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欺骗的话,肯定是怀着目的的去接近这个女孩子的一个很单纯的女孩子,应该也是一个善良的女孩子,是一个值得人疼爱的女孩子,这样的一个女孩子,却让你以爱的名义被欺骗了,让他那片本来纯白的世界里面,有了这样和那样的黑点,这样的女孩子,他怎么受得了?
如果你真的想赎罪的话,你知道精神不正常的女孩这一生会遭受怎样的痛苦吗?他们得一辈子服药,并且每时每刻都会生活在自己内心的那种恐惧当中,而且还会影响自己未来的婚姻生活。有的甚至会影响自己,成为一个母亲,所以你的罪真的不轻。
如果你真的想赎赎罪的话,就去照顾这个女孩吧,这也是你应该要去做的,如果可以的话,真的,就娶她,好好的照顾她,也许你还是会有美丽的婚姻生活。
就看你有没有这样的决心和信心?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说,兄弟,出卖感情这个词语用在你身上合适么?我不知道你最近发生了什么,你为什么要这么想?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要去承担,因为那是你的责任,接受?逃避?赎罪?这些是你的作风么?有什么事情大不了的,你以前还给我说什么事情不敢做,不敢接受,这样才是我的兄
弟。
实话告诉你,我最近也很郁闷,很压抑,我最近感觉世界灰色,我在做些什么,我自己好像在一个小黑屋中乱窜,找不到出口,找不到心灵的落难所。我最近懂了很多很多,也明白了很多的事情,我想我现在应该理解你的感受了。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我很喜欢这句话,希望也可以帮助你。
那就用真心去打动她,只要你爱她,什么都别在管,因为只要你爱她就够了。
如果真的不能让自己得到解脱,那就放手,也许会更好点。
真的有罪用一辈子时间够么?也许不用,也许不够。
以后的路还长呢,不要再去想别的了,我只要你做好每天,不会在睡觉的时候还去想后悔!
布里奥妮·塔利斯
在少女时期,布里奥妮是很有写作天赋的姑娘,她想象力丰富且文笔流畅简洁,小说的开篇作者就讲到布里奥妮在两天内一气呵成了一个剧本。在寂静的英国乡间田园生活中,她与父母感情疏离,与姐姐缺乏沟通,与她作伴的只有文字和夏日庄园里斑驳的光影,因此她只能默默畅想书写自己脑海中的乐园。但现实情况是十九世纪三十年的英国,等级观念依然深深的存在着人们的脑海中,布里奥妮就是这样一个深受该观念影响的姑娘。但她的内心是矛盾的,她一方面通过书写让自己畅游在自由的世界,另一方面她也认同着这样的价值观:一切事物都必须井然有序。另一方面,少女时期的布里奥妮内心充满了压抑与克制,在她的剧本中她否定非常规且带有阶级色彩,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又对管家的儿子罗比暗生情愫。所以当她看见姐姐在罗比面前跃入水池又近乎赤裸的站在他面前,偷看罗比写给姐姐炙热而又露骨的情书,撞见他们二人在图书室的激情。内心的深处激发起一种无意识的情感:是嫉妒是深深的撼动。她的自我意识不断膨胀,潜意识中产生了报复的想法,虽然她已经明白了“她所知道的一切,未必都是真实的,尤其是眼睛看到的一切未必都是真实的。”所以,布里奥妮选择充当姐姐的保护者,“非要揭开他虚伪的面纱”,“哪怕塞西莉亚没有任何感激的表示”。当表姐罗拉被强暴,她立刻指认了罗比为犯人。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布里奥妮逐渐意识到了自己当初因为冲动和幼稚所带来的最终影响是什么。进入青年时期的她一直为此感到内疚和惶恐。从此展开了她的漫长赎罪之旅。在战地医院期间,布里奥妮的赎罪生活真正拉开帷幕。这时,布里奥妮正在有了觉醒和对当年所发生事情有了正确的认识。成年的她沉默寡言,常常深夜独自一人坐在打字机前,用文字来完成她的赎罪。这期间她还无数次跟塞西莉亚写信祈求原谅,但都没有得到任何答复。良心的谴责鞭挞着她,无奈之下,她只能通过在医院勤劳的工作麻痹自己的神经。她以为只要努力工作,照顾病患伤员来救死扶伤就可以减轻负罪感,然而这些并不能太多的减轻布里奥妮的痛苦。她想赎罪但却无能为力,这是布里奥妮的第一次赎罪也是自我救赎。
老年的布里奥妮已经77岁高龄并且成功蜕变成为一名成功的小说家。她花尽一生精力写出《赎罪》,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写作的方式帮自己赎罪,因为在书中她通过书写塞西莉亚和罗比的团聚生活来让自己减轻痛苦。
罗比·特纳
罗比,塞西莉娅家管家的儿子,在塞西莉娅父亲的资助下念完了大学,准备接着念医学,自尊心极强。他是塞西莉娅儿时的玩伴、剑桥的同学。他们互生情愫后双方关系反而变得尴尬,误会频生。一次在喷泉边因为一个花瓶发生了争执,罗比自责之余写信向塞西莉娅解释并道歉。然而冲动之下竟然把对塞西莉娅的性渴望毫无遮掩地诉诸笔端。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后,罗比又另写了一封言辞得体的信。然而匆忙间却拿错了信,更糟糕的是,他的信使被布里奥妮偷看了信的内容。似懂非懂的她联想到喷泉边的一幕,很快就把罗比定性为色情狂,并油然生起保护姐姐的责任感。然而罗比的信却解开了塞西莉娅的心结。当人们在等待晚宴时,两人在书房里实现了对彼此的拥有,却意外地被一个不速之客——布里奥妮的到来打断。闷热的天气、不合时宜的烤肉、话不投机、表姐罗拉伤疤曝光……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毁灭这次聚会。最后一双胞胎兄弟出走了,罗比在黑夜中单枪匹马去搜寻,并于第二天清晨肩背手携双胞胎。但是当罗比归来时,迎接他的不是赞扬和感谢,而是警察银色的手铐。
三年后,二战爆发,服刑的罗比被充军入伍。在战争中,他目睹了战争的惨烈和残酷。战争让他看到太多人类的黑暗与文明的堕落,使他对生活充满失落和虚无感。幸好有塞西莉娅“我等你回来”的那封信给他继续活下去的动力。然而,就在回国前夕,他却死于败血症。
塞西莉娅·塔利斯
塞西莉娅,布里奥妮的姐姐。塞西莉娅与罗比对彼此暗生情愫,但是碍于阶级偏见和自身的压抑,陷入一场爱与尊严交融的纠结之中。于是出现了喷水池边塞西莉娅在罗比跟前脱下上衣潜入池中拿花瓶碎片这一幕。但是她与罗比的爱情不被年少无知的布里奥妮所理解。布里奥妮所将罗比定性为色情狂,并油然生起保护姐姐塞西莉娅的责任感,因此在一次强奸案中,布里奥妮根据自己在星光下隐约看到的背影,凭着自己超凡的想象力,自以为是地确认罗比是当晚罗拉被奸案中的罪犯。二战期间,塞西丽娅和家人断绝了关系,她和罗比鸿雁传书,祈祷罗比能平安回国,两人从此团聚。但是,她最终盼来的是罗比的死讯,她自己也在伦敦爆炸中死去。
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创作受到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简·奥斯汀的影响,麦克尤恩在接受Jeff Giles采访时称《赎罪》为“我的奥斯汀小说”,他表示,十年来一直想写—部小说,向前辈简·奥斯汀致敬。在构思的时候,《诺桑觉寺》中的女人公凯瑟琳·莫兰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故在小说的开篇便引用了节选自简·奥斯汀的《诺桑觉寺》的卷首语。在叙述风格上面,奥斯汀被认为是近代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将“自由间接引语”运用得娴熟的人,而麦克尤恩在其作品中也大量运用了自由间接引语。奥斯汀小说的一个主题是阶级和爱情。《赎罪》也是关于来自不同阶级的年青人之间的爱情,只是结局不像奥斯汀小说中那样圆满。
作为二战后出生的一代,麦克尤恩对战争倾注了许多情感,在他的笔下,战争总是故事情节中非常重要的叙事成分,《赎罪》的创作也不例外。小说中有关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战争场面真实而震撼人心,恐怕要归功于他父亲的影响和他自己辛勤的调研工作。麦克尤恩说,很多退役军人不愿意提及战争的经历,可他的父亲却从来没有这样的顾忌或恐惧。从少年时开始,一直到倾心聆听的中年时止,麦克尤恩不厌其烦地听父亲述说他的双腿如何被德军坦克上的机枪击中,随后如何和一个双臂受伤的同伴,协同驾驶一辆军用摩托跑到敦刻尔克海边,直到最终被撤离。当然还有他随后在利物浦奥德黑医院治疗六个月的故事,比如倒霉的烧伤病员总是四肢严严实实地被绑在温敷袋里,口渴难忍,痛苦不堪;不论多么坚强的士兵听到护士的喊声时也不禁胆寒,以及护士试图撕掉他大腿上的弹片时,他如何在痛苦中诅咒骂人等。麦克尤恩很享受父亲的故事,因此他能驾轻就熟地把这些真实的情节放在《赎罪》中,可当他尽情地利用作家手中自由之笔时,“在虚构和史实之间,他感到了强烈的责任感”,“那是一种对战争一代所受痛苦的尊重,因为他们是被时代从平和安静的生活卷入了令人恐怖的梦魇之中”。不过,作为历史小说作家,麦克尤恩和其他作家一样不喜欢依赖历史档案、回忆录或亲历者的描述去创作,但是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麦克尤恩通过想象在历史事件和虚构叙事之间获得了完美的平衡,并消解了“敦刻尔克奇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