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归去来兮辞》看陶渊明的生命哲学|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从《归去来兮辞》看陶渊明的生命哲学|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第1张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决绝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陶渊明人生的理想和追求,其生命观、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等体现了他的生命哲学。

 一、高洁品格的人生追求

 陶渊明出生书香之门,从小接受的是正统的儒家思想教育,曾祖陶侃曾因战功而被任为太尉,祖父陶茂、父亲陶敏都担任过相当于地方太守的职务,少年时代的陶渊明习武也习文。在这样家庭坏境的熏陶下,陶渊明年轻时就胸怀“大济苍生”之志,决意不肯老死穷庐,也曾多方谋求一种实现“猛志”的途径。在东晋灭亡刘裕称王时,陶渊明被荐为彭泽县令,他积极致力于政务,关心民生疾苦,有“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但当时社会等级森严的门阀制度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阻碍了他的仕途发展。所以,他五次出仕,也只任过祭酒、参军、县令等一些小职,前后十三年时间大部分在家赋闲。这样的勉强出仕不仅对他的大志无济于事,反而使他见识了官场的龌龊和阴暗,充分加深了他“深愧平生之志”的生命悲剧意识。他在《归去来兮辞》中说:“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陶渊明的离官归田,没有任何被胁迫的成分,完全是出于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所以,他为自己“实迷途其未远”的现实而庆幸,更为有“知来者之可追”的未来理想而欣喜。

 其实,陶渊明的出仕除了为实现其少年大志之外,还有迫不得已的苦衷。他在《归去来兮辞》中道出了个中缘由:“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由此可见,陶渊明多次出仕与贫苦家境有关,做官不是出自施展政治抱负的内在要求,而是为了糊口。但陶渊明不容自己的气节沾上半点污秽,他在序中感叹:“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他觉得奔走仕途完全是为口腹自役,心灵的折磨比饥冻之苦更切,沉浮宦海以曲从人事,既扭曲了自己内在的本性,也远离了自己喜好的外在自然。义熙元年归隐时,陶渊明的家境并非十分富庶。归隐之初,尚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加上刚刚去职,有一定薪俸结余,尚无生计之虞。归隐数载,生活的种种不幸渐次袭来,陶渊明沦为“君子固穷”的一介寒士。

 封建时代,像陶渊明这样耐得住寂寞、潦倒,耐得住贫苦的士人,实在屈指可数。归隐之后,陶渊明的仕途之路并未断绝,故交之中,也不乏达官贵人。陶渊明之可贵在于,即使贫病交加,也无出仕之念;即使处境困厄,也不攀附权贵。冯契先生说过:“真正有价值的人格是自由的人格。”士人人格的自由和独立与皇权的专制与跋扈是水火不相容的,特别是在士阶层失去坚强的思想信仰和精神支柱的魏晋时期,能够始终如一保持自己的本性真情就更加不容易。

 文中提到的孤松、秋菊、白云、归鸟,无不带有某种象征意义。陶渊明诗中喜欢用松树和菊花的形象,是因为别的草木一阵秋风过去就变黄了,别的花一阵秋风过去就零落了,但是松树永远是绿的,菊花仍在开放。在寒冷的风霜之中,松树和菊花可以不屈服、不零落,有一种不改变的品格。白云任风来风去,自由飘荡,无所系羁。白云的美是一种自然的美、自由的美,陶渊明以此来象征自己如白云一样的淡泊清静、自在高远的志趣和追求。归鸟的形象也是陶渊明常用的,但他所要写出来的决不是外在的生活现实,而是包含了自己一份幽微深细的内心情感在里面。他在《归去来兮辞》里说:“鸟倦飞而知还。”意思是说倦飞的鸟儿也知道飞回巢中,而自己也应像鸟儿一样回到自己喜欢的生活环境中,远离污浊的官场。陶渊明所向往的是“桃花源”式的理想小农社会,这才是他的精神家园。在这里,陶渊明可以远离尘嚣,远离政治,能够寻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上安宁的净土。

 二、安逸恬淡的人生趣味

 作为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的陶渊明皈依自然是天性的膨胀,故而回家心情急切而舒畅,和着“舟摇摇以轻�,风飘飘而吹衣”的节拍,“问征人”、“恨晨光”,实在亲切感人。

 “有酒盈樽”是陶渊明的心愿。苏轼说“渊明之诗,篇篇有酒”,虽然不失夸张,但是陶渊明题为“饮酒”的组诗就有二十首之多,却是事实。他归隐后第一件乐事应该也是“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斟满一杯酒,自饮自酌,那份悠然、那份闲情、那份沉醉,都是陶渊明追慕已久的个性释放。陶渊明之饮,一在遗世忘忧,一在自得意足。酒能给人以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快感,使人陶陶然忘却世俗之累,挣脱人生的羁绊,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琴书之乐使得陶渊明作为文人雅士更具有一种别致的浪漫情怀。陶渊明自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与书置于同等地位的是音乐:“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有琴有书,载弹载咏。”陶渊明推崇琴乐琴风,是在返朴归真、怡然自得的生活中体会到的隐士情趣,是诗人摆脱官场压抑生活的束缚后所得的身心之乐。

 随着陶渊明隐居在家,天伦之乐也随之成为他清淡人生的寄托。陶渊明直奔家门时,温情满怀的或许就是“僮仆欢迎,稚子候门”的真诚场景,其坦率天然的人性美熠耀着屋宇,有了这样的深情厚意,官场的那种曲意逢迎、装腔作势就显得可鄙可憎了。他厌恶伪,所以他崇尚真。他同妻子和睦相处,同兄妹情真意笃,同邻里友好往来,无不处处体现着他的真,甚至他醉酒之后扔下他人扬长而去和贫困无奈去乞食,都不失为自己的真情流露。真是善的基础,有了真,才会有善。所以,他下决心“息交绝游”,完完全全地把自己放置在这温暖的窠臼里,尽享“悦亲戚之情话”的缠绵。

 春天到了,他和农人一起去从事劳作,从中体验到劳动的乐趣,甚至是一种别样的浪漫情调。他诗化了劳动情景:“或命巾车,或棹孤舟。”这里我们寻不到诗人半点苦恼的踪迹,出去劳作的荷锄担物在诗人笔下仿佛神仙游历佳山胜水一般悠闲。《归去来兮辞》中也写到:“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这里陶渊明把欣赏良辰美景与参加除草培苗的农业劳动相提并论,可以见出诗人对从事辛苦劳作能使自己精神上获得欣慰的兴奋之情,也可以从中发现诗人精神境界上的与众不同的超脱。陶渊明笃信儒家思想,但他又敢于冲破孔孟儒家鄙视劳动的思想樊篱,亲自参加劳动,尽情讴歌劳动,这对当时文人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壮举。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诗人陶醉林泉,寄意山川,寻幽探胜,以自然景观为依归,以山川草木为友朋,以鸟兽虫鱼为侣伴。大自然鲜活无比,生生不息,让诗人感动。物换星移,四季更替,万木的欣欣向荣,源泉的涓涓流淌,激起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由衷礼赞,一如王羲之所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诗人生活之安逸、闲适,心境之平和、恬淡,真实地反映出诗人对自由自在、适性逍遥的审美趣味的执著追求。

 三、委运任化的人生态度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对生死问题完全持坦然态度,他既知道“吾生也有涯”,也明白自己“有生必有死”的结局。正因为他强烈地意识到生命不可重复,他才决心从庸庸碌碌的世俗沉沦中抽身而出,进行自我筹划和自我完善,努力实现自己潜在的无限可能性。这是窥探陶渊明心态不能忽略的一点。

 陶渊明清醒地认识到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也并不曾有人长生不老。《归去来兮辞》说得最为明白不过:“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陶渊明认识到既然不可能有彼岸的“帝乡”,那就应该在此岸现世确立生命的价值。同样,既然不能再值“此生”,那么“不失此生”也就成了其生命意义的建构和生命价值的确立这两者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人应当顺应自然,在“自然”这一波涛起伏的大海中随流飘荡,不为之喜亦不因之惧。

 在《己酉岁九月九日》中诗人作了总结:“万物相寻异,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心中焦。”自然界的运行前连后续,永不断绝,而人生于世,辛苦劳顿,最终又必然走向死亡。在陶渊明看来,人虽为万物之灵,却难以逃脱死亡。面对永恒流转的宇宙和转瞬即逝的人生,陶渊明心中那“羡天地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感慨油然而生。他甚至表示,要抛弃功名、无视穷达,以“为乐”的态度来度过人生。陶渊明为了消弭死亡所预加的巨大痛苦,他采取了委运任化的宿命态度,知其不可为而安之若命。他以平静理智超然旷达的心态看待生死,其可贵之处在于完全摆脱了生死的纠缠与困扰。他看重有限的生命,努力完善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陶渊明毅然辞彭泽令归去,正是为着完美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正是因为具有委运任化这种人生哲学,才使陶渊明对天地万物齐以达观,对世间纷扰无动于衷,对艺术世界执著追寻,也才有陶渊明式的独到的审美发现。

 陶渊明经过执著不倦的探寻,在一片纷乱的社会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家园,找到了安身立命的本根,这便是良辰游赏、农忙耕耘、登高长啸、临水赋诗的田园生活。充满明媚阳光、新鲜空气的乡村,是疲于奔劳、厌倦官场、烦于俗礼的陶渊明由衷向往、全神栖息的绿草地。陶渊明要让自己个体生命融入自然的运化中,而作出“纵浪大化中”“复得返自然”这一生命决断的真正动因,恰是诗人领悟了生命的奥义之后,想让有限的生命实现超越,获得一种无限状态,从而最终达到自身与天地合一的目的。

 陶渊明在乱世中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处世之路,既保全了性命,又使自己获得了精神上的超脱,不为外物所累,实现了淡泊人生而又超越功利的人生境界。林语堂在《人生盛宴》中说:“陶渊明代表中国文化一种奇怪的特质,这种质就是由肉的专一和灵的傲慢的奇怪的混合,就是不流于灵欲的精神生活和不流于的物质生活的奇怪混合,在这种混合中感官和心灵是和谐相处的。”陶渊明的这种态度在帮助人们恢复内心平衡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尤其在动乱之世,它成为许多士人心中的人格范式。

 [作者通联:湖北黄梅第五高级中学]

1 关于故乡感情的诗句是

关于故乡感情的诗句是 1表达思念故乡情感的诗句

1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水调歌头 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永遇乐 苏轼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于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5太常引 辛弃疾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6木兰花慢 辛弃疾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2关于“对家乡深厚感情”的句子有哪些

1 啊!家乡呀,你是多么美丽呀!你这汩汩的河流,丁冬丁冬的多好听呀!你这飞流的瀑布,打在岩石上,飞出的浪花多美丽呀!你这清凉的山泉,像捧出一面镜子似的,好像在给我梳妆呢!你这圆圆的白云,把原来蓝蓝的天空,变得更加的湛蓝了!

2 踏着轻轻的脚步,走在春天的田野上,抓一把泥土,散发着醉人的幽香,捉一只蝴蝶,又轻轻地把它放飞……乡村的春天永远模糊着美丽,土地上的歌谣夹杂着野花的芬芳。那麦苗在汗水的滋润中拔节,和着微风吹拂下的细雨奏响了并不优美却十分动人的旋律。

3 亲爱的故乡啊,你越来越年轻。你的子女却不再青春,我在轻轻的思念你,我在缓缓的梦着你,我默默的祈祷,你能永远美丽常在。

4 人啊!无论你离家有多久,无论你地位有多高,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最难割舍的是故乡情怀,最难忘却的是故乡山水,最想吃到的是故乡饭菜,最想听到的是乡音乡韵,最想做到的是能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5 兰州风景很美。有风景优美的白塔山,有原始森林气息很浓的兴隆山,有与白塔山齐名的五泉山,还有历史悠久的黄河铁桥,它像一条巨龙坐落在黄河两岸,还有现在建造的金碧辉煌、灯火通明的黄河风情线,那又是一个令人置身在欢闹之中的人间仙境,我爱你,兰州。

6 啊,故乡!读万卷书怎么也读不完你的美丽,行万里路怎么也走不完对你的畅想。你的美丽和善良早已打入我的行囊,相伴我四海为家。

7 我的家乡有闻名中外的东坡赤壁,有历史悠久的青云塔,有举世瞩目的黄冈中学,家乡的旅游风景区还有很多很多,多的就像天上的繁星,数也数不清,我爱我的家乡。

8 到了夜晚,最美的要数麒麟山了。站在山脚下,向上望,整座山被五颜六色的灯光,装点的分外壮丽。走过372级台阶,还要继续爬崎岖的山路,才能达到山顶,站在山顶上向远眺望,整个城市尽收眼底,像灯的海洋,我爱我现在生活的城市,它是我的家乡。

9 月儿在走着,几朵白云擦过月儿身边,银白色的光从窗外射进来,照在人们的脸上,映在茶几的中秋食品上,摆列得很整齐,基本没动。电视里精彩的节目,越发撩动人们的心绪,大家的心,此时已经飞向那离大海很远的家。

10 林中的那棵黄桷树从我的记忆中浮现出来,还是一样的挺拔,不一样的是多了道道历史的沟纹,多了少许时间的沧桑。儿时的我总想爬上它的树顶,但惧怕大众的责骂。现在我已经放弃了这种想法。我想,让它成为我心中对故乡敬仰的化身吧!

11 家乡是一曲悠扬的清笛,总是让人魂牵梦绕;家乡是一抹皎皎的月光,总是让人心动不已;家乡是一串永恒的记忆,总是让人想起就思念。家乡的那些人,那些事,是曲中最美妙的,是月光中最迷人的,是记忆中最深刻。

12 时常忆起故乡,似乎那种清香的奶茶悠悠四溢的又飘到了我的身边,故乡,追随我一生记忆的梦,成长后的我于故乡渐行渐远,而故乡的气息和故乡悠扬的马头琴声将是追随我一生不变的情怀。

13 家乡的街道整洁、宽阔、平坦。各种漂亮的汽车穿梭似的来来往往。街旁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鳞次栉比。超市和商场里的货物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了乱,我喜欢这里,我喜欢我的家乡。

14 从小生活在乡村的我,对乡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深刻记忆,这种记忆不会随着时间的流转而消失反而会越来越浓,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情。弯弯的小河、静静的村庄、浩瀚的蓝天、悠悠的白云、潺潺的小溪、窄窄的小桥构成了故乡诗意的轮廓,我思念你,我的故乡。

15 我的家乡,虽然没有泰山那样雄伟的峰峦,也没有香山那样死活的枫叶,但他四季风光如画,谁见了都会赞叹不已!

3形容回家喜悦心情的诗词

古人言近乡情怯,谈到回家,想到的都是些伤感的诗词,比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诗经《采薇》里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宋之问《渡汉江》中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汉乐府中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如果非要找一首喜悦的,那就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吧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4哪些古诗是表达思念家乡情感的诗句

1、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2、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

3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5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

<归家>

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7、

<乡思>

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8、

<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9、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10、<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1、

<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1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3、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4、<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5、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5表达思念故乡的情感的古诗

表达“思念故乡”的情感的古诗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地头思故乡。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这是诗人陷身于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因忧乱伤春而写下的千古名篇。

面对纷飞的战火,破碎的河山,诗人不禁忧心如焚,感慨万端,诗中以明媚的春色、美好的事物来反衬,更为深刻地表达强烈的情感,令人闻之不胜悲,诵之愁无限。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

杜甫带着妻逃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延州(今延安),企图赶灵武平叛效力,叛军势力已膨胀鄜州北启程久叛军捉住送沦陷安;望月思家写首千古传诵名作题《月夜》。

这是诗人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实感,确实是深知作诗的窍门。诗人的家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为“忆山东兄弟”。

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关键在于此诗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从中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精心意象,展示一个颇有情趣的兄弟共乐的场面,从而把“共乐而缺一”的人生缺陷感,写得令人心颤而余味无穷了。

《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写于作者晚年辞官还乡之时。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这两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自然逼真,充满生活情趣。

6表达思念故乡的情感的古诗

表达“思念故乡”的情感的古诗有:

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地头思故乡。

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5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1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2 这是诗人陷身于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因忧乱伤春而写下的千古名篇。面对纷飞的战火,破碎的河山,诗人不禁忧心如焚,感慨万端,诗中以明媚的春色、美好的事物来反衬,更为深刻地表达强烈的情感,令人闻之不胜悲,诵之愁无限。

3 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逃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延州(今延安),企图赶灵武平叛效力,叛军势力已膨胀鄜州北启程久叛军捉住送沦陷安;望月思家写首千古传诵名作题《月夜》。

4 这是诗人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实感,确实是深知作诗的窍门。诗人的家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为“忆山东兄弟”。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关键在于此诗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从中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精心意象,展示一个颇有情趣的兄弟共乐的场面,从而把“共乐而缺一”的人生缺陷感,写得令人心颤而余味无穷了。

5 《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写于作者晚年辞官还乡之时。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这两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自然逼真,充满生活情趣。

7思念家乡,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什么

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⑹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⑺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⑻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⑼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⑽月夜亿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⑾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⒀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⒁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⒂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⒃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⒅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⒆有感一章(谭嗣同)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8哪些古诗是表达思念家乡情感的诗句

1、回乡偶书>唐·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2、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

3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5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归家>唐·杜牧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7、乡思>宋·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8、京师得家书>明·袁凯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9、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10、闻雁>唐·韦应物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11、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1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3、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4、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5、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9表是思乡感情的诗句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战国·楚·屈原《九章·哀郢》 反:通“返”。 故乡:指故林,故枝。

狐死必首丘:据说狐将死时头总朝向出生的小山。首,头朝向。

以飞禽走兽不忘出生之地,喻指对祖国忠心耿耿,至死不渝。后来以形容对故乡的热爱、怀念,不忘其本。

●代马依北风,飞鸟翔故巢。 汉·桓宽《盐铁论·未通》 代:古国名,在今河北蔚县东北。

依:依恋。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胡马:泛指北方所产的马。 越鸟:泛指南方的鸟,胡马南来后仍依恋北风,越鸟北飞后仍筑巢于南向的树枝,马和鸟尚恋旧不忘本,暗喻对故国对乡土的眷念。

●离家日趋远,衣带渐趋缓。 汉·乐府古辞《古歌》 离家愈远,乡情愈深,人也日渐消瘦了。

●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 汉·佚名《别诗》 远行的人怀想着遥远的前路,客游异乡的人思恋着家乡。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汉·王粲《登楼赋》 少:同“稍”。

荆州虽然的确美好,但并非我的故乡,哪里值得略事停留呢。 ●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三国·魏·曹操《却东门西门行》 冉冉:渐进状态。

老:老年。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三国·魏·曹操《却东门西门行》 狐狸死时把头朝向出生的土丘,而人怎能忘掉自己的故乡。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三国·魏·曹丕《杂诗二首》 郁郁:十分忧郁。 绵绵:连续不断。

一俯一仰,水月生情,乡思萦回,不能自己,以景托情,恰到好处。 ●仰天长太息,思想怀故邦。

三国·魏·曹植《磐石篇》 长太息:长久地大声叹息。 思想:思虑和想念。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汉·王粲《登楼赋》 人情在怀念故乡这一点上是相同的,哪里会因为失意或得志而有所不同呢? ●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

汉·应瑒《别诗》 形容年轻力壮之时到处奔波,而到了年老体衰之时就要回归故里终老。 ●流波恋旧浦,行云思故山。

晋·张协《杂诗》 奔流的水波总是依恋着原先的水滨,飘行的浮云也是萦思着从前的山峰。 ●日远迈兮思予心,恋所生兮泪不禁。

三国·魏·嵇康《思亲》 禁:止。 离家时间愈长,愈是思念亲人。

●羁雄恋旧侣,迷鸟怀故林。 南朝·宋·谢灵运《晚出西射堂》 羁雄:在外作客的杰出的人物。

迷鸟:迷失方向了的鸟。 ●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

北朝·北周·庾信《和侃法师》 出外云游历经不少岁月了,在外作客反而增添了怀念故乡的情怀。 ●饮水者怀其源。

北朝·北周·庾信《微调曲》 饮水的人总是怀念着水的源头。此即“饮水思源”之意。

●涸鲋常思水,惊飞每失林。 北朝·北周·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 涸鲋:在干竭的车辙中的鲋鱼,比喻身处困境,急待救援的人。

●久客每思乡。 北朝·北周·庾信《送刘中书葬诗》 久客:长时间客居异乡。

●回首望乡落泪,不知何处天边。 北朝·北周·庾信《怨歌行》 回望故乡,不禁泪下,它远在天边,不知道究竟在什么地方。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北朝·北周·瘐信《燕射歌辞》 实:果实。

流:水。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鬒(zhěn枕):黑发。

深情思乡,归去无日,怎能不愁白了头发?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南朝·齐·谢眺《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大江:指长江。

未央:未尽。 以日夜不停的大江流水作比,表现出客居异乡的人不尽的悲愁。

以江流比心情,气魄壮大。 ●叹息东流水,何如故乡陌? 南朝·陈·阴铿《和侯司空登楼望乡》 瞻云:向高空仰望天空的云。

鸟道:谓高而险,只有飞鸟能通过的山路。 ●临流自多美,况此还故乡。

南朝·梁·刘孝绰《太子濮落日望水诗》 落照中山水已多奇幻,人还故乡,更觉美不胜收。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思:指乡思。 归心虽在春花开放前萌发,但真正返回却要后于将要北去的大雁。

见出思归心切而又不能早归的惆怅之情。 ●遥思故园陌,桃李正酣酣。

唐·崔融《和宋之问寒食题黄梅临江驿》 陌:田间的小路。 酣酣:浓盛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王维《杂诗》 君:你。

绮窗:指用白绫糊裱的窗。 著花未:花开了没有。

故乡久别,可忆者多,而独问窗前的梅花,其清逸闲适之情可以想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崔颢《黄鹤楼》 太阳下山了,暮烟沉沉,江波无际,站在黄鹤楼上面对苍茫的景色,看不见故乡在何处,而望着烟雾迷蒙的江波,更使人增添了乡愁。 ●青山明月梦中看。

唐·王昌龄《李仓曹宅夜饮》 故乡那翠绿欲滴的青山和那清澈如水的明月,只能在睡梦里才能看到了。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唐·李白《客中作》 只要主人能使客人畅饮尽醉,他就不知道作客的他乡是什么地方。美酒玉杯,流连忘返,身在客中,醉不思乡,显示作者豪放的个性。

●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唐·刘长卿《代边将有怀》 秋草:秋天的肥草。

征人:出征打仗的人。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唐·李白《太原早秋》 想要回归家乡的念头每日都萦绕在心中,就象汾水那样悠长不绝。 ●别来几春未还家,玉。

 《隰有苌楚》

 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

 隰有苌楚,猗傩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

 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

 注释

 ①隰(xí):低湿的地方。苌(cháng)楚:藤科植物,今称羊桃。

 ②猗傩(ēnuó):同“婀娜”,柔软的样子。

 ③夭:少,此指幼嫩。沃沃:润泽的样子。

 ④华:花。

 ⑤家:与下章“室”皆谓婚配。《左传·桓公十八年》:“女有家,男有室。”“无家”、“无室”指无家庭拖累。

 译文

 洼地有羊桃,枝头迎风摆。柔嫩又光润,羡慕你无知好自在!

 洼地有羊桃,花艳枝婀娜。柔嫩又光润,羡慕你无家好快乐!

 洼地有羊桃,果随枝儿摇。柔嫩又光润,羡慕你无室好逍遥!

 赏析

 关于这首诗主旨的说法,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毛诗序》,认为“疾恣也。国人疾其君之恣,而思无情欲者也”。郑笺、孔疏皆从其说,至宋又加进理学内容,所谓“此诗言人之喜怒未萌,则思欲未动。及其私欲一炽,则天理灭矣。故思以反其初而乐其未知好色之时也”(黄檬《毛诗集解》)。至明何楷更坐实史事,他说“《隰有苌楚》,疾恣也。桧君之夫人与郑伯通,桧君弗禁,国人疾之。”(《诗经世本古义》)朱谋玮《诗故》则说:“伤桧之垂亡而君不悟也……亡国不知自谋也。”增添了“亡国”的内容。清刘沅《诗经恒解》又沿此说进而发挥,他说“盖国家将危,世臣旧族……无权挽救,目睹衰孱,知难免偕亡,转不如微贱者可留可去,保室家而忧危也”。二是朱熹《诗集传》首创之说,云:“政烦赋重,人不堪其苦,叹其不如草木之无知而也。”后世循其说甚众,如许谦、丰坊、姚际恒、方玉润等。姚、方二氏避开朱说“政烦赋重”,而改为泛论,姚说:“此篇为遭乱而贫窭,不能赡其妻子之诗。”(《诗经通论》)方说:“伤乱离也……此必桧破民逃……莫不扶老携幼,挈妻抱子,相与号泣路歧,故有家不如无家之好,有知不如无知之安也。”(《诗经原始》)而当代学者则取朱说而强化了阶级内容,郭沫若说:“做人的羡慕起草木的自由来”,“这种极端的厌世思想在当时非贵族不能有,所以这诗也是破落贵族的大作”(《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有人又进而肯定“这是写当时劳动人民所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的痛苦”。三是现代才出现的情诗说。闻一多说:“《隰有苌楚》,幸女之未字人也。”(《风诗类钞》)李长之以为“这是爱慕一个未婚的男子的恋歌”(《诗经试译》),高亨也说“这是女子对男子表示爱情的短歌”(《诗经今注》)。不同的是闻视此诗为男词,李、高则作女词。当然,除以上三类说法外,还有别的一些说法,因其影响不大,兹一概从略。

 比较以上三说,前一说臆测成份较多,颇有附会之嫌;后二说于训诂无窒碍,于诗意亦可通,不妨二说并存。这首诗如果只着眼文本,就诗论诗,内容并不复杂隐微,甚至可以说是较简明直露,诗中反覆表达的,无非是羡慕羊桃生机盎然,无思虑、无室家之累,意明语晰,无可争议。至于诗人为何产生这一奇特的心理,则是见仁见智不一:或说是赋税苛重,或说是社会乱离,或说是遭遇悲惨,或说嗟老伤生,谁也无法坐实其事。不过,从此诗企羡草木无知无室的内容观之,诗人必然有着重大的不幸,受着痛苦折磨,才会有“人不如草木”之感。全诗三章,每章二、四句各换一字,重复诉述着一个意思,这是其感念之深的反映。首两句起兴,把羊桃的枝、花、实分解各属一章,这是《诗经》重叠形式之一种,即把同一事物分开说,合起来才是整体。诗人眼见洼地上羊桃藤柔美多姿,叶色光润,开花结果,生机蓬勃,不觉心有所动,联想到自己的遭际,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随之在诗人心中拉近了与羊桃的距离,人与物的界线突然仿佛消失了,三、四句脱口而出,既似是自语,又像是与羊桃对话。这与首两句侧重客观描写不同,第三句赞叹羊桃充满生机,渗透了主观情感;第四句更变换了人称,直呼羊桃为“子”,以物为人,以人为物,人与物对话,人与物对比(这与一般拟人不同,因为首章末句诗人点明羊桃“无知”)。羊桃不仅在诗人心中活了起来,而且诗人还自叹活得不如羊桃!不如在哪里?就在“知”与“家”上。人作为万物之灵长全在于有“知”;男女室家,夫妇之道,本是人伦之始,能享受天伦之乐,更是人生的一大幸事,而诗人却恰在这两方面作了彻底否定。所以第四句寥寥五个字中“真不知包含着诗人多少痛苦与愤慨”(蒋立甫《诗经选注》)。其容量是很大的,清人陈震《读诗识小录》指出:“只说乐物之无此,则苦我之有此具见,此文家隐括掩映之妙。”诗中这一“人不如草木”之叹,对后世影响很大,但所见后世诗文中,多半偏重于人不如草木“长生”方面,如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唐元结《寿翁兴》:“借问多寿翁,何方自修育。唯云顺所然,忘情学草木。”宋姜夔《长亭怨》:“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就是其中的显例,然皆限于羡草木长生,其内涵之深厚似不如此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000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