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双相情感障碍”的神秘面纱
网络作家南派三叔在微博自曝出轨,引起网友热议。南派三叔自称自己十年的婚姻即将走到尽头,责任全在自己。此外,南派三叔还自称是个“人渣”,对不起爱自己的朋友。南派三叔的妻子发文说,和南派三叔并没有离婚,他是备受“双相情感障碍”折磨而出轨。接着,三叔多次更新微博斥事件为“闹剧”,表示事件应该早点收场。后来,三叔更新微博:“好了,闹剧该收场了,继续生活。”该事件令三叔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公布于众。
2013年6月20日,据《洛杉矶时报》报道,洛杉矶尸检部门公布,加拿大华裔女生蓝可儿死于“意外溺亡”,另外她还患有“双相情感障碍”。
同年8月9日,媒体报导,刚刚结束巡回演唱会的陈奕迅,在短短两个月内唱了25场。在第11场时,陈奕迅透露自己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在终场演出时对粉丝暴走发怒,明显精神状况不佳。
近年,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双相情感障碍的生活总体结局中,自杀78%,呈现慢性化159%,反复发作27%,不完全缓解78%,缓解255%,康复16%。
可以说,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难以解决的精神健康问题。患者的病程中至少有一半时间存在症状。即使在没有症状的时期,也可能出现损害社会功能的表现。
另外,由于对双相情感障碍缺乏了解,也影响到患者及其家属寻求帮助的模式。
我国在一些国际性大规模研究证实,60%有双相情感障碍症状的患者在初次发作的6个月内未得到治疗。35%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首发症状后的10年内都未寻求治疗。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双相情感障碍”的神秘的面纱!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钟摆病),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
值得关注的是,双相抑郁未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有报道37%的双相抑郁患者被误诊为单相抑郁,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从而诱发躁狂、快速循环发作,使发作频率增加。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affectivedisorder),是心境(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也称双相心境(情感)障碍,一般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它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双相障碍发病以后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躁狂发作需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需持续两周以上,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同时出现。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病人出现两次或多次的情感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其中至少有1次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另1次表现为情感低落、精力减低和活动减少。
一、症状特点
情绪高涨、易激惹或情绪低落,或呈双相性。
情绪低落者,从轻度悲观到强烈自罪感。
思考困难,缺少决断,缺乏兴趣。
头痛,睡眠障碍,精力不足。
焦虑,病情严重者可有运动迟滞、激动不安、疑病或被害妄想、厌食、失眠。
二、临床表现
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按照发作特点可以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
1抑郁发作
双相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发作的临床症状及生物学异常相似而难以区分,双相抑郁因表现不典型往往被忽视。正确诊断双相抑郁障碍是合理治疗的前提。两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转归存在明显差异,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1)人口学特征
①性别:单相抑郁女性患病率几乎是男性的2倍,但在双相障碍患者中性别差异不明显;
②年龄:双相障碍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单相抑郁症为40岁,前者明显早于后者,尤其是25岁以前起病的首发抑郁是双相抑郁的重要预测因素;
③家族史:家系调查和双生子研究已经证实双相障碍的家族聚集性,与单相抑郁相比,双相障碍(尤其是双相I型)患者的家系传递与遗传因素的关系更密切。
(2)抑郁发作的特征
①特点:与单相抑郁相比,双相抑郁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反复发作较频繁;
②症状特征:双相抑郁区别于单相抑郁的症状特征包括情绪的不稳定性、易激惹、精神运动性激越、思维竞赛/拥挤、睡眠增加、肥胖/体重增加、注意力不集中、更多的自杀观念和共病焦虑及物质滥用(烟草、酒精、毒品等)。
2躁狂发作
(1)心境高涨:自我感觉良好,整天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笑逐颜开,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引起阵阵的欢笑。有的患者尽管心境高涨,但情绪不稳,变幻莫测,时而欢乐愉悦,时而激动暴怒。部分患者则以愤怒、易激惹、敌意为特征,甚至可出现破坏及攻击行为,但常常很快转怒为喜或马上赔礼道歉。
(2)思维奔逸:反应敏捷,思潮汹涌,有很多的计划和目标,感到自己舌头在和思想赛跑,言语跟不上思维的速度,言语增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即使口干舌燥,声音嘶哑,仍要讲个不停,信口开河,内容不切实际,经常转换主题;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不可一世。
(3)活动增多:精力旺盛,不知疲倦,兴趣广泛,动作迅速,忙忙碌碌,爱管闲事,但往往虎头蛇尾,一事无成,随心所欲,不计后果,常挥霍无度,慷慨大方,为了吸引眼球过度修饰自己,哗众取宠,专横跋扈,好为人师,喜欢对别人颐指气使,举止轻浮,常出入娱乐场所,招蜂引蝶。
(4)躯体症状:面色红润,双眼炯炯有神,心率加快,瞳孔扩大。睡眠需要减少,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节律紊乱;食欲亢进,暴饮暴食,或因过于忙碌而进食不规则,加上过度消耗引起体重下降;对异性的兴趣增加,性欲亢进,性生活无节制。
(5)其他症状:注意力不能集中持久,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转移;记忆力增强,紊乱多变;发作极为严重时,患者极度的兴奋躁动,可有短暂、片段的幻听,行为紊乱而毫无目的指向,伴有冲动行为;也可出现意识障碍,有错觉、幻觉及思维不连贯等症状,称为谵妄性躁狂。多数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即丧失自知力。
(6)轻躁狂发作:躁狂发作临床表现较轻者称为轻躁狂,患者可存在持续至少数天的心境高涨、精力充沛、活动增多、有显著的自我感觉良好,注意力不集中、也不能持久,轻度挥霍,社交活动增多,性欲增强,睡眠需要减少。有时表现为易激惹,自负自傲,行为较莽撞,但不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对患者社会功能有轻度的影响,部分患者有时达不到影响社会功能的程度。一般人常不易觉察。
3混合发作
指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临床上较为少见。通常是在躁狂与抑郁快速转相时发生。例如,一个躁狂发作的患者突然转为抑郁,几小时后又再复躁狂,使人得到“混合”的印象。但这种混合状态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多数较快转入躁狂相或抑郁相。混合发作时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均不典型,容易误诊为分裂心境障碍或精神分裂症。
三、检验检查
通过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排除可能由躯体疾病或物质依赖所致的双相障碍。部分双相障碍患者(尤以女性)可能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因此应做甲状腺功能测定。对过度兴奋及进食不好者应注意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的了解。心理学测试、神经生化、神经电生理和脑影像学等辅助检查结果可供参考。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药物血浓度测定,以保证疗效、监测毒副反应及治疗依从性。
四、发病因素
1,生物学因素
神经生化,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大脑神经突触间隙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含量异常;
5-羟色胺(5-HT)功能活动缺乏可能是双相障碍的基础,是易患双相障碍的素质标志;
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
多巴胺(DA)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
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有研究发现双相障碍患者在血浆和脑脊液中水平降低;
第二信使平衡失调,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物;
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失调。
2,遗传学因素
调查发现,双相I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相障碍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高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遗传学方面,不少学者探讨了与双相障碍可能有关的标记基因,但尚无确切可重复验证的结果,双相障碍的易感基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目前,有关双相障碍遗传方式倾向为多基因遗传。
3,心理社会因素
不良的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可以诱发情感障碍的发作,如失业、失恋、家庭关系不好、长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发病中可能导致一种易感素质,而具有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促发下发病。
总体来说,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倾向认为,遗传与环境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遗传因素的影响可能较为突出。
五、发病年龄
据统计,约有一半的躁郁症患者发病于青少年阶段,提早发现,才能对病情做最佳控制。
若父母双方都有病史,孩子罹患的比率是50%,父母单方有病史,罹患比率则约15%到20%,有家族史者须特别警惕。
一般而言,躁病的发病年龄约在二十岁与二十五岁之间,郁病的发病年龄则大约在三十至三十五岁左右。躁病与郁病发作持续时间也不尽相同,通常若不加以治疗,躁病的症状可能持续三至六个月,郁病症状,可能长达六至九个月。
六、诊断标准
A,躁狂发作
(一)症状学标准
1.症状以情绪高涨和/或易激惹为主要特征,且相对持久。
2.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2周(如症状严重到需住院或过去有肯定符合标准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者不受此限)。
3至少有下列症状中四项(若情绪仅为易激惹;则需具有五项):
a,言语比平时增多,或滔滔不绝;
b,意念飘忽,思维奔逸;
c,注意力不集中,随境转移;
d,自负,自我评价过高;
e,自我感觉良好:感到头脑灵活、身体特别强壮或精力充沛;
f,对睡眠的需要减少;
g,活动增多(包括工作、日常活动、社交及性行为方面);
h,轻率任性,不顾后果。
(二)严重程度标准
临床症状必须达到下列严重程度之一者:
a,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b,社会能力(指工作、学习、社交或家务能力)明显受损;
c,需立即治疗或住院;
d,具有精神病性症状。
(三)排除标准
1.当情绪症状消退后,下列症状继续存在:
a,与心境不协调的妄想和幻觉。
b,怪异行为。
c,“一级症状”。
d,紧张症状群。
2情绪症状系附加于精神分裂等其他疾病者。
3情绪症状系药物、中毒或其他器质性原因所引起。
B,抑郁发作
(一)症状学标准
1.症状以心境抑郁为主要特征;且相对持久,但在一日内可有晨重晚轻的节律变化。
2.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2周(如症状严重需立即治疗或住院者,或过去有肯定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者不受此限)。
3至少具有下列症状的四项:
a,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或无愉快感,性欲减退。
b,精力明显减弱,无原因的疲倦,软弱无力。
c,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或有自杀企图或行为。
d,自责或内疚感。
e,思考能力或注意力减退。
f,精神运动迟钝或激越。
g,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h,食欲减退,体重明显减轻。
(二)严重程度标准
临床症状必须达到下列严重程度之一者:
a,社会能力明显受损;
b,需立即治疗或住院;
c,具有精神病性症状。
(三)排除标准
同躁狂发作标准中的第(三)项。
(四)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两项中的一项:
a,过去有躁狂发作,本次表现为抑郁发作者;
b,过去有抑郁发作,本次表现为躁狂发作者。
七、病症鉴别
躁郁症因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和物质依赖等。
(一)精神分裂症
1、精神分裂症青春型发作与躁狂发作相鉴别,前者也在青年期起病,表现兴奋、话多、活动多。但主要特征是言语凌乱,行为怪异、杂乱、愚蠢、幼稚等怪异表现,思维、情感和行为不协调,为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躁狂发作是在情感高涨基础上出现的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情绪愉快、高涨,有感染力。
2、精神分裂症病程中可出现抑郁症状,而躁郁症可伴随精神病性症状,应注意鉴别。躁郁症是以情感障碍表现为主导症状并贯穿于整个病程,情感高涨或低落,伴随思维和行为改变,发作间歇期正常。而精神分裂症表现是以幻觉、妄想、思维逻辑障碍等为主要表现,与内心体验和周围环境不协调,发作间歇期多残留不同程度社会功能缺损。
(二)继发性情感障碍
情感障碍可由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某些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如酒精、冰毒等)引起,二者鉴别点如下:
继发性情感障碍应有明确的脑器质性疾病史、躯体疾病史,有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有相应的改变,可出现意识、记忆、智能问题;情感症状随原发疾病病情好转而好转,随原发疾病病情的加重而加重。
(三)单双相抑郁鉴别
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因治疗原则不一样,应加以鉴别。双相抑郁具有以下特点:发病年龄早,病前性格具有情感旺盛气质和循环气质,情绪变化与季节相关,既往抗抑郁药疗效差,或治疗后心境快速变化及诱发躁狂和轻躁狂发作,伴精神病性症状,睡眠增加、体重增加,进食增加,一天中病情变化规律明显,早上重、下午和晚上渐减轻。
(四)人格障碍
情绪变化是人格问题还是疾病,注意人格是一个人一贯的情绪和行为模式,而躁郁症有明显的起病时间,病理性情绪需持续一定的时间。
八、治疗措施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周期复发性疾病,尚不能治愈,但通过早期诊断和长期治疗,患者完全可以控制病情、减少复发、避免恶化。
(一)药物治疗原则
1、首先使用最安全有效的药物,以心境稳定剂为主。
2、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联合用药,药物联用的方式有两种心境稳定剂联用,心境稳定剂加抗精神病药或苯二氮卓类药物、心境稳定剂加抗抑郁药。在联合用药时,要了解药物对代谢酶的诱导或抑制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
3、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由于锂盐的治疗指数低,治疗量和中毒量接近,应对血锂浓度进行动态监测。卡马西平或丙戊酸盐治疗躁狂也应达到抗癫痫的血药浓度水平。取血时间应在末次服药后12小时(如次日晨),以测定谷血药浓度为标准。
4、一种药物疗效不好,可换用或加用另一种药物,要判断一种心境稳定剂无效,应排除依从性差和血药浓度过低等因素,且用药时间应大于3周。如排除以上因素仍无效,可换用或加用另一种心境稳定剂。
(二)治疗药物
1、常用的心境稳定剂:(1)碳酸锂;(2)丙戊酸盐;(3)卡马西平。
2、候选的心境稳定剂:(1)拉莫三嗪;(2)托吡酯;(3)加巴喷丁;(4)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与奎硫平。
3、苯二氮卓类药物:氯羟西泮
4、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对具有兴奋、激惹、攻击或精神病性症状的急性躁狂或混合发作者,伴有精神症性症状的抑郁以作者也可在治疗早期阶段短期联用心境稳定剂与第一代抗精神症药。
5、增效剂的应用与药物的联合治疗对于难治性双相障碍患者,特别是难治性快速循环发作患者,候选的心境稳定剂、钙通道拮抗剂(异博定80-120mg/d,2/d、尼莫地平40-90mg/d,2-3/d)甲状腺激素(T325-50ug/d、T480-200ug/d用4-6周)、5-HT1A受体拮抗剂(如丁螺环酮、心得静)可考虑做为增效剂与经典心境稳定剂联合试用。
6、抗抑郁剂在双相障碍中的使用用问题在双相障碍的治疗中,应用抗抑郁剂可能诱发转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或使循环频率增加,或促发快速循环发作而使治疗更加困难。因此,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时应慎用抗抑郁剂。如抑郁症状十分严重、且持续时间超过4周以上,既往发作以抑郁为主要临床相,则可以在充分使用心境稳定剂的前提下,合用抗抑郁剂。一般可首选几无转躁作用的丁胺苯丙酮,其次选用5-HT再摄取抑制剂,尽量不选转躁作用强的TCAs。
(三)心理治疗
在实施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进行心理治疗。在此过程中,医生应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安抚患者的情绪,让患者放松心情,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回到宁静平和的情绪当中。
九、病人护理
(一)尊重、理解、接纳、关心、支持、帮助患者;
(二)正确认识疾病,支持患者积极治疗、尽早治疗,反复发作者树立长期治疗的理念,定期门诊复查,与医生沟通,监测病情和药物副反应,维持病情稳定,防复发;
(三)病情不稳定时,注意防止自伤自杀,冲动伤人,及早就诊治疗,做好心理疏导。抑郁时让患者看到希望,感受到关心支持,处于激越及严重躁狂状态时避免冲突,避免激惹患者;
(四)学习疾病知识和治疗知识,帮助患者观察病情,及时应对病情变化,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避免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五)平日注意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性格,矫正不良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学习心理调节的方法;
(六)促使患者积极参加社会性活动,以期减少或防止发生残疾。在此过程中,对患者多给予鼓励、肯定,根据患者的能力,与患者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不能操之过急。
丁俊贵
2018年6月18日
2018年9月,一位因长期遭受校园霸凌而被确诊双相情感障碍、已休学近一年的孩子和其父母第一次来咨询。提供了以下资料:
双相情感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英文名称为Bipolar Disorder(BP),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
其病理可以简单概括为:遗传基因+生物学病理+环境压力=双相情感障碍。
测评结果为:“中度抑郁”,自认为情绪低落比较明显,经常感到毫无愉快心情,持续时间也比较长,兴趣明显下降,对以往非常喜欢的东西则毫无兴趣,常有生活没意义的想法,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常认为自己无用、无能、对不起家长和老师,缺少价值感,甚至会哭泣、流泪、发脾气,经常有疲倦感,食欲不振,睡眠不好,早醒。
孩子的服药情况如下:
和同事沟通后,初步确定第一次治疗方案为:以心理咨询(完形、催眠)为主,中医李氏砭法和耳穴疗法为辅,建立以家庭为核心的关爱系统,通过参加篮球、羽毛球等体育运动,以及培养音乐、绘画等兴趣爱好来减轻心理压力。
在帮孩子用“空椅子”处理被舍友霸凌而产生的负面情绪时,我问他有什么话要对那几个欺负你的同学说?他竟然平静地笑了笑,低着头说:“祝你们中考好运。”
我当时突然心里五味杂陈,问他:“你不生气吗?”他看到我流泪,有点意外:“为什么要生气?”
我又问:“你不伤心吗?”他波澜不惊地说:“我已经忘记了。几乎全部都忘记了,连那些梦都记不起来了。”
孩子的妈妈在旁边静静地哭。
遭受了几乎长达一年的身体伤害、关在厕所里不让出来、起绰号、锁住门不让进宿舍导致被舍监批评和扣分等等校园霸凌后,孩子长期严重失眠、经常做噩梦、害怕上学、成绩退步……在听完学校举办的一场关于校园霸凌的讲座后,终于鼓起勇气和妈妈说,他觉得自己被霸凌,想去看看学校的心理老师,于是被长期压抑着的情绪终于爆发了……在强大的药物作用下,这些情绪又被控制住了。
但情绪背后的能量是宜疏不宜堵的,所以我还是想陪孩子把压抑到内心深处的负面情绪安全地发泄出来。大概过了十多分钟,我拿着孩子写的被同学羞辱的绰号,问他有没有什么想做的事情?他犹豫地看着我:“是不是做什么都可以?”我点点头:“你有表达情绪的自由!有我们陪着你,你是安全的!”孩子的腰一下子就挺直了:“撕掉也可以吗?”我很赞成:“当然啊!”他咬了咬牙,开始慢慢地撕那些“绰号”,撕得很碎很碎,还全部扔进了垃圾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当严重积压的负面情绪开始波动的时候,就有了被转化为正向能量的机会!我们无法改变孩子被霸凌的事实,但可以引导孩子和家长重新看待这种伤害,并从中找出积极因素,从多个方面协助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正如尼采所说: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强大!
看着孩子那满额头的痘痘、那微胖的身体、那和年龄不相符的肚腩、那时不时就会空远的眼神……我不禁想问:如果真是双相,西药只能控制症状,就算能忍受诸多的副作用,长时间服药能根治吗?
退一步再看,有关统计数据显示门诊的双相误诊率高达30%多。如果孩子被误诊而长期服药,那就更得不偿失了。所以,除了心理咨询外,我们还想从从中医情志学中寻找办法,试试在心理领域运用疏通经络的外治方法,效果会不会更好。
中医认为,痰火互结对于躁郁症来说,既是病因又是病机,且兼有血瘀等。火热郁不得发,则为躁动不安。火煎阴津为痰,痰为毒,既生火又阻碍气机。气为血之帅,气不循经又致邪火。气滞致血瘀,血瘀又会使痰不得解,火不得散发。故痰火瘀互结,互为致病因素。由此来看,解郁散热消痰火为冶法,以消痰为主。顽痰怪病,痰多引起情志疾患,如未及肾,导致肾虚,即无虚性亢奋 ;夜不得寐;对人事淡漠。如入夜即热甚,则需退内热、补气等。药方有丹栀逍遥丸、礞石滚痰丸。如以躁狂为主,礞石滚痰丸换五苓散,兼参苓白术散,兼以安神助眠之药 如七叶神安片,酸枣仁胶囊或其他。但我没有中医执业医师资格,不能开药,所以还是采用安全的非侵入式的中医外治方法。
在同事也分别完成了爸爸和妈妈的心理咨询之后,我又逐一为他们贴了耳穴,告知回家继续按耳穴及其他配穴的方法。具体如下图:
9月25日,收到同事转发的反馈:
9月29日,一家人第二次来中山做咨询,孩子开朗了很多。妈妈开心地说:额头上的青春痘没那么“爆”了,服药量减半,看来中医也是很有效的。孩子马上说:这些痘痘是我用手抠好的!我笑着说:你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了,真好!
妈妈提出自己要做一次空椅子,处理和婆婆之间累积了十几年的情绪(关于婆媳关系的个案,另外再写)。孩子本来列好了想要谈的几个问题,但是旁观完妈妈的“空椅子”,又提出下次再聊。
随后爸爸和妈妈都尝试了第一次李氏砭法的刮痧疗法。
因为被爸爸刮痧后的痧像吓了一跳,孩子只愿意让我轻轻地刮了一下心包经和心经,但双手都磨出黑痧。
妈妈工作压力很大,睡眠质量不好,乳腺增生,双脚长期浮肿。刮完百会和督脉,现场就忍不住打瞌睡了。刮完肩颈和前胸的时候长长地舒了口气,说感觉胸没那么闷了。孩子远远地看着,表示有点费解。
爸爸以前就试过刮痧,但第一次接受虎符铜砭的时候,仍然表示力度透得很深,一边皱眉忍痛,一边说:感觉松了很多!
孩子看到他那浑身淤红的痧像,直说恐怖。对于自己被刮就更为退缩了。
临结束的时候,我提出如果孩子愿意的话,可以继续由家长做X型疗法的耳穴和手脚高升点按摩试着停药,一家人信心满满地约了国庆期间来做第三次咨询。
但是10月5日收到的反馈却让人一惊:
同事也转达了我们的建议:孩子可以根据自己感觉恢复服药,可半量,也可全量。家长切记不要着急让孩子尽快回校或完全停药,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
家长总结这段时间的情况如下:
10月6日,第三次咨询时,孩子的状态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反复,倒是身体比第一次时结实了一些,几乎没有肚腩了,额头的痘痘也淡化了很多。我问妈妈是不是只帮儿子做了耳穴按摩,没有做手和脚的高升点按压?妈妈说是的。看来,X型疗法只做耳穴按摩,效果会大打折扣。但我没有做好相关的叮嘱,也是自己的失误,以后要引以为戒。
孩子主动提出自己要做“空椅子”练习,希望爸爸离场,妈妈陪伴。这次是在完全没有催眠的状态下完成的,孩子时不时会看向妈妈,但妈妈并没有给予语言上的回应。孩子做完后表示:我其实是想跟我妈说的,想让她知道。
期间,孩子的爸爸、妈妈各自完成了刮痧。爸爸也完成了自己的“空椅子”。可孩子不愿意被刮。就算爸爸妈妈以自己的体验收获相劝,还是不肯。
我当着孩子承认:这是我们的健康教育缺失所导致的。父母对中医是了解并接纳的。但孩子的认知体系里没有,所以更接受去医院看病吃药。但如果我们作为家长,能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了解一些亲子沟通技巧、会用一些安全简便的中医外治方法,及时为孩子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身心健康上的小问题,实现“治未病”的理想状态,那就真是孩子幸福!我们享福了!
孩子听了之后,没提反对意见,我顺势建议由妈妈带铜砭回家为孩子施刮,孩子也默许了,并且愿意我们在后背隔着衣服做示范,教给妈妈刮的顺序。看着那比我们都高的肩膀,微微透着温热,突然感觉孩子从牙牙学语能长得这么高大,真不容易啊!
爸爸临走时提出下一次想和儿子好好谈一谈,妈妈和儿子都笑了。
第四次个案,是爸爸妈妈来解决他俩要离婚的问题的,孩子没来,他说自己的问题已经解决了,离婚是父母的事情,由他们自己解决。两个多小时后,夫妻俩欣然接受了每天互相按摩或刮痧一小时的作业,两人手拉手一起上车回家了。
之后的几个月,他们依时完成“作业”,把互相刮痧的照片发给同事,但是没来继续做咨询了。看着他们的照片,我心里念叨着:“如果说这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有母爱最终指向分离。那咨询师对来访者又何尝不是呢?”
2019年3月,收到同事反馈,孩子已经成功回校上课了,夫妻俩的感情也日趋亲密。在医院做心理医生的同学问我:你觉得这个案例为什么会成功?我开玩笑:因为我非科班出身,路子比较野。但以家庭为单位解决双相问题,从系统上做整体改善,效果会比只对个人用药要好。李道政老师曾说:“中医治病,治神为第一要义,心诚则灵,正能量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引起气场的共震。刮痧能做到诸病同治,己病和未病同治,神病形病同治。”所以,教给来访者一些实用的、安全的中医外治方法,从皮部、经络、穴位入手解决身心健康问题,“授之以渔”的教育效果要比“授之以鱼”的治疗效果好!
在继续更新《母亲一点点找回她自己》连载的过程中,我接连遭遇卡壳。于是决定,在没有灵感时不硬写,尽可能多读点书,积累一些基本的有关双向情感障碍的知识背景。这么做的原因有二:一、母亲与我都患上这病,为了减少复发甚至住院的可能性,我需要知道得病后该如何自救、向他人寻求帮助,我将面对的敌人(双向情感障碍)究竟有多可怕等基本信息;二、连载更新不能太过主观,只局限于描绘母亲和自己的心绪,这样有点太过自说自话的嫌疑。
以下是《双相情感障碍——你和你家人需要知道的》(第二版),David JMiklowitz 著,陈幼堂 译, 这本书中我摘录的信息:
阅读类似有专业知识背景和行医经验的专家面向普通读者撰写的心理自助读物,是快速了解特定的精神障碍的方便途径。如果早点去了解,认识你或你家人罹患的疾病,那在与疾病共存、抗争、陪伴的路上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由于母亲被诊断为偏躁狂,因此,我对书中有关躁狂的部分比较感兴趣。母亲每次发作达到必须紧急住院程度时,家里总会出现一些色彩特别艳丽的东西,比如一束向日葵、几十条五颜六色的丝巾等。那种时候她的思维是奔逸的,会对墙上的一个污点展开各种联想。
去年母亲第四次双向病发住院,医生告诉我,她这回偏抑郁了。这让我有点措手不及,没想到一向生存意志顽强的母亲也会抑郁,而且是那么幽深的抑郁。读到书中有关“抑郁自我管理”部分,获知以下这一个知识点,让我意识到患者的社会支持的重要性。假设母亲没结婚生儿育女,一直离群索居,独身工作;或者结婚后成为全职妈妈没出去工作过一天,那么她的核心人际支持圈子可能会很狭窄,难以想象她要怎样面对这一绝对不是靠单打独斗就能赢的疾病。
双相情感障碍怎么治疗?
目前,双相障碍治疗仍以药物、心理治疗为主,必要时采取物理治疗、危机干预等措施。
双相障碍的治疗应坚持全程、综合、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的原则。规范化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为真正回归社会提供有利条件。
治疗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急性期稳定并控制症状,巩固期达到完全缓解,维持并预防复发则让患者维持在缓解状态。尽管多数轻躁狂患者可在门诊治疗,但严重的躁狂发作需住院。
除了药物,心理疏导的需求也远未得到满足。
一是因为不了解或不接受疾病,双相障碍患者往往存在拒绝就诊的现象。部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因缺乏自知力,尤其是在躁狂状态下,无法看到和理解自己的症状,否定自己生病。此外,由于病耻感,患者会害怕被歧视、疏远,而隐瞒病情,不敢就医。
二是双相障碍患者长期处于对复发、独处、及与配偶发生冲突的恐惧中,常常具有羞耻感、悲伤、对抚育子女和生活能力的自我怀疑、对发作的悔恨和自责感、过度敏感、孤独感、对伴侣痛苦的同情感、绝望感,以及对过去治疗不佳的挫败感。心理疏导在精神疾病治疗中可起到事半功倍效果。需要专业护理人员和家属的配合,给予患者细心的照料,帮助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心态调整。
以上就是关于双相情感障碍及其相关问题,如果您仍然有相关疑问,请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心理咨询是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及其根源,挖掘自身潜能,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保持心理健康。
最后,选择一位合适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保障,请谨慎选择。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持续存在的精神疾病。与抑郁症和躁郁症一样,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也会出现一些情绪上的异常。而这种异常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质量。那么,双相情感障碍怎么治疗呢?双相情感障碍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不会在精神分裂症发作时表现出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但是有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躁狂或抑郁发作。
1、药物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可能是抑郁发作的主要原因,因此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应优先考虑抑郁症状的缓解或减轻。药物治疗可以使双相障碍患者减少焦虑的发作频率,并减少他们之间出现严重分歧的风险,并帮助患者找到有效的治疗药物。临床上一般以抗抑郁药治疗为主,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所以应优先考虑抗抑郁药(如阿立哌唑、达那西汀和帕罗西汀)来治疗它。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最常见使用在非药物疗法中。其中一种方法是使用非口服药物(如卡托普利)来减少他们症状所导致的焦虑心情:在药物治疗期间,卡托普利通常用于轻度焦虑症状。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吸入性药物来减轻症状。吸入性药物会减少患者从他们可能导致焦虑感的环境中获得最大效益的频率。
2、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也可以用于其他疾病也可以帮助缓解疾病或减轻症状。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可以通过心理疗法来缓解压力以避免情绪低落或与朋友关系恶化,但这也可能导致双相情感障碍复发。需要患者对治疗保持积极情绪。但是有些患者可能会拒绝治疗。他们可能想要尽快结束。或者他们可能想要一个替代治疗方案。
3、物理治疗法
目前比较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是电休克疗法。该疗法通过给患者身体施加电刺激,帮助患者降低兴奋性,从而使其稳定下来。当患者有强烈抑郁情绪时,可以尝试在无意识条件下进行电休克治疗。电休克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情绪稳定及自控能力,而且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心境障碍。电休克治疗可以使病人脱离危机情境,如暴怒、自伤或自杀企图等。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和血压变化,一旦发现患者心率或血压出现异常变化就需要立即停止治疗。
大家好,我是易老师。我们知道现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患有双向情感障碍,而且比较严重。其实双向情感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三,而有双向情感障碍的人是有可能患有双向情感障碍的。如果你也是这种情况,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双向情感障碍在我国的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三,而且发病年龄为15~35岁,平均发病年龄为27岁。
其实双向情感障碍的发病原因也比较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抑郁症的患者出现抑郁症状以后,往往会出现一个典型症状,就是他会觉得自己比别人优秀,觉得别人应该和自己平等对待。而且,患有双向情感障碍的人,在情绪上也比较容易出现暴躁的行为,甚至抑郁绝望。甚至还会出现一系列的自杀行为。但是因为这种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比较低,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双向情感障碍而自己又不知道如何去治疗自己,所以患者就会选择自行服药,这就容易使患者产生药物依赖,影响药物治疗效果后继续服药,最终病情变得越来越严重。同时如果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的话,那么患者的病情也会越来越严重。
2、双向情感障碍在我国是以抑郁症和躁狂症为主。
这两种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是差不多的,都属于病态的一种心理疾病。而在近几年来,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发病率在逐年的上升,也成为了当下我国高发人群。所以说,如果大家身边有双相情感障碍或者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才能够尽早摆脱这种心理疾病,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规律。
3、患有双向情感障碍的人在发病之后如果不及时治疗,那么就会慢慢增加患病人群了。
而且这种疾病是不分男女的,所以说患有这种疾病的人一定要及时地去医院治疗,这样才能够让病情得到控制。而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会慢慢地发展成为一种精神病,甚至还会危及到生命安全。所以说当我们患有双向情感障碍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才能够避免病情出现加重的情况。
4、双向情感障碍除了抑郁之外,还可能会有情绪低落。
如果说抑郁的时候,你不知道怎么表达,而出现情绪低落的时候,你又不知道该怎么表达,那么这种情况一般就属于双向情感障碍的典型症状。通常来说,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其他负面情绪,却一直处在情绪低落的状态中,那么他就属于有双向情感障碍表现的状态。而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中,那么他整个人就属于抑郁状态,这就属于有双向情感障碍表现到的抑郁症了。所以说如果你身边存在了抑郁症的人,那么就应该尽早的治疗起来。
5、双向情感障碍在患者发病之后,在患者情绪低落时,患者是很难和别人沟通交流、交流谈心,也不会愿意和人交流。
而且还会出现精神亢奋,甚至丧失了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其实这也是患有双向情感障碍的一种表现。出现这种情况大多都是在患者心情低落的时候,或者是遇到一些事情之后。患者会变得非常容易激动,而且情绪很难控制住。这样的话,对于自己或者是别人都会有一定的伤害作用。所以说出现这种情况也要及时治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