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萱草的诗,应该是指《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一》
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
亭亭乱叶中,一一劳心插。
牵牛独何畏,诘曲自芽蘖。
走寻荆与榛,如有夙昔约。
南斋读书处,乱翠晓如泼。
偏工贮秋雨,岁岁坏篱落。
这一组诗共十一首,是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应和诗。苏轼在任凤翔签判期间,苏辙留京侍父,在三年多的时间里,诗赋往还,唱和甚多。自己在仕途上浪荡,弟弟却自甘淡泊,这其中的兄弟情意,不足为外人道。所以苏轼这一时期的作品,虽然看似随意,其实都在称赞苏辙在家尽孝道的行为。
萱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花朵,但是也是亭亭乱叶中用心栽植的(一一劳心插)。苏轼这种情感虽然并不明显表达,但都是淡淡地穿插在和弟弟唱和的作品之中。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
公元1080年,43岁的苏轼赴任黄州。
此时,他刚走出帝都的监狱,从囚犯的身份解脱出来,不仅捡回了一条命,还保留了一个官职——黄州团练副使。
关于这个团练副使,据说是宋朝常用来安置被贬官员的职位。
初到黄州的苏轼寄居在一个叫定慧院的小寺庙里。
条件虽然简陋了点儿,但环境还不错,邻水见山的,很适合给苏先生压惊。
在定慧院安定下来后,这个差点因写诗带来杀身之祸的苏先生还是忍不住用各种诗歌记录自己的心情。
这首《卜算子》就诞生在那段时间,它讲述了一个夜晚的故事。
黄州在当时是个比较偏僻的小城镇,可是苏先生到了这里之后,依然能寻得丰富多彩的夜生活。
比如说约几个好友坐船游览月下的赤壁矶,或者半夜睡不着,看到月亮出来了,便把好友张怀民从被窝里叫起来在承天寺夜游赏月,又或者与寺院里的僧人们谈谈佛理,回头再回家练练瑜伽。
不过,在《卜算子》所描述的这个夜晚,苏先生却有些寂寞。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尽。
树影斑驳,月上林稍,正是夜深人静时分,滴漏的声音就像嘀嗒奔走的时钟一样,听得格外清晰。
咋一看,苏先生所描绘的这片夜色,除了安静了点儿,也没什么特别。
当然,依照常识,我们知道,接下来必然会有特别的人出场。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说句实话,初读这两句诗,我的脑海中浮现的是李若彤版小龙女从天而降,降落在全真教一干道士面前的画面
不能怪我,只能说苏先生这两句中的“幽”,“独”“缥缈孤鸿”等词太扎眼儿,很容易让人想到月下神秘的白衣女子什么的,而忽略了这可能是一个男人在写自己。
其实,关于这首词,本来就有一个传说。
说是苏轼在定惠院那段时间,常常喜欢在深夜吟诗,而每到这个时候就会感觉窗外有一个女子,身段婀娜,孤影徘徊,而只要苏轼一打开窗子,那女子便会飞速**而走。
莫非真是龙姑娘重现江湖???
想多了,原来这姑娘是苏轼的铁杆粉。
铁到什么地步?
据说后来苏轼打听到了女子的出身,知道她是温都监的女儿,年方二八,正是适婚年龄。
于是,当时已经46岁的苏轼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把他的小粉丝介绍给了他的老哥们儿,做这位老哥们儿的,儿媳妇。
不知道姑娘后来有没有接受苏爱豆给她牵线的美满姻缘,只是据说,这可怜的姑娘,却红颜薄命,英年早逝,而且是在苏轼调任到其他地方去做官之后不久。
不过,传说毕竟只是传说,除了能给吃瓜群众增加些看点之外,对于诗歌内涵意境没有多大的意义。
我宁可相信这首词是苏轼在写他自己,不仅因为传说太八卦,有损偶像形象。
而是因为苏轼他应该孤独,充满傲娇的孤独。
毕竟不是谁都能够年纪轻轻,初进考场,就能够凭一篇奇文让文坛大咖欧阳修手动点赞:
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也不是谁,都能够靠着人品和才华,(也许还有颜值)同时成为北宋三代帝王,以及后宫太后皇后的大众偶像
当舒儃,李定等人在挖空心思从苏轼的诗文中搜罗他藐视朝廷的证据时,苏轼正穿着囚服,拿着自己的“罪证”,在法庭上为审判官耐心地解读着各种文学典故的出处和意义。
就连被苏轼所质疑的变法派老大王安石都忍不住跳出来为他说话: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苏轼承认,他是对时政提出了质疑,更对新法有各种不满。
只是,他嬉笑怒骂的字里行间,都是他拳拳赤子情怀。
我爱你才会直击你的痛点,我骂你是为你好,你妈没跟你说过吗?
谁是君子,谁是小人,有时候,连小人自己心里都明白。
而是忠言逆耳还是忤逆君上,却全在当权者一念之间。
他的学生黄庭坚在读到这首《卜算子》时,激动地评价道:
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老师的诗词里,藏着他的气质,更藏着他走过的路,读过的书。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孤独,很多时候,是因为对知己的渴盼。
“乌台诗案”对是苏轼事业的低谷,却是成就他男神形象的巅峰。
在被贬黄州的日子,苏轼似乎向世界展现了他活得岁月静好的样子。
他修筑雪堂,与好友论诗谈画。
他躬耕田园,向自己的偶像陶渊明致敬。
他参佛悟道,修心炼丹,让业余生活充实丰富。
他甚至还发展慈善事业,成立了弃婴救助委员会,拯救了无数被父母抛弃的婴儿,并且向太守写信,建议用法制手段从根本上解决杀害初生婴儿的残忍行径。
这样的苏轼,他简直就是支撑所有的 loser 热爱生活的一道光。
所以,有人说,苏轼,他将别人的苟且活成了潇洒。
可是,在为他的潇洒喝彩的同时,也要看到,他也有他不得不去面对的“苟且”。
彼时的苏轼已经 46 岁,虽然不油腻,但也算一枚妥妥的“中年男人”了。
余秋雨曾给在黄州的苏轼一个霸气的称谓——苏东坡突围。
其实,他要突围的,不过就是一地鸡毛的“中年危机”。
从事业上说,他此时所担任的黄州团练副使,虽然说还在体制内,吃皇粮,但其实基本没什么实权,更要命的是,俸禄少,薪水低。
当时的苏轼有多穷?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摘录了一段苏轼和他的学生秦观的书信:
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每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钱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以待宾客。
养家糊口,节衣缩食,一分钱掰成两分花,就是苏轼当时真实的物质生活水平。
这样的工作,配不上他的应有的生活品质,更配不上他的才华。
所以,彼时的苏轼,连晒娃的状态都是这样的: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样的苏轼,他没毛病,是这个世界病了。
世人都知道苏轼是旷世奇才,但世人也都只能看着这个奇才落魄潦倒。
而在遥远的帝都,更有一帮人不放心苏大才子就这样“逍遥法外”地活着。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黄州是苏轼人生中一段治愈心灵的经历。
他曾流露过“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消极情绪。
也曾表现过“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旷达情怀。
他不再是那个敢在欧阳修面前张扬才情的“初生牛犊”;
也不再是那个笔锋尖锐,抨击时弊的“刀笔吏”。
他坐过牢,降过职,受过伤,也流过泪。
他还因为自己的我行我素牵累了包括弟弟苏子由在内的一大帮亲朋好友。
他想过自尽,但怕因此带给家人更大的伤害。
他只能继续活着,在屈辱与自傲中徘徊,在潇洒与苟且中挣扎。
总觉得,《卜算子》所写的这个夜晚,才是苏轼面对自我最真实的夜晚。
因为,总有那样一些深夜,我们应该任由自己去咀嚼白日的不堪,而不必被逼着去原谅这个荒唐的世界。
深夜,漫步在夜间的小路上,颇有几番宁静又有几份不安。 在这孤星寒月的夜晚,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条条阡陌纵横的小路上。
一层薄薄的渺雾飘浮在这小路上,小路旁的树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似乎笼着轻纱的梦幻。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明照。
月光幽幽地从那纯洁的月亮里柔和的洒在大地上,洒在地面上的影子有时凝重,有时轻快,有时安雅,轻灵雅逸,临水悠然。红尘如梦,踩着岁月的褶皱,霓裳千载的诗行。
一滴泪,纷然如昨,徘徊千年的渡口,洇开一片潋滟,梅花陌上,盈盈不得语,花落花随人茫茫。掬青露在手,挽白衣轻袖,独步幽谷,若水凝烟知音远。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清风飘逸,温暖的晴夜,清清的,淡淡的, 情感 之月。
“悠悠比目,缠绵相顾。情脉脉,于朝暮。有琴邀瑟,充耳秀盈。贻我心,得携鸳鹭。难得倾诉……”
红颜去,尘难断。婆娑月影惹人醉,茫朦轻雾撩心扉,梦里梅花长相依。
孤影倚窗望盛寒,衷肠难诉锁心上,来天只得冷月凉。孰与吾,共怜伊人尘里殇。红尘万丈深深陷,力尽声竭无人怜。屏破夜长萧瑟短,悲欢离合影楼旧,独醉泪绵延。
苍凉一梦,流水常常,落花惊魂,一腔满怀,琴月半,独望,瑟瑟,寒风刺心,隐痛,对酒当歌,泪散梦醒,墨香,浮动月光曲,蝶语悠悠,承载幽玄。
流云过,烟雨遥,空中有微尘曼舞。一袖清雅薄衣,天光微浅,沉醉了几多轩墨,香痕诗里字,浅浅笔画魅影人。翩然而至柳岸堤边,一语诗成,紫陌自生烟,携几分飘逸,带几分幽怨。一书墨痕,半卷清词,荷盈曼妙,蝶舞翩跹。晶莹心语,细腻如丝,花谢花开花满天,烟雨声里数流年。
起舞浅杯醉清风,晓云残月碧落中。蓬松双眼迷离望,万绿丛中那点红。昨夜金樽佳酿,鸿儒谈笑风声,黎明,宿醉,拥琴,抚笛,横卧湖畔,且不顾风凉;今早朦胧初醒,依稀佳人舞动,红衣,幽舞,腾飞,踏云,荷中欢笑,且似梦非醒。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相思。 夜空因皎月而美丽,宇宙因明月而温暖,在这充满明亮的天空里,让月亮不再黑暗,让月空皎洁永恒。
凝望月空,点燃心烛,将今生最真挚的 情感 ,最美好的诗情画意流露在自己的心间!
情感 导师风语,愿天下有情人不再为情所困
欢迎更多的转发和评论
(1)东江之珠
有人说,喜欢一个地方,是因为那里有喜欢的风景和喜欢的人。
东莞石碣,一个来了就喜欢的地方,这里有风景,有人文,有故事。
石碣镇与东莞市区,一衣带水,隔东江相望。
石碣的风景,首先来自老城的气息。
青石板路,青砖灰瓦,临河而居,虽然没有乌蓬船,但有小桥流水人家,一幅岭南风景画。
如果说老城是石碣的灵魂,那么东江则是它流淌的血脉。
老城的美,是岭南之美。
清水绿岸,杨柳依依,微风习习,岸边浓浓的烟火气,岭南风水凸显。
东江是石碣的母亲河,真的像母亲一样,用一条白练,隔开两个顽皮的孩子。
这片3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当代国画大师关山月的眼中,石碣是“东江之珠”。
千里东江,在这里静静地抱着这个小镇,犹如一条长丝带,给小镇一个深情的拥抱。
(2)英雄之城
一条河,一座塔,几座桥。
从老城顺江而下,去榴花公园点香祈福,让疲惫的心灵找到皈依的港湾。
石碣,也是一片英雄的土地。
初夏六月,沿东江向东,走进袁崇焕大道,火红的木棉花在竞相绽放。
木棉花,在石碣又称英雄花。清代陈恭尹有诗云:“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浓墨重彩的诗句,将木棉花人格化,有英雄道别尘世之势。
木棉花开,一树树迎风绽放,像是等待英雄的凯旋。
顺着木棉花的舞步,我们来到袁崇焕公园。
钟亭鼓阁,池馆水榭,东江的水养育了石碣的儿女,英雄从这里走向战场。
战鼓封尘,响角远去,只留下袁大将军的雕像在广场上横刀厉马。
公园曲径回廊的墙壁上,是一幅幅石雕,石雕还原了三百年前英雄的峥嵘岁月。
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翻江倒海的战马,呐喊冲天的战士,一场场大战的战幕徐徐拉开。
我听见远方的爆炸声一浪接一浪,我看见袁大将军左突右冲,厮杀声由近即远
袁大将军,他用自己的刚烈,为一个远去王朝的背影,划上了一道亮丽的浓墨重彩。
今天,袁崇焕已经成为石碣、东莞的一个文化符号。
(3) 精彩石碣
东江的水,一醉几千秋,日夜向南流。
东江两岸的石碣,是一片活力热土,一座现代之城。
石碣镇,以电子工业为龙头,多产业融合发展,已跨入全国综合势力百强镇。
台达电子、雅新电子、太阳诱电、莫仕连接器等高科技公司如群星闪耀在石碣的大地。
石碣,在美食方面,也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
沙洲蚬粥、东兴糖水、金富来的牛腩和鱼蛋,还未开吃,已经让人流下口水。
说石碣,不得不提石碣润丰的供港蔬菜基地。
这里承载了近一半的供港蔬菜任务,凌晨三点,当东江还在沉睡,这里早已灯火通明。
一辆辆通港货车,带着石碣泥土的芬芳,从这里踏上披星戴月的旅程。
我独步在石碣的大地,如同行走在岁月的阡陌中。
在达鑫江滨新城,我认识一位来自湖北的朋友小贞。
她2010年中专毕业来石碣,在这片热土上已经打拼了10年,她现在是台达电子的一名车间组长,她老公是台达电子的一名技术员。
我问她如何选择在石碣落户?
小贞说,她与石碣的交集很深,她在石碣挥洒了青春,收获了爱情,她的梦和远方都在石碣。
小贞说出了我的心里话。
让我们为石碣喝彩,为昨天,为未来,为石碣,为自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