集体屠杀,一个德国人的血要用十到二十名普通居民的生命偿还,这能有什么军纪?除非你把军纪看作单纯的服从命令,那德军军纪“好的很”,因为没有命令不允许屠杀东部平民和战俘,没有命令不许劫掠、焚毁他们的财产,更没有命令不许大规模强奸。相反,在德军实际可查的命令里,充斥着“帝国不养无用之人”、“消灭敌人的抵抗基础,即使是平民”、“饥饿是消灭敌人有效的手段”。

以前军事圈老有一种幻觉:日本鬼子残忍,二战德国有骑士精神,不会干那些事。后来翻了一下史料才发现:穿得好看跟是不是好人完全两码事。而且从效率上来看,德国人在屠杀、扫荡、劫掠、饥荒上的本事比日本人强多了,完全工业化流水作业,每件事都有指导手册,不愧是精准的德国工艺。

“本着德国人严谨的作风,他们甚至朝空的汽油桶开枪”。1933年的乌克兰大饥荒至少饿死三百万人,最高估计能到七百万人。照理来说乌克兰人应该对苏联充满仇恨,坚定地和德国人站在一起,可为什么最后除了班杰拉手上那稀稀拉拉几支游击队,其他乌克兰人都加入了苏联红军呢?从这个角度想想,德国人得犯下怎样的罪行,才能让乌克兰人倒向斯大林,倒向当年饿死他们几百万人的慈父?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军纪,

是为保持法西斯战斗力。

而不是维护和平与正义。

纳粹德军因此侵略成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德军惨无人道,罪恶滔天,

充分暴露其法西斯本性!

堪称法西斯代表和象征。

失道寡助必然穷途末路。

是 历史 发展的必然规律!

德国分党卫军,和国防军,为什么德国受到大部分人民的喜爱,就是军队素质高,特别是国防军,他们的使命就是听从国家的命令,也许二战德国是侵略者,但是没有进行抢杀掠夺老白的物品。

胜者王侯败者寇,德国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其军队纪律究竟如何?按照苏联说法,入侵苏联的德军军纪败坏,对苏联人民犯下滔天罪行,比起作恶多端日军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还有一种说法,称赞德军军纪严明,不像日军那样,每占领一个地方,烧杀奸*无恶不作。那么,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哪个更接近 历史 的事实呢!

抛开意识形态,不得不承认德军整体的军纪还是不错的。在德军占领区 ,很少发生集体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事件,德军也不像日军那样,到处抢劫老百姓的财务,肆意奸杀被占领区的妇女。就以莫斯科保卫战为例,当时的德军饱受严寒饥饿之苦,换做日军早就将附近村庄洗劫一空了。但德军一没有去拆除附近村庄的房子用于取暖,二没有进村抢粮食。是不是有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义军形象。当然了,这与苏联的坚壁清野有关,更与德军严明的军纪密不可分。首先,这与德军传统有关,德军认为军人的荣誉在战场,价值也在战场。去打劫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是军人的一种耻辱。德军向来视荣誉高于生命 ,一切听从指挥,而且是不折不扣的贯彻到底。当然,对于被占领区的游击队,以及那些为游击队通风报信的老百姓,德军下起手来也是毫不留情,不是被吊死,就是被枪决。所以,我们在苏联的**中,常能看见这样的镜头,有很多老百姓被德军吊死的场面。据说,德军攻打法国时,对当地居民是秋毫不犯,导致许多法军纷纷投降德军,甚至一度出现过投降法军的人数是德军三倍的怪现象。

在德军占领区,很少发生士兵强暴当地妇女的事,这与日军的兽性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除了德军的严明纪律外,还与希特勒有很大关系。希特勒虽是战争狂人,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但他自认为日耳曼民族是最优秀民族,其他民族都是劣质的民族。如果德军和占领区的妇女发生关系,会玷污日耳曼民族的高贵血统。因此,他下了一道死命令:不许德军强奸被占领区的妇女。

最后,我们一定要将德国国防军与希特勒的党卫军区分开来,屠杀犹太人,在集中营虐待战俘等反人道的行径,都是党卫军所为,国防军很少参与这些见不得人的勾当。相比较日军的残暴,苏军的纪律涣散,德军的军纪真的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虽然她最后被打败了。

应该是《希特勒婴儿》:他们以超人和世界未来统治者的名义降生到世上,却在孩提时代就开始背负纳粹崽子的耻辱烙印。被生身父母遗弃,被历史遗弃,半个多世纪以来,没有人愿意提及他们的存在。他们就是希特勒疯狂种族计划的产物,雅利安婴儿。这些被无根的孤独和纳粹血统的负罪感折磨了大半生的人,终于在花甲之年鼓起勇气,首次向世人讲述自己的故事。

俄罗斯针对克里米亚和乌克兰所持立场的法律依据概述:克里米亚共和国发表独立宣言并加入俄罗斯联邦,是克里米亚人民在乌克兰依靠外部力量支持、使用武力发动政变的情况下,行使自决权力的合法形式。这种行使自决权力的形式,是唯一能够在嚣张的乌克兰激进民族主义分子面前保护克里米亚人民切身利益的有效方式。这些激进民族主义分子极大地影响了乌克兰所做出的决定,并直接导致一些乌克兰地区和讲俄语地区的居民利益被无视。这一立场以国际法为基础,并且完全与国际法相符合。支持这一论点的理由,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自决原则与国家领土完整原则的相互关系。克里米亚的情况是,自决权可以通过分离得以实现。民族自决权,同其它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一样,都在《联合国宪章》第一条中有着明确的规定,并在1966年联大通过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第一条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第一条中得到了确认。为了加强《联合国宪章》的地位,1970年联合国成员国一致通过了《关于各国依照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与合作的国际法原则之宣言》。根据该《宣言》,“一个民族可自由决定建立独立自主的国家,可与某一独立国家自由结合或合并,或选择任何其他形式的政治地位,这些均属于该民族实施自决权的方式”。自决权不只一次通过联合国大会的决议[1]、国际法庭的裁定[2]以及人权委员会的评论被得以确认[3]。自决是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之一。国际法另一个重要原则是各国主权平等的原则,包括国家不可侵犯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正如上述1970年通过的《关于原则之宣言》中所指出的,国际法各基本原则在解释和实施上互相关联,每一原则应参酌其他各原则加以解释。在1970年的《宣言》中还解答了领土完整原则与自决权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宣言》明确了不得损害“在行为上符合各民族享有平等权和自决权的原则,并因之具有代表领土内不分种族、信仰或肤色之全体人民之政府之自主独立国家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统一”。这一原则在1993年联合国世界人权会议上通过的《维也纳宣言》中得到了确认。该《宣言》再次重申,声称保护领土完整和政治统一的国家,应当拥有“在其领土内毫无偏见地代表所有民族利益的政府”。一般来说,行使民族自决权应当在现有的国家框架内进行,特别是通过实现自治的形式。在国家的实践中,关于这一点要整体上达成一致。有三种情况可以实现分离权:在殖民状态下、在遭受外国入侵的情况下和“在最极端的情形下”。[4]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注意到的是,在实践中也有更加广泛的针对“以分离为形式行使自决权”的案例解释。例如,1991年,欧盟通过了在东欧和苏联承认新国家的指导性原则,其中包含了援引“民族自决权”作为承认这些国家的依据。在对分离国家的承认标准中,不存在任何让相关民族无法处于统一国家内的极端条件,在该文件中也没有指出必须遵守某些决定分离的宪法程序。正是因为欧盟国家采用了这些规定,乌克兰才得以获得认可成为一个新国家。让我们回到克里米亚局势。这里有一个事实。克里米亚从乌克兰分离出去并加入俄罗斯,发生在“因不能代表整个乌克兰民族的非法政权上台,而导致克里米亚无法在乌克兰范围内实现自决权”的极端条件下。克里米亚作为乌克兰的一部分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克里米亚人民没能在这个国家范围内实现自决权。因此,在1991年1月,克里米亚州曾举行公投,根据公投结果,乌克兰最高委员会通过了《关于恢复克里米亚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的法律。四个月后,即6月19日,关于恢复自治权的提议被列入1978年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中。1991年9月,克里米亚最高委员会通过了《国家主权宣言》。当年,在乌克兰决定退出苏联时,违反了《解决与加盟共和国退出苏联有关问题的程序法》第三条。根据该条款,在克里米亚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内,应当举行单独的公投,以决定其最终留在苏联还是留在退出了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内。1992年通过了克里米亚宪法,并纳入了总统职务。1994年5月20日通过了克里米亚共和国《关于恢复克里米亚共和国宪法基础》的法令。然而,1994年9月21日,乌克兰最高拉达将克里米亚共和国更名为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1995年,在没有取得克里米亚人民同意的情况下,乌克兰最高拉达和乌克兰总统决定取消克里米亚的宪法、废除克里米亚的总统职务。这样一来,克里米亚的地位从乌克兰组成中的独立国家,变成了作为乌克兰国家领土单位的自治共和国。继非法和暴力夺取乌克兰政权之后,在乌克兰的国家范围内行使自决权的情况显著恶化。席卷乌克兰的是杀戮、屠杀、酷刑、绑架、攻击记者和人权保护者,因政治原因被监禁,带有明显种族色彩的令人发指的冲突事件,其中包括反俄和反犹太人的潜台词。这些都是执行基辅当局的命令或得到了基辅当局的默许。别的不说,针对该团伙的人员,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是由基辅非法当局所控制,目的是试图推翻克里米亚合法政权。基辅政权不能代表乌克兰的全体人民,尤其是克里米亚居民。对领土也未能实施有效控制,未能确保法治。在这样的情形下,今年3月17日,克里米亚共和国最高委员会,依据克里米亚人民在3月16日举行的公投中所直接表达的意愿,决定宣布克里米亚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克里米亚共和国,而塞瓦斯托波尔是一个拥有特殊地位的城市。3月18日,克里米亚共和国与俄罗斯签署了加盟合约。在这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本身在宣布独立的时候,就是以1991年苏联发生政变,使得自身受到了威胁为理由[5]。那个“基于国家领土完整的原则,不允许以分离形式实现自决权”的声明,并未通过实践得到证实。众所周知,1945年联合国只有55个成员国,而现在成员国的数量是193个。这其中的许多国家都是通过实现自决权而成立的。最近的一个实现自决权的例子是南苏丹的分离。那个“以分离为形式的自决权仅存在于殖民地背景下”的论题,也根本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东欧和苏联境内成立了一系列国家,其中的一个国家就是乌克兰。没有一个人对东欧人民的自决权有争议,而欧盟国家在刚才提到的关于承认东欧和苏联新国家的指导原则宣言中,肯定了其在这种情况下的适用性。该项权利被列入1975年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的最终法案(一份主要针对欧洲的文件)中。国际法庭在关于科索沃问题的咨询意见中,也并没有制定与“在殖民情况以外宣布独立”有关的限制。2 克里米亚的分离在乌克兰宪法中的合法性问题与其实现自决权毫不相关(无关?)。一个国家的成立以及加入另一个国家,这是由国际法,而不是某个国家的内部法律法规来进行调控的。众所周知,违反一个国家的内部法律并不会自动导致其违法国际法。同样,在美国提交给联合国国际法庭的关于“科索沃的单方面独立宣言符合国际法”的备忘录中也提到,“独立宣言在本质上是可以违反国内法律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也违反国际法”。国际法庭自身也同意这种说法,并在分析科索沃独立宣言是否符合国际法的时候,甚至都没有对该宣言“在塞尔维亚宪法或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宪法中的有效性问题”进行调查。鉴于此,国际法庭得出了以下非常有意思的结论:“法庭被请求发表咨询意见,不是针对独立宣言是否符合国内法律的标准,而是针对其是否符合国际法的标准。法庭可依照国际法对此问题予以答复,而无需受到国内法体系的掣肘”[6]。由此,关于克里米亚从乌克兰分离及其加入俄罗斯的过程是否符合乌克兰宪法的问题,不影响从国际法的角度承认它是合法的。因而, 如果要认定克里米亚宣布独立以及其与此相关的公投程序是无效或非法的,那就必须确定在国际法中存有禁止此类行为的特殊规定。如上所述,国际法庭在其“关于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是否符合国际法”的咨询意见中给出的结论是:“一般国际法中,并没有适用的、禁止宣布独立的规定”[7]。然而即便进行深入探讨“根据乌克兰宪法,克里米亚从乌克兰分离是否合法”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法庭关于科索沃的结论也已经非常具有代表性了。当然,法庭研究了科索沃宣布独立与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制定的《科索沃临时自治宪法框架》和法规是否存在矛盾的问题。重要的是,法庭开始研究这些规定的目的,只是因为法庭将这些规定当作了国际法。虽然这些条款,毫无疑问,起到的是规范科索沃控制机构的内部机制和行动的作用。在这方面,也颇有意思的事情是,国际法庭在分析科索沃宣布独立是否与联合国科索沃特派团实施的《宪法框架》相符的过程中,法庭的陈述如下:“宣布独立有效,是由决定独立的人构想的,这并不在临时阶段创建的法规之内,当然它也无法在该法规之内产生效力。相反,法庭认为,宣布独立者并没有、也没打算作为一个该法规的内部创建者并授权采取行动的机构去行事,而是对自己提出目标,采取意义和后果都处于该法规之外的措施因此,法庭认定,独立宣言的作者不是作为《宪法框架》范围内的临时自治机构采取行动,而是在临时政府的框架之外,作为科索沃人民的代表,共同提出独立”[8]。因此,法庭认定,宣布科索沃独立的人是在临时政府的框架外采取行动,其行为不受联合国科索沃特派团《宪法框架》的约束。国际法庭的这一结论完全适用于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最高委员会宣布的克里米亚独立。在宣布独立时,最高委员会议员们的行为表达了克里米亚人民的意愿,因为独立宣言本身就是在公投过程中克里米亚人民自由表达意愿的条件下通过的。因此,涉及的是克里米亚人民就有关其未来地位的问题的意志的体现。这一过程不受乌克兰宪法的约束。除此以外,“新基辅政权”用自己的非法行动,违反了至今年2月前存在于乌克兰的宪法法规。由于“迈丹”武装行动和乌克兰最高拉达采取的与关于弹劾总统的宪法适用条款背道而驰的决定,乌克兰合法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赶下台,同时,包括院长在内的乌克兰宪法法院的五位法官也被以违宪的方式“扫地出门”。为此,“新基辅政权”没有权利在严重违反自己国家基本法的同时,却标榜自己是法律的捍卫者,维护其“从乌克兰宪法的角度看,克里米亚公投属于非法”的观点和立场。3 一些声称克里米亚非法从乌克兰分离的国家,所说的与适用科索沃的规定相反。与此同时,克里米亚从乌克兰分离比科索沃具有更多的国际法律依据。一些目前不承认克里米亚从乌克兰分离并加入俄罗斯的国家,曾经在国际法庭上支持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的合法性[9],而科索沃宣布的独立与塞尔维亚的宪法相违背。例如,英国在其备忘录中就曾强调指出:“总的来说,‘国际法’不禁止退出或分离,在发生相关人民支持的分裂或独立的国内运动时,并不能保证此前国家的完整性”。在这方面,将科索沃局势和克里米亚局势进行一系列的对比,也很有道理:- 当科索沃分离时,塞尔维亚拥有合法的、自由选举的政权,并愿意与科索沃就赋予该地区特殊的地位和更广泛的权利进行谈判。在宣布独立时,科索沃人的自决权从未受到限制。但我们这样评论克里米亚就不行。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克里米亚作为乌克兰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地位却一直在不断下降,包括通过取消其宪法的手段。在基辅发生违宪政权更迭以及紧随其后的民族主义和激进主义浪潮席卷的情况下,克里米亚人遭遇到了现实的威胁,即:由人权保护领域基本文件所保证的那些权益,克里米亚人民已完全被剥夺;- 科索沃的独立宣言是科索沃临时自治机构在未考虑该地区全体居民的意见的情况下做出的。科索沃的塞族居民根本没有机会就此问题发表意见,也没有机会自己宣布从科索沃独立。而克里米亚独立的决定是在全民投票(有国际观察员在场的公投)的基础上做出的。公投最终投票率为83%,其中超过95%的克里米亚居民赞成克里米亚独立并加入俄罗斯;- 俄罗斯没有干预,也没有影响克里米亚居民意志的自由表达。克里米亚人依据公投结果做出的任何选择俄罗斯都会接受。在这种背景下,此前科索沃自决的历史也很能说明问题。西方国家多年实施的鼓动科索沃阿族居民分裂的有目的的政策,辅之以贝尔格莱德的“人道主义”轰炸和这些国家对国际法的肆意违反。4 克里米亚局势与其他的政治司法先例有共通之处,这也进一步推翻了关于克里米亚局势首开先河的论断。在这方面,特别有意思的是马约特岛成为法国的海外省,以及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地位问题。a) 马约特岛。1962年,联合国大会成立了“给予殖民地国家与人民独立宣言执行特殊委员会”(非殖民化特殊委员会)。1972年,该委员会将科摩罗群岛纳入了上述宣言适用区域的名单。1973年6月15日,法国政府与当时尚属法兰西共和国的海外领土,根据法国法律拥有广泛自治权的科摩罗群岛政府签署了有关科摩罗群岛获得独立的程序协定。1974年11月24日,法兰西共和国通过了在科摩罗群岛举行独立公投的法律,公投结果为参加投票的公民中有95%的民众同意科摩罗群岛独立。根据公投结果,1975年7月6日,科摩罗群岛国家委员会主席艾哈迈德·阿布杜拉单方面宣布科摩罗群岛共和国独立。然而,尽管赞成科摩罗群岛独立的平均得票数较高,但某些岛屿的投票结果却大相径庭:大科摩罗岛、昂儒昂岛和莫埃利岛同意独立的得票率达到了999%,与上述三岛不同的是,马约特岛大部分参加公投的人都反对脱离法国(63%)。鉴于马约特岛的公投结果,1975年7月9日,法兰西共和国宣布大科摩罗岛、昂儒昂岛和莫埃利岛脱离法国管辖,保留马约特岛居民独立决定是否脱离法国管辖的宪法权利。联合国安理会1975年10月17日通过的第375号决议中,向联合国大会建议赋予科摩罗群岛联合国成员地位(法国未参加投票)。鉴于上述联合国安理会决议,1975年11月1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决议,同意科摩罗群岛加入联合国,并重申尊重由大科摩罗岛、昂儒昂岛和莫埃利岛组成的科摩罗群岛的统一与领土完整。1976年,法国把安理会旨在取消马约特岛就自决问题进行公投的决议放在一边,于1976年2月8日在马约特岛进行了公投,公投的主题为马约特岛是否脱离科摩罗群岛。公投结果显示,参加投票的民众中有99%的人都反对马约特岛继续成为科摩罗群岛的一部分。1976年4月11日,举行了关于马约特岛在法兰西共和国法律地位的公投。1976年10月21日,联合国大会决议将上述1976年的公投定义为无效公投,其依据为《给予殖民地国家与人民独立宣言》的第六条:“任何旨在部分或完全地破坏国家民族团结与领土完整的行为,都是《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所不容许的”。法国指出,联合国大会的决议仅为建议性决议,不包含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定。1976年至1994年,联合国大会针对“科摩罗群岛马约特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决议,谴责法国仍然霸占马约特岛的行为。自1995年开始,联合国大会一直未曾审议马约特岛的法律地位问题。2009年,马约特岛举行公投。根据公投结果,马约特岛被赋予了法兰西共和国海外省的地位。b) 福克兰群岛为了福克兰群岛的归属问题,阿根廷与英国之间的争执一直持续至今(1833年,福克兰群岛曾被英国占领)。2013年3月,英国决定通过在福克兰群岛举行公投的方式,来巩固本国在该群岛上的权利。公投问题如下:“您是否愿意保留福克兰群岛作为英国海外领土的现有地位?”答案选项有:“愿意”或“不愿意”。福克兰群岛90%的居民参加了公投,仅有三人投了反对票。根据公投结果,卡梅伦宣布:“我认为(投票)结果中最主要的是我们相信自决,福克兰群岛的居民清楚地表达了他们对本岛未来的想法。现在,我希望全世界的国家都能够尊重这个非常明确的结果”。同时,作为对阿根廷不承认公投结果的回应,英国首相指责阿根廷推行殖民主义。福克兰群岛上有英国最大的海军基地。5 俄罗斯针对克里米亚和乌克兰的行动,完全符合欧洲安全与合作委员会(欧安组织)1975年的最终决议书,1994年的布达佩斯备忘录,1997年的俄罗斯联邦与乌克兰《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认为俄罗斯接纳克里米亚加入版图的行为是俄罗斯违反了上述文件的观点,并没有立足于法律,其动机纯粹出于政治因素。在欧洲安全与合作委员会1975年的最终决议书中,强调了“国家领土完整”和“国界不可侵犯性”[10],并且最终决议书与1970年的原则宣言一样,也强调了平等和民族自决权的原则(self-determination) [11]。因此,上述关于领土完整和民族自决权原则之间相互联系的论据,完全符合这一文件。“国界不可侵犯性”禁止侵占他国边境,同时也禁止占领和霸占任何成员国部分或全部的领土。然而通过脱离原所属国、实现自决权,是合理改变当前国家边界和领土的自然且合法的过程,因此也就谈不上“占领”或“霸占”。对这一原则的上述解释,也得到了苏联、南斯拉夫以及其他东欧国家在领土范围内成立国家的实践证明,这些国家的成立都得到了欧盟国家和美国的承认(后者还是欧洲安全委员会最终决议书的缔约方)。俄罗斯并没有违反1994年乌克兰就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发表的安全保证备忘录。这一备忘录并非国际条约,也没有规定国家的额外法律义务(签署该备忘录时国家已有的义务除外)。备忘录根据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最终决议书的原则重申了以下义务:尊重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现有边界,放弃使用针对乌克兰人的武力,以自卫为目的或根据《联合国宪章》采取的其他行动方式除外。如上所述,俄罗斯的所有行为都严格遵守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最终决议书的原则。首先,针对少数民族的非法政权占领了基辅政府,正是他们制定的政策导致乌克兰的领土完全遭到了破坏。众所周知,与1994年乌克兰就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发表的安全保证备忘录同期的文件,是在布达佩斯通过的俄罗斯、英国、美国和乌克兰首脑签署的联合声明,该联合声明中重申了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承认必须打击侵略性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势力的重要性。这种占据主导地位的趋势导致克里米亚脱离了乌克兰。布达佩斯备忘录没有规定俄罗斯需承担强制将克里米亚留在乌克兰版图的义务。俄罗斯严格履行尊重乌克兰主权的义务,但其他国家的行动可就不能这样说了。在基辅发生骚乱事件时,欧盟和美国多次发出对乌克兰合法当局进行制裁的威胁。西方的特使差不多是驻守在迈丹。而美国与欧盟也将违反所有宪法程序、非法当选的乌克兰国家元首当成其合法的伙伴。1997年,俄罗斯联邦与乌克兰《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的条例中也重申了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1975年最终决议书中强调的基础性原则,包括尊重领土完整、现有国界不可侵犯性,以及民族自决权和尊重人权与基本自由权[12]。基辅当局不承认克里米亚的自决权,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其关于尊重民族自决权,以及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权的义务。基辅当局粗暴违反了1997年条约的第11条,该条规定:“条约双方当局在本国领土范围内采取必要措施,包括制定相应法案,以预防和抑制任何被定义为煽动暴力或针对个人及公民团体暴力的行为,这种暴力以国家、种族、民族或宗教偏执为基础。”基辅当局违反上述条例的行为不禁让人质疑,其是否有资格指责俄罗斯未履行上述条约义务。6 根据黑海舰队协议,俄罗斯军队驻扎在克里米亚半岛的行为对克里米亚宣布独立的合法性不构成任何影响。在克里米亚宣布独立以及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内,俄罗斯军队均合法驻扎在克里米亚,俄罗斯军队驻扎的依据是俄罗斯联邦与乌克兰之间2010年4月21日签署的“关于俄罗斯联邦黑海舰队在乌克兰境内驻扎问题的协议”。俄罗斯没有破坏这一协议,军队人数也没有超过1997年俄罗斯联邦与乌克兰之间关于黑海舰队分割参数协议中规定的最高人数。俄罗斯军队未干涉包括公投和宣布独立在内的克里米亚事件的全部进程,这一点也得到了众多国际观察员的证实。军队驻扎在宣布独立地区这一事实,其本身并不会影响该地区表达自由意愿的合法性。这方面的一个范例是科索沃,在科索沃宣布独立时,其境内驻扎有北约34个国家的约14000名军人。[1] 例如,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1970年通过的《关于各国依照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与合作的国际法原则之宣言》等。[2]《1971年国际法庭案例汇编》,第31-32页,第52-53段,“关于南非不顾联合国安理会第276(1970)号决议,继续留驻纳米比亚(西南非)对各国的法律后果”的咨询意见;《1995年国际法庭案例汇编》,“东帝汶(葡萄牙诉澳大利亚)判决”第102页,第29段;《2004年国际法庭案例汇编(I)》,第171-172页,第88段,“关于在被占巴勒斯坦领土修建隔离墙的法律后果”的咨询意见;《2010年国际法庭案例汇编》,第37页,第72段,“关于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是否符合国际法”的咨询意见。[3] 人权委员会第12号一般性评论。[4] 加拿大联邦最高法院《关于魁北克脱离的参考意见》。[5] 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委员会通过了宣布乌克兰独立的法案,法案指出:“由于1991年8月19日在苏联发生的国家政变,让乌克兰处于致命的危险中。为了延续乌克兰成立国家的千年传统,依据《联合国宪章》和其它国际法律文件中规定的自决权,为了落实《乌克兰国家主权宣言》,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委员会郑重宣布乌克兰独立,并建立一个独立的乌克兰国家——乌克兰。乌克兰的领土是不可分割和不可侵犯的。从现在开始,只有乌克兰宪法和法律在乌克兰境内有效。本法案自批准之时其生效。”[6]国际法庭“关于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是否符合国际法”的咨询意见,《2010年国际法庭案例汇编》,第12页,第26段。[7]国际法庭“关于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是否符合国际法”的咨询意见,《2010年国际法庭案例汇编》,第39-40页,第84段。[8]国际法庭“关于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是否符合国际法”的咨询意见,《2010年国际法庭案例汇编》,第37页,第105段。[9] 美国、英国、法国、丹麦、德国、奥地利。[10] III 国界不可侵犯性成员国认为,所有成员国国界及欧洲所有国家的国界,均具有互不侵犯性。因此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他们都不能容忍任何侵犯上述国界的行为。相应地,成员国将拒绝任何旨在占领或霸占任何成员国部分或全部领土的要求及行为。IV 国家领土完整成员国应尊重各成员国的领土完整。鉴于此,各成员国应拒绝任何与《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相悖、旨在破坏任何成员国领土完整、政治独立或统一的行为,尤其是应拒绝任何被定义为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的行为。同样地,成员国不得将别国领土变为军事占领目标或其他以直接/间接的武力措施破坏国际法,或是借助上述手段威胁使用武力获得他国领土。任何此类占领或获得他国领土的行为都无法被认定为合法行为。[11] VIII 民族自决平等权利成员国应尊重民族自决平等权利,根据《联合国宪章》的目标和原则,以及相应的国际法准则(包括属于国家领土完整的准则)定期开展行动。从民族自决平等权利原则出发,所有民族都有权在其愿意的时候,在完全自由的条件下决定自己的内部和外部政治地位,不受外部干涉,并根据己方的观点实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成员国重申尊重和有效执行民族自决平等权利以发展成员国内外友好关系的一般性定义,该定义也规定,以任何形式消除破坏上述原则的行为都非常重要。[12] 第2条根据《联合国宪章》和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最终决议书中规定的义务,缔约方当局应相互尊重领土完整,并重申现有国界的不可侵犯性。第3条缔约方当局在相互尊重主权平等、领土完整、国界不可侵犯性、和平调解争端、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包括使用经济施压和其他施压方式)、民族自决权、不干涉内部事务、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权、国家间合作、切实履行国际义务,以及其他公认的国家法准则基础上与他国建立友好关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339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