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徘徊在婚姻殿堂之外,结婚年龄的推迟、青年的低婚恋意愿已成为全社会的隐忧。快来跟我一起来看看这篇《当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变化 面对婚姻年轻人在忧虑什么》。
婚姻是家庭的纽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家庭和谐事关民生幸福和社会稳定。“Z世代”(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也被称为“互联网世代”)青年是未来10年结婚的主力军,他们的婚恋意愿值得关注。鉴于此,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课题组针对2905名18~26岁的未婚城市青年,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围绕他们如何看待恋爱与婚姻,婚恋意愿的背后存在哪些担忧等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就如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婚恋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中秋、国庆,连着两个节日,26岁的小顾都被妈妈催婚了:“你怎么还不谈恋爱?跟你同龄的人都恋爱结婚了,有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你还不紧不慢的。别挑来挑去,最后只能挑别人剩下的。”小顾过节的好心情一落千丈,跟妈妈争吵起来:“非要把我说得那么不堪吗?身边很多人跟我一样,都没谈恋爱。想什么时候恋爱和结婚是我的自由,不要再催我了!”
这样的催婚在许多家庭不断上演,成为两代人冲突的一大主题。这也反映出随着时代变迁,青年的婚恋态度已发生较大变化。出生于1995—2009年间的青年,作为“互联网世代”,他们的婚恋观是怎样的?面对婚姻,他们在忧虑什么?
1、恋意愿成青年婚恋观一大特征
“结婚这件事,父母比我更急,老催我,催得我都从家里搬出来了。”
“我还没享受够单身生活,想先把工作搞好,再买套自己的房子,结婚的事之后再说。”
“我不想将就,但是想找一个合适的人结婚挺难的。”
“我还没有正经谈过一个对象,影视剧和社交媒体对我的择偶观影响比较大。”
…………
婚姻是一件人生大事,“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我国传统的婚姻价值观。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徘徊在婚姻殿堂之外,结婚年龄的推迟、青年的低婚恋意愿(不想恋爱/结婚,不确定会不会恋爱/结婚)已成为全社会的隐忧。
调研中,对“你将来会谈恋爱吗”的问题,128%的青年选择“不谈恋爱”,263%的受访者表示不确定。对于“你将来会结婚吗”,251%的青年选择“不确定”,89%的青年选择“不会结婚”,即有34%的青年不再认为结婚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此外,有近三成受访青年从未谈过恋爱。
调研发现,作为未来10年结婚的主力军,“Z世代”青年结婚意愿呈现下降趋势。联合国人口司发布的世界婚姻数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20~29岁处于婚姻状态的人群比率为692%,将比2013年下降8个百分点。
进一步分析发现,女性的结婚意愿明显低于男性。女性表示“不结婚”和“不确定会不会结婚”的人数占4392%,比男性多出1929%。女性表现出更加强烈的婚姻犹疑态度。而在对恋爱态度的调查中,并未发现这种性别差异。这说明在婚姻这件事上,女性的态度更加谨慎。
经济发达地区青年选择“不会结婚”的比例占144%,比小城市青年高出77个百分点。这说明经济越发达,主动选择单身的人越多。一项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结婚率最低的省份是经济较为发达的上海市和浙江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低婚恋意愿的青年人群还可能继续增加。
2、婚恋意愿青年,他们在想什么
被现实障碍所困的“忧婚族”。一位受访青年说:“在大城市,年轻人只有两类,有房的和无房的。无房的人怎么能拥有美好的爱情呢?”这句自嘲,代表了一部分“忧婚族”的心理。这些青年因现实中较高的婚育成本而感到忧虑和无助,进入婚姻的意愿无形中受到抑制。中国人一向追求安居乐业,婚房成为当下一些人眼中结婚的标配,房产压力成为青年选择婚姻时的一大障碍。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一项针对北京青年的调查显示:在有恋爱对象而未婚的青年中,双方均无房产的比例为6462%。本次调研显示,在影响结婚意愿的原因中,青年选择“结婚的经济成本太高”的占46%。另外,选择“生育养育孩子成本太高”的占562%,位列影响结婚意愿的第二位。对生育养育成本的忧虑,让很多年轻人对婚姻望而却步。“结婚?要考虑彩礼、酒席、房、车、孩子,这八个字就把我难倒了。”网友戏谑的发言道出了这些“忧婚族”的忧虑。
把婚姻标签化的“恐婚族”。网友小周说:“爸妈问我,为什么不想恋爱结婚?我说害怕啊,害怕恋爱会分手,婚姻会失败,生孩子受罪,婆媳关系难处理,教育孩子太累……”以小周为代表的“恐婚族”,对婚姻有较多负面认知和预期偏差,充满恐惧和焦虑。他们“谈婚色变”,有些人甚至没有勇气恋爱。调研显示,在影响结婚意愿的原因中,青年选择“不相信婚姻”的占305%,其中女性占734%,女性“恐婚”者比男性更多。这些青年对婚姻的负面认知有些是来自本人或父母亲友糟糕的婚恋经验,也有些来自大众传媒对婚姻恶性事件的报道。例如,一位受访者谈道:“我无法想象结婚后的自己,像爸爸妈妈那样吗?吵吵嚷嚷,相互嫌弃怨恨着过一辈子?”还有人说:“看看网上多少杀妻骗保案,多少离婚杀人案吧,这些新闻看多了哪敢结婚啊!”
对婚姻持“佛系”态度的“懒婚族”。还有一类青年,对恋爱、结婚并不排斥,但他们并不会为了寻找“另一半”特别努力,而是持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小李表示:“我不会为了结婚就到处相亲。也许未来我会遇到那个合适的人,一起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但如果找不到,我也可以一个人生活。”高压力的工作和学习、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耗费了青年大量的精力,他们没有时间和耐心投入到恋爱和结婚中。调研中,选择“觉得自己没时间没精力结婚”的占345%。另外,在影响结婚意愿的原因中,青年选择“找到合适的人很难”的占608%,位列第一位。没时间再加上成功的概率不高,很多青年选择了“佛系”的婚姻态度。还有一部分青年沉浸在原生家庭的保护中,现有生活的安逸消磨了他们追求婚姻幸福的动力。网友默默说,“从小到大,我一直生活在爸爸、妈妈、哥哥的呵护中,我觉得待在家里就很好。他们劝我多出门参加活动,主动去结识一些异性,但我懒得去。”
对婚姻祛魅的“不婚族”。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提升了青年个体的主体性和独立性,互联网蓬勃发展增强了青年在社会生活中的话语权,他们在婚恋方面的态度发生变化,很多人不再视“结婚生子”为人生必经历程。有的青年向往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生活,认为有趣的单身生活胜过将就的婚姻。这些“不婚族”将单身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于个人事业发展与兴趣爱好中。调研中,当被问及“不想恋爱”的原因时,选择“一个人很好,谈恋爱很麻烦”的比例为748%。“我不希望有人影响我的情绪,不希望在我很忙很累的时候,还要去应付另一个人的喜怒哀乐。”“自己名下有房,口袋有钱,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安全感。结婚不是一个必选项,更不是安全感的来源。”这些言论道出了一些“不婚族”的心声。
3、什么让年轻人在婚姻殿堂前徘徊
基于个体主义价值观,部分青年过于重视对个人价值感的追求。个体主义最大的表征是期望“为自己而活”。“Z世代”青年深受个体主义影响,他们注重自我的情感认知、心理体验、精神需求和价值实现,不仅个性鲜明,而且自我意识凸显,独立性更强。在个体主义价值观导向下,这些青年在婚恋中的独立意识更强,注重自我感受及自主选择。如果婚姻不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或者影响到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就不愿意接受和选择婚姻。
基于互联网碎片化认知,部分青年对婚恋产生灾难化思维。互联网信息的海量化、碎片化特征,导致深度思维能力弱化,鉴别信息能力下降,容易形成对事物的知觉偏差和刻板印象。伴随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成长起来的“Z世代”青年,其对于婚恋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网络。他们零散化和非系统的婚恋知识、碎片化思维一旦与生活中的负面经验、大众传媒中的负面报道耦合,就会形成对婚恋的非理性、灾难化思维,进而出现“恐婚”现象。
源于现代生活时空挤压,部分青年对寻找合意伴侣产生无力感。在竞争日益激烈和工作压力不断加大的当今社会,高强度的工作不断挤压着年轻人的个人生活,造成了工作与择偶之间的张力。“白加黑”“996”“007”已成为部分青年的工作和生活常态,他们常常感叹“累觉不爱”,下班之后只想静静躺着。加之人际交往圈子小,网络满足了大部分交往需要,现实社交需求减少,以及婚恋信息不对称,商业化婚恋服务平台公信力不足,都增加了合意伴侣的搜寻难度,延长了搜寻时间。多重客观因素限制导致了部分青年结婚意愿低,被迫选择单身。
基于“宁缺毋滥”的择偶观,部分青年对婚姻匹配存在过高期待。择偶匹配难是青年“不确定”是否结婚的首要原因,除了上述客观原因,对合意配偶的过高期待是青年婚恋意愿低的内在主观因素。很多青年对择偶持有理想主义的态度,而当预期与现实出现落差时,就会哀叹:“找到合适的太难了!”他们既注重“门当户对”,也注重“内在匹配”;既要求物质基础,也要求三观契合;既要求“颜值担当”,又盼望“有趣的心灵”。这种“宁缺毋滥”的择偶观造成了他们对伴侣的期待过于理想化,从而可能错失最佳恋爱结婚时机。
囿于婚育高成本,部分青年对婚姻风险采取理性规避的态度。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对子女的普遍重视,“恋不起”“结不起”“养不起”已成为横亘在“Z世代”青年生活中的三座大山。一项关于“情人节”的相关调查发现,有1077%的“95后”依靠消费借贷过“情人劫”。价格高企的婚房、天价彩礼、奢侈的婚礼等结婚习俗使得年轻人结婚动辄花费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养育孩子的精细化和教育孩子的高投入所造成的压力让年轻人直呼“不敢生”,出现恐育心理。“Z世代”青年关于婚姻的态度更加理性务实,对“成本—收益”的权衡已成为婚姻决策的重要因素。如果认为婚姻的成本高于收益,为了规避婚后可能面临的“婚姻不幸福”“婚姻会带来诸多麻烦”“养的孩子不成才”等风险,降低和压抑自身的婚恋意愿便成为他们的选择。
基于“母职惩罚”,部分女性对婚姻产生抗拒与犹疑。伴随着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女性同样面临激烈的职场竞争。然而,以家庭为主的子女照料模式和不够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使得女性不得不直面由于“母职文化”和职业歧视而造成的“母职惩罚”。“母职惩罚”即女性因为母亲角色而遭遇的求职、工作评价、薪资、晋升机会等方面的负面影响。调研发现,女性不想结婚的首要原因为“不想生孩子”(占比为6883%),对生育的犹疑成为女性不婚的客观障碍。另外,随着主体性不断彰显,许多女性青年逐渐突破传统性别文化的藩篱,重新界定性别角色的时代意蕴,以保持单身来表现对传统性别角色和“母亲角色”的抗拒。
4、何让年轻人“能恋”“想婚”“敢婚”
提升个人婚恋素养,使“未恋”的人“能恋”。对于“懒婚族”来说,不仅要在经济上实现独立,更要从心理上真正“断乳”,走出舒适圈,才能为寻求亲密关系腾挪出心理上的空间,从而激活进入恋爱和婚姻的动力。同时,积极开拓人际交往圈子,丰富业余生活,主动学习与异性沟通的技能技巧。对于“恐婚族”来说,要理性看待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婚恋经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结失败经验,改变对婚姻“糟糕至极”的思维和认知,消除恐惧心理。对于“忧婚族”来说,要设置合理的自我期许和择偶标准,不跟风、不攀比,摆平心态,立足现实,重视婚姻对双方精神滋养的价值,如重视双方价值观的契合、兴趣和性格相投等标准,勇敢追寻属于自己的美好爱情。
以体系化婚恋教育为基础,让“恐婚”的“不恐”。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年婚恋教育体系。一是建议教育部门组织婚恋专家设计课程,把婚恋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从价值观、知识、能力三个方面设置初中、高中、大学阶段相关课程。大中学校要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青少年形成重视婚姻、重视家庭的价值观;普及两性关系知识,用系统性的教育消解互联网碎片化认知,校正关于婚姻生育的非理性观念和灾难化思维。二是家庭要发挥情感港湾的积极作用,倡导夫妻和睦、男女平等、情感和谐的优良家教家风,增强青少年关于婚恋的正向经验,激发青少年对爱情、婚姻等情感体验的向往。三是建议社区会同专业社会组织、婚恋专家开设青年婚恋课堂、婚恋辅导等活动,提高婚恋教育的可及性,提升青年的情感经营管理能力。
构建“婚恋友好型”的环境,让“想结”的“能结”。一是由宣传部门组织推动媒体、文艺社团、文化公司等打造积极向上的婚恋家庭文化精品,组织进行最美家庭、最美夫妻等评选活动,将美好爱情、幸福家庭的图景具象化,唤起青年基于婚姻家庭幸福的积极情感体验。另外,在全社会大力提倡文明简约的“新婚俗”,让恋爱婚姻摆脱功利化色彩和不良习俗的裹挟,让全社会以“缔结婚姻=经济索取”为耻,让青年摆脱“没房的人没资格谈恋爱”的内外压力,重归“两人携手,白手起家”的美好图景。
二是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整合民政部门、市场机构、社会公益组织等平台资源,建立健全婚恋交友信息的大数据平台,探索开发具备信息收集、科学匹配等多功能的移动互联交友平台,打造一批成本低、可及性强、信任度高的公益婚恋服务品牌,提供专业化、精准化的婚恋服务。
三是政府要加强以“婚恋友好”为宗旨的制度设计,制定针对适婚青年的公共性租房和购房优惠政策;企事业单位要严格保障职工的劳动权益,反对职场过度加班文化,保障职工的休息权和休闲空间;单位工会、共青团组织可积极组织青年交友联谊活动,丰富青年的休闲文化生活。
以生育配套政策和服务为保障,让“怕生”的“敢结”。一是提供“买得起”“买得到”“买得安”的普惠托育服务。建议中央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政策支持清单,采取托幼一体、社会机构举办、用人单位自办、社区嵌入等方式,构建多元化、多层面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系统化培养托育从业人员,为托育服务提供优质人才支撑。政府和行业协会做好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职业认同感。有关部门加强对托育服务机构的资质认定与备案管理制度、信息公开制度、质量监管与评估制度的完善与实施。
二是完善以“女性友好”为宗旨的生育支持政策。完善婚姻生育相关立法工作,延长男性陪产假,设立弹性、可灵活执行的父母均可享有的带薪育儿假,引导男性更多承担养育职责。改变现有的“雇主责任制”的生育保险费用承担模式,在所有用人单位都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统筹,促进生育成本的社会共担,从而降低雇主的生育保险负担,缓解职场性别歧视。
三是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塑造科学理性的养育教育观。通过宣传教育、家长课堂等途径,积极宣传新型人才观和新型家庭教育理念,反对过度精细化、攀比型教养和教育,杜绝教育中的“抢跑”现象,降低养育成本和教育焦虑。
环境是指周围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包括人、物、事、理、情等各个方面。环境可以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是个体发展和适应的重要因素。情感婚姻是指建立在互相喜爱和情感基础上的婚姻关系。在情感婚姻中,双方的感情是婚姻维系的主要动力,而不是传统的经济和社会角色的约束。情感婚姻强调伴侣之间的感情交流和平等共处,注重双方的情感需求和情感满足。相比于传统的义务婚姻或者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情感婚姻更加注重个性和自由,更容易产生亲密感和幸福感。
为什么经济越发达的国家,人们越容易抑郁?为什么有些人富有但不幸福?金钱的增加能不能带来幸福指数的增加?到底幸福是什么?如何才能获得持久的幸福呢?
我相信这些问题你一定思考过。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到底为了什么?幸福是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伟大的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把这个世界分为三个世界,第一个世界是 物质的世界 ,第二个世界是 精神的世界 ,第三个世界是 知识的世界 。我们每天努力的工作是在征服外在的物质世界,我们每天不断的学习是为了征服知识的世界,可是我们在追求事业的同时,有没有关注精神的世界呢?如何才能征服自己的精神世界?
积极心理学就是研究如何获得获得幸福的学科,而精神世界的征服从获得幸福开始。心理学在过去的时间里,大部分是在研究如何治疗心理疾病,而很少关注如何获得幸福。
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马丁·塞利格曼先生是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积极心理学就是研究如何获得幸福的学问,塞利格曼为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他的理论和思想奠定了积极心理学的根基,也帮助了更多人获得了幸福。
有些人认为,幸福就是每天开心快乐的生活,而每天开心快乐就是要拥有积极的情绪。塞利格曼认为积极的情绪只能让你获得愉悦的人生,短暂的感官享受可以带来身体的愉悦。例如吃美食、逛街购物、温暖、性行为可以带来暂时的愉悦,但这些愉悦并不能带来满意的人生。
满意的人生需要做有意义的事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这样才能获得相对长久的幸福。塞利格曼把满意的人生,称之为幸福10理论。而随着对积极心理学的不断研究,塞利格曼认为积极心理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提高生活满意度,而是如何使人生更加丰盈蓬勃。 幸福20理论就是帮助我们实现蓬勃的人生。
幸福20由五个元素组成, 积极情绪、投入、意义、成就和人际关系 。构成了自由人的终极追求,每个元素都符合以下三个特征:
特征1:有助于幸福;
特征2:是终极追求;
特征3:定义及测量与其他元素无关(排他性)。
1 、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就是我们的感受:愉悦、狂喜、入迷、温暖、舒适等。建立在积极情绪元素上成功的人生称为“愉悦的人生”,在我们身边有些人收入不是很高,但是每天都很快乐,这就是一种愉悦的人生,而有些人很有钱,反而每天愁眉苦脸,感觉不到生活的快乐,这就不是愉悦的人生。
2 、投入
第二个元素是投入,芝加哥大学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教授在《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一书中写到,全力以赴的忘我的投入的做一件事情,就是一种“心流(flow)现象”,有人称之为“福流”或“涌流”,指的是 完全沉浸在一项吸引人的活动中,时间好像停止,自我意识消失 。处于心流状态中,可以达到人物合一,忘掉周围的一切。由于心流需要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因此它动用了我们全部的认知和情感资源,让我们逃脱世俗的烦恼,进入投入的快乐。
例如:爱因斯坦说过,进入科学殿堂的有几种人。第一种人智力超群,来这里为了出人头地。第二种人做科学研究是享受。第三种人走进科学是出于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数学家陈景润,他暴得大名后,荣任全国政协委员,少不了出席两会。陈委员常常逃会,且避开室友,躲到厕所中思考他的数学。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往往沉浸于科学,专注于研究,把世俗的烦恼抛于脑后,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中。
3 、意义
意义指归属于和致力于某样你认为超越自我的东西,意义不是单纯的主观感受,而是一种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有价值的行为。例如稻盛和夫认为自己工作就是在修行,不是单纯的为了工作而工作。只有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才能带来快乐,一份工作仅仅为了赚钱,是不能够带来幸福感的。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通过工作去帮助更多的人,为社会和人类创造价值,你将获得有意义的人生。
4 、成就
塞尼亚认为,成就(或成绩)往往是一项终极追求,哪怕它不能带来任何积极情绪、意义、关系。有些人打牌是为了娱乐、为了开心、为了享受心流。有些人打牌就是为了赢。对于他们来说,如果输了他们就很不开心,相反,如果赢了,哪怕是“卑劣的胜利”,也是好的。
对于财富的追求,有些人为了赚钱而赚钱,为了赢而赢,而有些人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成就感,顺便赚钱。比如洛克菲勒、安德鲁·卡内基、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他们前半生忙着赚钱,而后半生都在忙着把他们前半生赚来的钱捐给科学、医药、文化和教育事业。他们为自己的后半生创造了意义,他们为自己的人生注入了成就感,他们通过征服物质世界获得成就感,通过征服精神世界实现自我价值。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的成就有大有小,只要拥有成就的人生,就为我们的蓬勃人生添砖加瓦。
5 、人际关系
积极的人际关系是实现蓬勃人生的必要条件,社会神经科学家约翰·卡乔波认为,孤独对生活产生的消极作用极大,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类幸福的基石。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要学会去帮助别人,例如史蒂芬·普斯特讲过一个有关他母亲的故事。他小时候,当他母亲看到他心情不好时就会说:“史蒂芬,你看上去好像心情不好,你出去帮助别人吧。”他母亲的智慧已经得到了严格的实证研究的证实。科学家发现,在我们测试过的所有方法中, 帮助别人是提升幸福感最可靠的方法 。
达斯嘉、塞利格曼的研究团队,通过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阿奎那斯、奥古斯丁、富兰克林的著作,以及《旧约》、《犹太法典》、《论语》、佛教经典、《道德经》、日本武士道、《古兰经》和《奥义书》等人类经典进行大量的研究,总共找出了200多种美德,研究了横跨世界3000年历史的各种不同文化后,归纳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六种美德,智慧、勇气、仁爱、正义、节制和精神卓越,并衍生出24项优势。这六种美德可以作为人的最基本品性,世界上所有宗教、所有哲学学派都支持这六种美德。
第一种美德:智慧与知识
知识是我们对世界的客观认知,而智慧是运用知识去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一种能力。
1 、好奇心、对世界的兴趣
好奇心使我们对不符合预想的事物产生尝试的兴趣。好奇的人不会容忍模棱两可的情境,他们会去追求真相。好奇心可以是很特定的(如只对玫瑰花),也可以是很广泛的(对每一件事都睁大眼睛去观察)。好奇心驱使我们主动地追随新奇的事物,而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好奇心反面是容易厌倦。
2 、喜爱学习
你喜欢学习新的东西,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你喜欢上学、阅读、去博物馆,去任何可以学到新东西的地方。在没有任何外在诱因的情况下,你仍然对某个领域有继续学习的兴趣。
3 、判断力、批判性思维、思想开放
能够周详地考虑事情的方方面面,客观地、理性地筛选信息,不草率下结论,根据真凭实据来做决定,思想开放,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并且愿意改变主意。
4 、创造性、实用智慧、街头智慧
遇到问题,不墨守成规,善于创造性解决问题。有些人在学校里可能考试成绩一般,但是在生活中却是一个智多星,能够接到各种问题和烦恼,其实这就是一种实用智慧和街头智慧。
5 、社会智慧、个人智慧、情商
社会和个人智慧是对自己及他人的认知,善于了解别人的动机和感觉,并且能对它作出很好的回应。具有社会智慧的人能注意到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点,尤其是他们情绪、脾气、动机和意图的不同,然后针对这些不同作出恰当反应。情商是指能够识别自我情绪、管理自我情绪、识别他人情绪和管理他人情绪的智力。
6 、洞察力
是指深入事物或问题的能力,是通过表面现象精确判断出背后本质能力。通俗地讲,洞察力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一种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第二种美德:勇气
指在很不利的条件下,还能为达成理想目标而勇往前进。这个美德是具有普遍性的,全世界各个民族都敬仰有勇气的人,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英雄。勇敢、毅力与正直作为这个美德的三种表现。
7 、勇敢与勇气
一个勇敢的人是能够将恐惧情绪与自己的行为分开的人,他会抗拒要逃跑的冲动,面对恐惧情境,他不去理会主观和生理反应所带来的不适。胆大妄为和冲动并不是勇敢,虽然害怕但仍能面对危险才是勇敢。
现在勇敢的意义已超越了战场上的勇敢及身体上的勇敢,还包括道德上的勇敢和心理上的勇敢。道德上的勇敢是明知站出来会带给你不利,但仍挺身而出。心理上的勇气包括泰然地、甚至愉悦地面对逆境或重病,不为此丧失尊严。
8 、毅力、勤劳、勤勉
有毅力的人有始有终,能够坚持不懈的去完成任务。勤勉的人会承担困难的工作并把它完成,而且没有抱怨。
9 、正直、真诚、诚实
正直就是要不畏强势,敢做敢为,坚持 正道 ,勇于承认错误。真诚就是真实地面对生活,真诚地对待自己与他人,不论说话办事都诚诚恳恳、不隐瞒事实真相,说一不二。
第三种美德:仁爱
这是指与别人,包括朋友、亲戚、点头之交,甚至陌生人交往时的积极表现。
10 、仁慈与慷慨
具有这类优势的人对别人很仁慈、很慷慨,别人来找他们帮忙时,即使不太熟的朋友他们也会帮忙。这类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凡事先替别人着想,有时甚至会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一边。移情和同情是达到这个美德的两个途径。
11 、爱与被爱
你非常珍惜自己与别人的亲密关系,如果是,这就证明你有爱与被爱的优势。
第四种美德:正义
正义是你与集体的关系,如你与家庭、你与社区、你与国家及你与世界的关系。
12 、公民精神、责任、团队精神、忠诚
具有公民精神的人通常是集体中的优秀分子,他们很忠心,有团队精神,富有责任感,他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努力使团队成功。当集体目标与个人非目标冲突时,他们会遵从集体目标。
13 、公平与公正
公平与公正是指不让个人感情影响自己的决定,人人平等,可以把私人偏见放在一边,将别人的利益看得与自己一样,秉公处理。
14 、领导力
领导力是指有很好的组织才能,并能监督任务的执行。一个有人情味的领导首先应该是一个有效率的领导,能与组织成员保持良好的关系,并能如期实现工作目标。当他处理团体间的各种关系时,能够对所有人有爱心,这种领导除了有效率之外,还有人道的美德。例如,一个人道的国家领袖会原谅他的敌人。这样的领袖应该没有历史包袱,勇于认错,并且能够承担犯错的责任和后果,最主要的是他必须爱好和平。
第五种美德:节制
这个重要的美德指的是恰当地、适度地表现出你的需求。一个有节制的人并不会压抑自己的动机,但是会等到恰当的时机去满足它,以避免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
15 、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指在某些情况下,人们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欲望、需求和冲动。
16 、谨慎、小心
谨慎的人不说、不做以后会后悔的事。谨慎应该是在反复确认正确后再发布行动命令,谨慎的人有远见、三思而后行,他们能够为了将来的成功抵抗眼前的诱惑。
17 、谦虚
谦虚的人不喜欢出风头,宁愿让成绩自己说话。他们不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别人敬重他们的谦虚,但谦虚不是虚伪。一个谦虚的人不看重自己的成败,如果把眼光放远一点,个人的成败或痛苦实在微不足道。
第六种美德:精神卓越
精神卓越指的是一种情绪优势,它超越了你,而将你与更宏大更永久的东西相连接,将你与别人、与未来、与进化、与神圣或宇宙相连接。
18 、对美和卓越的欣赏
你停下来去闻路边的玫瑰,你欣赏各领域中美好和卓越的东西,不论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不论是数学的还是科学的。你对美好的东西充满了敬畏与惊喜,看一场精彩的球赛,目睹人类无私的高尚行为,都会激荡你的灵魂并使你奋发。
19 、感恩
感恩行为是对别人优秀的道德情操表示感激,作为一种情绪,它是对生命的惊讶、感谢和欣赏。我们可以把感恩扩大到整个世界。也可以对上帝、大自然、动物等表示感恩,但是你不能对自己感恩。
20 、希望、乐观、展望未来
希望指的是期待未来会更好,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做好计划并努力工作。希望、乐观及展望未来,是对未来充满积极态度。对未来有憧憬,期待好的事情会发生,相信只要努力便会有好运。
21 、灵性、目标感、信仰、宗教
拥有这类优势的人对宇宙、人生的意义有坚定的信仰,知道自己的人生是有目标的,他们的信仰会塑造他们的行为,而信仰也是他们获得慰藉的泉源。通过更广泛的视角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22 、宽恕与慈悲
慈悲的人原谅那些曾对不起他们的人,他们永远会给别人第二次机会,他们处世的原则是慈悲而不是复仇。当他们宽恕别人时,他们的主要动机或行为就转向积极(仁慈、慷慨)而较少消极(回避或报复)。
23 、幽默
幽默的人喜欢说笑话,给别人带来欢笑,他们自己也喜欢笑。他们总是看到事情光明的一面。
24 、热忱、热情、热衷
热忱指的是充满热情,会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他们每天早上睁开眼睛时,迫不及待地想开始一天的工作,他们工作的热情能够带动别人的热情,同时自己也很容易被激励。
三、如何获得持久的幸福
短暂的幸福我们很容易获得,例如吃一块巧克力、做一个按摩或者买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而长久的幸福确比较难以获得,如何才能提升幸福的持久度呢?塞利格曼给了我们一个幸福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持久的幸福。
H是你的幸福持久度,S是你的幸福的范围,C是你的生活环境,V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
1 、幸福的范围(S )
一个人的幸福指数,有一半是由你的基因决定的,也就是你的乐观个性,还有你自己的个人特质会限制你幸福指数的上限。
2 、生活环境(C )
关于环境这个因素,好的一面是,它的确可以提升幸福感,坏的一面是,这种改进很昂贵且不切实际。因为改变环境非常困难。生活环境包括金钱、婚姻、社交生活、健康、教育、气候和宗教等。金钱的增加可以带来幸福指数的增加,但不是越多越幸福,也不是金钱越多幸福就越持久。据科学调查,那些中了**的幸运者,幸福感一般持续3个月左右,之后又回到原来的状态。
为了验证生活满意度和金钱的关系,心理学家针对40个国家,每个国家随机抽样1000人进行了调查,购买力是以美国作为标准100。
这项跨国的大型调查显示:购买力强的国家,人民生活满意度也高;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金钱的增加对幸福指数的增加很大。一旦国民收入超过人均8000美元之后,这个相关开始消失,财富的增加并不能继续增加生活的满意度。也就是当一个人的收入能够基本满足生活的需要之后,财富的增加对幸福指数的影响就不会很大。那些超级富豪的幸福指数不会比中产阶级的幸福指数高出太多,所以 金钱的增加对幸福指数的增长不是成正比关系。
可见钱与幸福只有一点或几乎没有关系,如果你生活无缺,钱对你的幸福就没有任何效应, 物质欲越高的人越不幸福。
为了幸福塞利格曼给了我们以下建议:
住在富有的民主社会里,不要住在贫穷的极权社会里。(与幸福有紧密的关系)
结婚。(有紧密的关系,但可能不是因果关系)
避免消极事件和消极情绪。(有一点关系)
社交丰富,朋友多。(有紧密的关系,但可能不是因果关系)
有宗教信仰。(有一点关系)
3 、自己可控制的因素(V )
塞式幸福法则1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1 )学会遗忘 。不要沉溺与过去,常常查看伤口不利于愈合。
过去的事不能决定你的未来,不要把自己桎梏在过去。童年的不幸不能决定你长大后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你没有任何理由将自己的抑郁、焦虑、婚姻不美满、失业、攻击性、酗酒或暴怒,都怪罪到童年的事件上去。
如果一直对过去的事情耿耿于怀,容易让自己变得愤世嫉俗,并且容易愤怒。最易愤怒的人得心脏病的几率是最不易愤怒者的五倍。研究的结果显示,当人们把愤怒压抑下去时,他们的血压会下降,当他们把愤怒表达出来时,他们的血压会上升。
(2 )学会感恩 。感恩能增加美好记忆的强度,心存感恩的人是幸福的。
(3 )学会宽恕 。
宽恕可以抑制仇恨,使它不能引爆你的情绪,这样你会更幸福。下面是宽恕的EACH模型。
E是移情(empathize),从加害者的观点来看为什么他要伤害你。这样做很不容易,你可以编一个故事,设想加害者如何解释他的行为。
A是利他(altruistic),这也是很困难的步骤。请先回想一下你以前曾侵犯过别人,而对方原谅了你,这是别人给过你的礼物,你当时对这个礼物非常感激。
我们不应该为了自私的原因去宽恕别人,我们宽恕加害者是为了他好。告诉自己,你可以超越痛苦和报复,假如你不是心不甘情的宽恕,这种宽恕并不会使你心情宽松。
C是承诺(commit),自己在大庭广众下宽恕对方。写信给加害者,或者在日记中、诗中、歌曲中写下宽恕,或是告诉一个可信赖的朋友。
H是保持宽恕之心(hold)。这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记忆一定会再次回到你的脑海,宽恕并不是把记忆洗掉,而是把记忆所挂的标签换掉。有记忆并不代表不宽恕,只是不要在记忆中加入复仇的成分。提醒你自己,你已经原谅了他,然后重读你写的宽恕之信。
塞式幸福法则2 :未来不全像你想象
面对未来所表现出的积极情绪包括:信心、信任、自信、希望及乐观。乐观和希望可以帮助你在遭受打击时对抗沮丧,在面对有挑战性的工作时表现良好,它们还能使你健康。
乐观的人会将好事归因为自己的人格特质或能力,所以好事是永久的,而且乐观的人会因此认为自己各方面都很棒;悲观的人则认为好事是暂时的,而且这方面好不代表其他方面也好。
乐观者遇到挫折后会很快重新振作起来,而成功时,他会继续努力,最终获得全面的胜利。悲观者碰到挫折就会垮掉,很难东山再起。
如何战胜悲观情绪呢?战胜悲观的ABCDE 模型
A (adversity 不好的事) :3年前,我在广州有一次培训,时间是2天,学员全部是来自广东省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的老师,在第一天上午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女学员站起来打断了我的授课,她说:“你讲的这么快,谁能跟的上啊,你就不能慢点吗?”,说话的语气是充满了愤怒和生气。她愤怒的情绪很快被她的朋友安抚了,于是我问了一下其他的同学,是否讲快了?其他同学说,正常讲就可以,于是我继续上午的课程。
B (belief 想法) :虽然还在正常上课,但是我的心里还是在怀疑自己,我真的讲的很快嘛?我为什么没有关注到学员的学习进度呢?我当时心情好沮丧,真的想快点结束上午的课程。
C (consequence 后果) :我中午吃饭也没有精神,情绪非常的低落,感觉自己真倒霉。
D (disputation 反驳) :或许我把事情想得太严重了,她可能是工作或生活遇到了挫折,导致自己心情不好,说话的时候有点太过了。她不小心说出了气话。我想我不能因为别人的话,影响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情绪自己掌控,负面的情绪只会越来越糟糕,不仅影响工作,还会导致身体不适。于是我决定,我左右不了别人说什么,但是我能左右我自己的心情。
E (energizatione 激发) :我的心情慢慢的平静下来了,我想我能够掌控自己了,我要学会自我乐观,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不管遇到任何事情,任何人,我都要保持心情的乐观,我想这就是心灵的成长。而痛苦的事情就是成长的营养。
塞式幸福法则3 :抓住现在的幸福。
(1 )享受愉悦的幸福
高强度的愉悦包括狂喜、兴奋、刺激、销魂、快感、亢奋;中等强度的愉悦包括活泼、奔放、开心、高兴、欢喜、热衷、娱乐;低强度的愉悦有舒适、和谐、满意、放松、乐趣。
如何才能获得愉悦呢?积极情绪的研究得到了三个概念,习惯化、品味和正念。
避免习惯化 : 吃第一个冰激凌你会感觉非常好,而吃第四个你就感觉想吐了,这在经济学上叫做边际效应递减。生活中能给我们带来愉悦的物体,一旦习惯了,愉悦就会减少。把能带给你愉悦的事情分隔开,避免审美疲劳。用心去发现生活的美,为生活增加一些新鲜感,你将会获得更多的愉悦。
品味: 跟其他人分享你的愉悦;并保留能唤醒愉悦记忆的东西;祝贺自己;打开所有感官通道,专注地体味细节。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新的角度去观察世界。真正的去品味生活的美好。做一个有品位的人。
正念: 打坐和冥想可以让自己的心情归于宁静,可以整理自己的思绪,让自己活在当下。
( 2 )追寻满意的幸福
你要做有挑战性且需要技术的事情;没有挑战性的任务,是不能给你带来成就感的。要有明确的目标,要集中注意力,深深的投入到事情中,即时反馈,掌控全局,忘我,感觉时间就此停滞,享受心流的最优体验。
总结
幸福可以让我们更加的长寿,幸福也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工作,更具备创造性,幸福可以让组织更有效率,可以让社会更加和谐,可以让世界更加和平。从古到今,不管是宗教还是国家,都在为了提升人类的幸福而努力。如何提升幸福?如何测量幸福?赛格利曼从心理学的角度给了我们答案。 幸福就是要实现蓬勃的人生 。
苏德中博士的研究表明,在欧洲,实现蓬勃人生比例最高的是丹麦,大约有33%,最低的是东欧国家,只有7%的成年人实现了蓬勃人生,中国成年人实现蓬勃人生不到15%,所以为了实现蓬勃的人生,需要每个人的努力,需要培养自己的6种美德和24项优势,需要大幅提高PERMA,需要运用幸福公式H=S+C+V去对照自己的人生,在追寻事业的同时,为生命赋予意义,全力以赴的投入,用充满生机和快乐的情绪,去丰盈自己的蓬勃人生。
参考资料:
《真实的幸福》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
《持续的幸福》
浙江人民出版社
常见的婚姻感情心理问题有哪些?
一、婚姻质量评估
婚姻情感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婚姻质量的诊断和评估,可以帮助来访者在心理层面全方位认识自己和配偶,以及婚姻状态。分析婚姻问题的症结,解决婚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和谐婚姻的状态。
二、婚姻中潜在问题和风险
对于婚姻中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婚姻情感心理咨询师会通过与来访者的互动,或是观察夫妻双方的现场互动,帮助来访者发现其真实的婚姻状态、夫妻互动模式等,帮助来访者共同培养良好的夫妻沟通模式,建立合理有效的婚姻规则,从而减少婚姻矛盾和冲突,提升婚姻质量。
三、婚姻危机的预防和干预
婚姻中存在危机因素是比较多的,包括婚外情、家庭暴力、夫妻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婆媳矛盾等等,都是容易引发婚姻危机的潜在原因。
以婚外情为例,婚姻情感心理咨询师会与咨客共同探讨婚外情的起因、发展、恶化的过程,重新认识婚外情,包括其发展规律,学会冷静处理这个危机。而不是受情绪的左右,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导致危机进一步恶化。
四、解决离婚、再婚等婚姻家庭问题
对于离婚、再婚等出现问题的婚姻,如何保护孩子不受伤害,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彼此的伤害,如何面对再婚的复杂家庭结构,如何在恋爱、婚姻关系中使双方都能有一个积极健康的良性互动,如何远离婚姻中的情感危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庭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一种归属感、充实感、直至幸福感,也是婚姻情感心理咨询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婚姻情感心理咨询不但可以有效帮助处在婚恋中的人们维护婚恋关系、双方感情的稳定,同时可以很好的缓解和消除由于婚恋矛盾和问题给当事者带来的心灵创伤。这对保护当事者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
这四种婚姻感情心理问题有所了解了,您是否也已经找到了自己婚姻中出现的问题?希望可以对您有所帮助。婚姻跟恋爱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两个人一起生活的一个限定,并且结婚了就代表着双方更多的责任与义务。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及时预防以及治疗自己婚姻中出现的感情心理问题,双方共同努力消除障碍,使美好的婚姻一直持续下去。
如果出现心理困扰,建议及时寻求心理医生/老师调节,避免加重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上了一个月的点评提高班,一篇观点文都没有写。
更让我羞愧的是,连群里老师的课都没有好好地听。
当然了,我可以给自己找理由,因为银行老是不放款,我没有心思写作和学习。
但是没有做,就是现实,找理由也没有用。
从昨天开始,我就在拼命地补听课,做笔记。
这是1月4号的课,宝藏啊,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以下内容来自心海一隅老师,樊登读书的签约作者,多次上稿大号。
婚姻情感文:以婚姑情感关系作为写作主题,细分一下,情感类是以情侣之间的关系为主,婚姻类是以夫妻之间的关系为主。
判断的标准是看主题和素材,主题定位在夫妻两性关系上,素材都是写夫妻之间的事情的。
婚姻情感文的读者大都是身处婚姻和情感关系中的人群。
每个人都有自己20多年甚至30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现在让我们跟另一个完全陌生的人,只是凭着一腔爱情而走到一起的人,共同生活其实是一件难度非常大的事情。
有人说,有情饮水饱,但大部分人说,相爱容易相处难。每个人的情感都处于变化之中,有可能昨天爱得死去活来,今天就变成了分外眼红的仇人。但是无论谈恋爱是否美好,还是婚姻是否幸福,大部分人到了成年以后,还是会对亲密关系心有向往的,渴望和相爱的人组建一个幸福的小家庭,生儿育女相伴一生。因此,如何才能经营好一份婚姻关系,是大家一直在思考和一直在实践的事情。
现在,大部分人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情感问题,甚至不少人长期处于情感问题的漩涡当中,尤其是很多女性朋友,他们想要更高质量的爱,她们爱的意识在觉醒,她们更愿意读这类婚姻情感类的文章。
大家只要关注过情感文平台,就会发现很多留言都是女性写的,基本上都是在倒苦水诉说自己的不幸福,只要文章踩到他们的痛点上,一篇爆文就产生了。
首先,文章主题要新颖,切入点一定要新。
婚姻情感类的文章无非就是以两性关系为主题,就是男女之间的爱情和婚姻关系的处理问题,可以有太多太多的细分主题来写。
两性关系说简单点就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情感关系,爱或不爱,但现实生活中却并不是用爱或者不爱就能解决问题的,如爱多爱少不平衡,一方出轨家暴,离婚后孩子怎么办?对我不冷不热,一点都不关心,我该怎么办?
例文: https://mpweixinqqcom/s/A9mGgCzZ9PO6CGfo0MoNww
建议,新开播的综艺节目,都要去看一下,如《婚前21天》、《幸福三重奏》,看剧和综艺时特别注意两个人之间的相处细节,从细节中窥见婚姻关系的真相,根据细节来确定主题,所以一定要认真看。
一般情况下,常规的主题就要用最新的素材来弥补,上稿的可能性比较大。
(1)详细了解事件的全部过程,多找几篇相关的文章或者视频研究。
(2)列出事件中所有当事人的立场和观点,并且确定你的立场。
(3)认真研究网友评论,尤其是热点评论的角度要多关注。
(4)写出你所有能确定的主题,然后筛选角度最新颖的切入点,同时考虑后续的素材是否能找到
(5)确定最合适最新颖的主题
其次,文章素材要新颖,更要契合主题
新媒体文章要有三个到四个素材才可以,如果素材比较短,那五个也是可以的。(翻当事人的微博、能找到的微信文章)。
在开头部分和第一个部分要用当时最新的素材,有二个好处,一是最新的素材,更容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最新的素材,上稿更容易。
素材的多样性:综艺素材+明星素材+电视剧(书)素材+自己或身边人素材,有正面有反面,素材最丰富,对我们的主题表达就越有好处。
最后,评论要到位,更要突出主题来。
(1)先找到合适的金句放进去,再围绕金句来评论,确保评论不偏离主题。
(2)时刻谨记小主题和大主题,用正面和反面的论述来突出提升主题,确保主题被强化。
例文分析: https://mpweixinqqcom/s/BYDOCszeia2lViXivwIqyg
(1)根据热点素材确定主题,明确开头部分内容,(杨丽萍抖音视频下的评论,简单介绍杨丽萍为了事业而放弃了做妈妈的内容,)
根据热点素材中的某一个触动人心的细节来确定尽量新颖的主题,为后面的内容定下基调。
(2)根据主题确定后面三个部分的小主题和素材
(3)具体的结构要求
三个部分的素材中必须有一个反面素材;都是“素材+评论”的形式,以素材为主,评论为辅;每个部分的字数在600左右,素材450+评论150;第四个部分评论结尾,是“小素材+大评论”的形式,小素材200字左右+大评论400字左右;如果写五个部分,那么第四个部分与前三个部分一样结构,第五个部分三段或者四段文字结尾就可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