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表达式——再读《我喜欢泰迪熊》

爱的表达式——再读《我喜欢泰迪熊》,第1张

     大卫·麦基的《我喜欢泰迪熊》是一本关于亲子关系的绘本,故事讲述了小王子彼得想要一个泰迪熊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但是他的想法却一再让父母无法接受,最后因为实在拗不过孩子,彼得拥有了一个纯金打造的泰迪熊。生日当晚又冷又硬的泰迪熊希望得到彼得的抱抱,一开始拒绝的彼得最终伸出了双臂,他的怀抱让又冷又硬的泰迪熊一点点变软,最终彼得从泰迪熊那里学会了拥抱父母。

一、绘本中的疑问

1、纯金泰迪熊为何会在拥抱后变软?

2、纯金泰迪熊为何会流泪,会说话?

二、填补漏洞(小乖口述,我记录,下划线部分为我补充内容)

     小王子彼得的妈妈是一个临时女巫( 参考《小仙女艾莉斯》 ),为什么是临时女巫呢?因为她在女巫学校里总是玩呀玩,根本就不学习,最终只能领了一个临时女巫的本子( 毕业证 )。后来她结婚了( 估计是当不了女巫就干脆嫁人了 ),生了小彼得,但是没有人知道她是个临时女巫( 善于伪装 )。

      彼得是国王和王后唯一的孩子,这对年轻的男女在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就突然当了父母,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他们夫妻之间一直难以达成共识,时间久了,彼此开始怨愤对方,忽视对方。彼得一直都是个听话的孩子,他从来都不违背父母的意愿,但是却在即将到来的生日时, 彼得不要爸爸妈妈说的礼物,他要一个泰迪熊,爸爸妈妈觉得泰迪熊是女孩子玩的就不想给他买。但是爸爸妈妈又非常爱彼得,所以妈妈想起她已经很久都不用的魔法,可是因为上学的时候不认真学习,她变了很多次都失败了,只好去购买了神奇糖果( 太爱《神奇糖果店》了 )。吃完神奇糖果,王后做了一个带有咒语的“爱的泰迪熊”,这个泰迪熊只要被人类抱一抱,它马上就释放出爱的法力,让那个人就会去抱别人( 感觉娃被巴拉拉小魔仙洗脑了 )。彼得抱着“爱的泰迪熊”很开心,很幸福。 而国王一家也因为这个“爱的泰迪熊”最终理解了爱,学会了爱。 抱抱能让人感觉温暖,能让你感觉到爱,所以我们要经常抱抱。

三、藏在绘本中的梗

     安东尼·布朗是非常热衷于与读者开玩笑,他善于在图画中隐藏一些细节,至于目的,他是这样解释的:“我喜欢在图华丽加入一些东西。读者看第一遍时,容易忽略这些细节,可是再看一遍时,就会有新的发现,这可以使一本书值得读者再三阅读。”同样,大卫·麦基也是一个擅长用小细节来抓住读者的大师。

1、日本桥

     《我喜欢泰迪熊》中有一个场景选用了莫奈作品《日本桥》,最初我认为这是大卫·麦基像莫奈作品致敬,但是一遍遍重读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这幅图是国王和王后第一次同时出现在画面中,而且一反之前双目紧闭的模样,彼此对视。也正是在这座桥上,彼得的父母决定按照孩子的意愿送出泰迪熊,这一页成为整个故事的转折点,而同样,《日本桥》不论是在技法上或题材上都反映了莫奈创作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如此巧合,真的只能归于是对大师的致敬吗?

     女儿说:“彼得的爸爸妈妈站在桥上是因为比较安静,适合说一些悄悄话,但是他们却忘记了池塘里的小鱼,他们都是龙王的士兵,最后龙王知道彼得的爸爸妈妈要给他送一个纯金泰迪熊,龙王就自己变成了泰迪熊,因为龙王很喜欢被人抱抱,所以他就会哭着让彼得抱他。”(这完全是第二版本的续写)

2、穿靴子的猫

     在故事中另一场景中出现了一幅画,画上描绘的《穿靴子的猫》中的一个桥段,大卫·麦基为何会在这里放置一幅这样内容的画呢?我查阅了这本书的两个版本,翻译上存在严重的不同。

     因为缺少原版书籍,所以无法考证到底这个梗应该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大胆猜测,依据墙上关于《穿靴子的猫》这幅图,我觉得第二个版本的翻译更适合故事的发展。

3、闭眼与睁眼

     《我喜欢泰迪熊》封面中紧闭双眼的父母与睁大双目的孩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瞬间抓住了读者的眼球。而书名页更加让人感觉到孩子和父母生活在完全两个状态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喜欢泰迪熊》从一开始我们就看到了父母关闭的心灵,让我感触到“我的世界其实你不懂”。果然,在故事的发展中,彼得的父母根本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根本不明白孩子的世界,于是更加不了解孩子对爱的渴求。但是当纯金的泰迪熊在彼得怀抱中变软后,彼得开始学会用肢体语言表达爱的时候,父母的双目终于睁开,但此时我们却发现彼得闭上了眼睛,我想此时的彼得应该是陶醉在父母的爱中久久回味吧。

4、故事的延续与猜想

     《我喜欢泰迪熊》和《大猩猩》都在故事的最后采用了大量留白,给读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具有无中生有和无中胜有的效果。《我喜欢泰迪熊》最后彼得一只手拿着泰迪熊,另一只手托着一个橙色(绘画语言中,橙色象征快乐、健康、勇敢)的球,从彼得拿泰迪熊的动作可以感觉到此时的泰迪熊已经完全变成了很轻很软的毛绒玩具,而另一个皮球又正好和故事中国王询问彼得需要什么圣诞礼物的伏笔所吻合,无论是三个人的姿态还是表情,我们都能感受到浓浓的爱。

四、故事的延伸

1、亲情

     在讨论亲情关系上,安东尼·布朗的《大猩猩》和《我喜欢泰迪熊》有很多相似之处。

     纯金的泰迪熊对抱抱的渴望正是彼得内心的诉求,从故事一开始我们看到的就是面无表情的国王与王后,看到的是疏离的亲子关系,看到彼得和父母之间总是隔着东西,甚至连彼得生日当晚给父母说“晚安”时,国王与王后也只是背对彼得无视他,用高高的椅背隔绝开他,这时我们都能从画面中感受到彼得的孤寂,感受到彼得对爱的渴求。

     对比安东尼·布朗的《大猩猩》,两本书中的父母与孩子都缺乏眼神的交流,没有肢体亲密的互动,没有语言上的温情,大家的生活就如同平行线一般,不存在交集。《大猩猩》是通过玩偶大猩猩让父亲向女儿伸出了双臂,而《我喜欢泰迪熊》是通过泰迪熊让儿子向父母伸出了双臂,不管是哪一种,我们都可以看出,不和谐的亲子关系要想被打破,必须有一方承担起主动,必须有一方有勇气去改变。

     我们可以从以上两幅图看出无论是彼得的父母还是安娜的爸爸,他们都选择了用书籍和报纸来阻隔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情感上的疏离。一幅画中的情感主要是通过直线、斜线、曲线和色彩来传递,虽然大卫·麦基在《我喜欢泰迪熊》中选用了大量的暖色(红色、橙色、**),试图营造温暖的氛围,但其实读者从彼得父母僵硬的表情中依旧读出了他们情感的冰冷,这恰好反衬了这浓烈的色彩。而直线的运用同样让高高的椅背瞬间阻隔了亲情沟通的道路。安东尼·布朗的《大猩猩》就更加的直接,他用了大量的冷色调(蓝色、黑色、白色)直线、交叉线和几何形的图案来表现安娜父女之间不和谐的相处模式,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安娜的孤独感。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两位作者对笔下小主角的色彩表达,在暖色调中的彼得身穿蓝色(冷色调)的长袍,在冷色调包围中的安娜身穿红色(暖色调)的毛衣,这难道只是巧合?儿童如此突兀的色彩主线让读者的目光汇聚在这里,也让我们感受到固有世界被打破的突破口就是孩子本身。

     我们看到故事最后的画面,一直面无表情的国王与王后快乐的手舞足蹈,而国王也将彼得架在脖子上嬉戏,再次对比《大猩猩》里大猩猩架起安娜的情景,在安娜心里,大猩猩扮演的就是父亲的角色,而最终爸爸的心被安娜的爱感动,跨越了椅背横隔拦阻,俯就姿态亲吻女儿,了解并满足她的需要,重新建立两人的亲密关系,而一直穿着冷色调衣服的安娜父亲,在故事最后也换上了一件红色的毛衣。

     《我喜欢泰迪熊》像一幅警示标语般时刻提醒着我,让我明白在给予孩子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应关注她内心的世界。这让我想起王人平老师的一段话:“培养”就是“陪着养”。我们整日忙于找寻着培养孩子这种能力,那种品质的方法,可对孩子却常常连陪伴的耐心都没有,滋养的过程都想省略,只想用说教、打骂等简单粗暴速效的方式教育好孩子,而无视良好家庭关系的构建。关系先于教育、包含教育,有了稳固的亲子关系,教育会变得轻松、快乐、自然而然。

     除了绘本中的亲情牌外,**中我们也会发现很多,有些是主线,有些却是暗线,例如法国**《放牛班的春天》。**的主线讲述了音乐老师马修在一所男生寄宿制学校里给孩子们教音乐的故事,在**中出现了一个拥有天籁之音的问题男孩——皮埃尔,马修通过谆谆善诱的方式最终挖掘出了皮埃尔的音乐天赋。**中有一条暗线,马修多次和皮埃尔的母亲见面,不断告诉她皮埃尔的亮点,希望皮埃尔能发挥自己的音乐天赋,虽然马修老师的目的并不单纯,但是正是因为他不断给皮埃尔母亲这种天赋暗示,最终皮埃尔的母亲带着他离开了寄宿制学校,去进行更系统的音乐学习,这才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指挥家。

     从这条暗线中我们看到了马修的作用,正是这个外在力量的存在,才让皮埃尔原本疏离的母子关系得到改善,也正是外在力量的推动,皮埃尔的母亲才改变了对待孩子的态度,最终引领着皮埃尔完成了自身成长的蜕变。

2、拥抱

     几米的《拥抱》在前后封面上分别有这样两句话,“没有任何一个拥抱该被忘记”“每个拥抱都闪耀着动人的秘密”。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赫洛德·傅斯博士说:“拥抱可以消除沮丧——能使体内免疫系统的效能上升;拥抱能为倦怠的躯体注入新能量,使你变得更年轻,更有活力。在家庭中,每天的拥抱将能加强成员之间的关系,并且大大减少摩擦。”

     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经常被触摸和被拥抱的孩子的心理素质要比缺乏这些行动的孩子健康得多。成人更是如此,它会让你重拾童年的安全感、温暖感。人与人之间的拥抱是在传递爱,彼得通过泰迪熊学会了拥抱,之后他教会了父母拥抱,相信他的父母也会去教会别人的拥抱,这是一种爱的传递,一种情感的延续。

     几米在《拥抱》中设定的孤独的红毛狮就是在阅读中感受到拥抱的魔力,从拒绝拥抱,到向往拥抱,再到模拟拥抱,学会拥抱,在这一系列情绪的变化中,孤独的红毛狮不再依靠没完没了的梦境来获取温暖,它走向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还有一种拥抱来的很隐晦,那就是陪伴孩子成长,在孩子身边扮演无数角色的小宝贝,例如小老鼠阿文的那条黄毯子,例如阿秋的好朋友阿狐,还有由布那个神奇的小丢丢。

     彼得抱住泰迪熊的那一刻让我想起了阿文紧紧搂住小毯子的样子,想起了阿秋和阿狐勇敢的旅行,想起了由布和小丢丢的各种游戏,所以拥抱并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其实人与物之间的也可以通过抱抱的方式来传递爱。

3、礼物

     在《我喜欢泰迪熊》中,彼得选择了父母都觉得无用的泰迪熊作为生日礼物,而在父母眼中有用的东西应该是银剑、王冠、白马、宝座这些象征权力、荣誉的东西,正是因为彼得的选择违背了父母的“有用”价值观,所以他的选择一再被忽视,但是可喜的是,彼得的父母是一个非常尊重孩子的人,即使孩子违背了自己的意愿,但是他们仍然以自己的理解力给了彼得一个泰迪熊——一个纯金的,又冷又硬的泰迪熊。

     礼物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最温馨最美好的心意,而最好的礼物不一定是最贵重的,礼物既可以来自于别人的馈赠,也可以是自我的取悦。但无论是哪一种,选择什么样的礼物至关重要。我们如果总是自以为是的给孩子一堆礼物(玩具),那么其结果就是孩子会如同赛赛一样;我们应该如《雪花人》里班特利的父母一样,了解孩子的需求,给他最想拥有的礼物。当然,无论是哪种礼物都是为了表达和传递爱,当我们给了孩子正确的引导,孩子必然也会明白礼物并非最昂贵才是最好的道理,正如《妈妈的礼物》中孩子们送出的那份爱的礼物一样。

是达利的画《记忆的永恒》

这个地址有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4%EF%C0%FB&in=2&cl=2&cm=1&sc=0&lm=-1&pn=1&rn=1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4%EF%C0%FB&in=61&cl=2&cm=1&sc=0&lm=-1&pn=60&rn=1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

于1904年5月11日出生于西班牙东北部的加泰隆尼亚省的菲格拉斯城。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非常活跃,这对于他后来的生涯尤其重要;这个时期的一些轶事,无论真实与否,都是他以后许多持续不变的形象的基础,他与父母及妻子加拉的关系对于他的艺术个性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达利总是热爱着他儿时的风景环绕菲格拉斯城的大平原和有橄榄林与尖秃岩石的加泰隆尼亚海岸。这些古老令人伤感的风景不仅作为背景而且也作为有生命的存在进入了他的绘画。"除了毕加索,萨尔瓦多·达利也许是最为知名但这并不是说得到了高度的评价的二十世纪画家"。围绕达利现象,人们有许多疑问:达利为何如此知名,几乎是臭名昭著他究竟是一个杰出的艺术家还是一个江湖骗子他到底是一个现代主义者还是一个古典主义的拙劣继承人在艺术史论界尤其关注的问题是:达利的艺术在多大程度上属于超现实主义达利在现代艺术中的地位究竟如何达利现象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最为根本的问题:艺术在二十一世纪的命运究竟如何我们不妨也可以这样提出问题,类似达利的反艺术现象究竟是怎样一种文化现象

超现实主义绘画是西方现代文艺中影响最为广泛的运动之一,达利作为该运动在美术领域的主要代表,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对象。"我同疯子的唯一区别,在于我不是疯子","每天早晨醒来,我都在体验一次极度的快乐,那就是成为达利的快乐……"。不用看达利高高翘向天穹的胡子,不用观赏他充满奇思怪想的作品,单是这些不同凡响的妙语,就足使你想象得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达利的盛誉主要归结于他自我推销的天分,但更应归功于他富于奇想的特殊才能。他的奇思怪想源自于生命中难以捕捉的素材,如性、死亡、变态、苍穹。他惯用不合逻辑地并列事物的方法。将受情感激发产生的灵感转变为创作过程,将自己内心的荒诞、怪异加入外在的客观世界,将人们熟悉的东西扭曲变形,再以精细的写真技术加以肯定,使幻想具有真实性。达利始终宣称自己是现代艺术文化的救世主,每天都在创造丰功伟绩,取得划时代的胜利:前往巴黎、遇见加拉、爱情田园诗、超现实主义革命……

为了获得自相矛盾的视觉形象,他通常都十分细致,精确地用十分斜视的手法描绘这些创造的形象,也许正式这种一丝不苟的现实主义笔法,正式这些清晰存在却非真实的形象才是如此令人不安的原因。

在达利长达70年的艺术生涯里,可谓做尽了让我们瞪目结舌的事。在那些怪事和怪诞言论里,给"巨匠们打分"已经成为达利的品牌。在西班牙绘画史上,他与委拉斯凯茨、戈雅、米罗、毕加索等绘画大师一同辉映着西班牙俊美的天空,传奇着西班牙的绘画史。

达利那双目空一切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在忧郁地注视着这个世界。

达利年表

1904

萨尔瓦多.费利佩.哈辛托.达利五月十一日生於西班牙费格拉斯。

1914

达利在费格拉斯天主教中学上学, 已崭露绘画天才。

1918

对彩色疯狂酷爱。 五月二日, 在费格拉斯的市立剧院举办的当地画家画展上, 初次展出。

1919

定期撰写有关艺术的文章并开始向费格拉斯公立中学办的评论杂志「体育场」投稿。

1921

进入马德里的圣费南度美术学校, 学习素描, 油画和雕塑。

1922

在巴塞隆纳的达茂画廊展出八幅作品。

1923

因无政府主义思想倾向而被补, 在费格拉斯与古罗纳被囚卅五天。

1925

达利首次在巴塞隆纳的达茂画廊举行个人画展, 引起毕卡索和米罗的注意。

1926

在巴黎曾拜访毕卡索, 毕卡索对达利作品印象甚深。

1929

第二次到巴黎, 目的是拍摄布鲁维尔的影片《安大鲁西亚犬》。 与卡拉相遇相爱。

1931

首次在皮雷。科列画廊展出, 后来并三年连续展出两次。

1932

《软锺》在朱利恩 。 利维画廊初次参加集体展出时, 引起纽约艺术爱好者极大的好奇, 是达利作品在美国获得成功的开始。

1933

在纽约朱利恩。利维画廊首次展出个人画展。 十二月, 在巴塞隆纳的加泰隆尼亚艺术画廊展出。

1934

在伦敦的兹威默画廊, 达利举行了在英国的首次个人画展。 十一月, 达利与加拉乘坐潜普莱恩号轮船初次到达纽约。

1935

在纽约现代美术馆作题为「超现实主义绘画和偏执狂患者的形象」演讲。

1936

五月, 超现实主义实物在拉顿画廊展出, 达利以他的设计《康德纪念碑》及《刺激性欲的外套》参展。

1937

达利为避开战争, 逃亡至意大利, 住在爱德华 。 詹姆士家里。 他和詹姆士一同研究熟悉文艺复兴和巴洛克艺术。

1938

一月, 以《下雨天的出租汽车》参加巴黎美术画廊的超现实主义展出。

1939

再度到纽约, 参加三月廿一日在朱利恩 。 利维画廊开幕的个人作品展览会。

1940

纳粹入侵迫在眉睫,达利再度离开欧洲, 先住在美国维吉尼亚州,卡雷斯 。 克罗斯比家里。 后茈L运至加州卡美尔的卵石海滩。

1933 年

1941

十月, 芭蕾舞「迷宫」於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首演。 歌剧剧本, 布景和服装都是达利创作和设计的。

1942

纽约现代美术馆举办达利作品回顾展, 并轮流在美国其他八个城市展出。

1944

上演戏剧作品有:《钦尼塔咖啡馆》《感伤的讨论》和《疯子特里斯丹》。

1945

广岛的原子弹爆炸启发了达利,开始他的「核」或「原子」等科学阶段。

1946

返回欧洲, 准备在西班牙科加特港定居下来。 离家乡费格拉斯约三十哩。

1949

开始对宗教题材有兴趣, 也对和谐几何图形理论产生兴趣。

1950

一月, 达利在纽约出版了「备忘录」。

1954

先后在罗马, 威尼斯和米兰展出重要作品回顾展。

1960

二月, 在纽约展出《哥伦布发现美洲》个展。

1961

在威尼斯首演「加拉的芭蕾舞」, 达利设计布景, 道具和服装。 莫里斯。 贝贾特编导。

1964

达利被授与西班牙伊莎贝尔大十字勋章。 五月, 书籍「一位天才的日记」出版。

1965

纽约现代艺术画廊展出达利所有重要作品回顾画展。 此时他开始对摄影和二度空间艺术发生兴趣。

1969

「变态的情欲」出版, 这是他的偏执狂临界状态手法达到最高潮的作品。

1970

和西班牙建筑师埃米利奥‧ 佩雷斯‧皮涅罗研究建在费格拉斯达利博物馆的初步计划。

1971

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达利博物馆正式开幕。 达利第一部画集「是的(Oui)」 出版。

1972

纽约诺德勒画廊展出他的摄影作品。

1974

三月, 在德国法兰克福的史达德尔美术馆, 举办作品回顾展。 九月十八日, 费格拉斯达利博物馆开幕。

1979 年

1975

尼康公司资助摄影展, 主题为「达利,偏执狂临界状态方法,客观偶然性和第三度空间」。

1976

十月, 将一本著作「哲学家的炼金术」存入巴黎国立图书馆。

1978

四月, 在纽约古金汉博物馆展出第一件超立体主义的作品。

1980

在伦敦泰德画廊举行达利主要作品回顾展。

1982

妻子卡拉病逝。 达利隐居在恩波达。 创作有些是他自己设计的新主题, 有些是从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中取材的。

1983

四月十五日, 西班牙国王与王后, 为马德里西班牙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从1914到1983年400件达利作品选作」展览剪彩。

1984

三月廿七日, 在费格拉斯正式设立加拉-萨尔瓦多 。 达利基金会。

1986

缠绵病榻且闭门谢客, 可以接近他的只有医疗小组和最亲密的合作者。

1988

十一月, 病情恶化, 被送到巴塞隆纳的科龙医院。 在医院中, 西班牙国王亲自探视, 达利将自己为的一本诗送给他。

1989

心脏病突发, 一月廿三日於费格拉斯医院中去世。 他的遗体用防腐剂保存。 安葬在达利博物馆中。

那不是莎士比亚的作品,是一部希腊神话俄狄浦斯。。 不过莎士比亚根据俄狄浦斯而创作了同样荒诞不经的悲剧《哈姆雷特》,不过差别就在于,哈姆雷特是性格悲剧,俄狄浦斯是命运悲剧,以下是俄狄浦斯的故事梗概:拉伊奥斯年轻时曾经劫走国王佩洛普斯(Pelops)的儿子克律西波斯(Chrysippus),因此遭到诅咒,他的儿子俄狄浦斯出生时,神谕表示他会被儿子所杀死,为了逃避命运,拉伊奥斯刺穿了新生儿的脚踝(oidipous 在希腊文的意思即为“肿胀的脚”),并将他丢弃在野外等死。然而奉命执行的牧人心生怜悯,偷偷将婴儿转送给科林斯(Corinth)的国王波吕波斯(Polybus),由他们当作亲生儿子般地扶养长大。

  俄狄浦斯长大后,因为德尔菲(Delphi)神殿的神谕说,他会弑父娶母,不知道科林斯国王与王后并非自己亲生父母的俄狄浦斯,为避免神谕成真,便离开科林斯并发誓永不再回来。俄狄浦斯流浪到忒拜附近时,在一个岔路上与一群陌生人发生冲突,失手杀了人,其中正包括了他的亲生父亲。当时的忒拜被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Sphinx)所困,因为他会抓住每个路过的人,如果对方无法解答他出的谜题,便将对方撕裂吞食。忒拜为了脱困,便宣布谁能解开谜题,从斯芬克斯口中拯救城邦的话,便可获得王位并娶国王的遗孀约卡斯塔为妻。后来正是由俄狄浦斯解开了斯芬克斯的谜题,解救了忒拜。他也继承了王位,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娶了自己的亲生母亲为妻,生了两女:分别是安提戈涅(Antigone)及伊斯墨涅(Ismene);两个儿子:埃忒奥克洛斯(Eteoclus)及波吕涅克斯(Polyneices)。

  后来,受俄狄浦斯统治的国家不断有灾祸与瘟疫,国王因此向神祇请示,想要知道为何会降下灾祸。最后在先知提瑞西阿斯(Tiresias)的揭示下,俄狄浦斯才知道他是拉伊奥斯的儿子,终究应验了他之前杀父娶母的不幸命运。震惊不已的约卡斯塔羞愧地上吊自杀,而同样悲愤不已的俄狄浦斯,则刺瞎了自己的双眼。 同样,根据这个故事,希腊著名的索福克勒斯戏剧家将它改成了一个剧本,名字就叫《俄狄浦斯王》

  一、冰心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二、艾青

  艾青,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因病逝世,享年86岁。

  三、泰戈尔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四、普希金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年6月6日-1837年2月10日)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被许多人认为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被誉为“俄国小说之父”。他的作品是俄国民族意识高涨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反应。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小说《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等。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

1、诗集:《故事诗集》(1900)、《吉檀迦利》(1910)、《新月集》(1913)、《飞鸟集》(1916)、《边缘集》(1938)、《生辰集》(1941)。

2、小说:短篇《还债》(1891)、《弃绝》(1893)、《素芭》(1893)、《人是活着,还是死了?》(1892)、《摩诃摩耶》(1892)、《太阳与乌云》(1894),《四个人》(1916),《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与世界》(1916)、《两姐妹》(1932)。

3、剧作:《顽固堡垒》(1911)、《摩克多塔拉》(1925)、《人红夹竹桃》(1926)。

4、散文:《死亡的贸易》(1881)、《中国的谈话》(1924)、《俄罗斯书简》(1931)等。

  你是不是用五笔打字把"木"打成了"水"

  =========

  泰戈尔(1861~1941)

  Tagore,Rabindranath

  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是向西方介绍印度文化和把西方文化介绍到印度的很有影响的人物。

  生平 1861年5月7日生于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1941年8月7日卒于同地。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婆罗门种姓。祖父德瓦尔格纳特·泰戈尔和父亲戴本德拉纳特·泰戈尔都是社会活动家,支持社会改革。泰戈尔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校和孟加拉学院,但没有完成正规学习。他的知识得自父兄和家庭教师的耳提面命以及自己的努力者为多。他从13岁开始诗歌创作 ,14岁发表爱国诗篇《献给印度教徒庙会》。1878年,他遵父兄意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1880年回国,专事文学创作。1884年,离开城市到乡村去管理祖传田产。1901年,在孟加拉博尔普尔附近的圣地尼克坦创办学校,这所学校于1921年发展成为交流亚洲文化的国际大学。1905年后民族解放运动进入高潮,孟加拉和全印度人民都反对孟加拉分割的决定,形成轰轰烈烈反帝爱国运动。泰戈尔去加尔各答投身运动,义愤填膺,写出大量爱国诗篇。但不久同运动其他领袖发生意见分歧,他不赞成群众焚烧英国货物、辱骂英国人的“直接行动”,而主张多做“建设性”工作,如到农村去发展工业、消灭贫困愚昧等。他于1907年退出运动回圣地尼克坦,过隐居生活,埋头创作。1913年,他因英文版《吉檀迦利》(Gitanjaei,即《牲之颂》,1911年出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从此闻名世界文坛。加尔各答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英国政府封他为爵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先后10余次远涉重洋,访问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和平友谊,从事文化交流。1919年,发生阿姆利则惨案,英国军队开枪打死1000多印度平民,泰戈尔声明放弃爵士称号,以示抗议。1930年,他访问苏联,写有《俄国书简》。他谴责意大利法西斯侵略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支持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反对法西斯头子佛朗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写文章斥责希特勒的不义行径。他始终关心世界政治和人民命运,支持人类的正义事业。

  创作 在长达近70年的创作活动中,泰戈尔共写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余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大量关于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著,还创作了1500余幅画和2000余首歌曲,其中1首为印度国歌。

  13岁以后 ,泰戈尔发表了长诗《野花》、《诗人的故事》等,1881~1885年,出版抒情诗集《暮歌》、《晨歌》、《画与歌》,还有戏剧和长篇小说。戏剧和小说多取材于史诗和往世书,诗歌富于浪漫主义色彩。1886年,诗集《刚与柔》出版,标志着他在创作道路上进入面向人生与现实生活的时期。诗集《心中的向往》是他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他的独特风格开始形成。这一时期还写了剧本《国王与王后》和《牺牲》,反对恢复婆罗门祭司的特权和落后习俗。19世纪90年代是泰戈尔创作的旺盛时期。从1891年起,在他主编的《萨塔纳》杂志上,发表《摩诃摩耶》等60多篇短篇小说,主要是反对封建压迫,揭露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现象。他发表了《金帆船》、《缤纷集》、《收获集》、《梦幻集》、《刹那集》5 部抒情诗集,1部哲理短诗《微思集》和1部《故事诗集》。收入《缤纷集》的叙事诗《两亩地》是作者民主主义思想的最高表现。从《刹那集》起,他开始用孟加拉口语写诗。他的第二部英译诗集《园丁集》里的诗大多选自这一时期作品。

  20世纪初泰戈尔遭遇到个人生活的不幸,丧偶、丧女、丧父的悲痛与伤感在诗集《回忆》、《儿童》和《渡船》中有真实记录。他另有两部长篇小说《小沙子》和《沉船》。1910年,长篇小说《戈拉》发表,它反映了印度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现象,塑造了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战士形象;歌颂了新印度教徒爱国主义热情和对祖国必获自由的信心,同时也批判他们维护旧传统的思想;对梵社某些人的教条主义、崇洋媚外也予以鞭挞 。这期间还写了象征剧《国王》和《邮局》及讽刺剧《顽固堡垒》。1910年,孟加拉文诗集《吉檀迦利》出版 ,后泰戈尔旅居伦敦时把《吉檀迦利》、《渡船》和《奉献集》里的部分诗作译成英文,1913年《吉檀迦利》英译本出版,泰戈尔成为亚洲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进入另一创作高潮,发表诗歌《歌之花环》、《颂歌》、《白鹤》、《逃避》,中长篇小说《四个人》与《家庭与世界》。20世纪20 年代泰戈尔仍坚持写作,发表剧本《摩克多塔拉》、《红夹竹桃》,长篇小说《纠纷》、《最后的诗篇》及一些诗作。30年代他又陆续出版长篇小说《两姐妹》、《花圃》、《四章》;戏剧《时代的车轮》、《纸牌王国》 ;诗集《再一次》、《边缘集》和政治抒情诗《礼佛》等。1941年4月 ,他写下最后遗言、有名的《文明的危机》,对英国殖民统治进行控诉,表达了对民族独立的坚定信念。

  《泰戈尔作品集》中译本

  思想发展与艺术成就 泰戈尔生逢急剧变革的时代,受到印度传统哲学思想和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但他世界观最基本最核心部分还是印度传统的泛神论思想 ,即“梵我合一”。在《缤纷集》中,他第一次提出“生命之神”观念。他对神的虔诚是和对生活、国家与人民的爱融合在一起的。但这使他的诗歌也蒙上了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另外,他提倡东方的精神文明,但又不抹煞西方的物质文明。这些都使他的思想中充满了矛盾而表现在创作上。综观泰戈尔一生思想和创作发展 ,可大体分3个阶段:①幼年直至1910年前后,他积极参加反英政治活动,歌颂民族英雄,宣扬爱国主义,提倡印度民族大团结。②隐居生活直至1919年再次积极参加民族运动,爱国主义激情稍有消退,政治内容强的诗歌被带有神秘意味的诗歌所取代,也受了西方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诗歌的影响,宣扬的是爱与和谐。③从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开始直至逝世,他又开始关心政治,积极投入民族解放斗争,作品的内容又充满了政治激情,视野也开阔了,对世界和人类都十分关心 。可以说 ,泰戈尔一生的创作既有“菩萨慈眉”,也有“金刚怒目”。他的诗歌受印度古典文学、西方诗歌和孟加拉民间抒情诗歌的影响,多为不押韵、不雕琢的自由诗和散文诗;他的小说受西方小说的影响,又有创新,特别是把诗情画意融入其中,形成独特风格。

  泰戈尔与中国 泰戈尔一贯强调印中两国人民团结友好合作的必要性。1881年,他写了《死亡的贸易》一文,谴责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罪行。1916年,他在日本发表谈话,抨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行动。1924年,他访问中国,回国发表了《在中国的谈话》。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以后,他屡次发表公开信、谈话和诗篇,斥责日本帝国主义,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中国作家郭沫若、郑振铎、冰心、徐志摩等人早期的创作,大多受过他的影响。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绍到中国。几十年来出版的他的作品的中译本和评介著作为数很多。1961年为纪念他的百岁诞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10卷本《泰戈尔作品集》。

  ===========

  冰心 (1900~)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繁星》(诗集)1923,商务

  《春水》(诗集)1923,新潮社

  《超人》(小说、散文集)1923、商务

  《寄小读者》(散文集)1926,北新

  《往事》(小说、散文集)193O,开明

  《南归》(散文集)1931,北新

  《姑姑》(小说集)1932,北新

  《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33,北新

  《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诗集》1932, 北新

  《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北新

  《闲情》(诗、散文集)1922,北新

  《去国》(小说集)1933,北新

  《平绥沿线旅行记》(散文集)1935,平绥铁路管理局

  《冬儿姑娘》(小说集)1935,北新

  《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43,开明

  《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1943,开明

  《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诗集》1943,开明

  《关于女人》(散文集)1943,天地

  《冰心小说散文选集》1954,人文

  《陶奇的暑期日记》(小说)1956,上海少儿

  《还乡杂记》(散文集)1957,上海少儿

  《归来以后》(散文集)1958,作家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1960,百花

  《小桔灯》(小说、散文、诗歌合集)1960,作家

  《樱花赞》(散文集)1962,百花

  《拾穗小札》(散文集)1964.作家

  《晚晴集》(散文、小说合集)1980,百花

  《三寄小读者》(散文集)1981,少儿

  《记事珠》(创作谈)1982,人文

  《冰心论创作》 1982.上海文艺

  《冰心作品选》 1982,少儿

  《冰心散文选》 1983,人文

  《冰心选集(1—2)1983,四川人民(未出齐)

  《冰心文集(1一3)1983,上海文艺(未出齐)

  《冰心全集》(1-8)1994年,海峡文艺

  《先知》(散文诗集)叙利亚凯罗纪伯伦著,1931,新月

  《印度童话集》 印度穆拉安纳德著,1955,中青

  《吉擅翅利》(诗集)印度泰戈尔著,1955,人文

  《印度民间故事》 印度穆拉安纳德著,1955,上海少儿

  《泰戈尔选集诗集》 与石真合译,1958,人文

  《泰戈尔剧作集》(4)1959,戏剧

  《马亨德拉诗抄》(尼泊尔)与孙用合译,1965,作家

  《燃灯者》(诗集)马耳他安东布蒂吉格著,1981,人文

  ===================

  心灵的呼唤

  读《繁星春木》是一种享受。读它不必太拘谨,更不必刻意去追求什么。它,如心中絮语,像穿涧山泉,似抒情小曲,读它很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闲暇时,放松心情,轻轻翻开扉页,听着舒缓的轻音乐,在随风摇曳的薰衣草的培伴下,细细品味这淡远、深沉、自然、清新的语言,惬意极了!

  童 真

  “鱼儿上来了,水面上一个小虫漂浮着,在这小小的生死关头,我微弱的心,忽然颤动了!”类似于诗中的情景大家都见过。五六年前,我曾在中央电视台的某个节目中看到了这样的画面:一只活泼伶俐的小鹿在猛兽袭击鹿群时与同伴走散了。与此同时,一只体魄健壮的雄狮对这只娇小的小鹿穷追不舍,小鹿疯也似的拼命逃跑,它的眼里满是对生的渴求,它告诉自己:我必须奋力奔跑,我要活下去!可是,弱者终究是弱者,狮子在离小鹿还有几步之遥时,猛着扑了上去,死死咬住小鹿的脖颈。伴着一声凄凉的哀号,小鹿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这个场景不过短短的四五十秒,但它却令我在之后近半个月的时间里寝食难安。我的情感世界里只剩下了同情和厌恶:同情小鹿临死前发出的那震撼人心的一声哀呼;厌恶狮子逐鹿时那贪婪的眼神。可是,我现在再看到类似的情景,我只会安之若素地用“弱肉强食”这四个字轻描淡写地解释它。直至此刻,我才明白,当时心中怜悯的情感完全出自于自己的善良,自己宝贵的童真。童真,你快回来,帮我做回以前那个情感丰富的我。

  自 然

  “聪明人,抛弃你手中幻想的花罢!她只是虚无缥缈的,反分却你眼底春光”我之所以喜欢这首诗,是因为我从中找到了与自己内心相映的共鸣。我以前就是一个爱幻想的人,整日沉迷于对未来的幻想,而不能明智地改善现在。我小时候常幻想自己的未来多么成功,多么一帆风顺,无与伦比。但那仅仅是幻想中开的一朵格外娇艳却可望不可即的花儿。我以前学习就是因为“爱想不爱做”变得一点也不用心,以致于成绩一直无所提高。

  沉迷幻想,使得自己与许多难得的机会擦肩而过。记得我五年级的一次综合知识竞赛,所有的同学都跃跃欲试,积极地准备着,而我却不怎么在乎,“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可到了比赛时,看到试题根本不知从何下笔。比赛结果出来后,一些平日不如我的同学都榜上有名了,而我却名落孙山。当时真是追悔莫及啊!沉迷幻想,却没有努力追求现实中真正光芒万丈的太阳的人是可悲的。

  从现在起,扔掉手中幻想的鲜花,争取那些真正的美丽吧!

  母 爱

  “母亲啊!掀开你的忧愁,容我在你的怀里沉酣,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母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它一直以伟大和无私著称。在冰心的这部《繁星春水》里,母爱又是作品的主旋律。每每读到它,心灵总不免轻轻颤动一下。记得爸爸给我说过这样一个动情的故事,有一个在学术界成绩斐然,专门研究力学的专家,在做实验时得知女儿在一座五层楼的楼顶练习飞翔时,鞋也顾不得穿,以光速飞奔到女儿所站的大楼面前。当女儿往下跳时,她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接住了女儿。之后,当学生们告诫躺在抢救室里的她那么做十分危险时,她笑了笑说:“搞了大半辈子力学,又怎么不知道危险呢?只是,在爱的世界里,是没有力学的!”

  爱没有力学。一只雌鸟虽然害怕一粒小小的子弹对自己翅膀的射击,可是当一只比子弹大得多的雏鸟从巢口坠落时,它会闪电一般毫不迟疑地冲上去;一头母牛带着牛犊遭遇狼群袭击时,它会用自己的肉体和鲜血去护卫自己的幼小的孩子……

  这世界上把一切都承担下来,最后却忘了自己的,往往只有母亲。答应我,请现在就去为母亲做一件事,相信我,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给她莫大的安慰!

  伴着如碧螺春般沁人心脾的《繁星春木》可爱的安琪儿们,舞动你洁白的双翅,寻回你那失去已久的童真,扔掉幻想的花儿,学会爱与被爱,Are you ready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1715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