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如果被误诊为单相障碍(单纯的抑郁或躁狂),可能会导致治疗策略选择不当,尤其是在疾病的早期发病阶段。科学家们最近做了一个研究,目的是描述抑郁患者从单相障碍转化为双相障碍的过程中,特定大脑网络结构的改变。
应用多层模块方法对99例患者和33例健康对照组的静息功能磁共振成像模块进行评估。对单相障碍和双相障碍患者分别进行分类模型训练。对照着健康人群的核磁共振成像,探讨双相障碍患者的大脑功能减退的模式。
分类模型的结果显示,差异主要体现在默认模式网络上。 与健康人群相比,双相障碍患者主要表现的是躯体运动网络的差异 ,单相障碍主要是默认模式网络的异常。
鉴别早期双相障碍患者的关键在于默认模式网络内部相互作用的功能下降。默认模式网络神经元越活跃,患者越容易进入抑郁状态,而躯体运动网络神经元越活跃,患者对外部刺激越敏感,越容易出现躁狂。此外,认知神经网络可能是识别不同阶段双相障碍的关键网络,提示抑郁症患者躁狂发作时伴有相关的认知障碍。
参考文献:
Shao J , Dai Z , Zhu R , Wang X , Tao S , Bi K , Tian S , Wang H , Sun Y , Yao Z , Lu Q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bipolar from unipolar depression before manic episode: Evidence from dynamic rfMRI Bipolar Disord 2019 Dec;21(8):774-784 doi: 101111/bdi12819 Epub 2019 Sep 18
虽然看起来有点麻烦 但这个是介绍躁郁症最全面的了
希望你能有耐心
躁郁症
所谓「躁郁症」(manic-depression),一般而言是指个体有时出现忧郁的症状,有时又出现狂躁的症状,此两种特徵不断的交互出现之情形,因此又称之为双极性疾患(bipolar disorder),也就是说个体会出现两极的情绪反应,一为狂躁,另一为忧郁。当个体在狂躁阶段,其出现的特徵为情绪异常兴奋、自我膨胀,睡眠时数减少,非常健谈、多话,常常是滔滔不绝讲个没完,另外他们的思考或想法也经常跳来跳去,称之为跳跃性思考(flight of ideas),易分心,在行为上我们可以看到其常常疯狂购物,而不管价钱多少等失控行为特徵。当个体处於忧郁的阶段,其特徵又显示出心情沮丧低沈、对任何事缺乏反应或兴趣、体重改变、产生睡眠困扰、缺乏活力、负向的认知或看法等等的特徵。
躁郁症在有效持续的药物及心理治疗下,是能有效的治愈。根据现有的研究,这样的病症还是有遗传的可能性。
躁郁症是一种双极性的情感疾患(bipolar mooddisorder)。此种疾病的特性是躁狂发作(manicepisode)与忧郁发作(depressiveepisode)交互或混合地出现。其中躁狂发作的特性为:高昂、开阔、多话、易怒、自夸、自大、注意力分散、意念飞跃、不寻常的快乐、盲目的投资或采购、活动量增大、睡眠时间少等等。忧郁发作的特性为:心情沮丧、失去兴趣、活动力降低、食睡习惯改变、疲累无活力、自责、自杀等等。由此可知,躁郁症的朋友在情绪上的变化会很极端,可能前一周还「快乐得不得了」,下一周就忧郁得想自杀。甚或混合型的发作,更出现喜怒无常、阴情不定的特性。
跟这样的朋友要怎样相处呢?您可以进一步参考医学书籍了解这种疾病的特性。当您了解病人情绪起伏的特性后,请您包容、关怀并接纳他。这时您自身的情绪比较不会受到影响。您可以协助他赴精神科就诊并劝他按时服用药物,这麼做可以增进其情绪稳定度。您仍然可以与他做朋友,并尽你所能协助他适应生活。但是,这样的疾病确实有必要接受专业医疗的协助。由於躁郁症还有各种型态,到医院看诊时,再针对病患特性请教相对应的相处方式会更好。
忧郁症(major depression) or clinical depression和躁郁症(bipolar disorder)两者都是常见的情感性疾病 (affective disorder or mood disorder),因为他们主要的症状是影响个体的情绪。忧郁症和躁郁症又分别称为单极性 (unipolar,因为症状是单向的)和双极性(bipolar or manic-depressive,因为症状是双向的) 的情感疾病。其它常见的情感性疾病尚包括了轻郁症 (dysthymia, 一种慢性的中度忧郁症),循环性情感疾病(cyclothymia, 一种较轻微的躁郁症)。
为什麼会患有这类疾病呢 一个人的基因生化以及环境因子都在疾病的发作及愈后上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脚色。现有理论倾向於有些个体先天即比较容易发生脑部化学物质不平衡的现象( 和遗传相关),生活中的压力事件只是促使发病的近因,所以躁郁症患者的手足和子女有较高罹患躁郁症的比例。
纵使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曾经验过情绪上的起起落落,这和躁郁症的情绪起伏并不相同。后者不论是在情绪强度或是持续时间上,都比一般的情绪起伏极端许多。
以下是躁郁症忧郁期的症状:
长时间的悲伤或者无法解释的哭泣
食欲及睡眠上的明显改变
易怒,容易担心,躁动或焦虑
悲观或者冷漠
丧失精力或持续的嗜睡
觉得罪恶,没有价值
无法专心或无法做决定
无法从以往有兴趣的活动中得到乐趣或是不愿参加社交活动
无法解释的身体疼痛
反覆的自杀念头
"我彻底的怀疑我的能力,我没有办法做好任何一件事。我的头脑似乎完全的停顿了,它根本就没用了。我完全的绝望。别人说这只是暂时的,这一切都会过去,但他们完全不了解我的感受 ( 虽然他们说他们可以)。天哪,这样活著有麼意义"
以下是躁郁症躁期的症状:
高昂的情绪,过度的乐观和自信
减少对睡眠的需求而且不会感到疲倦
自大妄想,膨胀的自我意识
身体和心理活动的增加
说话速度快,思考快速和冲动
判断力差,容易分心
莽撞的行为
在极严重的情况下可能有幻觉
轻躁期(hypomania): "我觉得很愉快,一切都棒极了。我的头脑清澈思考迅速,所有的害羞都不见了。我觉得轻松自在,充满了自信,以往无趣的人事物也都有趣了起来"
狂躁期(mania): "我的思绪越来越快,快到我无法掌控。有趣的事开始荒唐走样,朋友们开始害怕我我极容易生气,但是又很害怕,我无法控制自己"
备注: 以上是典型躁郁症的症状 (Bipolar I),不同的亚型有不同的表现 (请参照进阶篇躁郁症的分类) 。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躁郁症患者并非一定同时表显出所有的症状,症状的表现是一段时期一段时期的。此外,症状的严重程度也依个体和不同时期有所不同。
躁郁症的分类(based on Young & Klerman, 1992):
躁郁症第一型 (Bipolar I) – 躁狂和重度忧郁 (mania + major depression)
躁郁症第二型 (Bipolar II)- 轻度躁狂和重度忧郁 (hypomania+ major depression)
躁郁症第三型 (Bipolar III)-循环性情感疾病 (cyclothymia)-轻度狂躁和轻度忧郁
躁郁症第四型 (Bipolar IV)-因为抗忧郁剂引发的狂躁
躁郁症第五型 (Bipolar V)- 家族史中有躁郁症的重度忧郁
躁郁症第六型 (Bipolar VI)-单极性躁症 (unipolar mania)
躁郁症第一型是在诊断上最不具争议性的,同时它也是最被广泛研究的一型。躁郁症第二型近年来被认为应该比以往所相信的更为普遍,尤其是在年轻人中,所 以忧郁症患者都应该经过筛选看是否是躁郁症第二型。循环性情感疾病可能一辈子都表现出相同的症状,而不会演变成典型的躁郁症 ( 通常指第一型)。至於由抗忧郁剂引发的第四型躁郁症,目前并没有共识认为它的躁期是抗忧郁剂的副作用,抑或是揭发 (unmasking) 了个体躁郁症的潜因。有一部份的躁郁症患者一开始是以忧郁症为表现,尤其是年轻的患者,所以躁郁症和忧郁症有时并不易区分。至於单极性的躁症则十分罕见,如果是发生再四十岁以后则需要考虑可能是神经学及其它生理方面的病变。
躁郁症的伪装
躁郁症有可能伪装成 (或是同时罹患两种疾病)行为违常 (conductive disorder),过动症,酒精滥用及其它物质滥用,强迫症,恐慌症,人格异常 ,所以在诊断上十分困难。
躁郁症发病的年龄
躁郁症通常在青春期或是成年期早期发病,但是通常在发病和前往治疗之间常常有许多年的延误,也因此造成个体在人际 课业和社会功能方面的重大影响。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者的延误就医和该个体的预后较差相关,但是躁郁症并没有证据显示亦有此现象存在。
早期发病通常是指在25岁之前发病,通常越早发病者的家族病史较重。通常较早发病的躁郁症患者一开始多以忧郁期为主,并且通常会经历多次忧郁期之后才会有轻度狂躁。这类患者通常对Divalproex反应较Lithium佳。大部分的躁郁症患者会经历多次发病,而且无症状期(symptom-free interval)的长度通常会随著年龄的增长而减短。
心理治疗
躁郁症的心理治疗通常著重於阴极并引起的生活调适困扰(因此病通常对生涯规划有重大影响),提供患者及家属情绪支持 教育 应对技巧 监控症状和治疗的持续。
其它
有时对於在急性躁期或是自杀意念强烈时,强迫住院事并需的 。有时自伤行为会以间接的方式表现,例如: 开快车 滥用药物 挑衅他人 。
躁郁症能根治吗?
由於病因不清楚,因此目前尚无法根治,但可以药物治疗,减轻症状或减少发作次数。病患及家属若能及早接受适当的治疗,规则的服药,不因病情稳定而自动停止治疗,可使病人能维持正常稳定的生活与工作。
症状发生时家人如何协助他
情绪过份高昂时有什麼徵兆?
当你察觉到病人突然显得过份兴奋,精力充沛,好争论,易与人起冲突,过份慷慨、热心,这就是情绪高昂的开始。
如何「协助」他呢?
此时病人会变得敏感,容易受周遭环境的影响,斤斤计较,爱批评、易怒又固执,甚至会出现不合理的要求及行为,我们必须了解这些是症状,对於可行的要求,可以同意,不合理的部份要用接受的态度,诚恳的倾听,但不立即给予答覆,来暂缓他不合理的要求。假如他激动得无法接受劝解及转移时,可以肯定、坚决但不责备的态度告诉他:「我们很关心你,但这是不可以的。」如此可达到限制的目的,也使病人感受到安全与信任。
家人该注意些什麼?
因为活动量过大,注意力不集中,而易疏忽照顾本身的安全、起居,所以必须要------
*布置一个简单、安全的环境。将剪刀、烟灰缸收起来,防止作为功击的武器。
*协助注意营养的摄取。因为耗费大量体力,须少量多餐以补充所须的营养。
*注意个人卫生的处理因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忽略漱洗、沐浴及衣服的更换,须定期提醒。
情绪过份低落时,有什麼徵兆?
病人呈现出忧郁情绪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沉溺於不说一句话,不做任何事,活动减少而缓慢,食欲不振,睡眠型态是易惊醒或早醒时,就该注意了。
家人该注意些什麼?
*用简单、直接、重覆的语句来接近病人,以了解、尊重的态度来鼓励他。
*注意营养的摄取少量多餐,在旁陪伴。食物的准备,要易咀嚼消化且高热量、高蛋白质的食品。病人大多不会主动要求,不要因病人拒绝,就把食物取走。
*个人卫生的处理协助漱洗、沐浴及衣服更换。
*给予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协助病人按摩四肢,做被动运动。
*注意周围的环境减少吵杂声音,以避免刺激,但仍可安排病人活动,并鼓励与人接触。
*为预防病人因忧郁而产生的自杀行为,故须避免让病人自己保管药物或单独居住,多留意病人情绪与言行举止,并应遵从医师指示,按时给药,必要时须接受住院治疗。
如何来预防自杀行为?
*60--80%自杀病人,都曾直接或间接提过想死的事,因此,要注意自杀的警讯,不要认为宣称自杀的人绝不会自杀。
*密切观察病人言行,发现有自杀前兆,随时陪伴病人
*自杀前兆包括病人的情绪与行为突然改变,如严重忧郁病人转变成开朗或活跃;或怨恨、攻击转变成退缩或拒食;或言语中有想死的暗示。
*发现自杀前兆时,应给予充份的关心与支持,鼓励病人说出心中的仇视、愤怒与哀伤。
*安排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除去周围环境中的危险物品,须特别注意的时间是清晨与深夜。
*耐心倾听病人痛苦的心声,让他感觉到有人在关心他与了解他,愿意帮助他。
*不要否定或讥笑病人所说的,也不要与他争论。
*发现自杀前兆,最好能协助、鼓励病人就医。
*情绪改善后,至少三个月内仍有再度自杀的可能性,仍须注意即预防。
来给大家支几招:
1:不要总把错误推给对方,感情疲惫期时,我们总会带着负面情绪看待对方,怎么看对方都不顺眼,一件小事就能吵得天翻地覆。这种想法只能让感情越来越差。所以,当出现我问题时,我们不妨先想想自己哪里出了问题,再和对方进行沟通,才能让事情更好的解决。
情侣
2:对于夫妻来说,很多是不想分手的。所以这个时候就要徐汇克制,两人要坐下来好好把问题摊开讲明白。不去计较到底是谁的错误,而是去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矛盾。要是遇到原则性的问题,就要考虑对方到底是不是自己最重要的那个人,如果没有对方你会不会开心,你是否在未来的计划中包括他。这些问题的考虑都将对之后的交往起到重要作用。
情侣
3:其实对方是你的镜子,你如何对待爱人,爱人也会同样的对待你。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相互的,没有突如其来的好,也没有突如其来的爱,都是在日积月累,互相影响。所以当你发现对方身上很多你看不惯的东西时,其实这时候,你身上也同样有着相同的问题。因此不妨两人分别在自己身上找问题,然后进行改正,再交流,这样的改变会给予对方新鲜感和信任感,很多矛盾也就更容易化解。
目录 1 拼音 2 疾病代码 3 疾病分类 4 症状体征 5 疾病病因 6 病理生理 7 诊断检查 8 鉴别诊断 9 治疗方案 10 预后及预防 11 流行病学 附: 1 治疗老年期抑郁障碍的穴位 1 拼音
lǎo nián qī yì yù zhàng ài
2 疾病代码
ICD:F329
3 疾病分类
精神科
4 症状体征
老年抑郁症与青壮年患者两者之间临床表现有否质的差别,尚无统一意见。至少本病受老化过程心理和生理变化的影响仍具有一些特点。
1焦虑、抑郁和激越的混合状态 老年病人对忧伤的情绪往往不能很好表达,常用“没有意思,心里难受”或表现对外界事物无动于衷,常否认或掩饰心情不佳,甚至强装笑脸。其亲属及熟人也可能意识不到患有严重情感疾病,而只以为是些躯体的“不舒服”。见到医生就抓住双手不停地诉说躯体不适,有时躯体焦虑完全掩盖了抑郁。也有的无故报怨人们对他不好,以致使人无所适从。
2兴趣索然 病人不能体验乐趣是较常见的特点。病人不但对以往生活的热情和乐趣下降,越来越不愿意参加正常活动,如社交、娱乐,甚至闭门独居、疏远亲友。有的病人能说能笑能娱乐,但就是不能体验出“快乐”。有的病人经治疗好转会见家属时能流出眼泪时反而体验到“快乐”。
3精力下降 主观上感到精力不足,疲乏无力,重者终日卧床事事需人扶持。老年病人常被误认为患有严重躯体疾病而送到综合医院接受昂贵的医学检查,导致延误治疗时机。
4自我评价低 病人对自身的状态评价过低,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自责自罪。
5自杀观念和行为 老年人常不明确地表达,如可能说“打一针让我死吧”,却否认有自杀的念头。老年抑郁症有慢性化趋势,也有不堪忍受抑郁的折磨,自杀念头日趋强烈,以死求解脱。
6心境昼夜节律改变 病人心境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常作为内源性抑郁诊断指征之一,特别是伴有早醒时。病情轻些的老年人,入睡前感到轻松些,讲“一天可过来了”或能体验到晚上电灯打开后心情平稳些。
7躯体或生物学症状(Bridges KW,1985) 情绪反应不仅表现在心境上,并且总是伴有机体的某些改变。患者的躯体主诉主要集中以下几种。
(1)心血管系统:多诉说心慌气短、恶心、呕吐、胸部憋闷、心前区疼痛、背痛等心脏性神经官能症的症状。老年病人可为此多次送到急救中心。
(2)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是最常见的。自诉腹部胀满、胃口不好、反酸水、腹疼、便秘、腹泻、多伴有体重减轻等胃肠功能性紊乱的症状。口干、便秘也是常见的症状。个别患者也有出现饥饿感或贪食相反症状,曾遇见1 例70 岁的老年女性患者先是出现饥饿感,逐渐加重,最后在看病时也带着馒头、点心等食物,她不停地进食,经过检查躯体无异常体征,到后来慢慢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经过抗焦虑抑郁治疗后病愈。
(3)睡眠障碍:是很多患者到专科医院就诊的主要原因,约有80%的病人有睡眠障碍,主要是中段和末段睡眠差。他们多声称自己入睡困难和噩梦,甚至整夜睡不着觉,服用过多种安眠药物也不起作用,对此感到很痛苦,急切要求医生提供治疗。而家属所反映的情况却不像患者所说的那样严重,他不是睡不着,而是睡眠较多,就是你从睡眠中把他叫醒,他也不会承认自己睡着了。典型的是早醒,早晨两三点醒后,即陷入今天如何过的痛苦绝望之中。因患者睡意不够,反映其对失眠有焦虑情绪之敌。
(4)自主神经系统:有些患者的主诉是自主神经紊乱的表现,如头痛、头晕、心悸、胸闷、气短、四肢麻木,以及感觉异常,如皮肤烧灼感、出汗多、身上有气四处乱串等。
此外,认知功能障碍也是老年抑郁常见的症状。约有80%的病人有记忆减退的主诉,存在比较明显认知障碍类似痴呆表现的占10%~15%,如计算力、记忆力、理解和判断力下降,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筛选可呈假阳性,其他智力检查也能发现轻至中度异常。国外作者称此种抑郁为抑郁性假性痴呆。其中一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可逆痴呆。
值得提示的是,老年期抑郁症与青壮年抑郁症的抑郁情绪,临床表现有所不同。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较突出的表现是焦虑和过分担心,往往把问题看得复杂化。行为方面表现坐卧不安,搓手顿足,反复以躯体不适纠缠家人或医生。由于治疗效果不佳,检查又没有严重的躯体疾病,家人对病人就产生了厌烦情绪。因此,患者觉得患了不治之症,感到家人讨厌自己。在此基础上怀疑家人为摆脱包袱而伤害自己,患者感到周围的人也都议论自己,别人的一举一动都是暗示自己去死等精神病症状,如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疑病妄想。患者自认为患有严重疾病,受疾病痛苦的折磨,而家庭成员又不理解,这样在抑郁情绪和病理性恶劣心境的基础上,以及妄想体验的影响下产生悲观厌世、无助感、无望感,而发生自杀企图和自杀行为。老年期抑郁症自杀行为也与青壮年患者有所不同,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在自杀前顾虑重重,把自己死后的各种可能结果都面面俱到地考虑好,一旦采取自杀,态度坚决,自杀的成功率一般比青壮年的抑郁症患者要高。
因此,当老年期出现躯体不适感而纠缠不休,又检查不出相应的躯体疾病体征时,应当想到有老年期抑郁症的可能,特别是出现抑郁情绪障碍后,应及时去专科医院就诊。
5 疾病病因
情感障碍的病因目前还不清楚,可能与病前性格、遗传、生化和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病前性格多有固执己见、依赖性强、心胸狭窄、办事认真等特点。多数人发病前有社会心理诱发因素,最常见的诱因往往在退休后社会生活范围缩小,住在与邻居相隔的单元房内与邻居间不相来住,环境改变,受身体条件的限制,与同事间的交往中断,人与人之间阻隔,有被社会抛弃的失落感。家庭中子女已长大成人参加工作学习,甚至婚后分家单过。加之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同老年人在一起生活时间减少,使老年人感到寂寞孤独。离、退休后或劳动能力丧失、经济来源减少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角色改变,同时老年人特殊的年龄阶段,生活负性事件会不断出现,如丧失配偶、亲朋好友死亡以及家庭矛盾、意外事件等诸多因素都容易使老年人产生悲观情绪。社会环境因素和病前性格、以往痛苦遭遇和原有的健康状况等潜在因素,促使其发生心理方面的改变,从而导致老年抑郁症的发生。尽管这些因素错综复杂并相互交织,但是这并不影响大多数医生对老年人情感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6 病理生理
1遗传因素 Kay(1959)对一组不同年龄起病的老年抑郁病人进行调查,首先报道老年期首次起病患者的遗传负荷明显低于早年起病者。沈渔邨等(1990)的调查也发现晚发病人有情感障碍家族史者占147%,而早发单相抑郁患者为455%有显著差异。于欣(1996)对首发年龄大于60 岁的45 位情感障碍患者进行分析,单相躁狂及双相情感障碍共11 例,单相抑郁34 例,有情感障碍家族史者2 例,占44%(于欣,1996)。由此推测遗传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随年龄增大而减少。
2社会心理因素 国内陈耀银的调查发现,老年期抑郁在病前重大生活事件发生率与中青年相似,但事件严重性较重。事件类型为家庭冲突及躯体疾病。而中青年事件类型是个人、工作、学习。居丧反应是常见的,这种不良心境可持续1 个月。如能保持正常适应能力,应视为正常反应。并非每个遭受重大生活事件都患病,也不一定患情感障碍。
3病前人格特征 正常老化过程也常伴有人格特征的改变,如孤僻、被动、依赖和固执等。Post(1972)和Abrams(1987)发现本病患者有明显人格缺陷,与正常老年人比有突出的回避和依赖人格特征。老年人躯体疾病的存在可使这些特征更突出。
4生化代谢异常 近年研究发现单相抑郁症患者血中(去甲肾上腺素)NE、脑脊液中NE、3甲氧基4羟基苯乙二醇(MHPG)及其代谢产物不是降低而是升高。而且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和三环类抗抑郁剂(TCA)升高NE、5HT 作用发生快,临床显效时间慢,使情感障碍的单胺学说受到挑战。Segal(1974)首先提出受体假说,认为抑郁症是脑内NE、5HT 受体超敏所致,受体超敏可能是抑郁病人大脑突触部位可利用的单胺减少的适应性反应,抗抑郁药物降低受体敏感性达到治疗作用。但帕罗西汀不下调β受体敏感性。5HT 在抗抑郁药物和情感疾病的研究领域一直受到重视,选择性5HT 耗竭剂可逆转TCAs 和MAOIs 的抗抑郁作用,自杀者脑内5HIAA 含量明显降低。有人发现,脑脊液5HT 浓度与抑郁程度相关,浓度越低抑郁越重。此外,DA 和GABA、胆堿能系统功能障碍也与情感性障碍有关。
无论作用于单胺摄取还是受体阻滞的药物,都是从第一信使角度出发。Wachtel(1988)提出第二信使假说:正常情况下,NE 由cAMP 传递信息,Ach 由磷酸酰肌醇系统传递信息,双方平衡保持情绪正常。cAMP 系统功能减退导致抑郁,而增强则导致躁狂。
5神经内分泌 正常老年人和抑郁性障碍的神经内分泌改变是常见的。有时同一病人既有迟钝的TRH 反应,又有异常的DST,有的只有其中之一,有的两者皆无。年龄因素本身(60 岁以上男性)即可造成迟钝的TRH 反应。神经内分泌改变的病理生理意义还不明确,有待进一步阐明。
6大脑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 CT 和MRI 技术相继用于情感性障碍的研究。
45 岁以上抑郁病人皮质下脑组织结构改变的发生率增加已经得到MRI 影像学的证实。这些损害可能与老年期抑郁的发生和预后有关(Krishnan et al 1988)。国内王家华等(1996)发现,有增龄性脑改变的老年人抑郁发病率高于无改变者,焦虑发生率也高。关于老年情感障碍患者有无大脑形态学改变还不成熟,有待进一步积累资料追踪研究。
7 诊断检查
诊断:老年期抑郁症很容易漏诊,抑郁情绪常被身体其他不适症状所掩盖。目前国际和国内尚无老年期功能性情感障碍的疾病分类,对老年期首次起病的各种功能性精神障碍的诊断仍参照国际和国内现行的分类与诊断标准。WHO(1970)老年期功能性精神障碍的分类过于简单,国内、外作者也试图对老年期首发的单相抑郁进行分类,但这些意见未得到广泛的认可。
心理学家提出一种自我评估法,依此法可以进行自我评定。新西兰医生根据临床观察资料总结了10 个最敏感的因素,设计成10 个对话式的问题,每个问题有4 个备选答案供选择,根据本人情况,在其中选择1 个最恰当的答案。判断方法是把总分(所有答案的分值相加)除以40 再乘以100 计算出抑郁指数,指数大于70 分,可判断为抑郁症。
评分法:对话式检测法指数计算公式为:总分÷40×100
判断:如果指数大于70 分,可判断为抑郁症。
实验室检查:本病目前尚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当出现并发症,如感染等,实验室检查显示并发症的阳性结果。
其他辅助检查:本病目前尚无特异性辅助实验室检查。
8 鉴别诊断
老年人常伴有各种躯体疾病和脑血管系统疾病。许多急、慢性疾病,如心肺疾患、内分泌疾患、贫血、维生素缺乏等可引起抑郁症状。因躯体疾病服用的某些药物,如利舍平(利血平)、胍乙啶、α甲基多巴、普萘洛尔(心得安)、类固醇和抗肿瘤药物也可诱发抑郁。鉴别诊断时应详细了解病史和用药史,尽可能全面地进行实验室检查,仔细分析情感症状与躯体疾病及用药之间的关系。判断情感症状是否与躯体疾病的严重程度平行并随之波动,减药或停药能否使症状减轻或消失将有助于鉴别诊断。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老年抑郁症病人临床表现为各种躯体不适,如胸闷、气短、疲乏无力、消化功能减退、恶心呕吐及体重减轻。而病人的抑郁心境往往为躯体症状所掩盖,病人将其不适归于内科疾病,反复到综合医院检查,对症治疗往往疗效不佳,常易误诊为神经症或躯体病而延误治疗。此即为“隐匿性抑郁”,详细的精神检查,有无情绪昼重夜轻及体重减轻有助于明确诊断。
在老年病人中,抑郁和认知障碍存在复杂的关系。抑郁症病人中有一定比例会出现可逆性认知障碍,即“假性痴呆”(Well CF,1979),其中一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可逆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脑退行性病变,尤其在疾病早期酷似抑郁性障碍。这类疾病起病非常缓慢,在抑郁症状出现之前就已存在记忆力和定向力减退且进行性加重,大多数患者并无认知损害的主诉和痛苦体验。智力检查病人常给予近似的回答,语言功能也有障碍。CT 和MRI 检查可发现病人有明显的脑萎缩和脑室扩大。在诊断痴呆的病例中大约有20%合并抑郁症状(Reifler et al1982),通过使用抗抑郁剂治疗心境和行为可有改善,但基本的认知损害不会改善。
9 治疗方案
老年患者的药物治疗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老年人胃肠道血流减少但不影响脂溶性药物的吸收。因老年人脂肪含量增加,使药物分布容积增大。肝肾功能减退导致排泄能力下降,肝功能下降导致合成血浆蛋白减少而使血浆游离药物浓度增加。此外,老年人药效学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对药物更加敏感,副反应明显增加。由于常伴有躯体疾病而服用其他药物,老年人使用抗抑郁药物时,各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问题亦应予以重视。因此,老年病人药物治疗首先考虑的是副反应问题,其次才是疗效问题。
1药物治疗 三环类抗抑郁剂(TCA)是脂溶性药物,口服吸收快,约90%与血浆蛋白结合,大部分从尿中排出。TCA 有提高情绪、缓解焦虑、增进食欲、改善睡眠等作用,对各种抑郁状态均有效。禁忌证是严重的心、肝、肾疾病、癫痫、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对TCA 过敏者。TCA 有许多副作用,最常见的是抗胆堿作用、心血管副作用及影响心脏的传导。有报道,老年病人服用三环抗抑郁剂50~100mg/d 即可以达到有效浓度。但初始剂量应从25mg/d 开始,第1 周剂量不超过50mg/d,以后如果病人能耐受则逐渐加至治疗剂量。有效剂量6~8 周无效再换用其他药物。TCA 的抗胆堿作用有时造成意识模糊、共济失调、和记忆减退。四环类抗抑郁剂马普替林对老年人和患有心血管疾病者较好。疗效与TCA 类药物相似,服法、剂量也相同。米安色林(Tolvon)为新一代四环类抗抑郁剂,无抗胆堿能作用,也无心血管系统副反应,与抗高血压药也无相互作用。剂量30~60mg/d。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是20 世纪80 年代末及90 年代陆续上市的抗抑郁新药,其抗抑郁效果得到许多研究的证实,副反应主要为5HT 亢进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而抗胆堿能副反应比三环类抗抑郁剂要小的多。对老年病人无疑应从最低有效剂量开始。因均无镇静作用宜清晨顿服。需要注意的是,应用SSRI 后换用其他三环类抗抑郁剂需间隔较长时间。
2睡眠剥夺治疗 每周剥夺1 或2 次一夜睡眠,中间可间隔2~3 天。进步后可逐渐延长间隔。具体作法是病人起床后约40h 不睡眠,监督病人到第2 天晚上平时上床睡觉时才睡觉。适应证是中度抑郁,几乎无副反应。缺点是疗效维持时间较短。对有诸多禁忌证的老年病人虽显原始,也可一试。
3电休克治疗 电休克疗法(ECT)主要适用于对抗抑郁药无效或因某些原因不能耐受抗抑郁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有强烈自杀观念急需很快控制病情。抑郁发作期每周治疗3 次,也可根据病情决定治疗次数。对ECT 治疗反应良好者可作为维持治疗,每4~6 周1 次会起到预防复发的作用。
4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在本病治疗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但通常需与药物治疗相配合。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及不良环境所致抑郁可选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对明显依赖和回避行为可选用认知和行为治疗。适应证是轻度抑郁焦虑或重度抑郁恢复期。
5维持治疗 有文献报道,60 岁以上的老年抑郁患者,第1 次发病后24 个月内的复发率高达70%,发作次数越多缓解期也逐渐缩短。发病年龄越大,复发次数越多,再次复发的危险性也越高。大部分研究者主张,对60 岁以上第1 次起病的抑郁病人,在达到临床痊愈后至少应维持治疗1 年;若出现复发,则维持治疗2 年或更长。抑郁状态病人的常见护理及相关因素、护理措施。
6暴力行为的危险
(1)相关因素:①与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有关,如心境恶劣、消极观念、焦虑、失眠为主的病人。②与合并严重躯体疾病或久治不愈有关,病人痛苦难忍产生无望、无助感。③与年龄有关,随年龄增长自杀率上升。④与生活、安全没有保障有关,如独居无人照顾;经济困难,支持系统不得力甚至遭冷落或虐待的病人。
(2)护理措施:①评估病人自杀行为意念的原因和可能的自杀行为方式。观察其先兆表现,如表情极度痛苦,严重睡眠障碍;口头或文字遗嘱、赠与他人物品财产,收藏药物或自杀工具等。②遵医嘱为病人治疗处理躯体疾病或不适。③提供支持性伙伴关系,表示对病人的理解,引导其回顾一生中有成就的事情,以增强生活信心。④控制病人的生活和治疗环境,如去除危险物品和处理可供其自杀的设施等。⑤教给病人照顾者了解观察病人自杀观念,行为及护理的方法。并指出老年人自杀行为多在家中进行,所以病情严重者要住院治疗。
7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1)相关因素:①与精神症状有关,如病人心境恶劣、活动少而食欲下降;或有自责,产生无用感而进食量少或拒食。②与躯体不适有关,如病人合并躯体疾病,当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改变时,机体摄取热量能力降低。
(2)护理措施:①评估病人饮食习惯和嗜好,必要时制定专用食谱或饮食护理计划。②依不同情况对病人进行劝食、喂食、鼻饲及输液,以保证其营养摄入满足机体需要量。③遵医嘱治疗处理病人躯体疾病和不适。④告诉病人进食不足、拒食对健康和康复的影响,鼓励病人进食。教给病人照顾者饮食护理的方法。
8自理缺陷
(1)相关因素:①与精神症状有关,病人精神运动性抑制而进行自理困难,且情绪低落而无心进行个人卫生和修饰。②与躯体不适或肢体活动受限有关。
(2)护理措施:①评估病人自理缺陷的程度和原因,并给予其所需要的护理与帮助。以保持病人身体舒适,预防并发症发生。②带动病人进行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对其表现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情况允许时与病人一起制定生活自理计划或日常活动时间表。③告诉病人个人执行自理不仅可以满足其心理需要,还能提高生活及战胜疾病的信心。教给病人照顾者生活护理方法,并指出督促病人自我护理的重要意义。
9焦虑
(1)相关因素:①与精神症状有关,老年期抑郁状态病人伴有焦虑者多于非老年抑郁状态者,或与疑病有关。②与躯体不适有关,躯体疾病,药物副作用、失眠等引起身体不适后产生焦虑。③与他人对病人缺乏理解和关心有关。
(2)护理措施:①评估病人焦虑的程度和原因。②提供安全和舒适的环境,如室内光线柔和、少噪音可减少对病人感官的刺激。护士对病人表示同情和理解,不再和他提要求或要求他做决定。③与医生配合治疗处理病人的躯体不适,药物副作用和失眠等。④指导病人采用:仰视控制呼吸、垂肩等方法以中断或降低焦虑。教给病人照顾者帮助病人减轻焦虑程度的方法。讲清楚支持系统对病人心理康复的重要作用。
10 预后及预防
预后:一般来说老年期抑郁症发病期比青壮年要长,间歇期较短,有的呈迁延病程,多数患者疗效不满意,预后较差。有关本病的预后,Post 曾提出“三分之一”原则,即在老年抑郁中1/3 会有改善,1/3 不变,1/3 越来越差(Post F,1987)。
预防:当在年龄进入老年期的同时,人体出现了许多组织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据研究,65 岁以上的老年人若与30 岁健康个体对比,前者的脑重量为后者的56%,脑血流量为80%,最大工作速率为70%。此外,在心、肾、呼吸与代谢功能上也有着明显的下降(Schultz,1973)。可见,随着年事老迈,人的精神功能自然趋于缓慢和欠灵活机敏。当然并非全都如此,有不少老人的精神功能仍保持相当良好。高龄老人的生活方式渐趋单调,愈益孤寂者多。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心脏病等不少躯体疾病也越来越增多。在躯体衰老多病和家庭地位下降,以及经济不富裕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下,高龄者发生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精神异常者,在人类寿命普遍延长的当今世界中有相对增多之势。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结果表明不良情绪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健康状况,家庭关系,婚姻状况,经济来源,年龄与家庭结构等因素。因此,重视老年期的心理卫生,防止老年时期精神疾病的发生,对减少和环节本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一些研究指出部分年老离退休后,家庭就成为老年人活动的中心,随之而来的单调生活、“空巢”现象、丧偶、家庭人际关系以及老年人的家庭角色变化等都是老人面临的心理卫生问题,这些问题处理得好,适应得好,则心情愉快,可以继续发挥余热,为社会作出贡献,若处理不好就会适应不了,心情压抑,情绪苦闷,甚至丧失生活的兴趣。近年来老年期抑郁障碍在老年人中发病率明显上升,这与老年人的社会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密切有关。
老年人在心理卫生保健上,应重视以下几点:①防止老年期心因性疾病的发生:要改善退休老人的福利待遇,提高其物质生活水平,协调其家庭生活,丰富文化生活内容,并减少精神紧张。对已发生心因性疾患者,应充分地重视环境调整与精神治疗。②防止老年性谵妄:在伴发躯体性疾病的同时,高龄患者易产生老年性谵妄。故应积极早期防止躯体疾病,注意患者对使用的任何药物的耐受情况。当解除了躯体疾患或营养、代谢失调之后,老年性谵妄是可望恢复常态的。③注意改善脑功能状态,防止一些缺血性脑疾患导致的精神异常。要防止脑动脉硬化的发展,加强脑血循环。必要时可以进行预防性治疗措施。如服用降血脂、减轻血管脆性、促进小动脉扩张的药物等。④开展老年心理卫生的宣传与咨询,普及医疗卫生常识,增强老年人的适应能力。以早期发现,及时诊治,减少老年人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
在女性中更年期的机体变化比较显著。女性在45~50 岁时,卵巢停止排卵,月经停闭,性腺活动的衰退改变较为突出。随之产生的是整个内分泌系统以及相关的新陈代谢都发生了变化。自主神经也有着明显的失调,因此也影响大脑皮质的高级神经活动。处于更年期的妇女,常有体弱力衰、力不从心以及焦虑、不安感。再加上外貌的日趋衰老和自主神经功能的不稳定,不少人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更年期症状群。少数人,在某些精神创伤的促发下,发生了更年期忧郁状态或偏执状态。在青年时期患有情感性精神病者,处于更年期时也易发病,临床多以焦虑抑郁状态为主要病象。处于更年期阶段的女性,要加强体质锻炼,保证充足睡眠并要注意身心健康,注意防止精神创伤和躯体疾病。对已存在了更年期症状群者,要及时采用内分泌等治疗。对疑有情绪反常、疑虑多端者,应早期检查诊治。
11 流行病学
据20 世纪80 年代初美国国立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责任区5 个居民点5499 名65 岁以上的老年人以诊断交谈表进行调查,按照DSMⅢ诊断标准,大于65 岁的重症抑郁一年患病率约为1%。在许多社区研究中,没有躁狂症发作的报道。Shulman 和Post 发现在65 岁以上双相情感障碍研究中大约2/3 的病人是晚发的。Spar 也认为双相情感障碍在住院老年病人中是常被误诊的疾病。而在慢性疾病疗养机构和急性疾病治疗医院中老年重性抑郁患病率要高于社区;新入院老年病人中一年内患病比率为20%,精神病院的老年病房中有一半是抑郁症。在这些人中,回顾性调查发现31%~23%的人存在明显的抑郁症状(Blazer D,1987;Gurland B,1980)。
治疗老年期抑郁障碍的穴位 维会
拼音:wéihuì英文:BǎihuìGV20;ShénquèCV8概述:维会为经穴别名:1百会穴;
绝骨
悬钟,针刺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期间每隔10min运针1min。每日1次,治疗5d
顶上
拼音:dǐngshàng英文:经外奇穴名·顶上:顶上为经外奇穴名。出《工人医生手册》。位于大腿远端伸
悬钟
悬钟,针刺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期间每隔10min运针1min。每日1次,治疗5d 三阳
给你制定一个计划哦
1 你先约她去看**或者出去玩啊都可以
2 完到了晚上(一定是要是晚上哦) 你约她去一个适合谈情说爱的地方(在这里你要仔细的观察她的神情变化啊)
3 你和她先聊一些感情敏感的话题啊 比如,问她 你以前谈过恋爱吗, 你有喜欢的人吗等等 如果她够勇敢那她就会说她喜欢的那个人就是你
4 等你看时机成熟时你就对她说你喜欢我吗(你的表情一定要很认真啊,还有如果可以你可以牵着她的手说哦)
5 如果她喜欢你的话 她一定就会说“恩, 我爱你” 那这事就完了 但如果她不喜欢你的话 那她也只会委婉的拒绝你(当然冲她对你的那些反常的动作来看她是很爱你的)那样的话 你们还可以做好朋友的。
6 最重要的是你要 勇敢 在这里问你一句话 你喜欢她吗 如果你不喜欢她的话你就别按照我说的做了,那样只会伤害你和她哦 你喜欢她那你就要勇敢的去追啊 不要让女孩子那么的主动,按照我说的做你会成功的她会爱上你的拉!!!
大哥我说了怎么多,我容易吗? 你如果不采纳我的答案你多对不起我啊!累死了不说了 !! 祝你成功 有问题加这个号721674025哦
单纯的情感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最真实的表达方式,然而在当今社会,它却显得格外稀缺、奢侈。这是因为人们在不断地经历着生活的琐碎、繁忙和复杂,我们的情感经常被淹没在这些事物中,变得越来越复杂、充满了各种条件和限制,人们变得越来越难以表达出纯粹的情感。本文将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单纯情感的奢侈之处。
一、单纯情感需要内在的平衡
单纯的情感是一种内在的平衡,它需要人们在内心深处保持一种平和、愉悦的状态。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情感是被外界所干扰的,他们被一些不必要的事物所困扰,无法享受纯粹的情感。比如说,人们在工作中可能会被各种琐事所打扰,而这些琐事往往是与情感毫不相关的,却会影响到情感的表达。所以,单纯情感的奢侈之处在于,它需要人们在生活中保持一种内在的平衡,才能够真正地体验到它的美好。
二、单纯情感需要真正的关注
单纯情感需要真正的关注,这种关注是指人们真正地去关心和理解别人的情感,并在情感上做出回应。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常常只关注表面现象,往往忽略了真正的情感。比如说,一个人失恋了,周围的人往往只会说一些空洞的话,但却很少有人真正地去关注他的情感,去陪伴他度过这个难关。所以,单纯情感的奢侈之处在于,它需要人们真正地去关注和理解别人的情感,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它的美好。
三、单纯情感需要真实的表达
单纯的情感需要真实的表达,这种表达是指人们真正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在情感上得到回应。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常常只表达表面的情感,往往忽略了真正的情感。比如说,一个人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却很少有人真正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去寻求帮助和支持。所以,单纯情感的奢侈之处在于,它需要人们真正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它的美好。
四、单纯情感需要自由的空间
单纯情感需要自由的空间,这种空间是指人们在情感表达上的自由,而这种自由却往往被各种因素所限制。比如说,一个人在公共场合可能不敢表达自己的情感,因为他担心会被别人误解或嘲笑;一个人在家庭中可能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情感,因为他担心会引起亲人之间的争吵。所以,单纯情感的奢侈之处在于,它需要人们有足够的自由空间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它的美好。
五、单纯情感需要真正的交流
单纯情感需要真正的交流,这种交流是指人们在情感表达上的真诚和开放。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情感交流都是表面的、浅层次的,他们往往不愿意真正地打开自己的心扉,去交流自己真正的情感。比如说,一个人可能会在面对自己的感情问题时,选择沉默或是逃避,而不是去寻求真正的交流。所以,单纯情感的奢侈之处在于,它需要人们真正地交流自己的情感,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它的美好。
综上所述,单纯情感的奢侈之处在于,它需要人们在生活中保持内在的平衡,真正地关注和理解别人的情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拥有自由的空间和真正的交流。在当今社会中,这些条件显得格外难以达成,因此单纯情感也变得越来越奢侈。然而,我们应该意识到,单纯情感是人类最本质的表达方式,它的美好是值得我们去追求和珍惜的。
六、单纯情感需要保持纯粹
单纯情感需要保持纯粹,这种纯粹是指情感本身没有被外在因素所污染和扭曲。现实生活中,很多情感都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比如说金钱、地位、社会地位等等,这些因素会让情感变得复杂和混乱。所以,单纯情感的奢侈之处在于,它需要人们保持情感的纯粹性,不被外在因素所影响,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它的美好。
七、单纯情感需要保持持久性
单纯情感需要保持持久性,这种持久性是指情感本身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现实生活中,很多情感都是短暂的,比如说一时的热情、一时的感动等等,这些情感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所以,单纯情感的奢侈之处在于,它需要人们保持情感的持久性,不受时间的影响,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它的美好。
总之,单纯情感的奢侈之处在于,它需要人们在生活中不断追求内在的平衡、关注和理解别人的情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拥有自由的空间和真正的交流、保持情感的纯粹性和持久性。这些条件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和环境的支持和促进。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单纯情感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出它的美好和价值。
八、单纯情感需要认知和情感的平衡
单纯情感需要认知和情感的平衡,这种平衡是指情感和理智之间的平衡。在生活中,很多人由于情感的过于强烈,而失去了理智和判断能力,做出了一些错误的决定。相反,有些人由于过于理智,而失去了情感的体验和感受,变得过于冷漠和无情。所以,单纯情感的奢侈之处在于,它需要人们保持情感和理智的平衡,既要有情感的体验和感受,又要有理智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九、单纯情感需要保持自我和社会的平衡
单纯情感需要保持自我和社会的平衡,这种平衡是指个体情感和社会情感之间的平衡。在社会中,个体情感常常会受到社会情感的影响和制约,个体需要考虑自己的情感与社会情感之间的关系。同时,社会情感也需要考虑到个体情感的体验和感受,不能够将社会情感强加于个体身上。所以,单纯情感的奢侈之处在于,它需要人们保持自我和社会的平衡,既要考虑到自己的情感体验,也要考虑到社会的情感需求。
十、单纯情感需要人际关系的支持
单纯情感需要人际关系的支持,这种支持是指人际关系对情感的认同和支持。在生活中,人际关系对情感的支持和认同,可以让情感得到充分的体验和发泄,同时也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情感的温暖和价值。所以,单纯情感的奢侈之处在于,它需要人际关系的支持和认同,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出它的美好和价值。
结语:
单纯情感是多么奢侈的情感呀!它需要我们保持内在的平衡,关注和理解别人的情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拥有自由的空间和真正的交流,保持情感的纯粹性和持久性,认知和情感的平衡,自我和社会的平衡,以及人际关系的支持。这些条件需要我们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是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单纯情感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出它的美好和价值。所
以现代社会为背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单纯情感正在变得越来越奢侈。在这个快节奏、信息爆炸、竞争激烈、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难以保持内在的平衡和情感的纯粹性,越来越难以真正地关注和理解别人的情感,越来越难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越来越难以拥有自由的空间和真正的交流,越来越难以保持认知和情感的平衡,自我和社会的平衡,以及人际关系的支持。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单纯情感的价值和意义,重新审视我们自己和我们身边的人,重新寻找那些让我们感到真正快乐和幸福的情感体验。也许,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我们放弃一些不必要的东西,需要我们重新学会如何与他人交流和沟通。但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拥有单纯情感,体验到它的美好和价值,让它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单纯情感是一种纯粹而又自由的情感体验,是我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表达。它不需要任何外在的物质和社会条件,只需要我们的心灵和情感。单纯情感是一种纯粹的存在,它没有任何功利的目的,也不需要任何回报,它只是纯粹地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深处。正是因为它的纯粹和自由,单纯情感才成为了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它是我们生命的源泉和支撑,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境时能够保持内在的坚韧和力量。
然而,现代社会的竞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观正在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失去了对单纯情感的感知和追求。我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那么纯真、天真和无邪,我们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虚伪和功利,我们不再真正地关注和理解别人的情感,也不再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开始追求名利和物质,忽视了内心的情感需求,这让我们的内心越来越贫瘠和空虚,失去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单纯情感的价值和意义,重新寻找内心的纯粹性和自由。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重新寻找那些让我们感到真正快乐和幸福的情感体验,寻找那些让我们内心充实和满足的价值追求。我们需要回归内心,重新学会如何关注和理解别人的情感,如何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拥有自由的空间和真正的交流,如何保持认知和情感的平衡,自我和社会的平衡,以及人际关系的支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拥有单纯情感,体验到它的美好和价值,让它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需要通过学习、思考、沉淀和实践,重新建立内心的平衡和情感的纯粹性,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纯粹、真实和有价值的人。我们需要回归内心的源泉,寻找那些让我们内心真正快乐和满足的事情,重新建立与自己和他人的联系,
最近,有个朋友的同事患上了精神分裂中的情感幻想障碍,她把每一个和她丈夫说过话的女人都列为假想敌,大闹工作场所,和领导吵架,甚至无故失踪。
撇掉疾病的本身就情感来说,我总是觉得会如此焦虑的人,多半都是珍重感情而不得,又找不到发泄的突破口,最后心口抑郁而导致精神的重疾缠身。
情感,简单的两个字,有的人欢喜,有的人落寞,有的人爱而不得,有的人得了又失去;有时候让人伤悲,有时候又像太阳一样,明晃晃的,不小心,就伤了眼睛,直至痛彻心扉。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去理解别人,也没有办法不去理解他们,在这个世界,为情而死为情而伤的人不在少数,谁也不知道,冥冥之中有什么,在主导着这一切,让最初的陌生人变成亲密无间的爱人,也让海枯石烂走到老死不相往来。
爱的开始往往没有理由,但是情感里的恨,一定伴随爱而生。
于是,在情感的得失之间,有的心变得清澈见底,有的心被纠缠成了一个线团,有些人选择离去,有些人选择报复,有些人伤害了别人,有些人,困住了自己……
却也应了那句话: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
因为不了解她,所以,不敢轻易地对别人的爱情妄下判断,我只能模糊地勾勒出她的样子,因为爱太多,而现实装不下,所以,要溢出来一些才能减少自己世界里面精神的疯狂,也因为爱而不得的恨太多,需要活在虚幻的世界里,来维持现实已经模糊了的幸福的样子。她大概是没有看清过爱情真正的面目,不懂得爱情除了亲密还要有距离和经营。我们总是以自己以为的样子去认识爱,却不知,记忆的爱情早在时光中变了样子。
爱和恨,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生欢喜,便一定会伴有悲伤,既要享受得了溢出来愉悦,也要能承受失去后的无助和绝望。
爱情,是救不了我们自己的,我们能做的,只有平衡自己的心,倘然处之,在得失之间保得自己内心的周全。只有自己内心是美丽的模样,爱情才会是美丽的模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