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本5班 1601521梁晨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而孔子的思想正是在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文化传播的规模日盛,多因素的冲突、交织与渗透,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丧失,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纷纷走向下层或转移到列国,直接推动私家学者集团兴起的社会大背景下提出了“仁、礼、孝”的思想,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由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仁”为学说核心,以“礼”为外在行为规范,以“中庸”为其辩证思维方法,以“知、行、学、思”认识论的一套严密的关于人伦道德的血。他们重视血缘人伦,重视世事功,重视实践理性,重视道德修养。而这些思想在现代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现代社会的人们起着重大的规范管理作用。
孔子思想中的核心思想“仁”,贯穿整本《论语》。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不亦远乎”。孔子的“仁”思想提倡人们把“仁”作为自己一生的座右铭和一生的追求,并且孔子的“仁”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和责任性。如今孔子的“仁”放到现代社会生活中更能使现代社会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无论在做什么事情,担任什么职位,都能一一个仁爱之心来看待问题。而且孔子曾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一成仁”。这句话放到现代社会是提示现代社会的人们在做任何事情时不能违背自己最高准则,不能在违背“仁”这个字的真正重要含义,而如今的现代社会人大都是贯彻了这个思想,出现许多志士仁人,为国家事业献身的伟人,也还有许许多多默默付出的“仁”人。
孔子思想中的“礼”也具有着重要作用。“礼”作为孔子首推的精神,其富有浓厚的意蕴,子曾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因此,孔子的“礼”思想发展到当代社会,渐渐发展成为一种礼仪文化,中国是礼仪之邦,在现代社会,礼成为一种行为准则,在做任何事情是都会以“礼”这一准则来要求自己。并且在社会生活与人交往是都会贯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交往准则。“礼”不仅仅只体现在这些方面,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的身上。
孔子思想中的“孝”也是孔子思想的重要一部分。在《论语》孔子曾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志,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在孔子看来,“孝”是一个人的成“仁”之责。而孔子这个观点也在现代社会得到传播和发展。中国自古以来就推崇“孝敬”,尊老,敬老,爱老,以长辈为尊的道德文化。而现在也常常以“孝”来看待一个人的品格,也常常以“孝”文化来教育下一代,以便下一代养成一种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品格。
孔子的其他重要思想如“中庸”、“和”、教育理念等,都有在在现代生活有重要作用。如孔子提倡“中庸”之道是指在认识和处理客观事物时,要做到“适度”,恰如其分,而“适度”和“恰如其分”的基础就是从实际出发,这个观念也为现代人们在工作时能够提出合适的方案、想法提供意见。孔子还主张“君子和而不同,他所谓“和而不同”,就是指不同事物之间,不是单纯的一方依顺另一方,而是两方在地方和伦理关系上,责任和义务上各有不同,甚至在对不同事物的观点方法上也有所不同,但通过彼此间的谅解与协调可以达到关系的和谐与统一。孔子这一思想为我们在现代紧张的人际关系的交往中提供了宝贵的意见,也为如何与大自然和睦相处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观念。
孔子思想各个部分,都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渗透,传播,也在不同的程度上教育和指导着我们,为我们在现代生活提供许许多多的宝贵的意见,使我们能在这紧张的现代社会生活中稳健的走下去。
孔子自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这是孔子根据其一生的历程所总结出来的大智慧,至今仍是指引我们人生的典范。
见贤思齐,从圣人的一生我们不妨可以仿效一下,可以寻得如何求道对于自己才是适合的。
孔子自幼与众不同,看到人家祭祀,就跟着效仿,磕头礼拜。十五岁时,有志于求学。二十岁以后逐渐知名,之后当过委吏,主管仓库出纳会计,也担任过乘田。他自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二十七岁时,孔子向郯子学古官制,又问礼于老子,凡人有一技之长,都设法从而师之,由此获得了“博学而无所成名”的美誉。
三十岁时,孔子在社会上已经很有地位,声望很高,他自述“三十而立”,在这个时段他确立了为人处世的一些原则,并作为今后奋斗的根据。
经过十年的历练,孔子四十而不惑,坚信自己在三十岁时确立的原则,决定毕生不改初衷。
四十岁以后,孔子由修养进入修行,专心修订《诗》、《书》、《礼》、《乐》,开始收门徒,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大多在这个时期育成。他的道德学问开始名传天下,奠定了他万世师表的基础。
孔子到了五十岁便悟出了“无可无不可”的道理,开始了他从政生涯。
五十一岁时接受鲁定公的任命,出任中都宰,只一年的时间,便把当地建成了模范地区,第二年晋升为司空,又调任大司冦,三个月下来便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齐国深恐鲁囯强大,采用美人计使季桓子和鲁定公迷恋女色,孔子看到鲁囯朝政败坏,毅然离去,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日子。期间,卫国曾礼遇孔子,由于卫灵公的礼貌不周,以及后来的宗室之乱,孔子决心离去。
孔子自述六十而耳顺,意即他无论听到什么样的话,都能以敬天、事天、顺天的心态加以领悟。
六十岁时,孔子由陈国到宋国,和弟子们在树下习礼,宋国司马桓魋想谋害孔子,派人砍倒那棵树,弟子们催促孔子赶紧离开,孔子冷静地说:“上天既然赋予我这样的品德,桓魋又能把我怎么样呢?”这充分显示出他对自己的信心。
六十一岁时,楚国大臣问政于孔子,孔子说:“近者说,远者来。”叶公向子路打听孔子为人的原则,子路不知如何作答,孔子听到后说:“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至将至云尔。’”
六十三岁时,吴王夫差出兵伐陈,楚昭王听说孔子要来,派人前往迎接,陈、蔡两国怕楚国重用孔子,派兵将孔子包围。孔子与弟子粮食短缺,而孔子照常弹琴吟诗。子路问孔子:“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六十八岁时叶落归根,终于返回了故里鲁囯,期间虽有鲁哀公和季康子曾问政于孔子,但始终没能得到重用,从此未再出仕为官。
孔子自述七十而从心欲,不逾矩。正是由于他具有这种心态,才能静下心来作《春秋》。
以上事实表明,孔子和常人一样,凭借的是自己的努力和修养,并没有神力的辅佐。孔圣人做到了,我们为何做不到呢?
孔子的一生由修养进入到修行,再进入到修道,这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升华的过程,这样的求道过程不是每一个人能够做到的,然而我们可以跟随圣人的脚步前行,即使这辈子完成不了,也要坚信下辈子一定能完成。
一、教育思想
1、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
2、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
4、“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二、意义
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孔子的教育活动不但培养了众多学生,而且他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孔子的言论著作
孔子的言论主要记录在《论语》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在南宋后并称“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微言大义”。
文献整理:孔子晚年致力教育,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撰《春秋》。后人合称之为《六经》。
诗歌创作:相传孔子作有《去鲁歌》《蟪蛄歌》《龟山操》《盘操》《猗兰操》《将归操》《获麟歌》等诗歌。这些诗歌多载于《乐府诗集》,可信度不高。
孔子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在奴隶社会中,只有贵族子弟才能接受教育,文化教育被政府垄断。孔子建立了私立学校,收集了弟子,打破了政府的垄断,扩大了教育的范围。孔子的思想对我们有何影响?
首先就是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作为一个老师,对此有深深的感触,要做到这个真的是不容易,我们现在的班额是四十人,你要知道,四十个人要进行因材施教的难度有多大?而且,老师不是一带就六年的,小学六年可能换学生,那么,你就适应新的学生,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很多老师的感触就是想好好对待每一个学生,精力不够啊,时间不够啊。
他教育学生: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要老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这个也是要跟着他老人家学习的,为什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按照老师的意图将事情做好。这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关键的关键,这是春秋时期提出的,我们现在还是在使用的!
还有一个就是有教无类。就是没等级差别的爱学生。这个,臣妾真的做不到啊!虽然也知道应该这样做,但是,你上课的时候,就有一些人在下面起哄,就有一些人在下面说话,你能爱他们吗?你会笑容可掬地说你别说了吗?就算你这样说,他们会听吗?不听,你怎么办?出去站着?不行的!体罚学生!那怎么办?只好交给班主任处理了!
所以,孔老夫子的这些思想对我们现在的影响是很大的,人家在春秋时期就提出来了,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还是做不到,不可谓不厉害!也是至圣先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