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记的短评

黄山记的短评,第1张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古人曾经这样赞誉黄山,可见黄山确有不同于其他名山的独特的美。

黄山之美绝无仅有,描写黄山的诗文不少。在这不少的作品中,《黄山记》是一篇构思谋篇自出机杼的佳作。文章不像一般游记那样,先从登山写起,而是居高临下,气势磅礴地从大自然如何安排这一处胜境的角度去写。读者以为,写了黄山的概貌以后,接下去该写怎样游览了,可是作者却宕开笔去,跳出就山写山的局限,写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简史,以烘托一个“险”字,真是出乎意料,最后正面写山景,又突破由近及远或由下而上的一般的写法,而是有重点地写了几种景物。全文热情奔放,文笔酣畅,大开大合,挥洒自如,色彩浓烈,语言华美,读后能对黄山的雄姿奇景留下深刻的印象,唤起读者更加热爱我们的时代,更加热爱我们祖国的壮丽河山的激情。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回忆第一课时一、二部分的主要内容及写作特点。

2理清第三部分所介绍的几幅黄山美景图,能从调动多种感观和写出丰富宽广的色彩感两方面品味语言。

过程与方法:

1感情诵读,从美读中体味美景。

2快速默读,提取重要信息,概括美景特点。

3精读选摘与自我表达相结合,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幅黄山美景图。

4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进行练笔,运用课堂所掌握的知识写一篇自己的《黄山导游词》让中外游人都能青睐黄山美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认识到劳动人民开发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积累运用品味文中精彩语句,领悟黄山美景。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学文(5分钟完成)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通过大屏幕欣赏了“黄山四绝”,了解了黄山神奇的传说,我们通读了全文,学完了课文一、二部分内容,现在老师要对同学们上一课时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请同学们做好备战,答题开始:

1概述全文三部分的主要内容

胜景概貌

二登山历程

三奇丽风光

2用两个字概括第一部分中所介绍的黄山胜景之特点。

“奇”“险”

3“奇”在哪些景观“险”在哪些词句(答案略)

4“封了山”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进一步突出险)

5“封山者”是谁为何封山

造物主(大自然)它不肯把胜景给予人类。

6人类看到这些胜景了没有从第二部分中寻找答案。

“相当宽阔的石级从瀑布旁侧的山林间,一路往上铺砌”,使人的感觉是“陡则走矣,累亦累人,却并不可怕”。“直上,直上,直上”……人类终于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化险为夷”,胜景已展现在眼前,还犹豫什么,来尽情欣赏这优美的黄山奇丽风光吧!

(二)感情美读,理清内容(6分钟完成)

哪些同学敢于饱含 ,欣喜地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所描述的黄山奇丽风光呢

抽几位同学感情美读,其余同学思考归纳,本段作者着重描绘了几幅画面

云海图 奇松图 日出图 彩虹摄身光

 (三)快速默读,概括特点:(5分钟完成)

风景好美,谁能用文中关键的四字词语概括以上四幅图的特点呢(学生畅所欲言)

云海图 漂泊无定 瞬息万变

奇松图 矫健多姿 翩然起舞

奇丽风光 日出图 火球腾空 奇光异彩

彩虹摄身光 七彩鲜艳 光彩异常

 (四)精读选摘,自我表达(20分钟完成)

如此美景怎能不使我们 雀跃,想要把它公布于众呢快快精读本部分内容,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幅美景图,借用大作家徐迟的语言,用自己的话把你心中至爱的美景用最富个性的方式,用最优美的语言介绍给大家,并谈谈你所引用的文章中的语言美在何处,何以使你对之如此深爱

提示:品味语言时,可从调动多种感官和写出丰富宽广的色彩感两方面进行鉴赏,当然也可从自己的欣赏角度鉴赏。

示例:我想向大家介绍的是黄山的奇松图。奇松,乃“黄山四绝”之一,进入黄山有迎客松真诚地伸展双臂作出欢迎你的姿式,使你顿觉黄山奇松的热情好客,登上山顶俯瞰黄山奇松,你会发现松与观松人溶出溶入有似古山水,笔意简洁,俄尔大风呼啸,摇撼松树,如龙如凤,矫健多姿。细看松树的根盘入巖缝,和花岗岩一般颜色,一般坚贞。松的形态各异,有风修剪的波浪形的华盖,似飞翔之翼翅。峯顶俯视其如苔藓披覆岩石;山腰仰视其如天女,亭亭而立。当你意犹未尽不得不离开黄山时,送客松又会高擎着它的双臂向你说:“再见,欢迎下次再来!”

鉴赏:我所引用的书中的词语,首先是“溶出溶入”,它准确形象地描绘出云雾飘来浮去的特征,再次引用了文中对雾中松树,风中松树,松树树根、树冠及仰视、俯视时松树的状貌。它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描写了黄山松的美丽多姿,这些都是我们在写景文章中可以用到的好的描写方法。

同学们可以小组为单位集大家的智慧进行组织,比比哪一小组的更精彩,更吸引人。

 (五)把握主旨,升华情感(5分钟完成)

本文第一部分提到造物主想要“封了山”,但第二部分,我们人类已“化险为夷”,第三部分我们尽情饱览胜景,大自然对人类也只能“俯首称臣”。面对此情此景,作者最后感叹到“这是何等的公园!这是何等的人间!”请同学们谈谈从这句感叹中,你读到了什么放声读三遍,谈见解。

明确:这两句以自豪的语气赞美了黄山的美景,更赞美了征服大山,征服大自然,征服造物主的人类的精神、力量。

同学们,也让我们以我们伟大的中华河山,以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而自豪吧,拿起我们的信心和勇气,战胜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去创造属于我们的美好前景吧!

(六)总结写法,学以致用(4分钟完成)

老师点拨:归纳本文写作特点。

1拟人手法,想象丰富

2多种感观,静景变活

3细心观察,色彩多变

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写一篇《黄山导游词》,让你的导游词能使中外游人都更青睐于黄山的美景。(课外完成)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介绍黄山,这样写法的好处:

1、自己介绍的话比较平淡,把大自然作主人公来写就显得独辟蹊径,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 

2、这样写更能突出黄山确是人间之仙境,是大自然的造化之物。

3、便于以居高临下的气势、简练的笔触,把黄山的绝境和细微之处全都写到了。

《黄山记》是徐迟写的一篇游记,用独特的手法勾勒黄山美景,表达了“只有勇于攀登、探索的人才能征服自然、创造自然”的主旨。

本文不像一般游记那样从登山写起,而是居高临下,从大自然如何安排黄山胜景这个角度起篇,气势磅礴。在介绍黄山概貌后,又写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历史,数千年中极少有人能攀上黄山之巅的史实,烘托了“险”字。在记游之前写了这样两段内容,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

第一部分做为全文的总起,暗写“险”、“奇”二字;第二、三部分承“险”字展开,形成古今虚实相映之势。一二部分能引导读者从宇宙变迁、人类发展的宏观高度去认识黄山,能增加本文的大气磅礴的特色和深透的思想意义。其二,写游山经过时作者突破了一般由近及远或由下而上地去写,作者选择最能突出黄山特色的几种景物重点描写。

扩展资料

《黄山记》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写大自然精心安排黄山胜景(介绍黄山的概况);作者写大自然对黄山的“赏赐”,列举了云、松、音乐鸟、灵芝、肉芝和摄身光等,这是黄山所特有的,因而就突出了黄山风景的奇。

第二部分回顾古人攀登黄山的历史;第三部分记叙从温泉宾馆至天都峰顶的历程;把前人攀缘险峰的石级与现在有铁栏杆的宽阔的石级作对比;以古代旅行家的心情、遭遇与我们“直上,直上,直上”“却无可战栗”作对比。

详略处理得当,如“过了立马亭,龙蟠坡,到半山寺,便见天都峰挺立在前”;“古人不可能去的,以为最险的地方,鲫鱼背、阎王坡,小心壁等等”;“看呵,天都峰,莲花峰,玉屏峰,莲蕊峰,光明顶,狮子林,这许多许多佳丽处,都在公园中。”详写登天都峰,其余略写,重点突出。

第四部分写在天都峰顶所见的奇观。奇就奇在“变化无定”上,云海漂泊无定,景物瞬息万变,群峰时隐时现,忽而旭日东升,忽而倾盆大雨,从彩虹到神奇的摄身光,写尽黄山的险与奇,还有神秘感,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山峰来衬托云海,使云海——黄山最有特色的景致的变幻莫测、令人神往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

以下是读后感写作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当人们读到一则材料,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由此及彼地联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而产生一些感触、联想和体会,把这些感受行之于文,便是读后感读后感写作训练是把范文讲读和写作训练两个环节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综合训练的一个重要途径

  下面就从读后感的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读是基础读后感包括“读和感”两个部分“读”是“感”的基础,“感”因“读”而触发,没有“读”也就无所谓“感”,所以读和感要求首先要精读原作,准确全面地把握原作写作意图和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原作恰当的引述为下面的“感”酝酿情感,使“感”有坚定的基础,这样不但有助于立论的确立,而且本身就是为立论服务的一个有力的论据离开了对原文思想核心的理解和掌握,读后感就成了空中楼阁,而缺乏高度的语言组织和概括能力,写作时往往陷入对原文冗长的复述而喧宾夺主,对原文照抄照搬,面面俱到,则是学生写读后感的通病

  其次,感是核心这里的感,既不是离开原文的空发议论,也不是对原作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作者在原作思想观念的启迪下产生的新的观念,是心灵的闪光,是认识的飞跃一般地说,读后感的“感”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通过对原文思想的进一步阐发,来表现作者认识的深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860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