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莉 Sally Wu 是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兼新闻主播,出生台湾、原籍浙江绍兴,辅仁大学大众传播学系毕业。1988年考入台湾中华电视公司CTS,从而展开她十多年的新闻工作。应当时仍为和记黄埔拥有的卫星电视邀请而加盟开台不久的卫视中文台,1996年卫视改组及凤凰卫视开播,吴氏顺理成章于凤凰担任节目主持、新闻主播,直至资讯台开播兼任副台长至今。
吴小莉经典语录:
一个成长的人,健康的人格尤其重要,伤害和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化解痛苦,寻找来自内心的的力量。
快乐是要智慧来经营的。当我们是小孩子的时候,快乐很单纯,长大后若要维持快乐,则需要智慧来调解了。
或许,我的另一半不是最完美的,但他是最让我放心的,他就像一个特别安全的港湾,可以任我放松、撒野。在他面前,我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我可以任何一种面目出现,可以肆无忌惮。他让我信任,也让我信服。
做一个职业新闻人,你的职业比你本人的变化更快,比你的风格变化更快,所以有些时候,你还没来得及变,新闻在变,所以你也在变。
当我第一眼看见你,我们就恋爱了;我知道我们会有家,会有孩子;我也知道,我们会互相折磨到发疯;但最终,我们还是会拥有一个幸福的家。
在别人眼里,也许我可以找更有钱的丈夫,可以不用工作,有足够的时间照顾娃娃。可这只是事物的一面,另一面是,我就有可能必须忍受无止境的孤独。对我来说,哪一种更好无疑,我更喜欢平凡夫妻的生活乐趣。
中国台湾新闻主播陈海茵经典语录摘抄陈海茵,台湾新闻主播,毕业于世新大学新闻系,目前仍就读台湾师范大学表演艺术研究所。现为东森新闻台的当家主播及主持《台湾1001个故事》。
陈海茵经典语录:
能够慢慢去培养的不是爱情而是习惯。能够随时间得到的不是感情而是感动。爱是一瞬间的礼物,有就有,没有就没有。
人生无常、活在当下!感恩并踏实走过生命中的每一阶段。
一位主播专业的形象,是需要很久很久才能建立的,但若是犯了一点点小错误,形象就会一夕间破灭。所以,我必须用最严谨的态度来对待。
爱情就像**, 结局往往让人恍然大悟! 但真实世界里, 等你恍然大悟, 往往早已失去爱情~ 只能默默等待, 用时间来证明、 曾经的刻骨铭心
「情绪」就像艺术品,可以轻易掩饰成赝品!可惜真心付出的「爱情」不能,不然就能在拍卖会上出售,得标者便能体验刻骨铭心的爱~其实再珍贵的收藏品也比不上悄然来临的爱情。而失去爱,比失去任何宝藏都让人心痛爱情最神奇的地方,就在於你对它倾尽所有,被它折磨得体无完肤,还依然对它恋恋不舍。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你轮回是你的心,解脱也要靠你自己的心。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也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到最後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其实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也体悟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女人一定要爱自己!喜欢什麼就自己买,不要成天妄想男人送,想著「不劳而获」不会幸福!先爱自己、别人才会爱你~
幸福不是设定的目标,而是踏实走过生命中的每一阶段!重视每个步伐、珍藏每个回忆,就是一种幸福
缘份像是一本书, 翻的不经意会错过! 读的太认真会泪流
杏花不似桃花艳丽、不似寒梅清冷,格外温润和婉。 杏花虽美,但结出的果子却是极酸,杏仁更是苦涩。 若做人做事皆是开头美好、结局潦倒,又有何意义 倒不如像松柏那般,终年青翠,无花无果也就罢了!
人生像玩大风吹! 谁走进你的生命, 是由命运来决定; 谁停留在你生命, 是由你自己决定。
在大悲与大喜之间, 在欢笑与泪流之後, 我体会前所未有的、 痛苦和幸福。
生活,不是等著暴风雨过去; 而是学习如何在风雨中跳舞。很多人喜欢问: 你相信爱情吗 或许爱情, 只有爱不爱! 没有信不信
人生就像剪头发, 只有与过去切割, 才有崭新的未来!
对自己好一点, 因为一辈子不长; 对身边的人好一点, 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时间, 让深的东西越来越深, 让浅的东西越来越浅~
送人玫瑰,手有馀香。很喜欢这句来自英国的古谚:After giving rose to others,fragrance remains with the hands。我们的一个浅浅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鼓励的眼神, 都能够给沮丧的人一点温暖。
一个笑就击败了一辈子, 一滴泪就还清了一个人。
有些人与我们擦肩, 却来不及遇见; 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 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 熟悉了,却还是要说再见。 对自己好一点, 因为一辈子不长; 对身边的人好一点, 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主播看起来好像可以接触到很多人,但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摄影棚里和机器打交道,不知道大家在想什么。
正所谓「有失必有得」~要训练自己内心平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豁达与淡然
如果主播被讨论的只有美貌,容易让人误会这行靠脸就能吃饭。
我跟我丈夫对于做人这件事顺其自然,没有刻意强求,有小孩也好,没有的话,就夫妻俩一起过。
我每天进步一点点,明天比今天更进步,播报了这么多年,从来没开过天窗,除非发高烧不能讲话,否则一定会把新闻录完,这是责任感也是自我要求!
这行很累,你必须自我要求和对新闻充满兴趣,如果只是想过光鲜亮丽生活,沾沾主播名气却对新闻没有热忱,那就会做不长久。
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沈星经典语录摘抄沈星,1978年9月25日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国电视节目女主持人,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2004年年底,沈星成为BTV继陈晓楠之后第二个跳槽凤凰卫视的主持人。她在凤凰卫视中文台主持两档节目,一个是和尉迟琳嘉搭档主持《娱乐大风暴》,另一个是美食节目《美女私房菜》。2007年,出演**《爱情呼叫转移》和出演陈奕迅主唱的主题曲MV。2009年,推出一本名叫《两生花》的随笔。20xx年12月19日,获得20xx中国娇子新锐榜之优化生活特别贡献奖。
沈星经典语录:
男人的至高品位在于他选择的女人;而女人的至高品味,在于她将生活料理成的滋味。
其实所谓永恒的爱情,就是反复的爱上同一个人。
甜点的香气是有颜色的,它像是午后3点钟融化的阳光一般,纠缠在鼻息中,暖洋洋的,叫人舒缓地放松开来,连心情都被抹上了蜜糖。
再好挚热的感情也会慢慢淡去,年轻时喜欢他喷上aphedic来满足自己,中年时,希望他能早点回家,慢慢变成亲情。其实像亲人一样何尝不好,只要恒久,只要温暖,只要快乐
人最庆幸的是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一些贴心人,其实无论是相忘于江湖,还是相濡以沫,存于心底的记忆永远不会挥去。
自己是敏感的人,常常提醒自己,宽容是珍贵的品德。宽容自己宽容别人,忽略一些细节,生活也许就会变得轻松。
把人分成好与坏是荒谬的,要么 ,忧郁迷人,要么 平淡乏味。
在我的哲学中,睿智女人享受生活,完全可以玩转柴米油盐。每个女人在厨房里,都应有一款独属于自己的味道。
冷盘是餐桌上的开场白。它可以很简单,一蔬一菜皆可成;也可以极尽华丽婉约,卤了斑鸠鹅掌炫出上鲜珍味的高调。这是于细微处见用心的角色。
喝粥不是在喝味道,而是在体味一种幸福。你寄托在这漫长熬煮过程中的每一份心情,喝粥的人都能读得懂,也都会珍惜而享受。
只有把金钱变成回忆才是最好的投资。
失了分寸的暧昧,是调情。恰到好处的暧昧,是情调。
体育主播张斌经典语录摘抄张斌,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总监助理,中央电视台风云足球频道总监。1990年开始任《足球之夜》栏目主持人;2000年主持的电视专辑《EURO 2000欧锦赛专题》在中央电视台第五套节目黄金时间播出;2006年开始任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体育新闻部副主任,是《体育新闻》、《足球之夜》节目制片人。
张斌经典语录:
虽然现在慈善事业公信力不强,但百姓仍是善良的,只要让他感觉到你的真诚,就一定会交出自己的心。
现在的公益类节目现在已经不再停留于以捐助人为主导的层面,而是更关心受助者的内心和生存状态。
我感觉央视在有意识地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和观众一条心,做出更加有益社会的高品质的节目,本来就是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
去帮助受到痛苦的人们,让央视与观众的距离越拉越近,让观众和媒体更加有感情,有信任。
别人是一种完全成熟的心态,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们则是一种发展过程中的心态,我们总需要一个更高的目标和追求。所以,我们做的比别人更加庞杂更加鲜活一些。
闺蜜小莉跟我诉苦,孩子在5岁前都很崇拜她这位妈妈,总觉得妈妈很厉害的样子,可是随着孩子渐渐成长,有了自己的朋友和生活,开始远离父母,有时还会嫌弃父母,小莉为此感到很苦恼。我让小莉回忆一下,小孩都说过些什么嫌弃父母的话,小莉便说孩子不喜欢爸爸在家里抽烟,不喜欢妈妈整天打麻将等。其实孩子长大了,面对生活时,会有自己的思考方式,父母需要做的是理解和陪伴孩子。
特别是有时候,有些事情他们喜欢和家长一起做,但有些事是特别讨厌爸妈做的。以下这几个事情,大家对应一下有没有做过:
一、忽视孩子
孩子总归是孩子,内心没有那么大的独立感,他们特别渴望父母的陪伴,希望父母随时能够观察他们的喜怒哀乐,希望父母能经常陪同出去玩耍和聊天,可是总有些家长,借着工作忙或别的理由就忽视了对孩子的陪伴时间。
可能家长也想过弥补,用金钱和物质来满足孩子,但这样的感觉不是孩子们最需要的,他们只想得到父母的陪伴,让自己的情感能够有所依赖。父母多陪伴孩子,别忽视他们的存在,你们的陪同和作伴对孩子是最有意义的。
二、斥责孩子
人非圣人,孰能无过,何况是孩子,他们难免会犯错,也没有做到爸爸妈妈期待的样子,这时对孩子来说,鼓励往往比训斥更值得记忆。有些家长总会去斥责孩子,考试成绩不如意,回来就是一顿训斥,没有达到家长的期许,又会来一顿呵斥,哪怕是在外被人欺负了,回来没有父母的安慰,却仍然要被斥责。
面对这样的爸妈,孩子又怎么会喜欢呢?我们都喜欢听别人鼓励和肯定的话语,孩子也不例外,在他们做得不够好时,少一点斥责,多一点鼓励,孩子会更加感激这样的父母,也给了孩子们继续努力的动力。爸爸妈妈们,收起你们的语言暴力,多给孩子们一点温柔。
三、不尊重孩子
虽然孩子年龄小,但他们依然有自己的心思和想法,同样自尊心也是从小就有的。他们也希望得到尊重,特别是自己的父母。但现实中,有些父母没有做到这点。他们习惯包揽孩子的生活,包括孩子选择爱好和做决定的权利也被剥夺。
家长简单地认为,孩子小没有什么决定权,也不懂什么好坏之分,自己来做决定才是对孩子真正的负责。这其实是对孩子的不尊重,没有把他们当成独立的人格,没有尊重孩子的想法,这些也是孩子们最不喜欢父母的一点。孩子再小,也可以拥有独立决定的权利,请别做不尊重孩子的父母,请给孩子多一点话语和决定权,让他们也能充分肯定自己的价值。
爸爸妈妈们,请和孩子站在一样的高度去看问题吧,按照孩子的意识去做,做个孩子们心中理想爸妈的样子,做真正孩子们喜欢的家长。
我和小莉如约到了一间茶楼,选了个僻静的位子坐下。小莉似乎等不及我开口,就把她的“不幸遭遇”伤心道出。
“我真倒霉,总遇不到好男人啊。大一开学不久,一个男生就向我写情书,表白他真心爱慕我。我被他一封封情书打动,就全身心投入到热烈的初恋之中。没想到,他很快就厌倦了我们的爱情,说我太缠他,没给他自由空间,不等我回过神儿来,他就毅然离我而去。我正在伤心时,另一个男生向我靠近。我觉得自己真的太需要男生的抚慰了,就自然把感情转移到 2号身上。过了一段稍开心的日子,一个偶然的机会,碰上 2号先前的女友。她有意向我揭露,说 2号曾让他怀孕堕胎,连手术费都没掏就蹓了。后来,我也渐渐发现 2号男生很自私、吝啬,就主动与他分手了。之后我感到非常空虚。好不容易熬到寒假,一次独自去滑冰,认识了一位很有风度的男士。他热情教我花样滑冰的技巧,多次请我去咖啡厅聊天。他说自己感情生活很失意,与妻子分居两年,就差办离婚手续了。我大有与他同病相怜的感受,就情不自禁地投入了他的怀抱。开学了,他慷慨地在学校附近为我租了一间公寓,我们就常在那里相聚。不久我怀孕了。我想,政策已经允许大学生结婚,就决定嫁给他,催他快办离婚手续。但他劝我还是先做人流,说他的离婚问题较复杂,可能要拖一段时间。顿时我被搞懵了,不得不把实情告诉了母亲。母亲先是震惊与责骂,之后也只好陪我去做了人流手术,坚决要我与那个男人断绝关系,否则母亲就要与我断绝关系。可是我下不了决心啊!一来那个男士对我还是很好,承诺一定娶我;二来我不能想象,如果离开他,我将怎样活下去啊!陈老师,说实话,我已是在生死之间徘徊的女人了,谁也救不了我。”
听了小莉的倾诉,我又是同情又是忧虑。她对男性的感情依赖已达到病态的程度,这不是“开导”一番就能解决问题的。她需要接受心理治疗以打破既成的恶性循环。
虑及小莉的情感危机隐含着某种险情,我不得不约见她的母亲,劝她对女儿的态度缓和下来,因为责骂和“最后通谍”可能把小莉逼上绝路。经过我和她母亲的共同说服,小莉同意暂时住进一家医院的精神科,一来她人流后身体已有些虚弱,本需要调养,二来她需要接受系统的心理治疗。
小莉的经历真让我感慨万千。其实,有多少个小莉已被毁掉,又有多少个小莉正在挣扎。去年和前年,我应邀参加由国家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组织的“爱篱笆”巡讲,在北京、广东和上海的高校给大学生做做关于当代青年男女恋爱择偶的讲演。到场的学生听众从几百到上千,讲演中收到的书面和口头提问不计其数,回到宾馆接待的个别咨询络绎不绝。其中,“小莉”、“小刚”们的困惑大同小异。当代大学生在爱与性方面的问题、困惑、误入歧途乃至毁及人生,分明拷问着我国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中,少男少女和青年男女的恋前教育、婚前教育是完全缺失的,由此造成的种种后果,在媒体中不断曝光,甚至被大加炒作。而政府当局乃至家庭、社区,对此类问题是否重视了呢?没有。所以,小莉、小刚们的悲剧还在继续演绎。
小莉住院后,我和她的母亲及医生有过进一步的交流,达成了一些共识作为一名婚恋问题的研究者,我想在此提出几点看法供大家讨论。
第一,到达青春期少男少女,其公开的异性交往应得到倡导和鼓励,使他们有正当机会释放“性待业期”的生理与心理压力。用“早恋”这根大棒去围追堵截少男少女的自然交往,恰恰可能使某些积累了强大身心压力的青年男女饥不择食地把异性之间的身心反应当做“爱情”去投入甚至痴迷。这,也许是小莉、小刚们遭遇情感挫折的初始原因。
第二,小莉三岁时父母离异。单身母亲与独生女儿相依为命近二十年。小莉内心的“父爱饥渴”,使她刚上大一就投入了那个让她感到关怀、体贴的男生怀抱;而最后那个男人更让她觉得成熟、可依靠,自己虽受伤害却不能自拨。其实,与其说小莉是在恋爱,不如说是在寻求“替代父亲”,补偿那份失落的父爱。
第三,应当给大、中学生开设“婚恋课堂”,科学地、积极正面地讲解异性之间的友情、爱情、性健康、性安全和择偶、婚姻等知识,让他们具有处理自己人生重大问题的理性、智慧、能力和技巧。这甚至比对他们进行求职谋生的资格训练更重要。因为,职业生涯是一阵子,爱情和婚姻的幸福是一辈子。遗憾的是,直到今天,孩子们所受的教育,基本上是为将来的求职谋生做准备;而如何恋爱结婚,怎样做夫妻和父母这类学问,孩子们无正规途径求教,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或者在五花八门的媒体中去吸纳不科学、不真实、扭曲和有害的信息,以致贻误了他们的人生。
第四,小莉的心理医生介绍的“恋爱瘾癖症”常识,值得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老师和青少年的家长了解。在那些因失恋而自杀或部份重度抑郁症患者身上,可以看到“恋爱瘾癖症”的影子。患者常伴有“没有他(她)我就活不下去”的恐惧感;某人的风吹草动都能震撼患者的人生。患者表现出失去自我、失去自由、失去意志、失去选择的无能状态,成为一个“寄生主义者”,即完全靠另外一个人的存在而活着;他们不自信、无自尊、不认为自己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于是成了别人的影子。这样的人总是拼命地寻求被爱,没有力量去爱别人,他(她)像一个被饥饿折磨的人,不加选择地吞噬眼前抓到的一切食物,哪怕是毒品。他们似乎有一个永远填不饱的胃口,让“供应者”感到无奈和力不从心。他们只会索取,无法给予,最终让倍伴他(她)的人失望甚至愤怒。他们的所谓“爱”既扼杀了自己的独立性,又让对方感到窒息。这样的“爱情”怎能不走向死亡之路?
真心希望那些正在寻求真正爱情的年轻朋友,那些在帮助和祝福孩子们获得爱情的家长及老师,能够认真去探索并向孩子们传授爱情的真缔,通过正面的经验和反面的教训,引领年轻人走向健康、幸福的恋爱婚姻之路。
湖南卫视《真情》栏目之编导手记
2007年4月9日《真情》——《父亲,您能祝福我吗》编导手记
世界上最无奈的事,也许是种下关爱,却收获疏远。沈爸爸对女儿苗苗婚恋的干预,本来源自于无私的父爱,却因为沟通的不成功,而隔阂日深,沈苗一心要获得父亲的原谅,却没有明白父亲的心结所在,这也是沟通的误差。
我们常常讲沟通,何谓沟通也许,只有当跨过人与人之间的那条沟壑,从对方的角度看一看,才能心与心相通。
谁都曾为人子女,谁都会为人父母--当你为人父为人母的时候,不妨回忆一下自己身为子女时的心情,你是否愿意听从家长的每一条规劝你有没有过叛逆的青春父母们都希望将自己的经验教给儿女,让他们不再吃自己吃过的苦,不再走自己走过的弯路。这当然是好意,然而却也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们的权利。受伤、吃苦,都是一种权利,只有经历过这些挫折,才能更加理智更加勇敢!
而当你为人子为人女的时候,也不妨想象一下自己身为父母时的心情,你是否愿意被自己的孩子误解、顶撞不要嫌弃父母的唠叨,当他们说出那句你最不爱听的“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时,并不是执意要你重复他们当年的路线,也许只是父母老了,寂寞了,想你了,想和你聊一聊他们的过去。
在倔强的沈父和同样倔强的沈苗重新拥抱的那一刻,我们无比清晰地感知到,在一个家里,只有永恒的相爱,没有长久的怨恨。如果电视机前的你也正在将亲情对峙的话,请想一想,人,一辈子很短,请努力相爱。
2007年4月16日《真情》——《小马山的心愿》编导手记
在12岁农村少年吴玛山“典身救父”壮举的背后,我们还看到了两位母亲的失职,他们对子女和家庭的冷漠态度让我们感到诧异,却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特殊群体的存在,她们,就是弃婴父母的一个真实缩影。
对于弃婴,对于失学儿童,人们常常是在追问社会的责任,可是父母的天职其实也需要人们的自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必须尽其职,如果为人父母的对自己的子女都不能承担起抚养教育的责任,那么社会的机体一定是会生病的。
中国传统文化里讲求“孝道”。生命诚然是父母所赐,但生命的开始却也是被动的,父母主动地制造了生命,就应该尽自己的天职。不能只享受新生命的呱呱落地时的喜悦,而不承受他们的成长之重。贫困、缺少能力、没有时间,都不能成为推卸责任的理由,哪怕不能给孩子一个优裕的物质环境,也要尽力的让他们沐浴在父母的关爱之中。
其实,亲情发付予,不仅是孩子的渴求,也是父母的一种自然需要。从小红生母跌跌撞撞追逐女儿的身影里,从吴玛山母亲答应回家时落下的泪水里,我们都可以看到:对儿女付出自己的爱,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愿小玛山那样“典身救父”的悲剧不在重演。
2007年4月23日《真情》——《老婆你可以让我回家吗》编导手记
婚姻就像一部不断上演的**,有人可以有惊无险完美谢幕;有人却不堪重负,只能半途退场——着都取决于夫妻双方在婚姻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李磊和小莉,无疑是一对失败的主角。
李磊身为一位丈夫,始终还在扮演一个被父母姐姐溺爱的幼子,这不仅令妻子深感无奈,连他自己也因为身份的错位而无法找到男人的自尊。可惜的是,他竟然还用出轨和逃离的方式来突破这样的尴尬,这其实更加证明了他的不成熟。
而小莉身为一位妻子,扮演着母亲和姐姐的双重角色,却惟独忘了她妻子的本身身份。妻子,不是替丈夫挑重担的那个人,而是与丈夫一起成长一起分享一起承担的那个人,如果你的爱约束太多太沉重,男人也许会因为压抑而逃离。
婚姻其实是一所学校。当李磊终于回家,并想小莉坦白心迹的那一刻,他总算迈出了成长的第一步,李磊和小莉为此都付出了不菲的代价。如果电视机前的也正在婚姻中或者即将迈入婚姻殿堂的你,可曾想过,你在这所学校里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你又收获了什么呢?
2007年4月30日《真情》——《梦生子》编导手记
真相终于水落石出了。一段追索了十年的迷案似乎有了结局;一场延续了四十年的情觞终于要落幕了。临了,老人出奇的平静。可是我们的心却久久无法安宁。该怎样来形容这一次的真情行动呢?是成功的吗?是的,因为有了结局;可它又是失败的,因为它无法给一个XX老人最终的心灵慰籍,老人是这样的失落,难道他要带着痛彻心扉的遗憾踉跄地孤独地走完他人生最后一段旅途吗?谁能扶住老人,给他支撑呢?
回想起这几天的经历,其实很多时候老人是有点糊涂,比如相信了一个算命先生,执著于一句戏X玩笑,甚至分不清对方是否神志清醒。老人执著的一切无非是为了一份他渴望已久的亲情啊。眼前的得不到,只有无望的四处追寻。
为什么不给老人至亲的关爱呢?他是你们的老父亲老外公啊!他曾经是怎样含辛茹苦的将你们养育,如今他已经日暮西山,垂垂老夷,还有什么更多和老人计较的呢?请你们抛弃成见,重拾起对长者应有的尊重、对至亲应有的关爱,让老人的晚年不在孤苦无依。
2007年5月7日《真情》——《都是房子惹的祸》编导手记
爱情常常是浪漫的,多情的;而婚姻却是现实的,具体的。当爱情变成婚姻的时候,两个曾经山盟海誓、永不分开的恋人往往会觉得生活在他们的面前变得异常真实起来,于是烦恼掩盖了激情,琐事遮挡了浪漫,这是一个无解的人生命题吗?
当经济的压力,与父母的磨合、双方相处模式的变化等等一切问题都伴随婚姻的开始迎面而来时,如果宋薇真的望而却步,那么她可以逃避一时的烦恼,却也有可能从此丧失了对爱情的信心,那么他的人生也可能会成为一个永远缺失的半圆。
5年的爱情长跑中肖昆没有倦怠,但婚姻的马拉松才刚刚开始,他却有了一些小小的松懈,少了些鲜花,少了些爱护。其实婚姻比爱情更需要用心的经营,当你的爱人对现实的生活失望了、气馁了、胆怯了或者感到痛苦和犹豫了的时候,你应该用最最坚定的举动告诉他(她):亲爱的,还有我呢!相信这样的湖动,对方回报给你的,决不会是怨怼甚至逃离,而是同样坚定的微笑。
婚姻不应该是爱情的坟墓,而应该是一场充满转型阵痛的成人礼。同样,对双方父母们也是一种考验。因为,无论双方父母有多焦急,他们也不能代而取之。象宋家、肖家父母这样过度地干预两个人的婚姻,只会给这份感情多增加一份负累。当肖昆给宋薇带上戒指的那一刻,这所有的踌躇和负担都已经得到了原谅,因为他们明白了,婚姻与爱情并不是敌人,从爱情到婚姻其实更是一种人生的升华。
2007年5月14日《真情》——《姐姐,你还能让我回家吗》编导手记
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恶人。即使是十恶不赦的家伙,其内心也有柔软、善良的角落。更何况一个十三岁的孩子,他绝对没有到无药可救的地步。
我们相信妈妈对儿子的恨之切,来源于爱之深。我们也相信姐姐所说的我要把这个恶魔弟弟送进监狱之类的话只是源于一时冲动。一家三口袒露心迹后真挚的眼泪,就能证明他们的情感。儿子毕竟是儿子;弟弟毕竟是弟弟。在他的生活走向歧途之后,更需要亲人的关怀、引导和帮助。
当今社会,通讯、网络发达;人口、信息膨胀。每个人的社会接触面和社会活动区域都大大的拓宽。未成年人的成长教育已成了一个公认的难题。恐怕也是因为他们在庞大的信息面前良莠难分。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客观环境不是家长们推卸责任的借口。一个孩子的成长轨迹依然是直接取决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他的是非判断和善恶喜好也绝对是从亲人身边接受的第一手信息。大是大非几乎人人都可以教给孩子,但是生活中在孩子面前的细微言行,您时时注意到了吗?这些同样是形成孩子价值判断的重要因素。胡琳琳平时极具个性的言行是她的个人权利,但是放在一个年幼的弟弟面前恐怕就难说尽善尽美了。
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耐心。简单的棒棍教育和空谈大道理都不能实质性的解决问题,这真的是一项复杂浩大的工程。家长们必须有付出巨大努力和心血的心理准备。
胡琳琳和他妈妈之前能给予邵清超越血缘的爱,我们也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他们能用自己的努力把邵清引回正途,能让这份浓浓的亲情得以延续。
2007年5月21日《真情》——《奶奶的出走风波》编导手记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25年前丈夫离世的意外让何奶奶的世界彻底崩塌了。背负着丧夫之痛的奶奶,将自己的情感世界悄然封闭,而不愿走出来。在之后的岁月中,挑剔和责难便成为了她生活的绝大部分,加之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何奶奶愈发将人生的不如意归罪于儿媳:因为归罪于儿媳,何奶奶更愿意相信一切对儿媳恶意的猜测,直至上演今天这场出走风波。
可是25年中,为何没有人能够阻止这一场家庭矛盾的逐步恶化和升级呢?做为儿子、媳妇和孙女,也许都感到委屈和无奈,特别是到了25年后的今天,中国人常说:“老小老小”,月是年长的老人往往更容易表现出他们童真无常的一面。所以作为亲人,当你们面对步入暮年的老人时,所要给予她的绝不应该仅仅是生活上的关心那么简单,更应该的是帮助她走出那一段痛苦,从心理上给予老人宽慰和疏导。
今天,何奶奶与家人的故事已绝不是普通家庭婆媳矛盾那么简单,当我们看到奶奶那经历沧桑的面庞绽放出如孩童般的笑脸,大家还有什么值得与老人计较的呢?
我们祝愿,饱经纷扰的一家人能够从今天开始真正的和睦起来,因为,不是都说“家和万事兴”吗?
2007年5月28日《真情》——《爸爸,你还能回家吗?》编导手记
都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冲进去;里面的人却想冲出来。
这真是一个生活的真理吗?
当相爱的恋人冲破一切阻力而踏上红地毯时,如果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以后的生活更多将是要面对来自家庭和亲人的责任时,痛苦的种子也许在此时就将埋下。
人们常说,有爱才有家。
那么爱是什么?家又是什么?
杨蕾的父母以爱的名义,互相伤害着对方,而缺乏了必要的宽容与沟通。他们甚至习惯了这种彼此的中伤,而几乎导致家庭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那么爱究竟是什么?
是奉献?是厮守?还是包容?也许没有谁能把他简单地诠释得很清晰。
其实,爱有时真的很易碎,所以爱更需要经营和维护,有时甚至需要修补。
虽然说,人们常常担心修补过后的物品是否还具有价值?
或许他在外观上会留有痕迹,或者是裂缝。
但老者曾经说过:锔过的碗,假如再摔在地上,哪怕到处都碎了,锔过的地方一定会牢牢的拢在一起。
所以,我们都要学会接受白碧微瑕的遗憾!
经历过风雨,才会更加懂得来之不易的幸福。
今天,杨蕾的爸爸妈妈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拥抱,这也许只是他们新生活的一个起步。我们衷心祝福杨蕾一家人在走出《真情》节目后,能够珍惜这份失而复得的爱情和亲情。将属于他们一家人的真情进行到底!
2007年6月4日《真情》——《是谁破坏了他们的幸福》编导手记
秦伟明以后真的能获得幸福吗?恐怕没人能给出答案。但是至少在现场我们了结了一段并不牢固的感情。爱和恨本来就是一对双生子,此时你身边最的这个人往往会在彼时成为你最痛恨的仇家,而痛哭流涕的分手往往也会成为下一次重逢的开始。感情的发展绝对不是一根简单的直线,他的振幅大小绝不亚于股市里的震荡。爱情一样是有风险的,有成功就会有失败,每个人都应该理智的对待它。
对于张欣来说,她也许不应该采取如此激烈的举动,真正的爱需要双方无条件的百分百地付出,当这份付出已经打了折扣或者不太纯粹时,选择此刻的放手也许将成为日后幸福的起点。对于秦伟明来说,他更应该理解选择和责任的真正涵义。为爱付出、坚守承诺是一种责任,及时选择也是一种责任。无论做什么样的选择都是个人的事情,别人无可厚非。但是当断不断、遮遮掩掩就不是一个男人负责任的表现了,即使你不能给予一个人幸福,也不能耽误她获得幸福的机会。同样,我们更希望每个人都能明白,自己的幸福不应该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爱,没有定律,希望每个人都能及时,真诚的去选择!
2012年8月17日,微信公众号悄然上线。
恐怕连腾讯自己都没想到,这小小的功能,在接下来的六年时间里,改变了中国人的阅读方式,改变了媒介逻辑,改变了几百万人的命运。
微信公众号一出现,就颠覆了传统的媒介商业模式,造成了纸媒的没落。
六年时间,不断有人唱衰微信公众号,但实际上任凭其他内容平台怎样赶超追击,它依旧拥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微信公众号改变了无数草根的命运,在过去,一名普通的本科毕业生,从进入职场到月收入10万,得奋斗多少年?
这个时间,我只能说不低于10年。
微信公众号,加快了我们奋斗的时间,扩大了我们努力的成果。
接下来,一起来倾听每一个真实的故事。
1
在我对话过的自媒体大V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地产八卦女”的创始人星子。
2016年初,星子创办了公众号“地产八卦女”。
公众号仅仅做了一年多,星子分别在杭州、长沙和固安三个地方各买了套房子,每平米总均价在5万多元。
更令人惊讶的是,星子是一个92年的姑娘,截止到2017年6月,她的月收入超过10万元。
2014年是微信公众号崛起的重要一年,她在深圳找的第一份工作是帮一家地产咨询公司运营公众号。但是,她说自己其实不甘心,就自己开了公众号做着玩。
2016年星子一个人共推送了368篇文章,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原创,产量高到令人咋舌,成为了地产自媒体领域里的一匹黑马。
从毕业做客服,到月收入超过10万元的自媒体人,星子只花了四五年时间。
2
赵飞,一个在兰州创业的年轻小伙。
从2011年做自己的微博“Focus兰州街拍”,2016年正式做公众号。
截止2017年,双微加起来有30万本地粉丝,让他成为了兰州极具影响力的KOL。凭借做自媒体获得的宣传费或策划服务费,赵飞的收入约50万元。
新浪云抽样统计过兰州的最新平均薪资,只有35%的兰州人月薪在两三万以上。
在住着将近400万人的兰州,赵飞已经处在了金字塔顶端。
3
今年2月份,00后萌妹子“木汁”在《奇葩大会》自爆,自己做公众号月入10万。
木汁在节目中说自己是一名00后天才美少女作家,是一名公众号爆文作者,现在站在台上就是想打脸,打脸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自己现在有多厉害。
《奇葩大会》是马东创办米未传媒后推出的拳头节目,面对马东、高晓松、蔡康永等大佬,她镇定自若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
初中时,她是个有点矮还比较胖的龅牙妹,因成绩掉下来受到老师以及同学的排挤。即使到了高中也没改变现状,她不得不发狠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
木汁曾经有过偶像梦,去报名SNH48,并且突破重围进入终选,可是最后还是因为跳舞不过关被淘汰了。
为了赚钱,她尝试过所有办法,当coser,做微商,画插画,做直播,做游戏代练,给别人化妆,为了赚100块钱在40度的天气背着妆箱绕着森林公园走了两圈……
最终在妈妈的支持下,她走上了做公众号这条路。
木汁很虚心学习,为了找到哪类文章最受粉丝欢迎,她关注了两千多个公众号,认真去看大家是怎么写文章的,并归纳总结出很多爆文经验。
她说爆文技巧很简单,就是十二字真言“骂男人,往死里骂,变着花样骂!”当然,这只是她以开玩笑的语气在调侃如今某些爆文的规律,她自己从来没写过单纯骂男人的文章。
截止今年4月份,木汁已经拥有超过40万粉丝,屡获10W+爆文。
4
2014年10月,还在报社任职的黎贝卡抱着试水的心态开设了时尚公众号“黎贝卡的异想世界“
同月,在林青霞生日的零点,她以粉丝的心态推送了第三篇文章《史上最全林青霞私服照大放送 这些款式穿30年都不过时》,阅读量迅速突破10W,黎贝卡意识到自己从玩票到时尚博主的路开始了。半年之后黎贝卡从南方都市报辞职,专职经营公众号。
2015年10月公众号创建了刚刚一年,在几乎没什么推广的情况下,获得了45万粉丝。1篇文章卖了100辆宝马的故事,传遍了整个自媒体圈。
如今“黎贝卡的异想世界”已经创立近4年,黎贝卡本人在全网拥有超过500万粉丝。
5
李小狼,94年出生,贵州大男孩,性格大大咧咧,是一个精分的百变中二青年。在厦门大学读大三时,他创办了自己的同名公众号“李小狼”。
刚开始他的公众号没有任何人关注,粉丝量只有少数的几十个,全靠身边的几个好朋友帮撑着宣传,李小狼才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候。
后来阴差阳错关注的情感大号“一个人Alone”,竟然成了第一个接受李小狼投稿的大号,还带火了他的第一篇负能量鸡汤,并引发各个大号转载,为他的公众号带来了第一批的3000多位粉丝。
2016年,小狼有149天花费在写作上,累计发布了320篇文章,收获了283万+阅读量。由于女粉超多,又是情感号,李小狼备受大牌广告主喜爱,曾经和SK2、阿里汽车、天猫小镇等超级大牌都合作过。
大三时期,他通过公众号,一年时间赚了20万元。
6
2011年朱之路大学毕业,他背了8本专业课的书,准备去考南京大学的传播学研究生。但最后政治英语没考好,不幸落榜。
2012年他选择北漂,在央视一个栏目打了半年黑工,一周有两三天熬夜不睡觉剪片子,还经常被制片人骂。
后来,由于不适应北京的气候,侥幸进了杭州电视台。在边工作,边去留学的状态下,朱之路开始做留学领域的短视频。
2016年,通过答辩,朱之路拿到了15万元经费,成为了第一个以自媒体的名义出现在2016杭州市文化创新团队中的项目。2016年,通过前同事介绍,朱之路团队成功拿到了100万元天使轮融资。
截止今年5月,他创办的“留学的真相”进入今日头条教育影响力排行榜前十,拥有近40万头条粉丝,B站拥有40万粉丝。
7
2015年,还在复旦大学读大二的曲玮玮发布了一篇文章《马上二十岁的曲玮玮终于开了公众号》,向全世界宣布了她的到来。
即便是在红利末期,这个95后女同学只花了5个月时间,就把自己的公众号“曲玮玮”从3万粉丝做到了40万粉丝,成为情感自媒体里的一匹黑马。
高一时,曲玮玮曾经报名参加过新概念作文大赛,虽然两度落选。但是到了高二,她再次投稿参赛,一举夺魁。16岁的她连续获得了14、15两届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冠军,成为新概念双冠王。
一头扎进内容创业领域后,不到两年时间,横跨知乎、微博、公众号等多个平台,围绕“曲玮玮”主号,曲玮玮又先后打造出了9个小号形成矩阵。分别是玮玮种草、玮玮酱、小日日学姐、大晴莫妮卡、玮玮私享、曲和和、小仙女酱、蓝姐姐日记本以及抓马**姐,粉丝总数超过240万。
如今“曲玮玮”这个品牌代表着很多年轻人的风向标。
8
英国报姐微博账号创立于2013年,当初零起步的时候,报姐还在读博士,不过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在微博上发海外的新闻信息。
当时报姐除了在做学术,其他时间基本都在做内容。每天基本上一有空隙时间就刷新闻,刷到有意思的就拿来做长微博。甚至是在吃饭的时候突发热点,也可以随时拿出电脑查资料。
2014年,英国报姐上过很多次的微博热门榜,也上过不少次的头条。当年是非明星类上头条次数最多的博主,就是在2014~2015年期间,英国报姐的粉丝破了百万大关。
2016年正式运营“英国报姐”微信公众号。截至今年5月,英国报姐微信公众号粉丝已超200万,微博粉丝超1500万,全网总粉丝超过4000万。
9
2015年,还在《外滩画报》做国际新闻记者的一朵,利用空闲时间创办了一个自媒体平台“第1整理术”,专门介绍日式整理术,以及一个源于日本的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上门整理收纳咨询师。
8月8日,一朵发布了一篇原创文章《Instagram上欧美人开始流行晒家了,起因竟是她!》文章上线,晚上7点突破83万阅读量。后台求转载的媒体超过50家,她的粉丝数从1500人,一跃上升至近3万人。
半个月,又发布了一篇介绍日本太太的文章《看完这个,你再也不会嫌家小了》,阅读量半天就过了10万+。
运营2年多后,她的公众号聚集了近20万爱好整理术的粉丝,成为该领域头部KOL。
10
在创办“捌姑娘”之前,捌姑娘本人在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时尚媒体担任编辑总监和美容总监的职位,经历了时尚纸媒最辉煌的十年。
前几年纸媒慢慢下滑,公司内部有了新媒体业务,她把公众号当作是一个“任务”注册了捌姑娘”。
和其他美妆博主不一样,是先有了“捌姑娘”这个号后,她才有想法去当个博主的。在时尚圈做了很多年,她更希望在公众号上传递的是我自己个人的一些感想、吃穿住行的分享和业内八卦等零零碎碎有点意思的东西。
2017年8月“捌姑娘”正式运营,截止2017年12月,公众号和微博加起来拥有20多万粉丝。拥有NIKE,UGG, KATE , 3M , 亚马逊,EVA’S temptation, plum,梅西百货等众多优质合作品牌。
虽然捌姑娘本人还是全职做纸媒,但在公众号领域,她已经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11
“行周末”,堪称全国周报转型最成功的案例,在纸媒转型新媒大军中堪称奇迹。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阅读方式的改变,以及杭州报刊亭几乎消失殆尽,到了2014-2015年,纸媒销量就进入了一个急速下滑期。在2015年9月,资深传统媒体人徐小芳意识到纸媒危险的时候,我就决定新媒体和纸媒两手一起抓。
2016年7月,由徐小芳创办的饮羽传媒,获得了由吴晓波、曹国熊领投的800万元天使轮融资,是国内传统媒体转型后获得资本认可的经典案例。
单个公众号“行周末”拥有近80万粉丝,是杭州生活类第一大号。整个微信矩阵拥有150万粉丝,这个数据其团队只花了2年就完成了。
行周末文章月阅读量高达539万,2017年文章阅读量超过6000万,其中95%的文章都是商业广告,这对我们业内人士来说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与绝大多数纸媒转型新媒不一样,行周末剑走偏锋,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内容除了是原创,95%以上均为商业性的爆款活动。他们通过这种方式盈利,并非靠传统的CPT和CPM广告盈利,最大限度的挖掘出了公众号及粉丝的潜在价值。
徐小芳透露,截止2017年10月,其新媒体团队共有40人,架构出了6个部门,年营收已经达到数千万。
12
2017年,37岁的知名自媒体人小莉(公众号:小莉说),搬到了深圳南山蛇口的一套海景房里,一边健身一边做自己的公众号。
她写过百万阅读量的爆款文章《妈妈,请不要为我而活!》,这篇文章被十点读书、凤凰新闻、网易新闻等200多个公众号和媒体转载。她出版的书籍被周国平、武志红、十点林少等一批大V推荐过。
她每天的生活是——健身、写作和公众号内容创作。
每天清晨醒来,她会推开落地窗,在海边享受自己做的清淡早餐。她拥有魔鬼般的S型身材,37岁的她保养的不输给20多岁的年轻姑娘。
靠着情感文章和高质量的生活方式,截止2017年6月,有30万高端女性关注她的公众号。主要由三种人群组成:私营企业主、公司高管、有钱人太太。
13
2017年2月份,公众号“樱桃小房子”于2月15日创建,成为了房产领域的一匹黑马。
第一篇文章《华为百万年薪的员工被辞退,还不起房贷是谁的错?》一推送,就收获了一两万阅读量。此后每篇文章都达到一万,甚至在1个月后,就撰写出了10万+爆文《厦门限制房产交易,成功套死投资客,后续跟进的城市还有这些》。
“樱桃小房子”涉及的领域主要是房地产,每一篇文章都是原创。经过小公举分析,她的高频内容包括“房价”、“调控”、“限制”、“买房”、“调控”、“楼市泡沫”、“炒房”、“人口”、“货币”、“资产配置”、“产权”等
“樱桃小房子”的运营者叫陈小瑛,从2007年开始成为记者,一直从事财经、房产领域的报道,到2017年已经十年之久。
截止到2017年9月份,“樱桃小房子”文章平均阅读量达到3万+。但是,去年因故账号被封,随后很快创办了新的公众号“樱桃大房子”,目前文章平均阅读量达到5万+,可以说是涅槃重生。
由此可见,她的内容质量确实很高,完全凭借内容自然涨粉,深受读者喜爱。更重要的是,陈小瑛是兼职运营自己的公众号,没有全职运营。
14
2012年,毕业于央戏的张馨心,因发在豆瓣上的一组照片而走红网络,入围各大校花榜,被封“央戏”校花女神。
她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原来是西门大嫂”。
在毕业之后她跟过剧组,做过编剧,在此期间她走过了不少国家,并把自己的旅行照片和视频Po在社交网络上。
从那个时候,她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于是她和朋友一拍即合,开始做公众号“原来是西门大嫂”。
她说,自己不是一个对于未来计划很饱满的人,但因为怀抱着好奇心和冲动,所以才有不断的动力去一直创造好玩的内容,带着读者们认真玩,认真过好每一天。
截止到2017年8月,“原来是西门大嫂”粉丝量接近百万,全网各平台的粉丝量已经超过400万。从网友到网红,再到自媒体创业者,西门大嫂完成了完美的蜕变。
15
最后一个是我自己的故事。
2011年,从事互联网行业,成为一名小编,年收入不到4万;2013年,从事新媒体,成为一名运营,年收入不到10万;2016年,辞职创业,成为一名自媒体人,一年后年收入超过100万。
有人说,有一套房,可以少奋斗十年。
我说,微信公众号,同样可以让我们少奋斗十年。
感谢微信,感谢腾讯,在这个选择大于努力的时代里,给了我们一个奋斗的方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