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柔和陈阳的小说名字

蒋柔和陈阳的小说名字,第1张

蒋柔和陈阳的小说名字是《热恋你》。

《热恋你》这部网络小说的作者鹿灵,这部小说主要讲述的是清纯性感直男斩女歌手蒋柔和禁欲嚣张ATM声控总裁陈阳的爱情故事。作者文笔细腻,特能带动读者情感。男女主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也有自己的独立的世界观。两人在一起也有些容易,从相遇的甜蜜到误会的揪心,男主是非常有爱的一个人,在最后的章节都要被看哭了。

蒋柔和陈阳的童年经历都不好,蒋柔的父母是商业联姻,且彼此痛恨对方,婚姻生活一地鸡毛,在这样的情绪下诞生的孩子自然不会幸福。陈阳父母离异且各自重组家庭,陈阳从此就没体会过家庭的温暖,两人在一起属于彼此救赎。本来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因为意外,所以闪婚了,刚开始没有感情,但相处下来,两人都爱上了彼此。

其他同类型小说推荐

1、《过客匆匆》

作者飘阿兮,《过客匆匆》是很早的经典先婚后爱文。程少臣和沈安若多次在婚礼上遇见,然后两人开始接触恋爱,婚后才真正了解彼此。

2、《青青陌上桑》

作者陆观澜,《青青陌上桑》讲述的是俞桑筱和龙斐陌的爱情故事。陆观澜的作品真的都很好看,可惜作品太少,《青青陌上桑》的故事牵扯到三代人的感情纠葛。龙斐陌在年少时见过俞桑筱且对她念念不忘,他年少时父母自杀,他是回来复仇的,但也是来救赎俞桑筱的。

3、《惹婚》

作者夜子莘,《惹婚》讲述的是舒明烟和慕俞沉的爱情故事。从辈分上,慕俞沉是舒明烟的小叔叔。慕俞沉是家里真正当家做主有实权的人物。舒明烟很早家里人就没了,被慕家爷爷带回家养大,慕俞沉虽然在商场上杀伐果断,但实际上面对舒明烟不大敢大声讲话。

化龙社区唱歌的西装男是著名歌手李宗盛。

李宗盛是中国内地著名的音乐人,也是华语乐坛的重要人物之一,曾经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其中,他的代表作《一路上有你》、《如果这都不算爱》等深受人们喜爱。在化龙社区唱歌的视频中,穿着西装的男子就是李宗盛本人。

化龙社区唱歌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因为这个社区唱歌的活动给了普通人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并且吸引了不少著名歌手前来参加。李宗盛也因此参加了这个活动,与社区里的居民一起唱歌,展示了自己的音乐才华。

如果你对于李宗盛的音乐感兴趣,不妨去听听他的经典歌曲,了解更多有关他的音乐故事。此外,化龙社区唱歌的活动也为普通人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才艺的平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参加类似的社区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

流行文化的强大传说与实物混杂在一起。据说海宁的陈嘉有两个甘龙亲笔题写的堂匾,一个是“艾依莉堂”,一个是“春晖堂”。《恋日》或《春晖》都用了唐代孟郊诗“但寸长草得三春晖有几许情”的典故。如果龙不是陈家之子,他能像春晖一样报答父母的恩情吗?据此,甘龙是朝臣陈世冠的儿子。他已经完全成了汉献帝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乾隆以后的清朝皇室就成了汉族和满族的混血儿。听说是韩家偷来的男婴。最早提出这种说法的人是清末天拓写的《清代外史》,书中一个醒目的标题是《弘历非满洲种》。

李鸿是甘龙的名字。这本书还说,甘龙知道自己不是满人,所以他经常在宫里穿汉服,问身边的奴才看起来像不像汉人。应该说这本书没有依据。在充斥着反清舆论的晚清,试图抹黑清帝、夸大清宫秘密的行为屡见不鲜,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带有浓厚的政治气息。但这些情绪爆发绝不是真相。就在反清的满清人把清宫秘闻搞得沸沸扬扬,一口咬定甘龙是个以凤换龙的汉族少年的时候,又有一个小说家出来凑热闹了。

首先,许,著名的鸳鸯蝴蝶派之一,首次亮相。许的名著《清宫十三朝演义》于1925年在上海出版,写的是从爱新觉罗的祖先布库里永顺到的婚礼。

近年来,

这么多传说,这么多传言,甘龙是海宁盐商陈哥老的儿子吗?首先,我们来看看金庸老师是怎么说的是海宁陈家的儿子。金庸曾诚实地告诉痴情读者,《书剑恩仇录》年所谓的甘龙兄弟“陈家洛是我捏造的”。

他还表示:“历史学家孟森考证,认为是海宁陈氏后裔的传说不可靠。”金庸还调侃道:“历史学家当然不喜欢传说,但写小说的人喜欢。”金庸说的是实话。据历史学家孟森考证,甘龙“变女为男”的说法根本不靠谱,所谓的“公主府”根本不存在。至于人们所说的海宁陈家祠内有“艾依莉堂”和“春晖堂”两块皇帝御书匾额的事,想必是孟森先做的,但考证结果表明,这两块匾额都是康熙御书授衔,分别是在康熙三十九年和五十二年应在朝为官的陈氏学士学生陈元龙和陈邦彦的邀请题写的。20世纪初,一些满族人对街谈巷议说甘龙是汉人非常反感。当时有一个旗手叫夫差敦冲,他写了一本书《皇室见闻录》。在书中,他问“以雍正的智慧,如何能在后宫里把女人变成男人?”说到皇帝孙子的出生,按规矩,王宓要立即派宦官,先口头向内务府报告,再由宗仁府写折子报给皇帝命名。怎么可能拖延几天甚至几个月不申报?如果秦永宫里按时宣布是女孩,怎么过了几天就变成男孩了?从这一点,我们可以证明传说的谬误。

看看清宫档案的相关记载。所谓陈阁老,也就是陈世冠,在乾隆六年升任内阁大学士后不久,就因为起草圣旨的失误而被革职。乾隆斥责他:无能却无能。这样一个没心没肺的人,别说亲生父亲,一般的前官员都很少嘲讽。更有甚者,根据清朝皇室《玉牒》号家谱,乾隆出生时,雍正的长子、次子虽已早逝,但三子已八岁,三个月后另一位公主又生了一子。而且雍正这时才三十四岁,正值壮年,他已经有了一个八岁的儿子,又有一个公主即将临盆,怎么可能偷偷摸摸地把女儿换成陈家子?对于情感和理智都没有意义。退一步讲,当时的雍正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否登上未来的皇位。他怎么知道陈家的儿子是个非常幸福的人呢?至于为什么甘龙六下江南,四下海宁,每次都住在陈家西苑。据记载,甘龙南巡海宁,主要是考察耗资巨大的钱塘江海堤工程。当时康熙也下过六次南巡,但只到了杭州。到了乾隆年间,潮水北上,海宁一带潮水告急。一旦海宁大堤决口,全国最富裕的苏杭嘉兴湖州等地势必被淹,严重影响国家税收和收粮。从“海堤是越中第一保障”的认识出发,龙先后四次到海宁考察海堤工程,最终建成了鱼鳞石塘这一挡潮屏障。它的一些部分仍然状况良好,仍然发挥着保持潮流和预防问题的作用。当年拜访乾隆的时候,在海宁这个偏僻的小县城,找不到比陈家寺花园更像样的接送地了。龙在陈家住过四次,却从未召见过陈的孙子孙女一次,更谈不上传说中的“上堂打听家世”。

龙的故事结束了。通过大内档案可以看出,所谓甘龙是山庄丑女所生,或者民间说是陈格的老儿,都是站不住脚的。作为野史,这些说法富有传奇色彩,引人入胜;作为一个笑话,也可以写成小说,拍成电视剧。但遗憾的是,没有一个是基于历史事实的,不能作为历史事实来相信。至于甘龙的出生地,是北京的雍和宫还是承德的避暑山庄?根据档案,甘龙本人一直强调他出生在雍和宫。嘉庆和道光虽然一开始都是说“避暑山庄”,后来都坚定地改成了“雍和宫”。然而,那些持避暑山庄观点的人未能提供有力的证据。这样,是不是可以说从乾隆到嘉庆到道光这三个朝代的档案,最后都证实了乾隆皇帝出生在北京的雍和宫?

  钱塘传奇 弘历和陈邦国(陈阁老之子,实为弘历亲弟)

  这是一桩围绕三代帝王的千古悬案,一部以史实为依托、融合民间传奇的古装情感大剧。清圣祖康熙晚年,四阿哥胤禛迎合康熙“不但看儿子辈,还看孙子辈”的圣意,偷龙转凤,用钮祜禄氏侧福晋刚产下的女儿强硬偷换了隔院陈元龙阁老夫人刚产下的男孩,后父凭子贵继承大统改号雍正,极受康熙宠爱的孙子弘历同时被立太子。在弘历暗巡江南历经生死劫难之际,因缘际会结识鱼娘与吕四娘,展开了一段孽缘。弘历江南之行险阻重重,历经生死劫难之际,蓦然发现自己的身世背后竟隐藏着一个重大的秘密。

  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linkurl=EPGkJa5YjKZWCSNY-6yIgAwO72f9PoTEomD_mT2KfsdyGx4G83irOngL3__oLwgx8cgZ8RKzZVK3sz0Jox5i7a

在陈冠希被黑的十年后,黄子华为他说话

前几年,陈冠希和娱乐圈许多女明星的艳照被曝光。这组照片和关于这组照片的新闻被迅速转发和传播。大多数人认为他的私生活混乱,混乱,谣言满天飞。

在这里他还叫陈哥,事件的结束终于宣告了陈哥永远退出娱乐圈的结束。在事件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没有人为陈哥说过一句话,大概舆论的压力真的很可怕,所以,基本在这一刻为陈哥说话也会被舆论卷入事件中。

现在,十年陈冠希被列入黑名单后,他没有想到,在这样一个大名人聚集在谢幕,黄胡筠再次提到的原始物质,并公开向公众对他说话,他所谓的罪人,他实际上是一个受害者。

为什么黄dayo提到它,他不吝啬地说与他有很好的,和原启黑色预计发生,所有的人不必关心事件的原因,不是故意上传一个泄露的照片,仅仅因为电脑坏了,想去好好维护,电脑维修,谁会知道电脑没有职业道德,偷看秘密窃取顾客分散,但这张贴受害者必须站出来的方式,实际上是非常谨慎的。

当时其实没人能说陈哥同时跟几个女演员在一起,也没有证据证明这种想法。而当事件发生时,照片可能是在事件发生前几年拍摄的,当时女演员和陈哥的照片是单身,那就是自由恋爱。

虽然多年后,只有一人站出来为陈哥说话,而且这件事也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但陈哥退出圈子后,个人发展和生活也很好。

对于这个过去,网友们也不需要去认真对待,不管是谁,这件事都过去了,也不需要再掀起波澜,当听的时候,就过去了。但公众舆论是可怕的,只有智者才会相信谣言。希望在这个言论接近自由的社会里,会有更多的智者。

  一

 八年前,我离开丽江时就想过还会再来,尽管如此,此次去束河古镇,还是缘起于女儿。

 女儿所在的婚纱摄影工作室在束河设了一个点,女儿作为摄影师,工作需要久不久的会去一次束河。

 女儿曾经从束河给我寄了一张明信片,写了这样几句话:丽江很美,束河很美,紫藤花很美,腊排骨很美。我当时还心想,这丫头,写个明信片还不忘了吃的。

 五月中旬,女儿随同事们前往束河拍摄婚纱样片,于是,我顺势拉上几位好友,一起去了丽江,选择在束河古镇住宿。

 二

 海口到丽江没有直达航班,都是中转联程。在贵阳机场等了几个小时后,马不停蹄额地赶往丽江束河古镇。

 住宿的地方是女儿之前给预订的客栈,女儿与小同事已经在客栈等候我们。

 出租车从宽大平坦的大马路拐进一条小路后,轻车熟路地继续在狭窄的巷道上行驶,周围黑黝黝的看不清楚路边都有些什么。

 再往前,借着间隔不远的昏暗灯光,我看到了左边是紧挨着的建筑,右边是一片旷野,狭窄的路上靠边停车几辆车子。

 正纳闷着司机到底把我们带到哪里呢,就听见司机说,到了,就这里。

 恰好这时,女儿电话进来问到了没有,我说到了,话音刚落,就看到女儿小跑着出来了。

 母女异乡相见,一股温馨温暖蔓延在冒着寒气的高原的夜里。

 我们住的客栈名字叫“寒舍”,坐落在古镇的街尾,松云停车场对面。而这个客栈还不是最靠路边的,位置在一排店铺的后面,边上还有一个“阿杜客栈”。

 女儿早给我们准备了宵夜—丽江有名的土鸡米线,每份还配了一个土鸡腿,热热呼呼地吃下去,驱散了寒冷。

 客栈值班的是一位小帅哥,后来才知道他是二掌柜,话不多,但态度非常好,体贴。我们几个人寒暄了一阵,我见时间太晚,就让女儿先回去他们办事处,二掌柜几次说了送他们回去,女儿和小同事说不用,走走就到了。

 女儿走后,我们也安顿下来,各自洗刷休息。在房间里充溢的木头香气中,舒舒服服的睡了一觉。

 三

 到束河古镇前,我小做了下功课。在网上查了一些关于束河古镇的资料。

 束河古镇在丽江西北部,纳西语称“绍坞”,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保存最完好的集镇,2005年入选CCTV“中国魅力名镇”。

 束河古镇依山傍水,房舍错落有致,巷道多是石板路。古镇上客栈一家挨着一家,据说有上千家,光是正儿八经注册的就有七八百家。

 民居是束河古镇建筑群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纳西族民居典型的构造布局是:小院种花,大院植树,四季花果飘香,有甚者引水入院,蓄水成池,配以亭台,就成了一幅别致静雅的风景。

 目前,古镇内的民居多修缉为客栈,在保留木材结构的基础上,又配以玻璃材质,提高了房间的采光度,使得住宿更为舒适。客栈与束河古镇应景,古朴纯情,构造大致相同但又各具特色。

 早晨,阳光从木门的雕花缝隙透进来,晒到床上,撩拨着脸颊,晃眼的光直接把我叫醒,感觉太舒服了。

 “咿呀”一声,将木门推开,便看到门前的小樱桃树和苹果树,苹果树上结了一些青苹果。

 昨夜的露水打湿了庭院里的青石板,花花草草被露水滋润过,显得更翠绿,翠绿里透着晶莹亮丽。

 庭院里有躺椅,秋千,吊篮,颇有情调。坐在秋千上,仰头,顺着古朴的青瓦翘檐望去,高原的天分外蓝,蓝天的烘托下,那些古朴的房舍便有了一份沧桑和迷离。

 有人说,束河的古建筑是有生命和激情的,岁月的流逝使这些颓旧的添加融合了现代文化元素的建筑显得憨厚、淳朴,也呈现了多元化的生机与活力。

 四

 束河古镇小桥流水让人目不暇接。遍地的鲜花,在芳菲渐尽的人间五月,在高原的阳光下绽放得尤其热烈而奔放,让人恍如走进梦中。

 云南是花卉的王国,一点都不假。都说云南的花,三百六十五天,想开就开,一开就无边无际、没完没了。在街上看到有人背着背篓,背篓里全是鲜花,价格非常便宜。上天太厚爱云南了。

 高原的风从不同方向吹来,凉凉的清新的,刹那间有穿越的感觉。

 我们随处走,可以走进任何一家客栈去看去逛,主人家都非常热情。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古镇的纳西族居民,世世代代就生活在这种简朴宁静的环境之中,守着一方故土,与世无争。

 玉龙雪山的泉水引到家家户户门前,形成了古镇独特的小桥流水景观。

 泉水清澈透明,冰凉刺骨,水草缱绻,用这样晶莹剔透的泉水洗洗脸,或许能够洗去心灵上一丝浮燥。

 古镇上没有汽车通行,马匹和小电三轮便是代步或者运输工具。来旅游的人,要走到住宿的地方路途有点远,再者行李沉,店家便用三轮车或者租用马匹,将客人的行李驮到客栈。

 古镇街头,不时会看到年轻的或三五成群,或独行的背包一族,年轻的他们如五月高原的阳光灿烂,又如阳光下盛开的花儿般芬芳。

 在石板路上行走,我用眼睛触摸古镇每个角落,用心灵感受那份静谧安详。

 五

 早餐时遇见的店家是广州来漂亮女士,咋一听,她的普通话非常标准,后来才知道她母亲是南京人,她在南京长大的。而很有趣的是,她的合伙人_她青梅竹马的同学,居然生在海南文昌,他们同在一个部队大院长大。

 老板娘家人在束河开客栈数年,后出国去了,客栈租给了别人,于是她每年都会到束河结租金。去年退休后,干脆就到束河,和同学搭档边打理客栈边经营一家名为“雅南居”的餐厅,一举两得。

 值得一提的是,在束河各个吃饭的地方吃到的好吃的青菜有些叫不上名字,这些青菜都是束河本地的纳西族人种的,鲜嫩,脆口,清甜。

 老板娘很热情,知道我们想吃烤肉,介绍我们吃烤羊腿,把我们带去她的老朋友_来自内蒙古锡林格勒的八零后大鹏的客栈。

 大鹏经营的也是客栈,还有一间挂满画的画室,那是他哥哥的作品。大鹏偶尔与朋友品品酒喝喝茶打打牌,偶尔组织个艺术沙龙,也弄一弄烤羊腿吃,羊腿当然是内蒙空运过来的,烤羊腿一般不对外营业。

 大鹏的客栈离寒舍不远,走几分钟就到了。

 黄昏时分我们刚走进院子,便闻到了香味,真是“眼未见其物,香味已扑鼻”,难怪这是当年成吉思汗喜食的名菜。

 进了屋里,桌子上一个碳炉子,架上一个烤羊腿,烤羊腿“滋滋”地滴着油,主人却不见人影,原来是弄蘸水(蘸料)去了。见了我们,一头汗水的大鹏老朋友似的招呼了句“来啦?”于是开始双手左右开弓,给我们切羊肉片剔羊骨头不亦说乎。

 我们几个喝束河的名酒青梅酒,大鹏与“雅南居”老板娘的儿子喝啤酒,大家一起家长里短,各种遇见经历见闻,非常惬意。

 大家在一起,不像陌生人,俨然是左邻右舍相互串门的,这意境,与他客栈的名字“佳音”有点合拍。

 六

 束河客栈的名字各具特色,都很好听,这不,“云知道”客栈,光看名片上“风若停了,云知道”,便有云卷云舒的惬意。

 热情有余的年轻老板给我们沏普洱茶,知道大头妹咳嗽,还送来一杯红糖姜茶。

 客栈里恰好他的几位朋友从四川成都过来,在喝酒聊天,老板告诉我们,其中一位姐姐是他的房东,他们是好朋友。老板还邀请我们一起品味他自家酿泡的樱桃酒(束河古镇的很多人家都是自己酿泡酒),他的朋友还端来一碟四川带来的卤水凤爪给我们下酒。在异乡,我们感受了温暖的情意。

 天空飘落毛毛细雨,古镇的石板街湿漉漉的。五月的高原,气候如此随性,冷热相间,于是街头随处可见着短衣短裤戴围巾披披肩的,也有外套长裤羽绒服的。

 三三两两的行人,步履轻缓,融融细语,与浪漫灯色恰到好处的形成一幅淳朴却又立体的画面,怀揣着夏季五月云之南雨后的阴冷,迷离灯色中仿佛听见一种低吟浅唱。

 我坐在靠窗的位子,敞开的窗台下是潺潺的流水,被雨水湿润后的窗棂淡淡的香味扑进鼻腔。

 窗边的桌上,一个大花瓶里插着一束粉色月季,多是含苞未放的模样,在灯色中如花样女子的低眉柔情。

 此时我什么都不想说,我只想发呆,一杯酒,一壶茶,一个毫无边际的想象,一段静谧安详的慢时光。

 七

 2008年,第一次来丽江之前,脑海里流连运转的是这样一个画面:一家客栈,客栈门前,小桥流水,依依垂柳,滋润的花草,一位女子,轻抚着可爱的小狗,小狗慵懒地眯缝着眼,一米阳光,熙来攘往的人。

 到了丽江后,驿动的心便在某个角落储存印记。

 而如今,再次站在高原的蓝天下,沐浴高原的风,当年的印记便填充了一些内容,那种曼妙的感觉,能有共鸣的,该是有着同一种情绪的人。

 丽江街头有很多手鼓店,还有好多淘碟店,有音乐响起的地方都能听见非洲手鼓节奏明快热情的手鼓配合乐器的声音。

 路过一家手鼓店,丽江小倩的《一瞬间》撞入耳鼓,一位年轻靓丽的女子,纳西族披肩,跟着音箱里的音乐拍打着手鼓,忘乎所以地陶醉在音乐世界里,难怪乎有音乐诠释丽江之说,我体验了一番。

 每次听见这音乐,这鼓声,我就完全石化,再也挪动不了前行的脚步。

 没能忍住买了一个手鼓。实在喜欢那个鼓点欢快奔放的节奏,是快乐幸福的表达,也是鼓舞奋进向上的勇气,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

 那天,从雨雪飘飞的玉龙雪山回到寒舍,恰好大掌柜在,热情地邀请我们一起品高山茶,喝他自己泡的玛卡酒,一起聊天。

 大掌柜陈哥来自台湾新竹,一副金边眼镜,笑容可掬,热情开朗,极具涵养,完全没有把我们当陌生人看。

 陈哥是70年代生人,让我们吃惊的是他是一个钻石王老五。

 陈哥的姐姐和弟弟都已成家生子,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只有他游离在围城之外,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他觉得自己过得挺好挺开心的。

 束河的客栈几乎是陈哥这样的外地人在经营。几年前陈哥到束河来旅游,喜欢上了这里的环境,相比大城市的喧闹他更喜欢这里的一份安静。于是把在广东的生意处理后,陈哥在束河开了客栈。而二掌柜兽兽之前是他客栈的房客,他们成了朋友,然后留下来一起经营客栈。

 说起创业初始的艰难、花费的心血还有各种酸甜苦辣,那些都是让人难以体会和理解得到的。就这么起起落落走过来,其实经营客栈并没有设想能赚多少钱,只是随心,随意,随缘,图一份自由自在,轻松惬意,陈哥说,这是他经营客栈的意义所在。

 真的如此。

 那日,我们到昆明的航班是夜里十一点多的,我跟二位掌柜商量能否晚上才退房,他俩的口气一样的:没关系的,你们住吧,睡个好觉才去坐飞机。完全没有多收一分钱房费,若是在酒店,这样的时间段是按一天计算房费的。

 在寒舍客栈住宿,有居家的感觉,进进出出就像是出门逛街,然后回家。客栈有厨房,厨房里锅碗瓢盆一应俱全,客人需要可以随时使用,不会多收房费以外的费用。

 客栈里那只可爱懂事的小狗威廉,只在第一天晚上看了我们一眼就把我们记住了,陈哥说小家伙看陌生人可厉害着呢。

 说到高兴处,大掌柜还把家底搬出来_鄂尔多斯的朋友刚给他寄来的牛肉干和奶酪,乐呵呵地送给我们。

 束河古镇,这个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古朴的人文风情可见一斑。

 八

 这里,我想用一点笔墨,说说寒舍客栈二掌柜兽兽。

 兽兽是个八零后,脸上没多少笑容,是个慢热的人,但他酷冷的帅气已经占了上风。兽兽烟酒不沾,让我着实预料不到。在丽江这么一个别有情调的地方,不能说不解风情,但不喝点酒总是少了些什么。

 在束河古镇街上走或者在吃饭喝茶的地方,别人问:你们在谁家住啊?,我们回答:寒舍,问的人必定恍然:哦哦,兽兽家。可想而知,兽兽在古镇上是小有名气的。

 一次我们喝茶,闲聊中得知兽兽未婚,起初我以为,只是尚未找到合适的姑娘结婚而已,不料兽兽冒出了一句“我这类人不适合结婚”,着实吓了我一跳。

 兽兽是陕西咸阳人,父母膝下有三个儿女,兽兽有两个姐姐,都已成婚。而兽兽自认为走的地方多,见的人和事多,对婚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父母为他的事操心,而他也曾相亲过很多次,见过一些女孩子,最终都是吃过饭便各自散了。

 兽兽问,你们也是为人父母,如果你们的孩子不愿意结婚,你们会着急逼他吗?这话把我问住了。虽然我算是开明同情之人,但再怎么说,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不结婚。暂且抛开传统的“男婚女嫁”、“传宗接代”不说,一个人什么年龄做什么事那是天经地义也是遵循自然规律的。

 而兽兽说他考虑得更多的是,他喜欢丽江,他会选择在丽江生活,一旦与女孩子谈婚论嫁,就牵涉到对方未必愿意与他一起在丽江过日子。再者,结婚了,就会考虑要小孩,接着小孩的读书问题怎么解决?随父母任何一方生活或者留守老家都不太现实。兽兽说,光是这样,就没法给女孩一个完美的交代,所以目前,他不会去为婚姻打算,觉得应该为对方着想和负责。

 听了他一番话,我看着那张棱角分明的脸,不由自主地为这孩子心疼起来。

 有人说兽兽给人的印象是气质高冷,我却觉得,他的历练和积淀,比他这个年龄承载的要多得多。

 束河这个有上千客栈的'地方,寒舍或许并没有太特别的内容,但客栈的两个掌柜,两个年龄相差一截的男人,因缘走到一起。在慢时光的束河,他们摒弃浮躁与奸诈,守着属于各自的快乐与寂寞。这不禁又让我想到一句话,“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种成熟。陈哥和兽兽,他们的思想境界我无法企及,也难以窥探他们或启或闭的内心,但不由得内心里起了一种莫名的敬意。

 有人说,任何一种生活状态,对应的都是一种选择,有选择,就会有得失。是的,所谓的两全其美,是非常难有的,祝福他们的未来。

 九

 那一天,束河古镇下了一整夜的雨,缠绵的雨把人的情绪也缠绕得纷繁,难以梳理。

 雨,在坑洼不平的石板路上积成小水潭,寒舍客栈面前的巷子有点雨巷的感觉。只是巷子不长,也不可能有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的姑娘走过。

 束河古镇,仿佛每一处角落都藏着故事,每一个到了束河把脚步停下不走的人怀里都掖着一个传说。

 如果说八年前我到丽江是旅游看风景,那么八年后,我却是看丽江这位老朋友来了。一场美妙的邂逅,没有约定,却合乎情理,缘分随至。高原的蓝天,一米阳光,触手可及,又那么遥远。

 寒舍客栈宽敞的庭院,在细雨中更显得幽静了。木地板,木楼梯,木阳台,在雨的沐浴中充满了诗意。

 屋檐下落的雨珠,又一颗颗滴在石阶上,不紧不慢地敲打着束河古镇的时光。

 此时我脑海里漫游而过的是温庭钧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丽江就是这么一个地方:遇见一些人,认识一些朋友,一起品品茶喝喝酒说说故事。来自五湖四海的缘分,古镇民居那些斑驳的传说,还有那些如石板路一样凹凸不平的人生。

 十

 束河就是这么美,人与景色一样安静淳朴。

 别人看束河,或许是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和层面去看,的确这是个具有较深文化底蕴的古镇。而我看束河,却是喜欢用小女人的视觉去感受它的淳朴自然,就像在自家门前闲逛一样。

 小巷道里一溜水果摊上的杨梅,樱桃,桑葚吸引了我,坐在家门口边晒太阳边用小刀剥着莴笋、蹲在沟渠边在清澈透明的水里洗蔬菜的女人,还有坐在地里剥蚕豆的大爷也入我的眼,背后是花季已过的正在结籽的油菜花。

 一位颇有气质的北方女人坐在石板凳上,纳西族小姑娘为她编辫子的场景,在我看来也是一幅很直观的美图。

 古镇的每一条巷道都是石板路。如果吸上一双木屐,踏在石板上,踢踏踢踏的声响或许能与非洲手鼓的节奏媲美。

 我若老了,真的想借一处这样的地方。一条自由穿行的青石板的巷道,一座小桥,一汪流水,一个咿呀唱歌的水车,一道低矮的篱笆,一米流水中跳跃的阳光,一片姹紫嫣红的花开。

 有人说,丽江是时时刻刻能让你艳遇的地方,而我却觉得,别人或许有艳遇,我却是遇见,与那些安静朴素的风景遇见,与那些融入古镇风景的有趣的人遇见。

 在漫步时光留言簿上,我留下了几句留言:喜欢脚步踏在石板路上的感觉,喜欢小桥流水,水流中的阳光,喜欢束河的慢时光。

 当我暮年,不知谁能陪我静坐在这样的庭前,笑谈浮生流年。我愿意在静静流淌的时光里等候,留一份念想,一份牵绊,在古朴而宁静的束河古镇,让念想发芽,让牵绊开花,让思绪在高原的天空下盛放。

 我在丽江等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442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