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家长和孩子谈心后的感受

初中家长和孩子谈心后的感受,第1张

  一、父母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我们都知道,家庭教育是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为我们一生的成长奠定基础。所以,我们应当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科学、快乐的成长空间。夫妻之间的相互尊重,长幼之间的关爱和互敬,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我们不能把工作中的烦恼和不愉快带进家中,带给孩子。不要随意向孩子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从小培养孩子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更加聪明、活泼,孩子在成长,我们家长也必须得不断的学习成长,汲取崭新的事物和知识。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时常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模仿身边的人或事物, 因此,家庭的生活环境、家长的榜样作用便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我女儿今年七岁,刚上二年级。有一次,先生问女儿:“凡凡,你长大后,希望做什么样的工作呢”当时我也在场,我对这个谜底充满了期待。只见女儿作了片刻思考,大眼睛骨碌一转,以极快的语速和轻松的神情回答道:“在家炒股。”那一刹那,我懵了!我是个自由职业者,时间比较自由灵活,经常在电脑前看股票。她一定是觉得坐在电脑前炒股是轻松愉快的事情,进而把它选作自己将来理想的职业。从那时起,我开始重新反省自己的日常言行,紧接着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增减与调整。争取做到:在孩子面前,不看股票、不玩游戏、不网聊,不给孩子带来任何不良影响。

  这样一来,我的空余时间也就多了起来,我开始尝试做些各种各样的小点心。现在,绝大多数中式点心对我来说都不是难题,自夸一下啊,手艺还不错,呵呵。最近,我还学会了做生日蛋糕。我自己多掌握了一门技能,孩子也很喜欢观看我制作点心的过程,有时还一起帮忙做,加上她自己的创意,我们彼此都开心,吃起来也就更有一番味道了。由此可见,平时,我们家长的所作所为,孩子们都在看着,同时也会影响孩子,我们应该用良好的环境和榜样去影响、熏陶孩子。

  二、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

  孩子与生俱来就对周围的生活环境和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参与其中,获得体验与成功的快感,我们不妨给他适当地创造这种机会。我的孩子一岁多时,学会自己进食,两周岁时会自己穿简单的衣裤,在托儿所的表现比一般的孩子都要强,经$2老师的夸奖。虽然孩子一开始在做这些事情时,完成的并不好,但是我不断的给她尝试的机会,并加以鼓励,直至她成功。孩子从小和我分床睡,在她四周岁时,她说她是个大孩子了,提出要独自睡一个房间,当时我心里没底,但还是同意了她的请求。头几个晚上,半夜里我总要起来看好几次,偶尔也会发现她把被子蹬掉,但是大多时候她都把自己裹得很严实。后来,我一般不会再特地起来查看她的被子了,完全相信她能把自己照顾好,我很放心。这也是她最值得骄傲的地方了,经常会自豪地和小朋友们提起:她是单独睡一个房间的。

  我们平时可以让孩子洗一些小的东西,比如自己的饭碗、手帕之类的物品。洗不干净的时候,过后我们可以偷偷再洗一次,但是在孩子面前,我们得肯定地表扬他们。这样时间一长,孩子就可以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好。适当的鼓励和赞赏,可以强化良好的学习行为,防范不良行为的养成。俗话说“一句鼓励话,胜过百句骂。”确实,比起批评和指责,“鼓励”对于低龄孩子来说,更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平时我们应该拿放大镜来发现孩子的良好习惯,并给予及时鼓励和赞扬。

  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日之功,它需要孩子长期的努力,需要家长不断地督促和引导,还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直至良好的习惯形成。

孩子难受哭泣时,家长该怎么做呢?

A、制止孩子哭泣,教解决方案,“你应该这样做”;

B、转移注意力,逗孩子笑,“快看这个多好笑啊”;

C、陪伴哭泣的孩子,抱抱ta,感受ta难受的地方,想办法与ta的难受“同频”。

正确的处理方式,当然是选C。

然而,平时生活中,A和B或许是很多父母常用的方法,制止孩子哭,教解决方案,或者转移注意力。这些方法由于缺乏“同理心”,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悲伤不被看见,不被理解,情绪没获得及时的处理,甚至还被压抑下去了。

孩子产生的不好的情绪,并不会因为“制止”哭泣而消失,坏情绪只有被看见,被接纳和理解,才能“被处理”。

《养育有安全感的孩子》一书中说道:

这种 情感 上的联系与陪伴,就是共情。

打开了正确的“共情”方式,就像打开了一扇门,能引向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道路。

今天,为你介绍3个“共情”的小“技巧”: 共情公式、感同身受、抓准情绪。

图中的孩子小 汽车 被人抢走了,他伤心欲绝。

当爸爸以“有什么大不了的,快来吃饭”来“打发”孩子时,你觉得孩子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孩子一定觉得自己的“难受”没有被爸爸看见和理解,甚至陷入更深的负面情绪中。

其实这个时候,懂得“共情”的父母,该这样回应孩子:

“他抢走了你的小 汽车 ,你一定很害怕,很委屈,很难过。这个同学的行为太霸道了,当时还发生了什么呢,你有跟我说说当时的情况,看看我能帮你什么?”

在这句富含“共情”的回应的“标准答案”中,有着一个“共情万能公式”,

值得父母们牢记和参考:

1复述事件,描述感受

你的小 汽车 被抢走了,看得出来你非常伤心/难过/委屈/恐惧……

2倾听理解

当时还发生了什么呢,能跟爸爸/妈妈说说看吗,看看我能不能帮助你……

当孩子能从父母这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是被看见被接纳的,就能更好地面对自己的情绪,也会更愿意找父母寻求帮助,一同面对问题。

共情,是为了帮孩子习得识别自己情绪的能力。

家长通过与孩子的共情,成为孩子的一面 镜子 ,帮孩子“照见”难受这个“小怪物” 具体长什么样 ,教孩子识别了 自己 的情绪,就能识别 别人 的情绪,在这过程中,孩子的共情力得到了成长,提高了“ 情商 ”。

图中的孩子没选上班长,觉得失去了“荣誉感”和小伙伴的肯定,正在失落当中。

“雪上加霜”的是,妈妈指责她“一定是平时没有好好表现。”“没有和小朋友搞好关系。”这样说,可能是想让孩子反省,然而,这对孩子的自信心是极大的打击,孩子很容易不敢再去尝试竞选,对平时的行为变得小心翼翼,看别人的脸色,在自己内心自我批判:“我这样做的话,他们会不会不喜欢我?”

在教孩子处理事情之前,家长还是应该先处理孩子的情绪。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共情公式”,捕捉孩子当下的负面情绪:

另外,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 共情的第二个“技巧”——用“曝露”自己过往经历,来表达“感同身受”:

“你一定很失落,很伤心。妈妈知道的呀。因为妈妈以前也竞选小干部失败过,当时感觉到,大家是不是都不喜欢我呀。但是妈妈后来也交到了很好的朋友……”

除了共情公式, 如果自己过去也有类似的经历,谈谈自己的经历是一种很好的共情方法,会让对方觉得自己是真正被理解了。

在有相同经历的基础上,谈自己当时是如何“处理”问题的,感同身受+处理经验,是共情的高级模式,会让孩子更乐意与你探讨下去。

上图中,小男孩的小金鱼死了。他撑着下巴盯着死去的小金鱼,看上去很难过。

在男孩眼中,小金鱼却是他的“小伙伴”:每天照顾它,给它喂食,看着它游动,能盯着看很久。它的花纹他能牢记于心,对他来说是不可替代的“老伙计”。

而爸爸却说“死就死了,再买一条”,爸爸的回应显然缺乏共情,只会让小男孩更难过。

关于情绪的词语有千千万万个,但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常使用的可能就是“难受”。

其实,想要更精准地表达这种“难受”的情绪,还能细分出更多词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 第三个共情技巧:丰富情绪词汇。

拿小金鱼的死来举例:

因为没有定期喂食而“饿死”,孩子的难受会包含“ 自责 ”“ 后悔 ”。

小金鱼死后,孩子失去了好伙伴,除了失去朋友的“ 不舍 ”,还会感到“ 孤独 ”。

“自责”“后悔”“不舍”“孤独” 这4个词,把“难受”的情绪表达得更精准,层次也更丰富细致了。

除了不同的情绪词汇,帮孩子抓准心情,还可以用一些更精准的情绪词汇,来帮助孩子表达ta的情绪:

帮孩子识别情绪,抓准情绪词语,能使得你的共情更精准到位。这个过程中,孩子对于情绪的认识也更深刻,对ta自己的“共情”能力和情商,也是一种提升。

写在最后:

不管是共情小公式,曝光自己的经历,还是用语言词汇帮孩子精准识别情绪,都是一个将孩子内在的混沌感受拿出来,变得具象化的过程。只要情绪能被看见,ta就能感受到被接纳,安全感就能从心底长出来了。

先来看一个笑话:邻居家的闺女上幼儿园小班,开学第一天被投诉了,原因是全班都哭的稀里哗啦的就她不哭,镇定地坐在那里看老师一个一个地哄,好不容易平静下来了,她一句,爸爸妈妈不要你们咯,马上全班又哭成一片……

这个笑话中透露出来的其实是孩子的共情能力,因为这个女孩儿缺乏共情能力,对同学的伤心视而不见,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父母不要他们的危局,所以才会惹得全班集体大哭,让老师再次陷入混乱的状态中。

这虽然是个笑话,但现实中却有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重视对孩子共情能力的培养。共情,又称神入、同理心,指的是个体对他人情绪和情感的识别,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并作出相应情绪反应的过程。它包含两部分,一是能识别、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情感,二是做出恰当的情绪反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善解人意”。

孩子的共情能力,对人际关系影响较大

与共情类似的词语有理解、谅解、同情、包容等,但又和这些状态有所不同,它更强调“互换”的感受,以及由此做出的恰当反应。共情能力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性格走向,比如他是孤僻不合群的,还是开朗大度极富感染力的,都和是否能构建起良好的共情能力有关。

共情能力也构成情商的一部分,更对人际交往关系具有重要影响力。就像开篇提到的小女孩,如果她能做到“理解同学失去父母的处境”,并和同学一样“感受到离开父母的悲伤”,然后做出“安抚”的对应举动,那她就不会被老师投诉,而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孩子。相反,共情能力培养不足,不仅会对亲子关系造成破坏,还会影响到孩子成年后的人际关系。

共情能力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可体现在职场、学业、生活、婚姻等各个方面。人类是群居动物,需要得到他人的理解、尊重、支持与帮助,也需要借由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构成完整的人生,共情能力就是为复杂的人际关系穿针引线,起到联结、共识作用的,非常重要。

有人说,孩子太小,和他说共情太早,其实不然。事实上,孩子从出生时起就已经具备了共情能力,关键看家长能否正确地引导和培养,是有意识地还是无意识的,往往差别也很大。比如,很小的孩子去打预防针,听到其他小朋友的哭泣他也能哭起来,再大一点看到身边的小伙伴不开心,他会拿出自己的玩具和零食进行分享,以此安慰同伴,这都是孩子最纯粹的共情能力。家长所要做的,就是在此基础上再加以助力,让孩子能获得较为完善的共情能力训练。

如何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

很多人将同情和共情混为一谈,这是不同的。如果你很伤心,我也很伤心,这叫共情。如果你很伤心,我明白你的伤心,这叫同情。同情的意思是我明白你的感受,重视你的感受。我很在乎你,但是我没必要和你有同样的情绪。

之所以特别强调共情能力,是它不仅重“情”,更重“反应”,即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如何在此情境下采取对应的策略。下面我们将重点讨论下,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共情能力。

1、 对孩子的身心要求保持敏感性

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特别是幼儿时期,对其生理需要的满足度还是很高的,却往往忽略了对孩子的心理需要。孩子很小的时候,对家长的依赖性是很大的,要求看护者对孩子的身心需求保持敏感性,即能敏锐地察觉到孩子有某方面的需求,并积极做出回应,给予及时满足。

对生理需要敏感性:如能分辨出宝宝哭的具体原因,如饥饿、想睡觉还是拉臭臭,并做出恰当反应。对陪伴需要敏感性:能达成对孩子的高质量陪伴,给予其充足的安全感。对自主需要敏感:将孩子看成独立的个体,尊重他的意愿,并接纳他的任何想法。孩子的合理需求得到满足,才能以“满足”的状态去共情,这点很重要。

2、做“心智化”的父母,与孩子“共情互动”

心理学中的心智化指的是理解表面行为背后的心理状态的能力,这种理解可以针对自己,也可以针对他人。要想让孩子具有极佳的共情能力,父母首先就要做“心智化”的父母,家长首先能充分理解孩子的行为,做到换位思考,才能与孩子形成共情能力的互动练习。

其次,家长要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观察,对自己有个初步的认识,再引导他站在父母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多想想“如果我是父母,我该怎么办”,以此来不断强化孩子的共情能力。如此不仅能让亲子关系更融洽,也是孩子掌握共情能力的开端。

3、 教会孩子认知情绪,并用恰当的语言来描述

可以通过绘本或做游戏的方式,教会孩子对人的情绪进行认知和分辨,如最基本的喜、怒、哀、乐、惧都是怎样的状态。一个人流泪代表什么,微笑往往意味着什么,也要让孩子自己学会表达情绪,并理解各种不同情绪下的状态。

在感知并理解的情况下,再教会孩子用尽量精准的语言来描述,来丰富孩子的情绪体验和表达,才能更好地体会到别人的情绪,以及应该怎样进行回应。比如,有的孩子会说:“给老师气屁了!”家长不要过度指责,而要引导宝贝,问他屁代表着什么,如果孩子说代表臭,不好,你就可以纠正他说“给老师气坏了”。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 读后感 ,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亲子共读家长感悟与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亲子共读家长感悟与心得1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书是人类提高的阶梯,是我们最诚挚的朋友。

在儿子读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会一齐读书。读《幼儿儿歌集》、读《 睡前 故事 会》、读《三字经》等等。这些儿歌短小精炼,读起来琅琅上口,孩子也容易记住。同时也他让明白了一些道理,享受到读书的欢乐。此刻儿子上一年级了读书就更为重要了。为了能积累和丰富词汇,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们每一天在睡觉前抽出20分钟作为阅读时间。我和儿子要么靠在床上,要么坐在沙发上依偎在一齐读书,这样就营造了一个有亲情的读书氛围,也能拉近家长和孩子的距离。在和儿子一齐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一齐讨论故事的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探索故事所隐含的道理。我发现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往往和大人很不一样,他有自我的见解。这时候我就做个耐心的听众,听取他的意见,纠正他的不足,称赞他独到的见解。儿子此刻很喜欢读书,他觉得和我们家长是平等的,觉得自我有自抒己见本事。此刻儿子和我谈起读书的体会来头头是道一副小大人样。经过亲子共读,孩子不但认识了很多的字,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增加了他的自信心,同时也能更好的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

对于家长而言,经过和孩子一齐读书,不仅仅自我学到了知识,也给孩子创造了一个读书学习的好环境和好氛围,更重要的是亲子共读筑起了一道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桥梁,让我们和孩子都受益匪浅。

亲子共读家长感悟与心得2

从学校开展亲子读书活动以来,我和女儿共同学习,和孩子一齐读书,感受故事资料的精彩,词语的优美,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我们一齐看过的书有《淘气包马小跳》《中华上下五千年》《稻草人》《夏洛的网》等,我觉得有益的书籍能让孩子知书达理,懂得感恩,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读书也能让我们全家氛围融洽,一齐看书,一齐讨论,有问题一齐提出来,有时争得面红耳赤,然后在书中寻找答案,并握手言和,一家人其乐融融。

陪孩子一齐阅读,才发现自我的成人思维,真的不太适合此刻的孩子,总是发现孩子学得太慢,一个问题有时要讲三四遍,自我急得不得了,但之后静下心来想,自我小时候的样貌,这些孩子还真不容易,并暗暗告诉自我,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把成人的思想强加于孩子脑中,要坚持孩子的童真。至少在陪孩子阅读中我体会到了对孩子要有耐心,用孩子的思维体会孩子的生活,这也是一种收获吧!

与孩子一齐读书有很多好处,我们共同经历着书籍带来的喜怒哀乐,同样的心境让我们和孩子贴得更近,能够感受到孩子心理和思想的变化。

读孩子的书,看孩子的事,听孩子的话,懂孩子的心,一本好书带来的启迪,让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成为她们的知心朋友和良师益友。

亲子共读家长感悟与心得3

每当我家那个小灵精独自一人在房间里默默看书,做作业时,我只要有空就会悄悄的溜进她的房间,在书柜里拿一本书看起来。这样看起来,我们都在认真学习样。其实我是想给娃树个榜样。如果我们其他家庭成员,看的看电视,上的上网,想打牌的去打牌,她会安心在家学习吗为了给她们一个健康的成长,学习环境,我们当爸爸妈妈的,必要时要把 爱好 放一边。

在这几年陪着孩子学习过程中,我收获了不少 经验 ,也发现了许多小问题。从孩子才上一年级起,我担心她跟不上学习,什么都管着她学习,到此刻的慢慢放手。让孩子去认识和学会自我的事自我做,偶尔帮忙父母分担一些家务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了解到她的内心世界是如此的丰富。什么是她喜欢的,爱好的,什么是她厌恶的和不愿意理解的。有时孩子题出的问题令我抓狂。与其说如何 教育 孩子,还不如说,她们有时也是我们家长的教师,还教会了我们许多没见识过的新知识。

有一次,小家伙放学回家,情绪不对,不高兴呀。或许她今日在学校和同学发生了小矛盾,或许今日考试了题没做起……看见她无精打采的坐那做作业,我就想了个办法,在书柜上找了本《幽默与笑话》,坐她旁边读起来,读到特搞笑的我就哈哈笑起来。小家伙,没一会儿就被我逗乐了。心境好了,作业也认真完成了。之后自愿告诉我今日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这比我去问她有用多了。

在这期开学那天,我想给小家伙个惊喜,去书店给娃挑选了几套书送给她,其目的是鼓励她多看,多学,长长见识。其中有套《森林报》被我买重了,我又只好带着小家伙去书店去换她喜爱的了。在换书过程中,我又发现个新问题,嘿,小东西,此刻买东西不像小时候看个封面就要叫着买,此刻看得可仔细了。她会选什么类型,作者是谁,,资料是不是她此刻能够看的,再决定买。看起来比我在行多了。当时我还挺惊讶的,我的小灵精又有提高了,好像又长大了,变得比以前更懂事了。心中突然多了一点小感动。

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交流中,我一向和孩子是玩中学,学中玩。关系变得更融洽,沟通也容易多了。有时会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当然孩子随着年龄在成长,兴趣,爱好,个性都在改变,我们当家长的思想也得提高。孩子的内心世界永远是个谜,我们只好一点一点去了解她。和孩子同学习,同玩耍,其目标是让她热爱生活,爱上学习,将来有个好 方法 ,好精神去认真学习。也期望她爱上读书,体验读书的喜悦,体验成长的欢乐。找到读书学习的乐趣,过一个健康,欢乐,幸福的童年。

亲子共读家长感悟与心得4

在学校召开亲子共读活动以来,我与儿子一起阅读《小布头奇遇记》和《怪城奇遇记》,读到高兴时,看到儿子哈哈的'大笑,听着儿子“接着读!接着读!”的催促声,心里感到很满足,仔细想一想,与儿子一起阅读,真的体会很多。

平时总是发现儿子学的太慢,如此简单的东西却总是理解不了,自己急的不得了,后来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小时候的样子,才发现儿子也真不容易,理解比什么都重要,暗暗的告诉自己要学会换位思考,至少在陪儿子阅读的我要有耐心,用儿子的思维体会儿子的生活,这也是一种收获吧。

与儿子一起阅读,通过一些小故事,让他知道什么是对错,让他知道一些简单的社会准则,从小就树立积极向上健康全面的的生活学习世界观。与儿子一起阅读,不仅儿子高兴,我自己也感到很快乐,虽然生活很累,工作很忙,但是拿著书给儿子讲故事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放松起来,感觉很温馨。

在阅读时,有时读错了他给我指出来,有时他也能给我讲一些他听到的小故事,问一些我回答不了的问题,才发现他比我小时厉害得多,发现互动学习的效果真的不错,学得轻松,掌握得也快,有点儿羡慕他,要是我们小时候也这样该多好。

在学校召开亲子共读活动中,我和儿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陪伴儿子读书的同时,和儿子一起读书,一起在书中感觉故事的精彩,词语的优美,让儿子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总之,在与儿子一起阅读过程,我的收获真的很多很多。

亲子共读家长感悟与心得5

作为一年级的家长,经历了一个学年的适应,对于孩子上小学后的教育有了一些体会,读了《父母课堂》和《家长成长指导手册》,感触较多:

1、孩子的教育是需要学习的。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能够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也在不断付出自己的努力来教育孩子。但是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是个很大的课题。因为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孩子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对于孩子的教育,都是凭直觉,总是感觉孩子教育该怎样实施,而不去考虑自己教育孩子方法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有时候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当而伤害了孩子。通过阅读《父母课堂》和《家长成长指导手册》,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孩子教育知识的不足,也认同 文章 中提到的孩子教育需要系统的学习的观点。

2、要鼓励孩子多和同龄人交往。同龄人的交往不可或缺,家长们再认真细心的关爱孩子,都不能取代同龄孩子们的交往,因此,要创造条件,鼓励孩子多和同龄人交往。

3、要把 社会实践 做好,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孩子要充分的接触社会,才能够了解社会,为自己以后在社会中的发展打下基础。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让孩子从小树立起责任和担当的意识。

4、多理解孩子。孩子和家长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孩子对很多事情的认识,不能超越孩子年龄的限制,一定会有对危险认识不足,对家长的管教有时不理解,对很多行为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作为一个家长,一定要有一个宽容的爱心,允许孩子犯所谓的错误,用恰当的方法给予孩子以教育,理解孩子只有不断的犯错误,才能积累经验,不断的成长。

5、孩子的习惯养成很重要。养成好的习惯,会让孩子受益一生,所以一定要给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作为一个家长,一定要把孩子习惯的养成作为教育的重要方面,不断给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6、亲子关系的建立是最为重要的。家长和孩子关系的重中之重,就是亲子关系的有效建立。不管家长用何种方法,一定要建立起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建立好了,孩子就愿意和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就会按照家长的想法去做事。

亲子共读家长感悟与心得相关文章:

★ 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的心得体会

★ 有关2020亲子共读心得体会五篇

★ 亲子共读的个人心得及感悟范文5篇

★ 亲子家庭教育感悟心得5篇

★ 关于亲子共读心得体会范文5篇

★ 家庭亲子阅读心得体会3篇

★ 亲子共读感言

★ 亲子共读感言4篇

★ 最新关于亲子共读的心得体会

★ 家长亲子共读心得

孩子的青春期多半都是12~14周岁之间,那么在这个青春期之间的话都有半叛逆期这样的一个倾向,那么父母怎么去跟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呢?首先我觉得父母不应当以父母的身份去和孩子相处,应当以好朋友这样的一个身份,这样的话,自己的孩子的话就不会感觉到有一种代沟,那么也可能与孩子友好的去相处,那么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尽量的话给孩子去帮助。要不断的去引导孩子,知道孩子的内心世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155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