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医生感动了我作文600
人们都说:“医生是人类的白衣天使,救死扶伤,降落人间,是为了人类的生存而付出代价,是多么的伟大啊!所以我不能胸无理想枉活一世的回报祖国,应该也为祖国做出几分伟大的贡献——怎样才能做一位真正的医生呢?
就像老师说的我国的八大豪杰的医生,他们不顾一切,为了他人,而且以身殉职。时而我感到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自豪;时而我感到他们那种强大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时而我感到,我们也应该为祖国做出一份伟大的贡献。我的心里冲刺着。情不自禁的留下了泪水,但是我的心里还不停的读者那句话。嘴里不停地唠叨着”这样才能做一位真正的医生。
现在,中国变得富强了,但是就混乱了起来,有些开药店的人,虽然药贵了点,但是人们吃了他的药,不但不起作用,而且更加严重了,使人们叫苦不迭,更让人可怕的是,药店里还藏了一些有毒的药品,给人们带来了灭亡。我看到这种情况,我真希望:“我能做一名医生”
如果我是医生的话,我一定要做一位反对黑暗,迎来光明,的回报祖国,让世界变得永远充满美好,只有坚强,勇敢,不怕牺牲的人,才是一位真正的医生。
2 一件让我感动的事写医生的作文不少于450字从小,我就喜欢当医生,我经常给布娃娃“看病”,我喜欢摸摸布娃娃的头说“你的病已经好了”。
有一次,我在看电视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最美的乡村医生”,电视上面播放着有一个乡村医生他自己有病,但他还是坚持着每天给乡村里的老人看病,早出晚归。有的时候他自己忘记吃药,肚子痛得受不了了,可是,他还是坚持给老人看病。每次晚上回家,都黑得看不见路了,他只好跌跌撞撞地回到家里。虽然每天都很辛苦,但他还是坚持每天给老人看病。虽然每天很辛苦,但他却很快乐。我看了这个“最美的乡村医生”之后,我就更加喜欢当医生了,因为医生能就死服伤。
有一天晚上,我突然听见了一阵哭声,我仔细一听,那阵哭声是从我弟弟的房间传来的,我赶紧跑到弟弟的房间里,接着,爸爸、妈妈也都急冲冲的赶来了。我摸了一下弟弟的头,便大声喊叫:“弟弟,发烧了。弟弟,发烧了。”于是,我、爸爸还有妈妈一起把弟弟送到了医院,我看着弟弟那痛苦的样子,心里想:“如果我是医生就好了,现在可以帮弟弟看病,让弟弟减少一点儿痛苦了。”
我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我真想为人民、为大家做一点事,像医生一样伟大。
3 抗疫中身边最感人的故事有什么2020年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对于世界,对于人类,对于大自然也是。
从疫情爆发到现在已经接近有三个多月了,各个省市封城封路采取各种防疫措施,就这样一直持续了三个多月,大家有目共睹,我国的防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这里我想分享两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他们是我的亲人,他们在疫情期间的付出让我觉得很光荣! 我的姐姐是一名医护人员,在疫情爆发之后,她被调去一线,也因此,她和我们已经隔离了很久了。
我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她了,但是通过朋友圈,我可以看到她一直在为战疫付出,每次视频都没有办法看清楚姐姐的脸,防护面罩下说话的声音也不是很清楚,但每次就那么几分钟的通话,我也能感受到,奋战在一线的他们,真的有拼尽全力的抗疫。 姐姐好不容易发的一次朋友圈 同时我的爸爸也是这次疫情中的志愿者,每天早出晚归的执勤 。
他和其他志愿者帮社区分配物资,有水果,有蔬菜,一直默默为大家付出着。 当时爸爸在为社区分发物资时拍的照片 还主动为防护隔离点建立隔离栏,很多人在疫情期间都不愿意动工,大家都害怕新冠病毒,但是总要有人站出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433626433来,于是我的爸爸,他主动站出来了。
老爸为疫情助力。 我相信大家也一定在时刻密切关注疫情消息,我们湖北现在新增长已经为零了,并且过几天武汉就实现解封,现在街头陆陆续续出现路人流,我们的城市正在好起来。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可喜可贺的消息,相信不久大家就可以在学校有见面啦! 这次疫情里,不仅仅是我的家人,还有很多让我觉得很感动的事情。朋友圈里我看到有同学在此次防疫工作中做了志愿者,也有同学晒出了自己为防疫工作捐赠的物资捐款,除了那些最美逆行者和奋战在战役一线的医护人员作出的伟大贡献,武汉每一个人都在献出自己的力量,哪怕是一点点,大家都希望我们的城市赶快好起来。
通过这次疫情,我深刻地感受到大家的心都是系在一起的,我的亲人,我的朋友,以及奋战在一线的英雄们,大家都在为这座城市而努力,希望我们的武汉赶快好起来。
4 “致敬抗疫英雄,书写英雄故事”征文(600字)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战斗在全国瞩目的医院中,没有战斗在生产药品的车间里,也没有战斗在科研攻关的实验室。他们,在街边市场,排查活禽销售隐患;在全天值班,投诉电话就是命令;在商场超市,守护节庆食品安全;在药店药铺,稳控医药物资价格。
“关闭市场和大集,镇域内取消一切聚餐集会,关停一切娱乐场所,关闭一切活禽市场,做好一切保护措施。”zz镇市场监管所第一时间做出反应,食品安全、药品、器械质量监督要加强检查,环境消毒、进销台账、索证索票等工作要严格到位,要依法打击各种违法行为,把好市场准入关,维护正常的市场流通秩序,确保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他们要做的只有更多。
在超市,在饭店,在市场、在商场、在药店……疫情面前,众志成城。一句句督促防控的话语,铿锵有力。一个个逆向前行的身影,步伐坚定。因为他们是市场监管人。
最美“逆行人”
在教委,接到zz省教育厅接到延迟学生开学通知后,停课不停学,改变传统备课方式,采用PPT分节教学,网上布置作业网上传阅,微信家长群时时督导,保证“一个孩子都不能落下”。
在兽医站,进一步清点排查全镇鸡鸭等牲畜数量,分发物资,指导用药,全面消毒,保证牲畜健康不留隐患。
在环卫所,全力做好镇域垃圾的清运处理,组织各村开展好爱国卫生运动,切实提高环境卫生水平。
……
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英雄,只是因为国家和人民需要,才有人愿意牺牲自己成为英雄,在你看得到,看不到的每一处战“疫”角落,都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让我们向这些最美“逆行者”们致敬,唯愿他们能够平安归来!
5 令人感动的医生作文令我感动的一篇文章人生有许多事情让我感动,当然,生活中处处有感动,感动可以是一个眼神,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篇文章……我喜欢看书,特别是感人的故事和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书集。
其中令我映象深刻也最为感动的是名叫一篇《永不录用》的文章。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学生上网有瘾,头脑里满是刀光剑影的游戏。
一次上网后回学校,**头进校园,被班主任抓住,班主任应多次对他提过这件事,并发过誓,但还不管用,所以要开除他,他的父亲为了儿子能上学,每天四处求人,希望某个学校能接纳他,终于,找到了一所学校,他为了报答父母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活,他的努力不仅学业有成,而且也逐渐戒掉了上网。因为他原来班主任已休学上报学校,所以他原籍还保留,后来开始他熟悉的生活,当他从返校园时说:我在这里跌倒,我要从这里站起来。
他做到了。他被省里的一所重点高中录取了。
离开的前一夜,他的爸爸把他原来班主任要他做的事都说出来,现被省里附中请,去当教师。他非常感动,他到了省里后人家问他是不是某中学的谁,他说是的,他又说我先去附中拜访老师。
读了这个故事后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住了,老师的教育让他戒掉了上网,并且让他的成绩提高了。老师的宽容,使他从爱玩电脑游戏的人,成为一个爱读书,考上重点高中的人。
是老师改变了他的命运也可以说是宽容让他成功了。这篇文章不仅感动了我,也教育了我。
它告诉了我,宽容可以使一个在阴暗中的人走向光明,从失败中走向成功。从失落走向自信,宽容是人们的友谊桥梁,让这个社会和谐。
始终还是这句话,宽容是人与人之间友谊桥梁。感动了我呀,有教育了我。
6 以“感动”为主题,围绕“感动”的作文感动 心中有个玻璃杯,里面存放着大的、小的;红的、绿的东西。
那便是我酸甜苦辣的记录芯片,从中随意取出一小片,插入我记忆的波流中——幼儿时的我,十分贪玩。学校附近有一条小河,那水特别得清,特别得绿。
一到了夏天,河里的鱼啊,虾啊就特别多。尤其是那大龙虾,或微微地浮在水面上,或隐隐地藏在水草中。
那大龙虾还非常容易上钩,一上就是两只,三只。看着小伙伴们一脸的神气和喜悦,我也心痒痒了,加入到了这钓虾的队伍。
由于我太小,一不小心踩了一个空,掉在了河里。我在水里扑腾着,叫喊着——正巧一位老师路过,他连忙跑下河滩,顾不得脱衣,就冲进了水中,把我拖上了岸。
不知是由于落水受了惊,还是年幼无知,我望着浑身湿透的老师,我竟然没有感动——小学时的我,还是那么地贪玩。白天的不知疲倦,晚上就睡得很沉很沉,早上常常起不来。
为了不迟到,我也因此常常在匆忙中忘了带饭盒。一到中午,我的肚子自然就唱起了令人难受的“空城计”,而同学们那津津有味的模样更使我几乎馋涎欲滴。
每到此时,班主任老师总会拿出她盒中的一半饭,让我共同分享。奇怪的是,老师总是吃得很少很少,但她总是说自己吃饱了。
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望着老师那母亲般的微笑,我仍然没有感动——中学时的我,面临着课程的增加,学习负担的加重,没办法只好跟贪玩“拜拜”了。
我每天都埋头于书海之中,沉浸于题海之内。老师们也抓的很紧,往往一个前腿进,一个后腿出。
我生性好强,为了使自己的成绩不过于十分难堪,我可真算是学而不厌了,问而不倦了。一有空,我就请教老师。
有时甚至连老师吃饭时也要逮。老师往往马上放下饭碗,一边檫着额头的汗水,一边耐心地给我解答。
或许是学习压力过大,或许是忙于挤时间,面对老师略带倦色的脸,我依然没有感动——即将参加中考的我,为了挤上重高那座独木桥,学习是更加努力了,简直是废寝忘食。有一次,我竟在英语课上睡着了。
令人意外的是老师居然正在我身边,更令人惊奇的是她没有叫醒我。下课后,她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声:“上课睡觉会着凉的,知道吗?”望着微风中拂起的那几缕刘海,我的眼中——记忆转轮停止转动,我的思绪被拉回现实,脸上有一丝凉凉的咸咸的涩涩的感觉,这是感动?!这就是感动! 岁月无痕,当我们蓦然回首,翻阅着自己的心灵,总有一段段记忆在你的生命中留下深深的痕迹。
从不会有人刻意去寻找感动,因为它是一种朴素的真实,是一种心灵的震颤,当我看到同伴们为集体而战时,总会情不自禁为他们加油,失败了哭,成功了也哭,从鼻子中涌起的是酸酸的,但心里却是甜甜的。同样的,无论想起的是悲伤还是快乐,总是感动萦绕心头。
其实,在生命的长河中,无时无刻没有感动存在,父母挂念的目光,一天一天憔悴的背影是一生一世的感动;朋友的信赖,一条祝福的短信是给飘落在远方的你的慰情。 生活就是如此,我们不经意间的一声招呼,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点缘分……这些东西藏在心里便是一种真实,久了,便是深刻,甚至是一生的刻骨铭心。
这些温馨的记忆,当我们孤单寂寞时会不自觉的涌出,倍感温馨。 所以,梦里飘来一片红叶,不要惊诧于他的无端,或许它是你一段尘缘的珍藏。
感动也需要懂得体验和回味,在别人给你爱的同时,你是否也想过?哲人说:只要慧心独具,即使随处,也感到一份爱意,一份情趣,一份韵味,甚至哲理。 感动是白茫茫雪地里一株傲然挺立暗香浮动的红梅、是浓密丛林里泊泊流淌的一泓清泉、是无边的黑夜里那一轮如钩的月亮。
感动是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但无论是谁,都无法对一个毫无感情的人说出感动究竟是什么,因为感动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心品出来的。
一遇到雨天,我就会想起我的爸爸,想起令我最感动的一件事。 那天是星期五,不知道是谁招惹了老天爷,窗外的天空忽然阴暗了下来,下起了毛毛小雨。
但谁料想得到,一到中午放学,毛毛小雨已经渐渐变成了倾盆大雨,我的心情也像天空一样,阴暗了许多。怎么办?怎么办?我没带雨伞也没跟家里人说来接我。
望了望天,雨一时是停不了了,我也没带钱,我的心情真是糟透了。 看着同学们一个个的都走出了学校,我真是羡慕的很。
正在这时,一声亲切和蔼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朵“鑫颖!”我回过头一看,“爸爸!”我激动的叫了出来,只见爸爸骑着自行车,穿着一身黑色的雨衣,但是这个小雨衣根本挡不住那成串的雨滴。我用书包盖住头,向爸爸跑了过去,爸爸赶快把伞撑开递给我。
我发现座位被爸爸用塑料袋包着,他说怕在路上把座子淋湿了,我感动极了。“快坐上来吧!”爸爸说,我便高兴地坐了上去。
爸爸每骑一步都非常小心,风越来越大,我的伞反复被刮翻了好几次,爸爸就把我的雨伞收了,把他身上的雨衣披在我的身上。豆大的雨珠打在爸爸的身上、脸上,我要把雨衣还给爸爸,但没成功。
终于到了家,爸爸的全身上下都是水,妈妈赶快拿来毛巾问我怎么回事,爸爸连忙插嘴说道:“没事,路上伞坏了我把雨衣给她用,所以淋湿了,我去洗个澡。”爸爸转头进了浴室,我感动。
7 抗击非典的感人故事的作文非典中的感人故事邓练贤生前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传染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2003年2月1日,他连续工作15个小时,因抢救病人感染致病。2003年4月21日光荣殉职,终年53岁。
叶欣生前系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护士长。直到病倒前长达2个多月的时间里,她始终没有离开过岗位,没有回过一次家,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不幸受到感染,经抢救无效,于3月24日光荣殉职,终年46岁。
梁世奎1970年8月到山西省人民医院内科工作。在不幸被感染非典型肺炎住院期间,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
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他心中想的还是别人。2003年4月24日上午,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治疗无效,梁世奎同志光荣殉职,终年57岁。
陈洪光1987年从广东医学院毕业到广州市胸科医院工作,亲手组建了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并担任主任。在一线抢救病人的7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亲自为 100多名危重病人插管上呼吸机,经常会被病人喷射出的痰液、分泌物污染得一身一脸。
4月16日,陈洪光同志被确诊为非典型肺炎,虽经全力救治,终因病情 过重于5月7日凌晨不幸殉职,年仅39岁。 李晓红:以生命之躯迎击非典 2003年4月16日,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年仅28岁的主治医师李晓红,猝然倒在了抗击非典的战场上。
她是第一个牺牲在救治非典患者第一线的军队医务工作者。作为一名身着“橄榄绿”的白衣天使,为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她以自己的生命之躯迎击肆虐的非典,给世间留下一曲悲壮的生命绝唱。
中央组织部追授她“全国优秀 员”称号,武警北京总队为她追记一等功,并批准她为革命烈士。李晓红曾说过的话:现在治疗上是否找到新的办法,如需要试验,就拿我做试验吧。
梁世奎:用生命铭刻的丰碑 山西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梁世奎,与那些为救治SARS病人而殉职的医务人员一样,2003年4月24日,他把生命的最后时光留在了他一生挚爱的手术台上。而就在梁世奎走了的那一天,他最后抢救的“非典”患者已完全康复,即将健康出院。
4月29日, 山西省委作出向梁世奎同志学习的决定。一个抗击“非典”、实践“三个代表”、学习时代勇士的热潮,在三晋大地开展起来。
梁世奎曾说过的话:我是党培养的,关键时候我要为党分忧为民解愁 刘永和:用生命谱写忠诚 在举国上下如火如荼全面抗击非典时,山东省胶南市公安局大珠山派出所民警刘永和却离开了他曾经奋斗过的战线。 5月8日下午4时,本来是刘永和与同事们交班的时间。
虽然已经紧张工作了近10个小时,多病的身体早已发出抗议,但是看着较往日增多的待检车辆和人员,刘永和实在放心不下。为了加快检疫速度,防止车辆阻塞,他毅然决定放弃按时换班,继续奋战在检疫点上。
正当刘永和站在路边对箱式货车进行例常登记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车祸让年仅39岁的鲜活生命就这样在刹那间陨落。 这是全国公安系统第一个牺牲在抗非一线的勇士,5月22日,公安部追授刘永和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称号。
刘永和曾说过的话:抗击‘非典’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是我们人民警察的责任,我一定要到第一线去。 额尔敦陶格陶:草原上不落的太阳 额尔敦陶格陶是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旗委常委、副旗长,旗牧区防控非典工作组组长。
自今年4月22日内蒙出现第一例输入性非典疑似患者以来,他就开始夜以继日实施布控方案,带领卫生、防疫、畜牧、民政等单位的领导,深入牧区,将12万份蒙文宣传资料发放到牧户,部署春季生产及“围封转移”工作。终因过度劳累,脑溢血突发,5月7日倒在了防控非典的第一线。
年仅51岁的额尔敦陶格陶是目前在全国抗击非典战役中因公殉职的第一位副处级党政干部。额尔敦陶格陶曾说过的话:人这一辈子光阴不多。
要抓紧每一天、办好每件事。
8 令人感动的医生作文令我感动的一篇文章人生有许多事情让我感动,当然,生活中处处有感动,感动可以是一个眼神,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篇文章……我喜欢看书,特别是感人的故事和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书集。
其中令我映象深刻也最为感动的是名叫一篇《永不录用》的文章。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学生上网有瘾,头脑里满是刀光剑影的游戏。
一次上网后回学校,**头进校园,被班主任抓住,班主任应多次对他提过这件事,并发过誓,但还不管用,所以要开除他,他的父亲为了儿子能上学,每天四处求人,希望某个学校能接纳他,终于,找到了一所学校,他为了报答父母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活,他的努力不仅学业有成,而且也逐渐戒掉了上网。因为他原来班主任已休学上报学校,所以他原籍还保留,后来开始他熟悉的生活,当他从返校园时说:我在这里跌倒,我要从这里站起来。
他做到了。他被省里的一所重点高中录取了。
离开的前一夜,他的爸爸把他原来班主任要他做的事都说出来,现被省里附中请,去当教师。他非常感动,他到了省里后人家问他是不是某中学的谁,他说是的,他又说我先去附中拜访老师。
读了这个故事后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住了,老师的教育让他戒掉了上网,并且让他的成绩提高了。老师的宽容,使他从爱玩电脑游戏的人,成为一个爱读书,考上重点高中的人。
是老师改变了他的命运也可以说是宽容让他成功了。这篇文章不仅感动了我,也教育了我。
它告诉了我,宽容可以使一个在阴暗中的人走向光明,从失败中走向成功。从失落走向自信,宽容是人们的友谊桥梁,让这个社会和谐。
始终还是这句话,宽容是人与人之间友谊桥梁。感动了我呀,有教育了我。
医者心父母心,医生们在此时此刻像个战士一样挺身而出,纷纷前往武汉去救治病人。他们放弃了假期,也不顾忌了自己的性命,义无反顾地奔向武汉。下面我整理抗击疫情医务人员感人 故事 作文 ,欢迎阅读。
抗击疫情医务人员感人故事作文1
带病上岗坚守防控救治第一线
“疫情就是命令,我们不能等!”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感染科医师张璟琪带病和同事们并肩战斗在防控救治一线。张璟琪是第一批进入隔离病区的医生,从腊月二十七开始到正月初一,他24小时坚守在病区,戴着严密的口罩、护目镜,穿着闷热不透气的防护服,水也不敢多喝,一天工作下来,他本来就因病折磨的腰疼愈加明显,腰也直不起来,只能赶紧平躺着缓解一下。腊月三十日,两个孩子在家里等着他回来过年,从视频中看到他们期待的眼神,听到他们娇嫩的声音,张璟琪说他感到自己是那么的无助,心里也暗暗难过。但是,想到病房里的病人需要及时的救治,需要倍加呵护,他说,“作为一名医生就要舍小家顾大家”。直起腰杆,继续工作,为疫情救治工作奋力前行,张璟琪做到了“不忘从医初心,牢记健康使命”。
抗击疫情医务人员感人故事作文2
临危受命感染科主任勇挑重担
田国祥是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他是第二批进入感染病区的医生。疫情发生后,他主动担当,积极工作,在做好医疗工作的同时,还做好同事各种思想工作,让大家放松心情,认真工作。他说,作为感染科主任,他由衷地感受到自己所带领的团队,在医治新冠肺炎病人过程中表现出的舍己救人的精神是值得让人肯定的。他们克服着孩子无人照料,自身身体病痛等各种困难留在救治一线,舍小家为大家,展示了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使命担当。
谈及病区的情况时,田国祥说,在这里我们每天都会对每一位患者进行仔细认真的体格检查,及时上报相关信息,进行心理安慰,思想疏导,并对患者目前的病情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尽最大努力消除他们的心理恐惧,缓解他们精神压力,以保证每位患者能够积极配合留观治疗。同时,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隔离病房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饮食都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抗击疫情医务人员感人故事作文3
“我是一名好医生,但却不是一个好孩子“
“我是一名优秀的医护人员,但我不是一个好孩子。”工作6年的90后武汉第四医院医护人员姜思达对健康时报记者这样评价自己。
几天前接到通知,医院需要紧急开设两层抗病毒的新病区,急缺人手,经过再三考虑后,他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连夜写好了请战书,交给了院领导。
姜思达说,母亲身体不好,早在十年前就做了子宫切除术,父母就只有我这一个儿子,我如果不幸感染牺牲了,谁来给他们养老。
“但是时间不等人,病毒正在以飞快的速度肆虐传播!我就是应该冲在最前面!”1月25日12点,医院下达了通知,下午两点钟之前到西院报道!此前四天,他已经工作了70多个小时了。
姜思达作为东院第一批护理支援队队员,主动要求被划分到门诊输液室,感染病人最开始接受的治疗就是在输液门诊。“明显觉得自己身体极度透支,随时都有可能倒下。” 姜思达回忆到。当时心情极度困扰,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休息好,另一方面是担心自己现在状态很差,免疫力是极度低下的。
抗击疫情医务人员感人故事作文4
主动支援夫妻二人齐上阵
呼吸内科医师雷卫伟,儿科护士王宇涵,他们是普普通通的医务工作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既是夫妻,又是同事,更是战友。今年 春节 ,因为抗击疫情,他们夫妻主动进入隔离病区,用“仁心”守护着患者的安康。因为老人年迈,两个孩子还小,只能托付给堂弟家照顾。作为父母,他们知道孩子的思念,也深深牵挂孩子,越是这样,他们越是感觉到亲情、健康的重要,也越知道自己作为医护人员的职责重要。在特殊的环境里,王宇涵度过了她26岁的生日,没有烛光,没有生日 蛋糕 ,在布满消毒水味道的房间里,她默默的祈祷,这次疫情赶紧过去,祝福家人、朋友、全国人民健康幸福。她说能和丈夫并肩战斗,有丈夫的理解支持,她也感觉到很幸福。“职责所在,使命在身,我们一起加油!”这是他们夫妻二人共同勉励的一句话。
抗击疫情医务人员感人故事作文5
一封寄往前线的家书
“亲爱的老婆:你在武汉辛苦了!视频看到你在那边没事,真好!你专心坚守自己的岗位,我和爸妈做你坚强的后盾……也请你照顾好自己,我们等着你们尽快打赢这场防疫战,早日回家团聚!”
2月10日,是第二批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入驻武汉市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的第四天。“90后”护士马玉洁收到了丈夫满怀深情的信,信息虽简短却饱含牵挂。
马玉洁是故城县人民医院ICU重症室的一名护士,她的丈夫曹子岩是该县的一名交警,两人有一对可爱的儿女,女儿三岁,儿子仅一岁。
“大年初二,玉洁跟我说,她想向单位请战,去湖北抗疫。”曹子岩说,那时,新冠肺炎疫情日渐严峻,防控疫情阻击战的号角刚刚吹响。“她说,病房是医务人员的战场,救护伤患是她的责任。大疫当前,外表柔弱的她,骨子里满是坚韧和担当,纵然不舍我也必须支持她去。”
2月5日13时20分许,正在单位值班的曹子岩接到了马玉洁的告别电话:“我的请战被批准了。作为故城县第一批参加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的成员,我们一会儿就出发,你要照顾好爸妈和孩子。”“家里你放心,只管照顾好自己……”“通知我开会呢,我先挂了。”未等曹子岩把话说完,妻子已经匆匆挂断了电话。几乎是一瞬间,七尺男儿红了眼眶,轻轻呢喃,“一定要平安回来。”
抵达武汉后,马玉洁和队友们经过紧张的培训,在 元宵节 当晚便投入到了战“疫”一线。“方舱医院原本是体育馆,里面分隔出一个个病区,摆满了床,触目所及都是人。”尽管已经提前获知了院内的情况,但眼前的情景还是令马玉洁深感震撼。来不及多想,队友们迅速按之前的分组顺序进入工作岗位,“八九个人为一组,负责护理照顾区域内250张床位上的病患。”
抽血、取咽拭子、测体温……自打进入医院后,马玉洁和她的队友们没有停歇过。“护理站设在靠墙的一侧,就是一张桌子,上头摆放着体温计、胶带等物品,紧挨着护理站堆放着药品和供患者使用的一次性生活用品和食物,没有给护士们安排座位,当然,有座位我们也没有时间坐。”马玉洁说。
换完班静下来时,马玉洁不免想念家人,尤其是两个孩子。读完了“与妻书”,马玉洁潸然落泪,“来了这边都没敢跟他们视频过,实在忍不住了就看看他们的照片。爸妈、老公,我一定会照顾好自己。孩子们,你们听话,等着妈妈回去!”
相关 文章 :
1 抗击疫情医生感人事迹作文素材5篇
2 2020抗击疫情感人故事
3 抗击疫情的一些感人故事作文素材5则
4 抗疫情感人事迹作文素材
5 关于疫情中的感人故事作文
6 2020疫情作文素材
2020抗击疫情先锋人物感人小故事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那你知道学习抗击疫情先锋英雄事迹 心得体会 都有那些吗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一天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达到240多吨。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线上,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董清就是其中之一。
3月24日下午4时,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董清正和同事们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
董清来武汉已经差不多两个月了。春节期间,当得知武汉当地处置医废的人力、运力出现明显缺口时,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环保厅请缨驰援。1月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队共12人驾驶5辆清运车从襄阳出发,当天赶到武汉后就立刻投入工作。
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最开始的一个月里,董清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
虽然清楚自己工作的风险,但董清从未退缩。2月4日,专门接收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处理。得知任务后,董清果断决定报名先上。
今年36岁的董清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14年的党龄。在部队的8年里,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帮助队友。
截至3月25日,董清所在的团队81人已收集转运1933车次共9181吨医疗废物,无一人感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的医废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从最初的每天50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2638吨,可以实现“日产日清”。目前,董清的队友大部分已完成任务返回襄阳,他依然继续坚守在武汉。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二
从除夕夜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到现在已两个月有余。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坚持精准施治,用爱心温暖了很多患者。记者走近其中3名军队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
他常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军医。事实上,在医学消化内科领域,他可算是全国****之一。他就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谢渭芬(见图①,曹希摄)。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如果没有上战场,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请战最终获得批准,谢渭芬赶往抗疫一线……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查房时,谢渭芬会随时提问管床医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如果回答磕磕巴巴,他就一改平时的温和,黑着脸批评对方……
一天,医生邹最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谢渭芬正在盯着输液管,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明白:谢主任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滴数。个性化治疗,对输液速度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100毫升液体需要45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50滴。那天,谢渭芬在病床前站了60秒,数满50滴才放心走出病房。
“患者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一位74岁的患者,高度焦虑,谢渭芬每天查房都握着老人的手,俯身唠唠三五分钟;他还请心理医生柏涌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饭量大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
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
“心病还要‘心’药医”,随时回复微信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数百条
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50名感染患者,其中24名被分到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英所在的病区。每个班4名护士,除了基础护理,还要负责打扫卫生、照顾患者起居,很多人的身体都吃不消……
“刚住到医院的患者们,情绪有些焦虑,有什么缓解的好办法”作为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试着建起了一个“感染八科医患交流群”。从此,赵玉英就像一个应答机,随时回答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回复数百条,最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最长的要一两百字。渐渐地,患者的焦虑感少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即使不是自己当班,也能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赵玉英总结:“心病还要‘心’药医。”
“心”药也用在了尹奶奶和钟阿姨身上。得知钟阿姨的儿子小李也是一名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赵玉英多方协调,把小李转院到火神山医院,安排和钟阿姨住同一个病房。看见儿子来了,钟阿姨脸上有了笑容,在儿子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后来,赵玉英把小李的另一位病友尹奶奶也搬到这个病房,既方便沟通交流,又可以让小李帮助照顾生活起居。在小李带动下,志愿者越来越多:病房里,有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照顾重症患者起居;医技楼外,有的患者协助医护人员推轮椅、抬担架;楼道里,他们拿起扫把和拖布,打扫卫生、倾倒垃圾……
如今,病区已有1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了,很多患者“出院不出群”,把名字后边备注上“已出院”,还继续留在群里给大家鼓劲加油。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用上这剂“良方”,建起了自己的医患交流小平台;即使医疗队离开武汉,他们也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了。
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
“称呼一改,暖心多了”,进病房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
江城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麻利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即将奔赴她的战场:重症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污染区,感染风险极高。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李晓莉,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啥事就一个字:快。
李晓莉当兵31年,临床护理干了26年。此次支援湖北,李晓莉虽然已经上报了退休,仍带领科里护士集体递交请战书。到了武汉,她担任感染十四科护士长,在全科护士中年纪最大,却也最拼。主管护师乔惠霞与李晓莉一起共事13年,对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护服就像充满了电,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李晓莉的带动下,护士进病房从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称呼一改,暖心多了。”李晓莉说,这个“特殊规定”,她已坚持了十多年。
一位六旬左右的胡阿姨告诉记者:“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特别热乎。”胡阿姨年前从杭州到武汉探亲,没成想滞留江城无法返乡,还染上了新冠肺炎,刚入院时心情很糟……李晓莉每次见她一口一个“大姐”,和她聊几句家长里短,还在防护服上画上西湖风光,缓解她的“思乡之苦”。如今,胡阿姨不仅身体恢复很快,还乐呵呵地给病友加油。
92岁的王奶奶,是李晓莉重点护理的患者。这天,她要出院了。李晓莉想临别前给她说上几句话,一进病房,看到王奶奶已坐在床边等她:“闺女,我今天出院啦,老婆子就想多看你一眼。”
“您出院,我们比您还高兴呢,一会儿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了也要注意这些事,第一个……”李晓莉凑在王奶奶耳朵边,叮嘱了一番,带人把她送出了大门……
送王奶奶出院,李晓莉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她不到一米六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娇小,却在大家心里越发高大……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三
们来认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科护士长李晓莉。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6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加国际维和,也曾冲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
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往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红区”,每天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
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发现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
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
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服,生命体征却并无异常。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查房时,李晓莉暗暗地留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迅速采取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
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顾。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那你知道学习抗击疫情先锋英雄事迹心得体会都有那些吗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一天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达到240多吨。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线上,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董清就是其中之一。
3月24日下午4时,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董清正和同事们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
董清来武汉已经差不多两个月了。春节期间,当得知武汉当地处置医废的人力、运力出现明显缺口时,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环保厅请缨驰援。1月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队共12人驾驶5辆清运车从襄阳出发,当天赶到武汉后就立刻投入工作。
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最开始的一个月里,董清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
虽然清楚自己工作的风险,但董清从未退缩。2月4日,专门接收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处理。得知任务后,董清果断决定报名先上。
今年36岁的董清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14年的党龄。在部队的8年里,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帮助队友。
截至3月25日,董清所在的团队81人已收集转运1933车次共9181吨医疗废物,无一人感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的医废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从最初的每天50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2638吨,可以实现“日产日清”。目前,董清的队友大部分已完成任务返回襄阳,他依然继续坚守在武汉。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二
从除夕夜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到现在已两个月有余。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坚持精准施治,用爱心温暖了很多患者。记者走近其中3名军队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
他常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军医。事实上,在医学消化内科领域,他可算是全国****之一。他就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谢渭芬(见图①,曹希摄)。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如果没有上战场,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请战最终获得批准,谢渭芬赶往抗疫一线……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查房时,谢渭芬会随时提问管床医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如果回答磕磕巴巴,他就一改平时的温和,黑着脸批评对方……
一天,医生邹最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谢渭芬正在盯着输液管,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明白:谢主任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滴数。个性化治疗,对输液速度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100毫升液体需要45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50滴。那天,谢渭芬在病床前站了60秒,数满50滴才放心走出病房。
“患者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一位74岁的患者,高度焦虑,谢渭芬每天查房都握着老人的手,俯身唠唠三五分钟;他还请心理医生柏涌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饭量大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
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
“心病还要‘心’药医”,随时回复微信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数百条
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50名感染患者,其中24名被分到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英所在的病区。每个班4名护士,除了基础护理,还要负责打扫卫生、照顾患者起居,很多人的身体都吃不消……
“刚住到医院的患者们,情绪有些焦虑,有什么缓解的好办法”作为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试着建起了一个“感染八科医患交流群”。从此,赵玉英就像一个应答机,随时回答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回复数百条,最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最长的要一两百字。渐渐地,患者的焦虑感少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即使不是自己当班,也能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赵玉英总结:“心病还要‘心’药医。”
“心”药也用在了尹奶奶和钟阿姨身上。得知钟阿姨的儿子小李也是一名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赵玉英多方协调,把小李转院到火神山医院,安排和钟阿姨住同一个病房。看见儿子来了,钟阿姨脸上有了笑容,在儿子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后来,赵玉英把小李的另一位病友尹奶奶也搬到这个病房,既方便沟通交流,又可以让小李帮助照顾生活起居。在小李带动下,志愿者越来越多:病房里,有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照顾重症患者起居;医技楼外,有的患者协助医护人员推轮椅、抬担架;楼道里,他们拿起扫把和拖布,打扫卫生、倾倒垃圾……
如今,病区已有1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了,很多患者“出院不出群”,把名字后边备注上“已出院”,还继续留在群里给大家鼓劲加油。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用上这剂“良方”,建起了自己的医患交流小平台;即使医疗队离开武汉,他们也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了。
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
“称呼一改,暖心多了”,进病房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
江城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麻利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即将奔赴她的战场:重症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污染区,感染风险极高。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李晓莉,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啥事就一个字:快。
李晓莉当兵31年,临床护理干了26年。此次支援湖北,李晓莉虽然已经上报了退休,仍带领科里护士集体递交请战书。到了武汉,她担任感染十四科护士长,在全科护士中年纪最大,却也最拼。主管护师乔惠霞与李晓莉一起共事13年,对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护服就像充满了电,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李晓莉的带动下,护士进病房从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称呼一改,暖心多了。”李晓莉说,这个“特殊规定”,她已坚持了十多年。
一位六旬左右的胡阿姨告诉记者:“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特别热乎。”胡阿姨年前从杭州到武汉探亲,没成想滞留江城无法返乡,还染上了新冠肺炎,刚入院时心情很糟……李晓莉每次见她一口一个“大姐”,和她聊几句家长里短,还在防护服上画上西湖风光,缓解她的“思乡之苦”。如今,胡阿姨不仅身体恢复很快,还乐呵呵地给病友加油。
92岁的王奶奶,是李晓莉重点护理的患者。这天,她要出院了。李晓莉想临别前给她说上几句话,一进病房,看到王奶奶已坐在床边等她:“闺女,我今天出院啦,老婆子就想多看你一眼。”
“您出院,我们比您还高兴呢,一会儿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了也要注意这些事,第一个……”李晓莉凑在王奶奶耳朵边,叮嘱了一番,带人把她送出了大门……
送王奶奶出院,李晓莉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她不到一米六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娇小,却在大家心里越发高大……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三
们来认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科护士长李晓莉。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6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加国际维和,也曾冲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
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往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红区”,每天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
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发现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
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
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服,生命体征却并无异常。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查房时,李晓莉暗暗地留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迅速采取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
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