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情感障碍是什么病?双向情感障碍有什么症状?

双向情感障碍是什么病?双向情感障碍有什么症状?,第1张

一、双相情感障碍的概念

一般是指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西方发达国家90年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 向障碍终生患病率为55%-78%,双相障碍是一类临床常见且危害严重的重性精神疾病,多起病于成年早期,该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其遗传倾向较精神 分裂症、抑郁症等更为突出,遗传度高达85%,父母若一方患有双相障碍I型,其子女患双相障碍的几率约为25%,若父母双方均患有双向障碍I型,则子女患双向障碍的概率达50%-75%。。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是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社会心理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临床表现

典型躁狂发作表现:心情愉悦或容易发脾气,言语增多、高谈阔论,自我感觉良好、自信心膨胀,活动增多、精力充沛、爱管闲事,计划多但虎头蛇尾,行为挥霍或鲁莽,睡眠需要减少,性欲亢进。

典型抑郁发作表现:情绪低落、对前途感到悲观,愉快感缺失即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兴趣减退或缺失,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或既往感兴趣的事也变得索然无味, 自我评价下降,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一无是处,自责甚至自罪,认为自己成了别人的包袱,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感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精力减退总 觉得乏力,自感脑子反应迟钝,自杀观念或行为。

三、临床现状

它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共病率的特 点,该病对患者的婚姻、子女、职业等诸多方面均有严重影响, 15~44岁人群中,在全球范围双相障碍为致残原因的第六位。该病临床上误诊率高、识别率低、自杀风险高,完全治愈率低,很多患者面临着抑郁的慢性迁延、 转相的频繁、转相的突发等。

四、提高识别率,还需要家庭成员的参与

双相障碍从发病到准确诊断的平均延迟时间是 5-10年,超过1/3的患者至少10年或以上才被确诊为双相障碍,其中60%的患者曾被误诊为抑郁症,近几十年来,大量的国内外研究均证明了双相抑郁与 单项抑郁有诸多不同的临床特征,多数研究显示,与单相抑郁相比相比,双相抑郁患者发病年龄偏早(小于25岁),抑郁发作次数多或频繁发作,伴有非典型症状 概率高,比如食欲旺盛、体重增加、睡眠增加,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概率高,共病多见,双相障碍的阳性家族史也是风险因素之一。

造成误诊率高、识别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轻躁狂的难以识别,对于轻躁狂状态常被患者感受到抑郁缓解或作为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持续时间相对短暂和具有自我协调的心境状态,故 轻躁狂患者极少自发报告这种情况,那么这时家庭成员的细致观察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要减少误诊率,提高识别率,除了需要临床大夫需要不断提高临床诊疗能力,同时还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那么作为家庭成员对此能做些什么呢?首先:患者有过首发抑郁之后,要多关注患者情绪的波动、行为的变化、语量的多少、 与人的沟通、内心的体验、言语的内容等的变化,尽可能地回忆患者是否有过持续几天的觉得心情愉悦,或发现脾气的变化,或变得勤快了,或一反过去的羞涩而表 现健谈,爱吹牛,感觉不到困倦,工作能力提高,睡眠需求减少,创造性提高,有很多想法等,并向大夫详细表述。另外: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也可以了解一些简单 易操作的测查量表,并借助这些工具来筛查,有助于早期识别及提高警惕性。比如: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

五、症状缓解后是否需要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时间是多长?

精神疾病的治疗要以患者为中心,既要考虑患者短期的症状控制,还要考虑到患者的终极目的就是回归社会,因此维持期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复发,加强心理、社会及职 业的康复,维持治疗可以降低复发的频率,延长间歇期,维持治疗时间越长,复发的几率越低,那就究竟维持多长时间?对此目前尚无定论,一般根据患者疾病发作 的频率、治疗的敏感性、病程的长短研究报道,双相障碍首次复发的平均时间为29年,一次躁狂发作后有90%复发,躁狂在第一年中的复发率为51%,2年 后为33%,四年后28%,即使维持治疗,在发病后的一年内仍有37%的双相障碍患者复发,5年复发率达73%。对于抑郁来讲,如果在第一次治疗后即获得 痊愈,一年内复发率为33%,如果经两次治疗获得痊愈,一年内复发率为50%,如果经过三次治疗才获得缓解,高达50%的患者会在半年内复发。选择何时试 停药要根据上述情况并结合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去权衡风险获益比,因此如果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不明显,在保证定期检测各项监测指标如心电图、血常规生化内分泌 各项、血药浓度等基础上,尽可能久地维持服药,国外有文献提倡应尽量无限期地持续维持,那是否能长期维持治疗,良好的家庭、社会支持不容忽视。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特点是病人出现两次或多次的情感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其中至少有1次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另1次表现为情感低落、精力减低和活动减少。见:抑郁症;轻躁狂;躁狂。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近年在国外改称心境(mood)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躁狂)或低落(抑郁),或两者交替出现。情感障碍严重者称为情感性精神病。诊断要点一、情绪高涨、易激惹或情绪低落,或呈双相性。二、情绪低落者,从轻度悲观到强烈自罪感。三、思考困难,缺少决断,缺乏兴趣。四、头痛,睡眠障碍,精力不足。五、焦虑,病情严重者可有运动迟滞、激动不安、疑病或被害妄想、厌食、失眠。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1984年10月修订)一、躁狂发作(一)症状学标准1.症状以情绪高涨和/或易激惹为主要特征,且相对持久。2.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2周(如症状严重到需住院或过去有肯定符合标准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者不受此限),且至少有下列症状中四项(若情绪仅为易激惹;则需具有五项):①言语比平时增多,或滔滔不绝。⑨意念飘忽,思维奔逸。②注意力不集中,随境转移。④自负,自我评价过高。⑤自我感觉良好:感到头脑灵活、身体特别强壮或精力充沛。⑥对睡眠的需要减少。⑦活动增多(包括工作、日常活动、社交及性行为方面)。⑧轻率任性,不顾后果。(二)严重程度标准 临床症状必须达到下列严重程度之一者:1.无法进行有效交谈。2.社会能力(指工作、学习、社交或家务能力)明显受损。3.需立即治疗或住院。4.具有精神病性症状。(三)排除标准1.当情绪症状消退后,下列症状继续存在:①与心境不协调的妄想和幻觉。②怪异行为。②“一级症状”。④紧张症状群。2情绪症状系附加于精神分裂等其他疾病者。3情绪症状系药物、中毒或其他器质性原因所引起。二、抑郁发作(一)症状学标准1.症状以心境抑郁为主要特征;且相对持久,但在一日内可有晨重晚轻的节律变化。2.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2周(如症状严重需立即治疗或住院者,或过去有肯定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者不受此限),且至少具有下列症状的四项:①对曰常活动丧失兴趣或无愉快感,性欲减退。②精力明显减弱,无原因的疲倦,软弱无力。③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或有自杀企图或行为。④自责或内疚感。⑤思考能力或注意力减退。⑧精神运动迟钝或激越。⑦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⑧食欲减退,体重明显减轻。(二)严重程度标准 临床症状必须达到下列严重程度之一者:1.社会能力明显受损。2.需立即治疗或住院。3.具有精神病性症状。(三)排除标准 同躁狂发作标准中的第(三)项。三、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符合下列两项中的一项:①过去有躁狂发作,本次表现为抑郁发作者;②过去有抑郁发作,本次表现为躁狂发作者。[编辑本段]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治疗(一)药物治疗原则1、首先使用最安全有效的药物,以心境稳定剂为主2、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联合用药 药物联用的方式有两种心境稳定剂联用,心境稳定剂加抗精神病药或苯二氮卓类药物、心境稳定剂加抗抑郁药。在联合用药时,要了解药物对代谢酶的诱导或抑制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3、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 由于锂盐的治疗指数低,治疗量和中毒量接近,应对血锂浓度进行动态监测。卡马西平或丙戊酸盐治疗躁狂也应达到抗癫痫的血药浓度水平。取血时间应在末次服药后12小时(如次日晨),以测定谷血药浓度为标准。4、一种药物疗效不好,可换用或加用另一种药物 要判断一种心境稳定剂无效,应排除依从性差和血药浓度过低等因素,且用药时间应大于3周。如排除以上因素仍无效,可换用或加用另一种心境稳定剂。(二)心境稳定剂1、常用的心境稳定剂:(1)碳酸锂 (2)丙戊酸盐(3)卡马西平2、候选的心境稳定剂:(1)拉莫三嗪(2)托吡酯(3)加巴喷丁(4)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与奎硫平心境稳定剂的选择:对双相Ⅰ型急性躁狂或双相Ⅱ型轻躁狂发作,可首选锂盐治疗。如果即往对联锂盐缺乏疗效,则选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或锂盐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如果不能耐受锂盐治疗,则选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对快速循环以作或混合以作,因其对锂盐缺乏理想的反应,则应首先选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或与候选的心境稳定剂联合用药治疗。对双相抑郁障碍,可首选拉莫三嗪,必要时也可短期合用抗抑郁剂。对难治性病例,可联合应用锂盐和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若仍无效,可在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候选的心境稳定剂,或根据情况加用增效果剂。3、苯二氮卓类药物: 氯羟西泮、氯硝西泮4、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对具有兴奋、激惹、攻击或精神病性症状的急性躁狂或混合发作者,伴有精神症性症状的抑郁以作者也可在治疗早期阶段短期联用心境稳定剂与第一代抗精神症药。5、增效剂的应用与药物的联合治疗对于难治性双相障碍患者,特别是难治性快速循环发作患者,候选的心境稳定剂、钙通道拮抗剂(异博定80-120mg/d,2/d、尼莫地平40-90mg/d,2-3/d)甲状腺激素(T325-50ug/d、T480-200ug/d用4-6周)、5-HT1A受体拮抗剂(如丁螺环酮、心得静)可考虑做为增效剂与经典心境稳定剂联合试用。6、抗抑郁剂在双相障碍中的使用用问题在双相障碍的治疗中,应用抗抑郁剂可能诱发转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或使循环频率增加,或促发快速循环发作而使治疗更加困难。因此,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时应慎用抗抑郁剂。如抑郁症状十分严重、且持续时间超过4周以上,既往发作以抑郁为主要临床相,则可以在充分使用心境稳定剂的前提下,合用抗抑郁剂。一般可首选几无转躁作用的丁胺苯丙酮,其次选用5-HT再摄取抑制剂,尽量不选转躁作用强的TCAs。[编辑本段]图书信息书 名: 双相情感障碍作 者:(美)麦克洛维茨 ,陈幼堂 译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0-1-1ISBN: 9787562452119开本: 16开定价: 3850元 内容简介 本书可以帮助双相障碍患者有效地处理双相障碍引起的各种问题、掌控自己的疾病和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书中介绍了双相障碍的病因、治疗以及自我管理,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治疗和自我管理工具,从而避免因病症导致的极度的情感混乱和重大的钱财损失,并保持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 作者简介 戴维·米克罗维兹博士是科罗拉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双相障碍研究领域的一位****和临床专家。他与迈克尔·戈尔茨坦合著的《燥郁症:家族聚焦治疗方法》获得了美国婚姻与家庭治疗协会颁发的杰出出版物奖(1988年)。他还曾获美国国立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研究联盟颁发的杰出研究者奖(2001年)。他在《英国精神病学杂志》、《神经病与精神病杂志》、《生理精神病学》、《咨询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杂志》以及《变态心理学》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双相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研究发现,躁狂发作前往往有轻微和短暂的抑郁发作,所以多数学者认为躁狂发作就是双相障碍,只有抑郁发作的才是单相障碍。DSM-IV中将双相障碍分为两个亚型,双相I型指有躁狂或混合发作及重性抑郁发作,双相II型指有轻躁狂及重性抑郁发作,无躁狂发作。值得注意的是,双相抑郁未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有报道37%的双相抑郁患者被误诊为单相抑郁,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从而诱发躁狂、快速循环发作,使发作频率增加。又称双相情感障碍英文名称

bipolardisorder,BP

英文别称

Bipolaraffectivedisorder

就诊科室精神心理科常见症状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混合发作病因

听语音双相障碍病因未明,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其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双相障碍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环性气质。应激性生活事件是重要的社会心理因素。然而,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双相障碍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临床表现

听语音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按

双相情感障碍和焦虑症、抑郁症一样,是一种精神情绪类疾病,它的典型特征是躁狂症与抑郁症之间反复交替转变。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复杂多变,往往多种症状交织出现,以下总结出的14个双相情感障碍的身体症状,快来对照一下吧!

记忆力减退

躁狂发作时所做的很多事情,在恢复正常时可能会出现记不清甚至根本不记得的情况。

无法静坐

想象一下,在某次演讲中,你开始坐立不安,然后开始抖腿。这很尴尬是不是?再想像一下,你在非常焦虑的时候,必须依靠跳跃或摇晃整个身体来缓解这种不适。这不是一个小时就能结束的,而是几个小时,甚至几天。

躁狂发作时,内心焦虑不安,难以控制自己的身体,必须通过不停地抖动才能缓解。

睡眠障碍

在躁狂发作时难以入睡,而在抑郁发作时又感觉睡不醒。身体总是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要么没有胃口,什么都不想吃,要么就感觉怎么都吃不够。

能量变化大

身体的能量变化非常大,当躁狂发作时,可以同时做4件事情,感觉不到疲惫;而处于抑郁状态时,甚至连床都下不了。

笨手笨脚

有时情绪高涨,感觉自己来去如风,甚至在行走时,都会无意识地撞击橱柜和门,直至摔倒在地上。整个人开始变得笨手笨脚。

心在飞身体却在沉沦

心行走了1万公里,但身体却如同身陷囹圄无法行动。感觉就像刚完成一场马拉松,结果只是举起了胳膊撩了下头发。

躯体不适

睡眠紊乱,食欲紊乱,性功能减退,精力丧失,出现非特异性躯体症状如疼痛、周身不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紧张的身体打了结

因为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感觉自己的身体都“打了结”。身体难以放松,长此以往可能会影响身体状态。

无法开口说话

处于双相障碍的焦虑期时,甚至难以表达出一个完整的句子。与人交谈时,经常会重复一些毫无意义的词,比如“呃,嗯,这个,那个……”,有时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在说什么。

不停出现嗡嗡声

在躁狂发作时,有的患者会感觉身体到处都是奇怪的嗡嗡声,这也让睡觉成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1超重

在情绪低落时,会通过不断进食来缓解心情。长此以往,体重自然而然会飙升,难以控制。

1身体与心灵就像在两极

例如,当你处于抑郁状态,无法从床上爬起来时,你的大脑会对你尖叫,试图强迫你起床,但是你的身体却不听话。

然后,在躁狂发作时,你的身体尖叫着让你休息,但你的大脑就只有一句话:“我偏不我偏不!”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啊,必须在凌晨一点整理好房间,这样才有时间完成一本精装笔记本,还能在太阳升起时读完两本小说。

1常见的胃肠道问题

研究表明,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率远高于无精神障碍诊断的患者。容易表现胃食道逆流性疾病,肠易激综合征和消化性溃疡疾病等胃肠道疾病。

1暂时的意识丧失

每当愤怒的时候,有些患者会出现昏厥,也不记得自己曾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也会因极度愤怒或肾上腺素飙升而头痛。有时明明什么都没做,却感到十分疲惫。

若出现以上信号时,需提起十二分的精神!一旦确诊双相情感障碍,尽快寻求专业人士,接受以及配合治疗。同时,日常要保持生活规律,避免熬夜,避免疯玩,避免酗酒,多做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精选推荐:「强迫症」忍不住?别把强迫症当成完美主义…

精选推荐:听说运动可以治好抑郁症?抑郁症难熬,其实没有你想的那么难

精选推荐:免费测!焦虑症的6大症状表现,都帮你整理好了

双向情感障碍,也称为躁郁症或双相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主要特征是情绪波动的极端剧烈,涵盖了两种极端情绪状态:躁狂和抑郁。

躁狂状态:躁狂期是双向情感障碍的一种极端状态,患者可能会表现出异常兴奋、多动、情绪高涨、思维迅速、自信过度、冲动行为等。他们可能经历睡眠减少、多任务处理、冲动购物、过度社交等行为。

抑郁状态:抑郁期是双向情感障碍的另一种极端状态,患者可能会感到极度的沮丧、无助、自责、焦虑和绝望。他们可能经历睡眠问题、食欲改变、注意力集中困难、自我负面评价等。

双向情感障碍的情绪波动往往是周期性的,患者会经历躁狂期和抑郁期的交替。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还存在过渡期,即情绪状态的切换过程。

双向情感障碍的具体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认为遗传因素、生物化学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可能对其发病起到一定作用。

诊断和治疗双向情感障碍需要专业的心理评估和医生的诊断。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如药物调节情绪稳定剂和认知行为疗法等。患者也可以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稳定的日常规律和寻求支持网络来管理疾病。及早诊断和积极治疗对于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如果您认为自己可能有双向情感障碍,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或心理健康专家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双相情感障碍症是心理学上的概念,双相指的就是两种情感障碍,一种是抑郁症,另一种是狂躁症,这两种都是精神疾病。

其中狂躁症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很容易紧张,易怒易暴躁、精神总是很亢奋、心境高涨,与所处环境表现的状态不一致。而抑郁症表现的就是沉默不言、不合群、总喜欢独自待在角落里,而且心境低落也与所处的环境表现不一致。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可能会产生一种悲痛欲绝的感觉、或是身体僵硬麻木的状态。

这两种情感障碍其实都是神经系统出现病症的现象,只是狂躁症患者的情绪是向外发射的,而抑郁症患者的情绪是向内收敛的。狂躁症具有攻击性,所以当你发现身边的人有狂躁倾向的话,就要远离他,以免被伤害到。抑郁症没有攻击性,他们是把情绪收敛起来,变成自我的摧残和折磨。

抑郁症的人把自己和整个世界分割开来,他们不到正常的世界里来,正常人也进不到他们那边去,所以要治疗抑郁症是很困难的。如果发现身边的朋友有患抑郁症的现象,一定要及时就医,用药物来控制疾病的发展扩大。

狂躁症的发作年纪大多在15岁到20岁之间,因为这个期间的孩子心里还不成熟,如果有压力过大或者是外界的刺激,就会导致他们产生狂躁心理。

而抑郁症的并发时间不固定,有的人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出现抑郁症,而有的人是年纪很大了才发现自己患了抑郁症。

这两种疾病的特点都是具有反复发作性,药物不能彻底根除,只能靠稳定心态来保持疾病不发展。如果家里人有患有这种疾病的,作为亲人要时常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185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