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有哪些感人的事?

这次疫情有哪些感人的事?,第1张

乙亥年末,庚子年春,荆楚大地疫染者数万计,众人皆恐足不出户,时天下震动、南山抵守江南郡、率白衣军众数万、然九州一心、能者皆竭力、月余疫尽去、华灯初上,万国称赞、此为大幸。

这段话把这次疫情的全景就是上面这段话所描述的。然而这一次也让每一个人都会有特别的感触。人只有在生命和自由面前才会放下谈“钱”。

这次疫情让我明白的五件事。

第一, 你永远都想不到一个普通的口罩居然千金难求,所以所有事物的珍贵程度是以供需比例来讲的,平时特别不起眼的东西,说不定在某一天就会让我们感觉到它存在的价值。

第二, 平时超市随处可见的84消毒液居然比82年的拉菲还难找,所以生活中那些普普通通的必需品才是构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有些高傲的东西只是生活的点缀,所以我们都应该明白什么才是更加重要的东西。

第三, 冲在第一线的永远都是专家。我们很多人平时都对专家嗤之以鼻,也有很多人在网上调侃专家,这一次你才发现,真正能够救民于水火的就是平时我们经常调侃的人,而不是那些平时你迷恋的各种“星”。

第四, 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人是“白衣天使”,是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而不是哗宠取宠的所谓网红。

第五, 明天和意外那个先会来谁也不知道,所以好好珍惜在身边的人。对父母多一点耐心,对亲人多一点关怀。中华民族在每一次的灾难面前都会无比团结,这一次也一样。真正的感觉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 精神,这一次疫情我们一样可以战胜它。

平时超市随处可见的84消毒液居然比82年的拉菲还难找,所以生活中那些普普通通的必需品才是构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有些高傲的东西只是生活的点缀,所以我们都应该明白什么才是更加重要的东西。

冲在第一线的永远都是专家。我们很多人平时都对专家嗤之以鼻,也有很多人在网上调侃专家,这一次你才发现,真正能够救民于水火的就是平时我们经常调侃的人,而不是那些平时你迷恋的各种“星”。

 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人是“白衣天使”,是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而不是哗宠取宠的所谓网红。

第五, 明天和意外那个先会来谁也不知道,所以好好珍惜在身边的人。对父母多一点耐心,对亲人多一点关怀。

中华民族在每一次的灾难面前都会无比团结,这一次也一样。真正的感觉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 精神,这一次疫情我们一样可以战胜它。

  1、抗击疫情感人事迹优秀征文一

 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因为有了他们,日常的保洁消毒、治安巡逻、配送分发盒饭等工作才得以有序运转。他们,便是共有400余人的雷神山医院物业团队。

 2月16日,作为有着11年临床护理经验的武汉地产集团物业公司业务骨干杨玲得知雷神山医院ICU病房正式启用后,主动请缨:“我有经验,ICU病房我不进谁进!”

 在她的带领下,物业团队4名成员承担起2间ICU病房和护士站等区域的保洁工作,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除了正常保洁,杨玲还要负责1间ICU病房里仪器设备、病床的消毒杀菌工作。“每个患者病床旁都有一个12米高的大号垃圾桶,平均一天要清运30多袋医疗垃圾。”杨玲说。

 疫情发生前, 陈伟伟是一名专职网约车司机。1月27日晚上11点,看到朋友圈里招募雷神山医院物业人员的消息,他打了一个咨询电话,两天之后就报上了名。“就如当初选择当兵一样,我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自2月2日进驻雷神山医院,陈伟伟和30名组员便负责32个病区的医疗垃圾转运工作。

 刚到雷神山医院,陈伟伟和同伴每天要负责100袋垃圾的清运。随着收治患者人数增加,这个数字不断攀升,600袋、1000袋……任务最重的一天,陈伟伟凌晨3点半才下班,回宿舍只睡了3个多小时又继续工作。

 “陈伟伟快来收垃圾,A16病区垃圾堆满了。”微信工作群里的消息几乎没断过。作为组长,不管谁呼叫,陈伟伟都第一时间回复并赶到。“谁都怕病毒,但不能因为怕就不处理,我愿意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

 雷神山医院的物业管家、党员李炫汐已经坚守岗位一个多月。1993年出生的李炫汐,负责雷神山医院的设备维修、生活物资采购等工作。刚开始,医院2天之内有12个病区开放,各病区护士长对物业工作的要求不尽相同。李炫汐按照各病区的要求协调跟进,每天都要接120多个电话。

 为了制定精准的物业工作流程,李炫汐一次又一次进入隔离区病房和垃圾转运队,测算每个人的任务量。李炫汐说,“危险的确是有的,可武汉养育了我,这个时候我要回报这个英雄的城市。”

 2、抗击疫情感人事迹优秀征文二

 目前,新冠肺炎重症人数占确诊人数的比例不断下降,治愈率也显著提高。今天(3月14日),我们就来认识一位重症医学专家。17年前他曾参与抗击非典,17年后他再次站到抗疫一线。他说,我是一名老兵,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

 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童朝晖每天要巡诊两到三家医院的重症病房,除了武汉,还要奔赴孝感、黄冈、黄石、鄂州等地指导重症患者救治。每到一个床位,他都会向主管医生和护士提出一连串的问题,督促医护人员专注于每一个诊疗细节。

 17年前,童朝晖在北京临危受命,担任SARS病房主任,收治近百例非典患者,无一病亡。17年后的今天,他再次请缨来到疫情一线。

 刚到武汉时,童朝晖用了两天时间,把当时定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三家医院的收治情况摸查了一遍,并做了详细的查房笔记,总结新冠肺炎的发病特征,为后续来到湖北的重症医务人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目前,湖北已汇集了19万多名重症专业医务人员。

 每天在不同医院的重症病房之间奔走,分析病例、参与救治,忙碌之余,童朝晖还会及时整理发现和思考,写下诊疗日记。关口前移,就是他和专家们经过临床观察和研讨之后,提出的重要诊疗建议,已经纳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经过他们的努力,很多重症患者都在逐步恢复中。

 白天忙完病房巡诊,晚上回到驻地,童朝晖还会和国内外的同行们交流会诊心得,探讨和分享治疗新冠肺炎的经验。

 童朝晖是湖北黄冈人,父母就住在离武汉两个小时路程的黄冈蕲春县,而来武汉的这50多天,童朝晖却没进过一次家门。母亲发来微信说:你听从党的召唤,从北京来到武汉。我们为你感到骄傲,我们二老在家不出门、不串门,你不必担心,就是守望你早日归来。

  疫情狙击手张定宇的故事:

 1、张定宇爷爷,现年56岁,1986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武汉第四医院医务处副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武汉血液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 2013年12月起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他是一名临床医学博士,更是一名优秀的***党员。

 2、第一是反应迅速:2019年12月29日,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密切接触的首批七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转入金银潭医院。

 这引起了张定宇的高度重视。张定宇反应非常迅速,对病毒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张定宇从事传染病工作多年,职业敏感让他深感这病不简单。他一边叮嘱医务人员加强防护,一边率先让人采集7名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送去检测。

 在这批药管中,他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

 没过多久,很快,病情在周围附近开始蔓延。

 3、第二是意识清楚:张定宇对同事们说:“我们已经处在世界的暴风之眼,一举一动都被别人关注着,我们要尽心尽力保护武汉的人民。”他清楚地认识到疫情的严重性,率先对新冠状病毒这一目标进行了定位分析,做出了清楚的判断。

 从此,张定宇便开始了对病毒的斗争。经常是凌晨1点左右睡觉,清早5点起床,这已经成为张定宇的家常便饭。

 但天不遂人愿,我们敬爱的张大夫却患有渐冻症。他隐瞒了身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被感染的妻子,用羸弱的身躯,只为多救几个人。

 4、第三动作快速:张定宇无法延长自己生命的长度,此刻的他,正在用渐冻的生命,与死神竞速,与自己的狙击目标赛跑,时间对这位狙击手来说,意味着必须用秒来计算。

 2月2日,他面对央视记者的采访时说自己的年龄,“应该往小了说,因为我愿意多做点事情,想让自己的时间长一点。”张定宇的双腿渐渐开始萎缩,但内心的力量不容置疑。

 张定宇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5、一个目标,对敌情实施精准打击:

 今年57岁的张定宇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冲锋在前、身先士卒,不顾自身绝症在身,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2020年1月31日,湖北省委授予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同志“全省优秀***员”称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836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