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爱情伤感句子

经典爱情伤感句子,第1张

  曾经我跟红太郎那么幸福,拥有一个很爱我的灰太狼,可是却被我弄丢了。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爱情伤感句子86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喜爱你的人越多,我就越想疏远你。

2、对于这个世界,我渺小得微不足道,但你是不是真的知道,如果舍弃了我,此生就再不会有第二个我。

3、又或者,她对你好你不在乎;她担心你你不在意,慢慢地,她就把你放低了,而你却习惯了她所有的好,等到她厌了累了走开了,你才后悔才发现自己比想象中更爱她。

4、其实太多的时候我们把那个人想得太好,把自己想得太卑微,总以为要花很长很长时间才能忘记,总以为要用很大很大的决心才能陌路。

5、人间悲痛是少不了的,但多少不定事情情况也不一定!为什么世界这么的悲伤?有时会让人喘不气来光亮很耀眼,生命的转身很华丽,你会一直陪我到最后,快乐的,迷惘的,感伤的…

6、秋风凉,心儿伤。故人西去,旧忆如泥。人生为何要相逢?人生为何多别离?回首望,一切如尘、如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7、回忆撕扯年华,悲伤染指流年。

8、再苦、再悲伤、也要好好活着。

9、能伤害你的心,仗着是你的在乎;能珍惜你的情,是因为对你的在乎。

10、我又犯病了,犯了如果跟一个人太熟就会忍不住伤害这个人的病。

11、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与人为善,各得其所。

12、我爱的人散落天涯,爱我的人各自成家。

13、除了爱情,我们还有很多值得去追求的。

14、这个社会太会伪装,爱情就像霓虹灯一样。

15、他是敏感封闭又容易激动的个性,刚结婚的时候,每当看到他情绪失控,我都会伤心痛苦地把自己卷入其中,像所有婚姻里的女人一样感到委屈和恐惧。

16、让女人念念不忘的是感情,让男人念念不忘的是感受。

17、有些人很走运,想你了能够直接告知你,而有些人就只能换成听歌,喝酒,走夜路。

18、伤心心流泪时,可不可以有个肩膀让我依靠。

19、对你死心只需一瞬间,戒掉你却好难。

20、生活越难,我就越想你,见得人越多,我就越想你。

21、一人一句情话来讲给心里那个人听,但不要告诉他,看他会不会来找你。

22、只想念,不打扰,几曲去相思几许情。

23、忘记一个人只需要两个东西,时间和新欢。你选择了新欢,而我选择了时间。

24、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耍小脾气,想为了你哭的稀里哗啦,我想你了。

25、喜欢了就要坚持,在一起是一种缘分,不要轻易让喜欢你的人哭泣伤心,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分钟,美好的回忆应该留给快乐和欢笑,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轻易说你不喜欢我,不要轻易放弃我这段感情,因为,下一站的人未必比我好。

26、曾经,你许我地老天荒,你许我三世不忘,你许我时光不老我们不散,如今,这时光还未曾老去,那三生三世的誓言,还索绕在耳旁,我却只能在深夜里,独自数着一颗颗泪珠。

27、闭上眼,是黑夜。黑黑漆漆的脑海,还是会浮现你的面孔。等不到,忘不了。

28、错过了那片海,错过了那次日落,也错过了当时说好了在一起,一起拥抱着彼此的你。

29、因为有你在,所以手机从来不敢离手,醒来第一眼就要看看手机,害怕错过你发的每一条信息,有时想起你时,也会嘴角上扬,时常会被同事说傻了。

30、我爱过那张爱笑的脸。

31、离开以后,大声的告诉他:我爱你,与你无关。爱是你的权利,把想说的都说出来,平静的回忆你们的过去,然后哭吧。哭完就把一切都留在,永远不要去触及。

32、他会遇见一个爱他和他爱的女孩可惜不会是我。

33、他什么都好只是不能陪我到老。

34、在看一眼都想拥有的人,怎么做朋友。

35、我记得你爱我。可能是我记反了。

36、你还是你,我还是我,他还是他。

37、故事再美到始终少一人。

38、人生难免会有起伏,一个回首也许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39、撕心裂肺的挽留,但是是心有不甘的表现。

40、有些人,我狠爱,真的,但是我知道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不会长久,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就好……

41、失恋的感觉就好比一头无家可归的流浪狗,总是处处碰壁;或许有好心的人愿意收留,但不免会难以适应,情愿继续流浪。

42、人生没有永远的痛,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忘不掉的情伤。

43、谢谢你曾经爱过我,也谢谢你之后不珍惜。

44、有些人,只适合好奇,不适合在一起。

45、你的爱是个沉重包袱,给我的是永远的束缚…

46、如果我的'幸福是建立在别人的悲伤上,那么这样的爱我宁愿不要。

47、也许你的一句承诺只是在你不经意间说出的,但足以让我浮想联翩。

48、我们一直在寻觅,寻觅,那个我们都有的结局。

49、如果我迷路了,你会不会到处找我。

50、也许我们只能当作朋友,却无缘再继续走下去。

51、爱你使我忘记了你的长相,爱你使我忘记了时间,爱你使我变得如此孤单,如此寂寞。

52、爱情,原来是含笑饮毒酒。

53、爱是寂寞的谎,缘分是谎言的传播者。

54、不要为了寂寞往恋爱,时间是个魔鬼,天永日久,假如你是个多情的人,即使不爱对方,到时候也会产生感情,到最后你怎幺办?

55、再也不愿意,为了你的笑脸,我变成爱情的小丑,这个爱情小丑,在你的世界里,怎么只有都已没有,你走吧你走吧,把所有情感都带走,你别回头。

56、把爱注册在自己身上,不懂爱别人,自私是我本性,也从不渴望得到别人的爱,爱自己总比被人爱的感觉来的踏实,至少是一心一意。

57、我们有着小说式的开始,却没有童话式的结局。

58、你永远不懂我对你的爱,已经超出了对我自己的爱,因为给你的爱一直很安静!

59、他用尽最后的声音唤他,轻谧得好似当年,进入她心房时,春风与春草的轻微触碰。

60、如果遇见你是场悲剧、我想这辈子注定一个演戏。

61、你陪我走过一段最唯美的国度,透支我一生的快乐,倾尽我所有的柔情,从此,踏上孤独的旅程。

62、爱上一个没法爱你的人,本来就很苍凉。

63、恨天恨地恨自己,谁让我今生这样爱了你。多少次想痛哭着大喊,爱你今生已不能再改变!爱到卑微无遗憾。爱上了就不言伤,情深了就不知路返!

64、人的眼睛是黑的,心是红的;有时眼睛一红,心也就黑了……

65、出嫁前,女人考虑最多的是自己爱不爱他;出嫁后,考虑最多的却是自己是不是被爱。

66、牵出散心的巷风,瞧瞧白云的轻功,听听海潮的跳空。

67、先离开的人总是拥有选择权。

68、请你给我一个机会,能够让我把你彻底的爱到腻。

69、《面纱》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是什么感觉爱一个卑鄙的人又是什么感觉被深爱的人伤害欺骗又是什么感觉最大的报复是冷漠还是折磨发现自己的愚蠢发现曾经不爱的人身上的闪光点发现戴着的面纱更难以揭开时他们接下来会如何走下去呢

70、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在你身边,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爱你,你却不在我身边。而是,你不在我身边,我还不知道你那里是几点。

71、有人说,我哪怕爱上别人,也与你无关。也有人说,我不爱你了,却跟我有关。

72、大概是我想太多,在乎的太多,占有欲又太强,才会让自己变得不开心。

73、只有在乎才会表现出很幼稚,如果不在乎会比你爸都成熟,其实道理我都懂,只能说现在有些事不会去想太多,不想过得太难受,只觉得能开心就好。

74、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尚未相遇,便注定无法相聚。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原来,海鸟跟鱼相爱,永远只是一场意外。

75、我没哭,只是心酸得要命而已。你只有爱上一个女人的时候,她才会伤害你。越是文静、越是不说话的女人,情感就越丰富,若是爱上一个人,当真是死心塌地。

76、千山万水的寻找,千上万水的等待,千上万水的记挂。听着欢快的音乐,但心里还是很痛,很痛。那个人,就那样在不远处站着。可是,触碰不到,泪,湿了嘴角。失去了声音,失去了一切。

77、宁可彻底放手,也不要像朋友伴在左右,却抱著别的念头。

78、每一个人都应该永远记住这个真理:只有不断超越自我的人,才是一个真正聪明人。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禀性和天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实现人生价值的切入点。你只要按照自己的禀赋发展自己,不断地超越心灵的绊马索,你就不会忽略了自己生命中的太阳,而湮没在他人的光辉里。

79、゛伤口就像我一样,是个倔强的孩子,迟迟不肯愈合。

80、没有结果得爱情,该放弃还是该不顾一切爱下去。

81、假如说幸福是一种心态,那么铭刻就是一种习惯,回味我们心中的一抹景致,铭记我们性命里那些感人的一瞬,我们便开端成熟,有了前行的勇气。

82、什么也不想说,只想铭记在心。

83、爱情合理就好,不要委屈将就,不要相信完美的爱情,其实彼此有缺点,有一种纯朴的可爱就足够了。爱情可以浪漫,不可以浪费;可以随时牵手,不可以随便分手。我们拥有一只鞋子的时候,才会明白失去另一只鞋子的滋味,消逝的恋情总是刻骨铭心的,珍惜或放下,都是生命中必经的过程。

84、如果我是一滴不小心滑落荒漠的水滴,你愿做荒漠里的狼毒花吗?收留我的孤寂,让我干竭的生命在你温暖的怀里、坚强的意志里绽放出人间最罕见最美丽的花仙子,因为那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晶。曾经你敛收了我的孤僻,我滋润了你空旷的心灵。

85、别等不该等的人,别伤不该伤的心。有些人,注定是生命中的过客;有些事,常常让我们很无奈。爱情、友情。看得淡一点,伤就会少一点。

86、我会把它珍惜再珍惜,我就当是前世,发生过一场美丽的叫人心碎的故事,也请你珍惜,因为我在燃烧自己,只为了读你。

创造社

成立时间:1921年

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穆木天、冯乃超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月刊》、《洪水》等、、、

四、 简评创造社的文学主张和浪漫主义倾向及其对新文学的主要贡献:

1、 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2、 属于富有反抗精神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3、浪漫主义文学在青年中产生很大反响,对当时和以后的新文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创造社作家翻译了许多外国浪漫主义文学名著,和文学研究会成为我国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使浪漫主义形成新文学的一股强大文学思潮。创造社是我国最早介绍和尝试现代主义创作的新文学社团。后期创造社,还积极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五卅”以后为创造社后期,倡导革命文学。

1921-1927年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表现:

1、 异军突起的创造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

2、 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其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虽具有唯美主义倾向,追求诗的形式美,但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

3、 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被大量翻译。

4、 社会黑暗,封建复古派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反扑。

还有,郭沫若和田汉的剧作: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三个叛逆的女性》(包括《卓文君》、《王昭君》、《聂莹》);田汉这一时期的剧作显示出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产带有深厚的“世纪末”情调,爱与美的追求为基本主题,名作有《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苏州夜话》等。

吃饭了、这回应该对你有帮助了吧?

古典主义(Le Classicisme) 17世纪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而被称为“古典主义”。在法国,从17世纪初年至1660年左右,是古典主义逐步形成的阶段,主要表现为古典主义文学语言的定型和各种文学作品体裁的确立。诗人马莱伯和语法家沃日拉等在这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沃日拉采用宫廷与贵族阶层的用语,摒弃平民大众的口语,制订正规法语的规范。古典主义的文学语言,就是这种正规法语,而不是平民的语言。1634年,诗人梅莱在他的悲剧中首次贯彻严格的“三一律”,要求剧情限制在同一件事,发生在同一天(24小时内)和同一地点。古典主义悲剧作家基本上都遵照“三一律”写作。古典主义第一阶段的代表作家有高乃依和帕斯卡尔等。从1660至1688年是古典主义文学最繁荣的时期,代表作家有拉辛、 莫里哀、 拉封丹、博叙埃和布瓦洛等。从1688-1715年,是古典主义盛极而衰的时期,代表作家是拉布吕耶尔、圣西门和费讷隆等人。 古典主义文艺 从文艺思潮上说,古典主义是十七世纪君主政体民族国家开始建立,资本主义渐趋发展的历史阶段产生的一种文艺思期。以十七世纪的法国发展得最为完备,也出现于英国,德国、俄罗斯,在欧洲曾居支配地位。它是由于学习古代、祟尚古代,模仿古代、以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而得名的。从政治和社会根源上考察,古典主义是商业资本发展时期的产物,以重商政策为基础.它服从于当时绝对君权的统治,是绝对君权政治在文学上的反映,也是当时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对封建王权暂时的迁就,妥协、让步的一种表现。 十七世纪的法国,正是处于君主专制的全盛时期,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条件尚未成熟。这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三(1610--1643)和路易十四(1638--1715)掌权的时代,法国的商业资本高度发达,货币成了国民的主要财富。代表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国王,为了推行重商政策,发展国外贸易,必须从教皇和旧贵族手中夺取政权,集中控制,压制地方贵族的分裂活动,开辟税源,鼓励海外殖民扩张,这就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的由来。当时的资产阶级正处于上升时期,二方面由于力量不够壮大,没有发展到足以推翻封建统治,夺取政权的地步,需要依附王权来发展资本主义。另一方面,又不甘心于政治上的附庸地位,在思想上要求革命,提出了限制王权的要求。因此,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之间暂时形成相互牵制,相互斗争的局面。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君主专制发生在一个过渡时期,那时旧封建等级趋于衰亡,中世纪市民等级正在形成现代资产阶级,斗争的任何一方尚未压倒另一方。"而当时的王权就成了这两个阶级之间"表面上的调停人"。 古典主义哲学 从哲学上考察,古典主义是与唯理主义相适应的,它是在当时流行于整个西欧的唯理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唯理主义以笛卡尔(1596-1650)为代表,他主张一切以合乎情理为原则,主张抛弃传统偏见,反对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反对盲目信仰宗教权威和经院哲学,把理性看成是知识的唯一源泉。认为感性材料会欺骗人们,只有通过理性才能认识世界。这种唯理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它在古典主义中起了指导作用。因此,古典主义也可称为文学上的唯理主义。 古典主义发展 从古典主义思潮的源流发展上说,它最早产生在十七世纪的三、四十年代,盛行于六、七十年代,先后流行了两百年。到了十八世纪开始衰落,古典主义从文艺思潮的内容走渐蜕变为一种单纯的文艺形式,文学史上称它为"拟古主义"或"假古典主义"。这时,它就成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文学发展的一种极大障碍,最终被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所击败。 古典主义文学 布瓦洛的《诗艺》是古典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著作。虽然《诗艺》中的理论已为前人所提出,作者并没有提出系统的古典主义理论,但古典主义的许多原则性的意见在《诗艺》中获得集中的阐述。法国文学史上的古典主义理论,是后世评论家分析古典主义各代表作家的作品之后经过归纳、概括而成。一般认为古典主义文学有下列各种特征: 1基本精神是“理性”至上,注重正常情理,要求作家正常地理解世界,并且用明确的方式加以表现。 2 心中要有不变的原则,因为在一切变幻无常的现象后面,存在着一种永恒不变的原则,一种关于“美”的绝对概念。作家的使命在于尽可能表达这种绝对概念。古典主义不着重抒写个人的思想情绪,而着重于写一般性的类型。 3古典主义号召“摹仿自然”。这里所说的自然不是指客观世界,而是经过主观选择的现象;古典主义描述的对象主要是人性。这就是他们所说的“自然”。至于物质世界,古典主义作家几乎是视而不见的。 4古典主义要求“逼真”,但并不要求写真实,因为真实的事物有时并不使人赏心悦目;与此同时,古典主义要求“得体”,意思是作品中所描写的事物必须使大家看起来都顺眼,而不致引起反感。 5古典主义认为文学的任务在于道德说教,在于劝善。 6崇尚古希腊罗马的大作家,把他们的作品奉为圭臬。 7各种文学作品的体裁要有严格的界限与规律,例如悲剧与喜剧不可混同(反对写悲喜剧),悲剧必须遵守“三一律”等。 8古典主义要求简洁、洗练、明朗、精确的文风,反对烦琐、枝蔓、含糊、晦涩。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和当时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有密切关系;它是受这种政权的保护、鼓励与培植的,是为这种政权服务的。路易十四用优厚的年俸供奉当时的著名作家,对待他们象对待贵族世家一样,优礼备至。 在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学中,戏剧方面最有成就,出现了三大戏剧家;悲剧作家有高乃依(1606--1684)和拉辛(1639-1699),喜剧作家是莫里哀(1622--1573),莫里哀的代表作品有《伪君子》。《悭吝人》等,他是十七世纪最有成就的喜剧家,但并不是最典型的古典主义者。 高乃依的代表作是《熙德》,这个悲剧在法国戏剧史上奠定了古典主义悲剧规范的基础。中心内容是讲个人感情与理性的冲突,理性战胜了感情,保卫国家的职责与家庭封建义务的冲突,最后是封建的家庭义务,服从于更崇高的保卫祖国的义务,因而主角罗德里克率兵御敌,获 "熙德"(即将军之意,有头等首领的含义)的称号。高乃依共写了三十多个剧本,大部分是悲剧,也有少量的喜剧。 拉辛的代表作是《昂朵马格》,取材于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两部悲剧《安德洛玛刻》和《特洛亚妇女》,体现了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的原则,按"三一律"表达,集中简练,世称它是最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拉辛共写了十一部悲剧,一部喜剧,擅长于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显示了非凡的艺术才能。 古典主义文艺理论方面的代表是布瓦洛(1636--1711),著有《诗艺》一书,被普希金称为古典主义的《可兰经》。这一文艺理论著作,继承并综合了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诗学》的观点,完整地提出了符合当时时代要求的古典主义理论,原文用诗歌形式衰达。此外,寓言诗人拉·芳登(1621--1695),著有《寓言诗》十二卷,也颇有影响。 古典主义文学的读者和观众限于朝廷和城市。“朝廷”是指国君与封建贵族,“城市”是指资产阶级上层。据文献资料统计,上述两方面的人士,在路易十四朝时期,总共不过 3,000多人,其中关心文学艺术的人当然更少一些。所以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读者与观众的范围是非常狭窄的,然而它对法国文学的影响十分深远。直到今天,古典主义仍被认为是法国文学史上的正宗,这个传统概念,几百年来基本上没有改变。 古典主义先后在欧洲流行了200多年,可以说许多国家在不同时代、不同程度和意义上,都有过它们的古典主义文学时期。英国在17世纪后期形成了古典主义流派,但直到18世纪初期才得到发展;俄国则在18世纪上半期,古典主义曾经成为当时文学中的主导de倾向。 ---------------------------------------------------------- 伤感主义 18世纪后期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也称为“主情主义”。该派的得名,原与英国作家斯特恩的小说《在法国和意大利的感伤的旅行》。该派作家崇尚感情,把感情看的高于“理性”,因而强调文学的主要任务是细致刻画任务的心理动态和描写人物的不幸遭遇,以便唤起读者在感情上的同情和共鸣,表达出对当时贵族阶级的理性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反抗。伤感主义把个人主义和主观幻想的因素带进文艺,对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又被称为“前浪漫主义”。其作品形式多用日记,自白,书简,游记,回忆体,并采用第一人称。代表作家有英国的斯特恩,理查逊,法国的卢梭,伏尔泰,德国的歌德,里希特,海涅等等。 ---------------------------------------------------------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Romanticism) 这个词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一词,“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转化而来。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更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浪漫主义作为一种主要文艺思潮,从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并表现于文化和艺术的各个部门。 浪漫主义运动 浪漫主义运动是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对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合统治的反抗,也是文艺上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 启蒙运动在政治上为法国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在文艺上也为欧洲各国浪漫主义运动作了思想准备。但是,法国革命胜利后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专政和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却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恩格斯)席卷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正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对法国革命的后果以及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国”普遍感到失望的一种反映。 浪漫主义的起源 浪漫主义(Romanticism)是十八世纪晚期,十九世纪前半期盛行于法国,他是一个全欧洲性的内容广泛的思想文化运动,但直到20世纪仍余韵不散。法国浪漫主义主要体现在绘画、雕刻、小说和戏剧领域;英国浪漫主义主要体现于诗歌、历史画和风景画领域;德国浪漫主义则在音乐、诗歌和绘画领域皆有体现。 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法语的浪漫一词意味着感情丰富、多情善感。 文艺思潮兴起 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浪漫主义”这一术语,是由“浪漫的”(Romantic,罗曼蒂克)这个形容词演化而成的。而“浪漫的”这个形容词又是从法国的“罗曼司”(Romatic,即“传奇”或“小说”)转化过来的。据现有资料证明,一六五四年英国人才第一次使用“浪漫的”这一词语,大直是“传奇般的”、 “幻想的”、“不真实的”,其中明显地包含着贬意的否定性的内涵。到了十八世纪,这个词语才逐渐转变为肯定性的褒义词,它被用来评价作品,并获得"宜人的忧郁"这样一种附加的含义。 十八世纪末年,随着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文坛的勃兴,浪漫主义这一术语就用得非常流行了,并且在一七九八年法兰酉学别的创作方法的名称。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当时的现实,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当时的作家都对现实不满,企图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但由于作家所持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因而浪漫主义思潮中就形成两种对立的流派,即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前者是进步的潮流,它引导人们向前看,后者属反动的逆流,它引导人们往后看。这种区别,实质上是对当时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 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敢于正视现实,批判社会的黑暗,矛头针对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同时对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因而充满反抗、战斗的激情,寄理想于未来,向往新的美好生活,有的赞成空想社会主义。代麦作家有英国的拜伦,雪莱,法国的雨果、乔治·桑,德国的海涅,俄国的昔希金(早期),波兰的密茨凯维支以及匈牙利的裴多菲等等。他们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都是同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与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大多数作家是这些民族解放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消极浪漫主义者则不然。他们不能正视社会现实的尖锐矛盾,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他们的思想是同那个被推翻了的封建贵族阶级的思想意识相联系的。他们从对抗资产阶级单命运动出发,反对现状,留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消极浪漫主义的出现,。实际上是被打倒的封建贵族阶级没落的思想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代表作家有德国的史雷格尔兄弟,即奥·史雷格尔和弗·史雷格尔,诺瓦里斯,法国的夏多布里昂,拉马丁·维尼,俄国有茹科夫斯基,英国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等等。 浪漫主义思潮的兴盛衰落,是由各国历史条件的特点所决定的。作为一种成型的文艺思潮它首先产生在德国。由于当时德国容克贵族势力猖獗,资产阶级软弱无力,因而消极浪漫主义得势,积极浪漫主义发展迟缓。只有海涅登上文坛之后,积极浪漫主义在德国才有所起色。 法国的浪漫主义思潮,犹如大海的波涛,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来势迅猛,激烈异常。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封建贵族的复辟和资产阶级的反复辟斗争分不开的。浪漫主义首先从古典主义设置的种种障碍中冲杀出来,历经短兵相接的搏斗,一举获胜。继而在漫浪主义内部角返相争,积极浪漫主义者组织了包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打败了消极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前,消极浪漫主义称王称霸,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由于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胜利,积极浪漫主义骤然兴起.并取得了主导的地位。 在俄国,浪漫主义的发展是较迟的。它在十九世纪初期才形成为一种流派。其中积极浪漫主义与俄国十二月党人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贵族革命中起过显著的进步作用。代表作家有早期的普希金,雷列耶夫等。 浪漫主义思潮发展得最完备,最规范,最有成就的当推英国。英国的浪漫主义运动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下列一些特色;首先,英国的浪漫主义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文学运动,它是由少数作家自由活动的形式出现的。其次,英国的浪漫主义源远流长,犹如小河流水,潺潺不断,历时达一百五十年之久。早在十八世纪末,从威廉·布莱克(1757--1827)和农民诗人罗伯特·朋斯(1759--1796)等人的诗篇中,就吐露出浪漫主义的苗头,以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拜伦、雪莱的诗作为高潮,直到十九世纪末维多利亚女王(在位1837--1901)执政的时代,依然还可以从丁尼生、罗伯特·勃朗宁和他的夫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等人的诗歌中,看到浪漫主义的余声。再次,英国的浪漫主义明显地分为对立的两大派别。消极浪漫主义先于积极浪漫主义登上文艺舞台,主要代麦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与之相对立的,就是以拜伦,雪莱、济慈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者。 浪漫主义艺术 浪漫主义画派 十九世纪初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兴起于法国画坛的一个艺术流派。这一画派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中世纪传说和文学名著(如莎士比亚、但丁、歌德、拜伦的作品)等,有一定的进步性。代表作品有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的《自由***民》。画面色彩热烈,笔触奔放,富有运动感。 浪漫主义音乐、文学 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兴起,最早见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作品中,这些作品将一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音乐方面,浪漫主义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格格不入。古典主义音乐象线条一样鲜明;而浪漫主义音乐则偏重于色彩和感情,并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 然而,这只是原则上的区别,要想在不同的创作风格之间,譬如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按照那些讲究条理的音乐史家的愿望划一道泾渭分明的界线,从来不是那么容易的。简单地下定义行不通,这些定义总是因为忽视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因素而过于简单化。 例如,假使断言古典主义音乐是客观的,浪漫主义音乐是主观的,那么岂不是说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在某种程度上像电脑一样,从不创作反映自己个人感情的作品了?这显然是非常荒谬的。同样地,如果说浪漫主义作曲家“摆脱”了传统形式的原则,那么这实际上就是否定了他们在继续使用这些形式,甚至在未必可能的场合下使用古典形式。 例如威尔第就用赋格曲式结束他的喜歌剧《法尔斯塔夫》。另外还需明确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风格曾经共存了一段时期,重要的浪漫主义歌剧作曲家、德国理想主义者韦伯就先贝多芬一年逝世,舒伯特的死也仅比贝多芬晚一年。可是,在这两种乐派之间实际上又存在着我们很容易把握的区别,这些区别大多是源于非音乐的原因。到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在社会上的地位已有根本的改变,他们已不再是一个城市、宫廷或教堂的雇员。 贝多芬也只是赢得了某种程度上的真正独立,因为不管那些贵人们多么慷慨地让他自行其是,他的大部分生计仍维系于贵族的庇护。而现在,理论上说作曲家完全是他自己的主人,实际上也就是大众的仆人。 为了满足大众的需要,各种各样的音乐会社团和音乐节网络迅速地发展起来。如果一个作曲家,比如门德尔松,能为这个众多的占统治地位的中等阶层提供他们所喜闻乐听的音乐,他就是成功的;反之,如果他忽视时代的审美观,只为自己或他理想中的后代创作,那么他在公众的心目中就必然是个“怪里怪气”的孤僻艺术家。这一类作曲家常以为他们是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是未来艺术的预言者。 “艺术家”一词的使用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整个十九世纪的作曲家都这样看待自己。他们这样称谓自己很有理由,因为一旦摆脱了私人的庇护,投身到社会中去,他们便开始和文学作家等富于创造精神的同行有了接触。 事实上,韦伯、舒曼、柏辽兹除了作曲还写过一些有关音乐的书,而瓦格纳不仅自己写剧本,还写出了许多关于音乐、戏剧和哲学的著作和论文,真难以想象他何以还有时间创作出那么多的乐曲来。这新的一代作曲家对弥漫在社会上的各种新思想有着浓厚的兴趣,不管是科学的、民族的、还是艺术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对文学的陶醉到了如痴如狂的程度。他们的前辈仅满足于用器乐表达纯粹的音乐思想,浪漫主义音乐家则致力于让音乐在表达的广度上与语言并驾齐驱。 当然,给歌词谱曲一直是作曲家们的实践之一,可是当时流行的是用器乐表达或描绘一种特定的场面,甚至讲述一个故事。这起始于贝多芬的同代人韦伯,后来又被李斯特、理查德·施特劳斯发展为描述性的交响诗。 十九世纪上半叶,自然的、乡村的浪漫主义文学转变为幻想的、比生活更加广阔的浪漫主义文学,分别以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1813年)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1847年)为代表。这两部英国小说有天壤之别,这种区别在沃尔特·佩特(W·Pater)给浪漫主义下的定义中可以得到概括,他认为浪漫主义是“给美添上了怪诞的色彩”。 因此,毫不奇怪,浪漫主义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同样表现了一种奇异的超自然的东西,如柏辽兹在他1830年所作的《幻想交响曲》中所表现的那样。作曲家们很快就对周围的大自然发生了新的兴趣,这种自然已经不是贝多芬《田园》中的那种简单的自然,而是大写的“自然”,一种因为他们超脱于芸芸众生才与他们有着特殊联系的力量。不管是文学还是音乐,浪漫主义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十分强调单个的人,而不是那种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被仔细地划入某个阶层而根本无法摆脱其束缚的人。 因此,对独立个性的重视使作曲家们有意识地追求个人的特点,有时成了自我主义。这样,他们离那些因为循规蹈矩而压抑了自己部分创造才能的古典主义作曲家就越来越远了。 想用寥寥数语概括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其结果非常容易使读者误以为浪漫主义作曲家都是放浪形骸之徒。虽然他们中间有人确有行为出轨的时候,但是总地来说,他们有足够的自控能力使自由不致逾越界限。他们当中大多数人仍继续运用传统的交响曲、奏鸣曲、四重奏等形式,虽然在这些形式里出现了与莫扎特不同、会使他的审美观受到侵害的新东西需要记住的是,审美的好恶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这一代认为“过分”的行为在下一代眼里却是规范,昨天的“顽皮的孩子”,逐渐长成为今日受尊重的“老伯伯”。[注:法国诗人戈蒂耶早年参加浪漫主义运动时被称为“顽皮的孩子”、“老伯伯”则是英国人对曾经担任首相的政治家格莱斯的尊称]。浪漫主义运动内部也一直存在两个不同的流派,一个是以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为代表的激进派,另一个是以门德尔松、勃拉姆斯、布鲁克纳为代表的保守派。研究早期浪漫主义可以说明分裂是怎样产生的,也可以把那些重要性在管弦乐曲的作曲家(门德尔松、柏辽兹)和那些重要性在其他方面的作曲家(如歌曲方面的舒伯特、歌曲与钢琴曲方面的舒曼、歌剧方面的韦伯)区别开来。 参考文献:

麻烦采纳,谢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578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