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深雨蒙蒙》现在回看就会觉得非常的狗血。但是当初播出的时候确实成为了风靡一时的流量剧。
而在《情深深雨蒙蒙》中,关于何书桓,依萍如萍三人之间的狗血三角恋也确实让很多人三观尽毁。
2001年这部剧播出,时隔19年重看这部剧时,才明白为什么何书桓会一直对依萍念念不忘。
不可否认的是,当时在看这部剧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觉得如萍是又温柔又柔弱,是被欺瞒的一方。
但是现在看来,如萍却是一个很有心机的白莲花,做作和心机一眼就能看穿。与她相比反而依萍又真诚,敢爱敢恨。这样的性格更容易引起异性的喜欢,所以在认识了依萍之后,何书桓才真正意识到了自己内心所爱。
那么到底是像如萍一样的小白兔更能够引人注意,还是像依萍这样敢爱敢恨,刚烈如火的性格让人更想接近呢?
在初遇之时,依萍身上全身破烂,在雨中奔跑着。又忧郁又坚定的目光和带刺的语言,让何书桓对这个女孩儿产生了好奇之心。或许一开始想要接近这个女孩儿,只是因为她确实有很多的秘密,想要让人接近,帮助她走出困境。
但是却没想到,在一步一步的靠近中,何书桓的内心也逐渐沦陷。如同解密一样的女孩子和能让人一眼就看穿的娇柔姑娘,你会选择哪个呢?
不过若真的说如萍就是一眼就能让人看穿,那也不一定!因为在爱情方面,如萍也有着自己的小心机,并不是大家眼中真正的小白兔,反而是现在用来形容心机女的白莲花更适合她,看似温柔善良,但是却能够很好掩盖自己内心的想法
就算知道何书桓另有所爱,但是却依然能够利用他对自己的愧疚,以及喜欢自己的杜飞,还有与依萍之间的血缘关系,来争取自己想要的人和感情,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却不知不觉的伤害了很多人。
我认为何书桓和如萍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没有结局,如萍爱的太卑微了。
情深深雨蒙蒙曾是一代人的记忆,即使现在提起也有很多可圈可点,里面的如萍自从在大上海与何书桓匆匆见了一面之后,如萍就无法自拨的爱上了这个男人,这是女生放在心底最简单也是最纯粹的爱情。
依萍跟书桓吵架时,书桓生无可恋以自残的方式虐待自己,如萍听到书桓与依萍分手的消息,高兴得差点晕过去,又因为书桓自残而感到难过,如萍正好碰到刚从外面回来的何书桓,她眼神里充满了关心与呵护,小心翼翼的不去触碰何书桓此刻敏感的神经,却又渴望得到书桓的回复。大概此刻如萍已经完全忘记她的姐姐此刻也在承受失恋的痛苦吧!
如萍终于用爱感动了何书桓也感动了她心底里的爱情,书桓在失恋中尚未走出的阴霾里,如萍终于攻破了书桓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正是失恋的痛苦,一直让书桓始终无法走出痛苦,如萍的出现弥补了他内心的空白,在极度不理智的情况下,他终于决定与如萍订婚。
然而沉浸在幸福里的如萍,只顾自已的爱情,已经完全顾不得旁人的眼光,即使知道幸福短暂也愿意品尝这份爱情。虽然说林心如的演技全在脸上,但是如萍这个角色却被他演绎的拍手叫好,用现在的词语来说是绿茶婊,用专业的词语来讲则是把这份爱,爱到卑微里。
书桓曾经告诉如萍,她是那么善良和美丽,如萍只是回问一句,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不选我,书桓没有说话,而依萍满身是刺。书桓却爱不释手。可能就是因为男人的征服欲吧!面对温柔又温驯的小白鼠,自然提不起任何兴趣,而对于满身是刺的依萍却挑起了他的征服欲。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如萍爱的太过卑微,那是一种放弃本性的悲哀,所以书桓注定不会与他在一起,更不会选择如萍,即使两人订婚,没有依萍的参与,如萍一样也得不到爱情。
《情深深雨濛濛》真是一部神奇的剧,开播20年,至今每年暑假还能冲上几回热搜。
前两天,一个豆瓣上的帖子在微博火了,题目是 《何书桓为什么选依萍不选如萍》。
也是,论出场顺序,是如萍先遇见了他;论门当户对,两人都是世家出身;论样貌气质,如萍也没有输。
虽然何书桓偶尔会在两个女人之间摇摆,但每一次,他都会重新选择依萍,爱上依萍。
到底是为啥?
原贴的作者给出的结论是: 我们可能因为一个人条件不错而心生好感,被吸引,愿意试着交往,但真正会爱上一个人,是因为这个人本来就是我们喜欢和爱慕的类型。
也就是说,在真正的 “怦然心动” 面前,世俗眼光中的“合适”就显得次要了。
但依萍和书桓的爱情,也绝没有“一见倾心”那么简单。
重温《情深深雨濛濛》,我们会发现: 看似抓马的剧情,其实最符合现实逻辑,也能暴露出人性的复杂。
天壤之别的两个人之所以相互吸引,
只因在对方身上看到了“另一个自己”
何书桓和如萍的初见是在一辆拥挤的电车上,温婉有书香气的**,出身世家的何书桓见得多了。所以他当时只是对如萍礼貌地一笑,眼神里并未产生波澜。
而身旁的杜飞,眼里却满是一见钟情的好感。
下了车,杜飞很积极地靠近如萍和她搭讪。
而书桓一心只想着追上秦五爷的手下,把胶卷拿回来。很显然,他对如萍第一眼,是毫不感冒的。
相比之下, 和依萍的第一次、第二次相遇就精彩多了。
暴雨夜中浑身伤痕的落魄女孩,一转身又变成了舞台上耀眼的白玫瑰,这种 强烈的反差感 很难不激起新闻记者何书桓的好奇心和 探索 欲。
在台上看到依萍演出后,他立马就把采访秦五爷的事放到一边,主动跑到后台找依萍。
从一开始,依萍就是更能吸引书桓的那个人。
但依萍和书桓之所以能做到互相吸引,是因为依萍也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渴望拥有,却不曾拥有的一些特质。
比如,他的温暖和包容。虽然出身不俗,但书桓没有狭隘的门第观念、学历优越感,也从不觉得依萍唱歌赚钱是件不体面的事。
比如,他强烈的 社会 责任感。或许是因为优渥的家境让书桓免于遭受许多生存的困境,所以他可以发自内心地惩恶扬善,坚信正义,而不用瞻前顾后。
这些,都是依萍心底里渴望拥有的美好、无忧、坦然的样子。
同样在依萍身上,书桓也看到了一个放大了他内心深处“反叛感”的另一个自己。
作为记者,他不爱采访明星,也对鸡毛蒜皮的家长里短没兴趣,一直和主编申请要去报道最危险、最特别的事。
两个人看似天壤之别,在本质上却一样的热血、不拘一格,带着一丝骄傲。 他们在对方身上,看到了“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就像那句话所说的: 所有命运里的相遇,都是本身人格的再次呈现。
而这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共鸣和吸引力,是习惯了顺从父母意志、乖巧温顺的如萍所不能给到书桓的。
依萍旺盛的生命力和做人的底气,
在那个年代的女性群体中“稀缺”,
所以更迷人
依萍的独立给了何书桓前所未有的 “独一无二” 的感觉。
而她的这份独特,是在苦日子里熬出来、逼出来的坚韧和强大。
去陆家要生活费被奚落、打击后,她会在日记里坚定地写下 “我不能被打倒。生活越困苦,命运越坎坷,我就应该越坚强” 的句子。
依萍最难得的是,她的反抗精神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书面上,而是以行动对抗着不如意的生活。
在看透父亲的凉薄之后,她决定放弃幻想,靠自己的能力撑起这个家。
在舞厅唱歌,很多人都觉得这不是一份正经工作。但依萍心中有底线,当客人调戏她,让她唱不正经的歌时,她直接拒绝: “我规规矩矩唱歌有什么恶心,一肚子鬼胎的假惺惺,才恶心呢。”
当陆振华气冲冲地冲到舞厅阻止她继续唱歌时,她敢于正面推翻父权的权威: “你不能命令我,我有我的自由意志。”
不但要坚决捍卫自己的选择自由和尊严,依萍的价值观也相当正,从不以贫穷为耻,也不羡慕富家子弟的潇洒生活。
面对前来舞厅消遣的尔豪的羞辱时,她昂起头,骄傲地说 “我比你们高贵,我是来赚钱的。”
对依萍来说,不伸手向人要钱,自食其力、活得光明磊落才是真正的高级。
难怪大家都说,看依萍怼人也太解气了!
是啊,她的每句话都不是张牙舞爪地喊喊口号,而是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她,的确就是在坚韧而清醒地活着,不依附于任何人,不被任何观点随意左右。
在爱情中,依萍同样拎得清,始终拒绝“PUA”。面对书桓的不理解和对自己的打击,她愤懑地说 “你要的根本不是共鸣,是服从。爱情或许会让我盲目,但是不能让我盲从!”
她会认真投入感情,但绝对不会因此丧失了自己的准则和底线。
这也是为什么不少网友认为依萍跳桥自杀这一段,是全剧最大的bug。戏剧性拉满,但逻辑上却无法做到自洽。
即使知道书桓和如萍订婚,如野草般强韧的依萍也绝不会选择抛下妈妈,因为一段感情就彻底推翻自我,泯灭了一定要和生活死磕到底的决心的。
说到底,依萍之所以迷人,离不开她身上敢于争取、不隐忍、不轻言放弃的特质。
作为一个言行合一的女人,她爱憎分明,却也善良柔软,从不遮遮掩掩。
自己家里困难,也会省出钱接济更贫困的李副官一家;抗战期间,组织大家成立孤儿院,投身公益。
她靠一己之力,实现了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独立。
这一点,全剧只有依萍一个女人从始至终都做到了。
这样的特质,放到那个年代,有多稀缺。 正是这样一份“独特”,让书桓欲罢不能。
和如萍一样温柔乖巧的富家**,并不罕有;但像依萍一样浑身散发着蓬勃生命力的“野玫瑰”,却仅此一个。
看似抓马的剧情,
细想是符合逻辑和人性的
小时候看《情深深雨濛濛》只觉得一群俊男靓女养眼得很,长大了也会跟着人们一起吐槽琼瑶阿姨的恋爱观。
但如今再看一遍,却能发现看似不太合适的情节、细节, 其实处处都透露着真实。
比如,很多人都不理解依萍为什么最终还是和妈妈傅文佩一样,选择原谅父亲,甚至刻薄的雪姨。
但放下仇恨的她,很明显比过去活得更快乐、更放松了。曾经的她处处防备,像一只刺猬。 选择放过他人,其实也是放过自己那不堪重荷的心灵。
再说何书桓,其实他的 情感 动摇也不是无缘无故。自小家庭美满的他,一开始很难理解依萍对陆家人的愤怒和固执。 他渴望改变她,让她变得柔软,却总是碰壁。
在一次次激烈的争吵和交锋中,书桓也明白了: 其实,他爱的正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并不完美的依萍,企图让她改变,本来就是一种愚蠢。
爱一个人,是接纳,而不是否定。是包容,而不是苛求。
真正的爱,也不是占有欲,或刷存在感。
这也是为什么在书桓没和依萍在一起时,如萍对书桓的感情态度是“顺其自然”、“可能我不够好”,并不自信。
而在书桓和依萍在一起感情破裂后,她的爱反而更汹涌、热烈了,这是因为一向没有存在感的如萍尝到了占有欲带来的快感。
在家里,如萍其实是个小透明一样的存在,父亲爱答不理,母亲眼里只有儿子。所以她后来去前线当护士,几年都没有给家里写一封信。
书桓的好感让如萍有一种“赢了”的感觉,但她最终也认识到: 书桓和依萍才是燃烧在一起的的两把烈火,根本分不开的。
其实,陆家几个孩子的心理,仔细想想,都是不健全的。
依萍的反叛、如萍的顺从、尓豪的始乱终弃、梦萍的失足,这都跟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
每个人物的感情线、个人选择和后期的转变,都经得起逻辑的推敲。
也许,这就是老剧之所以迷人的原因。
它所展现的不是一个单一的、非黑即白的世界,而是立体的、生动的、真实的人。
人性是复杂的。
无论是剧中人,还是在现实生活里,只有不做预设、不带偏见地与他人相处,我们才能在沟通和碰撞中遇见真实。
少一些想当然的主观臆测,多一些倾听和包容。 在感情世界,比新鲜感和独特性更难得的,是对爱人的尊重和理解,以及对自我的疗愈和成长。
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因为依萍的才华远远超过如萍。依萍妈妈是傅文佩,傅文佩出身名门,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心萍和依萍从小就会弹钢琴。依萍高中毕业考上了音乐学院,但是因为早就离开了陆家,所以没钱读,还能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
没钱读书,并不会影响依萍的音乐才华,从她加入大上海后就知道,她是充满自信的音乐天才,并且很快就成了大上海的台柱子。本来说起来不好听的歌女,却成了大上海的明星。书桓,自然被这样的依萍迷的神魂颠倒。所以,依萍也给了现代的我们一些启示,不管是人才是财,终究有离开自己的时候。只有自己的能力和才华是自己最有利的防御武器。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依萍没有备胎,依萍的感情来的强烈,可以说是惊天动地。对比一下如萍,你就知道有多强烈了,例如:如萍每次难过,都有家人和杜飞陪着,因为有杜飞,她的感情被分散了一部分给杜飞,有杜飞的保护和宠爱,所以她能分给书桓的感情是很少的,而且每次都是扭扭捏捏的,默默在背后观战,连书桓被依萍抢走了都不敢大声质问书桓,如萍爱的太没有存在感了。
而依萍就不一样了,首先她每次难过却只有自己,只有书桓,依萍的感情只给书桓,所以依萍的感情更强烈,书桓也更喜欢感情激烈的依萍,依萍所有的委屈和难过,也只有书桓能勉强理解。其次,依萍性格耿直,每次闹矛盾,依萍都直接说出来,说中书桓的心中所想。
如萍不敢质问书桓,其实当初也是想吊着他,打算找更好的人吧。再说了,她还有杜飞,杜飞从见到她就开始魂不守舍了,她其实是在享受被男人们追捧的感觉。如萍有备胎,所以她不至于把最强烈的感情都倾诉出来!
书桓为什么选择了依萍不选如萍?原来是因为如萍有备胎,而依萍没有!养备胎是人人都厌弃的事情。如果爱,就用力爱,轰轰烈烈爱一场。因为养备胎的下场,往往是:最后的最后,还在你身边供你选择的都是那些个条件比你还差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