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丹东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规定(丹东新冠防疫政策最新)

2022丹东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规定(丹东新冠防疫政策最新),第1张

2022丹东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规定

近期,国内省内多地多点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为切实落实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的总方针,坚决阻断疫情输入和传播风险,通告如下:

1我市居民非必要不离丹,尤其不要前往有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地区,确需离丹的,需向单位、社区报备。

2所有外市来丹人员需持48小时内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抵丹后第一时间再进行一次核酸检测,核酸结果未出之前不得进入社会系统。重点地区来丹人员须严格按照我市疫情管控措施进行管理。

3发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药店的“哨点”作用。严格落实就诊患者及购药人信息登记、报备制度,确保信息真实可追溯,遇可疑人员立即上报。

4景区、景点要严格落实扫码、测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接纳人数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的50%。

5原则上不举办大型会议、演出、培训、促销、比赛等活动。非必要不举办50人以上规模会议,确需举办的,需报同级疫情防控指挥部审批,并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要求,监督并跟踪抓好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

6养老服务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实行最严格的封闭管理;救助管理机构实行封闭管理;婚姻登记机关严格采取预约、分流办理;取消全市各类公墓、骨灰纪念堂等祭扫场所一切祭祀活动;暂停全市各殡仪馆、殡仪服务站聚集性遗体告别和守灵服务;各类宗教场所暂停对外开放,暂停集体宗教活动。

7全市高等院校实施校园内封闭管理,非必要不进出。

8餐饮行业、公共食堂要严格落实测温、扫码、消毒等防控措施。隔桌隔座就餐、使用公筷公勺、注意手卫生,减少堂食。不提倡10人以上聚餐。

随着国内专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深入认知,多版诊疗方案相继产生。对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诊疗,临床也给予了极大地关注。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对于"抗菌药物治疗"明确指出: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但是,对于全身免疫力低下的新冠肺炎重症感染者,其他病原菌可能趁虚而入,应如何科学使用抗菌药物?

近日,重症医学科的一位临床专家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对于转入ICU的重症和危重症来说,也可以选择用一些抗菌药物进行预防,防止细菌感染,预防性用抗菌药物一般主张用比较简单、初级的,不需要太高级,以免出现耐药菌的情况。病人如果出现了继发细菌感染的情况,如黄脓痰、体温退下后又重新出现了高热、化验中性粒细胞和降钙素原明显升高、CT上提示肺部出现了细菌继发感染等情况时,就应该使用抗菌药物去控制细菌的感染。

对于如何恰当地使用抗菌药物,最新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用手册》也明确,无明确细菌感染证据者不建议常规使用抗生素,应动态监测细菌感染的指标,包括降钙素原PCT,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

轻症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

疫情爆发早期,发表在《柳叶刀》的《中国武汉市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显示:在2020年1月2日前最先确诊的41名患者中,多数患者入院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正常,在四名发生继发感染的ICU患者中,其中三名降钙素原水平高于05%。降钙素原(PCT)作为诊断标志物,对于单纯的病毒感染,滥用抗生素不但无效,而且短期会增加患者抗生素暴露,增加抗生素相关的毒副作用,长期则会导致多重耐药病原体的增加。

对于轻症患者,《2019年PCT指导抗生素应用国际专家共识》以及《2020年PCT指导抗生素应用亚太专家共识》明确提出:首先,应依据临床标准和细菌感染的概率将患者分层为感染不确定和高度怀疑细菌感染。在非重症且细菌感染可能性低的患者中,低PCT水平不推荐应用抗生素。

重症合并脓毒症,应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

与轻症患者相比,重症患者治疗更加棘手。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数据,截止2020年3月7日,中国目前(非累计)确诊病例数为22184例,其中重症5489例,目前重症患者比例达到247%。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情重,进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明显高于轻症患者,需要临床重点关注和救治。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等临床表现。对于脓毒症治疗,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是患者诊治的关键环节。

由中国药学会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院药学工作指导与防控策略专家共识 第一版》中也提到了对于脓毒症患者的抗菌药物治疗建议,即在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的大前提下,对于考虑脓毒症的患者,在初次评估1小时内给予经验性抗菌治疗。同时,一旦开始经验性抗菌治疗以后,临床需要一个可靠的指标来提示治疗是否有效,以及何时应该停用抗生素。

WHO提出,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可能一开始就需要使用较强的抗生素,给予较为广谱的抗菌药物,覆盖较多的病原菌。在病原学检测结果出来后,再决定是否给予降阶梯治疗或调整治疗方案。

2019-2020年PCT指导抗生素应用国际及亚太专家共识,对于重症患者进行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时,需在6-24后复查PCT,以重新评估抗生素治疗的必要性。当临床状况改善时,PCT水平显示出持续下降,建议尽早停用抗生素。

此外,201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临床应用PCT以辅助个性化治疗决策,减少了抗生素暴露,降低了抗生素相关的副作用,降低了治疗失败的风险,从而降低了死亡率。基于大量的临床证据,2017年,FDA全球首个批准了生物梅里埃VIDAS BRAHMS PCT检测可应用于急性呼吸道疾病和脓毒症,以指导抗生素使用。VIDAS应用酶促化学发光体系,提供PCT定量检测结果,可以辅助临床判断发热的病原学及病因学,识别需要及时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并给予动态监测,指导停药及时机,辅助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最新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

“人物同防”,加强外防输入

此次修订完善了外防输入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坚持“人物同防”,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和物品疫情防控。强调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疫情防控,有效防范境内疫情反弹。

此外,方案要求,坚持人、物和环境监测,强化医疗机构就诊人员、风险职业人群、重点人群、重点机构等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强化病原监测,动态监测病毒变异情况,了解病毒变异对病原检测和疫苗保护效果影响。

解除隔离应使用不同试剂采集2份样本

隔离医学观察是防控疫情的重要手段,如何保证作为解除隔离标准的核酸检测的准确性

方案要求,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应采集鼻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解除隔离时应同时采集2份鼻咽拭子样本,分别使用不同核酸检测试剂检测,两次检测原则上由不同检测机构开展。

方案明确,解除隔离后开展7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做好体温、症状等监测,减少流动,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并在第2天和第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密切接触者的密接如何管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特别提出,强化密接的密接精准管理。

针对密接的密接,方案规定,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期间第1天、第4天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密接的密接第1天、第4天、第7天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可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如密切接触者第1天、第4天核酸检测有阳性情况,密接的密接按照密切接触者管理。

农村地区如何加强防控

农村地区易成为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如何加强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

方案提出,强化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总结农村地区聚集性疫情处置经验,针对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能力相对薄弱的客观情况,加强社区防控、流行病学调查、隔离医学观察、核酸检测、消毒等工作的针对性指导和对口支持。

强化疫苗接种,做好重点人群接种工作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截至2021年5月13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66910万剂次。

方案指出,做好职业暴露风险较高、有在境外感染风险的人群、维持社会正常生产生活运行人员以及维持社会基本运行的关键岗位职业等重点人群接种工作;做好边境口岸等重点地区、服务业等疾病传播风险较高人群接种工作,降低人群感染和发病风险。根据疫苗研发进展和临床试验结果,进一步完善疫苗接种策略。

强化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

方案要求,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健全疫情防控指挥体系,明确部门职责和分工。建立指挥系统启动机制、信息报告制度、督导检查制度、应急演练制度、城市支援制度等工作机制和制度。提高信息共享和整合,为疫情风险研判、防控措施制定和资源统筹调配提供支撑。根据不同疫情情景,做好专业防控人员、核酸检测能力、定点医院、集中隔离场所、防疫物资等储备。

此外,方案提出,制定和完善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疫情相关人员转运、隔离医学观察、社区防控、消毒、心理健康服务、样本采集和检测、境外输入疫情防控、重点环节疫情防控等12个工作文件,加强对不同防控领域和环节的具体工作指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053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