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给你推荐几篇名家佳作:
抒情散文《杜鹃花开了》,以拟人的手法采写,运用杜鹃花与人生的坎坷道路相结合写作技巧,描写了杜鹃花,色彩缤纷,强大的生命力,不畏严寒酷暑,不因失去滋养的水分而自暴自弃,而是选择坚强地活下去。经过九年的苦熬,等来了生命的春天,重新绽放生命的光彩,表达一个人人生中不平凡的经历,给人之感叹与回味。文章以花喻人,托物言情,寄寓深远。
记叙文《故乡的罗猛塘》,该文主题思想好,描写故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故事情节感人,尤其是那个美丽传说,深深打动人心。该文词句简洁优美,品味十足,是2015年“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
情感散文《郊外的秋》,描述主人翁从省机关被流放到郊外,心中感到绝望,于是,借景言情,以物寄意,感叹前景像秋天一样,叶子开始飘落了,前途渺茫。可是,到郊外生活一段时间后,感觉到郊外的秋,并不像自己心中所想象的那样失落,而是充满着一片飘逸的情景,郊外那一片充满诗意般的田园生活,深深吸引着他,使他感悟到,尽管秋天是落叶的季节,可是,它象征着成熟和收获。从此,他重新点燃起生活的火花……
优美散文《故乡的十月》; 首句总起,生动忙碌的乡村场景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向我们走来,“鸡、鹅、鸭子的啼叫声,汇成欢乐的乐曲,乡亲们怀着一张张笑脸,挑着一担担金黄的稻谷归来”。作者以心理变化为线索,展开行文,家乡人民在不同时期生存状态和生活状况为主线,分层描述。抗战时期,土城的痛,痛在家乡人民的心间,也痛在我的心里,特殊年代,一道道伤痕让人民没有了欢笑。现在的十月,正是收获的季节,看“乡亲们怀着一张张笑脸,心头上不再感到痉挛,再不受到悲愁的压力。”而当我“从土城归来,看着那铺满绿叶的银色小路,心显得情意切切。”心理变化的起伏亦可照见时代变迁的过程。
结尾,作者提升了主题,“故乡的十月,尽管已从贫困线上摆脱出来,可是,与我心中所想象的十月,相差得还遥远。那种云雀欢歌、机器隆隆、阳光和煦,那种风吹草低牛羊壮的十月,什么时候才能到来呢?”这个结尾有点出人意料,作者往往停留在对现有沸腾丰收景象的赞美上,作者宕开一笔,点出了不足,提出了新的蓝图,让故乡的十月,更加令人憧憬。
作品如散文诗,文笔优美清新,如诗如画场景中穿插对过去往事的描述及自己的不同心理变化,结构严谨,欣赏拜读佳作!
以上几篇散文选于名家念人著的散文集《那夜风轻轻》,如有兴趣先点击网上看看。
爱与孤独 周国平
1
孤独是人的宿命,它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一个旋生旋灭的偶然存在,从无中来,又要回到无中去,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够改变我们的这个命运。
是的,甚至连爱也不能。凡是领悟人生这样一种根本性孤独的人,便已经站到了一切人间欢爱的上方,爱得最热烈时也不会做爱的奴隶。
2
有两种孤独。
灵魂寻找自己的来源和归宿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没有根据的偶然性,这是绝对的、形而上的、哲学性质的孤独。灵魂寻找另一颗灵魂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人世间的一个没有旅伴的漂泊者,这是相对的、形而下的、社会性质的孤独。
前一种孤独使人走向上帝和神圣的爱,或者遁入空门。后一种孤独使人走向他人和人间的爱,或者陷入自恋。
一切人间的爱都不能解除形而上的孤独。然而,谁若怀着形而上的孤独,人间的爱在他眼里就有了一种形而上的深度。当他爱一个人时,他心中会充满佛一样的大悲悯。在他所爱的人身上,他又会发现神的影子。
3
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
也许孤独是爱的最意味深长的赠品,受此赠礼的入从此学会了爱自己,也学会了理解别的孤独的灵魂和深藏于它们之中的深邃的爱,从而为自己建立了一个珍贵的精神世界。
4
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爱和孤独其实是同一种情感,它们如影随形,不可分离。愈是在我们感觉孤独之时,我们便愈是怀有强烈的爱之渴望。也许可以说,一个人对孤独的体验与他对爱的体验是成正比的,他的孤独的深度大致决定了他的爱的容量。孤独和爱是互为根源的,孤独无非是爱寻求接受而不可得,而爱也无非是对他人之孤独的发现和抚慰。在爱与孤独之间并不存在此长彼消的关系,现实的人间之爱不可能根除心灵对于孤独的体验,而且在我看来,我们也不应该对爱提出这样的要求,因为一旦没有了对孤独的体验,爱便失去了品格和动力。在两个不懂得品味孤独之美的人之间,爱必流于琐屑和平庸。
5
爱可以抚慰孤独,却不能也不该消除孤独。如果爱妄图消除孤独,就会失去分寸,走向反面。
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
6
当一个孤独寻找另一个孤独时,便有了爱的欲望。可是,两个孤独到了一起就能够摆脱孤独了吗?
孤独之不可消除,使爱成了永无止境的寻求。在这条无尽的道路上奔走的人,最终就会看破小爱的限度,而寻求大爱,或者——超越一切爱,而达于无爱。
《生如夏花》七堇年
我又看到那些花儿,在这么多年之后。
热情而灿烂的笑容和拥抱好像点燃了那些日子中冰冷的歌,就这样我们懂得了很多原谅,欢言在时间中被辨认,笑得开怀而容忍。
这是毕业四年之后的聚会,火锅餐厅紧紧的围坐一桌,我竟然只有回家的感觉,未曾想到我这么一个惧怕和往日不期而遇的人,也会因为重逢而这么真切的快乐。一遍遍地提起十七岁时候的事情,又不断地向别人问起别人的下落:你知道谁谁谁去了哪儿吗?
是啊,我们都像羽毛一样撒落天涯,追寻起来才看到生命似夜空划过的烟花轨迹。
关于这些年的过程,再业无法像十六七那样唠老客嗑地记叙,并且模仿伤怀的语调。时间用它独有的刻薄方式令我们渐渐宽宏,明白不管怎样被生活对待,依然要许诺自己明日必有太阳。如果说早些年我们还能对记忆中的人事细节反复刻绘,精心表达,那而今大概因为疲惫,以及所经之事的庞大繁杂,而变得欲说还休。
我想,沉默是成长的标志,而成熟的标志,就是如何去沉默。
泰戈尔写的不过是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在中文中我们却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翻译的艺术,赋予一则平凡的句子一华丽的外衣。岁月亦是如此的吧:这么些年,我们过的这么似水流长,静静的,却只在深处才件暗礁和旋涡,悄无声息地隐藏在粼粼波光的青春河床深处,看似平静地向远方流逝。我想,这大概是时光的艺术。
巧合的是每一次离别或者重逢都应该是在夏天,去年这个时候的一天中午走在街上,就收到短信说,F老师去世了,明日9点葬礼,你来吗?我看了短信,并没有惊讶或者动容,把手机揣回兜里,烈日下我只觉得头脑一片空白,走了一阵,才又拿出来回复。老师与我并不在同一个城市,我想我自然是不会去。说自然不会去,当然不是近人情。但是细下想想,我竟然是在流畅的潜意识中就知道自己是漠然的。那样一个时刻,我有点惧怕自己了——但又觉得,其实自己一直都是如此的。
想起了他教我们的时候。因为一些他自己的个人原因,好似总不受学生青睐。背地里有各种迂回刻薄的取笑,甚至是不留情面的抵触。我也跟着打哈哈,但良心检省,未曾说过什么对不住他的过分话。彼时听着别人议论他,心里却想着,如果哪一天我是如此孤立无援地活着,且被人这般议论的话,不如死去的好。因我一向对他人没有任何分明的爱憎,即使有,也都是表面夸张的一时戏虐而已,所以对他也同样没有特别的感觉。印象中他也没有什么特别让人受不了之处。他的历史课,我倒是觉得讲得很不错,好歹也比照本宣科要好。母亲曾经有个同事就是F老师的大学同学,他听说F老师正在教我,便侃侃而谈说了一通F老师在大学时的种种。言语之中竟然有与我的同学们如出一辙的谑蔑。看来他这一辈子,过得落寞邋遢。其实一个人生了怎样的一副脾性和作风,带给他人以怎样的印象,他自己多半是感受不到的。感受得到的,只有它反过来带给自己的不可抗拒的遭遇。
高二的时候听说他终于结了婚,后来还有了孩子,又是这么突然的消息。我觉得别扭,担心想这下他终于不至于单身一辈子了。这番突然听说他去世,刚才才知道原来是因为积劳成疾,抵抗力太差,感冒一个多星期不见好转,坚持带着高三,过劳而死……这样的缘由,放在他这样一个人身上,叫人听了甚觉凄凉。
我自然是觉得万分突兀,个人心里叹念了一阵,但也没有什么伤惨的心情。多有的,竟是怜悯。三十多岁的人,膝下又有妻儿,一辈子可能还没有怎么享过安乐。
这些曾经就近在自己眼前的人,于自己讲过话、碰过肩,好似还在昨日,一个个突然地就走了。我又记得我的外婆。初一的时候,自己在家里做作业,忽然妈妈就打来电话,说外婆不行了,在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你赶紧来你赶紧来。
外婆一向没有任何病症,此番这么突然,我不知道是为什么。我打车赶去,在昏暗混浊的病房,我怯生生地走过去,看见老人家就这么躺在床上,插着氧气管,闭着双眼,神志不清。家人无言,一个个神情哀肃。母亲见我木讷,命令我过来给外婆说话。我竟站在那里,没有动,也无法挪动,最终一句话也没有说。半晌,母亲气愤地叫我滚回家去。
我也就一言不发转身逃了。独自打车回家。在出租车上,我心里竟无一丝深的伤情。那夜冷。我把脸贴在车窗上,看到这个充满了故事,却不再有传奇的人间。这灯火通明的盛世,不知哪一日就要与我们话别……我越想越害怕,回到家里,心里一片空白,继续做作业——明天还要交。
那夜外婆就去世了。就这么突然。我那仓促笨拙的短暂出现,就是与外婆今生的最后一次相见。
好多年以后,母亲对我说起外婆去世是因不堪忍受抑郁和孤独而自杀。她吞下了整瓶安眠药,死心已决。那个时刻我才细知了这一切的原委,内心触动异常剧烈。以至于后来每一次为她扫墓,我都悲愧于旧时旧事,就和家人一样站在墓前就不禁泪如雨下……但这又好像十分多余。
因为实在太迟了。我们的漠然和自私,带给亲人以这般深刻的伤害……这是无可赎回的罪。
我不觉得自己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但是好多时候,我觉得自己甚无情。今日看了一本《蒙马特遗书》里面说,世界总是没有错的,错的是心灵的脆弱性,我们不能免除于世界的伤害,于是我们就要长期生着灵魂的病。这本书信集是作者的最后一部作品,写完之后,她就在巴黎的公寓里面用刀子戳向胸口自杀而死了。我并不觉得那个作者写的东西有多好,也并不觉得她这样对待生命的方式有多叫我注目,但是我有种由衷的庆幸,或又夹杂些自嘲,亏我没有生成那样一个薄如纸,脆如瓷,胜如花的人。
言,言而不衷。离,离而不去。长大到这样一天,因了畏惧心的脆弱性,在接纳万事之前,自己已经在眼前就挂了一张过滤网,人事的悲喜色差陡然就淡漠了,看在眼里,也就没有那么触目,自然也旧说不上惊心了。而自己记得的,也就越来越少,只剩下些许模糊的印记,或者只记得眼前那些不轻不重的,连过滤网都不用也不会惊人耳目的小事。头脑中的神经末梢一根根变粗了。重新看一部有戏曲色彩的陈旧**,想当年观看现在听其中婉转有致的昆曲听得入迷……总觉得日子越来越孑然,寂寞得又欢喜又害怕。在这烟火的纲常世间,也像是个没有裹脚却要装作裹了脚的小媳妇一样,人前人后战战兢兢的作态,生怕露马脚,费劲心思地想要掩人耳目地活下去。
少年时有一次和母亲旅行,晚上在旅馆里看电视,节目里报道一个孩子的成长案例。因为很多周折与自己惊人相似,我与母亲都被震慑住,彼此僵在那里,在黑暗的沉寂的房间里,盯着电视屏幕,彼此都与自身历史中最不愿提及的一幕面面相觑。我手里握着遥控器,再也不能够忍受这种尴尬,毫无遮掩的场面,欲要换台,母亲说,别换,继续看。我如芒在背,如坐针毡,随着幕后讲解者逐渐深入的每一句话,开始在黑暗中,忍无可忍地剧烈流泪,眼泪之盛,叫我自己都吓了一跳。节目终于完毕,我觉得母亲也哭了。
她就在黑暗中对我说了一句话,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原谅我。
而现在,我也说不清楚我究竟是不是活得聪明而憨厚了。好像是做了一些事情,满足了自尊自立,但是心中依然不安宁,毕竟好多事情,又怎么能轻易置之度外。
此刻我看到这些件了我青春期的花儿,又聚首,又回头,这种被时间涤荡之后仍依稀可辨的熟稔叫人慨叹。我不能说我们生如夏花,活得完美而睿智,死如秋叶亦离我们非常遥远,当下最真实的,不过是一种宽宏和原谅,对自身、他人,以及这个失望和希望并存的世界。
还好。还好。而今眷恋生世,朝朝夕夕孑然又繁华,有几滴好酒般的故人之宜,有几曲骊歌般的殷切思恋,来人照我笑靥,去者不引我悲痛。复有何求。
喜欢闲来弄字,喜欢漫步在文字的世界里,让待放的心情在文字的感召下,感悟着一份生命的厚重。寒烟清月,于冬日的银装素裹中留一份幸福安放在心间。下面是美文阅读网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文字的情感散文,供大家欣赏。
关于文字的情感散文推荐:我爱文字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记录着自己的人生,因为每个人不折不扣地都是一名演员,从来到世间,就开始了他的戏剧人生,这期间,他既是自己戏中的主角,又是别人戏里的配角,不管愿不愿意,也不管想还是不想,始终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直到生命的结束。这些是最好的,也是最客观的人生记录。
除了在生活中的角色外,人们的不同行业也提供了记录人生的不同条件,很多演员都认为,通过自己对角色的塑造,自己经历了更多的人生,也记录了自己不同的人生,是啊,那一段段的胶片,记录的何止是自己的人生,也代表着不同的人生。所以很多演员终其一生都很喜欢自己的职业,我也的确这样想,可能没有任何职业像演员这样富有创意和让人激情四射。
古今中外,他们塑造的一个个经典的角色,不仅丰富了人生这个大银幕的内涵,也把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化为了永恒,费雯丽走了,郝思嘉还在;派克离开了,《罗马假日》还在;周璇走了,《渔光曲》还在唱,张国荣离开了,《霸王别姬》还在上演…人们用短暂的生命塑造了艺术的永恒!
还有就是思想家,用思考和思想记录人生,人的生命是会结束的,但是,人类的思想却可以不断传承下来,尤其是那些闪烁人类智慧的思想会流芳千古,借由闪光的思想升华为可贵的精神早已成为我们不断走向文明的指路明灯,亦即所谓的精神不灭,特雷萨嬷嬷走了,但其博爱奉献的精神与天地共存;孙中山先生去了,但其三民主义思想与日月同辉;梭罗走了,但《瓦尔登湖》却保留下来了,马尔克斯去了,《百年孤独》却留了下来……想起诗人臧克家的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摄影师通过自己的镜头和底片记录人生,那一幅幅画面、一个个底片记录了这个奇妙的世界的同时,也在记录自己的生活轨迹,真是让人欣羡的职业。我想,每天,人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并扮演着人生的同时也被记录着,这世界也就变得更美好、更丰富多彩。
在这里,似乎艺术家更占有优势,他们更容易被记住,被怀念,因为艺术真的无国界,君不见,华语歌曲巨星邓丽君的墓前不凋谢的鲜花,印着玛莉莲梦露、埃尔维斯普莱斯利头像的装饰品随处可见,还有香港文华东方酒店每年4月1日拥挤的粉丝和祈福的蜡烛……
文学家、诗人,更用他们独到的人生视角捕捉人生真谛,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直在恋爱,易卜生的挪拉复活了,老舍的梅表姐在述说着别样的人生,曹雪芹的林黛玉向我们走来……
人生能得以被记录下来,就不去苛求总是美好,因为别样年华就会有别样人生与精彩!
我喜欢文字,它给了我无限的灵感,记录我生命跳动的脉搏,我更喜欢用文字来记录自己的人生,虽不能成为经典,但如果能与人分享,哪怕有为数不多的人的喜爱与并产生共鸣,也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
我爱文字,就如同爱每个鲜活的生命。它像流淌的音符不断填充我生命之歌……
关于文字的情感散文推荐:文字,唯美了时光
清晨,一抹朝阳透过薄薄的云层射向大地,朵朵漂浮的白云就像流动的音乐,滑过碧澈的天空,清脆的鸟鸣穿过郁郁葱葱的枝叶飘入耳膜。凉爽的晨风穿窗而过,端坐在窗前,让自己沉浸在晨曦的光晕里,心底,泛起柔柔的情愫,这便是恬静的味道。
当喧嚣湮没了周围的宁静,独处的清幽就成了最美的奢望。一天中最美的光阴,莫过于静静地坐在时光的角落里,拂去所有的喧嚣,让心灵沉淀下来,茶香袅袅中,捧一卷诗书,细细品读。婉约清新的文字,如清冽的溪水,洗濯着疲惫的心;又似轻柔的晨风,清爽着燥热的心。
在文字的国度里,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利欲熏心。有的,只是一份清逸,一份闲适。扑鼻而来的淡淡墨香,瞬间陶醉了心情,驱除了烦扰。
将心根植在文字里,感受书能香我何须花的朴素。铺开记忆的素笺,捡拾生活的点滴。让万千心情在笔尖潺潺流淌,释放内心的块垒,记录难忘的瞬间。不奢求“采菊东篱下”的世外清幽,但求一份“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清逸;不奢求“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傲不羁,但求一份“穷则独善其身”的洁身自好;不奢求“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达观超然,但求一份“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的与世无争。
在喧嚣和繁杂交织的生活中,文字于我,是慰藉心灵的美味佳肴,是醇美馥郁的美酒佳酿。在文字的香径中徘徊,看陌上花开,赏柳梢月圆,心如一块莹白的玉石,晶莹剔透,纯净温润,浮世的嘈杂、奢欲,在文字的世界里瞬间遁形。文字,唯美了时光。
关于文字的情感散文推荐:文字魅惑
如果说能对世间万物细致入微、深入脊髓的完美展现,那么唯有文字。
文字是跳跃在纸上的音符,再优美的歌,也需要文字来作词,通过文字来抒发歌曲的情感。
文字是生活中舞动的芭蕾,既优雅灵动,又耐人寻味。
文字是到达心灵的直通车,如果想要心与魂完全契合,请搭上文字的快车,按文字谱写的轨迹前行。
文字是独白者的武器,它能赶走青春期的狂莽、更年期的烦躁、抑郁者的忧伤。如果你不想说,就请用文字来表达,文字是你最忠实的朋友,它能让你找到宣泄的突破口,让你的心归于平静。
文字是输送情感的中转站,无论亲情、友情、爱情,亦或是工作、商务交流,都可以用文字去诠释,让我们真实的心意充分展露。
文字是旅行者最好的陪伴,相机拍下的是美景和人文风情,而文字能记录同一境遇里,不同人的感知和心里路程。
文字是求知者的甘露,在知识的海洋,智者通过文字储存能量,知者通过文字传播见识和科学。而广大的读者就是文字最大的受益者,是文字让我们虽足不出户,却能走遍天下;是文字让我们从井底之蛙,到展翅翱翔;是文字让我们眼中看到的不仅仅是山川水月,还有风景背后隐含的深意。
文字是写作者的魂,笔者用文字做成子弹击中读者的心,震撼读者的感知。同时文字也是笔者永远的喜与悲,喜的是写于心,形之文,心意同步。悲的是意在心,止于笔,词不达意。虽是如此,笔者和文字也会永远相互依托。
文字是人与人交往的纽带,因为喜欢相同的文字而相识相遇相知。好的文字纯粹,净化心灵,让我们相信世界总有那么多美好,激励我们勇于探索的步伐,一直向前。
文字是人类永远的传承,从古至今,从今往后,更是恒久不变的魅惑。
把你的邮箱给我,我有很多,可以发给你。
推荐:
史铁生的全部作品,周国平的全部作品。
《文字,如你薄薄的情衣》
寂静的夜色里,只有古老的音符,在我耳畔跳跃,这些音符,像月光做的弦,微风和细雨轻轻弹,这样的旋律,恍惚间,看清了自己写满沧桑的脸和沧桑背后隐藏淡淡的伤感。
文字,如你薄薄的情衣,于是,我独坐屏幕前,继续写你,写你的背影渐渐远去,写下空洞的情感和这些寂聊的语句。月色下的一声轻轻长叹,只因我不想在老去之后,再次相遇,希望在你的心里,只有我的美丽。无论何时你离开这里,请不要告诉我,不要熄灭心灵的唯系。我再也无法承受,你的温柔打击,不要让我高筑的情感,瞬间溃堤,即使没有爱意,请让我活在梦里,这个梦如你,陪伴在我的生命里。我会用文字,记载那些青涩的记忆,让故事绚烂无比。想你,念你,都是那么美丽,纵然故事没有结局,我已习惯,做你生命中的插曲。
“你好吗?”对着月色,对着风雨,无数次重复着这一句。虽然我们之间的距离,在岁月的柔波里,淡化了踪迹,但在每一个寂聊的夜色里,常常想起你,常常无缘无故抓起手机,看看有没有关于你的一点点消息,多想拔动那号码,听听你的声音,仅此而已,一天天这样过去,细数着有多少日子没有你的消息。
特别的日子,特别想你,好想告诉你,我在想你,一次次拔去的电话,一次次被搁置,一次次被重重剥离。心,被你染的痛,似粒粒火苗灼伤自己,酸处的心啊,像飘落的细雨,打在你窗棂上的玻璃,留下的痕迹。一次次提笔,一次次写你,一次次想你的墨迹,恰似一枚枚钢针,扎在心里,红尘路上,我们还会相遇吗?那时的你,眼角,是否会增添岁月的痕迹?
在这柔柔的夜风里,当浓情散落的时候,你用灵动的双眸,深深的将我的痴迷,任思绪缓缓地,穿透空灵的深谷,为自己独舞,将寂静中滋生着的向往和渴望,翩翩轻舞成最美丽动人的夜曲!
君若你,滴不完的红尘雨。心若梦,如梦的笔墨插上飞翔的翅膀,踏着月色,将墨韵的凝香,飘散在枫叶同舞的路上。有过岩浆喷射的激情,才能沉静下来品味苦丁茶的生涩。
蝴蝶为花碎,花却随风飞,这种无法触摸的痛,是寂寞盈满的泪。今夜的记忆,泛起苍色的涟漪,弥漫在文字里。我不知道用什么来纺织,相思而不泪流的流年婉曲。我不知道眉间的愁云,何时摇落于天涯,溅起一点点温暖。把往事写进旧梦幽怨,而你的身影轻轻拨动着我的心弦,邂逅那份淡淡的青涩和眷恋。
轻掩寂寞的门,任思念流淌,在这份苦涩里,却融入了另一份别样的甘甜。烟花易散,而我依然期待,你把你的思念和牵挂,写下来,我会把它作成我的护身符,日夜帖在我的心里。
你为我织锦的薄薄情衣,如烟如雨,柔软细密,把我的青涩,盈盈一握,坠落成晚霞染色的那一刻。薄薄的情衣,罩着凌乱思绪,罩着疲惫的身躯,罩着美丽的惆怅,罩着幽幽的心曲。我用柔情的双手,将你滴落在梦里的疼痛,轻轻拭去。此刻,情衣,被揉搓,席卷而成的爱意,暖暖释放着醉人的夜曲。
今夜,我用文字织锦的薄薄情衣,挂在屏幕,溢满眼帘,残留满屏忧伤,雕刻成最伤心的风。封锁的记忆,瞬间,变成了通往你心灵的归途。今世,不想欠你一个吻,不想欠你一滴泪。只愿,在回首的时候,你留给我一个温暖的笑意。
任岁月勾起缱绻万千
早在我十几岁的时候便知道,只要过了二十岁,年龄刷得就像翻书一样快,有时候生命就宛如一度盛开的花朵,一生短暂似梦,如果连轰轰烈烈的爱一次都来不及,试问又有多少时间可以去等待?似水的流年,也依然照映不了我如烟的容颜。
真实的人生不可能缺少坎坷,更不应该拒绝痛苦与悲伤,恨是爱之力量的惯性,而爱有时是受了贪念与盲目的怂恿,或许,真如汪国真说的:“快乐是人生的驿站,痛苦才是生命的航程。”爱并不一定要最终有结果,但它也的确对活着的人有意义!
其实,有些人即便用一生的时间也是无法忘记的,因为没有开始,所以也就自然不会有结束,就像春来草自青,秋至叶飘零。无声无息的,终归会被我们清澈的瞳孔所俘虏,也注定了沦陷在你我眉目间,时时刻刻被岁月勾起缱绻万千,只愿寻一有缘人与己在余生路上共并肩。
我想,只有真正懂得爱情的人才会知道,爱一个人并非因为对方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是因为喜欢与她在一起时候的感觉,即使是在离别之后,泪眼婆娑已不见她调皮乖巧的模样,可她那揪心的眼神却深深烙印在了心上,如今,她又在哪里,做什么?不得而知,任凭自己曾经再轻狂,也终究逃不过在这寂寞的夜被这冷冷的风冻结。
年轻时,我们不懂爱情,却偏偏付出了至真、至纯的情感,到如今,我们向往平淡,却恰恰难以找到一个能与自己平平凡凡相伴一生的人。
时光飞驰,春去秋至,残了夏花,穿了秋水,竟是一篇篇文字伴着我淌过似水流年的浪尖,字字句句却沾染了我彷徨的心事。我曾经为自己的梦想绘制了一幅关于两个人的蓝图,在一个惟美的花园里,没有界限,没有约束,没有泪水更没有嘈杂,鸟语花香,绿草成茵。只不过,岁月还是一点一点的把故事铺长,将自己与梦想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它不允许任何人的片刻停留。
每个人心里固守着一种不为人知的信念,那是埋藏在心里的一颗种子,呵护着它让自己至少在以后的路上不会觉得孤单,当经历过风雨,经历过心灵的震颤后,种子在心里萌动扎根,最终开放的也不一定是玫瑰!
而我,还是默默的站在属于自己的故事里,不闻八月桂花香,不赏隆冬腊月梅,只在这织言片语下,以一种寻找的姿态挺立于四季轮回之中,仅此而已、、、、、、
《总有“柳暗花明”时》
无奈难消无助难耐时慷慨成的心语低诉,突然在细雨霏霏梧桐却语的清晨,凝结。在茫茫人流中莫名生出的惆怅,渐渐淤积成一种愤激,打破了静寂的黄昏。旦夕之间,对于生命的千般流转,无言以对。山穷水尽处,总有惊喜在等候,只源于我们菲薄的流年,有着清醒的期盼,不停留、不虚空。
人生行路中一处清冽的水泽,如梦魇般映着悠远而沉寂的晴空,一个深深的期待,一段长长的征程,一方路转忽见的企盼。支撑起整片朗朗的清空
“来者莫忙去者莫忙且坐坐光阴不为人流;功也休急利也休急再行行得失无非天定。”虚掩着的是你的眼睛,滞留着的是你的心。迷途在暗淡的沉默,生命就有如大海,生命之舟所承载的希望又怎能在泥滩上搁浅而沉沦岁月?我们抱着那份期待四处寻觅,在缄默中一次又一次经历满是创伤的记忆。心疲了,神乱了,开始慌张了,一切的一切都稀疏了;心麻了,神木了,开始沉默了,一切的一切都睡了,却错过了日出战胜黑暗的瞬间:拱起的是新的希望。
我总是固执的相信,总有惊喜在等候,总有柳暗花明时:等着我,躲着我。
也许是我们等待的太久,期许的太少,对于“转折”早已不抱有初衷的热情。在众多失败,堕落,沦陷中浸染上感伤忧郁,就像一枚石子投掷在烈火炎炎中,最终所留下的只不过是灰烬罢了,但却淡忘了凤湮没于其身---------浴火重生,生于“灰烬”,死于灰烬
我绝不可妥协,相信总有柳暗花明时,总有惊喜在等候,我们曾走过叫做回忆的驿站,登上记忆的站台,飞过幻想的沼泽,穿过叫做迷惑的丛林,期盼着,跋涉上叫做希望的山顶,看到了我们所向往的,迷惑的叫做机遇,转机的村落。那些阴郁浓重的累赘在清晰勾勒的霡霂中洗清污浊而又丧失的心。看到了!看到了………………
凝重人生,以陨石的姿势穿透云层与遥远的风景,摈弃一切忧郁与无奈,“柳暗花明”,萧然开,深瞑彻悟。我相信总有柳暗花明时,总有惊喜在等候,我更为之不停地奔走……
爱的列车空亦满/潘人木
50多年来,我最珍视的一件东西是我高中毕业的同学录,其中甚多惟有年轻人才写得出的离情。每次展读,心中都有海浪拍岸的澎湃。某同学写给一位绰号“火车头”的同学的赠言是:“好你这个火车头,载着一车好东西开走了!”多么简单而丰富!一句话就是一首生命之歌。
慷慨的造物者给每个人一车好东西,内容可能稍有不同,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当时我也有一车好东西:青春、健康、智慧、亲人、朋友、很好的胃口、过得去的容貌。装得满满的人生列车,就这么自自然然地往前开。那时候若勉强说有什么人生观,大概是快乐的人生观。
及至稍长,或遇高山,或遇急流,险阻重重,才知道这列火车不是一路顺利的,必须开足马力,添够燃料才能开过去,这个时期的人生观是奋斗的人生观。
然后有朝一日,发现列车的重量减轻了,这才恍然于造物者并非那么慷慨,他其实是诡诈的,在我的列车开出的同时,便伺机把他给我的好东西一样一样地取走:青春不再、健康日衰、亲人逝去、朋友远离,我的列车几乎空了。唯一他拿不走而仍留存的东西就是爱,以及由爱产生的一切;因为爱乃是自己所创造、所散发、所装载。爱之为物,有光、有色,绵延滋长。若自己不放弃,它可以源源不断,人生的列车永无空虚之虞。但此爱非单指男女之爱的情爱。我们女性的短处,常常是过分重视情爱,视为人生的惟一真实,它果然真实,却非惟一。视为惟一的结果,一旦失去,列车就会失去平衡,甚至翻覆也说不定。此处谈到的爱是指由诸般的爱汇集而生的工作之爱。这个阶段的人生观可称为爱的人生观。
由人生如朝露的观点看,年轻和年老实无多大差别。一个人心中无爱、自私、狂妄,虽年轻亦老迈;反之,虽老迈亦年轻,即使“前路日将斜”,也有“野花啼鸟一般春”的境界。
窗外/王其忠
从我居室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一株高高的芙蓉树。在那烟树参差的春日里红点点,煞是迷人。它牵动我的灵感,撩拨我的文思,久而久之,我竟视这位隔窗而立的“邻居”为知己了。
可是,有一个早晨,我推窗而望,蓦然发现昨夜的一场风雨已将它剥蚀得面目全非。立时,一种“繁花落尽”的悲凉掠过了我的心头!我不由感慨系之:在人生道路上磕磕绊绊,几经周折,几度沧桑,又一次次地失落了许多至爱的朋友,生命不正如同这随风而逝的繁花么?!
这件事过了些时日,也就渐渐地淡忘了。一次,我下乡归来,感觉到室内空气有些沉闷,就不经意地打开了窗户,顿觉眼前一亮:一树火红的三角梅映入眼帘,它在夕阳的背景下定格。意外的惊喜使我几乎不能自制,我诧异,当初在落英的背后,为什么竟没有发现这萌动着的不屈的生命呢?
是的,芙蓉的最后一叶花瓣凋落了,人们对它的嘉许也遗忘在往昔的记忆里,可是三角梅却成长了,那火焰般灿烂耀眼的红色向人们昭示着生命的更迭与延续。
谁能说,失去与获得不是一曲交响乐呢?
我久久地伫立窗前,深深感悟到:生命中没有四时不变的风景,只要心永远朝着阳光,你就会发现,每个早晨都会有清丽而又朦胧的憧憬在你的窗前旋转、升腾,这个世界永远传送着希望的序曲。
《坚硬的荒原》
坚硬的荒原①,一望无际,灰茫茫,朴实得连一条皱褶都没有;凄清,空旷,荒凉,寒冷;笼罩在铅也似的穹隆下。荒原上站着一位高大的老人:瘦骨嶙峋,古铜色的脸,没有胡须;高大的老人站在那里,宛似一株光秃秃的树木。他的双眼像那荒原和那天空一样冷峻;鼻似刀裁,斧头般坚硬;肌肉像那荒凉的土地一样粗犷;双唇不比宝剑的锋刃更厚。老人身旁站着三个僵硬、消瘦、穷苦的孩子:三个可怜的孩子瑟瑟发抖,老人无动于衷,目空一切,犹如那坚硬荒原的品格。老人手里有一把细小的种子。另一只手,伸着食指,戳着空气,宛似戳着青铜铸成的东西。此时此刻,他抓着一个孩子松驰的脖子,把手里的种子给他看,并用下冰雹似的声音对他说:“刨坑,把它种上。”然后将他那颤栗的身躯放下,那孩子扑通一声,像一袋装满卵石的不大不小的口袋落在坚硬的荒原上。
“爹”孩子抽泣着,“到处都光秃秃、硬邦邦的,我怎么刨呢?”“用牙啃。
“又是下冰雹似的声音回答;他抬起一只脚,放在孩子软弱无力的脖子上;可怜的孩子,牙齿咔咔作响,啃着岩石的表面,宛似在石上磨刀;如此过了许久,许久;那孩子终于在岩石上开出一个骷髅头大小的坑穴;然后又啃呀,啃呀,带着微弱的呻吟;可怜的孩子在老人脚下啃着,老人冷若冰霜,纹丝不动,像那坚硬的荒原一样。
当坑穴达到需要的深度,老人抬起了脚。谁若是亲临其境,会越发痛心的,因为那孩子,依然是孩子,却已满头白发;老人用脚把他踢到一旁,接着提起第二个孩子,这孩子已颤抖着目睹了前面的全部经过。
“给种子攒土。”老人对他说。
“爹,”孩子怯生生地问道,“哪里有土啊?”“风里有。把风里的土攒起来。”老人回答,并用拇指与食指将孩子可怜的下巴掰开:孩子迎着风;用舌头和咽喉将风中飘扬的尘土收拢起来,然后再将那微不足道的粉末吐出;又过了许久,许久,老人不焦不躁,更不心慈手软,冷若冰霜,纹丝不动地站在荒原上。
当坑穴填满了土,老人撒下种子,将第二个孩子丢在一旁。这孩子像被榨干了果汁的空壳,痛苦使他的头发变白,老人对此不屑一顾;然后又提起最后一个孩子,指着埋好的种子对他说:“浇水。”孩子难过得抖成一团,似乎在问他:“爹,哪里有水呀?”“哭。你眼睛里有。”老人回答,说着扭转他那两只无力的小手,孩子眼中顿时刷刷落泪,干渴的尘土吸吮着;就这样哭了许久,许久;为了挤出那些疲惫不堪的泪水,老人冷若冰霜,纹丝不动地站在坚硬的荒原上。
泪水汇成一条哀怨的细流抚摩着土坑的四周;种子从地表探出了头,然后抽出嫩芽,长出了几个叶片;在孩子哭泣的同时,小树增加着枝叶,又经过了许久,许久,直到那棵树主干挺拔,树冠繁茂,枝叶和花朵洋溢着芳香,比那冷若冰霜、纹丝不动的老人更高大,孤零零地屹立在坚硬的荒原上。
风吹得树叶飒飒作响,天上的鸟儿都来枝头上筑巢,它的花儿已经结出果实,老人放开了孩子,他已停止哭泣,满头白发;三个孩子向树上的果实伸出贪婪的手臂;但是那又瘦又高的老人抓住他们的脖子,像抓住幼崽儿一样,取出一粒种子,把他们带到附近的另一块岩石旁,抬起一只脚,将第一个孩子的牙齿按到地上,那孩子在老人的脚下,牙齿咔咔作响,重新啃着岩石的表面,老人冷若冰霜,纹丝不动,默不作声,站立在坚硬的荒原上。
那荒原是我们的生命;那冷酷无情的硬汉是我们的意志;那三个瑟瑟发抖的孩子是我们的内脏、我们的机能、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意志从它们的弱小无依中吸取了无穷的力量,去征服世界和冲破神秘的黑暗。
一杯尘土,被转瞬即逝的风吹起,当风停息时,又重新散落在地上;一杯尘土:软弱、短暂、幼小的生灵蕴藏着特殊的力量,无拘无束的力量,这力量胜过大海的怒涛、山岳的引力和星球的运转;一杯尘土可以居高临下,俯视万物神秘的要素并对它说:“如果你作为自由的力量而存在并自觉地行动,你便像我一样,便是一种意志:我与你同族,我是你的同类;然而如果你是盲目的、听天由命的力量,如果世界只是一支在无限的空间往返的奴隶的巡逻队,如果它屈从于一种连自身也毫无意识的黑暗,那我就比你强得多,请把我给你起的名字还给我,因为在天地万物之中,唯我为大。”
①指阿根廷和乌拉圭境内的潘帕荒原。
《曾经的最美》
日月交替着,白昼轮换着,一切都是美的,那个曾经不再是曾经……
生活的过程是复杂的,但是生活的意义却又是简单的,只因为那曾经的最美!
青春已逝,浮尘依旧。
风也匆匆,叶也茫茫,沉落和扬起的,是心……
那些曾经拥有的和失去的,已化作烟灰被轻轻弹掉,漫漫飞扬;那些曾经铭记和忘却的,已化作泪滴被阳光蒸发,无影无踪。那么是否可以归于平静了,因为现在已一无所有。
年华匆匆老去,留不住的,凋谢了,留得住的,收藏在哪里?
忆似水年华,看沧海桑田,承诺与誓言竟那么脆弱的零落,甚至来不及聆听。容颜易老心难老,而经历了那么多,是否它可以提前褪色,变得成熟?是否允许它锐变,给它自由?禁锢,已让它颤抖着奄奄一息了。
当你看到一块黑乎乎甚至散发着臭气的陨石时,可曾想过,它曾是天空中一颗耀眼的星星。尽管在现实中,它已不再闪亮,不再耀眼,但它曾闪亮过,曾美丽过。
当你看到一棵枯树,那树皮早已干枯得如老人额头上的皱纹,失去了往日色泽与活力。你可曾猜到它是一棵什么树吗?是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树,还是唯闻漫天作雪飞的榆树,抑或是为有暗香来的梅树?我想,无论是什么树,至少它曾美丽过,繁盛过。尽管现在的它让人猜不出是什么树,但它曾拥有年轻的心。
结局并不是事物的定数。尽管有些结局是令人悲伤,让人心痛的,但它的过程,它的内蕴却永远令人神往。正如陨石,枯树一般,它们的结局是令人伤痛的。生命的价值往往不在于结局而在于过程,曾经是未来的起点,是生命的体现,是过程的内蕴。曾经是最美,一切的美丽在于昨日。
最近见到了分散许久的好友,在经历了各自的生活后,彼此才发现当年的那份感情是多么珍贵,多么令人怀念。我们共同回忆了许多过去的点点滴滴。那些往事在心中涌动,激起层层涟漪。才发现,我们的最美都留在曾经,我们的幸福都滞留在昨日。
朋友说,我是个恋旧的人。不可否认,我常常沉醉于对往日的回忆之中,回忆中有一个个故事,一份份情怀,夹杂着我们的伤与痛,笑与泪。回忆往事是幸福的,它可以打开埋藏在心中的点点滴滴,在一个个故事之中寻找一份份快乐,在曾经中感受,在曾经中思考,在曾经中成长。
也许,曾经深爱不过是热情,不过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放弃抑或是最好的选择。哀而不伤地笑着腾出一片舞台。即使有缺憾,仍然算完美落幕。“花到凋谢人已憔悴,前尘往事已随花化成烟灭,”不过凋落真的没关系。只要记得,曾经绽放,曾经是最美。
人若活得太现实而一味马不停蹄的追逐未来,生活便会成为一种负担。夜深人静之时,就会觉得心灵劳顿。我们若回首,看看走过的路,歪歪扭扭的脚印,写下了几多艰辛几多劳苦。这时,欢乐与泪水交织着轻轻叩开了沉重的心灵,用它的美丽安抚一颗劳累的心,洗尽我们浮躁之感。这时,曾经成了一剂良药,用它独有的美丽洗尽尘世的污垢。
未来是很重要,但它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若整天忙于学习,工作……像机器一样不停的运转,生活则会失去它的本色。生活需要我们前瞻,也需要我们回望。
曾经说过的话,流过的泪,牵过的手,爱过的人,都是一处处绝美的风景,都是一份份简单的幸福。
曾经是最美的,在我们心中胜过了任何一处绝美的风景,胜过了所有的舒适生活。
曾经,是心灵的栖息地,会给我们带来永远的美丽和幸福!
下面是的书籍没有名著的深奥艰涩,大多需要提前了解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无需长篇小说需要集中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希望大家喜欢:
《文化苦旅》
余秋雨
说到散文中的名家与经典,《文化苦旅》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首屈一指。
大概光是“出版20余年,是全球华人一家三代共同的文化烙印,重塑了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 正版脱销近5年,盗版猖獗销售2亿册。 是当代中国被盗版次数最多、数量最惊人的书。”这两点,我们就已经能够感受到这本书的内容价值与重量。
我的感觉就是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本既轻松有品又深奥的游记,不同于驴友的粗糙也不同于攻略的僵硬,无论是都江堰,莫高窟还是西域,作者的视角首先就是非常独特的,可谓是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带给我很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和文化体验。在开拓视野的同时自己好像也跟着作者周游了一番,对我来说略微深奥就在于哈哈我查了好几次字典。
总之,80年代以后的读书人,谁能回避或躲开余秋雨呢真的是非常值得细细品读汲取精华的一本书,不妨荡气回肠走一遭沧桑,相信一定也会为你带来一场深度与有趣并存的阅读体验。
《病隙碎笔》
史铁生
可以说《病隙碎笔》是本张书单中我最爱的一本,也是最适合碎片化阅读的一本书,大概也源于它是因作者本人而直白地唤醒我的情感共鸣。
写这本书的时候,史铁生的双肾功能衰竭,只能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 每三天透析一回,只有第二天身体和精神状况稍好能够动一会笔。
也难怪这243则关于生死,苦难与信仰,残缺与爱情,神命与法律,写作与艺术等等人生命题在内的生命笔记长短不一,最长的的篇章也长不到哪去,大概这就是病隙碎笔之“碎”所在吧,缝隙小到令人动容心酸,给人一种作者是在用生命写作之感。
但是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没有在字里行间发现一丝作者因病落下的愁苦与阴影,这些断断续续记录下来的思绪也毫不琐碎,而是像被一股力量牵引着有着内在强大的连贯性。
书中许多和人生命题有关的思考,既执着又开阔,既深刻又平易近人,皆引人沉思,发人深省。
类似于“所谓天堂即是人的仰望”这种一语中的一句万言让我印象深刻的箴言也有很多,所以我不只是感慨且受益于这些因在生死与苦难面前幸存而更深刻明白的文字,更是发自内心地敬仰与钦佩史铁生这个人。
写作即是他的生命,身体虽残缺,但是思想比我们任何人都更丰满完整。
抛开所有的头衔与标签,他也值得我们一读,且我们应该去读,因为我们才是真正的受益人,真的觉得自己很感恩也很幸运,有幸捧读。
《人生哲思录》
周国平
这本书的性质介于辞典和文摘之间,内容是周国平文字的一个摘录,形式是像辞典那样按照主题和关键词加以详细分类。
对我们这些老读者而言,它更像是辞典,用它可以轻易地检索到周国平在某一问题上的精辟论说,虽然我更喜欢从他的那些经典散文集中标记摘录,因为有文字的延展会帮助我更好地记忆与领悟。
对新读者而言,它就更像文摘,这也是我初读周国平的时候接触的第一本书,当时就觉得非常惊喜,因为平日读书的时候我们都喜欢标注,而这本书就像是浓缩的精华,直接把那些值得标注的文字段落一次性聚集在一本书,而且还帮你分类整理得当。
现在我突然发现,我每读一本书的阅读后进程中的书摘部分,每次都分类整理积累素材的形式灵感,可能就来源于这本书的编排形式。
读它你可以先清晰地一窥周国平的文字与思想的基本面貌。全书分为四编: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精神家园。正如周国平所言:它们实际上都是从不同角度对人生进行哲学思考,所以他给这本书取名为人生哲思录。
《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
这本书收录了125篇王小波的经典杂文和随笔,内容涉及非常广泛,有思想文化方面的文章,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出来的各种真知灼见,对社会科学研究的评论,创作谈和文论,少量的书评,一些域外生活的杂感以及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评点等等。
如果说《人生哲思录》是将周国平的思想精华聚为一体,那么《沉默的大多数》就是比较完整地体现了王小波的总体思想,智慧以及良知修养。
杂文可谓是王小波的招牌,而这本书的风格也真的是非常“王小波”,字里行间尽显嬉笑怒骂与黑色幽默的文笔风格,好几次我都忍不住笑出声,笑完又陷入深思。
书的文体虽然非常散漫,比起写文章,更像是在写一封信或是一段录音记录,但是不会令人感到不适,相反给我一种平易近人与心对话的感觉,自在直白易懂,又不乏深刻。
书如其人,光是读他的文章就能感觉到这个人的“有趣”,尽显人格魅力,如果你要读王小波的话,这一本就是非常合适的入门选择。
《人生最美是清欢》
林清玄
《人生最美是清欢》是林清玄2016年出版的全新散文集,里面的48篇经典篇目,都是由千万网友精心甄选而成的,可谓是横跨林清玄四十五载创作生涯,最能代表林清玄作品风格和思想智慧的作品集。
全书共分为六辑,包括人间有味、活在当下、随遇而安、天寒露重、不忘初心、从容一生等六大人生主题,光是看名字就被吸引。
提到林清玄,就离不开“禅意”,感觉他的文风字里行间就是想要传达给我们“以清静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这样的一种心境,希望我们可以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能从浮躁的世界找到内心的平静。不浮不躁,不慌不忙,淡定从容地过好这一生。所以如果你的人生追求或者喜好如此,读一读林清玄应该就会非常你的胃口。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本很美的书,无论是装帧排版插画还是作为主体的字中有画的内容本身,每一页都很漂亮, 彩页用的都是比较清淡的颜色,十分清新。
如果你想读林清玄,在他每一本名字都很文艺的众多散文集又不知该如何选择,不妨就从这一本林清玄执笔45周年的白金纪念版读起。
《送你一颗子弹》
刘瑜
作为南方报业的专栏撰稿人,刘瑜主要写两类文章,一类是没什么情绪色彩的政论时评,还有一类是自己的生活随笔,《送你一颗子弹》就是后者的合集。
在这本书里,被“审视”的东西杂七杂八,有街上的疯老头,有同宿舍的室友,有爱情、**和书,大到制度,小到老鼠,记录的都是作者在2005—2009年左右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就如作者在结语中所言,她的出发点并不是写一本书,所以不同文章往往风格迥异,长短不一,质量不均。
总之这本书给我最直接的感觉就是“有趣”,打破了我对女博士的传统印象,觉得笔者就像一位平易近人的朋友,正坐在我的对面,和我侃侃而谈,而从她的言语中,我能够感受到她的聪明优雅,睿智独到,幽默风趣。
也许没有史铁生那么深刻没有周国平的哲思也没有林清玄的禅意,但是毕竟这不是一部散文集而是本意非成书的生活随笔,所以你不妨就和我一样把它作为自己的灵感手册,闲来翻开扉页和作者畅谈几句。
书中是作者关于这些生活中小事的观点看法与分析,那么你呢这些问题你又是怎么想的呢不妨从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反复推敲思考,相信收获也会不少。
《这些人,那些事》
吴念真
吴念真被称为“台湾最会说故事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位知名导演,而这本书就是他在经历过人生的风风雨雨和低潮后,所完成的生命记事——他心底最挂念的家人、日夜惦记的家乡、一辈子搏真情的朋友,台湾各个角落里最真实的感动,那些静静流淌的命运,那些再普通不过的人,再平常不过的日子。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文字很温暖真诚,不华丽,但掷地有声。有好几次忍不住笑出来,也会忍不住流出眼泪来,一帧一帧好像连带着自己的回忆也被唤醒。
看完后去看了其他购书者的留言书评,头一次看到几乎是清一色好评的现象,不禁感慨,原来无论是文字还是为人处世,这世上还是真情实感最得人心。
一厘米厚度左右的一本薄薄的书,却承载着太多往事,有很多饱含真善美的故事,等待着你去翻阅,不妨由它去把你内心沉睡的那些东西唤醒。
推荐在一个人的时候静静地阅读,静静地感动。
《皮囊》
蔡崇达
同样是讲故事,《皮囊》的评价就有非常极端的两种声音。一种人觉得这本书非常压抑,所谓情不自禁地感动流泪都是夸张溢美之词,作者不过就是在用别人的不幸来回味自己的成功轨迹;一种人觉得这本书读起来很有味道,也给人思考,算是好书,佩服作者对于世间人的包容和理解和深刻的自我剖析。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想必争议如此之大,也会勾起你去亲自感受一番的兴趣 。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新人新作的来头很大,由韩寒监制,莫言、白巖松、阿来、阎连科等人联名推荐,连刘德华都为这本书亲自做序。
我的感受就是,既有抗争也有共鸣,比起去评判什么,怀疑真实性,我更愿意把它当做一面镜子,从故事中的那些人事身上来审视自己,就像我为这本书写下的书评名所言:希望我这副“皮囊”下的人生,不那么用力,而是丰富的安静。
《自在独行》
贾平凹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师,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载入世界文学史册的文学家之一,因为贾平凹这个名字也是我们在大学学习《现当代文学》时出现在课本的三个字,考卷上也多次出现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比如《废都》《高老庄》等,所以看到他新出了散文集,第一感觉就是很神奇。
《自在独行》是贾平凹执笔40年高水准散文精粹,主题是:研磨孤独,收获自在,致每个孤独的行路人。
为什么说是写给独行的人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孤独,但其实说自己孤独的人其实并不孤独。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
与其说我们是孤独的孤立的,不如说我们是会独立思考个体,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内心有一片宁静,能够体察生活,感悟人生。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真正的洒脱来自内心安宁。
正如周国平所言:最好的人生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人间草木》
汪曾祺
现在很流行“生活家”的标签,不知道他们是否读过被称为“20世纪以来备受国人推崇的生活家”的汪曾祺。
感觉如今这样的老头儿再也难有了,因为我们中的大多数已不懂得发现和感知这自然中的万物生灵了。而 《人间草木》便是汪曾祺的随笔体会,是他细腻的生活。
正所谓“看花鸟看虫鱼,看的都是人生。谈食物谈故人,谈的都是情怀。”我们总能在平平淡淡的文字里面,感受到其中流淌着的一种叫做生活的东西。
这本书的硬壳精装本非常精致美观,本身就像一个艺术品。若你也能有一番闲情雅致,推荐在饭后泡杯茶静下心来慢慢看,就如冯思嘉所说:惬意的事情就是午后、清茶、老歌和这本书。像是和家中老人懒洋洋聊天,又像是听老学者慢悠悠开讲座,始知现代汉语也能有如此韵味。
静下心来后我便总是能够在汪曾祺的文字里找到那份静气与意趣,虽然刚开始读时每次拿起都觉得太过寡淡,觉得不似精彩的小说那么浓烈。但是其实人生本就寻常,一日三餐吃喝拉撒生老病死,感动就在于能够从这些平常的内容字里行间中,感受到这位可爱的老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满满的希望。
突然觉得,能将每个平常的日子过成诗,随波逐流的做一个普通人,就挺好。
认真来说,一个人受一本书“影响”,无非是一种自我发现,这是读书最大的乐趣之一,自己本已存在但沉睡着的东西被唤醒。
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言:读书时,无论是谴责还是辩护,都是极其狭隘的立场,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对话式”的理解,其中既有抗争,也有共鸣。
所以看书过程中的思考和书毕后的总结,都是必不可少。
希望这张书单同样也能够被你参考,为你所用,无论是地铁等车课间还是睡前,相信它们一定也会是可以帮助你碎片化高效阅读的不二首选。
我也很喜欢周国平的
刚开始看建议不要去看他的散文集 这样会看着看着会厌烦 而且带着哲学的 不容易懂
建议你先看看他的随笔 都是经典语录 文字特别优美而且引人深思例如《风中的纸屑》
薄薄的一本 会带给你无穷的体验与共鸣 等喜欢上了他的文风 熟悉了那这文字感觉再
系统的看把吧 情感体验的建议看看《爱情的容量》我个人特别喜欢
如果时间不多建议看《守望的距离》《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人与永恒》
下面是他的所有作品
《苏联当代哲学》(合著),人民出版社。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上海人民出版社。 散文集《安静》
散文集《守望的距离》
《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三联书店。 《尼采诗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7 著:
《诗人哲学家》(主编和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偶像的黄昏》,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8 著:
《人与永恒》,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90 著:
《尼采与形而上学》,湖南教育出版社。 译:《谢林传》(合译),商务印书馆。
1991 著:
《忧伤的情欲》,四川文艺出版社 。
1992 著:
《人与永恒》(增补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只有一个人生》,四川大学出版社。 散文集《各自的朝圣路》
《断肠人在天涯——元代散曲新赏》,四川人民出版社。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台湾林郁工作室。 《只有一个人生》,台湾林郁工作室。
1993 译:
《理性边缘的哲学——尼采论哲学之源》,香港商务印书馆。
1994 著:
《今天我活着》,安徽文艺出版社。 译:《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5 著:
《迷者的悟》,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6 著: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广东教育出版社。 《爱与孤独》,天津人民出版社。 《语言与哲学——当代英美与德法传统比较研究》(联合编著),三联书店。 《守望的距离——周国平散文集》,东方出版社。 《周国平文集》(1—5卷),陕西人民出版社。 周国平手迹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上海人民出版社。 《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湖南文艺出版社。 《对世界的认识》,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译:《偶像的黄昏》,光明日报出版社。 《悲剧的诞生》,华龄出版社。
1997 年:
《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周国平卷》,四川人民出版社。 《周国平散文》(上,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精神的故乡》,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8 年:
《精神的故乡》,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1999 年:
《周国平哲理美文》,广东人民出版社。 《周国平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各自的朝圣路——周国平散文二集》,东方出版社。 《人生圆桌》(主编和合著),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0 年:
《周国平小语》,广东人民出版社。 《人生哲思语编》,现更名为《人生哲思录》上海辞书出版社。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插图珍藏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与永恒》,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人生圆桌》(主编和合著),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译:《悲剧的诞生》,台湾城邦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1 年:
《安静的位置——周国平散文生命感悟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周国平图册(20张) 《爱与孤独——周国平散文情感体验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朝圣的心路——周国平散文灵魂守望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经典的理由——周国平散文读书趣味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另一种存在——周国平散文写作情怀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无用之学——周国平散文哲学家园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街头的自语——周国平散文人间随笔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自由风格》(与崔健合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享受生命》,浙江文艺出版社。 《周国平文集》第6卷,陕西人民出版社。 译:《悲剧的诞生》(插图珍藏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海南出版社。 《安静》,北岳文艺出版社。 《灵魂只能独行》,海南出版社。 《爱情不风流》,海南出版社。 《智性时光》,海南出版社。 《风中的纸屑》,海南出版社。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台湾上游出版社。 译:《疯狂的意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守望的距离》(修订本),北岳文艺出版社。 《妞妞》(日译本),日本PHP出版社。
2004 年:
《各自的朝圣路》,北岳文艺出版社。 《周国平自选集》,海南出版社。 《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长江文艺出版社。 《我的心灵自传》,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译:《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修订本),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5 年:
《周国平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 《灯灯亮了——我的女儿妞妞》,台湾张老师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周国平哲理美文》,吉林文史出版社。 《人生哲思录》,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年:
《人与永恒》珍藏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年:
《闲情的分量》
2009年:
《最合宜的位置》作家出版社;《周国平论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新作:
《宝贝,宝贝》凤凰出版集团 《生命的品质》长江文艺出版社
其中我最喜欢《妞妞》,很感人
导:爱情会让人飞蛾扑火一样的去追逐,有时会让人盲目。爱对一个人,是幸福与快乐的。下面是青春爱情的正能量书籍,欢迎阅读。
01
面包树三部曲
出道代表作品,写于青春的故事——面包树三部曲:《面包树上的女人》《面包树出走了》《流浪的面包树》
“ 面包树三部小说是我用文字谱成的一首长歌,歌唱着灿烂的青春,为世间的相聚而唱,也为那样缠绕执拗的爱情而歌。唯愿这一曲永不落幕,就像我们拥有过的所有刻骨铭心的爱情,时日渐远,始终与记忆相伴,不曾老去。”
02
最遥远的距离
畅销二十年的爱情经典,将一段深情演绎成传奇——《最遥远的距离》(曾用名《荷包里的单人床》)
“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03
情人无泪
以爱之名致敬纯美青春,最虐心专情的情感长篇——《情人无泪》
“ 人们所以为的巧合,也许并不是一次偶然。我们所有的不期而遇,不谋而合,我们所有的默契,以及我们相逢的脚步,也许都因为两个人早已经走在相同的轨道上。纷纭世事,人们适逢其会,却又难免一场告别。这是我在生命中最动荡的日子中写下的一直被自己搁浅的故事。”
04
红颜露水
荧幕之作,一段比痛更痛的爱情——《红颜露水》
没落贵族女孩儿与平民王子的爱情故事,在情感与自我成长中,领悟“金钱与爱情”的关系
“ 原谅我,不曾为爱燃烧。愿飞越世界尽头的残酷泥沼,即使世情如岐路难书不能一起悲欢终老,也要将你紧紧拥抱。”
05
我终究是爱你的
最美小说,领悟爱情里的温柔与孤独——《我终究是爱你的》
爱情是一百年的孤寂,忧郁的私家侦探和孤苦无依的女孩相遇,那一刻,所有苦涩的孤独,都有了归途
“ 那个长夜,漫天星宿,得睹芳容,魂摧魄折,想认识你,想爱你,想守护你,换几声欢笑,一场热泪,告别飘摇无根的生活。我不是暗影,我是归人,我,终究是爱你的。”
06
我这辈子有过你
绵延时光里永不退色,最受偏爱的作品——《我这辈子有过你》(曾用名《三个A Cup的女人》)
“ 胸围与爱情,有着难尽言表的关系。女人的一双乳房温柔地哺育过爱情,也倾心哺育过我们所爱的男人,红尘相遇,枕席之间的妩媚与缠绵,如此烂漫,却也许会归于寂静与荒凉。虽然这一生这一世不可能圆满,甚至最后一切也会成空,但我这辈子有过你。我有过你,有过你的欢喜、微笑和哭泣。”
07
那些为你无眠的夜晚
浓情散文,让你哭着笑、笑着哭——《那些为你无眠的夜晚》
“ 一生中,多少背影已然依稀人却总是要睡的。一场酣眠,同时也是觉醒,如许红尘,如梦一场。后来的后来,你甚至再也不会为任何人失眠了。有的路,的确只能是一个人走,比如说,觉醒的路。”
08
谢谢你离开我
最美散文集,疗愈万千读者——《谢谢你离开我》
“ 后来的'夏末和飘雪的长夜,或是余生,在此地,或者异乡,当你比现在老些,或是已经很老了,想起那个离开你的人,想起那张在记忆里早已模糊了的脸,你会感谢他的离去,是他的离去给你腾出了幸福的空间。”
09
永不永不说再见
柔情散文,守护心里的“永不之地”——《永不永不说再见》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永不之地。既然不可以永不长大,但愿永不苍老。永不苍老也是奢望,那么,可否永不孤单、永不害怕、永不忧伤、永不贫穷、永不痛苦有一天,当我们幸福地在心中那片永不之地登陆,我们或许还是希望永不失去。忘掉岁月,忘掉痛苦,忘掉你的坏,我们永不永不说再见。”
10
想念
情感指导散文集——《想念》
汇集了不同时期对情感、女性和生活的思考,更以细腻的笔调道出了爱情中有关思念的个中滋味
“ 当一切都结束,在远方不再有想念,我是那样想念曾经那么想念一个人的甜蜜和苦涩、辛酸与孤独。虽然那时候不知道那样的想念有没有归途,能够想念一个人,也被人想念,生命的这张地图终究是漂亮的。”
推荐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这是一本讲述我国文化传承的一本书,文笔非常优美,我说说我的感受吧。
文化苦旅,在我眼里,这代表着一个民族传承文化的一种艰难,也透着余秋雨对此的担忧。在尔虞我诈的人类世界里,文化像一只易碎的灯笼,随时都能被抢走,然后践踏,甚至毁灭。
在看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余秋雨笔下祖国山河的旖旎风光,山峦起伏、虚以委蛇跃然纸上,同时我也能在他的字里行间看到那个注视着那一片壮丽的深邃锐利的目光还有上面拔地而起的三行皱眉,那是一种俯仰天地古今的沧桑,那是深切的民族和文化的忧患意识。
最开始接触的,是印在高中语文选修课本里面的《道士塔》。但老师没有讲那本书的任何一篇课文,即使那都是历来为人称道的篇目,发下来却永远在我们椅子底下的书箱里,整整三年安静地呆在那里,如一处被遗忘的的宝藏,日复一日的尘土将其覆盖;也如一个一进皇宫就被打入冷宫的妃子,从盛开到凋落,都无幸一睹圣上的尊容,只因为老师面无表情地说了一句:高考不考。
于是这本书就被贴上没用的标签,有时候我在想,这是否也是文化苦旅里一道悲凉的风景?出于对文字的热爱,出于对余秋雨的好奇,也出于做题做到麻木不仁的心累,我翻开了这本书,根据目录,找到了《道士塔》。
记得看完这篇文章的那个晚修,愤怒,惋惜,不可思议,痛心,五味杂陈,打翻在我稚嫩的内心世界里,刺痛着我的神经。这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竟有那么一个时期,掌握在一个如蝼蚁般卑微的道士手里,被其肆意挥霍,甚至到后来,他亲手砍断了那长生不老的脉搏,任这被世代君主捧在手心上的绝世珍宝流光了透明的血液。
一边读我头皮一直在发麻,我像余秋雨一样,隔空对着那个道士呐喊,求他放下手里粘着白色颜料的刷子,求他停止凿壁画的举动,求他拒绝与西方商人随意且廉价的交易……但我的声音没像风一样吹到他耳边,时间的车轮继续滚动,碾碎了那片没有栅栏保护的中华文明。
《道士塔》也许没有《阳关雪》的纷纷扰扰,俞见凄迷,也没有《白发苏州》的纸醉金迷,物是人非,它只是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一个几千年的文明如何毁在一个人手里的过程,但从情感上来说,我认为这是最能表现文化的脆弱以及作者对文化苦旅的态度,换句话来说,我在这篇文章里,读懂了余秋雨。
觉得OK的话请点赞~更多的学习技巧,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我从心理学和文学的角度,为你破解生活密码。
微信公众号:文学有毒
做全网最幽默的文学解读频道,别轻易关注,小心中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