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在某个早晨是天高气朗的日子,几个朋友一起去郊游,待到高兴时,却下起了大雨,同行的人皆抱怨连连怪天公不作美,这是游玩的兴致全无,可是有一人却与众不同别人都在奔跑找避雨的地方,而他却听着雨打竹叶声,哼着小曲,慢慢的走着同行的人一定都笑他疯癫
然而,别人笑‘痴’,谁解其中味啊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
上片,写遇雨后的情境
“莫听穿林打叶声”雨滴打在竹叶上发出响声,你不要感到扫兴如果你把它当着美妙的音乐来欣赏,就不妨“吟啸且徐行”了可见“莫听”两字,到出了苏轼的心境对客观事物,客观存在不要太在意不妨去欣赏它人们都说,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么如何才能善于发现呢不妨学学苏轼我们多数人都被外界的各种不顺心的事手烦恼,整天抱怨老天不公,有用吗没用可能当你抱怨后,却来个“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这时人们又要说真是 天意弄人呢是吗我说你这么认为就应该好好像苏轼学习了不要被客观存在所牵绕不妨去学着欣赏,大不了就像学看一幕悲剧一样,其实悲剧的人生才有价值
生活条件不好“竹杖芒鞋轻胜马”又有什么好怕的呢,“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才旷达吗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既然朝廷不给我兼济天下的机会“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初入庐山》诗)也涂个清净逍遥,说到底谁不想,逍遥自在的生活呢我觉得这才是人追求的最终生活境界
“一蓑烟雨任平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有这样一种解释:“:“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这表示能够顶得住辛苦的生活)”(胡云翼《宋词选》)我到不这么觉得,我觉得是:我没有什么身外之物,下雨也只要有一蓑衣就行了,管你三七二十一燕子很轻盈才能飞的很敏捷风筝很轻,才能飞的很高人只有不被声明荣誉所累才能,领悟人生真谛
下片是写,天转晴了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料峭的春风把酒吹醒了,有点冷,冷吗“山头斜照却相迎”不冷了吧这个转,转出了味道:当你被外在的困境所困绕时,如果一味的抱怨,可能到顺境时,你也不能把握了你应该时刻记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天晴后,回头看看“萧瑟处”,刚才还是大雨,现在已经天晴了,大自然就是这样,月圆了就缺,缺了有圆,反复循环雨后便是天晴,天晴后便是下雨如此循环,难道不是“也无风雨也无晴”吗佛说“菩提本无树,明净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你心静如湖水,全不在意外在事物的得失时,你便可以领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快乐了
前面我们已经说了: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官场黑暗被贬不知道有没有被升的机会,要想“也无风雨也无晴”,只有“归去”了(照应上文“一蓑烟雨任平生”)
在城郊外,有有小桥、上雕花;有佳木、笼轻烟。雨声潇潇,春风料峭。大白天的,睡醒了,却依然疲倦。嵇康的广陵散乐声还萦绕在耳畔,一曲终了,只剩浓烟在楼中徘徊。将绣花的针线抛在一旁,只有年光凌乱
表达的就是一种今年不死去年的情感。
读罢全词,令人心情振奋,心境豁然,心灵净化。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在读者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从心理学“白日梦”的角度看,此词实际是作者描绘的一个淡泊从容、旷达超脱的白日梦,在多个方面都非常符合白日梦的特征。
第一,心情符合白日梦之条件——郁闷不爽。
写此词前三年,即公元1079年,作者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后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宦海沉浮,经历坎坷,理想不竟,抱负未果,使作者几年来一直郁郁不得志,思想上陷入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之中,心情烦闷。
第二,意境符合白日梦之真谛——宁静自由。
作者对现实的官场险恶生活非常厌倦,渴望摆脱这种生活,退隐江湖,过一种淡泊宁静、无忧无患、无欲无求、轻松自由的生活,也即“归去”。
第三,结构具备白日梦之特征——自然完整。
入梦的引子是“饮酒”和“下雨”。酒的微醉让作者晕晕乎乎,这是白日梦形成的主要基础。烟雨的迷蒙让天气灰暗朦胧,创设了入梦的良好氛围。
入梦句是“莫听穿林打叶声”,梦境为“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里作者用“竹杖”“芒鞋”“蓑衣”“烟雨”等意象及雨中“吟啸”“徐行”等动作创设了一个极为美妙的白日梦梦境,活脱脱地勾勒出了一个隐居江湖过着从容淡泊生活的隐士形象,他虽无荣华富贵之享受,但亦无宦海浮沉之忧患,心情得以平静,心境得以安宁。
梦醒句为“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料峭的春风吹醒了醉酒,作者感到冷,一个激凌,头脑清醒了,梦结束了,作者又回到现实之中。这“冷”既是实写酒醒后身体感到冷,也是写梦醒后又想到自己的遭遇而产生的心冷。正在这时,远处山头温暖的夕阳让作者感到了些许暖意,也增添了他战胜逆境的信心。
过渡句为“回首向来萧瑟处”。虽然“相迎”的斜阳给作者带了一丝温暖,但一想到自己饱含萧瑟风雨的坎坷仕途路——“回首向来萧瑟处”,心中燃起的希望之火又熄灭了!
梦破后寻梦句为“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仕途的风雨就如同这自然界的风雨一样变幻无常,他所期盼的仕途阳光又会在多长的风雨之后?与其终日忍受这种提心吊胆之痛,还不如“归去”,退隐江湖,一切平静,无悲无喜,“无雨无晴”。
第四,情节显露白日梦之特色——亦真亦幻。
首先,序言中说“同行皆狼狈”,已证明雨之大,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却又描写诗人置身雨中,对雨听而不闻,从容高歌,潇洒徐行,全然没感到淋漓之苦的状态,这怎么可能是实写呢?接下来的“竹杖芒鞋轻胜马”也不太合常理。用竹杖芒鞋行泥泞之路,拖泥带水,怎比得上骑着高头大马急行如飞来得轻快?因此这“轻”恐怕不是写现实行路之轻,而应是无官一身轻。“一蓑烟雨任平生”也让人生疑。序言中已说“雨具先去”,怎会又出现了披蓑在雨中穿行?看来应是想象之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若按自然的逻辑也很难解释得通。雨过天晴,应该是“已无风雨正是晴”,怎会是“也无晴”?所以,这里的“晴”不会单纯指天晴。
由此可见,这些都是写作者心中想象之事而非眼前之景,全词就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归去”白日梦!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一种宠辱不惊、胜败两忘、旷达潇洒的境界,是一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是一种回归自然,天人合一,宁静超然的大彻大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