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有钟南山,刘丽,张定宇,胡明等,还有许多每个医院的护士,医生,我们尊敬的解放军,比如钟南山在武汉突然新冠肺炎的情况下,他深入第一线,抢救,指导各项工作,挽救了好多好多中国人民。
抗击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
最可敬之人,钟南山,84岁的高龄,却没有选择颐养天年,而是第一时间前往防疫一线,了解最新情况。也正是因为钟南山院士此次的武汉之行,才让国人开始警觉,意识到这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让大家提前做好防护措施,将感染人数降到了最低。
最可爱的人,刘丽在逆行者中,除了医护人员之外,还有军人。作为驰援武汉的军人中的一员,刘丽的一张照片火遍了网络,但是她的火是因为让人心疼。
戴口罩留下的印记清晰可见,她的母亲更是对她担心不已,关切地问道,能恢复吗,为了不让母亲担心,她轻松地回答道,放心,我还是您那个乖女儿。
最乐观的人,张定宇,作为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2018年被确诊为渐冻症,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了,得知消息后,他依然的乐观面对生活。
此次疫情,他身先士卒,带头担起疫情防控工作的重担,接诊治疗相关病人,没休息过一天。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也不幸感染,好在现在已经出院,但愿此次疫情过后,医学能再进步一些,让渐冻症也能得到根治。
最坚强的人,胡明,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胡明接了一个电话,然而遗憾的是电话那头传来的是一个坏消息,身为同行的好友被感染了,病情发展很迅速,一瞬间,他泣不成声。
他有想过医护人员被感染,但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然而疫情防控刻不容缓,病人救治更是争分夺秒,一转身,他擦干眼泪,继续向自己的工作岗位走去。
许多在疫情中献生的医护人员,警务人员和志愿者,他们都是保护人民的功臣,是英雄,还有许多战斗一线的各行工作人员,他们也都是无名英雄,是人,民的功臣,疫情过后,也许他们很快被遗忘,但疫情期间我们只要坚守家中,少出门,即使出门,也一定戴好口罩,就是对他们真正的回报。
疫情面前,人人都是受威胁者,人人亦是抗击疫情的行动者。只要我们彼此真诚关爱,我们的信心和力量就会引领我们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抗击疫情的感人 故事 作文 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作文 范文 一
在2020年临近 春节 之时,一种新型传染病——新型冠状肺炎爆发了。他就像一头凶猛的野兽向我国湖北省武汉市袭来。短短数天,病毒“侵占”了我国多个省、市、区,正当我们被病毒逼得惊慌失措时,在我们周围站出了一群群英雄——那就是我国的医护人员!英雄的带头人是84岁钟南山爷爷和73岁的李兰娟奶奶,他们这般高龄,还在奔波操劳,为民族为国家,带领着我国的医护人员奋战在一线!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在中国***的领导下,早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他们让我知道什么叫无私、什么叫无畏、什么叫奉献!
春节,应该是全家人团聚的日子,然而2020年的春节,却与往年不同。当我们还和往年一样,一家人围在饭桌前,一起 说说 笑笑,吃着年夜饭的时候,我们的英雄——可亲可敬的医护人员只能吃着快凉了的盒饭,远离他们亲爱的家人,奋战在一线,与病毒顽强斗争!疫情如洪水般越来越严重,各省市不得不延期开学、延期复工、商场停业、交通停运 ……
但我们的英雄一直坚守在岗位,不分昼夜。为了减少医用物资(如口罩、防护服等)的使用,白衣天使进入病房就开始不吃不喝,忍着饥渴,在一线救治病人,在病房里一待就是五六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等他们从病房中拖着劳累的身子出来,摘掉口罩那一瞬间,我看到他们的脸上出现了深深的“沟壑”,甚至还磨破了皮;还有一些护士,为了穿衣戴帽方便,他们把乌黑亮丽的长发剪成了寸头,甚至剃成了光头;到了晚上,他们你挨着我,我挨着你,随便躺在地上休息,一有情况,立马跳起来奔赴现场。每每在新闻里看到这样的画面,我鼻子一酸,眼睛通红通红的,心里便想着:你们是最美的白衣天使,最伟大的英雄!
在新闻里我还看到我们的白衣天使也有被病毒传染的,人数达到了1700多人,更可怕的是有几名英雄已经远远离开我们。比如: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耳鼻喉科医生梁武东,于1月25日感染去世;2月7日凌晨,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也不幸感染抢救无效于7日去世……我大声地说:“你们是我们的英雄、是我们的白衣天使、是我们最耀眼的明星!”我祈祷着:保护我们的白衣天使,健健康康去,平平安安回!
为了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员、白衣天使、中国军人、人民群众……成千上万的一线工作者,你们永远是最可敬的人,永远是我们的榜样,是你们用生命捍卫祖国的安全,你们是世界上“最美的逆行者”!
致敬英雄!感恩英雄!感谢英雄!最好的方式就是和他们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一起战胜疫情。斗艰除险离不开英雄的顽强斗争,更离不开普通人的密切配合。我们需要危难时刻的英雄主义,更需要奋力担当的责任意识。战胜疫情,绝不可能仅仅靠几个人的冲锋陷阵,我们更加需要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守护我们的国家,守护我们的家园,以全民的行动赢得最后的胜利!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作文范文二
“呯呯呯……雯雯,快开门!”
“哐”的一声,紧接着便听见妈妈 炒菜 的铲子掉到了地下,坐在沙发上的爸爸也猛的一下站了起来,我和哥哥停下手中的笔,眼睛齐刷刷地望着屋门。我连忙问到:“是谁在敲门”宅在家里不出门的我们,每天不停地刷新闻,信息各种各样,让人感动的、让人生气的、让人惊叹的……我家可没有疑似病例,没有人发烧,更没有人接触“武返”人员!一家人目瞪口呆地望着大门,呆了好半会儿。
“呯呯呯”“呯呯呯”……敲门声再次响起,只见妈妈深呼吸好几口,定了定神,小心翼翼地问道:“是谁啊”
“我是尧尧他爸。”
爸爸才连忙走向大门,刚伸出手,我便大喊一声:“等等。”匆忙从茶几上拿下口罩给爸爸带上。打开门,只见雷叔叔戴着口罩,穿着长长的雨衣,站在门口一米处远地儿。
“雯雯他爸,现在疫情严重,这是我们小区3天一出门买菜的通行证,一定要保管好。”爸爸接过通行证,连忙谢道。
“不给政府添乱,安心待在家,共度疫情。”
“雯雯,记得勤洗手哟……”
“好的好的。”我连声应道。
“那好,我还要去发其他家的,先走一步。”一眨眼,白色雨衣消失在我眼前。爸爸关好门后,全家才松了一口气。
午饭后,我正准备玩会手机时,看见物业主群内,有好几百条信息“谢谢,辛苦了。”
“请大家放心,我们来时量过体温,发完后再次量体温,一切正常,请大家不要担心。”
“不用谢,不客气!”
雷叔——我同桌的小雷的爸爸,一位帅气的80后叔叔,住我家楼下。
没过几天“呯呯呯”的敲门声再次响起。
这次没那么紧张了。当爸爸打开门时,“雯雯爸,这是居委会发放疫情期间的统计表,大家认真填写一下,明天我再来收。”雷叔说道。“雯雯听话哟,别出门,记得勤洗手。”雷叔再三叮嘱。
顿时,我的眼眶湿润了,我们共31楼,近200户人家,雷叔冒着感染的风险,坚持挨家挨户地送,他不是物管人员,也不是机层干部,只是我们的邻居。
妈妈连声“多谢,多谢”。
他连连摆手:“不用,不用,大家都是一栋楼的,不客气。”
这场疫情,像一个巨石砸入我们原本平静有序的生活,一时间,沉渣巨浪翻涌,各路妖魔鬼怪纷纷现身。但各种温暖善良也频频显现——有84岁的钟南山院士,73岁的李兰娟奶奶,日夜不寝的白衣天使,还有许许多多的乡镇基层干部,还有我的——雷叔……14亿中国人有条不紊地统一抗击病魔。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以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感谢有你们,每一个默默付出的中国人,有你们在,中国一定能打赢这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狙击战。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作文范文三
没想到,有一天,宅在家里会是对祖国最好的贡献。
这个春节有点闷
街道没有往年的敲锣打鼓,有的只是一阵寒风掀起地上的尘埃;家里没有往年的高朋满座,有的只是小小的一家人窝在沙发上,百无聊赖;今年的春晚似乎格外好看,因为人们难得摆脱 麻将 、纸牌的束缚,沉下心来与家人一同欣赏……
被困在家的第六天,我数着窗外飞过的鸟,想象着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被困在家的第七天,我凝视着对面的车道,想象着大洋彼岸的海鸥正拂过费城;被困在家的第八天,我点着不请自来的小雨滴,想象着极图的夜空散满了五彩斑斓……第十天,十一天,十二天,我学会用毛笔书写祝愿, 编织 中国结寄寓祝福,做一桌饭菜希望远在武汉的英雄们也能早日团圆……
这个春节有点暖
疫情突发,在我们这个边远的小县城也引起了不小的恐慌。超市被洗劫一空,却意外证明香菇炖鸡面果然是最难吃的泡面;药店门外排起长龙,口罩、消毒液有市难求;其他商铺门口罗雀,纷纷关门……这个春节,格外清冷。
我早早起床,因为楼下药店说今天会有口罩买,家里已经连一个备用口罩都没了。随便一穿,扒拉着小钱包出门。刚锁上门,就看到对门**姐小心翼翼的把行李箱推出门,自己弓着背慢慢地移出来,再轻轻的合上门,生怕发出一点声响。刚想和她打个招呼,她却以掩耳不及盗铃之势的速度,一把捂住我的嘴,不让我说话。在我保证小声说话后,她才放开我。“琴姐,你要去旅游吗这段时间不能乱跑,会添乱的。”我盯着她的行李箱,非常不赞同她这种行为。疫情如此高发,出去玩只会添乱。她愣了愣,然后笑了,“看不出来,小丫头思想觉悟挺高的啊。”“这是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好不好”“好,姐姐知道,姐姐是去武汉当志愿者的。”她笑着说,充满朝气的脸上,写满了自豪。我这才想起,她是学医的。“可是……”疫情这么严重,她还未“出师”,不怕吗“替姐姐保密,等你王阿姨发现后,我差不多已经上车了。”她眼里闪过一丝挣扎,还是笑着对我说。这是我第一次发现原来一个人的眼里真的会有星星。
我望着她远去的背影,瘦小却仿佛能撑起这一片天空;盯着手中蓝色的口罩,沉积在心底深处的压抑有了松动。原来,天塌下来,是真的会有人愿意替人们撑着的……
口罩涨价了,不出所料;可没想到这么狠,一包40元,翻了好几倍。有人不顾自身安危,奔赴前线,只为后方一片安宁;有人甘心成为无良商家,大发国难财。作为一名文科生,我第一次拨打了投诉热线。没想到,小县城的执法力度也蛮高的,当天下午就解决了。看着执法人员远去的背影,莫名与**姐的背影重合起来……
这个春节有点燃
武汉封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大力建设,而火神山建设现场场景被网络“云直播”后,数千万网民在屏幕前当起了“监工”;中国人民解放军抽组1400名医护人员承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任务……
一件一件事,体现着中国力量,象征着中国人的团结,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这颗冉冉上升的新星光芒!作为中国儿女,我们无比的自豪!
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作文范文四
连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深深牵动着人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在红杨镇珩琅山村这片土地上,有着这样的一些“战士”:他们不为别的,只为心中的信仰、书写党章时的郑重、党旗下庄严的宣誓,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员;还有这样的一些“战士”:他们在外辛苦打拼,无私奉献回报家乡,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乡贤;还有这样的一些“战士”:他们知党恩、感党恩,默默支持党的各项工作,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群众。这些“战士”们你加油我助力,他们没有惊天动人的 事迹 ,但却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让人感动至深。
2月3日一大早,沈墩党员章木森同志风风火火来到村部,正好找到刚察看村组环境卫生和防控工作回来的村书记程世田,章木森带着包括自己在内还有郭道云等几个同志的捐款要捐赠给村党组织,还说了另外几个同志由于疫情防控期间人员不能流通,不能及时赶回家参加防控工作,他自己也在村庄路口轮班执勤不能久留,一定要把这份捐款交给村党组织,表示要加油助力。
中共党员、乡贤许之生同志于2月3日微信转账一万元捐赠给村党组织,说他天天都在关注疫情,关注家乡,你们在防控一线辛苦,冒着生命危险保卫家乡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就让我这个老党员为家乡防控工作尽一些绵薄之力吧。
参与捐款助力的还有乡贤人士章美华、胡金海等人,还有其他一些工作在外地但一直默默关心家乡的党员、乡贤和群众以及特殊群体暖心的捐款。看着这些沉甸甸的捐款,村书记程世田感慨万分地说,所有人每一分的捐赠都代表着群众对党的信任,我们是党在农村的代言人,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不能辜负这一份份的爱。当下虽然疫情肆虐、天气寒冷,但大家的心里都感到了特别的温暖,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没有什么难关过不去。
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作文范文五
2019年末至2020年春节,一个原本是中国 文化 传统里一年当中最重要、也是最富有意味的节日,却成了大家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抗战时期。在这期间,涌现出了我们各个行业的很多感人故事。
首先是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他们坚守岗位、恪尽职守,站在了防控疫情的第一线,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心头、护在身后。他们是疫情来袭时最美的逆行者,不顾个人安危始终在患者身旁,放弃佳节休息守护万家团圆,时刻做好准备主动请战前线,坚决服从指挥千里驰援战友。我们有坐着轮椅上疫情战场的86岁的退休老医生董宗祈教授,在听闻武汉疫情严重,医护人员人手有限时,这位老一辈的医生果断站了出来。哪怕他已经腿脚不便走不动路,坐着轮椅他还是坚持来到了第一线,全副武装地为患者看病。用他的话来说,自己一切都是为了病人,一辈子看病救人也习惯了,在这种关头不可能退缩。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还有我们的韩红大姐,已经捐了10亿的捐款,都面临破产了,在武汉,像董宗祈教授、韩红大姐这样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很多。还有来自我们全国各地的基层党员干部们,有来自我国各地的,志愿参加防疫抗战的志愿者们。
在当前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涌现出许许多多舍小为大、舍家为国的感人事迹,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在共同抗击疫情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和诠释。我相信,正是有像他们一样的一大批人在为抗击疫情而无私奉献,只要我们坚持到底,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疫情抗战的!
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作文5篇相关 文章 :
1 2020抗击疫情中那些感人的故事作文5篇
2 2020抗击疫情感人故事优秀作文5篇
3 2020英雄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作文5篇
4 2020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作文
5 关于疫情中的感人故事作文
6 2020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作文800字五篇
7 2020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作文精选5篇
8 抗击疫情感人故事的感想作文5篇
9 抗击疫情的作文
10 2020抗击疫情典型人物
抗疫英雄李兰娟事迹
篇一:
李兰娟被刷屏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这位73岁的女院士毫不犹豫地奔向战“疫”第一线,率先提出武汉封城。眼下,她正和她的团队在疫情一线不停奔波。这也是她2003年与非典、2013年与H7N9作搏斗后,又一次奔赴战“疫”最前线。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绍兴籍著名传染病学专家。
日前,记者采访了李兰娟的一些同事和乡人,还原她在这些天里马不停蹄地逆行武汉,大无畏战“疫”的故事。
1月25日,大年初一,柯桥区夏履镇夏履桥村,夏履东江犹如一条玉带穿村而过,江水清澈轻缓,错落有致的民房倒映在江面上,构成一幅美丽的江南水墨画。
晚上6点,一辆浙A牌照的汽车驶入夏履桥村。车上下来的正是李兰娟院士和她的爱人郑树森院士、儿子郑杰。
每年春节,她一定会抽空回家乡和亲属团聚,吃上一顿团圆饭。但今年这顿团圆饭,才吃了1个小时,全家人就匆匆赶回杭州。
夏履桥村党总支书记邱建忠闻讯前去看望李兰娟院士。干练的短发,亲切的笑容,还是熟悉的那个李兰娟,不过,她的面容里却透露着一丝疲惫。
这些天,在战“疫”打响后,李兰娟一直奔波于前线:
1月18日,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委托,她与钟南山院士等一行6人抵达武汉,听取了武汉方面的情况汇报,并查看现场。在武汉,李兰娟作为国家级专家,提出了对疫情的判断,尤其是武汉要采取“不进不出”措施、冠状病毒感染要作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等重要建议。
1月20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李兰娟和钟南山参加了会议。会上,李兰娟就加强疫情防控与救治等提出具体建议。
1月22日,她向国家建议武汉必须严格地封城。次日上午10点,武汉市就实施了这一措施。
1月22日,凌晨2点,她连夜从北京赶回杭州。早上8点,她准时出现在医院的门诊病房为患者看病。
1月24日,她再次赶赴北京,参加科技部召开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的会议。当晚也就是除夕夜9点多,她从北京返杭,年夜饭是在机场吃的一份水饺。
夏履镇党委书记、镇长趁着李兰娟回乡的机会,前去拜访这位夏履乡贤,一番寒暄,交谈了半个小时,李兰娟院士三句话不离疫情。
“从李院士的话中,我们能感受到,抗击疫情刻不容缓。她与病毒在赛跑。”邱建忠说,往年春节,李兰娟院士一般都要在老家住上几天,今年很特殊,吃完团圆饭后,就又去为疫情奔波了。“她还再三叮嘱我们,叫家乡人民小心病毒,做好防范工作。”
李兰娟曾说,她是夏履的儿女,她的根在这里。
夏履镇党委宣传委员张成炳告诉记者,每年母亲节,李兰娟院士都会带着一帮乡贤名医聚集在夏履镇卫生院,为父老乡亲开展义诊。这个活动已经坚持了四五年。在李兰娟院士的关心和支持下,夏履镇卫生院与浙大一院也在开展业务往来。
柯桥传媒集团记者叶红曾经通过电话采访过李兰娟。“李院士很忙,通过相关部门帮忙联系后,她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第一句话是:‘你好,我是李兰娟。’一口绍兴味的普通话,让人感到非常亲切。李兰娟的微信名就叫‘夏履桥’。”叶红说。
篇二: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动、全国震动、世界震动,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之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多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事态之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200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
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接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定信心,每天睡眠不超过3小时。
她,在千家万户高举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夜,从北京参加完疫情会议返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份饺子,这就是年夜饭,这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动容。
她,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这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很多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战‘疫’不成功,我就不撤兵。”
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 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倘若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这是李兰娟的建议,也是她的肺腑之言。
“粉”她,李兰娟,你的样子,真正的时代偶像!
1、钟南山
疫情爆发以来,钟院士始终心系祖国,心系湖北人民。他呼吁大家不要出门,居家防护。然而他却在当天逆行湖北,当时的湖北已经是疫情最严重的地方,他没有恐惧,始终把祖国放在第一位。
2、李兰娟
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本该是享清福的年龄,现在依旧在疫情最前线战斗。武汉疫情爆发,李兰娟院士及团队便到达了武汉一线。在医院昼夜不停、争分夺秒地阻击疫情。
3、李文亮
作为一名放哨人,他已经遗憾去世了。但是不管怎么样,是他首先将病毒爆了出来,只可惜当初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他是英雄,也是武汉大学的骄傲。
扩展资料:
抗议期间全体中国人齐心协力,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事情。
抗议先进事迹,医生,警察,管理人员。第一时间全员培训,第一时间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同时开诊,第一时间开辟发热就诊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公布疫情情况,第一时间进村宣传防疫贴士,第一时间消除群众疑虑,他们分秒必争,他们敢为人先。
卡点工作流程培训后,他们走上高速路口与公安一起会吃,防疫面前最美颜色,成立流调小组,近将入户对辖区内所有湖北回乡人员进行上门摸排调查,测量体温,建立档案,及时掌握对返乡人员的健康状况。
最美的逆行者都站在我们身旁,我们再也不怕病毒的侵入。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呆在家里,学习一些 文化 知识,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等到春暖花开,让我们为逆行者们平安归来大声欢呼。那你知道抗击疫情最美逆行者感人 事迹 作文 都有那些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抗击疫情最美逆行者感人事迹作文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篇1:最美的逆行者
作者:许湘涵
2020年的 春节 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幸福祥和的生活,病毒像怪兽一样的恐吓着我们。每天我都能从手机上看到疫情发展的情况,看着感染人数不断的往上涨。人们开始顽强的抵抗,寻找着各种各样的办法,例如买口罩,买消毒用品,封城,封路,封村……
疫情越来越严重,白衣天使就在这时候出现了,他们没日没夜的救治着病人,担起了救死扶伤的重任。八十四岁的钟南山爷爷本该是退休的年纪,在家安享晚年,但是此时我们需要他,他依然出现在病毒最近的地方,带着他的团队和病毒抗争着,看着他疲倦的身影,心里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在我们足不出户,坐在最安全的家里时,还有许多的警察叔叔,解放军战士,基层村干部,清洁工人等等,不同工作岗位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使命,那就还是万众一心,共同抵抗病毒。他们是最有担当的中国人,他们是最美丽的逆行者。
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篇2:最美逆行者
作者:李诗语
2020!2020!今年是2020年!这个数字真是惹人喜爱啊!可是,2020年的春节过得一点儿也不圆满。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存在着人传人的危险。所有的道路被封锁了,所有的大门紧紧地关着。所有的地方都被按下了暂停键。我们被关在家里,不能出门。从窗户往外看,看不见一个人影,到处都是死气沉沉,没有一丝生机。坐在屋里烤火、看电视、学习的我们,不住地叫着”无聊啊“。但是,这段时间里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最美逆行者。
逆行者是谁就是在疫情期间,顾不上和家人团聚,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默默付出的人,他们都是最美的逆行者!
84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他是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他就是抗击非典的****。如今,他已84岁高龄,本应该在家里安度晚年,但是接到了疫情的消息,他警告人们:”近期千万别去武汉,危险!“可他刚一转身,就踏上了前往武汉的高铁。坐不上飞机,那就乘高铁,买不到坐票,那就买站票!他被安排在餐车的一个角落里,刚一坐下,他就拿出文件来研究,累了就靠着座椅闭目养神。抵达武汉之后,他带领着他的团队日ye奋战,顾不上吃饭,顾不上睡觉,争分夺秒的和死神抢夺生命。每当在电视上看到那一张张疲惫不堪的脸庞,我的泪水就忍不住流了下来……
还有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的他,走起路来一瘸一拐,肌肉萎缩,双腿生疼。医生说他只有8∽10年的寿命,但他仍然奋战在一线,与死神较量。他的妻子是一名医护人员,接诊病人时不幸被感染,他心中虽然牵挂,但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幸运的是,他的妻子被治愈,这也许就是好人有好报吧!
那一双双手,一双双全力以赴地”守“,一双双伤痕累累地”守“,一双双生死相托地”守“,一双双感恩有你地”守“……与我们的手比起来,他们的手是那么粗糙,皮肉裂开,渗出鲜红的血;而我们的手光滑、细腻、白皙,保养得很好,但是,他们用这双粗糙的手托起了许多人的生命!还有那一张张面孔,被护目镜压出了深深的痕迹,他们却笑称这是”天使印记“!最让人难忘的是那一一颗卤蛋头,这是”最美的发型“!
鱼儿逆流而上,磨励着自己的鳞片;鸟儿逆风飞翔,锻炼着自己的翅膀;他们逆行而上,保卫着大家的安全……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他们舍弃小家,为的是大家的安全;他们舍下自己的孩子,为的是救助更多祖国的花朵;他们放弃2020年的团圆,为的是以后千家万户的团圆……红领巾向白衣天使致敬!我们过年,他们在帮我们过关,最美逆行者,他们才是全国人民要追的星。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在家里不是光是儿,而是配合他们与病毒作斗争,大家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一定会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020,谐音爱你爱你!这个数字很圆满、温暖、美妙。但是,它欠我们一个大团圆。致敬所有逆行者!寒冬终究会过去,阳光总会照亮大地,疫情也会结束。带到春暖花开之时,让我们一起拥抱这美好的世界。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篇3:最美逆行者
作者:巴宇鑫
2020年不一样的春节,这个春节本应该是欢天喜地,家家团圆。一个突然的消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打破了欢乐的春节气氛。这种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我们每个人不能出门留在家里。所有的公共场所都关门了,小区的大门都已经封闭,人人出门都戴口罩把自己包裹起来,要是走在街上还有喇叭在喊赶快回家、赶快回家,进行居家隔离。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不理解为什么不可以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就在我们家人团聚在一起的时候,我站在窗台前看见了几名穿着制服交警戴着口罩,在严寒中不分昼夜坚守在路口,不断的提醒路人们块点回家,有序的排查车辆人员。他们没有在病毒前退缩,为了大家的安全冲在了前线,一直坚守在道路两侧。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最美逆行者。我能在温度的屋子里吃着美味的饭菜,我感到很幸福。我在家里不能帮助国家做事情,但是我要好好写作业。希望坚守在一线的工作者都能平安归来。希望疫情早些过去,让我们一起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
篇4:最美逆行者
作者:谢晶莹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题记
熙熙攘攘人流中,危险警种当响起,所有人手执欲望朝着”生命“前进,却忽而眼里染起一抹白或红或蓝,总之是世上最美的颜色,你想要追及,却蓦地看见他们如飞蛾扑火般泯灭在危险之中,烈火中的笑颜如花绽放。
刀出鞘,剑上弦,逆行战卫国。可曾见到,在那兵祸连捷的抗日时期,无数英雄志士冒着枪林弹雨,闯入那刀光剑影之中。他们不惧危险,不畏困难,在那只为自己的小人之中,他们逆流而上,挥刀于那滚下来的漫漫岩石,将其破碎,再在那无数粉渣之中夺取耀眼胜利光芒,刘胡兰,杨靖宇,王小二还有千千万万个闪耀夺目的名字,前仆后继的为我大中华铺出一条胜利之路!此刻,他们就是世上最美的逆行者,永恒如钻石般璀璨在每个人的心中。
手寸铁,心满御,逆行动山摇。汶川大地震显真情,迎着碎石,踏着崩裂,心无旁骛,只想迸发生命的光彩,让那萎靡的花朵重现耀眼夺目的一幕,谭千秋,普普通通人民教师,做出伟伟大大事!在所有人争相夺门而出去安全地域时,在他将要离危险而去时,学生的微弱的呼喊使他怔住了神情,一面是家人团聚,一面是生之道义,他毅然逆人们而行,以生命相抵实现了人生大义。不怕,不惧,英雄怎相忘
疫病行,白衣行,逆行国无双。在春冬相交之时,新型冠状病毒爆发,疫情肆虐,人心惶惶。他们毅然踏上征程,至此,他们危险相依,辛苦为伴,他们身着白衣,心却有锦缎,在白衣逆行中,国土已无双,钟南山老院士义无反顾奔赴前线,医务人员更以生命相随。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们是真正的大侠,令人高山景行,肃然起敬。
他们,在危险中逆行,不为自己,只为祖国兴隆昌盛,无不是林则徐所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倘若天下安乐,我等愿渔樵耕读、江湖浪迹。倘若盛世将倾,深渊在侧,我辈当万死以赴,他们用一生履行着如此的誓言,无论是那战争时代,还是那安静平和时期,他们永远是最美逆行者――为国而生,为国而死,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以命相抵,终生效力!
为众人抱薪者,必为众人所铭记,因为你们,我们不怕,因为你们,我们相信,中国必将盘踞于世界之上。
篇5:最美逆行者
作者:付炎轩
我们在过年,而他们却在过关,在这病毒肆虐的喘喘不安里,他们一路上披荆斩棘,无所畏惧。
在新型冠状病毒面前,是他们冲在一线,是他们不畏艰难与恐惧。他们,就是来自各省地区的白衣天使和军人们,他们是抗病毒上的逆行者。
八十四岁的钟南山爷爷,本来可以避开病毒的危险,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发时一样。十七年前他曾坚定的说:“把病人全部送到我这里来!”,这斩钉截铁的话,带给全世界无比的震撼。十七年来他这颗为人服务的心,始终未改,为人民的安全逆行的意志,始终不变。
还有许多医生与护士在大年三十,当我们吃着团圆饭,阖家欢乐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地离开家人,踏上了去武汉的战场。这些逆行者在医院战地中,为人民而战。
致敬逆行者,敬畏自然,守护生命。是他们用执着和坚守诠释着“爱的奉献”,诠释着“大医精诚”。我们由衷的向你们致敬。让我们众志成城一起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期待着他们早日归来阖家团圆,一起走上街头,繁华与共。
相关 文章 :
1 描写抗击疫情最美逆行者的作文5篇
2 致敬抗击疫情中最美逆行者作文5篇
3 2020抗击疫情最美逆行者的感人事迹作文5篇
4 最新疫情期间最美逆行者感人事迹作文5篇
5 赞美疫情中最美逆行者感人事迹作文5篇
武汉的疫情成为了全国的焦点,涔汐足不出户,每天关注疫情的情况,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现在全中国的“敌人”是瘟疫,这是一场跟所有中国人有关的“战斗”,而不是一次单独事件。疫情的背后,有很多感人的 故事 。那你知道抗击疫情感动人物故事 事迹 都有那些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抗击疫情感动人物故事事迹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抗击疫情感动人物故事事迹1
在重症监护病区,老年患者占比较高,为了让他们尽早康复,医务人员全力施救,用心陪护;而在病房外,消防员们也在竭尽所能守护医院安全。
张倩: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
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这是张倩抵达武汉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一周前,她所在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整建制地接管了武汉市第一医院的重症监护病区,老年医学科的张倩和队友们负责其中61个老年患者。老人们夜间病情变化快,张倩总会提前出发去医院。
这几天,3床的患者周阿姨情况不太稳定,住在同一层楼轻症病区的老伴一直惦记。张倩知道后,就提前拿手机录下一段周阿姨老伴的视频,晚上一接班就带给周阿姨播放,让老两口都能安心。
5床的傅阿姨女儿住进了方舱医院,想起还在酒店隔离的小外孙,傅阿姨就吃不下饭。张倩查房的时候,就嘱托护士给老人换上了甜味营养剂,在询问病情后总是留下来,多陪着老人聊聊天。
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当年张倩备战高考时遭遇非典,医务人员舍身救人的场景感染了她,她报考了医学院。生命至上,努力救更多的人是张倩的初心。
你守护病人我守护医院
医务人员奋战在病房内,消防员们则全力守护着医院的安全。这是火神山医院消防救援站的一次消防演练,这支由7名党员和1名预备党员组成的队伍里,41岁的李长春年龄最大,曾参加过8000多次的灭火救援战斗。1月31日下午,他和队员们进驻火神山医院,48小时内完成了消防救援站所有消防器械的调试并投入使用。
火神山医院和普通医院在布局、建筑结构、内部设施上差别很大,李长春和队友们8次深入医院,并利用无人机进行测绘,制作电子沙盘,但要想完全覆盖医院的每个角落,还需要加强培训、群防群控。
消防队还与医院建立了24小时消防直联直报秒级响应机制,每个病区有一位负责人,以便第一时间处置火情。从进驻以来,大家24小时备勤,收集数据5700个,制定应急预案115份,保障了火神山医院的消防安全。目前在湖北,共有208支3560名消防救援人员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应急救援的一线。
抗击疫情感动人物故事事迹2
“您好,请停车登记、测量体温。”2月7日,室外温度在0℃以下,在外面站一会儿就冻得手脚发麻。衡水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直属一大队辅警周刚和同事一起,在桃城高速口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查、登记。白班6个小时,赶上值夜班,要连续上12个小时。
忙了一天,下班后他还要照顾患病的妻子。2018年年底,妻子孙巧英确诊患上肺癌,如今癌细胞已经严重侵蚀骨质,生活不能自理,常年需要家人照顾。平时,周刚工作繁忙,妻子只能托付给岳母。这个 春节 ,原本能休息5天,他打算用这难得的假期好好照顾妻子、陪陪儿子。
但因为疫情的到来,这个长假他反而比平时更加忙碌。农历腊月廿九,疫情形势愈加严峻,一大队号召全体民警、辅警放弃休假,做好准备抗击疫情。周刚毫不犹豫地在请战书上签下名字,他坚定地说:“疫情当前,就是要‘舍小家为大家’,我是***员,更要克服困难冲在前头!”
从农历大年三十接到命令开始,他就和同事们在高速路口坚守,为城市守好大门。1月28日深夜,正在执勤的周刚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妻子虚弱的声音:“我感觉浑身疼,快撑不住了,你回来吧……”得知此事,单位马上安排周刚休班。原本已经请好了假,周刚思考再三又拨通了妻子的电话:“我走不开啊!先让儿子给你做个伴,等我下了班再陪你。”妻子知道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只是嘱咐他做好防护就挂断了电话。直到第二天早晨交班后,周刚才赶紧带妻子去了医院。
事后得知,那天晚上妻子因为身体剧烈疼痛,几乎彻夜未眠,周刚满心愧疚。“最近一直在忙,感觉最亏欠的人就是妻子。不过,疫情当前,大家都非常疲惫,我要是休假了,其他同事的工作量就会增加。家里的困难我能克服,不能再给大家添麻烦!”质朴的周刚说。
2月3日上午,是妻子进行肝介入手术的日子。当天,周刚正好值上午班,他悄悄和同事换了班,手术完成后,又出现在执勤岗位上。每天在医院和执勤点两点一线奔波,周刚脸上难掩疲倦,但是他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从 除夕 到现在,周刚和同事们累计监测车辆近8000辆。
“家事、国事自古难两全,我是党员,只要国家有需要,我就会义无反顾。”周刚的脸上坚毅而平静。“我现在就盼着,等到春暖花开,疫情过去了,媳妇的病也能有所好转,我在家好好陪陪她……”说到这里,周刚的眼圈湿润了。
抗击疫情感动人物故事事迹3
“师傅,您从哪里来的请您测一下体温。”2月6日,在武邑范村交通检疫留验站,43岁的武邑县交通局干部杨国军一边为进出的人测量体温、排查过往车辆,一边无数次重复着这句话。
1月30日,随着疫情形势日益严峻,武邑县决定成立106国道武邑范村交通检疫留验站,把好全县的北大门。作为交通部门联络人,杨国军负责范村和汽车站留验站的筹建。建设留验站可不是简单事,留验站由交通、卫生、公安交警等部门人员组成,人员结构复杂,大家彼此又不熟悉,管理起来难度很大。现场几个党员提议,由交通局向县直工委申请,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杨国军成了临时党支部书记。
面对既无值班室又无照明的实际情况,杨国军和大家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大家马不停蹄安装减速带、爆闪灯、防撞桶等交通设施,同时协调电力部门接电安灯,搭建值班帐篷,解决值班人员吃住用餐问题,保证了留验站当天筹建,当天启用。
工作人员有了“家”,作为“家长”的杨国军就更忙了:他是负责人,吃喝拉撒都得他操心;他还是资料员,所有过往车辆的台账他都一一登记。2月3日晚,一场雪后,路面又湿又滑,值班人员顶着凛冽的寒风,登记过往车辆,心疼值班人员的杨国军冲到检测第一线替换身体虚弱的同志……
从1月24日到2月4日,他一直没有闲着。除了范村留验站建设,他还负责建设汽车站隔离通道、县城6个留验点的建设。连续多日的紧张劳累,杨国军的身体吃不消了,出现尿血状况,队友们把他送到衡水市人民医院就诊,主治医师建议入院治疗。“任务还没完成,我不能休息!”未遵医嘱,杨国军坚持返回到工作岗位。2月5日晚,身体出现严重不适的他,被同事强行带到县医院住院治疗。
“他就是冲锋在前、坚守岗位的铁把门。”留验站成员、马台卫生院院长明智民说,“我们一起工作的这些天,他的榜样一直感动着我们、鼓舞着我们,现在已经有4名同志先后向留验站临时党支部提出了入党申请。我们要向他学习,直到打赢这场战役。”
抗击疫情感动人物故事事迹4
在新型冠状肺炎患者救治一线奋战不足一个月,张忠德瘦了9斤。
张忠德是广东省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同时还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组副组长、国家援助湖北第二支中医医疗队队长、广东省中医医疗队队长。
17年前,他冲锋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在救治重症非典患者时不幸感染,在生死线上走过一回。这一次,已56岁的他又来到火线,“我只不过是换了个工作地点”。
除夕夜逆行奔赴武汉
1月24日,大年三十。下午3点多,张忠德坐上开往武汉的高铁,当晚8点多钟到达。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赶到了武汉最早、最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金银潭医院。来不及多说,张忠德就穿上防护服进入病区采集相关资料。“采集直到下午1点才结束,干了5个多小时,共采集了28名患者,通过中医四诊合参,了解他们的发病症状、流行病学史等。”张忠德说。草草吃过午饭,他们就开会研究。
正月初二,专家组兵分四路,分头出击。张忠德带队前往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病区,花了近3个小时采集数据,“把重症患者都看了一遍”。当天还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来自全国的专家顾问一起,讨论了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二版。
“我的工作主要分两个部分,一来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成员,要采集好临床患者的第一手资料,制定和修订国家推出的中医治疗方案;二来我们还援助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组建病区,共3个病区105张床,其中广东省中医医疗队管理两个病区70张床。”张忠德告诉记者,在组建过程中,大家对疾病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我们对广东省中医医疗队60名队员进行严格培训,坚决做好防护、杜绝感染。”张忠德说,以前的培训全部归零,现在培训合格才能上岗。60名队员中,有37人是***员。“我们开了党支部会议,决定第一批进隔离病房的,必须是党员。”一个星期之内,医疗队有20人写下入党 申请书 。
辨证施治对症下药
救治过程中,张忠德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采用中药“组合拳”对症下药。“药物有汤药、冲剂、颗粒剂,也有中成药和注射剂。”他说,他们针对每个病人的特殊情况,又在后续治疗方案中进行了个性化调整。
除此之外,还对病人采取了外治法治疗。外治法主要采取针灸、按摩,打八段锦、太极等方式,“在一些病人的身上,效果立竿见影。之前有焦虑得睡不着觉、腹胀得吃不下饭的病人,用了外治法之后,既睡得着觉,又有了胃口。”
“目前的手段,就是中西医结合、协同作战。”张忠德说,对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中西医治疗,目前取得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到目前为止,我们总共收治了124个病人,出院跟转出的病人到18日下午刚好是50个,我们也感到很欣慰。”张忠德说:“我们这个团队,虽然是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病救人,但我们得到的是全国中医人的支持,是集全国中医人的智慧来制定诊疗方案的。”
据了解,从临床数据来看,中西医结合治疗、协同治疗手段介入后,重症转轻症率有所提升、重症转危重症率有所下降。“在缩短平均住院天数、降低危重症死亡率方面,数据显示也较有效,后续还需要更进一步观察,目前中医、西医团队都正在做这方面研究。”张忠德说。
任何医生都会全力以赴
“今天早晨称了一下,发现体重降了9斤。”张忠德笑着说,前线医生工作都很累,“现在,很多危重症患者收进来以后,你得想办法不让患者的病情继续恶化下去,要想办法治好病。任何一个医生看到这种情况,都会全力以赴的。掉几斤肉没问题,回到广州一个月又长起来了。而且,我年纪大了,还难得老来瘦。”
在武汉,早晨6点多起床后,张忠德就一直忙碌,每天都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白天没时间休息,就在坐车时见缝插针眯一会儿,吃饭也很快。”2月17日,张忠德从早晨7点开始工作,晚上回到宾馆已经10点多。“又接着修改治疗方案,等弄完已经深夜1点多。”
在医院,遇到焦虑、紧张的患者,张忠德常常拿自己举例子:“我得过非典,现在还不是好好的,你们更要有信心挺过去!”
张忠德说,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提醒我们,务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既要勤洗手,又要规律作息,增强抵抗力。“现在的人,有的太不爱惜身体了,经常熬夜,吃饭也不规律。”他说:“中医有句话,叫做‘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就是说,增强体质才是最好的预防。”
“我所在两家医院的发热门诊病人数量在大幅度下降,收治病人的数量也有所下降。看媒体公布的数据,和我们了解的情况大致符合。战胜疫情,我的信心很足,胜利曙光就在前方。”张忠德说。
抗击疫情感动人物故事事迹5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这每一个人的心。疫情来临时,鸠江区汤沟镇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辞辛劳,离开家人,积极响应动员,迅速进入战斗角色;他们坚韧不拔,始终坚守岗位,奋战在防疫第一线;他们勇敢坚定,在村民群众都闭门不敢外出时,他们始终在村落间“逆行”,宣传引导,摸底排查;他们既是一名中共党员,又是一名村居干部,他们在大难面前,舍小家为大家,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展现出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风采。
疫情就是命令,再危险我们都得上
大年初一,春节假期的第二天,大家都还沉浸在春节的欢乐氛围中,但网络上关于疫情的消息也一直被村居干部关注着,他们_经亲身经历过类似的疫情,面对春节期间大量的返乡人员,加上村里办喜事的、聚会的多,都心里捏着一把汗,随着疫情严峻的消息不断传出,不少村居干部便开始在镇政府的工作微信群中主动询问,是否有防疫工作安排,形势不容乐观。
当日下午,镇党委政府开会传达部署防疫工作,要求各村居立即进入战时状态,迅速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 教育 刚结束,现在正是检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时候,面对疫情,如果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算什么***员,怎么对得起群众的信任。”
会议结束后,个别村居书记给自己打气,得到在场人员的一致“点赞”。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镇 14 村居于大年初二上午,全部组织召开了“两委”会议,把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布置到位,明确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具体 措施 。全镇各村居干部,立即从春节假期的氛围中抽出身来,迅速调整思想状态,全部到岗到位,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战斗中。“____指出:‘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来了,我们不上谁上。”在三元村“两委”干部会议上,村党总支书记姚清海面对个别人员的担忧,严正表态。
防控就是责任,当最接地气的“逆行者”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各自把各自的网格管好、管严、管紧,各自把各自网格内的人员排查清楚,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最后到我这汇总签字上报。”__村党总支书记汪贻平明确“两委”干部网格责任,把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细化压实。__村充分利用“向心聚力、三网共治”载体,全村划分为 6 个网格,每个网格明确一两名“两委”干部包保,同时发挥党群议事点作用,发挥党员、村民代表作用,把疫情防控的各项任务都交给网格,像一颗颗旗子下在网格点上,时时掌握网格动态信息。全镇 14 村居依托“三网共治”113 个网格,明确村居网格员属地责任,汤沟镇武汉返乡人员信息排查人员准确、上报及时、信息全面,与村居干部落实好网格责任是分不开的。
“到村入户务必做好自我防护,你们不是只为自己负责,也是为了大家负责,这个时候,不能逞强。”每次下网格,到村入户排查摸底,陪同医务人员跟踪检查在家自我隔离的武汉返乡人员前,早映村党总支书记汪贻武都会多唠叨几句,生怕大家放松了自我防护。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太多“逆行者”,村居干部算是其中最接地气的,他们面对的是春节前广大在外务工返乡人员,这个春节农村很宁静,但情况也很复杂,形势似乎比村干部们认识到的更为严峻,他们丝毫不能懈怠。
发动村民群众,我们就是“门神”
村干部就是村子的守护者。“在网上看到有个比喻很形象,我们就像村民家里门上过年贴的“门神”,我们替村民群众把好这个门,把疫情关在门外。”黄__党总支书记宣义剑开玩笑说。比喻固然形象,玩笑也很轻松,但责任很是沉重。村民群众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村干部说一百遍,似乎在他们眼里,都是多余的废话。我们当“门神”,村民就要自觉关门,我们不仅要防控疫情,还要看住村民,让疫情不在这里传播。村民群众自我防控意识至关重要,一定要发动群众,***人的法宝就是依靠群众,疫情防控,贵在群防群治,群众不参与,疫情难根除。村居干部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扎扎实实做好舆情引导、防疫宣传,村上大喇叭喊起来,小喇叭动起来,横幅拉起来,宣传海报贴起来,一封信发到人手一份,把手机都用起来,抖音短视频、微信发起来,能用的宣传手段一样不落。持续的宣传之下,村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不断增强,纷纷响应,主动参与,采取各种方式,严防人员流动,取消各种宴会、聚会、集会,宾馆、餐馆、网吧、菜市场等全部关停,现在村干部要到所辖的自然村开展排查检测,都要提前跟村里人申请。村民群众都说,村干部是我们的“门神”。
相关 文章 :
1 抗击疫情先进人物事迹材料最新(5篇)
2 关于抗击疫情先进人物事迹精选5篇
3 2020疫情感人事迹作文
4 2020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作文精选5篇
5 关于抗击疫情感人事迹优秀征文5篇
2020抗击疫情先锋人物感人小故事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那你知道学习抗击疫情先锋英雄事迹 心得体会 都有那些吗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一天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达到240多吨。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线上,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董清就是其中之一。
3月24日下午4时,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董清正和同事们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
董清来武汉已经差不多两个月了。春节期间,当得知武汉当地处置医废的人力、运力出现明显缺口时,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环保厅请缨驰援。1月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队共12人驾驶5辆清运车从襄阳出发,当天赶到武汉后就立刻投入工作。
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最开始的一个月里,董清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
虽然清楚自己工作的风险,但董清从未退缩。2月4日,专门接收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处理。得知任务后,董清果断决定报名先上。
今年36岁的董清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14年的党龄。在部队的8年里,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帮助队友。
截至3月25日,董清所在的团队81人已收集转运1933车次共9181吨医疗废物,无一人感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的医废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从最初的每天50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2638吨,可以实现“日产日清”。目前,董清的队友大部分已完成任务返回襄阳,他依然继续坚守在武汉。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二
从除夕夜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到现在已两个月有余。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坚持精准施治,用爱心温暖了很多患者。记者走近其中3名军队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
他常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军医。事实上,在医学消化内科领域,他可算是全国****之一。他就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谢渭芬(见图①,曹希摄)。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如果没有上战场,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请战最终获得批准,谢渭芬赶往抗疫一线……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查房时,谢渭芬会随时提问管床医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如果回答磕磕巴巴,他就一改平时的温和,黑着脸批评对方……
一天,医生邹最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谢渭芬正在盯着输液管,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明白:谢主任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滴数。个性化治疗,对输液速度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100毫升液体需要45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50滴。那天,谢渭芬在病床前站了60秒,数满50滴才放心走出病房。
“患者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一位74岁的患者,高度焦虑,谢渭芬每天查房都握着老人的手,俯身唠唠三五分钟;他还请心理医生柏涌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饭量大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
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
“心病还要‘心’药医”,随时回复微信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数百条
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50名感染患者,其中24名被分到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英所在的病区。每个班4名护士,除了基础护理,还要负责打扫卫生、照顾患者起居,很多人的身体都吃不消……
“刚住到医院的患者们,情绪有些焦虑,有什么缓解的好办法”作为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试着建起了一个“感染八科医患交流群”。从此,赵玉英就像一个应答机,随时回答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回复数百条,最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最长的要一两百字。渐渐地,患者的焦虑感少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即使不是自己当班,也能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赵玉英总结:“心病还要‘心’药医。”
“心”药也用在了尹奶奶和钟阿姨身上。得知钟阿姨的儿子小李也是一名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赵玉英多方协调,把小李转院到火神山医院,安排和钟阿姨住同一个病房。看见儿子来了,钟阿姨脸上有了笑容,在儿子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后来,赵玉英把小李的另一位病友尹奶奶也搬到这个病房,既方便沟通交流,又可以让小李帮助照顾生活起居。在小李带动下,志愿者越来越多:病房里,有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照顾重症患者起居;医技楼外,有的患者协助医护人员推轮椅、抬担架;楼道里,他们拿起扫把和拖布,打扫卫生、倾倒垃圾……
如今,病区已有1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了,很多患者“出院不出群”,把名字后边备注上“已出院”,还继续留在群里给大家鼓劲加油。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用上这剂“良方”,建起了自己的医患交流小平台;即使医疗队离开武汉,他们也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了。
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
“称呼一改,暖心多了”,进病房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
江城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麻利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即将奔赴她的战场:重症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污染区,感染风险极高。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李晓莉,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啥事就一个字:快。
李晓莉当兵31年,临床护理干了26年。此次支援湖北,李晓莉虽然已经上报了退休,仍带领科里护士集体递交请战书。到了武汉,她担任感染十四科护士长,在全科护士中年纪最大,却也最拼。主管护师乔惠霞与李晓莉一起共事13年,对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护服就像充满了电,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李晓莉的带动下,护士进病房从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称呼一改,暖心多了。”李晓莉说,这个“特殊规定”,她已坚持了十多年。
一位六旬左右的胡阿姨告诉记者:“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特别热乎。”胡阿姨年前从杭州到武汉探亲,没成想滞留江城无法返乡,还染上了新冠肺炎,刚入院时心情很糟……李晓莉每次见她一口一个“大姐”,和她聊几句家长里短,还在防护服上画上西湖风光,缓解她的“思乡之苦”。如今,胡阿姨不仅身体恢复很快,还乐呵呵地给病友加油。
92岁的王奶奶,是李晓莉重点护理的患者。这天,她要出院了。李晓莉想临别前给她说上几句话,一进病房,看到王奶奶已坐在床边等她:“闺女,我今天出院啦,老婆子就想多看你一眼。”
“您出院,我们比您还高兴呢,一会儿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了也要注意这些事,第一个……”李晓莉凑在王奶奶耳朵边,叮嘱了一番,带人把她送出了大门……
送王奶奶出院,李晓莉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她不到一米六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娇小,却在大家心里越发高大……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三
们来认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科护士长李晓莉。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6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加国际维和,也曾冲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
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往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红区”,每天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
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发现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
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
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服,生命体征却并无异常。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查房时,李晓莉暗暗地留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迅速采取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
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顾。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那你知道学习抗击疫情先锋英雄事迹心得体会都有那些吗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一天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达到240多吨。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线上,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董清就是其中之一。
3月24日下午4时,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董清正和同事们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
董清来武汉已经差不多两个月了。春节期间,当得知武汉当地处置医废的人力、运力出现明显缺口时,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环保厅请缨驰援。1月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队共12人驾驶5辆清运车从襄阳出发,当天赶到武汉后就立刻投入工作。
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最开始的一个月里,董清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
虽然清楚自己工作的风险,但董清从未退缩。2月4日,专门接收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处理。得知任务后,董清果断决定报名先上。
今年36岁的董清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14年的党龄。在部队的8年里,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帮助队友。
截至3月25日,董清所在的团队81人已收集转运1933车次共9181吨医疗废物,无一人感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的医废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从最初的每天50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2638吨,可以实现“日产日清”。目前,董清的队友大部分已完成任务返回襄阳,他依然继续坚守在武汉。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二
从除夕夜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到现在已两个月有余。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坚持精准施治,用爱心温暖了很多患者。记者走近其中3名军队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
他常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军医。事实上,在医学消化内科领域,他可算是全国****之一。他就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谢渭芬(见图①,曹希摄)。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如果没有上战场,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请战最终获得批准,谢渭芬赶往抗疫一线……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查房时,谢渭芬会随时提问管床医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如果回答磕磕巴巴,他就一改平时的温和,黑着脸批评对方……
一天,医生邹最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谢渭芬正在盯着输液管,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明白:谢主任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滴数。个性化治疗,对输液速度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100毫升液体需要45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50滴。那天,谢渭芬在病床前站了60秒,数满50滴才放心走出病房。
“患者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一位74岁的患者,高度焦虑,谢渭芬每天查房都握着老人的手,俯身唠唠三五分钟;他还请心理医生柏涌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饭量大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
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
“心病还要‘心’药医”,随时回复微信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数百条
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50名感染患者,其中24名被分到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英所在的病区。每个班4名护士,除了基础护理,还要负责打扫卫生、照顾患者起居,很多人的身体都吃不消……
“刚住到医院的患者们,情绪有些焦虑,有什么缓解的好办法”作为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试着建起了一个“感染八科医患交流群”。从此,赵玉英就像一个应答机,随时回答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回复数百条,最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最长的要一两百字。渐渐地,患者的焦虑感少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即使不是自己当班,也能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赵玉英总结:“心病还要‘心’药医。”
“心”药也用在了尹奶奶和钟阿姨身上。得知钟阿姨的儿子小李也是一名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赵玉英多方协调,把小李转院到火神山医院,安排和钟阿姨住同一个病房。看见儿子来了,钟阿姨脸上有了笑容,在儿子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后来,赵玉英把小李的另一位病友尹奶奶也搬到这个病房,既方便沟通交流,又可以让小李帮助照顾生活起居。在小李带动下,志愿者越来越多:病房里,有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照顾重症患者起居;医技楼外,有的患者协助医护人员推轮椅、抬担架;楼道里,他们拿起扫把和拖布,打扫卫生、倾倒垃圾……
如今,病区已有1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了,很多患者“出院不出群”,把名字后边备注上“已出院”,还继续留在群里给大家鼓劲加油。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用上这剂“良方”,建起了自己的医患交流小平台;即使医疗队离开武汉,他们也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了。
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
“称呼一改,暖心多了”,进病房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
江城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麻利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即将奔赴她的战场:重症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污染区,感染风险极高。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李晓莉,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啥事就一个字:快。
李晓莉当兵31年,临床护理干了26年。此次支援湖北,李晓莉虽然已经上报了退休,仍带领科里护士集体递交请战书。到了武汉,她担任感染十四科护士长,在全科护士中年纪最大,却也最拼。主管护师乔惠霞与李晓莉一起共事13年,对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护服就像充满了电,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李晓莉的带动下,护士进病房从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称呼一改,暖心多了。”李晓莉说,这个“特殊规定”,她已坚持了十多年。
一位六旬左右的胡阿姨告诉记者:“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特别热乎。”胡阿姨年前从杭州到武汉探亲,没成想滞留江城无法返乡,还染上了新冠肺炎,刚入院时心情很糟……李晓莉每次见她一口一个“大姐”,和她聊几句家长里短,还在防护服上画上西湖风光,缓解她的“思乡之苦”。如今,胡阿姨不仅身体恢复很快,还乐呵呵地给病友加油。
92岁的王奶奶,是李晓莉重点护理的患者。这天,她要出院了。李晓莉想临别前给她说上几句话,一进病房,看到王奶奶已坐在床边等她:“闺女,我今天出院啦,老婆子就想多看你一眼。”
“您出院,我们比您还高兴呢,一会儿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了也要注意这些事,第一个……”李晓莉凑在王奶奶耳朵边,叮嘱了一番,带人把她送出了大门……
送王奶奶出院,李晓莉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她不到一米六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娇小,却在大家心里越发高大……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三
们来认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科护士长李晓莉。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6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加国际维和,也曾冲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
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往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红区”,每天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
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发现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
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
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服,生命体征却并无异常。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查房时,李晓莉暗暗地留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迅速采取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
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