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古诗《望岳》表达了什么意思?

杜甫的古诗《望岳》表达了什么意思?,第1张

杜甫的古诗《望岳》表达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原文:《望岳》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两首诗的作者都是杜甫,但是创作的时期不同,其所流露的情感有很大不同。

《望岳》此诗作于开元24年(736),此时的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全诗赞叹了泰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反映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登高》是杜甫大历2年(767)秋在夔州所写,此时的杜甫年迈无依,经历了人事的沧桑,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同时,加上忧国伤时的苦闷,使全诗又有了一种“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的悲怆。

《望岳》赏析

1。对自然造化神奇的赞叹。对泰山向往已久的崇敬和仰慕之情。

2、它莽莽苍苍上与青天相接,连绵不断横亘于齐鲁大地,雄浑沉稳,伟岸挺拔。

3、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三四句挟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

这两首诗共同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不畏奸邪,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的思想情感。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

《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扩展资料

望岳创作背景

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登飞来峰》创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738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